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長子曹昂逝世之前,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就是曹昂,世子之位基本沒什麼爭議。曹昂在宛城戰死後,曹操最喜歡的是曹衝。直到曹昂、曹衝都意外死了,曹丕、曹植才有了爭奪世子的機會。

    曹彰是曹丕、曹植同母所生的兄弟,他從小就不喜歡文學,專愛騎馬射箭。兩臂的力道驚人,能赤膊搏虎,徒手伏象,是天生的武將胚子。曹操曾試探過幾個兒子的志向,曹彰回答道“好為將。”這時候的曹彰幾乎沒有表現自己爭權奪政的野心。

    不過曹操駕崩後,曹彰並不是完全沒有反心,期間好像也有過一些異動。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老闆在洛陽駕崩,臨死前召曹彰到洛陽。當時曹彰行越騎將軍留駐長安,於是火速趕至洛陽。到洛陽後,他立馬向賈逵詢問先王的璽綬。結果被賈逵以“國有儲副,非其所問”一口回駁了。曹彰見賈逵聲色俱厲,因此沒敢繼續糾纏。

    史籍記載如下:

    鄢陵侯彰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正如賈逵所說,王國有太子曹丕尚在,“璽綬”不應該是曹彰該關心的問題。曹彰急於找尋璽綬的下落,明顯是不服曹丕的表現。

    我們再看一下《三國志·曹彰傳》裴松之引注《魏略》

    彰至,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曹彰找尋璽綬不成,反被賈逵訓斥一頓。於是他又去攛掇曹植。說曹操召他回來,本意是想傳為給曹植。曹彰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激起曹丕、曹植之間的內鬥,自己則可以坐收漁利;但是曹植也非常聰明,一早就看出了他的意圖。於是以“袁氏兄弟”的結局也將他回駁了。

    曹彰想反,但他得不到朝臣的支援。想攛掇兄弟曹植造反,又被曹植一眼識破。雖有十萬之眾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一氣之下捲鋪蓋捲走了。

    始彰自以先王見任有功,冀因此遂見授用,而聞當隨例,意甚不悅,不待遣而去。

    後曹彰病逝,《魏氏春秋》有載:

    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

    因此!綜合以上史書典籍,正應了曹老闆的那句話“黃鬚兒竟大奇也!”曹彰並非完全沒有帝王之志,只不過他比曹丕、曹植隱藏得更深。

  • 2 # 大國布衣

    兄弟同室操戈乃是最愚蠢的事情,更何況曹彰與兄長曹丕感情犢深,曹彰何反之有。

    懷疑曹彰有謀反之心的,多是因為看了《三國演義》。曹操病逝之後,曹丕即位為魏王,當時鎮守長安的鄢陵侯曹彰率領十萬大軍自長安前往鄴都奔喪,曹丕大驚,懷疑曹彰為圖魏王之位而來,諫議大夫賈逵自告奮勇前去勸說曹彰。結果曹彰一到鄴都城下,即問:“先王玉璽何在?”賈逵答曰:“世子已即魏王大位,國有新君,這不是你做臣子該問的”。並勸說曹彰隻身入城,兄弟二人在宮中抱頭痛哭,一場極有可能發生的變亂在賈逵的勸止下有驚無險的得到平息。

    當然這一段自然是《三國演義》的杜撰,歷史上的曹彰,是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二子,與魏文帝曹丕、陳王曹植都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曹彰尚武,不喜文章,而且勇力過人,弱冠前曾與猛虎搏鬥,在曹操諸子中,曹彰其實最像他,曹彰曾率軍征討烏桓,降服遼東鮮卑首領軻比能,因戰功顯赫,所以深得曹操寵愛,被曹操稱為“黃鬚兒”。

    曹彰不愛讀聖賢之書,卻好騎馬射劍,曹操對此頗為不滿,勸誡他說“你不向往學習聖賢之道,卻只好騎馬射箭,這都是對付一個人的,並不值得珍貴。”曹彰卻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應該要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統御十萬之眾在沙漠上馳騁,驅逐夷狄,建功立業,哪能做什麼博士呢?”曹彰是一個典型的武痴,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的愛好,要他們說出自己的抱負和志向,曹彰與眾不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願做將軍。”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很是欣慰,因為諸子之中,極為尚武的曹彰其實是最像自己的。

    在曹丕與曹植為世子之位明爭暗鬥的時候,曹彰已領 越騎將軍職留守長安,曹彰遠離世子之爭,應該是因為自己有自知之明,帶兵打仗可以,但治國理政能力就遠不如哥哥了,曹操應該是知道將來會出現兄弟爭位的事情,所以早早便把曹彰安排到長安,這無疑是直接斷了曹彰爭位的念想。

    卞皇后所生三個嫡子,長子曹丕與次子曹彰關係比較要好,這是關鍵。曹彰手握重兵,是曹操對他的信任,曹彰無意於爭權奪位,對於兄長曹丕與三弟曹植緊張的關係他也並未參與其中,這說明曹彰很早就被踢出了王位之爭,曹彰自己也心知肚明,知道自己註定與王位無緣,他為人耿直,與兄長關係融洽,在大是大非面前,曹彰雖握有兵權,卻從未有過謀反的想法。

  • 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首先問題就有一個很大的破綻。曹彰擁兵十萬?這個說法極為荒謬。眾所周知,歷史上曹操實行的是精兵政策,他的部隊重質量,而不是數量。當初曹操擊敗“青州軍”獲得百萬人口,其中士兵差不多有三十萬。而曹操只在其中選擇了精兵三萬而已。由此可見曹操是多麼在乎士兵的單兵素質。官渡之戰時,曹操除了地方鎮守軍隊之外,舉國之力才湊出了兩萬軍隊。赤壁之戰,曹操所率兵馬也不過十五六萬。可見曹操一直都奉行精兵政策,曹操的軍隊一直以來就沒有很多,除了精兵政策之外,曹操也要考慮人口基數是否能夠足夠供應士兵的糧草。

    因為經歷了東漢末年的亂世,東漢五千萬人口,僅剩下來十分之一。由此可見兵災之可怕。歷史上也記載,人口十不存一。為什麼歷史上曹操要引羌胡之人移居中原呢?不就是因為人口不足嘛。曹操巔峰時期治下人口也不過四百多萬,按照曹操的選兵標準就是十選一,也就是說曹魏撐死也就四十萬軍隊,甚至還達不到。再來看曹操所佔領的廣袤區域,除了整個北方之外,西域之地也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單單這麼大片的領土駐軍就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說曹操手中可以調動的軍隊也就十來萬。絕達不到二十萬。

    在這種情況下,曹彰從哪裡來的十萬大軍統帥。就算真有這麼多軍隊,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來講,他又怎麼會把那麼多軍隊交給曹彰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謂曹彰擁兵十萬這個說法,不過是出自於曹操和曹彰的一番對話。歷史上曹操教導曹彰讓他多讀書,但曹彰說“大丈夫應當效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之眾在沙漠上馳騁,驅逐戎狄,建功立業,哪能作博士呢?”在這裡曹彰所說的十萬大軍只不過是一個比喻,並不是具體數字。

    當年曹操遠征烏桓的時候,曹彰被任命為北中郎將。當時曹彰手下也不過步兵千人,騎兵數百而已。漢中之戰時,曹操曾經招曹彰助戰,但曹彰沒到戰爭就結束了。之後曹彰就奉命留守長安。一個長安守將能擁兵十萬?這不是笑話嘛。我們退一萬來講,即使曹彰真的擁兵十萬,那麼他真的能奪位成功嗎?有實力很重要,但想要爭權奪位並不是有實力就可以辦得到的。東漢末年亂世開始後,袁紹和袁術兄弟倆實力多麼強大!但他們成功了嗎?並沒有。所以說實力只是一方面,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你得師出有名。關鍵是你還得有頭腦。

