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椽筆
-
2 #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在羅馬尼亞軍隊的歷史上,伊萬.艾莫爾.弗勞雷斯庫這個名字有其特殊的地位,其他將軍或著眼於防禦陣地,或著眼於有利的地理位置,而弗勞雷斯庫卻對高階時裝青睞有加,這為春季時裝展而做準備的巴黎時裝設計師增添了光彩。 ——[英]傑弗裡雷根《人類陸戰史上的重大失誤》 一戰之前,弗勞雷斯庫對軍服以及這方面其他的東西就很著迷,而且最終透過糾纏法國大使獲得了“榮譽軍團勳章”。這位仁兄親自主持羅馬尼亞軍服設計,任何一處細節都要他同意。啤機釀造師和行李搬運工都有自己的制服。 一戰中,大量穿著漂亮挺括軍服和鋥亮靴子的羅馬尼亞官兵先是向俄軍投降,隨後又出發尋找的德國人向他們投降(同時向盟國和敵人投降)。
-
3 # 悠閒的那一刻
如果亞歷山大跨過帕米爾高原到了塔里木盆地以後會怎麼樣?
世人皆知亞歷山大帝國最東部已到印度河流域。那假如他找到了通往神秘的東方的路會怎麼樣?
總有人說他會和秦國打一架,可是亞歷山大沒有辦法跨過青藏高原,只能從帕米爾高原走。那他會遇見什麼呢?
首先他會遇見“好客”的匈奴人,匈奴人的輕騎兵打亞歷山大的步兵方陣絲毫沒有壓力的,然後他會遇見犬戎的一系列蠻族,這樣亞歷山大的軍隊至少能被消耗掉五分之一。
在他的軍隊只剩五分之四時才接觸到了秦國的軍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的軍事實力不輸於亞歷山大帝國。更何況亞歷山大帝國用的是步兵,而秦國大多用的是騎兵。在當時沒有火藥的情況下,騎兵才是硬道理,更何況亞歷山大已經不再想往東走了,他怎麼樣也不會把自己的主力擺出來,所以亞歷山大往東打一定全軍覆沒。
在假設他往東走遇到了趙國,而不是到了秦國。而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騎兵的實力也不是吹的,所以亞歷山大怎麼打都打不過中國的。除非他將大隊主力派來。
同理,為什麼羅馬帝國,打不過漢朝,阿拉伯帝國打不過唐朝。所以我們首先要感謝我們西部的少數民族兄弟,在感謝自己祖宗強大的軍事實力。
番外:1^假設阿拉伯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往西發展。
如果這三個橫跨亞歐非不往東往西走,那真的就沒哥倫布什麼事了。亞歷山大帝國先不說,阿拉伯帝國的航海技術真的是一流(不過很多是從中國學的),說不定向西找到了美洲大陸,亞歷山大帝國那時航海技術還差一點。還有一點非常奇怪,為什麼秦朝不時候徐福能東到日本(雖然有傳說成分),而元朝,卻不能到日本?
番外:2^真正的腦洞要來了
我把腦洞放到最後面,希望大家能看到,啊哈哈哈。
Q:如果古代就是一夫一妻制和獨生子女制會怎麼樣?
R:那推恩令,有什麼用?這麼多皇子都不用爭權了,那還會有什麼七八王之亂?就一個還能爭什麼?更主要的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裡頭我們可以少背好幾句!
Q:如果火藥在騎士出現之前被髮明會怎麼樣?
R:那根本就不需要騎士。只需要去潑狗血豬血就好,歐洲就能變成一群蠻族揮斧頭砍別人的樣子了。
Q:如果羅馬帝國沒有分裂,它會被日耳曼人摧毀嗎?
R:不,有可能是月耳曼人(開玩笑,勿噴)
哎,寫作業!先到這裡了。
Q:古代有作業會引發老師和學生的戰爭嗎?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1941年5月11日晚間23點,蘇格蘭格拉斯哥郊區,一架飛呼嘯著從遠方飛來,四周的寧靜被打破了。很快,飛機發動機的聲音就消失了,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朵展開的降落傘,徐徐飄向地面。
被飛機聲驚醒的村民圍攏了過來,驚訝地發現隨降落傘飄落到地面的竟然是一名德國空軍飛行員。此人發現自己被包圍後,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慌,而是平靜地用英語說道:“我是德國納粹黨副元首魯道夫·赫斯,前來英國進行和平談判,我要見在此居住的漢密爾頓公爵。”
很快納粹德國第三號人物赫斯出走英國的訊息就傳遍了全世界,震驚之餘大家都在猜測赫斯前往英國的真實意圖。
戰爭爆發後,赫斯只是負責黨內的日常工作,在戰爭和外交中難以插手。風頭都讓戈林、希姆菜甚至是戈培爾給搶去了。赫斯無奈地發現,在戰爭條件下他已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和他所敬愛的元首成為知心朋友。原來可以經常與希特勒見面,但現在元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將軍們佔據了。於是赫斯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嫉妒,他渴望希特勒能像原來一樣和自己在空暇時熱情地交談,但現在這些都成為了某種奢望。
德國佔領西歐之後,希特勒判斷英國會在德軍強大壓力之下投降,於是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勸降方法。這時,赫斯腦子裡突然有了一個近乎瘋狂的想法,自己單槍匹馬駕駛飛機前往英國進行和平談判,儘快結束德國在西歐的戰爭,避免德國陷入東線和西線同時作戰的境地,因為當時徳軍馬上就要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了。
如果這樣能取得成功的話,赫斯所帶來的成就將壓倒包括戈林在內的所有人。此外,徳國對於英國的野蠻轟炸讓赫斯非常反感,他一想到德國戰機每天都要殺害英國兒童和他們的父母便感到十分的難過。當他想到他自己的妻兒時,這種負罪感更加強烈,這也是赫斯出走英國的重要原因。
於是,赫斯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與英國政府高層取得聯絡,他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漢密爾頓公爵。早在1936年的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赫斯就在豪斯霍弗爾教授兒子的介紹下認識了漢密爾頓公爵,後者當時已成為英國皇室庶務局長,而且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高階將領。當時赫斯對於英國國內局勢的分析是:英國已被以丘吉爾為代表的戰爭販子們控制了,他們背棄了與德國親善友好的政策,尤其是破壞了與其他國家共同對付蘇聯。
只要他前往英國與英國國王進行和談,讓其相信希特勒是希望與英國和平共處的,那麼丘吉爾之流是會被掃除乾淨的。而漢密爾頓公爵這樣的人,或許每晚會與英王一起共進晚餐,這是接近英王的最佳途徑。很快,赫斯就透過小豪斯霍弗爾向漢密爾頓公爵傳遞了希望舉行和平談判的資訊,但後者並沒有給赫斯一個滿意的答覆。
赫斯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1941年5月10日下午,他單獨駕駛一架Bf-110戰鬥機從徳國奧格斯堡機場起飛,開始了這次瘋狂行動。赫斯為什麼會選擇駕駛戰鬥機前往英國呢?一是他曾經在空軍中服過役,有較豐富的飛行經驗。二是小豪斯霍弗爾曾向赫斯表示,他在夢中三次夢到赫斯駕駛一架飛機,不知飛往什麼地方去,赫斯認為這必定是上天授意,希望自己能作為和平使者飛到英國去。於是,赫斯決定駕駛戰鬥機去執行這次特殊的光榮使命。
赫斯降落之後,很快就與漢密爾頓公爵見了面,表明自己此行的目地是希望說服英國與德國實行停戰,兩國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就全球政策達成妥協。德國會放棄對殖民地的要求並承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國則需要承認中西歐為德國的利益範圍。赫斯自以為這一和平提議會受到英國高層的認真對待,但事與願違,他沒有獲得與英國國王進行會談的機會,丘吉爾更是指示將他當作戰俘給隔離起來。
即便如此,丘吉爾在內心裡還是覺得赫斯的這種行為只能用神經錯亂來解釋,基本上不帶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圖戰爭結束之後,丘吉爾在自傳中是這樣評價赫斯事件的:“這是一個醫學上的問題,不是犯罪的問題,我們應當這樣看待這個事件。”
在德國國內,赫斯的這種行為被希特勒稱作是“災難性的幻覺”,其黨籍和一切職務被剝奪。遇到這種事情,可以想見希特勒是極為尷尬的。
