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M先森119505661
-
2 # 是喜歡舞蹈的小可愛
不少了,那個年代又不是盛世,很多人家都要賣兒賣女,能吃飽喝足就不錯了,而且裡面的夥計吃的啥用的啥掌櫃的都會給,而且換算哪裡是那樣換算的?現在一克銀子都要6塊多,一兩差不多300塊!二錢60塊!放在70年代包吃住每月還有休假60塊都美死啦!何況那個時候!
-
3 # 炕上嘮嘮嗑
不少了,管吃管住,還管婚喪嫁娶,生孩子養娃,關鍵在社會上拼的是人脈,大嘴他娘六指琴魔,佟湘玉她爹開鏢局的,郭芙蓉她爹郭巨俠,白展堂盜聖,你說說,哪一個沒有背景,呂秀才,關中大俠,要是讓我在同福客棧待,我還巴不得呢,走路都得橫著走!
-
4 # 地板觀世界
武林外傳的背景是明末
國際黃金基準牌價,金價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為一盎司。一盎司為31.1克。明朝1兩為今天的37.3克。這樣一算明代一兩黃金相當於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匯基準價來算,100美元兌換人民幣 791.5元來算,相當於5695.75元。根據1兩金為8兩銀,1000錢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711.97元,取712元;一文錢等於0.7元。二錢銀子確實很少
-
5 # 娛樂早扒車
武林外傳是明朝時的生活情景。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與今天人民幣的比價是:1兩銀子約合200元人民幣;一錢銀子約合20元人民幣,那麼兩錢銀子就是40塊錢。如此看,一月40塊工資,佟掌櫃確實挺摳的.
但是如果有一份這樣包吃包住、還負責找物件的工作,算錢少我也願意幹!重要的是,還有一個雖然雞賊卻風情萬種、心地善良的女領導,有一個雖膽小如鼠卻會點穴、有武功的跑堂,有一對古靈精怪和博學多才的同事情侶cp,有一個沒有公主病可以成為朋友的領導閨女,關鍵是還有一個廚藝很棒的耿直胖子,這裡打打鬧鬧,歡聲笑語.......心動啊,誰還去計較那2錢幾錢的銀子./
-
6 # 使用者5766611298
一兩銀子等於現在人民幣200元。中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兌換關係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金屬價格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目前金銀
銅的價格
(人民幣)如下:黃金:100元/克白銀:2元/克黃銅:0.02元/克推算結果為:1兩黃金:約值4000元1兩白銀:約值80元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糧食價格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透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釐八錢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白面(斤) 九文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還有“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1兩白銀:約值170元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結論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
參考價值較低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1文錢 = 人民幣0.2元另外:1石米=1兩白銀觀音婢cc
2015-11-073826分享滿意回答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現代某些電視劇誤導,好象古時候老百姓隨時都帶著銀子上街,隨便買個饅頭要一兩銀子,簡單吃頓飯上百兩,給小二打賞也十幾兩,幾十兩,好象一兩白銀跟我們現在一塊錢似的,顯示出當前中國的影視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其實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銀子,他們使用的都是“錢”,即銅板,我們常說的“沒有錢”,就是指沒有銅錢。白銀和黃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間流通的貨幣,所以民間大多用錢或鈔。鈔:就是布做的貨幣。大量使用銅錢不方便,於是“而商賈沿元之舊習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所以說,進行大宗貨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鈔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銀和黃金。