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過出品人的一跪,《百鳥朝鳳》票房已過千萬。你看了這部電影嗎,感覺如何?
6
回覆列表
  • 1 # 逐夢心涼

    這部電影真的很有意義,導演可謂用心良苦,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來看看這部電影,我已經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了很多朋友 。

  • 2 # 愛電影愛生活

    電影營銷界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比如《富春山居圖》,爛出了好票房;《大聖歸來》創造了“自來水”這個詞;而今天的《百鳥朝鳳》製片人一跪方休……。

    首先,原因之一不排除情懷和營銷的影響力,與《變臉》一樣,《百鳥朝鳳》是另一項“民間藝術”的輓歌,從作品本體上講,《百鳥朝鳳》絕非佳作,甚至都夠不上中等水準。從故事上看,這是一個無比陳舊的題材,如果把它放置於1990年代初的社會轉型期當口,這或許會成為一種與時代同步的,對於人心精準的把握,但是在2016年的當下去審視這部作品,它真的不具備穿透歷史打敗時間的實力,更何況,它的表現手法和價值觀也都是極其陳舊甚至經不起推敲的。

    其次,《百鳥朝鳳》的這類故事,經常出現在那種作協範兒的作家們早期的作品中,藉由一種藝術或者工藝的消逝為由頭,慨嘆一種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消散。通常由於這一類作家都具備深刻的鄉土經驗,他們又無法超越自己的經驗,造成的結果就是下意識地反都市文明,用一種喟嘆的方式歌頌著註定消亡的農耕文明。他們樂於把農耕文明美好化,把城市化程序當做一種吞噬田園牧歌的怪物,從而將文明程序解釋為人心不古和世風日下。《百鳥朝鳳》當中仍然殘存著這種典型的情結。即便在最後的部分中,導演極力表現更多的人走向都市文明的決心以及時代不可調頭的方向,但是,從主角的命運設定到故事的氣質都仍然沉浸於悲傷的調子,那首嗩吶吹奏的“百鳥朝鳳”仍然是明確的獻給農耕時代和小農經濟的輓歌,對於那種經濟模式的逝去,這部電影仍然是不甘的。

    第三,它配不上最近這如潮的讚譽,更多的時候人們是為了表達對一個人的追思,進而放鬆了對作品的評價,用句最俗套的話,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吳導也並不是想要表達社會變遷,文明變遷不對、不好、不情願,只是在變更的過程中,我們可能丟失了一些東西,正如一看到那種讓座新聞,現在大家都越來越討厭道德綁架,這是一種進步,如果吳天明還健在,他們還會如此讚譽《百鳥朝鳳》嗎?

    第四,究其根本,以現代人的審美來看,嗩吶真的那麼好聽嗎?這就像陝北信天游,東北二人轉,河南豫劇,河北梆子……,它們充滿了地方特色,它們不順應時代,它們終將走上被懷念的那條路……

  • 3 # 裴營是個好地方

    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故事講述簡單,拍攝手法簡單,甚至導演音樂總監都不合格,,,,,至少是音樂電影吧,應該有鋪陳有渲染,至少出現幾次完整的音樂表演,以此感動觀眾。但是這個影片卻沒有, ,,,沒有。一些殘次的故事片段加塞,十分不適合。

  • 4 # 弱電的工程獅

    剛看完,覺得片子反映的東西很好,演員也拍的很不錯,特別是老嗩吶匠,把90年代以前的匠人氣質再次展現了出來,個人覺得缺點是沒有整體故事情節,故事沒有吸引力,結局太隨意!

  • 5 # 虎妞妞83601651

    原來一種堅持也是這麼的有魅力,希望我們自己的魅力不要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成為歷史,傳承不只是手藝更是一種信仰。

  • 6 # 懶得起名28902776

    應該的,不論票房還是其他都應該的,一個爛片,對比活著,或者天狗或者三峽好人等等吧大部分國產片都差,故意打感情牌以為可以俘獲觀眾心,其實不是,觀眾不是傻子,有自己的判斷,什麼下跪,都扯淡,我看了上千部電影,這是不能原諒的,因為我的期盼太高了,

  • 7 # 奮鬥在京都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也是我國近現代以來少有的幾部高水準的文藝片之一。電影不僅傳達了時代變遷過程中父子情、師徒情和兄弟情的正能量,還強調了堅守信念、“嗩吶離口不離手”的藝德。這部電影沒有什麼敘述,它講述的就是黃土高原上最最真實的生活。

