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int

    蘇聯自從成立以後,便不斷有盟國加入。最後,共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領土達到了2200萬平方公里。但蒙古這個地方雖然被蘇聯實際控制,但蘇聯並沒有直接吞併蒙古時期成為第16個加盟共和國。那麼蘇聯為何沒有吞併蒙古而最終讓其獨立呢?蘇聯的領土都在歐亞大陸的北部,極寒地帶,東西狹長,大部分領土在亞洲地區。歐洲與亞洲領土的樞紐便是西伯利亞鐵路。但是如果外蒙古在中國手裡,中國與其開戰事便可迅速以外蒙古做前沿基地,切斷西伯利亞鐵路。

    蘇聯的軍隊和物資很難運送從蘇聯的角度來講,外蒙古對自身的戰略安全十分重要。 因此,外蒙古一定不能落入敵手。這也是蘇聯為何一直要將內蒙古控制的根本原因。但近代以來,雖然中國割地賠款,外蒙古始終歸屬於中國直到二戰前期。當時為了儘快使蘇聯出兵東北,蔣介石在列強的循循善誘之下被迫將外蒙古作為蘇聯出兵東北的條件讓外蒙古人民透過公投的方式獲得獨立。 實際上,這場公投完全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進行,之後長期駐兵鎮壓。由於二戰國際形勢已經發生變化。

    在國際上很難實現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大面積領土吞併,因此,俄羅斯在吞併外蒙古時受到的國際壓力很大。而外蒙古的民族主義者為了獨立,但並不願意成為俄羅斯的領土。為了緩解外部的壓力,減輕外蒙古對於蘇聯的不滿情緒,俄羅斯暫緩將外蒙古併入蘇聯。1945年,蔣介石政府允許外蒙古獨立,同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而此時的英美與蘇聯矛盾已經很深,所以對戰後秩序早就有了規劃,蘇聯不敢直接吞併外蒙古,將其成為加盟國。新中國成立之後,隨著國力的上升和兩國關係的維護蘇聯暫緩了吞併外蒙古的圖謀。

    如果強行吞併外蒙古不僅會使中蘇關係破裂,而且會使中國投入美國陣營。但此事蘇聯已經實質控制外蒙古在進行經濟改造,實際上外蒙古於蘇聯加盟國沒有什麼不同。蘇聯也不必強行要求外蒙古成為蘇聯的一部分。但是蘇聯爭奪霸權以及本身大國沙文主義的傳統,使得中蘇關係並沒有維持很久。隨著冷戰的進行和中蘇關係的惡化。蒙古問題是兩國一直不會撕破臉的焦點。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外蒙古獨立。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夾在兩個大國之間。而蘇聯對其進行實際控制。

    一方面保證了蘇聯的戰略安全,另一方面作為兩國的緩衝地帶。 在歐洲,蘇聯也是如此。但歐洲國家不像中國。當俄羅斯將所謂的安全帶推向歐洲之時,歐洲國家奮起反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於冷戰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的積極擴張引起西歐不滿。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成立北約組織對抗蘇聯的擴張。雖然與主流意見不合,但也部分反映了事實。如果說蘇聯在二戰之後緊急擴張,恐怕並不真實。

    蘇聯為了自身安全損害他國領土和主權確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對於周邊鄰國做的最多的是領土的吞併和國家的合併。是一種大國沙文主義為指導下的國家外交方針。使得周邊鄰國都飽受壓迫。等到蘇聯臨近解體之時。傾刻之間投入歐洲懷抱。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大大壓縮,反而不如從前。

  • 2 # ぁ鈴情翌緣

    1:如果直接吞併,那麼中俄的邊境線就會很長,很難防守和巡護,所以作為緩衝區為好!

    2:由於國際局勢,蘇聯時期,蘇聯和西方國家處於冷戰對峙時期,所以蘇聯需要其他盟友和朋友,不想惹事,中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體量大,更不想得罪中國,讓中國站在以為美英法等為主的西方陣營,前後樹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在西方陣營的打壓下,經濟制裁首當其衝,經濟一落千丈,內部也不穩,軍事力量也衰落很多,更加無法顧忌漫長的邊境線,所以需要發展經濟,需要盟友和朋友,中國就是俄羅斯要拉攏,所以更加不可能吞併蒙古,中國對外蒙古本身就有一種情感,也不會同意外蒙古被吞併。

    3:蒙古經濟不行,環境也不太好,所以吞併就會拖累本來就不行的蘇俄經濟!

