回覆列表
  • 1 # 海南之聲

    會培養一個傻白甜,打工可以,老實過日子不窮不富挺好。

    但是有擔當,有出息,那就非常難,這種孩子經歷太少,註定內心軟弱。

    要透過生活塑造一個強大內心,有學歷,有強大精神支柱,基本成功不難。

  • 2 # 福英127

    要想後來有出血,

    必須從小就努力。

    文武雙全德智體,

    必須天天要牢記。

    下苦功夫學全面,

    棟樑之材就是你。

    天時地理人和氣,

    榮華富貴追著你。

    昆明市檔案館

    退休十年職工

    陳福英寫

    2020.3.3

  • 3 #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你好!首先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我們在教育青少年的過程中只關注學習,那是不可能培養出來有活力、有熱血、有夢想的青年的。

    因為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用“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的老眼光來培養孩子了!

    時代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我們只是關注青少年學習的而忽略其它方面的培養是絕對不行的。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有活力、有熱血、有夢想的新青年呢?

    根據自己多年教育經驗來看,我覺得應該從四個方面來培養。

    首先要培養孩子一點“好奇心”。就是讓孩子始終保持對知識、對生活、對自然、對科學、對未來的好奇心。孩子有了這份好奇心就會自然而然地去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鑽研。

    其次要培養孩子有“感恩心”。讓孩子從小懂得愛護自己、愛護家人、愛護周圍的人,讓他們心懷感恩、明辨是非。

    再次要培養孩子有“責任心”。從小培養孩子有擔當的意識,培養他們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心。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

    最後還要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對生命、對自然、對科學都要心存敬畏!

    當然我們也絕不能忽略了學習!因為青少年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更快成長,只有透過學習才能在人生的道路有更多的選擇!

  • 4 # 石老師談中小學教育

    中國古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和現代的“讀書做官論”的昌導,固然能培養出知識上的拔尖人材,但是這樣的人才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要想造應時代的需要,必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問再大,方向不對,等於無用。這裡的“方向”就包含有美好的美德。試想,一個沒有美好品德的人能幹好人民給予的光榮工作嗎?

    身體是幹好工作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別說幹工作,就連正常生活也很難維持。

    “美”對一個人也很重要,它不是單指美術,其中也包含有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如果有廣泛的愛好,可以對自己妝飾的更美好。

    勞動觀念強可以使人養成熱愛工作,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一個人如果不愛勞動,那麼他做什麼都一事無成。

  • 5 # 憑欄倚樓

    1、唯學習不聞其他,最大的問題在於科技發展太快,很可能一頭扎進書屋會導致社會脫節,這不一定非得看是否學習入迷,舉個不恰當例子東部發達地域和中西部的差別就已然明顯,這很多是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一昧學習主要隱患也在此,在於資訊的缺失。

    2、青少年是人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思想教育是我國特色,從這一角度在下認為學校裡的教育引導足以令同學們樹立起正確三觀,需要補充的一是網路資訊良莠不齊、二是家長言傳身教需要補位。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畢竟短期內都要在這一年紀攝取理論知識,認真學習不聞外物也是家長老師的重要要求,不好改動。我國國情中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最公平機會,為此每位同學每位家長都無比看重,在努力學習尚不能把握機會的狀況下涉獵其它很難很難。

    綜合來說,青少年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在其文化學習中能起到正確引導作用的話,足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是要請學校避免死讀書,學以致用、例如透過實驗掌握理化知識就比較好。

    PS:相較於青少年時期為高考而全心全意,在下更擔心大學教育。很多情況下同學們上大學後的退步乃至墮落根本在於上大學後卸去高考的重擔,無比開心地接觸各種初高中不允許接觸的事物,就容易沉迷其中;而這對大學教育體系提出了挑戰,應該做出修正。

  • 6 # zhengyiyongheng

    人本來就是邊學習邊成長的,

    也不是說青少年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去學習,就能絕對的培養出有夢想有活力有熱血的希望一代,因為他們的生活和意識,與學校、家庭、社會都是息息相關的,為了他們可能或難以避免的面對或接觸到一些負能量的影響時,關鍵是要及時正確的引導(問題可以提前總結適當討論儘早糾正和預防),除了努力培養他們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觀,還要培養他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正確的辨別能力和較強的承受能力,更要幫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有夢想有原則有擔當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可人有千種事有萬樣都難保證,所以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首先還是要努力爭取給青少年一個樂觀上進充滿正能量的美好生活環境!

    至少要努力確保給他們一個健康獨立乾淨的學習環境!