二戰結束之後,在蘇聯的一再堅持下,赫斯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87年8月17日,已經93歲高齡的赫斯在監房之中上吊自殺,帶著許許多多的不解之迷離開了人世。
赫斯死後,施潘道監獄被拆除,以防止成為納粹崇拜者的聖地。赫斯是希特勒內閣活的最久的成員(93歲)。2011年7月20日,經與其後人協商之後,他的墓地被清除,遺體被火化,骨灰撒入大海。
-
5 # 鐵桿軍迷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是很多事情確實發生過,雖然不可思議,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世界歷史上的奇事敵我雙方士兵自動停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德塹壕戰陣地上,曾發生過十分奇怪的情況。1914年底,英德雙方計程車兵在巨大的塹壕網路裡,艱難的生存著。戰場上你也滅不了我,我也滅不了你,總之,雙方離得很近,大家都知道日子不好過,於是開始互相同情,達成某些默契。
比如有親身經歷著描述,早上吃飯的時候,雙方士兵都會豎起一塊木板。這時候,大家自動停火,洗漱吃飯休息。打仗打到這種程度,高階指揮官們蒙圈了。
西班牙4000名士兵失蹤案
1711年,4000名西班牙士兵駐紮在派連民山上,等待援軍到來。但是,當第二天援軍到來時。卻發現整個營地一片沉寂,軍營內爐火依然燃燒,馬匹,大炮原封不動,卻空無一人。警方調查了好幾個月,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它被白紙黑字記錄在西班牙官方文獻和權威的軍事史上,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美國士兵消失於雲霧
1915年的夏日,美國一個團士兵攀上了土耳其嘉裡坡裡地區的一個山崗,走進山巔的雲霧中。但奇怪的是,人們再也沒有看到他們走出來。當雲霧消散後,全團士兵彷彿消失了一半,蹤影皆無。當地的人們尋找了數百日,依然毫無發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為何要放走34萬英法聯軍
1940年5月,希特勒對歐洲多個國家發動了“閃電戰”戰爭,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的聯軍在幾天內就被希特勒打敗,被迫撤到法國一個叫敦刻爾克的小鎮上。前面就是大海,大海的對面就是英國,後面有德國的追兵,如果和德國軍隊拼死一戰,這支英法聯軍也會全軍覆沒。奇怪的是,在5月24日,希特勒居然命令部隊停止追擊,令人無法理解。希特勒的這道命令,使得英法聯軍贏得了3天的最寶貴的時間,讓英法聯軍有大量的時間乘船逃離敦刻爾克。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下令放走已經潰敗的英法聯軍呢?這就不得而知。
二戰中會改變主意的魚雷
1942年的冬天,英軍的一艘軍艦和德軍軍艦相遇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此時憤怒的只有英軍,德軍是害怕。為什麼害怕呢,這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軍艦,彈藥已經被打完了。也就是說現在的這艘德國軍艦相當於大號的船。
英軍士兵可不管這些,沒有彈藥更好,要不然還不敢和你打呢!於是英軍向德軍軍艦發射了一枚魚雷,按照正常的邏輯發展下去,應該是德軍軍艦被擊中,然後軍艦上計程車兵全部殉國。但是有些事情,總是不喜歡按著正常邏輯走,不光人這樣,英國的魚雷也是這樣!當英軍發射的魚雷快要接近德軍軍艦的時候,突然改變方向,反過來攻擊自己。這下輪到英國軍艦上計程車兵瑟瑟發抖了,隨著一聲巨響,英軍的軍艦竟然被自己的魚雷擊沉了。
二戰中坦克擊沉了潛艇
在著名的「狼群」行動中,一艘德國U型潛擊中了一艘盟軍的運輸船,這艘滿載軍用物資和de——tona——tor的運輸船被擊中後發生了大爆炸,各種東西被炸的漫天亂飛,興奮的德軍U型潛艦船長命令潛艦上浮觀看自己的戰績,不幸的是一輛被炸飛到天上去的M4謝爾曼坦克正好掉下來把潛艦給砸沉了……並且,這艘潛艦也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坦克給擊沉的潛艦。
冷戰時期的蘇聯米格23橫穿歐洲事件
1989年,蘇聯空軍的一架米格23戰鬥機發生故障,飛行員跳傘逃生。但是戰機並沒有因為故障而立即墜毀,尷尬的是發動機運轉正常繼續向西飛行,並且保持超低空飛行。從波蘭一直穿越東德,西德,荷蘭......
後來兩架北約的飛機在荷蘭上空發現一架無人駕駛的蘇聯戰機,還以為是高科技呢,於是飛行員向地面報告情況。為了安全起見,地面指揮中心要求這兩架飛機一路跟著,千萬別對這架入侵領空的飛機開火,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於是兩個飛行員只好乖乖的跟著這架無人駕駛的飛機,直到這架米格飛機在比利時的西部科特賴克墜毀。但不幸的是伴隨著飛機的追回,砸死了一名比利時的青年。
中國歷史上的奇事一個書童滅掉50多萬大軍
三國後的南北朝時代有個皇帝的書童領8000兵,從現在的南京出發,一路打下長安、洛陽70座城市,擊敗當時北魏的50多萬大軍,他叫陳慶之;
淝水之戰
在戰爭史上,我認為最詭異的事情莫過於淝水之戰了。 公元383年,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戰爭中,前秦與東晉軍隊對決與淝水。到年當12月,有人向前秦君主苻堅建議後退決戰,當前秦軍隊後移時,東晉軍隊把握時機,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而且是在兵力1:10的條件下取得的,這在大家都是冷兵器時代無疑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好像冥冥之中有上天的意願保佑東晉。特別是那一句“前線的秦軍敗了!”這一句就動搖了80萬大軍的陣腳,十分詭異。
位面之子劉秀昆陽大捷,一戰徹底擊垮穿越者王莽大軍
公元23年,王莽新朝派遣王邑、王尋統帥幾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圍攻昆陽。就這昆陽城萬分危急的時刻,偏將軍劉秀站了出來,勸說大家守城;然後帶著13人出城調集援軍,最後一共帶著一萬多人與42萬的新朝大軍對抗。
正當新朝大軍要對昆陽發動猛烈進攻的時候,突然天降流行,剛好砸到了新朝大軍的軍營裡,好像還有巨大的蘑菇雲升起。這時候,平時一向膽小的劉秀突然變得勇敢起來,率先衝鋒,一鼓作氣把新朝幾十萬大軍打垮了。三個月後,新朝就滅亡了,王莽也死於非命。
漢朝收編過古羅馬軍團
在公元前53年,羅馬將領克拉蘇,率領軍隊東征,一直打到中亞的安息國,安息國的騎兵用計謀,將羅馬軍隊引入一個荒漠深處,在羅馬軍隊不備的情況下,突然發動反攻,給羅馬騎兵來了一個措手不及。後來羅馬將領克拉蘇戰死沙場,其子率領部下殺衝出包圍圈,向東逃竄。一年後,其子率領的部下神秘地消失在中國的西部境內。1955年,英國曆史學家德效蹇在他的《古代中國的羅馬城》書中指出:其子率領的羅馬軍團最終被漢朝軍隊擊敗並被整編,漢將領陳湯將這支羅馬軍團安置在一個叫作“犁軒城”的城池中。
大風改變歷史
元朝統治者統一全國後,開始了對外的擴張。然而元軍兩次東征日本,都以慘i敗告終。第一次東征日本,發生於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於元朝。於是,忽必烈決
心用武力征服日本。當夜,海上狂風大作,波浪滔天,元軍戰船大都被刮翻,或觸礁沉沒,僅有200餘艘撤回,官兵傷亡1.3萬多人。元軍第一次東征日本失敗告終。
第二次東征日本,發生於1281年。此次,元軍調集了重兵分兩路東征。東路軍戰船900艘,官兵4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江南軍戰船3500艘,官兵10萬人,從慶元(今浙江寧波)出發。兩軍約定在壹岐島會師。元軍在駛往鷹島途中,又與日本水軍激戰了一夜。此後元軍船隊在海上停留了幾天。海上又起颱風,元軍船毀人亡。元軍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失敗告終。
-
6 # 子夏君
在世界戰爭史上發生過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事,它們或許是出人意料的,亦或許是讓人大吃一驚的!
