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史館
-
2 # 星海一沙鷗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孫卿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其叔父荀爽領袖士人,95日做到三公高位。
荀彧“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顒曾經贊其為“王佐之才”。189年,舉為孝廉,守宮令,再遷亢父令(音“剛甫”),棄官不就。董卓亂政,荀彧認為潁川為四戰之地若兵禍興起首當其衝,勸鄉人轉走它地以避禍亂,眾人留戀故土,不願搬走。荀彧獨自將宗族大小遷往冀州投靠韓馥,後來潁川果然受到兵禍之苦。
東漢末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但貌合神離,互相侵奪。荀彧到達冀州時,渤海太守袁紹已襲取韓馥之位。袁紹奉荀彧為上賓。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191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過望盛讚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也。”遂任為奮武司馬,時年廿九。一年後再為鎮東司馬。
公元194年,當曹操徵陶謙時,陳宮與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兗州只有三座城池(鄄城、範縣、東阿)仍舊堅守。當時荀彧留守鄄城,郭貢率數萬兵來到城下,荀彧要親自出城見面,夏侯惇加以勸阻,但荀彧認為郭貢與呂布張邈等人素不相識,交情不深。此次來襲必定是計謀未定,趁著計謀未定的情況下說服他,就算是不為所用。也可使他中立,若先猜疑他,必激怒他而定計。荀彧便親身赴見,郭貢看到荀彧私無懼意,也認為鄄城不容易攻取,便引兵離去。荀彧又與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等待曹操回來。曹操從徐州回來,在濮陽擊敗了呂布。
公元195年,曹操駐軍乘氏縣,大饑荒,人吃人。曹操向駐軍鉅野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發動攻擊,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曹操殲滅鉅野守軍,斬薛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獲悉後,打算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荀彧勸阻說道:“高祖保關中和光武帝佔據河內的故事,來提出先鞏固自軍才能取得天下,這樣前行可以勝敵,退可以固守,雖然困難曲折,但可以完成大業。今薛蘭、李封已被擊敗,陳宮不敢西顧。應該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這樣可以殲滅呂布。呂布破後,可以向南聯合揚州,共討袁術。控制淮水、泗水一帶。若果放棄攻打呂布,多留兵不夠上場用,少留兵則會令百姓來守城,不得采柴等。呂布必會乘虛而入,百姓必自危,我們只有鄄城、範、衛可全,其它地方會丟失。輸了會丟失兗州,徐州攻不下,主公便沒有安身之處。陶謙雖死,但徐州不易攻下,主公如果攻不下也沒有收穫,不出十天,十萬的兵馬還沒有開戰就已經疲睏不堪。陶謙的子弟因為主公上次的恥辱,死戰不會投降,就算能破也不能得到。固有舍這取其的事,以大換小,以安換危,以一時的權勢,不為根基的穩固,三者是可以。但三者皆無一有利,希望將軍深思熟慮。”曹操採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不久,曹操大敗呂布,呂布連夜棄營撤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城,並分別派出部隊收復兗州各縣,兗州遂平。
公元196年8月,荀彧時34,提出迎漢獻帝到許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多次出謀畫策,也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謀士,建立起一個陣容強大的智囊團,成為曹操集團中首席謀士。205年,河東叛亂,曹操讓荀彧舉薦賢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曹操遂讓杜畿為河東太守。杜畿到任後,平定叛亂,廣施仁政,在位16年,政績獲譽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2千戶,還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其間勸阻了曹操北伐袁紹,認為應先討伐呂布,曹操遵從。官渡之戰前,孔融曾對荀彧表示擔心袁紹勢強,但荀彧都分析袁紹君臣之錯,後來正如他所預料。200年,在曹、袁對峙於官渡,曹操因缺糧而想撤退,但荀彧說:“雖糧少,但未及楚、漢在滎陽、成皋的時候。當時劉邦和項羽不肯先退,先退的人必被動。主公僅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對方咽喉不能進已經半年了。見敵勢的銳氣力竭,必將有變化之數,不能失去機會。”曹操看後下定決心,果然敵軍有變數,最終擊敗袁紹。被封為萬歲亭侯,食邑1千戶。其間勸止曹操南征劉表、復置九州之事。