我們這裡要討論的是明朝末年白銀與現在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首先要了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這是常常變動的,不同朝代兌換比例不一樣,同一朝代不同時期也不一樣,不像現在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另外,明朝一斤相當與現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兩,一兩摺合現在的37.3克。根據以下描述:“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明朝前中期黃金白銀比為1:4或1:5,而1644年前後境外白銀大量流入,1兩黃金約可兌換8兩白銀。得到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要討論貨幣購買力,一般通行的是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以國際金價來推算白銀和銅錢今天的價值。另一種方法則是同時使用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來進行推算的。1) 國際黃金基準牌價,金價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為一盎司。一盎司為31.1克。明朝1兩為今天的37.3克。這樣一算明代一兩黃金相當於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匯基準價來算,100美元兌換人民幣 791.5元來算,相當於5695.75元。根據1兩金為8兩銀,1000錢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711.97元,取712元;一文錢等於0.7元。2) 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1000銅錢,相當於104.4元人民幣,取105元。3) 米價基準。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米價如下:明神宗萬曆時(16,17世紀之際) 白米(石)0.7-1兩明崇禎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兩(南京一帶大災時空前高價);米(石)5兩(上海米價)明崇禎末、清順治初 米(石)2-3兩崇禎後期,災荒加上戰爭,糧價上漲很厲害,同樣1兩白銀買糧食可能買不了多少,可是買其他東西的時候卻有可能很值錢,因此這階段的資料不能作為一般購買力的參考。這裡採用萬曆時期的最高價格作為一般物價水平,取每石1兩白銀來計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現在大米價格
3元/公斤計算,一石米摺合人民幣283元,即1兩白銀摺合283元人民幣。這樣,我們最後得到三個資料,1兩白銀分別可兌換人民幣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黃金的價值歷史中一向比較穩定;雖然今天的糧食產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慮到中國現在14億人口在消費,而明朝中後期保守估計人口也有七八千萬,因此糧食價格可以做為一個重要基準;考慮到白銀的比價在各歷史時期變化比較大,可參考性比較弱。因此,我們取黃金基準的712和糧食基準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為了湊整數,便於換算,也便於大家有個感性的認識,這裡取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500元。因此按照前一個比價的結論我們得到明朝中後期的貨幣兌換資料: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結論:1兩黃金=人民幣4000元=8兩白銀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000錢1錢=人民幣0.5元由於實際上,1兩白銀至少能兌換1500錢,則1文錢=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認為是三毛錢。另外說個小知識,1兩=10錢=100分,所以,一錢銀子=50元人民幣,一分銀子=5元人民幣,也就是10-15個銅錢左右。這樣,我們對明朝中後期到清前期的物價就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明朝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這是政府最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幣43500元/月,年薪52.2萬元人民幣,這可是當時政府總理的薪水,想來也不過分。