而我認為發生在戰爭史上比較不可思議的事莫過於
“我想投降你不接受,你想打我卻又輸給我,是給你臉了,還是咋的?”
相信有些讀者已經看出來我說的是哪件事情了!
沒錯,正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當時義大利軍隊想要直接向英國軍隊投降,卻被英國軍隊嘲諷是懦夫,堅決要義大利跟自己打,結果被義大利軍隊狂虐,最終義大利成功擊敗英國軍隊。
二戰時期,有一些國家的戰力真的是沒眼看,經常都是直接投降,其中義大利便光榮上榜!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子夏帶你來了解一下!
二戰時期義大利的王牌軍隊——“公羊座”裝甲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義大利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戰的國家,而是一個藝術氣息比較重的國家。
但是在二戰時期,義大利卻加入了法西斯聯盟,聯合德國、日本等國家去侵略他國,這與有著藝術之都之稱的義大利貌似不太匹配。
當然,我們言歸正傳,事件發生在1941年的北非戰場。
素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持續對英軍發起攻擊,本是勝券在握的戰役,卻因為軍隊數量不足,加之德軍還要應對蘇聯的反抗,無法長時間的對英軍發起高強度攻擊,只能將重要的側翼戰略要地交給義大利軍隊,以防英軍攻打側翼,造成腹背受敵的難堪局面。
義大利當然也聽從了老大哥的吩咐,派出義大利著名的王牌軍隊“公羊座”裝甲師把守。
“公羊座”裝甲師在師長馬里奧少將帶領下,也十分出色,共有兩百多輛M13主戰坦克,L3輕型坦克,M42自行火炮等裝甲車,單從部隊裝備上看,實力非常雄厚。
當然了,裝備好只是戰爭的一部分,在二戰時期,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意軍戰力是比較弱的。
不是不能打,只是不想打的義大利軍隊意:“我投降。”
英:“我不接受,我要打你。”
意:“不用打,我直接投降。”
英:“不行,我要打你。”
這就是此次事件的縮影,細數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期的戰績,投降次數遠比打勝仗的次數多多了,在很多人眼中,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很弱。
二戰時期,義大利也是被喻為豬隊友,嚴重拖了德國後腿,德國甚至曾經表示,如果義大利是敵國,只需要五個師的德軍就可以征服它,但如果是同盟國,需要派出十個師甚至更多去保護它。
那麼此次由馬里奧少將率領的“公羊座”裝甲師,雖然是奉命把守此處戰略重地,但義大利士兵卻根本不想打仗,加上義大利軍隊一直被英軍壓制,基本上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義大利士兵心中早已萌生退意。
所以當英軍的22裝甲旅到達的時候,馬里奧少將直接率部投降。
但英軍卻不接受意軍的投降,還大聲辱罵意軍是懦夫,直接開炮攻打意軍,英軍的這波操作屬實把意軍惹怒了!
真可謂是可忍,孰不可忍,英軍的狠話深深的刺激了意軍,為了尊嚴,意軍直接奮起反擊英軍,僅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全面擊敗英軍,這也是義大利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
也不知是英軍的驕傲自大,還是懷疑意軍別有所圖,竟然不接受意軍的投降,硬是要跟意軍打架,打就打吧,還打輸了!
典型的“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
而義大利軍隊也終於爆發了一次,取得了此次的勝利。
透過這次勝利也能夠充分說明,義大利軍隊可能不是弱(無論是從部隊裝備還是士兵素質來說,義大利都不算太差,大機率是義大利士兵想要減少士兵傷亡),只是不想打仗!
對此,子夏只想說不想打仗是正確的,世界需要和平才能更加美好!
-
7 # 向陽願景
從古至今戰爭就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每次戰爭都會有傷亡。許多人提起戰爭都是十分憎惡的。近現代的戰爭中,比較大的戰爭就要算二戰了,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發生了許多著名的戰役,如諾曼底登陸,偷襲珍珠港等等。但是今天不說這些壓抑的戰爭,來盤點那些在二戰中發生過的“不可思議”的事情,讓人不由地想笑。
1、日本士兵徒步穿越16公里的“危險”水域。在1945年日軍節節敗退,英國人趁勢入侵拉姆裡島迫使日軍離開。經過惡戰之後,有一千多名日軍開始逃亡,然而他們逃錯了方向,進入了滿是鱷魚潛伏的水域。結果一千多人最後只活下來400多人,其餘計程車兵幾乎都餵給了鱷魚。
2、蘇聯飛行員偷走納粹戰機當面飛回家。蘇聯中尉庫茲涅佐夫被德國飛機擊落,他隨戰機一同衝向地面,而他則在觸地時被甩出駕駛位,在飛機在他身後爆炸時,他找到掩體並躲了起來。這位擊落他的德國飛行員並不滿足擊落他,而是要去尋找勝利的“證明”。在德國飛行員尋找的時候,他偷偷溜出,並駕駛著德國人的飛機從這位德國人面前飛走。在飛回途中,他幸運的沒被自己人擊落,活著回到了祖國。
3、被自己炸沉的運輸船“擊沉”。在“狼群”行動中,德國一艘潛艇擊中盟軍的運輸船,頓時間盟軍運輸船發生劇烈爆炸。船上狼藉一片,蝴蝶效應使得爆炸愈來愈烈。正當德國人為自己的“傑作”津津樂道的時候,運輸船上被炸飛的一輛坦克正好落在自己的頭上。結果他們成了世界上唯一一艘被坦克“擊沉”的潛艇。
4、義大利士兵主動投降:在二戰中期,義大利有一支500人的軍隊駐守在北非的某個機場。他們佔據著堅固的防禦工事,擁有比英軍強大的火力,卻在面對400多人的英軍的進攻的時候,沒有抵抗就直接投降了。最後義大利的長官還抱怨他們沒有撬棍開啟彈藥箱。
5、美澳聯軍聯合強登基斯卡島,他們在連續轟炸兩小時後,付出了死亡122人,失蹤198人的代價。其中有一部分是誤中日軍的水雷而死,一部分則是被友軍誤傷…最後他們終於登上了這座小島,才發現這座島上並沒有一個人,並且還被日軍故意留的“鼠疫病人隔離所”牌子嚇得緊急接種疫苗。
-
8 # 麻花的故事
1949年1月的一天,“東野”召開戰後整訓回憶,會上吳法憲如坐針氈,最後還是把二縱在瀋陽的事給說了出來,並做了深刻的檢討。林帥顯得很平靜,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吳法憲,一句話也沒說,讓吳法憲更為緊張。羅帥聽後立刻就冷下臉來說道:“胖子,這麼大的事,怎麼現在才說?”吳法憲怯生生地答道:“當時,我沒敢說!”聽完吳法憲的回答後羅帥更生氣了,說道:“虧你還是縱隊政委,主要就是抓隊伍的政治工作,看我怎麼收拾你,聽後處理吧!”