公元208年,曹操準備討伐劉表,問計於荀彧,荀彧說:“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8月,劉表病死,曹操遂得荊州。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當進爵“魏公”,並秘密的徵求荀彧的意見。但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心頭不忿,亦因此對荀彧不滿。不久之後,正好曹操南征孫權,派荀彧到譙慰勞軍隊,乘機留下荀彧,並任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的軍隊到達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憂鬱而死(一說服毒自殺),終年50歲。諡號敬侯。次年,曹操進封魏公。魏鹹熙二年,被追贈為太尉。
-
3 # 舊時光老影像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荀彧是忠於漢室的,他是一名有著遠大抱負,不願被工具化的謀士,他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曹操最初的理想也是匡扶漢室,當時的漢朝,名存實亡,所以荀彧選擇輔佐曹操。後三國各方都想稱霸於世,但荀彧卻一心想匡扶漢室,最終成為了曹操的阻礙,淒涼的死去。
荀彧是目光遠大的戰略家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對曹魏政權的貢獻不像一般的謀士,為某一次的戰爭、某一件事情出謀劃策,他最大的貢獻是全域性戰略上的。他一手為曹操策劃了統一北方的軍事戰略,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路線。他所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都是曹魏政權確立和成功的基本戰略。並且處理軍國大事數十年,是曹操最離不開的戰略家之一。
荀彧有王佐之才荀彧識人極準,為曹操推薦了數量極大的賢才,如程昱、鍾繇、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人,可以說荀彧一手為曹操打造了曹操謀士集團。曹操將荀彧視為“吾之子房”。荀彧還未入仕時,其能力和見識便聲名遠揚,被人稱為“王佐之才”。
良禽擇良木而棲,賢士擇明主而侍,荀彧認可曹操的能力和潛力,在曹操手下展現著自己的才華,數十年來,荀彧可以說為曹操奉獻了所有的心血。曹操能夠如此成功,和荀彧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荀彧忠於漢室,志向堅定既然荀彧志向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那麼他為什麼要輔佐曹操呢?
其實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漢室,這和荀彧的理想不謀而合。悲劇的是,曹操發現漢室已經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實力的空前發展之後,野心膨脹,開始行天子之禮後,荀彧和曹操開始背道而馳。荀彧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是唯一盡心盡力輔佐曹操又反對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無情的踐踏、終其一生也沒有結果,這對荀彧的打擊是很大的。
荀彧空盒自盡曹操一生親手賜死了兩個大才,一個是楊修,另一個就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曹操處死楊修可以理解,畢竟楊修恃才放曠,數次犯曹操的忌諱。然而曹操賜死荀彧卻是曹操負了荀彧,因為荀彧只是反對曹操篡漢而已,僅僅因為這件事情,曹操便失去理智,處死了一位大賢,可以說曹操還是十分忌諱自己漢臣這個名號的。
