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男人話農村
-
2 # 新鮮水果最好吃
馬鈴薯“抱窩”栽培,即利用馬鈴薯的腋芽在適合的土壤條件 下都有可能轉化成匍匐莖、膨大結薯的特性,在栽培技術上採用小 整薯育苗移栽或是培育大芽(短而粗壯的芽)直播。深栽種、淺蓋 土,出苗後及時澆水,多次培土,適時晚收穫。這種栽培法增厚了 馬鈴薯結薯層次,使匍匐莖及塊莖數目增多,大中薯率提高,比一 般切塊直播的產量增加1倍以上。
抱窩栽培主要是從栽培措施上創 造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單株增產潛力,促使多層結薯,達到單株增 產,進而保證群體高產。
(1) 精選種薯選用增產潛力大、退化輕、生活力旺盛、健康 的中熟或中晚熟高產種薯。最好採用脫毒種薯。
(2) 培育壯芽種植有三種方式,即育苗移栽、短壯芽直播和 育大芽移栽。
①培育冬前短壯芽種薯收穫精選後,立即放在陰涼通風的 室內,下墊木板或秸杆等物,種薯平鋪2〜3層,經常翻動,接受 Sunny散射,注意不要碰壞幼芽。育芽初期(8〜9月),保持室溫 20°C左右,進行通風透光處理。種薯數量較少時,可以在出芽後, 選留上部壯芽3〜4個,其餘用小刀挖掉,使養分集中供應頂端壯芽。充分發揮頂端優勢。② 培育早春短壯芽由於冬前芽培育的時間較長,工序複雜, 推廣過程中,經過改進簡化成為在早春培育短壯芽,一般叫早春 芽。即在早春播種前2個月左右,取出種薯,先在15°C左右的地 方捂出小芽,出芽後再進行散光照射,經常輕輕翻動,使種薯受光 均勻、發芽整齊,使所有的種薯都能催出短壯芽。
現在各地應用的 都是這種早春短壯芽。短壯芽早期分化根點,播種後接觸到溼潤的土壤,會很快伸 長、發育成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這是培育壯苗的基礎。壯苗節 間短而節多,經過多次培土,能夠形成較多的匍匐莖,達到多層 結薯。
方法是:先將整薯育出小芽或 培育成短壯芽後,在移栽前15〜20天,將苗床土均勻拌糞,踩平 床面,澆透底水。水滲後襬1層種薯,芽朝上,覆土 3釐米左右。 然後蓋上玻璃或塑膠薄膜,晚間加蓋草簾防寒,白天保持床溫 15°C左右。育芽中、後期,根據外界氣溫變化,揭蓋玻璃,調節床 溫,最高不要超過25°C。
幼芽剛拱土未露出土面時,仔細扒出種 薯,避免傷根,帶芽移栽露地。
④ 育苗移栽的育苗方法冬前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挖好苗 床,避風防寒。床面蓋上玻璃或塑膠薄膜烤床,提高床內土溫。苗 床結構與蔬菜育苗床相同。定植前20〜30天,開始育苗,將已育 好短壯芽的整薯,芽朝上立擺床內。
擺薯時要求上齊下不齊,使幼 苗生長一致。薯間隔4〜5釐米,四周填土後,覆土厚3釐米左右, 埋過短壯芽即可。苗床管理方法同育大芽。幼苗出土後,白天開始 放風,防止徒長,要求培育出健壯的矮壯苗,苗高6〜9釐米,具 有5〜6片綠色小葉片最好。定植前7天左右,撤去玻璃,鍛鍊幼 苗,為提早定植做好準備。
(3) 及時早播種抱窩馬鈴薯由於提前培育短壯芽或育大苗, 或育出短壯苗,應早播或移栽,增加生育日數,獲得高產。適時早 播有兩種情況,如育苗移栽,應在當地晚霜過後;如播種有短壯芽 的種薯,其播種期應在幼苗出土後、不致遭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 儘量爭取早播。
合理密植,充分發揮單株增產潛力,協調好個體與 群體的生長,達到群體高產。一般中熟品種的密度控制在每畝 4000〜4500 株。(4) 深栽淺播最好在定植前一週左右,在田間壟上開13〜 17釐米深溝曬土,以提高地溫。栽植時勿傷根、傷芽、傷苗,最 好有底水保證育苗移栽和大芽移栽的成活率,覆土厚度3釐米左 右,切豈大水漫灌和覆土太厚。
抱窩馬鈴薯由於早播早栽,必須加 強管理,早春地溫較低,出苗後,要及時中耕,疏鬆土壤,提高地 溫,促根壯苗。(5) 多次培土植株開始生長時,結合中耕進行第一次培土, 厚3釐米左右;隔7〜15天,第二次培土厚6釐米左右;再隔7〜 15天,第三天培土,厚10釐米左右。
培土時如土壤乾旱,應先澆 水、後培土,使壟內有適宜的溼度,促進匍匐莖的形成,在封壟前 必須完成最後一次培土。及時澆水馬鈴薯莖葉含水分85%以上,塊莖含水分 75%以上,任何生育階段缺水都會影響馬鈴薯的產量,特別在塊莖膨大期,保證水分供給,可成倍增產。
