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師媽媽育兒談
-
2 # 墨寶媽育兒記
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做醫生需要醫師證,做教師需要教師證,做廚師需要廚師證,就連開車都需要駕駛證,難道養育一個孩子就不需要上崗培訓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要對我們的孩子負責,一定要培訓學習!
-
3 # 團媽育兒錄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在提倡科學餵養寶寶,對於老一輩的育兒理念都不是很贊同。所以現實中就出現了大量的育兒培訓班,到底要不要參加育兒班困擾了不少寶爸寶媽。個人覺得還是有去的必要的,只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所以選擇也會不同。
如果是新手父母單獨住,獨立照顧孩子的,建議去學習掌握些育兒知識。因為在育兒方面的知識有很多,尤其對於新生兒來說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會更多。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往往讓自己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接受了科學的育兒知識會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也會讓自己更輕鬆些。
如果是和父母一起帶寶寶的,有時間的話也應該去學點育兒方面的知識。因為老一輩的父母在帶孩子時往往採用的都是以前的老方法和土方法。雖然說這些方法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是有的老方法確實是不好的不科學的,有可能會對孩子帶來危害的。那這時如果媽媽掌握了一些正確的育兒知識就可以告訴父母從而降低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就算沒有時間去上育兒班,那至少也要多瞭解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以隨時來糾正父母一些不正確的育兒方式。
-
4 # 搬書回巢
如果你真的參加育兒班,應該是產前參加。
現在孩子剛剛出生,至少半年內,母乳餵養,夜裡餵奶等會讓你比較辛苦,如果這家裡實在需要有人去報育兒班,應該你老公報一個,學學如何幫你分擔。
其實,育兒知識是一定要學的,但不一定要上學習班這麼正式,網上、書上、其他媽媽那裡都可以學到。何況對於產婦來說,休息一定比學習要重要。你休息的好,奶水充足,孩子心情好,其實很多養育問題就解決了。
-
5 # 郭郭親子
參加不參加育兒班,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們作為媽媽必須要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瞭解了孩子成長的規律,作為媽媽就不會為了孩子的哭鬧,生病而感到過渡的焦慮。因為不瞭解所以不安心,因為不安心所以擔心,焦慮。如果身邊沒有可以幫助的人甚至於抑鬱。
作為新手媽媽是必須具備一些育兒知識的!那除了育兒班,還可以透過書籍瞭解,透過身邊有經驗的朋友瞭解。下面推薦幾本實用的育兒書,也許能幫助到你幫助你瞭解嬰兒的需求以及她們獨特的表達方式。
幫助瞭解孩子生病時的一些狀態和處理辦法。
0到3歲階段的家庭教育
還有林文采的《心理營養》介紹0到7歲孩子的心理需求!父母如何滿足!
-
6 # TT悅悅媽媽
為人父母,做了家長,如何學會賠孩子玩?科學的玩?我總結出來的答案就是找個適合的親子班。如果是那種給剛幾個月的寶寶開出的“讀詩”、“念兒歌”等課程,那無疑是“對牛彈琴”,很多小寶寶從上課起一直呼呼大睡,一兩個小時的育兒課反倒成了家長們的聚會。
我的建議是寶爸寶媽自己好好的考察,身邊哪個育兒班更適合自己,不僅教大家如何親子游戲,還給父母普及科學育兒觀,教家長如何關注孩子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這樣的育兒班就是很好的育兒交流平臺。參加育兒班回來,用育兒班學到的遊戲方法多帶孩子玩,在遊戲和互動中開發孩子各方面能力。