在明代,據說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如果糧食自給自足,錢只用來買點柴米油鹽的話,一年750多塊錢過日子是挺苦,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問問老一輩,他們過過這樣的日子,甚至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現在還在過這樣的日子。袁崇煥殺毛文龍,得到士兵兩萬八千人,上書皇帝要求:“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雖然這是為了籠絡毛文龍的舊部而增加了的軍餉,但是也能看出個大概。就是說,養活一萬人的部隊,每年需要軍餉15萬兩,糧食4.86萬石即900萬斤。用現在的話換算過來就是,2.8萬人的一個軍,一年的維持費用為7500萬元人民幣,可以吧?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募兵,規定每人年餉銀為10兩,到北方薊鎮後,守衛邊牆的募兵年餉增至18兩。這都是戰略要地的募兵價格,如果不是要參加重要戰鬥,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價格要更低:明修《武進縣誌》稱當地 “受募者日銀一分”,年餉還不足4兩的。到崇禎年間,戰亂頻繁,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依,募兵變得容易,加上朝廷財政緊張,軍餉又比同期低了很多。因此,得到第三個結論:維持一支萬人部隊的正常消耗應該是每年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崇禎三年,御史郝晉言:“萬曆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我們來計算一下崇禎三年稅賦:遼餉,九百萬;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加上正常稅收二百萬,總共是一千八百三十萬兩。假設國傢什麼都不幹,只養軍隊的話,能養活180萬人的隊伍。綜上所述,我們一共得到了三個結論: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第二個結論: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兩白銀=10錢白銀=100分白銀,第三個結論:一支萬人部隊每年的正常消耗應該是: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來源於百度 -
7 # 二欣哥
那時候的生活水平和物資供應肯定不能和現在比,如果有比較那就是七十年代,1976年10月,國家下發檔案給工人
調工資
,調資比例40% ,工資上升為三級工標準,每月37.60元。沒有資格調資的人仍然執行二級工工資,但是調整為每月36.00元。物價情況:牛羊肉一市斤0.50元左右,饅頭0.20元一市斤,雞蛋0.55元10個左右,手錶120元,電視機18英寸彩電1440元,20英寸彩電1650元,火柴:0.02元一盒。食鹽:0.13元一市斤。醬油:0.20元一市斤。食醋:0.08元一市斤。郵票:平信0.08元,掛號信0.20元。雖然沒有電視手錶,但那時的馬或者馬車和現在的賓士差不多,一般人肯定沒有,小六四錢銀子也是靠譜。
作為臨時工(跑盲流)的小夥計,工資能有二錢銀子還是可以的。
-
8 # 你已經叫我一聲了
按銀價算的我特麼也是服了,給你666,現在統計古代銀子價值,都是按照購買能力來算,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的購買能力大概相當於現在1000塊錢,只多不少,每月2錢銀子就是200塊,佟掌櫃確實扣!不過好在包吃住。
-
9 # 屏行娛樂
專家考證《武林外傳》是明朝時的生活情景。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與今天人民幣的比價是:1兩銀子約合200元人民幣;一錢銀子約合20元人民幣,那麼兩錢銀子就是40塊錢。如此看,一月40塊工資,佟掌櫃確實挺摳的。
那我們再看看《武林外傳》裡佟湘玉給大夥二錢銀子為啥大家都肯幹,首先,同福客棧食宿全包。劇中明確所有人都是住在客棧裡的,大嘴秀才小郭小貝住後院,老白住大堂,掌櫃住二樓。雖然住的簡陋了點,但省了一筆房租啊。
吃飯的時候三餐大夥兒一起吃,店中的瓜子零食,廚房的大骨頭,都可以不要錢的吃。大嘴經常偷吃,掌櫃沒有跟他要過錢。
包吃包住,這就給夥計們節省了很大一筆開銷,所以確實是能生活得下去的。除了這些,同福客棧還提供全員醫保:
小郭剛到同福客棧的時候裝病消極怠工,掌櫃給她治病出的是店裡的錢。老白給牛點穴把手指頭弄骨折了,醫藥費掌櫃出,日子太舒服了,老白還多裝了幾天病。其他人大概情形也差不多。
包吃包住、全民醫保、給員工找物件也是在福利待遇裡頭的。所以,在同福客棧裡面,月錢雖然是工資,但是實際上更接近零花錢。佟掌櫃提供福利代替工資的一部分,然後用極低的工資節約日常成本,員工出於福利的原因,即使低薪也不會跳槽。
這二錢銀子不光沒人罷工,反倒緊密團結在佟掌櫃周圍,確實是有原因的啊!
如果有一份這樣包吃包住、還負責找物件的工作,算錢少我也願意幹!重要的是,還有一個雖然雞賊卻風情萬種、心地善良的女領導,有一個雖膽小如鼠卻會點穴、有武功的跑堂,有一對古靈精怪和博學多才的同事情侶cp,有一個沒有公主病可以成為朋友的領導閨女,關鍵是還有一個廚藝很棒的耿直胖子,這裡打打鬧鬧,歡聲笑語.......心動啊,誰還去計較那2錢幾錢的銀子!