    如果曹彰起兵爭位的話,那就是赤裸裸的謀反,起碼在道義上曹彰就站不住腳,師出無名是大忌。如此一來,朝中百官也不會擁護曹彰的。畢竟沒人願意追隨一個叛逆。更重要的是,曹彰一介武夫,這就註定了曹彰無法成事。呂布,馬超前車之鑑不遠矣。武夫勇雖勇,但沒有頭腦,所以無法成事。不得不承認,武力也是需要智慧驅動的。三國時期以弱勝強靠計謀取勝的戰爭並不少見。所以說,即使曹彰真的擁兵十萬,也根本不會奪位。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曹丕當了皇帝以後,特別忌憚曹植。不斷地對曹植進行遷徙。黃初二年(曹丕當皇帝的第二年),就把曹植徙封為安鄉侯。當年七月,又把曹植改封為鄄城侯。黃初四年,曹丕又把曹植徙封為雍丘王。黃初七年曹丕去世,曹丕的兒子曹叡當了皇帝后,不但不重用曹植,而且還繼續對曹植進行遷徙。曹植在最後的12年歲月裡,就從來沒有安定過。

    曹丕為什麼那麼提防曹植呢?無非就是害怕曹丕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

    但實際上,如果曹丕要提防的話,最應該提防的是曹彰。為什麼他最該提防的是曹彰呢?因為曹彰是武將,手裡掌控著兵權。而且曹彰這個人比較魯莽,容易受人挑唆。再加上當時曹魏實行的是藩國制度,曹丕的兄弟們都是要到藩國就藩的,因此顯得更加危險。但是曹丕就從來沒有折騰過曹彰。這是怎麼回事呢?

    (曹植)

    一、曹彰理想不遠大。

    歷史上有個記載,曹彰不喜歡讀書,這讓曹操很惱火,於是就勸說他多讀書。曹彰說,大丈夫就應該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我又不當博士,讀那麼多書幹啥?有一次,曹操把幾個兒子找到一起,問他們長大後想當什麼?曹彰當時回答的是,他想當將軍。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彰從小理想就不遠大,只想當將軍,沒有想過要當皇帝什麼的。

    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裡的這一段描寫中,並沒有提到當時曹丕和曹植講他們長大了要幹什麼。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他們是講了的。而且根據曹植這個詩人意氣風發、任俠好氣的特點來看,說不定他就說了自己相當皇帝這樣的話。既然他說了這樣的話,曹丕當然是要提防他的。而曹彰本身理想並不遠大,因此,曹丕沒把他當回事。

    (曹丕)

    二、曹彰很聽曹丕的話。

    有一次,曹彰打了打勝仗回來,前去面見曹操。

    當時,曹丕急忙把曹彰叫來,對他說,你現在打了勝仗,但是你不能驕傲自誇。一會兒去見父親,你要表現出謙虛的樣子。

    曹彰去見曹操的時候,果然是這樣說的。而且他還把所有的功勞,都讓到部下將士的頭上。曹操聽了以後,又驚奇又高興,說,我這個黃鬚兒不簡單!

    歷史上記下這件事,所傳遞出的資訊量是很大的。

    一是說明,曹丕是把曹彰當成自己人的。如果曹丕不把曹彰當成自己人,在曹彰打了勝仗以後,他只會有嫉妒的感覺,絕對不會還去教他怎麼對曹操說話,害怕他把曹操給得罪了。

    二是說明,曹彰是很擁戴曹丕的。曹丕讓他怎麼去給曹操說話,他就怎麼對曹操說話,是一種完全的信任。如果是曹植,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曹植肯定就會想,曹丕讓我這樣說,有沒有什麼企圖呢?是不是想在老爹面前使我的壞呢?

    三是說明,曹彰不只是說過只想當將軍,而且實際上也沒有和曹丕爭過儲位。曹操是肯定小看他的,也是絕對不會把儲位給他的。當曹丕教曹彰在曹操面前怎麼說話,曹彰按照這個說了以後,曹操說,這個黃鬚兒不簡單。曹操說的是不簡單,實際上就是說這個黃鬚兒很簡單,實際上就是不會考慮讓他當接班人。

    (曹彰)

    三、曹彰手裡並沒有兵權。

    曹操活著的時候,曹彰一直手握重兵。因為他自己說想當將軍,而且他確實打仗也不錯,在和少數民族作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曹操在漢中與劉備大戰的時候,還對劉備吹牛說,你就只能派個假兒子來和我打仗,我要派我的真兒子黃鬚兒來和你打。

    不過,當曹操去世,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曹丕雖然很信任曹彰,但依然還是收了他的兵權,讓他去就藩。曹彰雖然打仗很厲害,但是手裡沒有了兵權,實際上是什麼也不能幹的。

    曹丕收了曹彰的兵權,由此可見,曹丕對曹彰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黃初三年,曹彰在進京拜見曹丕的時候,得了急病去世。有人懷疑這是曹丕所為。不過,從之前曹丕和曹彰的關係來看,應該與曹丕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等)

  • 5 # 知常容

    曹操死時,曹彰回來,當時曹丕的確有些害怕,因為曹彰的戰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不反曹丕呢?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曹彰的志向

    曹丕,曹植,還有曹彰都是同母兄弟,曹操曾經對他們三個很看好,也很器重,所以就培養他們讀書,曹丕和曹植都很熱愛讀書,曹彰喜歡什麼呢?他看到書就煩,當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曹操就不再逼他讀書了。

    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我就想當一個大將軍,其他的什麼都不想幹。

    這就是曹彰的志向。所以爭立世子只在曹丕和曹植兩兄弟之時展開,曹彰沒興趣,曹操也沒有想將他培養成接班人的意向。

    正因為這樣,曹彰自然沒有奪權的想法了,更談不上反。

    二、如果曹彰反,能成功嗎?

    假設當時曹彰想造反,能成功嗎?首先曹丕的世子之位是得到天下人認可的,這是曹操親封的。

    曹操一死,曹丕繼位面臨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能不能震得住這些老臣,雖然忠於漢室的很多人死的死,殺的殺,隱的隱,但是那股力量始終存在。

    同時魏國外面還有吳國和蜀漢虎視眈眈,一有機會,他們肯定會聯手伐魏。

    如果曹彰反了,在當時的確可能會拿下曹丕,但是這樣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中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是奪位的。

    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怎麼對付這幫勢力,包括忠於漢室,忠於曹丕,忠於魏國等等之人。

    他人在軍中,影響力在軍中,所以倉促來做,很可能就像董卓一樣。不知道該用誰,結果被世家大族聯手玩了,當董卓任命了一個又一個人,這些人一出去就聯手反對董卓。

    曹彰也會面臨這樣的困境。

    如果曹彰真的反了,那麼曹操打下的基業很可能就此瓦解。

    內外交困,以曹彰的性格還真的擺不平。

    結語:

    不管是從曹彰的志向還是從現實的情況看,曹彰都不可能反。不管是從根基,還是從支援度還是影響力以及得民心等方面都不如曹丕,所以知進退的曹彰自然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

  • 6 # 北山菩提樹

    曹操共有二十五子,他和卞氏有三子,曹丕,曹彰,曹植。

    曹丕,字子桓,(公元187年-226年)曹操去世,曹丕接管了老曹的原來的大權,比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逼漢天子讓位給他,改漢為魏,年號黃初,他是性格最像曹操的,他天資聰慧,精明睿智,老練奸詐,處事狠毒。