0—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可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活動,摸摸不同色彩的物體增強感知力,聽聽音樂、兒歌,開發聽覺功能等。這些一般的育兒班均有涉及,家長可以以此為參照考察適合自己的育兒班。
-
7 # 寶媽胖胖
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事,跟參不參加育兒班沒有必然的關係。我覺得如果你家庭條件可以,可以參加。也是增加育兒知識的一個方式。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那就沒必要。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很多的資訊網上一搜比比皆是。再一個也可以向其他寶媽啊,父母輩的請教。或者看書學習都可以。我孩子還沒生下來的時候我就想那麼小的娃娃我肯定不敢抱。等真見到小小的她了,不用教就自然而然的伸手輕輕抱起來了。教育孩子的問題不能一蹴而就,育兒的道路難關一關又一關,需要家長好好摸索。
-
8 # 健康開心曉
如果家人希望支援去,可以去啊。不過還是本著自己開心願意和精力時間允許去。
放輕鬆心態,調整好作息,在休息好,整理好狀態和心情的情況下,去接觸下外界,也許機構也可以告訴你如何恢復身體,如何休息,如何做個智慧媽媽。等孩子獨立一點點,可以在一旁休息觀看孩子上早教課就輕鬆不少。
-
9 # 兔兔媽育兒記
如果有時間有經濟能力 ,有條件的應該去參加。古有“孟母三遷”,媽媽希望兒子有出息,要給孩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那我們現代社會要學習的更多。
許多新手爸媽都不懂怎樣照顧孩子,老人也不在身邊,只有慢慢摸索。我剛剛生孩子的第一個晚上,我婆婆公公回家了。婆婆身體不是很好,老公也希望他媽媽好好修養,就要她回去了,晚上加了床位陪我和孩子。在深圳銀行裡工作的妹妹知道我生孩子了還從銀行請了假來看我。自告奮勇說晚上照顧我。孩子晚上尿了,他們倆都手忙腳亂的,不知道怎麼換尿布。由於是剖腹產,我一直動不了,掛了尿袋,還要人定時給翻身。孩子餓了,我妹就抱著小寶寶扒在我身上吸奶。孩子一晚上要哭鬧很多次,老公和妹妹都沒經驗,只擔心孩子哪不舒服了,不停叫護士,護士都煩了。鄰床的阿姨都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家兩個媽白天都在,晚上怎麼不留一個,年輕的哪會帶孩子。”如果孩子爸早點學習帶孩子,那幾個晚上就不會如此慌亂。
不光孩子的吃喝拉撒可以提前學習,孩子的心理也要時刻關注。比如從小就要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可以讓人碰背心褲衩蓋住的地方。我們家長學習了,提早知道並給孩子普及這些知識。任何時候都要學習,可以從有經驗的長輩,書本里,電視,雜誌等,各種途徑。
-
10 # 戰神221474916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確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和事項,而一般的父母對於這樣的事情,確實有些應顧不暇。
比如說我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奶粉應該使用40度的水來沖泡,因為奶粉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如果太熱就會被破壞掉,所以一些奶粉要求用40度的水,而且寶寶喝母乳時,母乳也就36度多,所以40度左右比較適合寶寶
當然,如果不參加育兒班,我也許根本就不知道這些
也許有些人說這些事情,根本就沒必要參加育兒班,那我只能說,要麼他們很懂,要麼他們根本就不懂,現在養一個孩子,根本就不像以前那樣,以前養孩子一家養了七八個,根本就不需要去細心的,好好呵護孩子,可是現在不一樣,現在都是精品養育,一家都只有一個孩,或者兩個,而家庭收入完全沒有問題,那我為什麼不給孩子更好的呵護呢,萬一出了一點岔子,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參加育兒班,瞭解育兒中的點滴細節,才能更好的養育自己的孩子
-
11 # 英語啟蒙老師Ivy彭
我認為要麼參加育兒班,要麼自己多讀育兒書!想想在現在的社會,當老師需要教師證、當翻譯需要翻譯證,如果第一次當父母,不學習怎麼能保證自己當一個合格的父母?