吳法憲說的這件事發生在瀋陽解放後,事情是這樣的。
年輕時的吳法憲
解放瀋陽時間回到1948年10月28日,劉震正率領著“東野”二縱開拔,準備與長春過來的一縱匯合後攻取東北重鎮瀋陽,結束“遼瀋戰役”。
途中,司令員劉震和政委吳法憲遇到了乘坐綠皮吉普車趕往前線指揮的林帥和羅帥等人。林帥特意停下車,把劉震和吳法憲叫到了身邊,囑咐二人率部抵達瀋陽外圍後要先切斷蘇家屯通往鞍山和營口方向的交通,防備敵人有生力量從海路逃跑。
劉震和吳法憲領命後為了能在預定時間趕到戰場佈置,於是下令急行軍,經過兩天三夜,二縱準時到達了預定作戰區域開始著手佈置。
林帥
11月1日,對瀋陽的作戰開始了,二縱三個師首先集中火力拔掉了敵人幾處防禦工事,打開了突破口。進城後,二縱快速向市中心挺進,先後攻佔了鐵道西站和市中心和平區。之後二縱又轉而進攻東北方向,很快就和一縱與東北獨立師在老城和故宮一帶會師了。
戰鬥持續到了第二天,成功解放了瀋陽。而二縱的戰士在城內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奉命留下少數官兵看守倉庫後出城駐紮在蘇家屯一帶。
瀋陽解放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當時在瀋陽城內負責維持秩序的的任務完全交到了衛戍部隊手中,雖然說二縱的部分官兵負責看守倉庫,但這些官兵其實是沒有權利動用倉庫內的物資的。這個權利只有當時的瀋陽市軍管會擁有,主任是陶鑄。
但二縱的官兵當時看到倉庫內琳琅滿目的好東西后一時間紅了眼,軍用物資他們不敢動,但倉庫裡還有很多吃穿用度的東西,在當時都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於是二縱的戰士開始往外倒騰這些東西。
據知情者透露,當時僅僅是麵粉和罐頭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全縱六、七萬官兵官兵可以說是人人有份,每人分到了一件毛衣或襯衣,有的則分到了一條皮帶或一雙皮鞋。不僅如此,入關時二縱的戰士還拉走了許多!
這事自然是瞞不住的,很快就被身為政委的吳法憲知道了,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吳法憲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裝作不知道此事。但自己騙自己還可以,這事遲早是要被“東野”領導知道的,所以吳法憲心裡還是異常忐忑的。
吳法憲與妻子陳綏圻
於是就有了開頭那一幕。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以紀律著稱的解放軍戰士竟然還有這樣的黑歷史,不過在我看來也不是什麼大事,這些物資也是要發給這些為祖國解放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戰士的,只是這樣的行為不符合規矩,而且如果傳出去對解放軍的形象會造成及其不好的影響,所以身為政委的吳法憲肯定是有責任的。
但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雖然羅帥讓吳法憲等候處理,但最後的處理竟然只是給了吳法憲一個小小的警告,似乎有點太輕了。但仔細想想也覺得無可厚非,吳法憲畢竟是對革命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革命家,對於他組織和人民是肯定的,而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結合吳法憲後來深刻的檢討,可以看出吳法憲還是很自責的,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正所謂知錯能改就是人民的好領導。
加上“東野”因為人數增長得很快,到處都缺人,而且二縱馬上又要南下入關參加解放全國的大計,所以沒有對吳法憲作出很嚴厲的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相較於處理,我認為在未來加強對部隊紀律方面的建設更有意義,吳法憲也確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在之後解放全國的戰鬥中,二縱的戰士都表現得非常英勇。
吳法憲將軍
結語這是吳法憲革命生涯中第一次犯錯,好在吳法憲及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作出了深刻的檢討,沒有讓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可惜後來將軍還是走錯了路,保外就醫後在濟南安享晚年。2004年10月17日,將軍在濟南病逝,享年89歲。
晚年吳法憲
-
9 # 每日一段歷史
毛主席的直覺,有時候他就那麼準,你不得不佩服!
1935年2月,紅軍在遵義會議後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在婁山關—遵義戰役中打垮了王家烈黔軍和中央軍吳奇偉縱隊兩個師又8個團,取得長征以來的空前勝利。
但是,紅軍的危險局面仍然沒有解除,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黨中央軍,川軍,滇軍,黔軍等各路人馬幾十個師仍然緊緊跟在紅軍後面,甩都甩不掉。
毛主席和朱老總在一起
老成持重的朱老總提出,攻打打鼓新場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打鼓新場是黔北首鎮,是通往畢節的要塞,駐守在此的黔軍比國民黨中央軍好打,並且打下打鼓新場有利於中央紅軍拓展川滇黔邊根據地的基礎。
會議從早上開到夜間,毛主席堅決反對進攻打鼓新場,但其餘參會的二十多位領導同志,包括周總理、朱老總、張聞天、王稼祥、劉伯承、葉劍英、張雲逸、李富春等在內都贊成林彪、聶榮臻的 “萬急”電報建議。
但是,參加會議的二十多位領導哪一個都是響噹噹大有來頭的人物,放在中國歷史上其他時候,那都是出將入相的英雄豪傑,當時就有人回懟毛主席說:“老毛,少數應該服從多數,不幹就不幹。”
毛主席聞言大怒,轉身離場,隨後張聞天搞了個舉手表決,結果又把毛主席的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職務給表決掉了。
解放後毛主席和張聞天在一起
多年後,當時最高三人團之一,負責在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周總理回憶說:
只有毛主席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但別人一致透過要打,毛主席那樣高的威信還是不聽,他也只好服從。
這天深夜,毛主席想來想去還是不放心,他提著馬燈,又去找到了周總理,對他反覆說明利害:“恩來,我看不行,去打鼓新場危險!盤踞打鼓新場的黔軍兩個師戰鬥力雖弱,但城牆堅固,且有碉堡,不利我軍遠襲,一旦久攻不下,我軍必將陷入敵軍合圍之中。”
隨後,兩個人一起去見朱老總,希望老總能支援毛主席的意見,把朱老總也爭取過來了。第二天一早,周總理提議撤銷進攻打鼓新場計劃。經過爭論,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終於說服參會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和中革軍委委員暫不攻擊打鼓新場。
隨後,中革軍委給各軍團發出了《關於我軍不進攻新場的指令》。對張聞天來說,做出這個決策無疑是痛苦的,尤其是在紅軍上下剛剛打贏婁山關,求勝心切的時候。
然而,就在這天晚上11點,紅軍情報部門收到了關於黔、川、滇三方敵軍運動的最新情況,完全與毛主席的分析判斷一致。當時,中央軍周渾元縱隊距離打鼓新場只有兩個小時路程,而川軍和黔軍總共14個團正在向打鼓新場快速靠攏。
可見蔣介石也認識到了打鼓新場的重要性,並判斷紅軍會試圖奪取該地,因此已經佈下了口袋陣,就等紅軍上鉤了!