    4:蒙古國好不容易獨立也不想被蘇俄吞併,國內大多都不同意被吞併。

  • 3 # 大俠遊天下

    俄羅斯是個擴張的民族,從西到東佔領無數領土,就憑當時俄羅斯的實力,吞併蒙古也完全可能的,可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首先,在沙俄時代,俄羅斯在對外擴張中,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它的霸權能力和尋找出海口,而蒙古遍地戈壁,乾旱少雨,遠離海洋,從戰略價值來看,意義不大。

    其次,清朝時期,清政府和蒙古關係天然地友好,同為草原民族,清政府有足夠的震懾力,在數百年的磨合中,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也願意效忠清廷,這個時候沙俄想強行分離也不容易,民國時期,蒙古貴族對漢人政權開始離心,但民國政府捍衛領土決心還是非常強悍的,在紛繁的一戰中,沙俄內部矛盾激化,列寧同志也正義做標榜,也就無暇顧及蒙古。

    還有一點,二戰後期,斯大林帶領的蘇聯橫掃千軍,勢不可擋,而蘇聯對蒙古的控制和吞併已沒有區別,世界環境已經覺醒,中國在孱弱中也開始走向覺醒,民國政府也提出抗議,考慮到中國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干預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蘇聯也就以扶植傀儡的形式加以統治,這既是美蘇相互妥協後的結果,這已經是中國抗議下的結果。

  • 4 # 靜夜史

    這個問題讓人想打人。

    說過多少次了,世界上沒有“原蘇聯”和“前蘇聯”的稱謂,因為沒有“後蘇聯”與之對應,而且“前蘇俄”是個什麼鬼?

    再說了,蒙古被從中國版圖撕裂,最早是1911年的事,主導這一骯髒勾當的是沙俄政府,與蘇聯又有啥相干?

    所以,不要問蘇聯為啥不吞併蒙古,就像問狗狗為啥不去吃便便一樣,問不著。

    作為沙俄的繼承者,蘇聯縱然有超級大國的能量,也不得不建立在沙俄打下的基礎之上。所以說蘇聯沒有吞併蒙古,本質上是因為沙俄沒有吞併蒙古,而沙俄之所以沒有將蒙古納入版圖,內因是國力不足,外因是國際社會的干涉。

    沙俄對蒙古的覬覦,早在17世紀向西伯利亞擴張時就開始了。為尋找溫暖出海口,沙俄不斷南下蠶食蒙古各部領地,在1600年佔據貝加爾湖以北以西土地,在1643年侵入黑龍江。

    沙俄的野蠻入侵,與膨脹的清朝發生了激烈衝突,雙方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後,於1689年簽定了《尼布楚條約》。隨後在1727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的中段邊界。因為清朝對準噶爾汗國的猛烈打擊,沙俄在中亞再度折戟。

    不過隨著19世紀清朝國力的由盛轉衰,沙俄隨即捲土重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奪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紀末沙皇尼古拉二世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以新疆喬戈裡峰到海參崴劃一條直線,公然將線北土地併入沙俄。

    沙俄的難看吃相引起了其他列強的強烈憤慨,於是他們在1904年支援日本擊敗沙俄,迫使沙俄放棄東北,同時也加劇了沙俄的內部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沙俄雖然煽動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宣佈獨立,建立大蒙古國,但始終不敢將其納入版圖。特別是對內蒙古新疆等地的侵略遭遇慘重失敗後,蒙古在沙俄的控制下取消獨立,宣佈高度自治,仍然作為沙俄的傀儡。

    而隨著一戰爆發,沙俄崩潰,蒙古在失去靠山後,形勢更加風雲激盪,除了北洋政府1919年趁機出兵短暫收復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日本等勢力也趁機向東北蒙古地區滲透。

    等到十月革命勝利,蘇俄挫敗列強幹涉後,已經失去了吞併蒙古的最佳歷史視窗期。

    雖然根據列寧的“民族自決”政策,沙俄勢力範圍內的所有大民族都應該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然後以平等自願的方式併入蘇聯,但因為蒙古距離蘇聯的歐洲重心太遠,在中亞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在蒙古成立蘇維埃共和國後併入蘇聯的操作實在是相當難。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蒙古駐軍回防,蘇俄趁機趁虛而入。1921年蘇俄紅軍以追擊白軍為名進入蒙古,隨即全面控制蒙古,並於當年成立君主立憲制政府。

    1924年蒙古活佛博克多格根去世後,1924年6月13日,喬巴山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全面倒向蘇聯。

    此時的蘇聯,之所以沒有將蒙古納入版圖,一方面是由於蘇聯初創,綜合國力較弱,加上帝國主義圍追堵截的險惡國際環境,根本不允許蘇聯吃掉蒙古;另一方面,蒙古在蘇聯的扶持下已完全成為蘇聯的傀儡,即事實上的第16個蘇聯加盟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沒有吞下蒙古,蘇聯也達到了掌控蒙古的邪惡目的。