在生育前期,如土壤不旱 時,可加強中耕培土,控制澆水,有利於根系發育,且可避免植株 徒長。進人結薯期後,植株不能缺水,根據天氣情況,約5〜7天澆水1次。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以利於薯皮木栓化和收穫。抱 窩栽培可適當晚收。
-
3 # 豫東小農
馬鈴薯在我們這裡叫土豆,土豆的種植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每年都會總結這一年的經驗,這樣的話才能夠發現不足,進而改進種植方法或者方式來進一步提高產量。對於土豆抱窩栽培種植技術就是根據地下塊莖類農作物的生長特點而發現的。土豆抱窩種植技術主要是根據土豆在結果的時候是分層次的原理,來發明的一種高產的栽培方式。
馬鈴薯抱窩種植法的原理:抱窩這樣的說法很形象,主要是根據母雞下蛋抱窩的方式來叫的。主要是根據馬鈴薯的腋芽,只要生長條件合適,生長條件允許,都有可能轉化成甸甸莖結薯的特性。在栽培技術上採取利用頂端優勢,整薯育苗移栽或短壯芽和大芽直播,深栽淺蓋,及時澆水,分次培土,適期晚收等田間管理方法,增加結薯層,多結薯,結大薯,達到多層結薯,猶如母雞下蛋抱窩的情景。
馬鈴薯抱窩種植的要求:首先要精選種薯。選擇增產潛力大,退化輕,生命力旺盛,健康的中熟或晚熟高產種薯,最好選擇脫毒的種薯。抱窩栽培馬鈴薯,培育種植的方式有三種,即育苗移栽,短壯芽直播和育大芽移栽。
其次深栽淺播最好在定植前7天左右,可以選擇在田間的壟上開13-17釐米的深溝曬土,以提高地溫。栽種的時候不要傷到根部,馬鈴薯芽和苗,最好能夠選擇在墒情比較好的情況下移栽,這樣的話就能夠保證大芽移栽的成活率,敷土厚度下3釐米左右,切忌大水漫灌和敷土太厚。抱窩馬鈴薯由於早播早栽,必須加強田間管理,早春的氣溫比較低,出苗以後要及時中耕,疏鬆土壤,提高地溫,促進苗齊苗壯。
第三點就是多次培土,在馬鈴薯苗齊以後要結合中耕進行第一次培土,厚3釐米左右,隔7-15天第二次培土厚度在6釐米左右,再隔7-15天第三次培土,厚度下6-10釐米。培土的時候如果說土壤乾旱,可以選擇先澆水再培土,使壟內有適宜的土壤溼度,促進匍匐莖的形成,在封壟前必須完成最後一次培土。
第四點水肥的管理。在馬鈴薯的整個生長髮育週期內缺水都會影響其產量。特別是在塊莖膨大期間,水肥跟的上的話,對於產量的提升效果比較明顯。最好能夠選擇每隔7天左右的時間澆一次水,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在苗期的時候要控制水肥,這樣的話有利於馬鈴薯根系的深扎,從而避免了出現旺長的情況。
總的來說對於任何一種能夠提高馬鈴薯產量的種植技術,都是我們農業種植專家和農技師根據馬鈴薯的生長髮育提點而發現並總結出來的,所以農業種植不但是體力活而且慢慢的也會轉變為體力和腦力勞動都同等重要的工作。
-
4 # 喜歡文學熱愛生活
馬鈴薯抱窩栽培能夠獲得高產?是真的很髙產。馬鈴薯窩種有好幾種,有3個芽快一窩,有一個整馬鈴薯,行種,用馬鈴薯播種機一次性完成,平種,把整個馬鈴薯,一個一個擺在收割後的稻田裡,大行40公分,小行20公分,一個馬鈴薯,中間一兩左右複合肥,然後把稻草蓋在馬鈴薯上,稻田馬鈴薯一直不用鋤草,以上三種種植都很高產。
-
5 # 大垌興哥
65天收穫。植株直立,生長勢強。薯塊長橢圓形,芽眼淺平。皮肉淡黃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適合高肥水管理,產量潛力大。一般畝產2000公斤,高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該品種綜合性狀優良,是目前首選的菜用薯品種。簡明種植技術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地塊最好在冬前多施糞肥,盡機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長期短,產量潛力大,除多施糞肥外,開溝後應在溝內施用化肥,一般畝施三元複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鉀30-