-
10 # 悅滿青樓
要按照當時的消費水平來算。我查了一下一兩銀子等於10錢,1000文,我查到萬曆年間慄米價格大概1石640文的樣子,一石在明朝大概等於155斤,每斤米大概4文錢,二錢銀子就是200文,大概能買50斤米。現在的米價大概是2.5一斤,50斤米也就等於人民幣125塊錢,握草,還真是有點少。不過因為包吃包住,這125就等於是零花錢,湊合過吧。
-
11 # baby愛科學
武林外傳是明朝的事,明朝的物價並非前面的網友說的一兩銀子相當於200,也不是一兩相當於10000,古代物價和現代物價對比的最常用標準為糧食價格,1949年糧食價格為三塊銀元100斤大米,改革開放後一塊銀元相當於60到80元人民幣的比價就是這麼來的。按照明朝糧食價格與今天糧食價格的對比,明朝一兩銀子約合現在800元人民幣,佟掌櫃一個月二錢銀子的工錢確實少了一些。但需要明確的是,明朝的夥計和今天的僱員完全不一樣。明朝的夥計是類似今天徒工的地位,工錢只是零花錢,生活各項支出是要有老闆負擔的。
最重要的,佟掌櫃手下的這批夥計不是一般人,老白,躲避黑白兩道追殺的大盜,小郭,躲避包辦婚姻的逃婚女,大嘴,不願當官的官二代,還有秀才,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的書呆子,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因為工錢留下來的。也不需要工錢幹什麼,秀才最差但有佟掌櫃買尚儒客棧時的大珍珠做家底。
所以,工錢給的少,但夥計還是能留住的。
-
12 # 無心救贖
能發真金白銀就很不錯了,其實以前壓根就沒工資,工資是相當少的,就算是皇宮大臣,能每月按時領工資就不錯了,基本就是上面發什麼,就拿什麼,拿來直接集市賣掉,明朝官員掙錢,一靠工資,二靠貪汙,三靠潤筆,四靠就地取材,靠工資全家死光光
-
13 # 浪漫星空81808118
我們小時候豬肉八毛一斤,現在十二元一斤,物價基本上漲十四倍,工人工資每個月二十多元,二錢銀子四十多元當時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四十乘以十四得於現在5600元,也就是保吃住5600元,每頓大魚大肉醫保買全住單間肯定人家願意幹。
-
14 # 偽裝者_neu
不少了!白銀的價格是隨著時間慢慢貶值的!明初大概一兩值六百!清末一兩就只值二百了!這還是用大米的價格來計算的!金瓶梅里邊一個普通丫鬟才八兩!因為不知道武林外傳的時間!不過估計一兩合五百不算多了!同福客棧管吃管住一個月還有一千塊已經算可以了!老闆娘要是買個丫鬟連一個月二錢銀子都省了!八兩對她來說應該不是難事
-
15 # 一曲琴音醉春風
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在明朝,豬肉差不多2文錢一斤。一兩銀子十三錢,按照老白他們的工資算,相當於一月差不多200文。在一斤豬肉現在在大城市幾乎是20一斤,相當於每月能買100斤豬肉,相當於每月2000工資,包吃住唉,還有醫保,簡直太划算了!
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計程車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
老白他們一年能掙24錢銀子,也就是一兩11錢,還略有盈餘。包吃住嘛,畢竟也算是妥妥的了。就跟現在電子廠打工一樣,況且還有妹子撩!
-
16 # 吃肉的三角龍