    曹彰,字子文(公元189年-223年)任城威王。他是天賦異稟,黃胡漢子,武力過人,不善文章,好為將軍。代北烏桓造反被曹操任命為將軍,率軍到達河北。當時後續部隊沒趕到,他被叛軍幾千騎兵包圍,他手下只有一千步兵,幾百戰馬。曹彰臨危不亂,聽了謀士田豫的打法,堅守陣地要塞,勇敢和敵人肉搏,他的胳膊被射中了幾箭,他反而是更加勇敢,戰鬥力爆棚。看到如此氣勢,敵人潰逃了,他乘勝追擊,斬首千餘,從此享譽遼東,眾族部落紛紛來降。

    曹植字子建(公元192年-232年)陳成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博古通今,才華橫溢,宋大理學朱熹曾說,天下文才一擔,曹子建獨得八斗,天下人分二斗,可見他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多厲害!他不好政治,不好軍事,為人寬容善和。

    曹操在彌留之際,想念他帶兵在外的曹彰,想要見一面,結果曹彰沒動身之前他就撒手人寰了,曹彰以為曹操想要立曹植接手祖業,安排讓他來京輔助曹植的,結果就提兵十萬,氣勢洶洶的趕來了,這可嚇壞了曹丕,命司馬懿等謀士去勸說曹彰不要興師動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曹彰明白了其中的厲害,交了帶來計程車兵,獨自回去了,有了這件事,對曹丕來說,心裡留下陰影面積,魚梗在喉的感覺,他先封曹彰為歷城威王,後又覺得不放心,就藉故把曹彰叫到京城,設計加害了,可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7 # 小祁說歷史

    曹操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並最終統一中國北方,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勢力,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除此以外曹操還是一名傑出的文學家與書法家,他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其子曹丕和曹植合稱為“三曹”!因此,曹操就是文韜武略的代表人物。(曹操影視形象)

    而且曹操一生子女眾多,僅兒子就多達25人,這也是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但是在曹操的兒子中卻並沒有出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多是聰明有餘而武功不足,比如說曹丕、曹植、曹衝等,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愛好武藝卻不善文章,自言“好為將”,他就是曹操的嫡次子—曹彰,同時也是曹丕的親弟弟,曹植的親哥哥,這三兄弟都是武宣卞皇后所生。

    因為曹彰喜好武藝,因此曹操時常帶著曹彰出征,到了曹操去世以前,曹彰已經是率領10萬大軍留守長安的大將了。然而曹操去世以後,曹丕順利即位為魏王。因此,很多人比較奇怪,為什麼曹彰不趁機發兵去爭奪王位呢?要知道以他手裡的大軍是絕對有不少勝算的。(曹彰影視形象)

    其實,曹彰還真的帶兵去爭奪過王位的繼承權。只是曹彰直接被賈逵一句話就懟的無話可說,然後就放棄了爭奪王位。那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曹操是在洛陽去世的,諫議大夫賈逵則在洛陽負責辦理喪事。當時魏王太子曹丕並不在洛陽,而是在魏國的都城鄴城。因此曹操逝世以後,賈逵立即派人去通知了鄴城的曹丕,與此同時賈逵也派了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弔喪。(賈逵影視形象)

    可沒想到的是,太子曹丕還沒到,留守長安的曹彰倒是先帶著兵馬趕到了洛陽(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曹彰的速度比曹丕快,而是曹操在去世前曾經派人去長安召過曹彰到洛陽去,結果曹彰還沒到,曹操就先去世了)。

    或許是因為當時太子曹丕並不在洛陽,使得曹彰在那一瞬間對王位產生了一些想法。曹彰就直接問負責喪事的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非常嚴厲的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曹丕影視形象)

    或許曹彰都沒想到,賈逵居然敢這麼跟他說話。但是賈逵這話說的也確實是一針見血,直接就表明了太子曹丕才是魏王的法定繼承人,你曹彰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此後曹彰也就沒有再動爭奪王位的心思。

    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就可以看出,曹彰在來洛陽之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爭奪王位,曹彰也早早的就被排除在了太子的人選之外,在曹丕和曹植為太子之位爭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曹彰正瀟灑的在外邊做著他的將軍。(曹植影視形象)

    所以我前面為什麼說曹彰問賈逵璽綬的事情只是臨時起意,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真的有這種想法的話,又怎麼可能就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放棄了大好的機會呢!曹彰當時的想法我估計就是你們要是同意那我就搏一搏,你們要是不同意那我就算了,當我沒問。

    當然除了曹彰本身對王位沒什麼大的想法之外,他對於武力奪取魏王之位也應該是沒有信心的。

    首先,他在朝中並沒有政治基礎。曹丕之所以能夠成功登上太子之位,就是因為善於籠絡人心和他的嫡長子身份,所以曹操雖然不喜歡曹丕,但是在大臣的壓力之下還是妥協了,最終立了嫡長子曹丕為太子。

    其次,軍事上他也沒有把握。曹彰一旦和曹丕爆發戰爭,那麼在其他城池駐守的那些跟隨曹操多年的大將必然會站在曹丕那一邊,因為曹丕才是曹操的法定繼承人,曹彰雖然勇猛,但是和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將來說,還是欠點火候的。(曹彰影視形象)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旦曹魏集團內部發生爭鬥,那麼就給了劉備和孫權機會。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的話,那曹彰就是曹家永遠的罪人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在我看來最主要的還是曹彰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爭奪王位,其他的也就是我們分析的而已,當時的曹彰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

  • 8 # 鐵男說經濟

    首先,我們先要回顧一下儲君之爭的始末,大約是在曹昂、曹衝死掉之後,未來的太子位置就在曹植、曹丕兩個人當中了。

    首先說曹丕,曹丕是曹操正經的當作繼承人的培養物件,曹操早在建安十三年就委任曹丕留守許昌,十六年更是封曹丕為副丞相,輔助治理政事,諸子(包括曹植)都被封侯,但是始終沒有封曹丕,再加上曹丕嫡長子,本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所以說,一直以來,曹操集團內部都預設曹丕的地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曹植一派的都是楊修,丁氏兄弟這些小餅乾,真正的大佬,比如程昱,賈詡都堅定不移地站曹丕。

    但是曹操沒有把路封死,因為君王太早立嗣一個是沒有容錯率,萬一這個兒子立了太子有什麼問題再廢再立就太麻煩了,第二,底下的大臣很多就會提前給自己安排後路,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兒子威望超過老子,架空老爹奪位的事情也是要提防的。

    而曹植呢可能就是一個曹操故意留的備選項。應該說是曹植是曹操非常喜愛的一個兒子,也是曹操的重點培養物件,經常隨軍出征,建安十九年也被曹操委任留守鄴城,但是在曹植的一番令人窒息的操作之後呢,估計曹操就打消這個念頭了。

    曹彰第一沒文化,第二太魯莽,且政治情商基本為負(見後文),可以說曹操從來沒有考慮過立他。

    曹丕還給曹彰出謀劃策,怎樣討老爹的歡心,這說明:第一,曹丕以及一眾人根本沒有把曹彰當作可能的儲君人選,第二,曹彰真的情商太低,低到曹丕都看不下去了。

    另外曹彰本人也沒有爭儲的心。

    所以曹家儲君之爭並不慘烈,曹彰曹植都活得好好的,屁事沒有。除了楊家,丁家幾個不開眼的貨,也沒多少人受到牽連,所以題主說奪嫡之爭,未免有些過了,奪還是奪不了的。

  • 9 # tricker丶

    這問題真是沒水平?有實力了就一定要反嗎?人是複雜的,不然那些主動讓出權利甚至主動禪讓皇位的在提問者看來是不是神經病??