50公斤做底肥。出苗後追施碳銨50-100公斤/畝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種:春季土壤化凍後儘早整地,澆水造墒,驚蟄節前後播種。播前1-2天切塊,單塊重半兩左右。點播時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開大溝深約10釐米,溝底播種以保證培土厚度,防止薯塊露頭變綠。可單行種植分次培土,也可雙行種植一次性培土不低於12釐米做成大壟。壟面刮平蓋膜前噴施乙草胺或施田補防治雜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確保足墒播種以利出苗。出苗後整個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澆水時注意不能漫上壟背。收刨前停水促進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質量。
6、稀植大塊:根據市場調查大薯價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單行種植行距60-70釐米,株距20-25釐米;大壟雙行種植大行距60-
-
6 # 華姐說三農
一、馬鈴薯栽培技術
馬鈴薯提高栽培新技術在不斷的創新,人們釆用“抱窩栽培”也逐步的擴充套件,採用培育短壯芽,整薯早育苗深淺蓋分次培土等措施,使植株層層結薯成 窩 以達到了高產理解目地,其中單株產量就達到24克,每668米2產量在6千克以上。其實馬鈴薯抱窩種植是一項高產的栽培技術,很多種植戶都採用了這新的技術,實踐出真知才發現這種,種植確實高產增加一倍以上,因此越來越多人們開始心動,都使用這種新的種植栽培方法。
馬鈴薯種薯轉化莖結薯這個特徵,在栽培上利用頂端優勢培育短壯苗,提早育苗深栽 淺覆土分次培土等措施,促使馬鈴薯加結薯層層結薯成窩,最終結果達到結薯多效果。二、選擇馬鈴薯優質品種首先選擇馬鈴薯好的品種,就要適應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樣的。只有當環境實力允許下才能滿足它的生態生長。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質特性,增加產量潛力。因此一定要結合栽培特點,因地制宣地選好品種,如果是馬鈴薯疫病發生嚴重的地區,要選用耐旱耐貧瘠之地品種,才能保證產量。尤其是秋作栽培,基本上能適應生產的要求,在栽培中應根據當地具體特點,結合每一品的品種特性加以選擇。要儘量選擇株型直立,分技少耐弱光的品種。
三,馬鈴薯催芽好處馬鈴薯在播種時如果塊莖尚未透過休眠期,發芽較弱播種後出現出苗慢,出苗不整齊甚至會導致缺苗,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因此在馬鈴薯播種前,注意把病薯 弱薯 芽條纖細 芽窩裡不出芽等等。全部挑選淘汰。避免播種後田間缺苗現,催芽起到出苗整齊,結薯基本同步,所以實踐證明催芽是一項最技術措施。
四、先切塊後催芽先切換成塊後催芽,這樣可以打破頂端優勢,使塊莖所有的馬鈴薯芽眼都能萌發出芽,如果不切塊催芽頂端芽佔優勢,頂芽生長旺盛,但塊莖下部芽受到控制,芽眼長的慢,有時還不長芽,為了避免切塊失水,可將種薯縱切一刀,基部相連兩半切塊貼在一起,互保溼有助切口癒合,但是注意薯塊不能切的太大。經常保持翻動。切塊後不要放在Sunny下直曬,水分蒸發快失水乾縮,切面變黑甚至發黴腐爛。
五、土壤對馬鈴薯要求黏壤土含黏粒量高,透水性不好。保肥能強,透氣性極差。播種后土壤溼冷薯塊不能及時出苗,容易造成爛種。出苗後根系發育不良,土壤中水分過多不能及時排水,土壤中缺氧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容易造成畸形薯,皮孔增大品質差,感染細菌導致腐爛,黏土可以透過改變一下土壤,就會不影響馬鈴薯生長。可以用土壤摻沙土進行,使之達到土壤的標準。還可以播種前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透氣。