三渡赤水
撤銷攻打打鼓新場的計劃在遵義會議後再一次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天曉得,一沒開全圖,二沒收到情報,三沒有特異功能,毛主席是怎麼預測到國民黨的部署的。
或許,是毛主席從兵法上、權謀上、心理上都看透了蔣介石,又或許,這就是天意。
更牛逼的是,毛主席明知蔣介石的意圖,隨後將計就計,命令彭雪楓佯攻打鼓新場調動周渾元縱隊救援,周渾元走到三元洞,發現主力紅軍沒有去進攻打鼓新場,生怕中了紅軍調虎離山之計,急返魯班場修築碉堡、工事固守。隨後,毛主席率領紅軍乘著各路國軍紛紛向魯班場靠攏,在茅臺鎮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進川南,從此轉戰略被動為戰略主動,最終完成了四渡赤水的偉大戰略機動。
苟壩會議上,即使絕大多數領導同志都反對毛主席,他依然是對的,為什麼周總理、朱老總、小平同志、賀老總、陳老總、彭總、劉帥、林總這樣一群不世出的英雄豪傑對毛主席死心塌地地佩服,因為毛主席就是這樣厲害,你不服不行!
-
10 # 木土小仁
淮海戰役國共大決戰,兩軍80萬對60萬,解放軍並沒有吃掉國軍全部主力兵團的能力,是在老蔣的幫助下,我軍一口一口將國軍主力吃掉的!
淮海戰役開始,粟裕建議打國軍黃百韜兵團所佔居的淮安和海州,同時應對敵人來援,所以叫淮海戰役(國民黨叫徐蚌會戰,以地域看,這個叫法更準確)開始,叫小淮海,後來國軍十二兵團從華中東進,加入淮海戰場,毛主席遂命劉鄧層層阻擊黃維,這才打成大淮海,殲滅黃百韜兵團打了半個月。劉伯承曾比喻說,淮海戰場是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
這吃一個是即將吃掉的黃百韜兵團,夾一個是黃維兵團,看這一個就是杜聿明集團了!
粟裕吃掉黃百韜之後,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團在老蔣的授意下要放棄徐州,杜聿明不同意,老蔣要求出來打。杜聿明無奈,對蔣說,即然突圍出來就不能戀戰,戀戰就不能突圍,老蔣也同意。應該說杜聿明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錯,粟裕得到的情報是杜聿明向東突圍,結果杜聿明行動迅速,向西突圍,粟裕的追兵差了1一2天的路程。如果按照這個逃追距離,杜聿明集團30萬人大機率事件能逃至蚌埠,至少大部分能跑掉!
杜聿明在西逃的路上,接到老蔣從空中投下來的親筆信。杜聿明在西逃過程中,為防止老蔣瞎指揮,關閉了所有無線電聯絡方式,但老蔣有辦法,座飛機在空中遙控。老蔣的親筆信要杜聿明集團東返解救黃維的十二兵團,而且措詞嚴歷,說坐看黃兵團滅亡,我們將“亡黨亡種”,杜聿明接到信後,對天長嘆,“每到關鍵時刻,總是直接干預指揮”,邱清泉說,“杜總,也理他,繼續突圍”,杜聿明說,都是老蔣的軍隊,他怎麼說就近麼辦吧!杜聿明東返,粟裕求之不得,迅速迎上去,將杜聿明集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包圍在了陳官莊附近!
本來,杜聿明是想利用黃維兵團牽制住劉鄧、粟裕,保證自己突圍得逞。老蔣這麼一番不可思議的神操作,不僅沒有解圍黃維兵團,又斷送了杜聿明三個兵團!
在國民黨內部,軍隊將領們調侃,老頭子是最大的共諜,從老蔣的指揮水平看,一點也不屈說他。共產黨計程車兵都知道,蔣介石是共產黨的運輸大隊長!
-
11 # 知只足常樂
我覺得抗美援朝的勝利,就是不可思義的事,落後的裝備,崩乏的物資,卻打敗了裝備優良物資豐富的多國聯軍,它就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
12 # 文新科技
說起不可思議誰能比得了我大清葉赫那拉氏·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雌軀一震,悍然向萬國宣戰!
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在矛盾激化的中國興起,他們喊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在山東、直隸等省開展的如火如荼。從來都外交弱智的慈禧太后,也許畏懼於列強支援光緒的傳言,或者她相信了義和團刀槍不入、不畏列強洋槍洋炮的神話,只感覺有神功護體的慈禧太后,正式下詔,向列強11國宣戰。
甲午戰爭後,大清帝國的虎皮徹底被揭下,早已磨刀霍霍,意圖瓜分中國的列強,有了如此好的一個理由,英法德日俄美意奧等八國很快組成了八國聯軍,開始侵略中國。
而威風凌凌、不可一世,敢向全世界宣戰的慈禧太后,面對八國聯軍的兵鋒,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萎掉。1900年8月13日,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北京城失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出逃。在逃往西安的路上,慈禧太后釋出了徹底剷除義和團的命令。
作為國家統治者,沒有對國家實力和政治的清晰認識,慈禧太后弱智如同兒戲一般的對11國宣戰,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給國家和人民帶來
-
13 # 鷹鴿分析
五十三個浪人引發的戰爭
南京大屠殺對於每個華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恥辱,很多人不知道在同樣的地點還有一段更刻骨銘心的恥辱史。
那就是明朝嘉靖年間五十三個日本浪人攻打南京。
“倭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這個主要由日本浪人組成的海盜武裝為禍明朝邊海防近百年,在明朝嘉靖年間發展到了巔峰,在抗倭作戰中湧現出了以戚繼光為代表的大批民族英雄。在銘記抗倭民族英雄的光輝戰績時,更應當銘記那場由53個日本浪人引發的最可悲的戰爭。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一批70餘人組成的日本浪人在浙江杭州灣成功登陸。這批人不同以往的倭寇登陸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是經杭州北新關進入安徽境內,一路像軍隊一樣攻打小縣城如入無人之境,在80多天內一路攻城略地先後在浙江、安徽、江蘇三省橫衝直撞攻下20多個州縣,最後來到明朝陪都南京城下。
南京守軍與這支由53個倭寇組成的“軍隊”在城外對陣,這批倭寇先後殺死明軍2名把總指揮和傷亡七八百軍士,明兵部尚書下令關閉城門,命令城內百姓備糧守城,當時南京守軍逾萬人。隨後這批倭寇竟然開始發起攻城,在守城軍士的火銃壓制下,不得不暫停攻城;隨後他們又開始繞城觀察作戰戰機意圖再次攻城。在繞城一圈找不到攻城機會後,撤離南京城。
在這批倭寇撤離南京後,朝廷派出大批官兵進行追捕,最後在無錫慧山寺被蘇松提督曹邦輔和副使王崇古率領的數千官兵圍殲。
據統計,這批由53人組成的倭寇,80多天行程千里,殺死明朝御史一人、縣丞一人、把總指揮2人,造成官兵傷亡4000多人。
僅僅53人就敢攻擊逾萬人駐守的南京城,這可謂是讓人無以言表的案例。
-
14 # 蕭武
按照《明史·成祖本紀》的記載,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不是如有神助,而是真有神助,而且是多次在關鍵時刻出現。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靖難為名扯旗造反,建文帝派軍北上討伐。當年十一月,李景隆率軍圍攻北平。朱棣率軍先出關進攻大寧,命其世子堅守不戰。