    熬夜看完了百鳥朝鳳,心情卻很沉重。隨著時代的變化,浮躁的人心和社會,使得嗩吶由興盛逐步走向沒落。然而,逐步消逝和沒落的又豈僅僅是嗩吶……

  • 8 # 喬振宇劇評社

    還有人記得那個製片人下跪的《百鳥朝鳳》麼?曾經覺得有些過了,直到我今天看完電影,忽然被影片那種沉重的宿命感震驚了。

    從開始影視的氣氛就比較沉重,好在有淳樸相稱。天鳴的小演員演的非常棒。天鳴的父親、焦三爺那種農村人的樸實純真,卻又被生活所迫。我只能感嘆,出場的人物不多,但是無論大人小孩,那種樸實的鄉村感,那種貧苦人民的感覺真的演出來了。不同於一般影視的俊男美女,得天獨厚的金手指,《百鳥朝鳳》裡面只有普通人,只有現實的無奈與心酸。

    天鳴和藍玉,一個勤能補拙,一個天賦極高,二人開始對嗩吶都懷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說他們是三爺最得意的門生也不為過。前半篇的劇情都在說著嗩吶的繁盛,哪怕繁盛時期的嗩吶也不免透著一股悲涼之情。

    時過境遷,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嗩吶被漸漸取代,直到嗩吶匠們為生計所迫,放棄那一身驕傲,摔碎那刻入骨髓的信仰融入大千城市。

    在二師兄跪在地上把衣服一件一件的拾起時,很是心酸。屋裡病床上的老婦,不知道是不是二師兄的母親,那無聲又壓抑的哭泣,訴說著生活的不易。本是手藝人,卻被迫放下自己引以為榮的嗩吶,但那雙拿慣了嗩吶的手,在大城市中又有何用武之地呢?最後,二師兄在大城市丟了手指,連同信仰也一同丟掉了。只是能怪誰呢?人還是要活著的啊。

    藍玉說他不怪師傅。是我落於俗套了,我本想著藍玉這般天分極高的少年會因為師傅不選他而黑化,果然八點檔狗血劇情看多了。其實現實又怎有那麼多狗血來撒。藍玉放棄嗩吶本就在情理之中,本來藍玉就不是那種固執之人。

    焦三爺的結局很讓人淚目。一個傳承焦家班的人;一個收了大大小小好幾個徒弟,個個可以出師的人;一個嚴格按照嗩吶規矩辦事的人;一個本來德高望重,最後卻被遺忘的人;一個用一生演繹百鳥朝鳳,死後卻連四臺都沒有的人。他本配得起百鳥朝鳳,他本該被人銘記,他本該接受徒弟們的跪拜,最後卻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墳墓。他拿命維護的嗩吶最後只是得到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段錄音,百鳥朝鳳也只得了一個錄音的結局。不知道該不該慶幸,至少還有錄音存在,至少還能證明它曾經存在過。

    嗩吶本為紅白喜事之奏,極具中國特色。可惜在我們推崇外來文化的同時,丟了多少中國特色?百鳥朝鳳,丟失的何止是一支嗩吶曲?隱藏於民間的藝人還有幾許?流傳千年的手藝還剩多少?我們一邊感嘆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邊推崇著西洋文化,打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幌子慢慢同化,只是今時不同往日,被同化的是我們。

    《百鳥朝鳳》很悲涼,很沉重,令人慾哭無淚。這是一部無論從情節場景人物演繹都很棒的一部電影。看過《百鳥朝鳳》才知,中國不是沒有好電影,也不是拍不出好電影,只不過不被重視罷了。

    當我們推崇西方電影的時候,覺得進口大片好爆了的時候,抱怨中國沒有好電影的時候,不過是我們被眼花繚亂的影視通告推薦矇蔽雙眼的時候。現在我只想說《百鳥朝鳳》,值得一看。

  • 9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勿用諱言,正如不少人不滿意的那樣,這部電影是一部“守舊”的電影。

    但,“守舊”,卻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優點。

    男主人公焦三爺(陶澤如飾)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他有著舊式老師那種特有的跋扈、蠻橫,但其實如果你看過《爆裂鼓手》,在西方、現代的世界,也一樣有這種可憎乃至可怕的魔鬼音樂老師(弗萊徹,J·K·西蒙斯飾)。很多人把《爆裂鼓手》一廂情願地看成一部音樂勵志片,這跟把《百鳥朝鳳》看成一個民樂文化保護電影一樣,都簡單了。