其實在寶寶沒出生前,父母就應該好好讀書,瞭解育兒知識,知道寶寶發展的趨勢,這樣才不至於手忙腳亂地照顧嬰兒。
-
12 # 木白媽咪說育兒
育兒方面的知識從備孕時期就應該有目的性著手去了解和學習了,而不應該等到孩子出生後,面對粉嫩的,哇哇滴哭的寶寶,還有寶寶每天層出不窮的各種症狀,自己卻束手無策,不知所措時,才手忙腳亂的去翻書,問人。沒有誰天生就會帶孩子,多學習,參加育兒班是有必要的。
一.產前學習
現在很多大醫院或是社群醫院都專門為新手媽媽開設有免費的育兒課程,只要在該家醫院建立有保健手冊的準媽媽都可以免費參加,每週都固定開設有一兩節課程,有專業的老師主要針對孕期以及嬰兒時期寶寶的護理課程,比如如何母乳餵養?嬰兒如何新增輔食等。為期兩個月左右,能學到不少育兒知識,身體狀況允許的準媽媽都可以去聽聽。
二.產後學習
育兒是一條長征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get的,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堅持不斷地學習下去,不要焦慮,不要急躁。
-
13 # 夏七爺
這個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育兒班應該是教你一些帶寶寶的經驗,如果你是一位感性、身邊又沒有長輩、朋友可以請教的新媽媽,可以去聽聽,畢竟寶寶成長過程的一些問題在那裡幾乎都可以被傳授到;如果你是一位理性、並擅於分析總結的媽媽,現在網路很發達,你完全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關於寶寶當下問題的原因分析以及解決建議,然後再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
而對於新生寶寶的夜裡哭鬧,這個很正常,大部分寶寶都是這樣,這個育兒班也幫不了你,你只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慢慢幫他養成相對較為規律的作息,不過小寶寶的主要任務就是睡覺,餓了、排便就會醒,夜裡總得起來喂幾回的。
-
14 # 成長中的媽媽
我生了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在醫院參加過半年的親子課程,收穫還是蠻大的。因為是醫院舉辦的,所以很有權威性,並且教的東西也很實用。後來生二胎,沒有參加課程,但是有之前的一些知識積累,所以帶孩子帶的很順手。如果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去學習一下,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好處。
-
15 # 俞小魚和馬小馬
我覺得不需要吧。畢竟只要有心想學,可以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有很多啊。
比如可以提前購買一些育兒類經典書籍,有一些可以提前看看,總結知識點備用。有一些可以備著,出現不明白內容時再去查詢。
比如你可以向身邊有經驗的媽媽們討教。畢竟過來人曾經有過的一些誤區,你自己就可以避免了。而且她們會琢磨出自己的經驗,有時也是相當有幫助。
總之,育兒班的接觸面,感覺還是太狹窄了。只有慢慢積累,慢慢實踐,才會越來越好。
-
16 # 星空下的小星星
我覺得是有必要的,當你覺得孩子非常喜歡哭鬧,而自己完全掌握不了規律你真的可以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學習。 我閨蜜的兒子出生後,連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四人照顧,她開始的時候心很大覺得有人帶孩子自己就完全可以不管,也很信誓旦旦的說我以後生了孩子不用我管,我還是向以前一樣生活,我婆婆全權照顧孩子。 可是孩子出生後,純母乳餵養,從催奶到擠奶,晚上還要喂幾次奶,雖然有人幫忙可是這樣的事情也不好天天讓別人做啊,晚上也替代不了,而且有點吵夜,此時她無比的焦慮,臨時看了很多書惡補,上了很多論壇交流,總算是為時不晚,但是人在月子裡都瘦了好多斤,人也憔悴了好多,她很後悔沒有早點了解育兒知識。
-
17 # 大萌寶小媽媽
每一位寶寶的誕生,都猶如一位小天使落入了凡間,他們的生命中,父母的使命就顯得尤其重要。隨著越來越多70後、80後、90後已經榮升為現代父母的主力軍了,甚至二胎主力軍,"老大看書養,老二象豬養"顯然是可笑的。其實在沒有寶寶之前,好多準爸爸準媽媽們也透過網路平臺或相關書籍去了解如何養小寶寶,那麼寶寶剛出生,家長是否需要參加育兒班已不是成為必然的了。但是如果時間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可以參加的。
隨著時代日趨發展,只依靠老一套的經驗或老風俗顯然是不可以的。比如:寶寶晚上哭鬧不睡覺,老一輩的人會說把寶寶抱在懷裡,不停的搖晃。實際上會讓寶寶容易產生嬰兒搖晃綜合症的,嬰兒搖晃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使血流受阻,造成腦部傷害,嚴重時會出現水腫、失明,甚至死亡。正常的作法是輕柔的安撫,瞭解寶寶哭鬧的需求,是太熱了?是餓了?還是身體不舒服……其實當年我對萌寶也由於聽信長輩的話用過這個方法,現在想想都後怕,所以,育兒班會讓你少走彎路。
-
18 # A的育兒筆記
學習應該在生寶寶之前,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成為父母?