掌櫃的是天下聞名的龍門鏢局的千金,亡夫是衡山派前掌門;跑堂的是已經退隱江湖的盜聖,有著當年因為光著腳還頂著風才輸給楚留香的輕功,其母是六扇門密使,和郭巨俠兄妹相稱;雜役是天下會用驚濤掌的人之中唯一的女子,父親是六扇門權威郭巨俠,四大神捕其中之三是他徒弟裡武功最差的三個;廚子是前江湖賭王斷指軒轅之子,前御膳房主廚兼京城食神的唯一弟子,當地縣令的親侄子;賬房是朝廷認證的關中大俠,呂知府之孫;掌櫃的小姑子是衡山派掌門兼五嶽劍派總盟主
-
17 # 華智觀點
少肯定少。但是你看這幾個人各個跟逃犯找地方落腳似的,能安頓一段時間就滿意了,工資多點少點無所謂。作者這樣寫也為了把劇情塑造成一種一直不穩定的效果,這樣事件才刺激有的看
-
18 # 朝文社
答:作為一部在本世紀初“影響一代人”的經典古裝喜劇,《武林外傳》裡一幕常充滿歡樂的橋段,就是“同福客棧夥計們領工錢”。別看只是“二錢銀子”,但每個拿到錢的夥計,都樂得滿臉開花。典型善使“葵花點穴手”的老白,經常把“二錢銀子”往懷裡一踹,顛顛跑出去“喝兩口去”,滿滿都是幸福感。
那放在真實的明代歷史上,《武林外傳》裡的“二錢銀子”,也是這麼充滿幸福感?參考《武林外傳》裡“同福客棧的老井是正德年間的”這一元素,可知其故事背景是在明朝中後期。這也恰是明朝人徹底摒棄“寶鈔”,把白銀作為“法定貨幣”的年代。城市裡的明朝人日常上街,隨身都會帶著剪子,專用付錢時剪“碎銀子”,另外還有“戥子”,用來稱銀子的重量。白花花的銀子,滲透到明朝生活方方面面。
誕生於明朝中後期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裡,也以趣味的橋段,描繪了“幾錢銀子”的重要性:“二師兄”豬八戒從高老莊跋山涉水走到獅駝嶺,總算攢了五錢銀子的私房錢,找銀匠“煎在一處”,做成“四錢六分一塊兒”的碎銀子塞在左耳朵眼裡。這麼一筆“牙齒上刮下來”的小錢,豬八戒連“買了嘴吃”都捨不得,就想著“買匹布兒做件衣服”,還被孫悟空連哄帶嚇騙走了,心疼得滿身肥肉都哆嗦,連罵“天殺的弼馬溫”。
堂堂“天蓬元帥”,都對“幾錢銀子”如此看重,何況“同福客棧”的那幾位夥計?
那麼這“二錢銀子”,在明朝購買力到底如何?也可以參考明代另外幾本古典名著。比如在《金瓶梅》裡,潘金蓮買一罈“金華酒”要三錢銀子,買豬頭豬蹄要二錢銀子,吳月娘買“請眾人吃了一日”的螃蟹,也是三錢銀子。落魄的西門慶女婿陳經濟在酒店裡要了“四盤四碟”加兩大壺“橄欖酒”,一共花了一錢三分半銀子。可見,假若《武林外傳》裡的老白想“喝兩口”,稍微添個菜,這“二錢銀子”就不禁花。
如果說《金瓶梅》的故事發生地,是明代漕運發達的臨清地區,“物價高”情有可原。那萬曆年間北京的物價,就更有代表性。以《萬曆會記錄》《宛署雜記》統計,萬曆年間明朝的大米價格,基本都在每石(約72公斤)0.8兩左右。上等豬肉要兩分銀子一斤,上等羊肉一分五銀子一斤。活肥雞四分銀子一隻,活鵝兩錢銀子一隻。白棉八錢銀子一斤,白麻四分銀子一斤,普通鐵鍋兩錢銀子一口……
也就是說,“同福客棧”的這點“工錢”,放在萬曆年間,基本買兩隻鵝就沒了。如果不是管吃管住,這麼點錢,真是不夠餬口。
那麼在真實歷史上,明朝的“夥計”們,工資水平又如何?在當時的明朝各個手工產業,已經流行“按日計銀”。比如在作為榨油重鎮的浙江嘉興石門鎮,油工們每天可以拿到兩分白銀,一個月就是六兩。而以《宛署雜記》統計,北京周邊窯廠的窯匠,每天工錢是七分白銀。北安門搬運工的工資是每天三分白銀。衙門裡的馬伕薪水高,每年能拿四十兩白銀。總之,技術類工種往往“待遇好”。
所以,倘若是真實的明代史上,以“同福客棧”的薪金水平,如果不多來點“情懷”,“喝兩口”都差錢的夥計們,恐怕沒幾天就得跑光。