    焦三爺不是通常意義的正面角色,細看他怒氣衝衝地找欲出走的徒弟那場戲,應該能看出,導演把同情放在徒弟身上,而對焦三爺形象的處理甚至是有些負面的。

    導演的意圖也不在嗩吶傳承,文化遺產保護上面。

    看過吳天明的《變臉》的觀眾覺得吳天明退步了,落後了,但吳天明在《百鳥朝鳳》裡要講的是文明的失落,而不是傳統的沒落。

    這就是為什麼他在電影裡那麼強調“百鳥朝鳳"這支曲子代表的“禮”。這支曲子只有德行高尚的人配聽,即使再有錢,再有權,如果德行有虧,就不會給他吹奏。

    不是現代/西方音樂勝過了傳統音樂,而是金錢勝過了傳統音樂代表的操守。

    不是嗩吶/民樂失敗了,而是百鳥朝鳳代表的道德底線失守了。

    即使這首嗩吶名曲上了中國好聲音,也一樣。因為這代表著德行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一個標準了,只有錢才是標準。

    很明白,吳天明想說的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的到來。

    從這點上,吳天明不是落後,而是敏銳。

    我們現在的黑磚窯、老人跌倒無人敢扶、路人被撞無人理睬,都跟“禮崩樂壞”有關係。吳天明敏銳地捕捉到了音樂淪落與時代失喪的關係,“百鳥朝鳳”的曲子是他找到的一個符號。

    電影的弱點就不說了。

    至少,這部如此守舊不合時宜的電影說出了當下的中國電影幾乎都沒有說出來的真相。

    (做過類似思考的,還有賈樟柯、婁燁。)

  • 10 # 劉西楚

    謝邀。就電影製作來講,百鳥朝鳳已達標,演員演技,情感,主題都有了。但讓人看的不痛不癢。一般來講,爛的電影你會噴,好的電影你會激動的跳起來,拍手稱快。要嘛輕浮的讓你噁心,要嘛happing ending的讓你高興,亦或讓你有很沉重的感覺。但百鳥朝鳳沒有在我的心中留下痕跡。他藉由嗩吶表達的宏大主題——老傳統老手藝無人繼承的尷尬境地——離觀眾過於遙遠,且年代背景也與現在相差較遠。無法引起年輕一代的共鳴,顯得更加格格不入。或許百鳥朝鳳選擇走紀錄片的路子會好些。相較於毫無起承轉折的《二十二》和過山車般體驗的《戰狼2》,《百鳥朝鳳》存在感太低太低。

  • 11 # 大鵬逼逼叨

    撇去吳天明遺作和嗩吶所依託的民俗文化式微這樣的情懷元素,這其實是一部平常的電影,我也沒有被打動。表現手法還是感覺有些生硬,反覆鋪墊《百鳥朝鳳》,最後並沒有爆發出美感來,反而需要西洋音樂襯托其悲壯。小演員真不錯,我喜歡開始學藝的部分。

  • 12 # 葡酒宏圖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展現了我們身邊發生,卻沒有被注視到悲哀,好的傳統的東西因為沒有錢賺後繼無人,這是時代的悲哀,影片的整體表現是優秀的,票房不好是題材問題以及宣發不力和上映時間點的原因

  • 13 # 老張說電影

    這部電影同時也是著名導演吳天明導演的遺作,一個一輩子都奉獻給電影的藝術家,他的殫精竭慮之作,每一個熱愛電影並對這行葆有期待的人,都應該對這部影片投以12分敬意。

    一句話:《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不錯,一定要去看。

    我想重點談談的是:由《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大火所引發的國產文藝片傳播事件。

    《百鳥朝鳳》的這種另類的走紅方式,讓國內電影市場、影迷開始重新重視文藝片。再到今年,文藝片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國產片市場的關注焦點之一。

    而《百鳥朝鳳》將文藝片推向市場前沿(觀影人群+投資市場),所產生的積極影響,遠遠大於它作為一部優秀影片的影響。

    這裡有個例子,就是紀錄片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電影在《百鳥朝鳳》之前,因為沒有形成文藝片受矚目的市場,所以境遇要慘很多。

    《我們誕生在中國》的豆瓣評分同樣很高,高達8.0;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甚至還是大導演陸川、大卡司周迅的組合,但依然票房慘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並沒有形成看文藝片的觀影人群,票房收入少;也沒有形成關注文藝片的投資市場,廣告收入就沒有。

    評價《百鳥朝鳳》時提到這部影片,也是為了強調:《百鳥朝鳳》開啟了觀眾進影院看文藝片,資本市場關注文藝片的潮流,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說《百鳥朝鳳》開啟了觀眾進電影院看文藝片,資本市場關注文藝片的先河,那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今年上映的好幾部文藝片就深深受益於《百鳥朝鳳》帶來的積極影響。