曹操賜死荀彧時,送給了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接到這個盒子後便說:“荀彧今日終無漢祿可食。”其妻十分不解,問荀彧何出此言。荀彧緩緩解釋道:“空者,無物也,不見容也。盒者,何也”。其寓意就是“即不見容,何(盒)能留你”,其妻聽罷痛哭,荀彧便服毒自盡,保住了自己漢臣的身份,盡了自己漢臣的本分。
結語荀彧為曹操制定了根本戰略、為曹操奠定了霸業基礎、兢兢業業居中持重數十載,他的能力、功績無需多言。存於他身上的更多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
4 # 啞巴新郎
荀彧最後是死在了曹操手裡,荀彧算的上是在曹營裡最後一個忠心與漢室的人。在曹操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有一個典故,那就是指鹿為馬這個故事,曹操當時是為了試探在曹操陣營裡還有多少忠心與漢室的人,他命令士兵,在他指鹿為馬之後,都稱曹操萬歲。在當時因起了很大的洪動,一些終於漢室的人知道了曹操有了篡位之心 ,曹操從那個事件中也知道了有很多在朝為官者終於漢室,不是終於他曹操。
直到最後曹操被劉孫聯盟打敗,傷亡慘重,退回到中原之後,曹操開始了休戰養兵的策略,不久後,曹操要自稱為魏王,因為一但稱王,就可以有封地 ,還可以立王太子 ,這時候荀彧就明白了,曹操是想學王莽,想奪取漢室江山,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大臣們都是忠於曹操了,這件事情,受到了荀彧的阻擋,於是惱羞成怒,但是也不能殺他,曹操就是氣他,想讓荀彧看著他當上魏國公,拿他沒辦法,荀彧大家也都知道,是曹操跟前著名的軍師,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封萬歲亭候。在曹操成功當上魏王后,曹操給荀彧送去一隻燒雞,在荀彧開啟盒子後,裡面是空的,荀彧那麼聰明的人,知道了曹操的意思,於是第二天,就服毒自盡了,也順應了曹操的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5 # 風雨中的梅雲
說兩個有意思的家族。先說第一個。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家族住在山東琅琊。黃巾之亂後,諸葛家族為了生存,舉家搬遷到荊州地面。這個家族的唯一長者,諸葛玄(諸葛亮的叔叔)當時諸葛亮還未成年。幼年的諸葛亮和哥哥弟弟等人跟隨叔叔諸葛玄一路往西。也算是逃難吧。因為當時的山東剛經歷過黃巾之亂。再加上當時的荊州比較繁華。所以,諸葛亮一家搬遷到了荊州。隨著後來諸侯並立。有野心有志向的家族就會把自家的優越子弟送到他們看好的諸侯哪裡為官。為的是在將來好分一杯羹。在諸葛玄看來,當時的天下能成事者,比為最大的諸侯。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嘛。在諸葛玄的評估下,曹操,孫權和劉表,這三股勢力最大。所以,諸葛玄便做了一個很自私的決定。在他的安排下,諸葛緒去了曹操手下為官,諸葛瑾去了孫權哪裡。諸葛亮留給了劉表。為此,他不惜讓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醜女黃月英為妻。要知道,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也就是說,蔡瑁的大姐夫是黃承彥。二姐夫是劉表。只是諸葛亮看劉表有些懦弱,並非雄主。才躲在臥龍崗等候明主的召喚。最後實在沒招了,諸葛亮才跟了劉備。諸葛玄的用意很清楚。曹操孫權和劉表。不論誰最後成事。他諸葛家族都能分一杯羹。接下來我們再說一個類同的家族——荀彧的家族。說實話,荀彧的家族要早於諸葛亮的家族。在當時,荀氏家族的想法跟諸葛家族一模一樣。也是想在三個雞蛋上跳舞。所以,最開始出來的是荀攸。荀攸最開始是在洛陽朝廷,在何進手下做事。而荀彧則是由郭嘉引薦給曹操。荀堪則跟隨的是袁紹。他們家族也是想,不管這三個諸侯誰勝利了,都能分一杯羹。至於說到對漢朝的忠心上,荀氏家族無疑要比諸葛家族對漢朝忠心的多。在古代,這些世族大家也有著他們的名節氣節。這種名節氣節不光是指女人。男人也一樣。再加上荀彧的家族要比諸葛家族早。所以,他們對漢朝的印象要比諸葛家族大的多。荀彧荀攸一生自居漢臣。所以他們先是漢臣,之後才是曹操的謀士或家臣。因為曹操也是漢臣。最初,在曹操迎回漢獻帝的時候。荀彧荀攸就是漢臣,就是曹操的謀士。在曹操迎回漢獻帝后,這兩個稱呼並不矛盾。在他們看來,幫助曹操,也就是在為漢獻帝盡忠。因為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和曹操是同位一體的。荀彧之所以後來反對曹操。是因為曹操僭越,修築銅雀臺。逼迫漢獻帝封他為魏王。由於劉邦當初說過,天下非劉不可稱王。而曹操姓曹。僭越稱王無異於等同造反。所以。荀彧自然而然的跟曹操分道揚鑣了。謝謝。
-
6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旬彧是東漢的舊臣,在曹操為相帝權旁落年代叫旬彧怎麼說呢?當然是順水推舟,否則那有自已的出路,這叫君辱,臣恥啊!