  • 10 # 無月文化館

    反不了啊!

    為什麼說曹彰反不了,以下三點:

    曹操召回曹彰

    曹彰手握十萬雄兵,打的烏桓鮮卑等異族哭爹喊娘。

    因為曹彰鬚髮發黃,所以從小到大,曹操喜歡叫這個兒子為“黃鬚兒”。

    黃鬚兒這麼能打,曹操這個做父親的自然是看著喜歡。

    但是曹操作為一代雄主,當然知道曹彰的長處在於武勇,而不在於謀政,曹操自然不會考慮讓曹彰做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曹彰手中有這麼多兵,始終是一個不安定因素,難免會對魏國將來的長治久安產生威脅。

    所以,曹操在臨終前,就下令將曹彰召回來。

    曹彰接到曹操的命令,就交接了兵權往回趕,從這一點上看,曹彰應該也是沒有野心的。

    只不過,曹彰還沒趕到,曹操已經離世了。

    十萬雄兵並非曹彰私軍

    雖然曹彰手握十萬雄兵,但這十萬甲兵並不是曹彰的私軍,也就是說,曹彰要造反,未必能調的動這支部隊。

    前面說了,曹操臨死前將曹彰召回,那麼也就是說,曹彰如果想要造反,就要在召回的時候,要不抗旨不回,按兵不動,要麼就是帶兵回京,直接來個武力奪權。

    但是這十萬兵,曹彰除了自己的親兵,誰都調不動。

    那時候調兵,是要有虎符的,沒有虎符,曹彰想要將軍隊帶離駐地,發往京城,不大可能。

    變數太多

    即使曹彰能夠帶兵上京,還是存在很多的變數。

    首先,曹丕不是紙糊的,在政治方面,曹丕比曹彰老練多了。

    加上久居京城,曹丕與朝中文武的關係更為親密。

    其次,曹丕有司馬懿輔佐,此時可能的變數,司馬懿早已一一估算,都在意料之中。

    就算曹彰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出發,這一路上,關卡城鎮都是一道道阻礙,曹彰並沒有多少支援,就算能打到京城,估計也損失殆盡了。

    所以,在我看來,曹彰想要造反,不大可能。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彰確實牛逼,而且曾“疑似”企圖政變。

    不過,無論是曹彰的威望、實力都不足,他完全無力反抗曹丕。

    被一句話鎮壓的“疑似”政變

    曹操剛去世時,曹彰“疑似”企圖政變。

    原來,曹操去世前,召曹彰前去。

    不過,曹彰到達時候,曹操已經去世了。

    曹彰抵達洛陽後,直接問賈逵:先王璽綏何在?

    賈逵正色回答:太子在鄴,國家有副儲了,先王璽綏不是你該問的!

    然後,曹彰就不再囉嗦了···

    璽綏,是魏王王權的重要象徵,曹彰詢問璽綏何在,確實有問題!

    同樣讓人感覺有問題的,還有另外一則記載。

    《魏略》記載,這期間,曹彰曾經找到曹植,說到:先王召我來,是要立你!

    曹植回答:不要這樣。難道你忘記袁紹幾個兒子的下場了嗎?

    從這兩段看,曹彰確實有企圖趁機乾點什麼的嫌疑。

    可是,既然如此,曹彰的“政變”為何被賈逵的一句話就給懟了下去呢?

    實力不濟罷了!

    曹彰的實力:哪來的十萬大軍?

    曹彰的能力是不錯的。他臀力過人,能徒手肉搏野獸,絕對是猛將之才。

    在對烏桓的作戰中,曹彰也展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在曹操生命的最後幾年,“黃鬚兒”已經成為值得信賴的一員大將。

    可是,要說挑戰曹丕,曹彰的那點實力就有點不經看了。

    當時的曹彰,“行越騎將軍,留長安”。

    雖然是魏王之子,但曹彰在軍中的職級並不高。他不但與夏侯惇、曹仁等諸夏侯曹沒法比,就是和已經悉數假節的五子良將也不能比。

    許多朋友因為“留長安”三個字,認為曹彰已經掌管西線魏軍,這是誤會。

    “留長安”,不是“鎮長安”。

    當時,曹操集團各將互不統屬。必要時,曹操會任命護軍、督軍前去統一指揮。

    以此來說,當時西線的魏軍應該由徵蜀護軍曹真統一協調,曹彰雖貴為王子,但不過就是其中一員戰將而已。

    如此曹彰,哪有什麼十萬大軍呢?

    曹丕的實力:已完成與宗族及世家大族的利益繫結

    曹丕的地位是非常穩固的。

    217年,就在曹彰獨自領軍的前一年,曹丕已經成為了世子,成為魏王的合法繼承人。

    在曹操在外治軍、征戰期間,曹丕已經常年坐鎮鄴,代理國政。

    一方面,諸夏侯曹是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曹家分裂,影響既得利益。在曹丕被立為世子後,當然不希望還有人另立中央。

    另一方面,司馬懿、陳群等世家大族一直鼎力支援曹丕。從曹丕即位後即立刻推出九品中正制來看,曹丕與世家大族已經達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可以說,曹丕已將曹室宗族、士族利益和自己緊緊綁在了一起。

    這種情況下,既沒有地盤,也沒有多少軍隊的曹彰,拿什麼來和曹丕競爭呢?

    險亂曹家

    曹彰沒有勢力挑戰曹丕,但如果真胡來,還是會給曹家帶來巨大的麻煩。

    曹操死後,人心仍然是很複雜的。

    青州軍、臧霸,認為天下將亂,已經擅擊鼓而去。

    如果曹植、曹彰另立中央,這樣的混亂只會進一步加劇。

    外面的劉備、孫權,裡面的漢獻帝及其支持者,期望曹家內亂的人實在太多了!

    這些人中,不乏長於陰謀者,一旦利用混亂,加劇曹家的分裂,後果將非常嚴重。

    換而言之,以曹彰、曹植的力量,翻不了曹丕的天。

    但是,一旦被人利用,就可能給曹家江山帶來巨大的損害!

    曹植以“袁氏之禍”為戒,是非常明智的。

    就這點來說,不管曹彰出於什麼目的,和曹植說那樣的話都是不應該的。而曹植的腦子確實比曹彰清醒!

    曹彰:被耽誤的良將

    曹彰不可能成為魏王的繼承人。

    曹彰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他比曹丕小兩歲,比曹植大三歲,比曹衝大七歲。

    可是,對於世子之位,曹操先後考慮過曹衝、曹植、曹丕,就是沒有考慮過曹彰。

    因為:曹彰根本不適合接魏王的班。

    當時的曹操集團已經統一了北方,渡過了自己的創業期。

    曹操集團的繼承者,首先要有文治之能,可以把北方經營好,穩定好形勢,把國力發展起來;其次是武功,平定,至少能抵禦吳蜀之類的外部威脅。

    曹彰的能力結構,也就註定了他無法進入候選人名單。

    曹彰自小不愛讀聖賢經典,就喜歡練武。

    曹操詢問其志向時,他表示:我要作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將軍!

    曹操問:什麼將軍?

    曹彰回答:身先士卒,賞功罰過!

    曹操聽完,哈哈大笑。

    在曹操的笑聲中,曹彰已經被剔除出了候選人名單。

    不喜學文,自然難以和知識分子搞到一塊,實行文治。

    武功呢?魏王已是王者,王者的武功,最重要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夏侯淵死後,曹操曾感嘆:督軍不應自己去砍殺!