到十一月庚午,朱棣率軍從大寧返回北平,到白河時前面打聽訊息計程車兵報告說,白河水高,無法渡河。朱棣招呼神仙助攻,“禱於神”,等朱棣率軍達到白河邊的時候,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白河已經結冰了,朱棣率軍順利渡河。
渡河之後,李景隆派手下的都督陳暉率兵外出偵查,路上與朱棣的軍隊相遇,朱棣分兵進攻,陳暉計程車兵正準備從白河冰面上渡河的時候,河上的冰突然就解凍了,陳暉的兵全淹死在白河裡了。
十一月庚午,王次孤山。邏騎還報曰白河流澌不可渡。王禱於神,至則冰合,乃濟師。景隆遣都督陳暉偵敵,道左,出王軍後。王分軍還擊之,暉眾爭渡河,冰忽解,溺死無算。第二年四月,李景隆大軍雲集,與燕軍在白溝河會戰。會戰中,雙方互有勝負,殺得難解難分,朱棣也多次遇險。但當時總體來說,朝廷的軍隊越來越多,燕軍將士越來越害怕,覺得自己無法取勝。
以當時的局面來說,李景隆並不著急進攻也沒什麼問題,他就是在等著各地源源不斷趕到戰場的援軍逐步完成合圍,而他現在所要做的,也不是馬上擊敗燕軍,而是把朱棣拖住,等合圍完成之後再發動總攻,進行決戰。
但在這時候,朱棣發現有問題,就就將領們說,我們不進攻,敵人不會自己後退,只有拼死一戰。所以反而是處於劣勢的燕軍率先發動進攻,試圖在朝廷官軍完成合圍之前就擊敗李景隆已經帶來到戰場上的軍隊。
兩軍交戰,勝負未決的時候,又一次出現了神助攻。是真的神仙助攻,不是嘲諷。兩軍勝負未分之際,就是雙方都憋著一口氣,在拼誰先眨眼,誰先憋不住了,一喘氣,就會全線崩潰。可是在這時候,起了旋風,吹折了李景隆的大纛。
李景隆作為三軍統帥,大纛被封吹折當然會對全軍將士產生造成強烈的心理暗示,這是不祥之兆啊,咱們這仗怕是要打敗了。朱棣抓住官軍情緒波動的時機,乘機乘風縱火,燕軍隨之掩擊,李景隆率領的官軍大敗,燕軍大勝。
時南軍益集,燕將士皆失色。王奮然曰:“吾不進,敵不退,有戰耳。”乃復以勁卒突出其背,夾攻之。會旋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這還不夠,到建文三年,這樣的神蹟又出現了一次。
建文三年三月,這時候朝廷領兵的已經是盛庸和平安了。官軍與燕軍在夾河再次會戰。
先是盛庸擊敗了燕軍,但是朱棣這時候已經知道,建文帝有詔命諸將對朱棣只能生擒,不能戰場上打死。所以,晚上朱棣率十幾個人就在盛庸的營地附近夜宿,早上起來發現已經被包圍了。朱棣鳴鼓穿營而過,官軍只能目送他離去,不敢上前圍攻。
回營之後,朱棣整軍再戰,而且就在當天,再次與官軍會戰。兩軍大戰,從辰時一直殺到未時,還沒有分出勝負。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狂風大起,而且是東北風。也就是說,這下燕軍是順風,而官軍是逆風作戰。這對官軍自然是不利的。燕軍乘風猛攻,盛庸的軍隊大敗。
就在這次之後,燕軍與吳傑、平安率領的官軍再次在藁城遭遇,打了個遭遇戰。又是在兩軍勝負未定之際,突然開始颳大風,而且是大風拔木,自然又是東北風,燕軍又是順風,官軍又是逆風,於是官軍就又吃敗仗了。吳傑、平安只能率殘軍退保真定,燕軍追擊。
是日復戰,自辰至未,兩軍相勝負,東北風忽起,塵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風縱擊,庸大敗。走德州。吳傑、平安自真定引軍與庸會,未至八十里,聞敗引還。王以計誘之,傑、安出兵襲王。閏月戊戌,遇於藁城。己亥,與戰,大風拔木,傑、安敗走,追至真定城下。在這個時期頻繁出現的神助攻,也就是大風,當然不可能是神仙助攻,而是自然現象。那麼這個自然現象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後來人們所熟知的沙塵暴。三四月間,正是沙塵暴多發季節,風從蒙古高原一路南下,自然都是往南吹的,遮天蔽日,不利於南軍,而有利於北軍。
這之後,其實這種情況也很多見。比如明亡之前的崇禎十三年三月丙戌,以及十七年春正月,都有“大風霾”的記載,這其實就是沙塵暴。只是當時的人們對沙塵暴還不理解,所以只留下了旋風、大風拔木、大風霾這樣比較模糊的記載。
同樣是崇禎十七年正月的這次大風霾,在崇禎帝本紀中只記錄了大風霾三個字,但在流賊傳李自成傳中多了四個字,“黃霧四塞”,這就和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沙塵暴很接近了。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元朝時期對華北地區、內蒙東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這一帶的開發有關係的。在元朝時期,這一帶都是京畿地區,人口密度比較大,農業開發加速,森林被砍伐,草原退化成為沙漠,沙塵暴就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遼金元三個北方遊牧民族都曾經控制河北地區,這時候北京成為華北的中心城市,進行了重點建設,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大型城市的建設,尤其是宮殿的建築,是需要砍伐大量的林木的,這對華北地區的森林是有比較大的破壞的。
也是在這個時期,華北地區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水系也在加速變化,比如五代時期從北京到天津、滄州一帶,還有大量的沼澤地,白洋淀還是水量比較大的,是把北宋和遼國隔離開來的自然屏障。但到元明時期,這裡就已經完全變成了農耕區。
-
15 # 資訊所長
海灣戰爭
為什麼要說海灣戰爭不可思議或者如同BUG?若你喜歡軍事,就應該知道海灣戰爭對於現代戰爭的意義,有種說法就是它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它使得戰爭方式發生了變革。
這是一場新舊作戰觀念和新舊武器之間的較量,伊拉克的作戰觀念幾乎還停留在二戰時期,奉行蘇聯的裝甲大叢集作戰,當時伊拉克的部隊裝備在世界上能排上名次。所以伊拉克敢於入侵科威特,敢於叫板美國,因為薩達姆覺得自己手裡有傢伙事,咱腰桿子就硬!更何況後面還有蘇聯老大哥(雖然當時蘇聯內部有問題,但是對抗北約 蘇聯還是有一身勁的)。
面對伊拉克即將控制世界最大的石油地區波斯灣,美國和北約肯定是不同意,敢掐我咽喉,立馬就是幹。很快就調派部隊,屯兵壓境,幾乎把伊拉克和科威特來了包圍,面對伊拉克拒絕撤軍的情況下:不聽話?開開啟開啟打!
接著美國就給世界人民表演了一場現代意義的戰爭,真的就和開掛了一樣,衛星、導彈、精確制導武器和隱身戰機紛紛出場,光靠空襲和導彈攻擊,十幾天就基本上把伊拉克給收拾的妥妥的,伊拉克自己都蒙圈了:“我這是在和外星人幹仗嗎?”就連自己的師傅蘇聯都不知道如何應對。完全就是實力上的碾壓,伊拉克一夜回到解放前。
具體戰爭過程就不說了,大家可以看紀錄片,這裡直接用傷亡資料說話:
聯軍:死亡223人,受傷697人(多數是誤傷);
伊拉克:死亡約25,000人,受傷75,000人;
這場讓當時蘇聯和東方某大國目瞪口呆,紛紛不敢相信:仗還可以這樣打?紛紛假設自己如果是伊拉克,能支撐多久。某大國看看伊拉克的裝備,再看看自己家裡的裝備,幾乎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伊拉克。所以趕緊學習西方,變革變革還是變革!所以東方某大國才有了目前的家底。
這場戰爭第一次讓世人知道了資訊化在戰爭當中的作用是多麼重要!