    張揚導演的紀錄片《岡仁波齊》,累計票房也過億了。也算是賺得缽滿盆溢。如果沒有《百鳥朝鳳》在前面打出的江山,這個成績是不敢想象的。

    最近的案例是電影《二十二》,大家都知道了,上映不到1個月,已經票房過億。300多萬投資搏回來1億的總票房,利潤近乎3000%。

    這創造了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就像毒sir所說“這是每一個觀眾的勝利”。雖然《二十二》跟《百鳥朝鳳》沒有直接的藝術、產業關聯,《百鳥朝鳳》的主創團隊也沒有參與這部電影,《百鳥朝鳳》的主要投資方與《二十二》也不相同,但這樣火熱的文藝片市場,一定要感謝《百鳥朝鳳》的。

    總結一下:《百鳥朝鳳》在藝術品質上質量過硬,但它在整個國產文藝片市場發展中的意義更大。這是部終究要寫入中國電影發展史的電影。

    另外,我本人看到這麼多優秀的文藝片走入院線,獲得越來越多的排片,收穫一個個市場回報奇蹟,我也是非常欣喜的,這對我們電影市場、對我們影迷,都是一個好訊息。

    正因為此,為《百鳥朝鳳》點108個贊。

  • 14 # 拳頭cool

    中規中矩吧,沒什麼亮點,前部分不錯,《百鳥朝鳳》的曲子我看來也沒傳說的那樣牛,多半看這個片子的人是因為出品人的一跪吧,還有就是是導演的遺作。

    坦白講,我並不為沒人愛聽嗩吶這事兒感到惋惜,這是自然淘汰的結果,是規律,大家都不喜歡聽自然有它的道理。

  • 15 # 優優飛揚

    我看了兩遍《百鳥朝鳳》,這和方勵下跪沒關係。

    電影講嗩吶技藝的傳承與消逝。嗩吶是八百里秦川生長起來的藝術,紅白喜事,婚喪嫁娶自不必言,就是平常消愁解悶也是好手段。這是焦三爺的自陳。

    我出生在華北平原的魯西南,喪禮大操大辦是多年規矩,哭喪需要有樂器,其中就有嗩吶。(根據族譜考證,我們是山西洪洞老鴰窩的後人,明朱元璋時人口大遷移到山東,有對嗩吶的古老記憶)。這種場景也只是幼時記憶。

    現在辦紅白喜事,更習慣聘用唱流行歌曲的草根歌手。影片中那個穿豹紋唱印尼民歌的草根歌手,大壽唱情歌,這種生機勃勃地亂搭,世俗生活中很常見,於我心有慼慼焉。

    影片中游天鳴為首的遊家班借貨為人賀壽,與之相對的是一組西洋音樂為首的管絃樂器,東西音樂之爭,成為傳統與現代的分野。這種戲劇性設定並不高明,但它的確能夠代表很多國人的對待傳統的心態。大家似乎一致認為,傳統藝術的凋敝在於西方文化的衝擊。

    果真如此?

    焦三爺是影片中最具有悲情色彩的人。他想要將嗩吶流傳下去的殷殷之心,在吹奏百鳥朝鳳時吐出的一口血。然而,吳天明的鏡頭告訴我們,那個屬於嗩吶的時代消失了,在焦三爺吹奏百鳥朝鳳的背後是個大大的“奠”。

    “禮失而求諸野”,這是孔子的老法子。孔子想要復興周禮,和精神偶像周公相隔四五百年,春秋已經禮崩樂壞,認為鄉野才是周禮的古樸醇風。孔子奔波大半輩子,依舊沒有擰過時代的大腿。嗩吶在民間也斷了氣脈。縣文化局要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民俗文化,就有嗩吶表演。說白了就是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焦三爺答應嗩吶成為電視節目,也是病急亂投醫。他賣牛攢錢置辦樂器是瀕死老藝人的糊塗做法,但是尤為動人。至少比吹奏百鳥朝鳳時吐的那口血要好太多。

    明明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傳統嗩吶藝人的堅守,也很蒼涼。算起來焦三爺的藝術生命是最悲情的。四九之後的民俗生活實在荒涼。1966年,人民日報就宣稱要“破四舊”。恐怕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四舊為何物,就是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這段時期有個非常弔詭的邏輯,新的就是好的。嗩吶的命運不會好過。

    另外,文革之後,婚喪祭奠活動也毫不意外地被遏制。影片中游天鳴父親和鄰居聊天,鄰居說,也有十幾年沒有聽過百鳥朝鳳了。影片開頭給的時間是1982年,十多年前,應該就是六七十年代吧。這段時期還能夠有吹奏百鳥朝鳳的機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大人物?