    督軍都不應該自己去砍殺,魏王又怎麼可以身先士卒、以身犯險呢?

    曹彰當然不適合繼承魏王!

    如果曹彰只是曹家的普通宗親,或許,他可以像曹真、曹休一樣,成為魏國的良將。

    可惜···作為曹操的親兒子,他只能被耽誤了!

  • 12 # 文青聊史

    曹植爭奪世子是為了權力,他曹彰一介武夫要權力幹甚?就是造反也得先有一個動機不是?

    公元220年,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世子曹丕理應全權接過曹操的權力,只是誰也沒想到中間竟然出了點小問題。

    當時曹操在洛陽去世,朝中大臣也沒有隱瞞這個訊息,於是遠在各地的官員開始往洛陽趕,其中最急的應該就是遠在鄴城的曹丕了。

    誰也沒想到第一個到的不是曹丕而是曹彰,這曹彰也是氣勢洶洶,剛到洛陽就質問賈逵他父親的印璽在哪,一副我要謀反的樣子。

    賈逵能混到主持曹操喪事這個位置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他是曹丕的擁護者,所以就直接說曹操生前已經定下了世子,既然有繼承人,那這印璽就不應該是你等過問的。

    曹彰一聽頓時覺得自己無理所以只好退下,最終賈逵在洛陽這邊安置好了之後就將曹操的遺體送到了鄴城安葬,整個過程中曹彰再無搗亂。

    在安置完曹操之後曹丕就成為了魏王,曹彰也回到了自己的軍隊,彷彿葬禮前的那一幕就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對於這件事我覺得不是曹彰沒有能力造反,而是曹彰不想反,如果曹彰想反的話,區區一個賈逵能幾句話就攔住他?別忘了曹彰的背後是十萬大軍。

    這也是問題所在,權力自古都是大多數人用一生追求的東西,雖說曹操去世的時候是魏王,但他這個魏王卻是跟皇帝差不多,跟皇帝的區別也僅僅是名號不一樣罷了。

    當時的曹彰完全可以抓住賈逵並逼問曹操印璽的下落,在拿到印璽之後成為魏王享受萬人之下的感覺,但曹彰就是沒反,就算擁兵十萬也沒反,這是為何?

    其實正如我上面所說,權力是大多數人追求的東西,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並不喜歡這個東西,曹彰便是其中之一,我們看曹彰的事蹟就知道曹彰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

    以衛、霍為偶像

    曹操除了打仗之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吟詩作對愛好文學,他的兒子們也都繼承了這一點,但這其中就有一個異類就是曹彰。

    曹彰自小就不喜歡文學反而喜歡舞槍弄棒,經常獨自外出去跟野獸搏鬥,這點讓曹操有些不高興。

    於是曹操就經常告誡曹彰要多學習一些聖賢之道,聖賢之道可以壓制多人,而舞槍弄棒只能針對一人,實在是匹夫之勇。

    但曹彰卻不以為然,最後被曹操說教的煩了,就頂撞曹操說大丈夫就應該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帶領大量的將士驅趕戎狄從而建功立業。

    這讓曹操瞬間無言以從,從此之後對曹彰的行為也不過問了,畢竟志向不在聖賢之道。

    還有一次曹操興致來了,就問自己的兒子們有什麼志向,其他人都是詩人之類的,只有曹彰回答說想當將軍。

    雖然只是兩件小事,但是不難看出曹彰的志向不在朝堂之上而是沙場之間,所以可以理解為曹彰並不喜歡權力只喜歡領兵打仗。

    你說一個領兵打仗的將軍為何想不開去謀反呢?就算曹丕登基好像也對他造不成什麼影響,畢竟還要靠他遠征敵軍。

    在兩者關係並不相沖突的情況下,我實在想不出曹彰要造反的理由,難道是為了造反而有仗打?曹彰雖說是武夫,但卻也不是一個傻子。

    除了兩者利益不衝突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表明曹彰不會造反,就是曹彰和曹丕兩人關係非常不錯。

    兄弟感情和睦

    我們都知道古代由於一夫多妻所以就造成一個男子有很多孩子,這些孩子往往以一個母親所生而抱團。

    而曹丕和曹彰就都是卞夫人所生,這兩位算得上是同父同母所以自小關係就非常不錯。

    在曹彰鎮壓完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之後就準備班師回朝向曹操請功領賞,在路過鄴城的時候曹丕特意去看了曹彰。

    除了寒暄之外,曹丕還特意告誡曹彰,此番回到洛陽雖說有功,但是千萬不要驕傲自誇,一定要記得謙虛。

    曹彰回到洛陽見曹操的時候就按照曹丕所說,將自己的功勞都分給了跟其他將士,這讓曹操非常的滿意認為曹彰終於長大了。

    如果曹丕沒有告誡曹彰那一次,曹彰回到洛陽雖說有功,但驕傲的性格必然會讓曹操不放心,可見曹丕是幫了曹彰。

    如果兄弟兩人關係不好的話,恐怕曹丕就會巴不得曹彰受到處罰,可見兄弟兩人之間的關係委實不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兄弟兩人關係和睦且無利益衝突,你說曹彰犯渾造反幹什麼,真是吃飽了撐的?

    至於前面說的曹彰返回洛陽直接問賈逵要印璽,那可能是害怕賈逵保管不善容易出現意外,就算真的有謀反之心,恐怕也只是一時利慾薰心,不然這事肯定不會就此作罷。

  • 13 # 清峰徐來89

    曹彰必然不好反了,反了即是死路一條。曹丕乃曹操欽定之接班人,名正而且言順。不論從政治上的優勢還是從軍事上的優勢,都要絕勝曹彰一籌了。曹彰固然作戰勇猛,但也只是匹夫之勇而已,勇猛而智略顯不足。曹丕何許人也,城府極深,陰險毒辣,親兄弟都能相殘,還有何事做不出來?

    況且曹丕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眼裡是絲毫容不得別人的存在,存在即威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曹彰再是心存臣服,最終亦是難逃一死。依曹彰的謀略斷然不是曹丕的對手,何況還有一個高手司馬懿還站在曹丕的一邊,曹彰就更是不堪一擊了。

    但由於曹丕心思極重,曹彰更是難逃一死了。

  • 14 # 小xu看影視

    在古代,權貴階級的繼承權爭鬥,是很殘酷的,尤其是皇室,為了太子位和皇位,兄弟相殘的事情屢有發生。東漢末年,曹操發跡後,朝野上下心裡都明白,漢獻帝只是個傀儡,這座天下遲早是曹操一家子的囊中之物。那麼曹操的兒子,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動機,去搶奪那個權勢滔天的位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雄主、梟雄曹操逝世。他死後,世子曹丕繼位。同年,曹丕逼迫獻帝禪讓帝位,自己稱帝,是為魏文帝。其實,曹操晚年時曾在曹丕、曹植之間徘徊,最終才選定曹丕。曹操病重時,曾經緊急召見他的另一個孩子曹彰,而曹彰當時駐守長安,手中也掌管兵權,面對父親去世,兄長曹丕繼位的情況,他為什麼不起兵造反呢?