六、馬鈴薯不能連作馬鈴薯不能同一類蔬菜在同一塊地連年種植,長期連作導致土壤營養失衡,病蟲害加重蔬菜產量明顯下降,長期連作導致營分缺乏,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缺素症狀。病蟲害長期土壤存活使相同病蟲大量積聚,導致馬鈴薯病蟲害加重,商品薯降低因此馬鈴薯最好進行4年以上輪作。適合馬鈴薯栽培的前作物最好是糧食作物,比如小麥 水稻 玉米 等;其次是瓜果類蔬菜,黃瓜 南瓜 大蔥 祘類等等,因此不能同科的的茄果類,如番茄 茄子 辣椒等輪作,
七、深耕整地馬鈴薯為塊莖膨大作物,根莖的膨大根系長需要深厚、疏鬆、透氣好的土壤。深耕可以改善常年耕作形成的犁底層,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深耕還能破壞土壤表層水的上升,減少水分蒸發,深耕後,土壤深層的病菌、蟲卵及雜草的危害。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強,為地上部的生長塊莖膨大起到良好作用。深耕對馬鈴薯的產量外觀性狀都有大的提升。
八、馬鈴薯需要肥料栽培馬鈴薯最主要的是肥料,沒有足夠的肥料營養,任何作物都不能獲得高產,馬鈴薯是高產作物,對肥料的需求比較大的,為了使馬鈴薯正常生長髮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馬鈴薯吸收最多養分是氮 磷 鉀這三種養分促使根系發育、莖葉生長和塊莖膨大的主要元素。除此之處還需要10多種營養元素,包括碳 氫 鈣 鎂 硫和一些微量元素。除了這些碳 氫 氧是透過葉片的光合作用大氣和水得到外,其於的元素透過土壤獲取。
九、幼苗期發棵期結薯期幼苗期苗小葉面積小,耗水量少吸水力不強,所以保持土壤溼度,根系可以從土壤吸收足夠水分營分。發棵期莖葉生長最旺期,葉面積迅速增加,蒸發量急劇加大,這一段時期耗水量大40%左右,前期土壤含水保持在田間最大含水量。如果水分不足莖葉生長緩慢,影響產量的正常形成,目地就是控制葉生長,利於適時進入結薯期。
十、結薯期結薯期許要大量水分時期,該期塊莖迅速膨大對土壤缺水最敏感,除了要求土壤水分和疏鬆透氣外,澆水許要均勻保持在田間水量80%後期可適當降低土壤含水量,促使新生塊莖表皮木栓化,便於收穫和貯藏。收穫時也要保持土壤溼潤,便於收穫不損害塊莖,提高塊莖收穫後質量,高產高豐收。
-
7 # 小希時間
聽他們說馬鈴薯抱窩栽培能夠獲得高產?是怎麼種植的?
“馬鈴薯”就是我們俗稱的“土豆”,也被成為“洋芋”。由於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廣泛,可以說其產量也較高,畢竟馬鈴薯種植區域不同、種植的品種不同產量差距較大,根據各地農戶的反應產量在3000--10000斤之間。可以說畝產量接近萬斤屬於高產,而畝產量才二、三千斤屬於底產標準。
由於馬鈴薯實際收穫的產量決定了最終的種植收益,所以各農民朋友對馬鈴薯的如何種植問題、如何栽培問題十分關心。有人說為提高產量可以採取抱窩栽培的方式進行。
什麼是抱窩栽培:利用馬鈴薯苗尖部往上突破的生長優勢,在專業的土地中進行馬鈴薯整株繁育幼苗,然後在原定的土地上進行移栽。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將馬鈴薯塊一塊狀的形式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中培育生長,待馬鈴薯塊漲出茁壯的芽後,適時進行挖坑栽培,比如栽培後的馬鈴薯突破生長後可以進行適當施肥、澆水促進其更高的吸收養分。
根據基層農民朋友的反應:上述這兩個方式均有利於紅薯的生長,為增產增效提供了便利。據瞭解上述良種方式栽培馬鈴薯畝產量輕鬆達到5000斤,進而有機會突破7000斤。
好的栽培方式是關鍵,但重要的還是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優選良種馬鈴薯
在種植時優先選擇適應性強且高產的馬鈴薯品種,比如中薯3號、中薯5號,米拉等品種。注:市面上的馬鈴薯有兩類,一類是白芯,一類是黃芯。黃芯的馬鈴薯更受市場青睞,且價格更高,種植獲得更高恩利潤機率大大增加。
第二,起壟、開溝、覆土的技巧
一般在某一地塊種植時提前一週進行犟地,也可說是整頓土地。馬鈴薯起壟的高度在150--170mm為益,開溝的深度控制在100mm左右,無論是栽培還是移栽方式均適用。注意,在覆蓋土層時控制在30mm左右,切記不可覆蓋土層太厚,這樣容易阻礙馬鈴薯的生長。
-
8 # 山西大李