    嗩吶是紮根在世俗生活的藝術,四臺八臺還有百鳥朝鳳,這些都具有人類史意義的儀式,但是影片缺少對世俗生活的描摹,而《百鳥朝鳳》缺乏對大時代背景的書寫能力。用對白承擔敘事,有效降低拍攝難度。遊家班有組織沒紀律,組班出活,這個說有這次沒下次,那個說我很忙,大家都有散夥的心思,這是嗩吶凋敝的側面描寫。屬於嗩吶的活兒放在被西洋樂隊搶走,究其根本還是失去了民心。為什麼在遊天鳴接班之後就成了這個樣子,單單說他倒黴,那是敷衍了事。影片語焉不詳。觀眾也懶於追究。

    影片中,老人過壽請吹奏班子,請了兩家。這是為了造戲的便利,正常人家誰會這樣做?嗩吶班子和觀眾大打出手,嗩吶即將消失的窘迫和淒涼感消失了,成了一處滑稽戲。和影片調性而言,這屬於劇作上的失敗。嗩吶和西洋樂器“爭奪”地盤,觀眾都不愛你這一口,“毛之不存,皮將焉附”?

    影片中天鳴出師不利,也是焦三爺避免不了的生存困境。焦三爺死掉似乎象徵著嗩吶技藝的消失,這是導演的悲觀?

    遊天鳴百鳥朝鳳吹一曲,這份對於師父的最高贊禮。然而,無論師父是否當得起百鳥朝鳳,已經不再重要了。嗩吶,即便真的被遊天鳴吹到骨頭縫裡,而那身對嗩吶葆有熱情的身體,也像焦三爺病重的軀體一樣,永久地進入墳墓。

  • 16 # 新疆阿尤

    我的最愛!堪稱經典!不過在商業電影的打壓下,票房確實不行!這個電影其實是反應的一種文化,一種傳統和現實的衝突,這種衝突時刻發生,很多東西很美好但是在商業化下會沖淡!但是總有些人在堅持!

    嗩吶作為傳統文化,在現在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了。我們一方面要惋惜,另外一個方面明白這也是一種進步!

    不管大炮轟過多少遍,戰場上總會有人活下來!不管商業衝擊多劇烈,傳統文化都會以新的形式存在!

  • 17 # 博美的後花園兒

    不經常寫東西,感動了震撼了走心了勵志了溫情了,一般只想保留最純真的“觀後感”,不想因為重新梳理一遍影響最初自然而然的觀感和感受,更知道有可能因為表達不出徹頭徹尾的感動而怪罪於不善言辭的自己。

    故事開始於拜師學藝,焦三爺是無雙鎮上受人尊敬的嗩吶師父,他掌管著他的“焦家班”,即是由他和他的徒弟組成。白事紅事都要請嗩吶師父,規格不一,四人或八人,最高級別則是德高望重之人去世時焦三爺才會吹的《百鳥朝鳳》。

    男主角遊天鳴的父親是“我們”這些孩子最討厭的將父輩未實現的夢想強硬地烤牢了孩子自由的人,年輕時候沒能拜師學嗩吶的天鳴爸帶著他來到焦三爺家,滿是討好,卻在跑著給焦三爺遞煙時被拌倒額頭磕出了血,天鳴驚慌失措更多的是擔心和心疼,焦三爺看在眼裡,為他因為看似低賤卑廉的父親掉的那滴眼淚收留了他。

    即使他沒有十足的天賦,沒有充分的悟性,倒是有一種不耍滑頭的韌性與踏實做事的本分,還有父親對嗩吶的情懷和因此對他抱有的希望和寄託成就了他後來的“遊家班”。

    被收為徒弟兩個月後,天鳴多了一個小師弟,焦三爺後來收的另一位徒弟,叫藍玉,一個機靈精光透的十分有天賦的孩子,不僅在拜師時完美通過了焦三爺的“考試”,憑著難得的天賦和領悟力,很快就超過比他早來的天鳴,而且很快得到了可以跟隨師父跑場的機會,更是先天鳴一步結束了基本功的學習,親手拿到了嗩吶。筆者說:不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怕你殺光了血槽也比不了的小夥伴呀,心裡那個虐,心疼天鳴一秒鐘。