-
16 # 賽門之略
1939年的3月和8月,納粹德國閃擊波蘭前,法英兩國先後同波蘭政府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德國一進攻波蘭,英國和法國一定會出兵援助波蘭,想辦法把波蘭從戰火中“撈”起來。
可是,當德國進攻波蘭的當天,波蘭向英、法兩國的求援卻殘酷的現實被無情地“打臉”了,英法不出兵就算了,連波蘭最基本的武器、彈藥等物資援助請求也未得到迴應,直到德軍閃擊波蘭的第三天,在加拿大、澳洲等國的輿論壓力下,押在西線的英法聯軍上百萬大軍才不得已向德國正式宣戰。
但是,令已經兵敗如山倒的波蘭最不可思議的是,英法兩國實際上就是宣而不戰,法國第四集團軍只是突入了齊格菲防線的十公里處就不動了,而英國從本土派出的四個師達到西線後也沒動靜了,英法已經把波蘭當“猴”耍了,百萬大軍押在西線上甚至一片其樂融融,估計波蘭如何看到這一景象想死的心都有了。
英國和法國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在德國控制波蘭後,以此為跳板、進攻蘇聯,禍引東流從而坐享其成,但英國還是打錯算盤了,戰後不久德國就將槍口轉向了英法,兩國對德軍採取的綏靖政策所釀下的苦果,最終只能自己品嚐了。而且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宣戰的後英法,在長達八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未向德軍放過一槍一彈,可是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奇觀”。
二戰的英國,不僅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對法西斯日本也是一樣,甚至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給國民政府背後插刀。武漢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爭取外援的路線粵漢鐵路也被日本控制了,剩下的唯一外援路口滇緬公路,成為看日本的眼中釘、肉中刺,日軍入侵越南後,摧毀滇緬交通路線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
為了修建滇緬公路,1937年底,國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戰火中耗時十個月才修建完成,這條路不知道凝聚了多少民族的血和汗,為保證抗日大後方的物資供應提供了堅定的基礎。所有,已經南下作戰的日軍勢必要摧毀之。
而當時的緬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了不與西方為敵,日軍並沒出動地面部隊,只是派了轟炸機進行轟炸,但是效果甚微。於是,怒不可遏的日本當局就採取外交手段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英國立即從緬甸關閉滇緬公路交通路線。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英國完全不顧國民政府和美國的反對,甘心屈服於日本的淫威,單方面關掉了滇緬公路。
英國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不利的局面,不惜犧牲掉盟國的利益,英國只顧眼前的苟且,最終還是引火上身了。
-
17 # 穿美國望世界
世界上的戰爭策略都大同小異,甚至都有寫進書冊中的固定戰略,可是在一些絕望的警惕,某些人的靈機一動往往會衍生出一些看起來很瘋狂的戰場“金點子”,並且還收到神兵天降的效果!以下都是真實有趣並且你很可能聞所未聞的戰爭史實。
錘子打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U型潛艇可謂打出風采,破壞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艦船無數,令其海上運輸路線千瘡百孔。最著名的德國潛艇艇長克雷奇默擊沉的船隻總排水量足有20萬噸。那時候英國海軍沒有可以對抗的潛艇,因為潛艇是新生戰艦,他們教科書上也沒有對應戰法,這時候只能靠個人的急智,然後一個英國式的解法流傳開來——錘子和袋子。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護衛艦遣派士兵乘坐皮筏艇在商船四周巡遊,一旦發現U型潛艇窺視的潛望鏡,就偷偷的靠近然後用袋子套住潛望鏡,或者直接用錘子砸潛望鏡!這樣潛艇就等於失明,或者會漏水,迫使潛艇退卻或者直接浮出水面。這個辦法曾經砸壞了16艘德國U型潛艇。
英華人教德國士兵裝病避戰
二戰中德國士兵的英勇善戰打得歐洲各國苦不堪言,可是英華人想出一個鬼點子,那就是在德國陣地上空投放紙板火柴,上面寫了教士兵如何裝病以便於被送出前線的教程,因為高階軍官們當然看不上這些低階紙板火柴,只有普通士兵才會撿這些東西,於是開始有士兵如此照做並且成功逃離戰場。不過這件事終究還是讓德國指揮官聽到風聲並且為之大怒,他釋出命令禁制宣稱有病計程車兵離開前線,可是這一命令引起更大的危機:因為真正有病計程車兵也被禁制送離,而這些疾病大多是傳染病,導致傳染病開始在德國軍營散佈。
騎兵衝鋒軍艦
這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而且歷史上有且僅發生過一次,騎兵俘虜了整隻艦隊。那是在1795年1月23日,時值法國大革命時期,很多荷蘭軍艦停在荷蘭登海爾德港口。但是寒潮來襲,整個港口被封凍,整支艦隊被困在港口不得出去!一隻法國騎兵團發現這個並且很快做出這個史無前例的決定,他們要衝鋒並且俘虜這支艦隊!他們用厚厚的衣服包裹住馬蹄減弱馬蹄對冰層的衝擊力,然後悄悄地在荷蘭軍隊睡著的時候衝了過去,一舉俘虜了整支艦隊並且沒有付出一個傷員!
-
18 # 天太2
世界戰爭史上經常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時看似氣勢洶洶的來敵,其實並不都是需要一一擒獲的。中國曆來有“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說法,這也是戰場經驗總結,並非空穴來風。
唐太宗李世民徵遼時發現了薛仁貴的勇猛和謀略,當時薛仁貴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軍士。一次遇到一個遼將,十分了得,與唐軍交手幾次,唐朝軍隊都拿不下他。後來這個遼將又來挑戰,李世民手下竟無人敢應戰。這時薛仁貴站出來了,李世民問薛仁貴“其它幾員大將都戰不過他,你有什麼把握?”薛仁貴答道“我看他每次不要命的拼殺,只是氣勢上佔了上風。只需先聲奪人就可以戰勝他。”唐太宗覺的有理,就讓薛仁貴一試。
薛仁貴手持長戟,腰跨弓箭,騎一匹快馬,向那遼將殺去。遼將沒想到格鬥這麼快就開始了,他還沒準備好就被薛仁貴一戟刺倒在馬下。薛仁貴趁勢衝入遼陣,大砍大殺,遼軍立刻大亂,唐軍借勢殺入,獲得大勝。戰後,薛仁貴獲得了右領中朗將。
李世民死後,九姓突厥又來侵犯邊境,唐高宗李治派薛仁貴出征。薛仁貴帶兵來到天山腳下,九姓突厥十萬人馬,由三個驍將率領,一路殺掠十分強捍。雙方陣前三個捍將口出狂言,把薛仁貴罵的一錢不值,誰知薛仁貴並不答話,拍馬向前,連射三箭,三個捍將應聲落馬。九姓突厥的十萬大軍亂成一團,紛紛逃竄。誰知正好鑽進薛仁貴佈置的一個伏擊圈裡,兩邊山谷埋伏計程車兵萬箭齊發,九姓突厥被射的人仰馬翻。九姓突厥被薛仁貴的勇猛和足智多謀所征服,紛紛表示歸順。從此,該地留下了“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的佳話。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單槍匹馬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並非戲言,而確確實實是中國戰爭史上常有的事。
-
19 # 謀士說