    首先曹彰謀反,忤逆曹操,會被世人認為不忠不孝。曹操在臨死前,便指定曹丕為繼承人。在曹操看來,曹植嗜酒成性,胸無大志,而曹彰有勇無謀,曹熊更是體弱多病,都不能成為合格的繼承人。於是曹操在死前,託孤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等,共同輔佐曹丕為繼承人。而曹丕也得到百官們的擁戴,眾望所歸。

    如果曹彰依然率軍謀反,就是忤逆曹操本意,與百官們作對,作為兒子,曹彰行為是不孝,作為下屬,曹彰的兒子是不忠。而當時世人忠孝看的最重,因此百官們會竭盡全力討伐曹彰。而曹丕會以魏王的身份,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篡逆者曹彰。一時間曹彰便成為眾矢之的,夏侯惇、張郃、徐晃、張遼等,都會前來協助曹丕。這些人都是當世名將,曹彰不是對手,除非曹彰在十天之內攻克洛陽,但洛陽也有守軍,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曹彰攻克洛陽,也會被各路大軍擊敗。由於沒有人擁戴曹彰,各路諸侯都會各懷鬼胎,曹彰很有可能成為曹氏的罪人。因此曹彰謀反,不會成功。

    其次曹彰篡位,不得人心,不會得到百官和世族的支援。曹操臨終遺命,讓曹丕做世子,這已經成為事實,曹彰謀反,不得人心。無論他是否成功,都不會得到眾人的支援。三國是世族政治,世家大族壟斷了絕大部分領域,人才濟濟,沒有他們的支援,別說是曹彰,就是曹操也不能坐穩江山。這就是為何曹操不敢謀反,因為當時很多人還是向漢室的。

    再者說曹彰有勇無謀,不善權術,更不懂得與人交往。而曹丕就更懂的籠絡人心,百官們家中有事,曹丕都會到訪。在百官們看來,曹丕為人中肯,做事有分寸,遠非曹彰可比。

    最後曹彰如果謀反,東吳孫權,西蜀劉備也會乘機偷襲。劉備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視曹魏為頭號大敵,最痛恨的人就是曹操。可以說劉備巴不得曹彰叛亂,這樣他就可以起舉國之兵伐魏。而東吳也不會作壁上觀,孫權也會乘勝進兵,分一杯美羹。於是會出現曹魏被夾擊的局面,而曹魏內部也在爭鬥,承受不起大軍壓境,即便曹彰踐行攻克洛陽,即使不被曹魏文臣武將誅殺,也會被孫劉聯合絞殺。

    曹魏一但出現動盪,其政權就有可能傾覆。而曹操的後代沒,也會被誅殺,不會有好下場。可以說曹彰一但起兵奪權,就會成為曹魏的罪人,而天下很有可能再次大亂,混戰不休,曹彰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對於曹彰本人來說,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他沒有篡權,是明智之舉。

  • 15 # 昨夜夢迴

    在古代,權貴階級的繼承權爭鬥,是很殘酷的,尤其是皇室,為了太子位和皇位,兄弟相殘的事情屢有發生。東漢末年,曹操發跡後,朝野上下心裡都明白,漢獻帝只是個傀儡,這座天下遲早是曹操一家子的囊中之物。那麼曹操的兒子,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動機,去搶奪那個權勢滔天的位子。

    不過,曹操有個兒子,叫曹彰,卻非同一般,他是曹操的嫡子,但是對皇位不感冒,志向是‘好為將’,只願意當個帶兵打仗的將軍。

    曹彰的鬍鬚偏黃色,因此被曹操稱為‘黃鬚兒’,眾所周知,古代面向迥異的傢伙,必然有其他特長,曹彰就是這樣,他的臂力過人,愛好是‘手格猛獸’,徒手跟猛獸過招;還能左右開弓,百步外射斷鬍鬚頭髮。

    有一次,樂浪郡獻來了一隻老虎,曹彰興奮異常,抓住老虎的尾巴,纏在自己的胳膊上(這個畫面怎麼有點少兒不宜?),史載:虎弭耳無聲;

    南越國獻來一隻白象(不知道是不是曹衝稱象的那隻?),曹彰覺得這個大東西,鼻子忒長,捏住大象鼻子,想要跟大象較勁,史載:象伏不動。

    既然志向是當個大將軍,對於良駒應該沒有免疫力,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帶回家,就跟現在的男人喜歡跑車是一個道理。

    據傳,曹彰偶然見到一匹駿馬,移不開步伐了,非要馬主人賣給他,但是馬主人面露難色,曹彰馬上指著自己的一眾美妾,要馬主人隨便挑,然後以‘馬’換馬。

    兒子不好美色,曹操最是喜歡,哪像曹丕,竟然跟自己搶甄宓!

    所以曹操贖回蔡文姬的時候,就命曹彰帶兵前去塞外,若是曹丕,恐怕就是帶回來一個兒媳婦了!

    建安二十三年,烏桓造反了。曹彰被曹操任命為中郎將,隨軍出征。當曹彰進軍涿郡(今河北涿州),烏桓叛軍幾千騎兵殺了過來,而曹彰身邊,只有步兵一千,馬匹幾百。

    照理說,野外騎兵遇上步兵,都是砍瓜切菜,但曹彰率軍堅守陣地,烏桓叛軍強攻無果後退去。

    曹彰乘勝追擊,只是匆忙趕來的援軍,帶著旨意說不能深入敵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彰不放過這難得的機會,帶兵再追一天一夜,大獲全勝。當時鮮卑還有幾萬兵馬觀望,見曹彰這麼勇猛,只好臣服曹操,‘北方悉平’,曹彰功不可沒,回去論功行賞時,曹彰‘歸功諸將’,曹操喜甚。

    曹彰在北方建功,曹操看在眼裡,就讓曹彰留守長安,擁兵十萬,抵禦外敵。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陽得了重病,深知命不久矣,便急召曹彰前來,只可惜,曹彰還在半路,曹操就已病逝。

    曹操臨死前,曹丕在鄴城,而曹植在身邊。曹彰和弟弟曹植交好,覺得父親喚自己前來,就是想著傳位給曹植,要自己給予曹植以武力支援。

    曹植想著袁紹袁術兩兄弟之所以成不了氣候,是因為兄弟不睦,如若曹丕曹彰幹架,父親曹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很有可能毀於一旦。

    曹植的軟弱,加上司馬懿的勸說,曹彰也想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果斷把兵權交了出去。他是曹丕的親弟弟,又不想當皇帝,想必曹丕不會動他,而南邊的劉備孫權未平,領兵打仗這件事,總會落到他頭上的。

    曹丕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王,冊封曹彰為任城王,食邑萬戶。

    不過僅僅一年時間,曹彰入京覲見曹丕,突然暴斃,給他的死因,加了一層神秘色彩。

    曹彰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一是被毒殺。曹丕和曹彰切磋棋藝時,曹丕命人端來烏棗,做了記號的烏棗是有毒的,曹丕專挑無毒的吃,曹彰矇在鼓裡,遭到毒害;

    二是自然死亡。畢竟曹彰死時36歲,曹丕活了39歲,曹植活了40歲,他們親兄弟三人,差不太多,可能有家族病史。

    具體如何,因時間久遠,已不得而知,成了一個謎團!

  • 16 # 穿越再現彼岸

    曹丕(老大)、曹彰(老二)、曹植(老三)、曹熊(老四)他們都是卞夫人所生,不過曹熊早年去世,只有三兄弟長大成人。在記載中,曹丕和曹植一直是曹操中意的繼承人選,是他們兩個在爭奪繼承權。而曹彰不喜歡文章學問,反而喜歡帶兵打仗,被曹操排除在候選人之列。不過曹彰作戰勇猛,曹操死前,曹彰帶兵駐守在長安。(卞夫人劇照)

    曹彰的成長曆程

    小時候曹彰就喜歡舞槍弄棒,練得一身武藝。曹操曾經問過自己兒子們的志向,曹彰稱自己願意做武將,衝鋒陷陣。曹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文能武,督促他學習文化知識,他卻說:

    “大丈夫應當效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之眾在沙漠上馳騁,驅逐戎狄,建功立業,哪能作博士呢?”