    因為蘇聯的重心始終在歐洲方向,對於亞洲則始終採取較為保守的戰略,因此本質上說蘇聯雖然繼承了沙俄“噬土成性”的衣缽,但對吞併蒙古的慾望始終不夠強烈。

    包括在1940年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時,蘇聯也只是滿足於日本承認其對蒙古的實際控制。因為此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始終相對孱弱,因此斯大林所謂的戰略緩衝價值根本無從體現。

    但是二戰的爆發徹底改變了這一切,蘇聯在風捲殘雲的消滅了德國法西斯後,在亞洲地區也是秋風掃落葉。在風頭正盛的情況下,理論上蘇聯完全可以吞併蒙古。

    但尷尬的是,作為蒙古的宗主,中國也是二戰的戰勝國,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美國為遏制蘇聯,絕不允許蘇聯在遠東地區更加膨脹。

    鑑於兩極對抗的局面不可避免,加上蘇聯先歐後亞的戰略方向短期內不可能改變,所以做好了我國完全倒向美國準備的斯大林,將蒙古視為中俄之間的戰略緩衝,就像他對蔣經國說的那樣:

    “假如一支軍隊從蒙古進攻蘇聯,切斷西伯利亞鐵路,那麼蘇聯就完了。”

    而且,除了保護蘇聯,因為蒙古楔入中國版圖的地緣位置,這決定了蘇聯可以輕易利用蒙古威脅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所以即便蘇聯沒有吃掉蒙古,其對蒙古的控制也會變本加厲。

    所以在二戰後脅迫南京國民政府同意蒙古獨立後,蘇聯又在國際社會上躥下跳,逼迫臺島政府同意蒙古加入聯合國。

    等到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領袖對蘇聯特使米高揚提出收回蒙古的問題時,斯大林以外蒙統一內蒙進行威脅,於是蒙古徹底被撕裂。

    今天的我國,也的確如斯大林所預料的那樣迅速復興,但蒙古作為昔日我國的領土卻在俄國的操縱下徹底脫離版圖。

    今天的俄羅斯,雖然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但從來沒有忘記重返蒙古,以圖再度佔據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動權,特別是制約我們。可悲的是,很多所謂的磚家叫獸,除了高唱所謂的傳統友誼,拿不出任何有意義的對策。

    但願我國有更多丁偉這樣真正的戰略家,讓億萬國民懂得,美國的威脅並不是我們和北極熊“睦鄰友好”的根本動因,如果我們沒有實力,那麼終歸還是逃不過被無情宰割的悲慘結局。

    北極熊對南方土地的貪婪是天生的,可以說已經深入了骨髓,如果我們繼續在抱團取暖的幻夢中迷失,終歸會付出異常慘重的代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不正經的軍棍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下,有個東西叫藩屬國,而外蒙對於蘇聯來說就是一個藩屬國性質的國家。

    外蒙這個概念,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一個很典型很相似的,就是高麗。一直臣服於我國曆代王朝,卻從未直接吞併。這點就看出中俄的相似之處了,都是老牌陸地上的大國,地緣政治經驗都非常豐富,都有自己的戰略佈局意識。

    藩屬國就是臣服於大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自己還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如果有外敵入侵,藩屬國可以抵擋一下。那既然可以抵擋,為何不直接吞併?這裡就有藩屬國的妙用之處了。

    藩屬國再怎麼說也不是自己國家,不是自己國家就意味著丟了之後不心疼,打不贏的話,這個藩屬國隨時可以賣了,當談判的籌碼,進而避免損害自己利益。

    比如甲午戰爭,丟了朝鮮,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印象不深,反正是他們國家被日本佔領了,但是如果那會兒將朝鮮納入自己版圖呢?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一準跟割肉一樣。而對外蒙印象深,就因為他是自己家的,被奪走了,對內不好交代,到時候留下的是千秋萬代的罵名。

    從戰略佈局來看,藩屬國可以給自己抵擋入侵,同時也可以當做進攻的跳板。蘇聯如果足夠強大,可以直接透過外蒙威脅,同時可以透過外蒙進行第一線防禦,這個叫戰略緩衝地。這個時候藩屬國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進可攻退可守,關鍵時刻還可以賣,同時當一塊試金石,先看看對方實力如何。到時候要是打起來,這仗是在外蒙打的,給外蒙打個稀巴爛,最後停戰之後,戰後重建,沒自己啥事,自己指揮就行了

    外蒙對於蘇聯來說,最典型的一戰就是諾門罕戰役,日本先拿偽滿軍去打外蒙古,拿藩屬國試探,蘇聯用外蒙當一線防禦。然後偽滿軍沒打贏,日本人親自上陣,最後蘇軍再上陣,這個上陣的順序上,就看出藩屬國的重要性了。打贏了,我可以前進,打輸了,我也好交代,帶上藩屬國,手裡多了一張牌。

  • 6 # 世界歷史唯物觀

    蘇聯當年不能改變的一個事實就是外蒙古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便是同清政府簽訂的各項條約中,外蒙古也只是自治的存在。