  • 7 # 大唐旅行記

    當今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沒有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大多數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低、實踐能力差,甚至於在走向社會後發現“學無所用”。作為學校、老師、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民主權利,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緊張學習之餘能夠得到充分放鬆。

    我們要教育善導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發展,關心祖國建設,不僅是熱愛祖國的重要表現,也是他們自己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社會生活是多色調的,美好的生活與社會的美好緊密相聯。青少年要主動去發現,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告訴他們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不斷進取,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現實中,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社會就是由我們這樣的許多個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也為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有利於我們發揮各自的潛能,不斷完善自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只有融入社會當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才能學到現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樹立遠大志向而竭盡努力。中國流傳著一句古話: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只有我們現在好好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熱血、有理想、有作為的青年,才能挑起建設祖國美好明天的重任

  • 8 # 101個王老師

    當代青少年接受的誘惑太多了,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我們用“度娘”來搜尋一下這個問題,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3,900,000個。

    看看這些搜尋結果,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人在問“青少年為啥不愛學習了”。我想這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很大。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學生和我說不想上學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想,他和我說學習沒有用。“有個同學天天發影片,現在每個月都掙好幾萬。我上了大學,回來也不還得找工作。”這個同學說道。咋這麼一聽,確實很有道理。但是,細細想來,我發現就不一樣了。你不上學一定能掙錢嗎?你沒有好的學歷,也沒有掙到一分錢,怎麼辦呢?

    有的人會說學技能,那麼去哪能學到真正的技術?你知道嗎?你的技術一定能夠讓你致富嗎?沒有良好的教育經歷,你的眼界能夠足夠開闊嗎?

    “我是個老闆,但我沒有上過一天學。”有人這麼說。我想告訴你,這個真的挺厲害。但是他不是沒有學習,他可能學習的東西比別人多。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不知道吃盡了多少苦頭,不知道學習了多少生存技能。

    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想開拓眼界是在太容易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做個小呆子。在大學的時候,開拓眼界是必須的。沒有良好的人際和閱歷,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

  • 9 # 心靈喚醒

    當然可以。

    不過一個懂得學習的人,其他必然會關注的。而且學習階段,最重要的是中學階段,中學階段兩耳不聞窗外事,才能讀好書。

    到了大學,會改變一個人,會成熟很多,也會懂得更多!

  • 10 # 阿扉afield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如果年輕一代只關在教室裡學習,不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就算將來考上清華北大又如何?還不是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有一批行走的儲存器。

    要想讓一代人有活力,有夢想,有熱血,必須把他們丟進鍊鋼爐裡反覆淬鍊。

  • 11 # 九門題都教育邦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肯定的說:不能。

    “高分低能”的孩子還少嗎?

    智商高,情商低的孩子還少嗎?

    作為教育來講,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如果只“唯學習不聞其他”,那從哪裡來的活力、熱血呢?

  • 12 # 亭亭漫讀

    不過,我想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來看:我們談青少年的“學習”,他們學的究竟是什麼內容?

    雖然我們的教改被頻頻詬病,但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地廣人多,很難用一套教學方案適應各個地區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不過總體來看,教改重視閱讀、強化思維的改革方向還是正確的。

    從閱讀能力來看,在北京、上海等許多地區,已經不僅要求學生多讀書,更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內化、邊讀邊輸出。閱讀能力是每一個青少年的人生底色,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終身進步的人。

    從關心時事來看,每週一次班會的時事討論活動確實不能滿足學生對新聞的瞭解需求。但是從高考、中考越來越多的與時事相聯絡的趨勢中可以看到,雖然課時設定相對不足,但是考試正在倒逼學生去了解時事,關心如何對時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如何對經濟、政治有正確的理解。

    文科方面,我們的青少年們已經越來越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全域性觀的思維方式,才能從容應對課內學習。比如六年級下期的語文課本中,第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四篇課文組成,分別是《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戲》。然而四篇課文顯然遠遠不能概括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的風俗風貌,所以這一單元的拓展學習中,內容豐富,既有寫家鄉風俗的習作練習,又有課外閱讀、課外影片的拓展,還需要同學間彼此討論,開展演講活動。

    理科方面,現在的青少年,每個學期除了學習理科知識外,都要學習一兩個單元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就是在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也更看重動手能力了,各學科和交叉學科都提供了大量充滿趣味性、更符合青少年興趣愛好的實踐活動和比賽專案。

    當然,儘管我們的教學有了很多改進,但是與國際先進的教育體系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比如系統學習協作能力、深閱讀能力,系統訓練想象力和創造性、情感感受力等等。