-
7 # 劉駿律師
歷史上的荀彧本是漢臣,忠於的也是漢朝,他為曹操出謀劃策,並不是忠曹操這個人,曹操是漢丞相,所以他仍然是在為漢朝謀劃。後來,曹操要稱王了,他站出來反對,結果被曹操害死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曹操並沒有把他當自己人。
-
8 # A影視歷史
作為曹操第一謀士的荀彧,在曹操準備封公,加九錫的時候,提出反對意見,最後被曹操猜忌。接著曹操送他一個空的食盒,讓他憂懼而死這件事,確實讓人很不理解。
很多人都認為,荀彧積極幫助曹操平定天下,是為了幫助漢家天下。他並非是忠於曹操,而是忠於漢獻帝。他幫助曹操的目的,是希望曹操能夠幫助漢獻帝平定叛亂,統一江山。但是後來發現曹操有想做大,取代漢獻帝而獨掌天下的意思,因而才加以反對。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說不過去。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荀彧一開始就投奔曹操,並未投奔漢獻帝。荀彧因為帶著家人避難,到達冀州。當時冀州已經被袁紹奪取,袁紹聽說荀彧搬來住,專門跑去拜見他,把他引為上賓。可是荀彧卻認為袁紹是幹不了大事的人,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要知道,當時漢獻帝並不在曹操那兒。顯然,他投奔曹操,是把他當明主看待,與忠於漢家天下是沒有關係的。雖說後來他極力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但也是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並非真心幫助漢獻帝。
第二,漢獻帝與曹操發生過幾次衝突,荀彧從來沒有站出來說過話。自從曹操挾持漢獻帝以後,漢獻帝因為不滿曹操把持朝政,和曹操有過幾次衝突。比如漢獻帝曾和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聯合起來,想把曹操拿下。曹操發現,對董貴人一家痛下殺手。這件事能夠發生,說明漢獻帝已經對曹操非常不滿,而當時荀彧並沒有說過一絲一毫規勸曹操的話。荀彧給曹操的所有建議,都是勸他該如何進行戰略部署,如果做大做強,並沒有給過他要做“忠臣”之類的話。
第三,荀彧在其一生中,並沒有表達過忠誠於漢家天下的言行。荀彧從小時候開始,都被當成一個可以匡扶明主奪取天下的謀士,包括南陽名士何顒說他有“王佐之才”,包括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他的定位都是幫助諸侯打天下的謀臣,而不是幫助皇帝實現“中興”的重臣。而且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幫助曹操實現“霸權”的。這些都與古代忠誠於舊王朝的忠臣形象沒有關係。既然荀彧並沒有表現出忠誠於漢家天下的那一面,在曹操希望“封公”並“加九錫”的時候,他說出“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這樣的話,讓曹操做一個忠臣,就顯得畫風有些突兀,讓人深表懷疑。認為荀彧肯定是別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結果倒回去分析原因。
荀彧是怎麼死的?《魏氏春秋》裡面有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就是說,曹操送了荀彧一個食盒,荀彧開啟一看,發現裡面空無一物,什麼也沒有。於是荀彧“飲藥而卒”,也就是喝毒藥自殺了。
荀彧為什麼看到一個空盒子就自殺呢?很顯然,曹操這是向他表面,你已經無用了,只不過是一個空盒子而已。或者也可以說,你想要食物(官爵俸祿)對吧?我沒有給你的,只有一個空盒子。
把曹操送荀彧空盒子,和荀彧阻止曹操“封公”這件事聯絡起來,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曹操認為,荀彧反對他“封公”,並不是真的在維護漢家天下,而是想借此向曹操索要“封口費”。也就是說,你要想讓我別說,你就先封我一個高官厚祿再說。就算不和你一樣“封公”,提高一下我“侯”的級別,也是應該的。而曹操看懂了他這一點,偏偏不買荀彧的賬,送給他一個空“食盒”。荀彧一看見空食盒,雙方都把啞謎猜明白了。這樣一來,荀彧覺得沒有希望,也就自殺身亡了。
-
9 # 國哥愛生活
荀彧是忠於漢朝的,他的父親和叔父都曾在漢朝為官,小時候很有才名,他才思敏捷,能出奇謀,被人稱為有"王佐之才"。