悟空,本作者告訴你馬鈴薯抱窩法。其實是一項高繁高產的栽培措施,是中國北部地區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並且近年來在農業栽了上也得了廣泛的應用。根據前人的種植結果,試種一千畝地中,一般畝產在四千至八千斤,最高基至高達一萬斤以上,單株產5在3斤左右,根據種植結果也發現,這種方式比一般切塊直播的產量增加一位以上,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使用這種栽了方法。
根據馬鈴薯腋芽,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轉化成或闊莖結薯這個特徵,在栽培上利用了頂端優勢,培育短壯芽,抗早貪育苗,深截、淺露土分次培土等措施,促使其增加結薯層次,多生匍匐莖、層層結薯成窩,最終達到結薯多,產量高的目的,這就是馬鈴薯抱窩法栽培的原理。
一,馬鈴薯抱窩法的具體措施
1,催芽直播法
我們首先將馬鈴薯塊莖放在溫暖的地方催芽,當芽長1一2釐米時進行播種。播種在種翻地的基礎上,可以釆用等距穴種的方式,比如在我們晉北地區,便用這種方式種的時候,穴距可以在60釐米,穴直徑25釐米,穴深16釐米,每穴施用黃糞2.3斤。播種後記俘虜要覆土,厚度在7釐米,然後跺好壓嚴,以利保墒,出全茚.。或者還可以採取一溝硝丙烯梨的方式,使用這種方法的話,溝深需要在20釐米。然後將薯塊播在溝裡,覆土厚10釐米。當株高15釐米時進行一次培土。一定要留出生長點,培土厚度在7釐米左右。以後植株又長出15釐米高時,我們進行第二次培土。經過這兩次培土,埋進地裡的幼莖都能變成結薯的匍匐莖,因比較只要為其提供充足的水,肥條件,注意加強田間管道,最後形成又多又大的塊莖是不成問題的。
2,育苗栽植法
(1),培育壯芽及育苗的方法
培方壯芽可以使用春馬鈴薯塊莖,等到收穫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室內,要經常進行陽.斜射,育芽初期通常是8一9月,我們要保持窯溫在20一25攝氏度。等到塊莖出芽之後,留3一4個頂芽,其佘的芽子用小刀挖掉,這樣有肋於讓養分配加集中供給頂端壯芽。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使可以進行窯藏保持窖溫2一5攝氐度,接著在下年春出齊苗,這樣培育的壯苗,顏色浮雲綠,芽子短而粗壯,節間短宿而芽多,也就是他們常說的短而壯芽。育苗時將帶有短壯芽的塊莖向上在溫床內。
如果是200一250克重的大薯塊,育苗前可給切2一3塊,保持頂端優勢育苗。塊莖間隔3一6釐米見方。四周填土,澆水後覆土3釐米厚左右,埋過短芽即可。床面蓋上玻璃或朔料薄膜用夾保溫。苗床大小,一般前牆高25釐米左右,後牆在36釐米左右,床底鋪細土12一15釐米可行。
(2),定植
定植時要求深淺蓋土,分層培土。定植前,要多施底肥,每畝地施優質有機肥萬斤以上,然後深翻20釐米左右,翻後細耙整平,最好東西向開溝曬土。溝的深、宴請各15釐米,栽苗行距約60釐米,株距30釐米左右,每畝株數3500一4000株為宜,爭取早栽苗,在苗高6一9釐米時,進行坐水栽。
栽苗後,可按植株的生長狀況,分次培土。通常培土三次。第一次在種植後10天時,培土厚度為3釐米左右,接著隔一至兩個星期培土第二次,土厚6釐米,再過7一15天進行第三次培土,土厚9釐米左右。培土時如果土壤過於乾旱時,應結合澆水後再壇土,以保持土壤溼度,促進地下莖節形成匍匐莖。一般早熟品種培土時間間隔要短些,每7一10天培土一次。中晚熟品種稍長,每10天一15天培一次即可頻率不需要進塊。
-
9 # 寧寧說的話
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馬鈴薯的抱窩栽培”,接下來搞清楚“抱窩栽培是為什麼可以幫助馬鈴薯獲得高產的”,最後才是“抱窩栽培馬鈴薯的管理方法有哪些?”這是一個正確回答的思路,咱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作答。
1、馬鈴薯抱窩栽培是運用到了馬鈴薯栽培時候上面的芽會在適合的土壤條件下面都是可以發芽的,所以咱們就利用這樣的一個特性,在馬鈴薯的播種栽培技術上可以完全使用“整個馬鈴薯種薯”的種植,而不是像之前需要按芽頭來切種切塊,然後種植的方式。
那麼這樣一來,也可以運用先給馬鈴薯培育好大芽後實行整個馬鈴薯的栽培,直接播種。
2、馬鈴薯抱窩栽培為什麼可以實現高產呢?