    說到底外蒙古被蘇聯操控,也是1860年之後的事,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被沙俄趁火打劫。

    而等到袁世凱上臺之後,也就是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對於外蒙古的歸屬,當時蘇聯是選擇了承認。

    當時的蘇聯和中華民國互相選擇了建交和承認對方,畢竟當時蘇聯剛剛成立,在國際上非常的孤立和受到排擠。

    後來徐樹錚收復外蒙,第一次破壞了外蒙的分裂,而這一次背後便是有蘇聯的影子,這次之後中華民國再次宣告了外蒙歸屬。

    可惜後來國內軍閥混戰,而蘇聯卻是突飛猛進般崛起,便是開始駐軍外蒙,此時國內軍閥正打的熱火朝天。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同蘇聯還在外蒙邊境打了一戰,這一戰之後,蘇聯實質上成為了外蒙的代理人。

    而國內忙著抗日,已經是自顧不暇,蔣介石又需要蘇聯的援助。這個時候新疆都蘇軍的駐軍,不可謂不是乘人之危!

    可是蘇聯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至少在法理上蘇聯是改變不了,那就是蘇聯曾經承認過外蒙歸屬中華民國。

    這就使得蘇聯只能扶持傀儡政府,使得外蒙成為蘇聯的附庸,成為緩衝區,這比直接吞併要來的划算,畢竟千里國境線,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可惜後來在蘇聯的威脅之下,外蒙就只能成為緩衝區了。而在冷戰期間,其實外蒙是完全倒向了蘇聯。

    一直到蘇聯解體,外蒙的蘇聯駐軍才撤走,外蒙才得以有自主權。不過越是自主,外蒙發展的越差,因為外蒙這種國家,實在是難以城市化!

  • 7 # 歷史哨聲

    外蒙在清朝時並非直接治理狀態 更多是羈勒狀態

    《清史稿 地理志》中對內蒙古和外蒙古就有不同定位

    內蒙古各旗直接歸理藩院管理,並無汗管理:

    “定鼎後,祿爵世及,歲時朝貢,置理藩院統之。”

    理藩院管理,可以說是清朝對內蒙古的直接管理。

    外蒙古為四部汗管理:

    “喀爾喀諸部復還舊牧,為部三:一曰土謝圖汗,一曰車臣汗,一曰札薩克圖汗。又善巴自為一部,曰賽音諾顏。共部四,為旗八十有六。”

    即外蒙古是由四汗(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賽音諾顏)管理。

    在光緒6年收回伊犁、設定烏里雅蘇臺將軍後,烏里雅蘇臺將軍接管外蒙古兵權,但治理權依然在四汗手上。

    沙俄為什麼不吞併蒙古

    原因有兩點:

    1、俄羅斯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的人口實在少得可憐,根本無力發動戰爭進行侵吞。沙俄和清朝時,只有小規模的戰爭,從無大規模戰爭,因此無力併吞。

    1891年開始修建、1916年完工的西伯利亞鐵路之前,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只能防守,根本無力進攻。1904-1905年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集結50萬人,完全是因為西伯利亞鐵路的輸送能力。

    以西伯利亞那點俄羅斯人,即便武器在先進,也無力鎮壓吞併蒙古後蒙古人的反抗。

    2、沙俄早已簽約承認外蒙古屬於清朝,想要併吞蒙古只會帶來列強的干涉。

    1689年在雅克薩小規模軍事衝突後,俄羅斯和大清簽署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俄羅斯和大清的邊界。而外蒙古在1688年被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所佔據,並非大清土地。這就是為什麼1689年康熙帝之和俄羅斯簽署東部界限而不對貝加爾湖確定歸屬的原因。

    1697年噶爾丹死後,大清才接管了外蒙古。

    1727年,葉卡捷琳娜以雍正帝在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中有求於俄羅斯的有利時機,派人和雍正帝確定了大清和俄羅斯的在外蒙古一帶的邊界,簽署了《恰克圖條約》。

    當時雍正帝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主要集中在青海一帶而非噶爾丹時期的外蒙古。

    1755年乾隆帝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但直到1864年伊犁危機前,大清和俄羅斯並沒有就準噶爾汗國土地和俄羅斯簽署邊界約定。因為陝甘回亂而帶來的伊犁危機,俄羅斯趁機要求和清朝確定準噶爾汗國土地和俄羅斯邊界,即西北邊界。雙方簽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簡單說中俄邊界有三部分構成:

    1、滿洲邊界前有《尼布楚條約》,後有《北京條約》;

    2、外蒙古邊界為《恰克圖條約》,是大清從噶爾丹手中奪取;

    3、西北邊境為《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是大清滅準噶爾汗國所得。

    俄羅斯和大清確定三部分地區的邊界,都是利用大清的危機進行:

    1、尼布楚條約是利用噶爾丹佔領外蒙古,大清需要簽署條約示好俄羅斯,避免俄羅斯繼續和噶爾丹結盟;

    2、北京條約是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推翻尼布楚條約,割佔外東北;

    3、恰克圖條約是利用大清和準噶爾汗國不相上下的戰爭,以不援助準噶爾汗國為條件確定外蒙古邊界;

    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是利用陝甘回亂、太平天國運動等內亂進行。

    蘇聯為什麼不侵吞蒙古?