如果,你做了國王,你會答應讓一個外華人來繼承自己的王位嗎?我相信99%的人不會,但是在英國曆史上就有那麼一位國王,他竟然許諾死後把王位讓給一個外華人。這位國王的名字叫英王愛德華。而那個外華人,就是法國諾曼底人威廉,此人是維京海盜的後裔,英勇善戰大家叫他“征服者威廉”。
英國國王愛德華,與諾曼底人威廉是表兄弟。由於愛德華沒有兒子,威廉曾與愛德華商議王位的繼承問題。而愛德華也答應,如果死後無子,就將王位讓給威廉。在公元1066年1月,愛德華病逝後,卻沒有把王位讓給威廉,臨終時卻把王位讓給了他老婆的弟弟哈羅德。這對威廉來說,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他決定以武力奪取英國王位。
諾曼底與英國隔著一個英吉利海峽,威廉為這次軍事行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公元1060年8月,他用半年多時間打造了700艘帆船,並沿海岸一字排開,7000名士兵整裝待發。萬事俱備只欠南風,因為只有南風才能將他的軍隊送過英吉利海峽。8月英吉利海峽的東北風很大,單憑人力划槳駕船無法到達對岸。威廉大軍只好靜等南風的到來,整整一個月多過去了,還是沒有等到。就在威廉大軍靜等南風到來之時,英國本土卻又發生了內訌。因為,挪威國王哈德拉德也想當英國國王。在9月中旬,哈德拉德率大軍在英國北部登陸,一路燒殺搶掠,直向英國中部約克郡殺去。英王哈羅德立即率軍北上迎敵。雙方經過激戰,英王哈羅德取得了勝利,挪威國王在戰鬥中被殺。說來也巧,就在哈羅德獲勝的兩天後,英吉利海峽的風向轉變了,強勁的南風終於颳了起來。
1060年9月28日,威廉率領他的大軍起航,乘著大風順利地渡過海峽。威廉剛剛踏上泥濘的英吉利海灘,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眾將都以為是不樣徵兆,沒想到威廉哈哈大笑說:“此為吉兆,你們看,我的雙手已經抱住了英格蘭。”威廉登山英國海灘,沒有發現應該英華人。後來,探子來報英國南部的所有軍隊都隨哈羅德北上與挪威人打仗去了。威廉簡直喜出望外,伸手向天,表示感謝上帝賜給他這次良機,於是下令安營紮寨等待時機。
兩週以後的10月14日,英王哈羅德率軍隊在黑斯廷斯附近的森拉克崗上佔領了陣地,他將軍隊擺成方形,正面埋設了尖樁柵欄。威廉的軍隊三線配置了弩手,步兵和騎兵。威廉首先命令弓弩手投入戰鬥,從約100米的距離向哈羅德的前鋒射擊,然後步兵和騎兵展開進攻。剛開始英國軍隊,非常英勇,打退了威廉軍隊的多次進攻。威廉只好改變了戰術,命令騎兵隊實施佯攻,假裝撤退,誘使英國軍隊下崗作戰。佯動果然奏效,英國崗上的軍隊進行追擊,遭到威廉步兵和騎兵的有力打擊很快潰敗,戰鬥中國王哈羅德戰死。征服者威廉乘勝率領大軍向英國倫敦進發,一路上勢不可擋,倫敦的防衛也很快失效。倫敦投降代表向威廉表示屈服,並奉他為英國國王。
威廉率領一萬多人就打敗了英國的軍隊,並做了國王,在世界戰爭史上絕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要知道,一百多年前,威廉的祖先可是一群北歐海盜,他們最開始靠掠奪為生,由於英勇善戰,法國把諾曼底割讓給了他們。不可思議的是,這群海盜不僅僅做了諾曼底公爵,他們的後裔,竟然在百年之後做了英國的國王。
-
20 # 李牧
騎士戰術,是世界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騙局。
很長時間,包括今天,人們印像中,歐洲中世紀戰爭,是由一些獨行俠式的騎士來驅動的。這些本身是封建領主而非職業軍人的角色,以單兵獨馬突擊,扮演著戰爭中的主角,甚至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騎士在歐洲中世紀的軍事統治地位,幾乎不可撼動。
對騎士文化的崇拜,到中世紀晚期已經開始被置疑,頂點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著《唐·吉訶德》。但這些基本是從文化、心理和反封建角度做的。
騎士在軍事上,可能比在文化方面更荒唐。騎士戰術,是世界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騙局,一個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還不同於中國評書中,袍帶型別,對武將單打獨鬥的吹噓。中國史料完備,諸如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中國一般讀者都很清楚,更不必說認真的軍事發燒友。歐洲的騎士文化,完全沒有這種識別。
騎士戰術被傳神了,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歐洲中世紀不多的文化資源,都圍繞在封建主身邊,歌頌武功的作品,核心是捧封建主。結果無恥文人的渲染,讓歌曲、故事把各級封建主描寫成了戰鬥、軍隊的核心。據後世學者考據,這些為領主服役40天就返回封地的所謂騎士,在軍中完全無足輕重。
中世紀歐洲的戰爭,技術上是弓箭手為核心的步兵,行動上是以城市為核心的攻防戰。這兩方面,花哨、高成本、非職業化的騎士,毫無意義。
有關騎兵這個昂貴的兵種,有一個事實,是文學描繪所迴避甚或不懂的:軍馬消耗極大,騎兵單兵沒有意義,成隊後開銷巨大。騎兵們揮動鐮刀割馬草的時間,遠比揮刀格鬥的時間多。這也決定了,騎士就是扯蛋。
(全文完)
有獎活動!拿破崙再意氣風發,也沒料到60萬大軍“冰敗”俄羅斯,元軍所向無敵,卻也沒有敵過日本海的狂風…世界戰爭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許是破釜沉舟的項羽、或許是騎象翻山的漢尼拔,亦或是扭轉乾坤的諾曼底登陸,還是一直在搞笑的義大利軍?歡迎參加問答活動“世界戰場神操作”,聊聊世界戰爭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 優質內容還可以獲得豐厚獎勵!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參與方式:回答帶有本段描述的問題,聊聊世界戰爭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則參與成功!
獎項設定:
一等獎1名:1000元獎金
二等獎4名:500 元獎金
三等獎10名:300 元獎金
最火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贊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熱操作獎1名: 300元獎金
最意想不到腦洞獎1名:300 元獎金
注意事項:
1、參評內容須為原創;
2、內容充實、語句通順、行文流暢;
3、與戰爭有關,非史料堆砌或盤點,可讀性強;
4、綜合發文量、閱讀量、互動量(包括點贊、評論)等資料考量;
5、最火操作獎、最贊操作獎和最熱操作獎分別參考閱讀量、點贊量和評論量;
6、最意想不到腦洞獎:獎勵給最意向不到的觀點,不限題材。
回覆列表
有,而且很多,就比如一戰時期,法軍一顆炮彈偏離彈道,卻打中德國彈藥庫,導致德國在凡爾登戰役慘敗。
一戰期間,德國奉行“大炮主義”,偏愛大口徑重炮。當時,德軍的炮兵給敵人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然而強大的德國炮兵卻敗給了法軍一發打偏的炮彈。
1916年10月,法軍發起第一次凡爾登反攻,法軍第38師和第133師和74師負責進攻杜奧蒙堡,這兩個師面對著德軍第9,33,34,54預備師,然而這四個師在這駐紮已久,構築了堅固的防線並囤積了很多彈藥,法軍根本無從下手。德軍接連不斷的向法軍陣地發動炮擊,而法軍的大炮數量以及彈藥儲備不多,因此只能做有限的還擊。
不過就在法軍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法軍炮兵發射的一發炮彈偏離了彈道,之後這顆跑偏的炮彈竟然擊中了德軍後方的彈藥庫,導致德軍彈藥庫發生爆炸,數萬枚炮彈化為烏有。
失去了炮彈的德軍,最終不敵法軍部隊,無奈敗北。一發打偏的炮彈,竟左右了戰爭的走向,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