(1) 此種方式 對於平時切種播種來說種植的是比較深的,但是在於土層的覆蓋上面又是比較淺的了。
(2) 此種方式和以前的方式相比較要多培土一次,目的就是要做到讓它可以晚熟收穫,這樣一來就可以提升質量與產量,抱窩後根部長出來的馬鈴薯個頭多、個頭大。
(3) 加深了馬鈴薯在土壤下面對於結出馬鈴薯的一個層次,使得塊莖的數量也就是結出馬鈴薯的數量會明顯的增多,最關鍵的還是這個個頭會有明顯的增大,從而產量就會比之前平時種植提升好多,至少是將近原來的1倍了。
3、抱窩栽培馬鈴薯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1) 注意這是馬鈴薯種植方式的一種改善,是讓單株馬鈴薯的個頭數量和質量上去,最後實現整塊種植馬鈴薯的高產。
(2) 所以首先在對於馬鈴薯種子的選擇上面還是要遵循“抵抗力強、生長潛力大、旺盛、中晚熟”的品種是最好的,這是一個基礎條件。最好是要保證馬鈴薯的種子進行了脫毒的工作。
(3) 種植方式主要有先育苗後移栽、整塊馬鈴薯培育大芽和短粗芽直播三種主要方式了。
(4) 及時的早播種,密度要合理。
(5) 一定要在生長期間多次培土,因為其生長週期是比較長的。
總結以上就是馬鈴薯抱窩栽培的定義、優勢和在種植栽培的過程當中的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
10 # 昆鳥三農
馬鈴薯抱窩栽培技術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的是採用培育短壯芽,整薯早育苗,深耕淺蓋,分次培土等綜合措施,使植株層層結薯成“窩”,以達到高產的目的。
馬鈴薯腋芽在生長條件適宜時,能發育成匍匐莖,採用中、小整薯育苗移栽,再經多次培土易結大薯,每畝產量可達5000公斤以上,比切塊直播栽培增產1倍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今天我們主要探討的是這種種植技術。
選用良種選擇豐產、增產潛力大、抗逆性強、無退化、長勢較旺的中晚熟脫毒馬鈴薯品種。
壯芽苗培育方法早春壯芽苗的培育種薯的選擇與消毒
選用薯形完整、表皮光滑、芽眼較大、無病蟲害、單薯重60~100克的整薯作種薯。
種薯在生石灰粉和乾草木灰(1:1的比例)混合物中蘸滾消毒,也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噴灑種薯消毒。
壯芽苗的培育:早春播種前1.5~2個月,將種薯置於14~ 16°C的溫室內催芽,然後放在散射光處催育短壯芽,期間要常翻動種薯。
壯芽苗早期長出的根會很快伸長,有力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分,在多次培土的作用下,會長出較多的匍匐莖並結薯,實現多層結薯,獲得高產。
移栽苗的培育
育苗最好在溫室內進行,沒有溫室的,可在地勢較高、避風向陽的地塊挖坑式育苗床(育苗床上覆蓋塑膠薄膜保溫),床土中埋電熱線加溫。馬鈴薯定植前1個月左右開始育苗,將已催出短壯芽的整薯芽朝上整齊擺放於育苗床中,種薯間距為4~ 5釐米,覆土至剛好埋沒短壯芽,覆蓋薄膜。
薯芽出土前, 要重視保溫和防寒,保持白天育苗床溫度14~ 17°C,夜間8~ 10°C;中後期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節好床溫,中午高溫時適當揭膜通風降溫,最高溫度不超過25°C,溫度過低時通電加溫。
幼苗出土後,白天要揭膜放風降溫,以防徒長,直至苗高5~ 9釐米,長到5~ 6片葉。
移栽前4~6天開始煉苗,以適應大田環境。
冬前短壯芽的培育
馬鈴薯收穫後,挑選出種薯立即放置在通風、陰涼、有散射光的室內,種薯下鋪一層乾淨稻草,擺放2 ~ 3層種薯。其間要經常翻動種薯,保持室溫15~ 19°C,使種薯都能均勻受到散射光照射。種薯出芽後每薯留3 ~4個強壯短芽,其餘芽全部用鋒利小刀挖除,使養分集中供應頂部壯芽。
冷床大芽苗的培育