    雖然蘇聯時期有了西伯利亞鐵路,對遠東地區的控制得以加強,在條件上是可以吞併蒙古,但實力上不允許:

    1、蘇聯剛建立,外有干涉,內有叛亂,不能也無力吞併蒙古;

    2、即便蘇聯吞併蒙古,也會在列強幹涉下吐出,反而讓蒙古成為列強進駐圍堵蘇聯的基地。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成為了東亞事實上第一強國。蘇聯也無力單獨對抗日本。這是為什麼蘇聯同意扶持國民革命政府北伐、擊敗北洋政府而一統的根本原因——扶持中國抗衡日本,減輕蘇聯在東亞面對日本的壓力。

    如果蘇聯強行併吞蒙古,只會給日本幫助蒙古的名義從東北進軍蒙古的理由。且歐美國家不會無視蘇聯吞併蒙古的行為,指揮支援日本控制蒙古以對抗蘇聯。

    因此,蘇聯吞併蒙古,是蘇聯在國際社會上因小失大的愚蠢行為。

  • 8 # 夏目歷史君

    最近外蒙古宣佈的一個最勁爆的訊息莫過於,蒙古國決定2025年恢復使用蒙古傳統文字回鶻文,這也是蒙古“興復民族”中的重要一個步驟。

    蒙古之所以會做出如此的決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蘇聯尚未解體之前,由於蘇聯對於蒙古的管控以至於蒙古失去了自己祖先的文化,在蘇聯解體之後,蒙古才逐漸脫離了俄羅斯的統治。

    不過雖然當年蒙古一直聽從蘇聯的安排,但蒙古並沒有被蘇聯吞併。

    那為何沒有吞併呢?

    1945年,抗日戰爭關鍵時刻,蘇聯以軍事威脅政治脅迫等條件強迫中國政府承認蒙古獨立。而在之後蘇聯就明目張膽的往蒙古地區增加駐軍,對蒙古進行實際上的管控和統治。

    不過礙於國際上的面子,當時蘇聯並沒有將蒙古納為蘇聯的國土,而是將其列為自己的保護國,並且在蒙古培養了一個傀儡政權,從而加強對於蒙古國這個控制。

    如果不是美英為了防止蘇聯太強大的話,其實蒙古早就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

    那假若吞併了會怎樣呢?

    居然這樣,那麼我們不妨推測下,如果當年蘇聯一狠心吞下了蒙古的話,會怎樣?

    首先呢,那麼蒙古的工業化要比現在先進。

    因為蘇聯時期,雖然說在高科技和新工業方面表現一般,但蘇聯卻是一個傳統的重工業大國。

    在美蘇爭霸時期,蘇聯拼命的搞軍事裝置生產,在蘇聯境內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工廠,所以如果當年蘇聯能可以在蒙古國建廠的話,也不至於蒙古現在的工業化如此落後。

    而且蒙古國內有大量的礦產資源,但是蒙古國自己都沒有開採的能力,倘若被併入蘇聯的話,這些礦產就有能力開採出來了。

    不過在蘇聯時期是不允許買賣礦產的,不過在蘇聯解體之後,蒙古國可以靠這些東西發上一點財,也不至於使得蒙古國現在依然靠農牧作為國家的主要經濟收入。

    如果當年蘇聯拿下蒙古國的話,只能夠讓蒙古以會員國的身份加入蘇聯,就像烏克蘭一樣。在蘇聯時代的時候,烏克蘭必須完全聽命於中央政府。

    不過在蘇聯解體之時,烏克蘭作為一個重要的加入成員國可以有退出蘇聯的權利,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蒙古完全可以參考烏克蘭的命運。

    蒙古獨立之後還可以從之前的蘇聯體制內繼承一部分的經濟產品還有軍事物資,也不至於現在的軍事如此落後。

    不過也會給蒙古國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儘管蘇聯沒有吞併蒙古,但已經對蒙古進行了文化殖民。

    比如說一度讓蒙古“開除了”成吉思汗這樣的祖宗,並且廢除了蒙古文化使用俄羅斯文字,如果真的蘇聯對蒙古國進行全面統治的話,恐怕現在蒙古人都完全都不會說蒙古話了,完全都說成俄羅斯語了。

    可能現在的蒙古族完全會被俄羅斯民族同化,能夠會說蒙古發現蒙古字的人更是少有了,可能世界上唯一的蒙古文化就要靠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同胞來傳承了。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有史以來,俄羅斯對於開疆拓土,就有著強烈的慾望。從莫斯科公國時期開始,沙俄步步為營,不斷擴張。到二戰結束後的蘇聯,已經成為總領土多達2200萬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國。

    但是,無土不歡的俄羅斯,在對周邊鄰國的巧取豪奪中,對於近在咫尺,已經實際控制中的外蒙古,卻並沒有直接吞併,這確實讓人感到意外。

    (外蒙古區點陣圖)

    難道是嫌棄外蒙古土地貧瘠,沒有油水?