埃裡克森人生髮展八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人生的發展任務,第一階段是嬰兒前期,也是弗洛伊德理論的口唇期,在這一階段,嬰兒跟媽媽有著非常巨大的連結,如果這一階段,媽媽沒有給寶貝提供足夠的情感連結和需求滿足,會產生口唇滯留症,終其一生都會不斷索取不得滿足。在《情感依附》這本書裡也提到,生命最初的12個月形成了孩子一生的核心意識!
可見,嬰兒期的發展對寶貝來說是多麼重要,母親的角色是多麼重要。
所以,學習不是在有了寶寶之後,而是在懷寶寶時就開始了,從準媽媽的心理建設,到安全分娩,健康母乳餵養等等,先把媽媽自己照顧好,才能給予寶寶充足的情感支援。才能在人生的8個階段發展出信任,自主,主動性,勤奮等一系列積極的成果。
-
19 # 愛的陀螺夢
寶寶剛出生,家長需要參加育兒班的!我本人是二個孩子的媽媽。我更傾向於孕期參加育兒班。但是過早的學習,實踐性會差很多,所以,在寶寶出生,家長參加育兒班非常必要。
現在說說寶寶出生後,媽媽們的現狀:
全天照顧寶寶,24小時連軸轉。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很多媽媽在月子裡甚至患上了抑鬱症。情緒非常不穩定,對於新手媽媽們可以說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媽媽們參加育兒班,那情況就有所改觀了。
1遇到事情坦然面對
對於新手媽媽,遇到事情總是會驚慌失措。到處打電話,搜百度,尋求答案。如果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參加育兒的培訓。對孩子的情況比較瞭解,很多事情可以找到答案,很多事情也會迎刃而解。
2調整情緒積極面對
新手媽媽的情緒非常重要。不僅對於自身來說,還是對於哺乳來說,都非常關鍵。準媽媽從一個受人關注的物件,一下子變成不受關注,心理的落差是很大的。這時候除了家人的關心外,自己的情緒調解才是關鍵。參加育兒班的課程,瞭解自己身體的變化,情緒產生的原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情緒排解了,照顧孩子就更加順手了。
3緊急事件鎮定面對
對於新手媽媽的挑戰可謂是無所不在。小兒黃疸,排胎便,拍奶嗝,溢奶,奶廯,小兒溼疹,小兒急症……這樣的問題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真得是大事情了!如果預先知曉了,就會更加鎮定的面對了!
對於國外的孕婦,在孕期就已經參加了各種各樣培訓。還未生產就已經提前培訓如何給孩子換尿不溼,如何餵奶,如何給孩子洗澡……等等的培訓。所以,我認為新手媽媽參加育兒班真得是非常必要的。
-
20 # 沫兒媽樂顏
如果能得到家人的支援,時間、經濟又都允許,我覺得參加育兒班,挺好的…
參加育兒班,可以結交到新的朋友,可以學習到新的育兒理念、可以轉移焦慮的情緒,很多的益處……
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注意,任何事情都不要過於執著… 他人言語、新鮮觀點,都要有自我分辨的能力… 不要將好事變壞事,樂事變悲事…
任何的教育理念,也都是隻是普遍現象的總結,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特殊個體,不能將所以育兒觀套用執行… 還要講究方式方法~ 也不要覺得自己學了育兒知識,就唯我獨尊,看不上家人的做法…
學習整套的理念,並且因地制宜的教育,在育兒前行的道路上,有個恰當指導,何樂而不為呢
回覆列表
學習應該是無處不在的。教師有教師資格證,會計有會計證,而我們作為家長,我們都是沒有任何證書。上天厚愛在我們沒有任何證書的情況下就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天使。我們應該感恩上帝!
但是誰都當父母的經驗,為了不虧待我們的小天使,我們就應該且必須要學習,學習如何做父母!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之前我就虧待了我的女兒。我的初乳沒有給閨女,因為我剖腹產生下女兒時,對如何養育孩子一無所知,聽信了婆婆的話,說剛剛產出來的奶沒有辦法給孩子喝,要擠出來扔掉,當時是很奇怪但是也沒有提出異議,後來知道那是初乳,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使孩子不易生病。到明白的時候早就悔之晚矣,閨女從小體弱多病,大約與這個有一定的關係。作為一個過來人,建議沒當媽媽的和將要當媽媽的姐妹們,一定要多學習科學的育兒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