而這樣的“薪金水平”,除了縮影了明朝中後期的商品經濟外,更帶來了許多關於明朝興衰的重要資訊。
首先一條,就是農民負擔問題。白銀成為明代法定貨幣後,農民納稅通常是用銀。但銀價的變動,哪怕“天下承平”的年月,也往往叫農民苦不堪言。如前文所說,萬曆年間的大米價格,正常情況下都在0.8兩左右。但每到農民納稅時,由於農民急於要把手中糧食脫手,所以糧食價格往往暴跌。以《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一書裡的統計,萬曆年間時,每次“收稅季”,糧食價格常暴跌一倍左右,“三個月後才恢復到原來的價格”。
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四個字:穀賤傷農。
如此一來,被“傷”了太多次的明朝農民,為了完糧納稅,往往就扔下土地跑出去掙銀子。以《宛署雜記》的作者沈榜的嘆息,就算是北京周邊的農民,當時安心種地的都很少,有的或是跑去“薪廠煤窯”,有的乾脆“公侯廝養”,所獲得的收入,比起種地來真是“歲倍計”。《西園聞見錄》也描繪了這樣的後果:“京師土闊人稀……兩縣編民百無一二”。天啟年間時,官員吳應箕路過河南,發現原本肥沃的耕地,竟因無人耕種而荒廢……
而另一個影響深遠的現象,就是明朝銀子“越來越不值錢”。
明朝中後期,正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大航海時代”,東南沿海的經濟貿易紅紅火火,絲綢瓷器糖果紙張棉布等“大明製造”洶湧奔出國門,源源不斷賺著全世界的錢。僅僅是在菲律賓馬尼拉一地,中國商船17世紀時,平均每年就要在當地賺走價值100萬比索的白銀。而以西方學者弗蘭克等人的研究,1800年以前,中國從歐美日本至少賺走了近五萬噸白銀。中國境內流通的“法定貨幣”白銀,大多數都是這麼來的。
但這麼多白銀湧入中國,另一個必然後果,就是白銀的貶值:以學者彭信威的觀點,明代的金銀比價,在明初時是一比四,到了明末時一度到了一比十甚至一比十三。暴跌的銀價,原本就帶來了明朝物價的上漲。就以明朝的“軍餉”來說,萬曆年間招募一個普通士兵,每年大約要花掉十八兩白銀。而到了明末崇禎年間,一個士兵的“年薪”竟高達三四十兩。單這個負擔,就是成倍增加。
而隨著大量農民“誰復有種田之人哉”,外加銀價的上漲,明末的糧食危機,也是越演越烈:到了崇禎年間,即使是富庶的東南地區,糧食價格也在瘋漲,蘇州的糧食價格到崇禎年間,幾乎漲到了每石三兩銀子以上,比萬曆年間翻了數倍。這樣的“比價”,再看看晚明觸目驚心的天災,明末的大亂,已經可以找到緣由。
尤其可悲的是,那麼多白銀湧入了明王朝,但明朝的國家稅收,依然緊緊盯著“三餉”,從土地裡刨食,以至於窮農民們不堪重負。明末北方農民每年的差役錢,諸如河南等地都漲到了一頃地12兩銀子。以學者陳卜的嘆息,明末北方有100畝地的農民,每年勤扒苦做,就算風調雨順,“年收入”竟還不夠交徭役差役的費用。只看這個就明白,某些明末精英斥責苦農民“不做安安餓殍”的嘴臉,何其無恥。
同樣可悲的是,一方面是農民們“安安餓殍”都做不了。另一面“前明多富家”,洶湧的白銀,叫士大夫們的財富滾雪球般膨脹。嘉靖年間的大貪官嚴世蕃曾說,家產五十萬兩白銀以上的家族,就是大明朝的豪族。可明末的無錫蘇州松江地區,諸如“錢家”“華家”等“精英清流”們,每年僅地租收入就近百萬兩白銀。家家“收債急於納稅”。一面是王朝風雨飄搖,一面是“精英清流”們富得流油,咄咄怪事,註解了晚明大廈將傾前的亂象。
亮閃閃的“二錢銀子”背後,多少反思在其中。