    肯定不是!且不說外蒙古地域廣博,礦藏資源儲備豐厚。單從戰略位置上說,佔據蒙古高原中心地帶的外蒙古,在古代就成為匈奴、突厥、鮮卑等遊牧部落,向中原進擊的主要橋頭堡。使得那些華夏先人們修長城,築防線,疲於應付。

    一旦吞併外蒙古,當時強大的蘇聯,就能直接威脅南方大國的華北、東北、西北、新疆等北方地區,佔據戰略主動。這種好事,對於蘇俄這種侵略成性的民族,那簡直是夢寐以求的好事,怎麼會捨得放棄呢?

    那麼,它為何最終並沒有吞併呢?

    一、地緣距離的制約。

    雖然蒙俄兩國山水相連,但外蒙古距離俄羅斯的本部所在地,東歐平原卻相隔萬里之遙,只是和俄羅斯最西端的西伯利亞相鄰。從地域上看,如果吞併外蒙古,它也只是孤懸於俄羅斯版圖之外的一片孤島,嚴重製約了蘇俄對蒙古的地緣勢力影響。

    在這種地緣結構下,即使強行吞併外蒙古。由於遊離於影響勢力圈之外,蘇俄也難以消化吸收,在管理和後期發展上,都會引起一系列的水土不服。

    而且,蒙古高原礦產資源雖然豐富,可是俄羅斯自身也不差礦。再加上偏離俄羅斯國家運輸幹線的外蒙古,開發和運輸上存在的極大困難,使蘇俄對其進行工業化建設,注入文明體系,實現現代化變得幾無可能。

    (地廣人稀的外蒙古)二、地緣環境的影響。

    實行吞併,就相當於剝奪了蒙古人的獨立政權。如果能為本地人帶來經濟和收入上的提高,那應該也可以接受。但按照現實的地理和自然條件,想實現這個目標,卻有一定困難。長此以往,蒙古人心理失衡,又會留下分裂的隱患。

    當然了,蒙古地廣人稀,蘇俄也可以採用吞併擴張的一貫手法,透過向外蒙古移民俄羅斯人,來滲透同化,將蒙古高原俄化。

    但是外蒙的地緣環境決定了,就算俄羅斯人肯來,由於當地的惡劣條件,其生存質量,也會遠遠落後於俄羅斯本土。如果是那樣,這幫俄羅斯移民的怒火,可能比當地的蒙古人都要大。

    (在外蒙邊境的蘇聯士兵)三、地緣政治的考量。

    其實,透過對中亞五國的改造滲透過程,蘇俄就自行斷絕了吞併蒙古的想法。

    中亞五國毗鄰南俄,和俄羅斯本部聯絡緊密。在蘇聯強大實力的威懾下,加上每年給予高額的地區補貼,也只能實現基本的控制。

    蘇聯分崩離析後,俄羅斯的國力空虛,再也難以背動這些包袱。雖然哈薩克等國家不願獨立,主動要跟著俄羅斯吃補貼。但俄羅斯卻寧願放棄當年被划走的領土,也要將它們掃地出門。

    連地緣影響勢力圈內的中亞地區,尚且讓俄羅斯視如敝屣。那遠在萬里之外苦寒之地的蒙古,那就更不用說了。

    對於蘇俄來說,其疆土面積早已足夠廣闊,有待消化吸收的板塊實在太多,對於和南方大國之間緩衝地帶的外蒙古,既然吞併價值遠低於實際控制,也就沒必要讓自己再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而且,如果將外蒙古變為蘇俄的領土,和南方大國之間的地緣矛盾,就會變成直接的對抗,一旦摩擦太多,國家關係就會緊張。蘇俄不會不注意這個問題。

    所以,即使是和南方大國關係低迷的20世紀70年代,蘇俄也只是陳兵外蒙邊境,作勢威脅,沒有將外蒙視為自有領土,恣意妄為。

    總而言之,不管是基於吞併的利益價效比,還是出於冷戰戰略的考量,除非蘇俄敢於直面和南方大國之間的直接軍事對抗,同時有信心保持和美國的冷戰僵局。否則,都犯不著做吞併外蒙古的打算。