189年任守宮令,後董卓專權,棄官回鄉,投奔袁紹,見袁紹無大志,又投奔曹操。他是曹操早期的首席謀士,為曹操推薦了郭嘉,荀攸,鍾繇等人,他為曹操戰勝袁紹和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高興地稱,他為吾之子房也。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在群臣的建議下,要加九錫,封魏王,遭到了荀彧的強烈反對,這時他才意識到,幫助曹老闆打天下,不是在匡扶漢室,而且是在為曹家打基礎,原來以前都是被曹操騙了,投奔曹操的目的就是為了匡扶漢室,而今曹操要稱魏王,與自己的政見不同,所以強烈阻止,致使曹操大為惱火,隨後漸行漸遠,曹操在征討孫權時,以勞軍之名,把荀彧留在壽春,不久憂鬱而死。
-
10 # 史書一文
荀彧是忠於大漢的。
從荀彧本人來講,他不想看到有任何人推倒漢朝,所以他助曹操蕩平天下各路軍閥,後來,曹操篡漢自立,他很有氣節,敢於帶頭反對。後來被曹操賜死,讓後人惋惜。
從歷史發展來看,荀彧助曹操南征北戰,其實是加速了漢朝的滅亡,正所謂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都是這場悲劇的幫兇,從這個角度評價,荀彧不是漢朝忠臣。
後人大都不會認為荀彧是忠於漢朝的,如果荀彧真的忠於漢朝,為什麼不投劉備呢?
對於荀彧而言,他還是不承認劉備這個山寨漢朝。荀彧力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看出,他能容忍曹操權傾朝野,倒不能接受曹操篡漢自立,這個度,就是忠與不忠之所在。
可見,荀彧是漢臣!
-
11 # 壹零壹肆
荀彧是否忠於漢朝?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荀彧是忠於漢朝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且聽我細細講來。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年少時有才名,才得以免於別人的譏議。 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投奔曹操時,曹操就說“吾之子房也”。在後來的歲月裡,荀彧不負厚望,為曹操出謀劃策,甚至出生入死。據《三國志》記載,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身為代理兗州牧的曹操率軍傾巢而出徵陶謙,留荀彧和程昱守鄄城。張邈和陳宮聯合呂布來打兗州。兗州境內,處處舉起了降旗。沒投降的,只有鄄城、範縣和東阿。這三座城再保不住,曹操就變成喪家之犬了。荀彧就和程昱商量,兩人分頭行事。程昱先穩定了範縣,然後和棗祗一起固守東阿。荀彧則急調東郡太守夏侯惇前來同守鄄城。夏侯惇到了鄄城以後,一個晚上“誅謀叛者數十人”,局勢才算穩定下來。這時,豫州刺史郭貢帶了數萬人來到城下,要見荀彧。夏侯惇說:“見不得!閣下是一州之鎮守,一去,必有生命危險。” 荀彧說:“無礙!郭貢和張邈一夥平時並無勾結。如今匆匆忙忙趕來,顯然還沒有拿定主意,正好可以去勸說一下。即便不能把他爭取過來,也可以讓他守中立。如果不去見他,他覺得我們不信任,反倒會惱羞成怒。”於是荀彧隻身一人去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怯色,知道鄄城不容易攻下,便撤了回去,鄄城也得以保全。
實際上,在曹操進行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幾乎總能看到荀彧的重要作用。初起兵時,董卓威陵天下,曹操信心不足,是荀彧告訴他董卓“必以亂終,無能為也”;發展時期,諸侯割據中原,曹操舉棋不定,是荀彧指點迷津,幫他做出戰略規劃;曹操欲迎天子,諸將眾說紛紜,是荀彧為他制定政治上的三大綱領,支援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欲戰袁紹,痛感力不從心,是荀彧為他分析必能勝利的四大原因,激勵了他的鬥志。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南征劉表時,為曹操策劃戰略方案的,也還是荀彧。
然而,當曹操準備要封公建國的時,荀彧反對。其結果是曹操南征孫權時,要荀彧到譙縣勞軍,趁機把荀彧扣在軍中,以侍中兼光祿大夫的身份“參丞相軍事”,實際上是免掉了他尚書令的職務。荀彧隨軍來到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就病倒了。不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