    焦三爺彼時膝下無子,兩個孩子都不幸夭折了,天鳴和藍玉也就勢必有一人會成為他的“繼承人”。這個人不僅可以接管“焦家班”,也才可以有機會學習《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一位嗩吶師父一代弟子只會傳一人。所以是光耀門楣的大事。可是天鳴收莊稼時的踏實跟藍玉的求快敷衍;天鳴著火時的心繫嗩吶跟藍玉的逃命要緊;天鳴的老實巴交跟藍玉的抽根小煙……

    一個人的秉性融合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沁透於他人生的每一個節點上,甚至決定了你的路程遙遠,是否前途爛漫。

    師父說過,嗩吶離嘴不離手。不僅是吹嗩吶,還是做人和做事。有時候能力和本心真的孰重孰輕,或者21世紀水深火熱裡的我們是不是都需要,不得而知……到這裡鋪墊了這麼多,似乎應該能猜出結果。

    此間想要且不得不穿插的就是天鳴的師孃,這位算是並沒有孩子的普通女人,讓我不能忽視的普通。她待天鳴視若己出。因為師父的嚴厲而苦惱的時候,師孃會輕生的勸慰,不多的話,沒有壓力沒有希冀,滿滿的盡是溫柔。師父責罰不給吃飽飯的時候,是師孃委婉的求情和悄悄端來的熱紅薯。取得小成功與師父把酒言歡時,是師孃拿手的下酒菜和坐在一邊看著“父慈子孝”的那張滿足溫柔的臉。

    多少個家庭多少的母親都扮演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少了不行的角色。而多少人有天生俱來的溫柔,把這個世界所有的尖利都磨平……

    此間還想穿插的是陝西,是黃土高原,是八百里秦川。白麵饃饃、白色馬褂。還有莊稼人的吃苦耐勞。還有草甸子,水塘子。細節戰勝一切,電影尤其如此,有些時候會被導演刻意安排出來的看似一點也不刻意的細節打動。委婉的傾訴真的很走心對嗎?

    不過好似一切又似乎剛剛開始…… 天鳴成了接班人,“焦家班”更名為“遊家班”,可是還稚嫩的肩膀要怎麼扛起傳承的重任?隨著西洋樂器的傳入,對世代相傳嗩吶技藝的愈來愈輕視,在養家餬口和嗩吶匠人的責任選擇面前,何去何從不得而知。而焦三爺在用他的所有去維持和拯救的一切天鳴該如何守護?

    看了電影,有些慚愧。有些人用命護住的東西,我們怎麼能夠對它視而不見。

  • 18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電影看了好久,遲遲不敢下手。這麼好的電影,不知如何開頭。豆瓣評分是8.3分,我覺得評分太低,起碼9.3分以上。

    豆瓣上有一篇影評問:“如果吳天明還健在,你們還會如此讚譽《百鳥朝鳳》嗎?”初看這部片子,是因為韋老師的推薦,根本就不知道吳天明是誰,就覺得喜歡,就覺得感動,就覺得它幫我淨化了心靈。這次去參加第三界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導師班課程,韋老師又一次說到《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我一想起就感動,想到了老師對學生用心的培育,想到沒有天賦的學生後來成了接班人,只因那位老師看到了善良。從白痴到天才的距離很遠,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從白痴到天才很近,只需要付出努力。

    如果你有一天不知該如何對待你的老師,那就看看這部電影,它一定會告訴你作為一個學生應該站在何處。如果有一天,你不想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一份使命感,那麼你也可以看看這部電影,它會告訴你,人在有的時候需要堅持。

    吳天明是誰?今天剛剛知道,因為影片實在太好,只能去查詢資料。原來吳天明是此部電影導演,一個為藝術可以拼命的導演,他的一生就如影片中的師父,為何這部影片能拍的如此出神入化,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情懷。人是第一技術,他擁有為藝術獻身的心靈,就能拍出如此純淨的影片。

    一首曲子,唱響了一個時代的尷尬,正因尷尬,為這個時代付出的人才顯得偉大。偉大從來不是輕易就能獲得,只有在某種文明正在被丟失被遺落時,偉大才會出現,他們拯救了文明鑄造了偉大,人類的精神就在這裡昇華。

    這部影片在講述德道術,德的重要性。天鳴不是一個有天賦的嗩吶手,但師父看到了他的一滴淚,這滴淚從大了講是德,百善孝為先,孝之當頭為大善。從小了講,是師父對天鳴父親的羨慕。因為師父沒有孩子,天鳴對於父親摔跤流下淚尤其珍貴。每個人對於道德的衡量標準一定與自己的情節有關,師父的情節註定了師父對於天鳴的疼愛。