    曹操覺得也行,作戰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曹彰劇照)

    公元218年,代北烏桓一個部族造反,曹操派曹彰帶兵平叛。臨行之際,曹操擔心自己的兒子安危,囑咐他按照軍隊的法規辦事。曹彰在叛亂地區遇到了叛軍,叛軍的軍隊也比曹彰的軍隊多幾倍。當時軍隊沒有集結完成,面對強敵,曹彰採取堅守的辦法抵禦敵人,等待其他部隊的到來。

    敵人強攻未果,準備撤退,被曹彰掩殺,丟盔卸甲。直接追出了兩百多里,軍隊的長史勸說撤兵,已經越過了上面規定的範圍。而曹彰卻想一鼓作氣追殲滅敵人,經過一天一夜的追擊,終於追上了敵人,大獲全勝並俘虜幾千人。曹彰作戰時,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帶領幾萬人觀戰,他們感覺曹彰帶領的部隊太能打了,決定臣服於曹操,這一戰大大超出預期,一下子平定了北方。

    曹操領兵回洛陽時,將曹彰留在了長安鎮守,統兵十萬。

    曹操的擔憂和安排

    一、曹操讓曹彰進京,恐他爭奪位置。曹操臨終之際,急招曹彰進京面見,估計是曹操擔心曹彰作戰勇猛,並且帶有重兵,可能造反。曹彰本不可帶領全軍而來,但是他帶來了,誰知道他什麼意思吶,這個帶兵進京有疑問?

    二、青州兵譁變。不過我覺著可能是曹操擔心青州兵可能譁變,畢竟青州兵是隻效忠於曹操一人,曹操一死,可能導致不可控制的事情,才讓曹彰帶兵來見。不過他沒有到曹操就死了。青州兵在曹操死後果然集體譁變,要求解甲歸田,不在為其他曹氏後裔作戰,畢竟打了快30年了。賈逵果斷處理,青州兵都發路費盤纏回山東老家去了,這是十幾萬的青州兵啊,不容易對付,賈逵處置的妥當。(曹丕劇照)

    三、曹操對曹丕的安排。曹丕既然早就被定為繼承人,曹操也就安排了忠於曹丕的命令。曹丕有司馬懿、賈詡等超一流謀士坐鎮。軍事上更有進一步防範曹彰的軍隊。(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劇照)

    1.曹操臨死之前,委任大將許褚為驃騎大將軍,統領虎豹營,以此來制衡曹彰的虎賁軍。這個人忠心於曹操,可以值得信賴,而且是曹魏有名的戰將。

    2.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時的將領,也是曹操的堂兄,作戰時被射傷一隻眼睛,他在魏軍中名望很高,曹操將近一半的主力在他手中掌握。制衡曹彰也是卓卓有餘的。

    3.曹操臨時之際,升任徐晃車騎將軍,總領邊疆事務,這是準備接替和防範曹彰的另一手安排。

    看到這些安排,曹彰才剛剛在軍中展露頭角,在兵力上,作戰智謀上都趕不上這些老將,造反就是作死,況且優勢一母親的親兄弟。曹操葬禮結束後,曹彰就交接兵權,到諸侯任所上任了。

    曹彰之死

    曹丕對曹彰非常忌憚,雖然卸任了軍職,但是軍中對他都信任有加。為了安撫曹彰,曹丕下詔書說:

    “先王之道,庸勳親親,並建母弟,開國承家,故能藩屏大宗,禦侮厭難。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並前萬戶。”

    依此來平復曹彰,但始終是放心不下這個弟弟,對沒有軍權的曹植反而在其次處理。(司馬懿劇照)

    223年,曹彰被封為任城王,進京面見魏帝曹丕,結果得了疾病暴死了。對於曹彰之死有很多說法,一致的口徑是被曹丕設計毒死了。毒死的方式有多種版本,不過按照曹丕的做事風格來看,他擔心曹彰以後可能取代自己的後代,防患於未然,下手毒死自己的親弟弟。這種謀事的風格也和曹丕的謀士司馬懿、賈詡是一個樣子的。

  • 17 # 筱原123

    曹彰志不在此吧!另外曹彰與曹植交好,也曾反抗過。漢代嫡長子繼承製深入人心,曹丕在曹操任丞相的時候就是五官中郎將,也就是副丞相。這說明曹丕的政治才能相當優秀,曹操繼承人也早就選定了。

    《三國志》記載,曹彰從小就善於騎射,臂力過人,徒手能與猛獸格鬥,不怕危險困難。幾次跟隨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揚。曹操曾經建議他說:“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哪值得珍貴!”同時督促他學習《詩經》、《尚書》。曹彰卻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應當效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之眾在沙漠上馳騁,驅逐戎狄,建功立業,哪能作博士呢?” 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的愛好,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說:“願作將軍。”曹操說:“作將軍幹什麼呢?”曹彰回答說:“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郡以北曾經被征服的,烏桓無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事,出發前,曹操告誡他:“在家裡面我們是父子,接受任務就是君臣,要以王法為戒’’。

    曹彰在戰場上身先士卒,英勇殺敵,迫使烏桓部落退出塞外,從此一蹶不振,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在附近觀望,看到曹彰奮力衝殺的樣子,趕緊派遣使者向魏國請求和解,就這樣曹彰一舉解決了魏國北方的兩大邊患,使曹操無後顧之憂。

    曹操得知訊息,喜出望外,摸著曹彰的鬍子說:“黃鬚兒竟如此驚奇!”原來曹彰天生與人不同,鬍鬚是黃色的,所以曹操管他叫黃鬚兒。 曹彰有做良將的志向,也有做良將的本領。可他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手握軍權,還是捲入了政治漩渦。

    曹操年老病重的時候,召曹彰來見他,在曹彰帶著兵馬走到半道的時候,曹操就已經去世了。曹彰於是帶著自己的兵馬去找曹植,表示願意擁立曹植。誰知曹植竟然拒絕了,曹彰只好作罷。再後來,曹丕召曹彰進見,曹彰就不明不白死了。

    關於曹彰之死有倆種說法,即暴薨而死和被毒棗毒死。暴薨而死有《三國志》《魏氏春秋》《資治通鑑》可以相互佐證,而“毒棗”僅出現於《世說新語》,是個孤證,“毒棗”說也疑點頗多。具體真相如何,也無從知曉了!