    (參考資料:《試析蘇聯對蒙戰略緩衝政策的形成與外蒙古“獨立”》)

  • 10 # 這個歷史很正

    當然有顧忌了,因為他需要一個外蒙古來噁心咱們。

    要知道歷史上的蘇聯其實是一個非常殘暴的政權,而且蘇聯在對待蒙古人的態度還是非常殘暴的,但是後來由於咱們國家逐漸開始崛起,所以就轉變了對蒙古國的態度,才開始扶持他們的。

    那麼就來看看蘇聯一開始是怎麼對待蒙古人的吧。

    外蒙古從清朝被割裂出去的時候,外蒙古的人口大概為40多萬,而蘇聯人控制外蒙古以後,開始強迫蒙古人學習俄語,放棄成吉思汗的信仰,並且大肆毀滅佛教,強迫他們信奉東正教。因此,在這場災難中,蒙古人人口就減少了十多萬人。以至於蒙古國到現在為止人口才兩百萬多一些。

    蘇聯如此對待蒙古人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因為當初蒙古帝國西征的時候,弱小的俄羅斯人(斯拉夫人的一支),被蒙古人統治了長達兩百餘年,被奴役了兩百餘年,所以說,其實蘇聯主體民族俄羅斯人對蒙古人的感官都不怎麼好。

    只是後來,我們逐漸崛起,蘇聯開始感到威脅了,所以才開始轉變統治方針,轉而扶持蒙古人。

    而現在蘇聯解體了,蒙古人也開始逐漸撿回他們的傳統,而且就在不久前,蒙古國還宣佈要在2025年恢復他們原本的語言回鶻語。

  • 11 # 胡家成

    說起這事,就讓國人感到心酸,畢竟那麼大一塊地盤,曾經是大中華的,說沒就沒了,即成的事實也許永遠無法改變。

    無論是蘇聯或者是俄羅斯,不吞併外蒙古操縱建立蒙古國應該是成本最小、利益最大的一種方式,當然它也有所顧忌。

    從沙俄到蘇聯操縱蒙古獨立一脈相承

    外蒙古最終脫離我國統治而獨立,說到底還是國力衰弱。1911年11月,外蒙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在沙俄的推動下,宣佈成立大蒙古國,這是蒙古尋求獨立的開始。配合這種獨立政策,喬巴山在蘇共的支援下組建蒙古人民黨,以尋求獨立為宗旨。1921,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宣佈外蒙古“獨立”。

    外蒙古尋求獨立時,民國政府從袁世凱開始,也做過多方努力,無奈國家實力不濟,無力阻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美、英、蘇三兩國撇開中國,於1945年2月簽定《雅爾塔協定》,美、英為了換取蘇聯對日作戰,犧牲中國的利益,協定明確“外蒙古現狀須予維持”,變相承認外蒙的獨立地位。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公民投票贊成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外蒙古作為緩衝區更符合蘇俄的利益

    蘇聯從領土面積方面來說,其亞洲部份更大。由於其首都在莫斯科,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均在歐洲,俄羅斯被認定是歐洲國家。其亞洲部分地廣人稀,雖然蒙俄兩國山水相連,但距離蘇俄中心相隔萬里之遙,只是和俄羅斯偏僻的西伯利亞相鄰。從地域上看,如果吞併外蒙古,也只是孤懸於俄羅斯版圖之外的一片孤地,遊離於中心圈之外,在管理和後期發展上,都會引起一系列的水土不服。蘇俄重心始終在歐洲,對於亞洲則採取保守戰略,對吞併蒙古的慾望始終不夠強烈。

    如果把蒙古納入版圖成為加盟共和國,那就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開發,儘管蒙古礦產資源豐富,但俄羅斯也將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如果實行經濟輸入,財政負擔加大,那肯定不是蘇俄的原本意思。山高皇帝遠,管理效能和管理成本都非常龐大,工業化投入巨大,反倒是進行類似殖民化統治,只要是培植好代理人,表面上是主權獨立國家,實際進行操縱,還不用對蒙古人民負任何實際責任,成本當然要小的多。

    吞併外蒙古外部環境壓力山大

    蒙古不答應。實行操縱政策,不管怎麼說,虛置的主權還在,外蒙還可以對外交往。如果實行吞併政策,就剝奪了蒙古人的獨立政權和蒙古的民族自決權。由於距離問題,行政管理上有些鞭長莫及,蒙古民族可能成為二等公民。長此以往,蒙古人心理嚴重失衡,對於俄羅斯來說,外憂變成了內患。那是蘇俄政府承受不起的。

    中國不答應。如果吞併蒙古,蘇聯的陸地邊界將有很大改變,直接與我國國接壤,發生衝突乃至戰爭是大機率事件,珍寶島戰爭應該陰影還在。透過建立一個緩衝區,能有效緩解雙方對立關係。