荀彧是一個有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的人。荀彧的政治主張,體現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準備迎奉天子時,他向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尊奉天子以順從民意;大公無私以降服豪強;弘揚正義以招攬英雄。這三大綱領,分別被荀彧稱之為大順、大略、大德。這個綱領的核心,就是荀彧所謂“存本之思”。什麼本?國本。國本在哪裡?在皇帝那裡。顯然,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一位亂世英雄,平定天下,匡扶漢室。
-
12 # 中行偃1
《隆中對》(劉備)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劉備把其他人打發走了,悄悄地對諸葛說:“漢朝完蛋了……”;(劉備)
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Quest,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周瑜)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
魯肅對孫權說: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差不多夠了!劉備、周瑜、孫權、魯肅,還有好多人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他們都知道漢朝氣數已盡,沒有任何必要再去做死灰復燃的毫無意義的努力了。怎麼荀彧就看不出來?
我倒是想問問那些說荀彧忠於漢朝的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的主意?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徐州還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將天子迎到洛陽,往北連結張楊,暫時還不能控制他們。
荀彧則對曹操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怎麼敢為害呢?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這段話,是說誰是大順、大略、大德?是說漢獻帝嗎?荀彧顯然是在拿朝廷當工具,讓曹操好好地利用漢獻帝這個棋子!忠於漢朝的人會這麼說嗎?
再說,最簡單的董承領受漢獻帝衣帶詔,聯合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密謀誅殺曹操。怎麼不找荀彧呢!一般來說,曹操親自率軍征戰,大本營都是留給荀彧的。做決策的人是荀彧!如果荀彧忠於漢室,那麼曹操不早完蛋了嗎!
說荀彧忠於漢朝,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那麼,荀彧既然這麼忠於曹操,曹操為什麼還要猜忌荀彧呢?這個問題我已經多次回答過了,在此不在贅述。
-
13 # 逍遙藏家
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只有死路一條。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
14 # 國服莽夫
荀彧算是是忠於漢朝,但也只能說是愚忠,原因有三:
1.當時的時局觀,漢朝當時已經是名存實亡,在各個諸侯面前已經沒有一點威信了,已經再也無力統帥各個諸侯國了;
2.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朝代的沒落,必然存在很多制度管理上的漏洞,這些漏洞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引起朝代的更替,只有這樣才不斷向前進步,所以以荀彧一己之力也只能是螳臂當車,還不如順應歷史發展;
3.個人情節,荀彧出身名門,自幼飽讀聖賢書,把保家衛國已經當成畢生追求的目標,在這樣一個亂世,個人情節與歷史大流相斥的情況之下,他不肯認命只能選擇以死明志。
-
15 # 歷史盛典
荀彧是忠於漢朝的。他效忠於曹操,也是為了維護漢朝的統治。
提到荀彧就不得不提曹操,因為曹操是荀彧選擇的能實現其抱負的主公,荀彧實現理想抱負的過程和曹操實現理想的過程交織在一起,我們可以從這兩人的事蹟之中更好的體會荀彧是否忠於漢朝。
荀彧早期助曹操的時候,是荀彧的政治理想和曹操的政治理想相同。而荀彧晚年反曹操,是因為荀彧的政治理想和曹操的政治理想相沖突了。
一、荀彧的政治理想