  • 18 # 愛歷史的傻狗

    曹操在世的時候,也經常頭大該把位置給誰,然而曹丕(老大)、曹彰(老二)、曹植(老三)、曹熊(老四)四個親兄弟,主要是糾結該把位置給曹丕還是曹植。給曹丕是因為他是嫡長子,給曹植是因為曹植更像曹操。

    可是曹操基本上是不會考慮曹彰和曹熊的,因為曹操說曹彰“吾家黃鬚兒”,說的是這貨從滿頭黃毛絡腮鬍,好打仗,不給曹熊是因為他身體太差。

    到了曹操去世前不得不選一個世子接班的時候,一向不怎麼說話的賈詡和他說“你忘了袁紹的三個兒子是怎麼打起來的嗎?你還記得劉表的兩個兒子是什麼下場嗎”於是打消了曹操的糾結,傳位給了曹丕。

    曹丕是曹操欽點的接班人,而曹彰又是從小好打仗的人,曹丕即位曹彰沒有理由也沒有任何傾向想奪這個位子的。

  • 19 # 三國逐鹿
    曹彰傭兵十萬,為何不反叛曹丕?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曹彰為卞夫人與曹操所生第二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世人都說,曹操兒子各身懷絕技,而曹彰卻承襲了曹操作戰勇猛的特點。曹彰自幼不好讀書,專愛騎射,臂力過人,他是難得的將才。年少時就曾射殺白虎,深受曹操的器重。曹操曾責問曹彰為何不讀聖賢之書,曹彰卻說:大丈夫應該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鎮守一方。

    由此可見,曹彰自幼就立志做大將軍。因其鬍鬚為黃色,又被曹操稱為黃鬚兒。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陽去世,任命曹丕為繼承人,曹彰曾率十萬大軍兵臨洛陽,前來弔孝,隻身與賈逵一起入城,並交出所有兵權。有人便質疑,如果曹彰率軍謀反,能否擊敗曹丕,成功篡權。筆者認為曹彰會以失敗告終,以下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曹彰謀反,忤逆曹操,會被世人認為不忠不孝。曹操在臨死前,便指定曹丕為繼承人。在曹操看來,曹植嗜酒成性,胸無大志,而曹彰有勇無謀,曹熊更是體弱多病,都不能成為合格的繼承人。於是曹操在死前,託孤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等,共同輔佐曹丕為繼承人。而曹丕也得到百官們的擁戴,眾望所歸。

    如果曹彰依然率軍謀反,就是忤逆曹操本意,與百官們作對,作為兒子,曹彰行為是不孝,作為下屬,曹彰的兒子是不忠。而當時世人忠孝看的最重,因此百官們會竭盡全力討伐曹彰。而曹丕會以魏王的身份,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篡逆者曹彰。一時間曹彰便成為眾矢之的,夏侯惇、張郃、徐晃、張遼等,都會前來協助曹丕。這些人都是當世名將,曹彰不是對手。

    除非曹彰在十天之內攻克洛陽,但洛陽也有守軍,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曹彰攻克洛陽,也會被各路大軍擊敗。由於沒有人擁戴曹彰,各路諸侯都會各懷鬼胎,曹彰很有可能成為曹氏的罪人。因此曹彰謀反,不會成功。

    其次曹彰篡位,不得人心,不會得到百官和世族的支援。曹操臨終遺命,讓曹丕做世子,這已經成為事實,曹彰謀反,不得人心。無論他是否成功,都不會得到眾人的支援。三國是世族政治,世家大族壟斷了絕大部分領域,人才濟濟,沒有他們的支援,別說是曹彰,就是曹操也不能坐穩江山。這就是為何曹操不敢謀反,因為當時很多人還是向漢室的。

    再者說曹彰有勇無謀,不善權術,更不懂得與人交往。而曹丕就更懂的籠絡人心,百官們家中有事,曹丕都會到訪。在百官們看來,曹丕為人中肯,做事有分寸,遠非曹彰可比。

    最後曹彰如果謀反,東吳孫權,西蜀劉備也會乘機偷襲。劉備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視曹魏為頭號大敵,最痛恨的人就是曹操。可以說劉備巴不得曹彰叛亂,這樣他就可以起舉國之兵伐魏。而東吳也不會作壁上觀,孫權也會乘勝進兵,分一杯美羹。於是會出現曹魏被夾擊的局面,而曹魏內部也在爭鬥,承受不起大軍壓境,即便曹彰踐行攻克洛陽,即使不被曹魏文臣武將誅殺,也會被孫劉聯合絞殺。

    曹魏一但出現動盪,其政權就有可能傾覆。而曹操的後代沒,也會被誅殺,不會有好下場。可以說曹彰一但起兵奪權,就會成為曹魏的罪人,而天下很有可能再次大亂,混戰不休,曹彰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對於曹彰本人來說,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他沒有篡權,是明智之舉。

    你是如何看待曹彰的?

  • 20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曹彰為卞夫人與曹操所生第二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世人都說,曹操兒子各身懷絕技,而曹彰卻承襲了曹操作戰勇猛的特點。曹彰自幼不好讀書,專愛騎射,臂力過人,他是難得的將才。年少時就曾射殺白虎,深受曹操的器重。曹操曾責問曹彰為何不讀聖賢之書,曹彰卻說:大丈夫應該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鎮守一方。由此可見,曹彰自幼就立志做大將軍。因其鬍鬚為黃色,又被曹操稱為黃鬚兒。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陽去世,任命曹丕為繼承人,曹彰曾率十萬大軍兵臨洛陽,前來弔孝。隻身與賈逵一起入城,並交出所有兵權。有人便質疑,如果曹彰率軍謀反,能否擊敗曹丕,成功篡權。

    首先曹彰謀反,忤逆曹操,會被世人認為不忠不孝。曹操在臨死前,便指定曹丕為繼承人。在曹操看來,曹植嗜酒成性,胸無大志,而曹彰有勇無謀,曹熊更是體弱多病,都不能成為合格的繼承人。於是曹操在死前,託孤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等,共同輔佐曹丕為繼承人。而曹丕也得到百官們的擁戴,眾望所歸。

    如果曹彰依然率軍謀反,就是忤逆曹操本意,與百官們作對,作為兒子,曹彰行為是不孝,作為下屬,曹彰的兒子是不忠。而當時世人忠孝看的最重,因此百官們會竭盡全力討伐曹彰。而曹丕會以魏王的身份,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篡逆者曹彰。一時間曹彰便成為眾矢之的,夏侯惇、張郃、徐晃、張遼等,都會前來協助曹丕。這些人都是當世名將,曹彰不是對手。

    除非曹彰在十天之內攻克洛陽,但洛陽也有守軍,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曹彰攻克洛陽,也會被各路大軍擊敗。由於沒有人擁戴曹彰,各路諸侯都會各懷鬼胎,曹彰很有可能成為曹氏的罪人。因此曹彰謀反,不會成功。

    其次曹彰篡位,不得人心,不會得到百官和世族的支援。曹操臨終遺命,讓曹丕做世子,這已經成為事實,曹彰謀反,不得人心。無論他是否成功,都不會得到眾人的支援。三國是世族政治,世家大族壟斷了絕大部分領域,人才濟濟,沒有他們的支援,別說是曹彰,就是曹操也不能坐穩江山。這就是為何曹操不敢謀反,因為當時很多人還是向漢室的。

    再者說曹彰有勇無謀,不善權術,更不懂得與人交往。而曹丕就更懂的籠絡人心,百官們家中有事,曹丕都會到訪。在百官們看來,曹丕為人中肯,做事有分寸,遠非曹彰可比。

    最後曹彰如果謀反,東吳孫權,西蜀劉備也會乘機偷襲。劉備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視曹魏為頭號大敵,最痛恨的人就是曹操。可以說劉備巴不得曹彰叛亂,這樣他就可以起舉國之兵伐魏。而東吳也不會作壁上觀,孫權也會乘勝進兵,分一杯美羹。於是會出現曹魏被夾擊的局面,而曹魏內部也在爭鬥,承受不起大軍壓境,即便曹彰踐行攻克洛陽,即使不被曹魏文臣武將誅殺,也會被孫劉聯合絞殺。

    曹魏一但出現動盪,其政權就有可能傾覆。而曹操的後代沒,也會被誅殺,不會有好下場。可以說曹彰一但起兵奪權,就會成為曹魏的罪人,而天下很有可能再次大亂,混戰不休,曹彰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對於曹彰本人來說,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他沒有篡權,是明智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第一才女徐妙錦,為何會拒絕永樂帝朱棣的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