    西方不答應。如果直接吞併外蒙,必然遭到美國、日本、歐洲等西方國家的一致反對,直接把150萬平方公里的一個國家吞併,從道義上也是站不腳的,國際社會也永遠不會承認。

    於是乎,蘇俄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案,那就是扶植親蘇的蒙古政權。

  • 12 # 李淵回
    淵回曆史:前期是有顧忌,後期是不敢!外蒙古當時工業基礎薄弱,吞併外蒙弊大於利

    蘇聯當時的經濟是非常不穩定的,加上外蒙經濟基礎薄弱,工業也十分落後。

    如果貿然出擊,很可能遭受國際社會的罵名,而且要付出大量的建設資金去開發。

    而外蒙對蘇聯最大的作用就是,緩衝地帶保證其西伯利亞鐵路的安全。沒必要再去吞併,給自己找個拖油瓶。

    外蒙古脫離中國是在二戰前期

    這個時候蔣介石為了換取蘇聯出兵東北,夾擊日寇。不得不讓,外蒙古獨立。

    獨立之後,為什麼不吞併呢?

    當時他是有顧忌的,國際環境也不允許!

    當時蔣介石全套美式裝備,是蘇聯潛在的敵人。那當時蔣介石背後站的是美國,蘇聯雖然在外蒙古長期駐軍,但是迫於國際壓力不敢吞併。

    雅爾塔會議之後,對蒙古的處置條款是維持現狀。這也使得蘇聯不敢有大動作。

    到了後期,蘇烈想吞併也不敢吞併

    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各個方面都很落後。但畢竟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一個大國!

    中蘇兩國之間確實需要一個戰略緩衝地帶。中國也絕不會允許,蘇聯吞併外蒙。

    到了後期,冷戰進入白熱化,中國就成了香餑餑。美蘇兩國都想拉攏,蘇聯不想把中國推向美國一方。這個時候更不敢去輕舉妄動!

    蘇聯老大哥,在珍寶島是吃過虧的,他們知道中國人不好惹!

    還是弱國無外交,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將更加主動積極!

  • 13 # 馬家西

    前蘇俄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不吞併外蒙。外蒙獨立,是蒙古人民革命的結果,蒙古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於是就革命,革命成功了,要不被北洋軍閥鎮壓,只能獨立。前蘇俄支援所有的革命,所有的獨立運動。包括中國的孫中山革命,蘇俄支援,中國國民黨是蘇俄幫助改組的,黃埔軍校是蘇俄建立的,蘇俄沒有直接吞併廣東,可是支援孫中山的廣州軍政府,一個道理。

  • 14 # 聿言又止

    外蒙是偽蘇蒙,內蒙是偽滿蒙,偽蘇蒙取得獨立之後,支援偽滿蒙獨立,然後合併偽蒙古,之後再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云澤烏蘭夫同志單刀赴會,沒讓偽滿蒙獨立。

  • 15 # 俞有才有切糕

    一個國家內部鬧分裂那是內政問題,而國土被佔領那就是侵略了,那可是不死不休,君子報仇10年,100年都晚啊!現在的蒙古國曾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在外國勢力的操控下蒙古獨立,迫於當時中國國力衰弱,被逼著承認了,那蒙古獨立在國際上是被承認的,是合法的政府,中國在想收回就是侵略征服了!如果是別的國家被吞併了,那我們中國政府無論過了多久,都有收復故土的天然政治正確性,你強的時候能搶我的,我厲害了就可以拿回來,這跟收回香港,收回澳門是一樣的!

  • 16 # 石待續

    當時蘇聯確實有能力吞併外蒙,如果那樣就和我囯接壤的國境線太長了,再說外蒙一馬平川,沒有險要關卡可防,如果我國從外蒙長距直入進攻蘇聯,那就會使蘇聯戰線拉的太長了,所以扶植蒙古獨立,可以做為軍事緩衝區。

  • 17 # 榴蓮哥2018

    簡明扼要:

    1.1911年,沙俄政府當時內憂外患沒有絕對實力佔為己有。

    2.沙俄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從戰略安全高度考量,為了在漫長的遠東邊境地區形成一個緩衝地帶。從而,避免敵人長驅直入構成軍事威脅。

    3.在當時來說,經濟價值不大。構築一個戰略緩衝區,就達到真正目的。

  • 18 # 北江Sunny肥肥

    前蘇聯本來地方就大,要這麼多地都無法管理,外蒙獨立可以作為中蘇的緩衝區。對蘇聯來說又何樂而不為呢?

  • 19 # 二一老頭

    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帶,避免正面接觸

  • 20 # nature07

    好像蒙古獨立是1924年的亊!蘇聯已經成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nba歷史第一陣容是“魔神皇佛鯊”,那第二陣容和第三陣容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