    延遲性滿足在這部片中也有很大的體現。天鳴本不喜歡嗩吶,在師父家學了兩個月,各種訓練都沒碰過嗩吶,之後對於嗩吶的珍惜應該與這點有關。延遲性滿足讓天鳴更喜歡嗩吶,更熱愛嗩吶。不過師父的出發角度應該是與另外一點有關。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師父是在一系列的品德測試之後,才讓他開始學習嗩吶。和另外一個徒弟比起來,師父對天鳴的要求特別高,可能在見到天鳴為父親流下的第一滴眼淚時,師父的潛意識已經決定要把自己的班主身份傳承給他。

    師父是個規矩很嚴的人,規矩看上去是一個外在形式。其實是一個內在的態度。強調規矩就是強調態度。“手不離嗩吶”,這本就是對嗩吶的尊重,對嗩吶的熱愛,對自己的這份事業的敬意。只有充滿崇敬之心,才會珍惜。嗩吶需要傳承,需要像天鳴這樣有責任有擔當有使命感的人來傳承。

    最後洋樂隊的到來,讓此片又一次昇華,它已不僅僅是在描述個人情感,師生情讓人動容,保護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最後一搏,搏的讓人心痛。

    片中一處的螢火蟲很有詩意,我也想,在這樣的夏夜,出去看看滑行在黑夜中的螢火蟲,當它們靠近我時,我的模樣會不會增添一份光亮?

    和片子相比,此影評寫的雞零狗碎,完全不能為此片增添力量。寫的目的,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有一部影片叫《百鳥朝鳳》它將會帶領你去向一個樸素而唯美的世界!

  • 19 # 影視圈Magazine

    受方勵的影響,很多院線確實增加了《百鳥朝鳳》的排片量,更多的影迷也紛紛走入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截止目前該片的票房已經從之前的百萬級躍升到了3500萬。可即便如此,方勵所作所為給很多人帶來的感受可能還是無盡的反感。但與其他電影稍有不同的是,80後甚至現在的影院主力軍90後都對這些是無感的,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什麼百鳥朝鳳,更別提什麼情懷了。因此,我們也關注了一下這個年齡段的觀眾的看法,展現給大家。

    “沒滋沒味,也是沒誰了”

    “這是部淡淡的電影,白開水般的敘事,不要期待任何劇情的起轉跌宕。好像是吳老遞給你一支菸,在一個明媚卻不耀眼的下午,靠著家鄉的土門,吧嗒吧嗒地邊抽著旱菸,邊給你講講嗩吶匠的故事。”

    這就是“90後”寫手木然對於本片的觀感。其實不光是木然,很多人看過此片之後都認為整個影片過於平淡,缺少波瀾壯闊的情節,貫穿始終的都是淡淡的憂傷。

    對此,著名網路寫手和菜頭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的:

    “為什麼說《百鳥朝鳳》非常一般?這是因為它本身沒有什麼故事。農村小朋友耗盡心力,歷經艱難困苦,終於得到嗩吶真傳。然而商品社會大潮席捲,等到小朋友終於能夠獨挑大樑的時候,發現嗩吶匠的地位早已經搖搖欲墜,人們不再尊重這門手藝了。這不是個故事,而是針對現實的反諷。一個人付出無盡努力終於得到的東西,因為時代變更,突然失去了所有的重量,變得全無意義。”

    “B格高上天,高到看不見”

    至於為何會得到如此的結果,“90後”寫手“橘子不在頻道上”則認為這部電影的“高逼格”恰恰成為了電影的死穴,電影的小眾性暴露無遺:

    “這也只是電影小眾文化的一次狂歡。我認為真正好的電影,是講的故事足夠打動所有人心的。當然,也是需要好的市場氛圍。白開水一般的敘事,適合在某個午後靜靜地看。”

    對此,“木魚水心”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這部電影的精髓可能只有手藝人才真正能懂得這部影片背後的感受:

    “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做藝術相關工作的,或者說是一個手藝人(下面都稱手藝人吧)那麼這部片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它講了手藝人的一生。漫長的苦練,不停地吸水,練基本功,但不讓接觸嗩吶。業餘都在幫幹農活。然後呢,更有才華的競爭者和朋友出現了,竟然比自己更加受師父喜歡。因為嫉妒和不平離開師父,但回來時,師父卻把自己當年的第一個嗩吶交給他……”這樣複雜的情感可能只有心口相傳的手藝人才能懂得。

    沒有撲街真因:“盤外招”太多

    但為什麼這樣的一部電影依舊顯得很有情懷呢?有很多分析者認為:與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的對比,以及吳天明導演的事蹟為此片增色不少。