那就是匡扶漢室,挽救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東漢,《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其大概意思是說,荀彧之所以投奔曹操,是因為在這個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年代,需要一個英雄人物站出來維護社會秩序,所以荀彧選中了曹操,想要依附曹操的力量來匡扶漢室。
二、荀彧的出身
我們來看看荀彧的出身就不難理解他的這種政治主張了,荀彧出身名門望族,因為世沐國恩,所以對東漢王朝忠心耿耿。並且荀彧從小受到的是儒家教育,而儒家思想就是忠君報國,荀彧自然是以此為目標,所以荀彧的一生都在主張匡扶漢室。
三、再來看看曹操
曹操早期並未表現出野心,早年的曹操在荀彧的眼裡至少是忠於漢朝的——曹操早年參加討伐黃巾起義,後來又討伐董卓,在漢獻帝無家可歸的時候,曹操又接受建議迎奉天子,當時迎奉天子的口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並且曹操每次出兵或下命令前,都會請示一下漢獻帝,所以在這一時期對曹操,至少明面上是忠於漢室的,所以荀彧願意輔佐曹操。
但人都是會變得,何況是曹操這樣的梟雄,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強大,所佔版圖疆域越來越遼闊,曹操就變了。野心也漸漸冒了出來,已經不在滿足於丞相的職位,還要稱魏王加九錫,這個時候荀彧的主張就與曹操的主張相沖突了,所以荀彧反了曹操,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與曹操作對,在當時與曹操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荀彧最後憂鬱而死。(另有一種說法是,曹操送一空盒給荀彧,盒內無果,請君“自裁”)
所以說,荀彧的一生就是忠於漢室的,他選擇輔佐曹操也不過就是實現他政治理想的一種手段,但曹操這樣的人又怎麼是荀彧可以左右的,所以荀彧最後鬱鬱而終。
-
16 # 油茶歷史絲語
荀彧既不忠於漢庭和漢獻帝,也不忠於曹操,他只忠於自己的名利和人生抱負。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謀士,為曹操制定和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及軍事路線,同時,在戰略上曾多次為曹操修正戰略方針;戰術方面在呂布叛亂時保全了兗州三城,出奇謀扼袁紹於官渡,用出宛、葉而間行輕進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策略而備受曹操讚賞;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說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多個方面均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可見荀彧在曹操的心目中作用和地位都是沒有幾個人是可以比擬的。
然而,由於在曹操準備封公,加九錫的時候,荀彧站出來反對,遭到曹操猜忌,並送他一個空的食盒,最後憂懼而死。
於是,問題就來了。很多人甚至認為荀彧一直忠於漢獻帝,從來都沒有忠於過曹操,他之所以竭盡所能地幫助曹操,是想要透過曹操達到幫助漢家平定叛亂,讓漢獻帝重新執掌天下的目的。後來,隨著曹魏越做越大,曹操想要取代漢獻帝獨掌天下意圖或野心越來越明顯,荀彧站出來反對也是必然。
這種說法乍一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細推敲可以發現是漏洞百出,很難自圓其說的。
第一,荀彧投奔的是曹操,也一直在為曹操做事,但說他忠於曹操很勉強。荀彧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當初是為了避難,才帶著家人來到冀州的,袁紹知道後特意上門拜訪,並把他引為上賓,單從這一點說袁紹對於荀彧有“知遇”之恩,但是,交往之後,荀彧認為袁紹雖有“兵勢”,卻沒有大氣魄幹不了大事,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就轉而投到了曹操麾下。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在那個漢庭岌岌可危,群雄並起的亂世當中,可以說荀彧離開袁紹轉投曹操,正是看中了曹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雄才大略以及曹氏這棵可以展現自我價值,實現人生目標的“良木”。