種薯先在室內培育出短小芽,在大田播種前20天左右,在溫室內將種薯芽朝上擺在苗床上,覆蓋3 ~ 4釐米厚的細土,再蓋上薄膜保溫防寒。白天床溫保持13~ 15°C、晚間10°C左右。育苗的中後期,溫室內溫度高時,應揭膜通風降溫,床溫不能超過25°C。
當幼芽剛要出土時,用手輕輕地扒出種薯,不要碰斷根和芽,移栽於大田。
施足基肥適時早播基肥以腐熟豬、牛糞等有機肥為佳,儘量不施用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不宜作基肥。
大田翻耕整地前4~5天,每畝撒入腐熟豬、牛糞肥3500 ~ 4000公斤、草木灰150~ 200公斤或45%硫酸鉀型複合肥45 ~ 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施肥後翻耙2~3次,做畦。
播種或定植前在畦上開15釐米深的溝,曬田5天左右。適當早播種或早移栽,育苗移栽的,要在當地晚霜過後進行;
播種帶短壯芽的種薯,在保證幼苗出土後不遭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應儘早播種,播種或移栽時,先澆適量底水,栽後覆蓋3 ~ 4釐米厚的細土。每畝定植4200 ~ 4500株。
科學培土大田馬鈴薯成活後,要進行第一次中耕和培土,培土厚3~4釐米;
10~ 15天后進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5~ 7釐米;
10~ 15天后進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8~ 12釐米。
最後一次培土必須在馬鈴薯封行前完成。
培土時如遇乾旱,要先灌水,3~ 4天后再進行培土,以保持土壤溼度,有利於匍匐莖的形成。
水肥管理大田馬鈴薯齊苗後,開始第一次追肥,每畝淺溝澆施腐熟的豬、牛糞水500~ 6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15~ 20公斤。
發棵期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溝施腐熟豬、牛糞水600~ 7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20公斤。
結薯期如有徒長現象,則不需追肥,如長勢一般,可少量追肥一次,每畝澆施腐熟豬、牛糞水400 ~ 5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10~ 12公斤。
馬鈴薯枝蔓生長中後期葉面噴施2 ~ 3次0.2% ~ 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每次噴50公斤,每次間隔10天左右。
馬鈴薯幼苗生長期,田間土壤持水量以50%左右為宜;
結薯和薯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以80%~ 85%為宜。
土壤含水量過高或雨後,要及時開溝排水,中耕鬆土;土壤乾旱時,應及時溝灌,乾旱天氣每隔7~ 10天灌水一次。
總結馬鈴薯的栽種高產的方法,我之前寫過一個蓋稻草的。馬鈴薯抱窩栽培技術是利用了其生長特點,在種植的過程中從選種到育芽,再到移栽和水費的管理。由於篇幅的原因,沒有提到病蟲害的防治,但這並不是不重要,需要重視。
回覆列表
馬鈴薯抱窩栽培即是利用馬鈴薯的頂端優勢,用小整薯育苗,然後移栽,或者先讓薯塊長出大芽(短而粗壯的芽),然後播種(深栽種,淺蓋土),出苗後及時澆水並進行多次培土,適當推遲收穫期。馬鈴薯腋芽在生長條件適宜時,能發育成匍匐莖,採用中、小整薯育苗移栽,再經多次培土易結大薯,每畝產量可達5000公斤以上,比切塊直播栽培增產1倍以上,經濟效益顯著。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馬鈴薯抱窩豐產增效栽培技術.