參考資料:商傳《走進晚明》、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張準《從 金瓶梅 看明代後期白銀流通及貨幣購買力》、高壽仙《明萬曆年間北京的物價和工資》、徐瑾《白銀帝國:一部新的貨幣中國史》、梅朝榮《評 金瓶梅 品明朝社會》、侯會《食貨 金瓶梅 ——晚明市井生活》
-
19 # 十三哥喂
按照《水滸傳》裡的價效比,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現在人民幣300元左右(參見吳用去請三阮出山那一章),那麼二錢銀子就只有六十塊錢人民幣,真的也只夠弄點花生米,打點兒散白酒的份兒。
由此可見,佟湘玉真的很摳門兒。
不過好在同福客棧包吃住,二錢銀子只是零花錢,從這點上看,如果因為在江湖上遇到了什麼事,想在同福客棧暫時棲身的話,這個待遇還是可以的。
比如同樣是《水滸傳》裡,高俅因為幫閒被官府趕出京城,在柳大郎的賭坊裡一住三年,也是包吃包住,但是沒聽說給過工錢,但最後遇到大赦,起身返京的時候,柳大郎卻送了若干銀子做路費。像這種情節《水滸傳》中比比皆是。
同福客棧名為客棧,其實也算是江湖上的一個點子,演了幾十集,在這兒折損了不少的江湖人士,白展堂、秀才等人靠此也得了不少銀子,只是由於秀才經營無方,很快就敗光了,白展堂的貌似給佟湘玉買了千年人參了。
總之武林中的銀子來的快,去的也快,至於那二錢銀子嘛,也就是平常圖一個樂兒吧,反正同福客棧那幫人都是一群官二代富二代,誰在乎那點兒銀子。
-
20 # 尼古拉斯憶心
說到武林外傳,相信很多80後、90後的朋友們大多數都看過,小編也看過,甚至可以說反反覆覆斷斷續續看了很多遍,雖然有一些劇情會很無聊,但是確實帶給了我們很多歡聲笑語。 而說到郭芙蓉,那個古靈精怪愛耍小聰明的姑娘,本意是帶著個丫鬟想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結果不慎把別人的客棧給砸了,為了賠錢只能留下來打雜工還錢,說到這裡小編就有些迷茫了,郭芙蓉本身就是為了還錢,為什麼佟湘玉還給她發工資呢?是不是小編哪裡看的不仔細呢。 這部劇中不止一次提到郭芙蓉每個月的月錢是二錢銀子,換算成今天的錢幣是多少人民幣呢?在當時的客棧吃一頓午飯大約是十個銅板左右,就按一頓午飯四五十塊錢來算,一錢是一百個銅板,也就是說郭芙蓉一個月有二百個銅板的工資,按照小編這樣算的結果郭芙蓉可以拿到現代一千元左右的工資。當然,小編也看過很多大佬對小郭這二錢銀子的分析,有說抵得上三百元人民幣,也有說一千三百元人民幣的,有很多種不同的演算法。
當然了,三百元肯定是少的,但是郭芙蓉有債務在身,三百元算是掌櫃的仁至義盡,要是按照一千三元人民幣的話,再仔細算算,每天包三餐包住,還有債務,放在今天一些小縣城裡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小編看來最讓小編心動的是能和喜歡的人在一個地方工作上班,這才是小編最羨慕的地方,畢竟小編還是單身狗。
每天和呂秀才卿卿我我你儂我儂,到最後肯定也是收穫了最好的愛情,在呂秀才面前說的又算,又收穫了很多朋友,比如老白、佟湘玉、大嘴、小貝,在同福客棧全當體驗生活了,受人欺負給自己爸郭巨俠寫封信噼裡啪啦四大名捕就來了,仔細想想,是不是也挺美好的呢。
回覆列表
我怎麼記得好像說一家人一年花銷五兩就是小康生活了,不能按照現在白銀對照人民幣算,古代是糧食,一石糧食幾錢幾文,官員俸祿按品級多少石,然後按照糧食物價再摺合銀子,同福客棧還包吃住,除了秀才買筆墨,小郭買胭脂,其餘的基本都不花錢,一年二兩多銀子,應該算是現代正常打工者的工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