    對此,寫手“心生”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

    “《百鳥朝鳳》這樣一部影片,跟《美國隊長3》最終在同一天上映了。這是一場不是任何一方計劃的相遇,《百鳥朝鳳》是在3月宣佈的定檔,而後來定檔的《美國隊長3》顯然不會把《百鳥朝鳳》算作其檔期評估的考慮因素。一方沒想到,一方不在乎。最終有了這個現實版嗩吶團與洋樂團的對抗……文藝品質佳作遇見世界電影工業頂尖鉅作。這讓《百鳥朝鳳》的上映,就如同一場行為藝術,配合它實現這場演出的,便是《美國隊長3》”

    對比產生美,也會產生情懷。站在一個“胸大無腦的金髮美女”旁邊,《百鳥朝鳳》確實體現出了自己“小家碧玉”的一面。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部電影的票房。在方勵一跪之後,《百鳥》勉強的到了3500萬,而《美隊》卻輕輕鬆鬆的上了10億。

    此外,著名影評人楊時暘甚至認為吳大師的離去也讓大家都在觀看該片的時候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他(吳天明)曾經拍攝的《變臉》獲獎無數,也承認自己拍攝過非常失敗的商業片。而如今,拋開對他本人的紀念與緬懷,單獨評價這部《百鳥朝鳳》,它確實是一部不盡如人意的作品。它配不上最近這如潮的讚譽,更多的時候人們是為了表達對一個人的追思,進而放鬆了對作品的評價。”

    當然也並非所有“90後”對《百鳥》都完全無感,作為一名民樂愛好者,瑪雅就發自肺腑的“怒頂”:

    “在我的同齡人中,喜歡民樂且能夠欣賞民樂的人並不多。何其有幸!得以加入民樂團。不然,在偌大的理工校園裡,我如何找到知音。我深深的瞭解為這種熱愛找到共鳴之難,之艱辛。所以,當看完《百鳥朝鳳》的預告,我就認定了我一定要去支援這部良心之作。因為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東西,我簡直太TM的喜歡了!”

    小影有話說:小影一直持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理解方勵的心情,但是對於他的行為我們堅決不能接受。原因就是這樣的行為即使成功,也不該被效法,難道以後所有導演看到自己的票房不好,就要下跪麼?

    更重要的是,在若干年之後,當人們要給這部影片一個蓋棺定論的時候,大家很難說清這部影片的成功是吳天明拍出來的,還是方勵跪出來的!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對吳天明大師在天之靈的一種褻瀆!

    願吳天明大師安息,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比《百鳥朝鳳》更有情懷的電影,但我們實在不想再看見有人下跪了!

  • 20 # 逝憶先生

    《百鳥朝鳳》評價:該劇是一部反映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劇作,從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但從深層看,表現的是對中華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應持有的正確態度。如何對待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根植於民眾的民間文化,這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該片堅守的,正是一條與《人生》《老井》《變臉》《執行長》等一脈相承並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深化現實主義的電影發展道路。這正是在東西方文化八面來風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東施效顰的“西化”鼓譟。

    依然葆有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定力的體現。它是中國特色的電影創作的成果。劇中焦三爺收天鳴為徒,是因為天鳴憑藉堅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練習,打動了焦三爺。

    劇情簡介

    陝西一個叫做無雙鎮的小村落裡,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絕不止於娛樂,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也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才能勝任。整個無雙鎮,只有四方聞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能吹“百鳥朝鳳”。焦三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他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

    現在焦三爺老了,他急需培養接班人。徒弟遊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對焦三爺十分敬畏,雖然心有不甘被父親“拋棄”在焦家班學藝,但仍有為爭家門榮光全力博取師父讚許的信心。能夠進入焦家班的學子必須人品端正,忠守嗩吶藝人的德行。

    從骨子裡做到“嗩吶離口不離手”,為考驗兩個徒弟是否符合標準,焦三爺這個面冷內熱的黑臉師父使盡招數。

    擴充套件資料:

    角色介紹

    1、焦三爺演員: 陶澤如

    嗩吶王焦三爺是戲中焦家班的掌門人,技藝過人的焦三爺在措手不及的社會變革和浮躁年代裡,對沒落的嗩吶技藝堅守不渝,引領弟子們用生命不息傳承不止的信念,奏響嗩吶藝人獨特的光輝。

    2、遊天鳴演員: 鄭偉、李岷城

    拜焦三爺為師學藝,歷經磨難,憑藉堅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繼承師傅衣缽後,歷經艱辛,排除萬難,最終把嗩吶文化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學長學姐指教文科最後120天怎麼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