3.jpg
一、選用良種
選擇豐產、增產潛力大、抗逆性強、無退化、長勢較旺的中晚熟脫毒馬鈴薯品種。推薦良種有克新1號、中薯3號、鄭薯5號、克新4號、費烏瑞它、中薯2號、東農303。
二、壯芽苗培育方法
1.早春壯芽苗的培育
種薯的選擇與消毒:選用薯形完整、表皮光滑、芽眼較大、無病蟲害、單薯重60~100克的整薯作種薯。種薯在生石灰粉和乾草木灰(1∶1的比例)混合物中蘸滾消毒,也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噴灑種薯消毒。
壯芽苗的培育:早春播種前1.5~2個月,將種薯置於14~16℃的溫室內催芽,然後放在散射光處催育短壯芽,期間要常翻動種薯。壯芽苗早期長出的根會很快伸長,有力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分,在多次培土的作用下,會長出較多的匍匐莖並結薯,實現多層結薯,獲得高產。
2.移栽苗的培育
育苗最好在溫室內進行,沒有溫室的,可在地勢較高、避風向陽的地塊挖坑式育苗床(育苗床上覆蓋塑膠薄膜保溫),床土中埋電熱線加溫。馬鈴薯定植前1個月左右開始育苗,將已催出短壯芽的整薯芽朝上整齊擺放於育苗床中,種薯間距為4~5釐米,覆土至剛好埋沒短壯芽,覆蓋薄膜。薯芽出土前,要重視保溫和防寒,保持白天育苗床溫度14~17℃,夜間8~10℃;中後期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節好床溫,中午高溫時適當揭膜通風降溫,最高溫度不超過25℃,溫度過低時通電加溫。幼苗出土後,白天要揭膜放風降溫,以防徒長,直至苗高5~9釐米,長到5~6片葉。移栽前4~6天開始煉苗,以適應大田環境。
3.冬前短壯芽的培育
馬鈴薯收穫後,挑選出種薯立即放置在通風、陰涼、有散射光的室內,種薯下鋪一層乾淨稻草,擺放2~3層種薯。其間要經常翻動種薯,保持室溫15~19℃,使種薯都能均勻受到散射光照射。種薯出芽後每薯留3~4個強壯短芽,其餘芽全部用鋒利小刀挖除,使養分集中供應頂部壯芽。
1.jpg
4.冷床大芽苗的培育
種薯先在室內培育出短小芽,在大田播種前20天左右,在溫室內將種薯芽朝上擺在苗床上,覆蓋3~4釐米厚的細土,再蓋上薄膜保溫防寒。白天床溫保持13~15℃、晚間10℃左右。育苗的中後期,溫室內溫度高時,應揭膜通風降溫,床溫不能超過25℃。當幼芽剛要出土時,用手輕輕地扒出種薯,不要碰斷根和芽,移栽於大田。
三、施足基肥,適時早播
基肥以腐熟豬、牛糞等有機肥為佳,儘量不施用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不宜作基肥。大田翻耕整地前4~5天,每畝撒入腐熟豬、牛糞肥3500~4000公斤、草木灰150~200公斤或45%硫酸鉀型複肥45~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施肥後翻耙2~3次,做畦。播種或定植前在畦上開15釐米深的溝,曬田5天左右。適當早播種或早移栽,育苗移栽的,要在當地晚霜過後進行;播種帶短壯芽的種薯,在保證幼苗出土後不遭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應儘早播種,播種或移栽時,先澆適量底水,栽後覆蓋3~4釐米厚的細土。每畝定植4200~4500株。
四、科學培土
大田馬鈴薯成活後,要進行第一次中耕和培土,培土厚3~4釐米;10~15天后進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5~7釐米;10~15天后進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8~12釐米。最後一次培土必須在馬鈴薯封行前完成。培土時如遇乾旱,要先灌水,3~4天后再進行培土,以保持土壤溼度,有利於匍匐莖的形成。
五、水肥管理
大田馬鈴薯齊苗後,開始第一次追肥,每畝淺溝澆施腐熟的豬、牛糞水500~6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15~20公斤。發棵期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溝施腐熟豬、牛糞水600~7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20公斤。結薯期如有徒長現象,則不需追肥,如長勢一般,可少量追肥一次,每畝澆施腐熟豬、牛糞水400~500公斤或多元複合肥10~12公斤。馬鈴薯枝蔓生長中後期葉面噴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每次噴50公斤,每次間隔10天左右。馬鈴薯幼苗生長期,田間土壤持水量以50%左右為宜,結薯和薯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以80%~85%為宜。土壤含水量過高或雨後,要及時開溝排水,中耕鬆土;土壤乾旱時,應及時溝灌,乾旱天氣每隔7~10天灌水一次。
2.jpg
馬鈴薯種植,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
覆蓋地膜後,不僅可使土壤壟面保持溼潤,節約用水,同時還可提高土壤溫度,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據試驗,覆蓋地膜栽培的馬鈴薯塊莖膨大早、生長快,不僅可以縮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而且還可提高薯塊的商品率。具體做法:採取寬壟雙行栽培,壟寬1.5米,雙行錯窩播種,播種後及時覆蓋地膜,出苗後破膜引苗,防止溫度過高而燒苗。
馬鈴薯種植,馬鈴薯抱窩栽培
馬鈴薯抱窩栽培即是利用馬鈴薯的頂端優勢,用小整薯育苗,然後移栽,或者先讓薯塊長出大芽(短而粗壯的芽),然後播種(深栽種,淺蓋土),出苗後及時澆水並進行多次培土,適當推遲收穫期。採用這種栽培法可使植株匍匐莖及塊莖數目大大增多,從而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