因此,荀彧盡職盡責地為曹操出謀劃策和招攬各方面人才,與其說忠於曹操,倒不如說他是把曹氏看作可以匡扶天下維護社會秩序的“正義”力量和實現自身抱負地方來維護與經營。
因此,儘管荀彧也曾極力勸說曹操迎回漢獻帝,但更像是在維護曹氏這棵可以實現自身價值與抱負的“木”,做做表面文章,為“奉天子以令不臣”正名,看不出有多少真心。
第二,荀彧在曹操和漢獻帝發生衝突時,從來不聞不問,說他忠於漢獻帝更是講不通。對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當時天下之人可以說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剛剛解決專權的董卓,又冒出個曹操來把持朝政,漢獻帝更是極度地不滿,導致漢獻帝和曹操之間時常發生衝突。最嚴重的一次是漢獻帝聯合董承想要把曹操拿下,被曹操發現後,曹操對董承一家痛下殺手,已經完全超出了朝臣爭鬥的範圍。
荀彧作為曹操身邊最親近的謀臣是有規勸職責的,但荀彧不僅沒有及時進行勸阻,總是對事態的發展不聞不問,甚至始終沒有站出來為漢獻帝說過一句話,所以說荀彧忠於朝廷,忠於漢獻帝更加講不通,立不住腳。
第三,荀彧需要的是一個體現自身價值,實現自我抱負的平臺,忠不忠於誰無所謂。荀彧有“王佐之才”,是一個可以匡扶明主奪取天下的謀士,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幫助諸侯打天下的謀臣,而不是幫助漢庭實現“中興”的重臣。因此,不管你是曹操,黃操還是什麼張操牛操,只要你能夠給予他一個體現自身價值,實現自我抱負的平臺就行。
話說到這兒,對於荀彧為什麼曾經竭心盡力出謀劃策與招攬各方面人才幫助曹操做強做大實現“霸權”王業,而在曹操準備封公,加九錫的時候,又站出來反對,就可以理解了。
或許荀彧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但就他的個人性格使然以及他的歷史“表現”而言,荀彧既不忠於漢庭和漢獻帝,也不忠於曹操,他只忠於自己的名利和人生抱負。
回覆列表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早年就被稱讚為“王佐之才”,天下大亂之際,荀彧跟隨宗族避難冀州。初投袁紹,被袁紹奉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是脫離袁紹投靠曹操,荀彧最終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荀彧輔佐曹操二十年年,期間推薦了郭嘉、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等人才,既擅長處理政務又深通謀略,為曹操處理軍國大事多年,被尊稱為“荀令君”。曹操對與袁紹的戰爭缺乏信心之際,荀彧為曹操分析形勢,堅定了曹操與袁紹繼續作戰的決心,在戰略上,荀彧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戰略;在戰術上,荀彧設計保全兗州三城,拒袁紹於官渡,出其不意襲取荊州等,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曹操亦對荀彧言聽計從,稱讚其為“吾之子房”。但是,當曹操要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之時,荀彧提出反對,因此與曹操漸行漸遠,最終憂慮而死(有說是被曹操賜死的)。
自從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以來,荀彧和曹操已經不是一路人了,筆者想,荀彧甚至會後悔輔佐了曹操。他原本以為,曹操會“奉天子以令不臣”,輔佐漢帝平定天下割據諸侯,最終興復漢室,沒想到的是,曹操確實如同周瑜說的:“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或許曹操一開始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可是隨著勢力的發展,野心也隨之膨脹,曹操漸漸疏遠荀彧,將荀彧調離中央,不久以後,更是賜予荀彧空盒子。
荀彧出生潁川名門,匡扶漢室、忠君報國的思想已經深入骨髓,所謂“食漢祿,做漢臣”,曹操給荀彧空盒子,可能是暗示荀彧,漢祿已經不存在了,也有說是暗示荀彧“盒中無食,君可自裁”。這時候荀彧面臨2個選擇:1,放棄漢祿接受魏祿,不再反對曹操加稱魏國公、加封九錫;2:既然漢祿已經沒有了,漢室名存實亡,那隻好以死明志,荀彧顯然是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曹操的,他選擇了以死明志。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