    另外我們更需要看到,雖然教育方式在改革,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學能力還跟不上,學校的硬體、軟體都需要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成為教育的瓶頸,優秀教師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最寶貴資源。我們需要更多優秀的教師帶領青少年以正確的姿勢進行學習。

    因此,青少年唯學習不聞其他,是肯定無法培養出希望一代的。然而,在我看來,我們的青少年們不是學習得太多,而是學得還不夠多!僅僅反對“唯學習而不聞其他”,是沒有看到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本身就不僅僅只包含文字和公式。產生“唯學習而不聞其他”的擔憂,是對教育的誤解:學習的本質本就不是死讀書,而是終身成長。

    天地廣闊,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在學習中深入地“聞其他”,才能構建出強大的思維體系,才能不斷進步。

    也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創造夢想、充滿真正的活力,才能成為有能力承載希望的下一代。

  • 13 # 十方talk

    孩子喜歡學習是太好的事了,現在的教學環境教出的“書呆子”並不多,孩子愛學習,說明具備學習的能力,讓他發揮所長,多讓他學習幾門語言,特別是口語,語言能力,可以鍛鍊思維能力,開闊眼界,會增加自信。

    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大城市,古鎮,國外都可以,讓他了解書本以外的山河。

    多鼓勵他,認可他,不要總是圍繞學習成績。

    家長的言傳身教,為人處世,家園共育,智商和情商並進。

    有夢,有活力,有熱血,首要前提是要有自信。

    自信是可以培養的。

  • 14 # 脆皮大腳板

    人在母胎中有了感覺之後能感覺到外界的聲音,於是有了胎教,這就是學習。

    學習是人的天性,人在世上無時不刻的都在學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學習的效果。

    學習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說明學習貫穿人的一生。

    ‘唯學習而不聞其它’實在是做不到吧?

    可題主的意思似乎專指上學校學習而為‘學習’,其它則不為學習嗎?無言。

    青少年在學校學的是基礎知識,雖然比至聖先師孔子的知識面要廣多了,而不聞其它要在現在的社會上出人頭地卻是難了。

  • 15 # 獅醒

    首先,少年要立大志,其次要幫助孩子怎麼樣完成大志,完成大志需要什麼,學習是首要,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16 # 馬勒的鄰居捷爾驢斯基

    學習是對的,要看怎麼學,學什麼,其實學習的過程往往只是把一本本書搬進了大腦裡,即使你把圖書館的書都搬進了大腦裡,你還是要一本本的再從大腦裡搬出來用,搬進大腦裡的書越多,佔用你大腦儲存單元越多,如果學的時候沒有加以系統歸類,有可能在大腦中亂套了,你就白學了,再有就是隻有有針對性的去學習,並及時的加以實踐和應用,才能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所學到的知識,最關鍵的是在學習中掌握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的本能是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掌握生存的本領才能立足於社會,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有立足於世的德行,否則你學到博士也只能會紙上談兵。

  • 17 # 王華老師例項講教育

    不知提問者是否對學習有錯誤的認識,學習所包涵的範圍很廣,除了在學校的讀書之外,社團活動也是學習,社會實踐也是學習,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夢想、活力、熱血。

    中國的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體,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應試內容,並非只限於書本。現在體育、微機實操、物理化學實驗,都已經進入大型考試中高考。對於在校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課程,音體美都有,學校組織的社團也是動靜結合,豐富多彩。

    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在社團活動中的很多具體組織,學校都放手給學生們進行。一場比賽,一次活動,一個專案,孩子們都是自己構思,自己確定文案,自己分派任務,分工合作。這些,就是現實工作中的協同完成任務一樣,只是試驗版,微縮版而已。

    除了在學校,在網上的學習渠道也是非常充沛的。孩子們可以透過很多的網上課堂學習不同的知識,比如有孩子在網上學英語,有的在網上學心理學,還有學樂器的,都很方便。這次疫情之下,網課的推廣也證明了,網路可以實現很多現實中的需求,學習當然是沒有問題。

    以上所說的,全部是透過學校或者網上的機構來實現對孩子的學習,那麼,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更是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能熱血有活力的重要環境。爸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遵循每個成長視窗期對孩子的關注和引導,孩子們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力量,成為個棒棒的孩子。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不會只學成書呆子,不管是哪個學校,都希望培養全面的人才,綜合型人才,那學校和家長共同配合,實現這些是沒有問題的。

  • 18 # 郝文輝老師

    我覺得學生時代,學習不止於從課堂上的教材中學習知識,我們吸取知識還來自於其他方面,比如社會實踐,藝術薰陶、人際交往等等。學科知識培養了我們的技能和思維,但是不能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書呆子!

  • 19 # 上善苦水

    如果青少年只知道學習,從中尋找很多樂趣,這也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他學習的內容和行為對他一生的影響有多大。一般而言,我們希望在他學習的基礎上應該有一定的社會化。所謂的社會化就是要透過社會的實踐活動,瞭解社會上的一些需求。主要是透過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各種職業的工作內容讓學生有一個認識,透過活動讓其產生一個對學習重要性的重新認識。這樣可以催生內在的理想要素和求是的思考。

    勞動意識的培養就是由手的觸控體驗產生的

    其實我們人類就是透過實踐活動才產生意識的,有了意識才有了人們的行動和思考,這是認識事物和發展事物的一個客觀規律。我們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這是引導孩子的依據和辦法。我們經常用一些簡單的說教來進行教育,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違背一個人認識事物規律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比較反感,反倒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讓孩子的社會化認知能夠較快的提高,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再一個是家庭之外的影響。家庭之外的影響主要是來自學校,在學校我們主要是透過經常與學校的老師溝通,多參加一些老師組織的家長會。家長會本身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有時我們不要太在意家長會的內容,但我們有時一定要注重家長會的這種形式,因為這種形式可以在無形中促進孩子的社會化。我們還可以透過家長會把一些交流得來的一些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社會化傾向比較明顯的問題拿出來與學生進行分享。

    如果學校組織的這類活動,一定要參加

    當然我們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特別是家長之間進行交流的時候,家長的行為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孩子,因為孩子很注重家長在老師或者學生們中間的形象。如果家長能夠做到從從容容、高高興興和待人熱情周到,那麼你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熱情開朗,心裡穩定的一個孩子。尤其是同學之間的評價要得體,好的學生要指出他的優點和長處,但決不能埋怨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達到讓孩子有一個思考的目的就行。一些比較差的孩子,我們也不能表現出那種異樣的眼光,尤其不能對孩子的家長進行評價,因為這些負面的情緒容易使孩子孩子產生一個認知,缺乏對事物全面性的認識,不利於情商的培養和提高。

    透過家長會是孩子瞭解社會的第一步

    由於現在學校的學業比較重,學生容易脫離現實社會的環境、對社會不很瞭解。對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交流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社會化的角度上分析,主要反映在社會的適應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上。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的,主要是透過間接的觀察讓學生有一個體會。家長要力求做到少說教、多體驗,因為這樣做才有效果。

    現在我們的家長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很多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而是輸在未來對社會的認知和缺少對未來的期望上。成功離不開夢想,夢想帶給我們希望。

    在學生的成長階段,一段時間內學習必須集中在課堂上,這是正常和必要的。利用星期天或者假期這些機會,家長應該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干預,把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一下。也可以透過聊天兒把自己在崗位上或者社會上遇到的事情交流一下,這也是孩子瞭解社會的一個渠道。當然這種瞭解應該是以正向的為主,不能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煩心事,尤其是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有過多的埋怨情緒。

    主動搞些活動,也可以到附近的農家樂或者是具有采摘活動的農家。也可以經常去旅遊或到郊外,看看附近農村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情趣或者生活方式。也可以和小夥伴們相互交流,相約搞一些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可以促進孩子對社會的觀察力,逐步產生對人生思考的意識,這樣可以促使孩子產生新的認知和構建新的夢想。只有多思考和多見識,才能有夢想和動力,他們的行為才有活力。這樣,孩子一定是有熱血的希望的一代。

    只有在體驗中才能引發思考

  • 20 # 陽光身心沐春風

    題主問題中的“學習”其實是有歧義的。

    首先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概念是什麼?我情願理解題主的暗含之意可能是指讀書。如果這樣的話,只是讀死書死讀書明顯是不能培養出有夢、有活力、有熱血的希望一代的。但若是能把書先讀厚再讀薄再讀厚再讀薄,能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那就不一樣了。到這種程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就是其中飽含的每個讀書人的夢、活力、熱血與希望所在嗎?

    其次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渠道、手段和形式。學習還可以是“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吾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除了學知識學文化之外,還可以是“學做人”“學做事”“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學習甚至還可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像關學大家張載老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這其中的夢、活力、熱血與希望,顯而易見是湧動、洋溢而動人、震撼的。

    最後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過程是什麼?學習非一日之功,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任何一個學習的過程中,都有雙耳不聞窗外事、唯學習不聞其他的階段。只有沉得下心來,才可能提得出神,出得來彩。那麼這就是很難能可貴得了!#萌新作者創新計劃二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挽回一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