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r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後來的梁山好漢被招安。而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及時雨宋江也帶著其他兄弟改編為趙宋王朝的手下

    最有名的莫過於平定方臘,當然這一次義軍損失慘重,雖大功告成,可對於這些好漢來說卻是一大失敗。梁山軍共108將,有5個人沒有出征,去的有59個人戰死,10個病死,再加一個魯智深坐化,當然還有5個沒有一起回京,於是就留下了27個人。

    回去之後,我們可以想到,宋江是站在兄弟的頭上成為的功臣。然而在平定方臘的時候,“赤須龍”費保曾與李俊說過這樣一句話:“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正是這一句話驚醒了夢中的李俊,他恍然大悟,在回京的路上稱病,最後離去。

    而對於宋江來說,他也清楚這是一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情況。

    如果一個人的功勞太大,總會有一種不好的下場,這是很多人都出現過的情況,然而宋江卻認為不是這樣的。他認為自己有一顆忠主之心,並沒有造反之義,所以並不怕這些。結果呢?

    說結果前,我們先來說說宋江這個想法對不對呢?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這是正確的,對於皇帝來說有這樣好的功臣在身邊也是好事,然而這裡有個前提是,這是沒有小人。而事實上,在宋江的周圍,不但有小人,這小人還不少,共有四個。他們分別是蔡京、高俅、童貫、楊戩。

    我們知道,當年梁山泊好漢他們可是劫取了蔡京的“生辰綱”,而高俅就不用說了,就一個林沖加楊志就有他仇深。其他就不用多說了,反正,這次平定方臘,對於宋江來說是功勞,而對於這幾個人來說是阻礙。

    這個時候就是先下手為強的情況了,而宋江太過於會想,才會有如下結果。

    小人先用水銀害死了盧俊義,再用毒藥摻入御酒藥毒死了宋江。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後,李逵必然造反,這樣會壞了自己的忠義之名,於是便騙李逵來喝下毒酒。這個看起來很正常,然而卻有些人不這麼認為。

    有人認為,宋江毒死李逵,是為了保守住他有造反之心的秘密。

    我們來看一下原著裡的對話:

    宋江道:賢弟不知,我聽得朝廷差人齎藥酒來賜與我吃。如死,卻是怎的好?

    李逵大叫一聲:哥哥,反了罷!

    宋江道:兄弟,軍馬盡都沒了,兄弟們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李逵道:我鎮江有三千軍馬,哥哥這裡楚州軍馬,盡點起來,並這百姓都盡數起去,並氣力招軍買馬,殺將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強似在這奸臣們手下受氣!”

    這內心的對話很明顯,宋江也有反心。而他造反的心也不是什麼真正的秘密。因為吳用他就知道了。只是,吳用雖有造反之心,但已無造反的實力。而如果不把李逵殺掉,那他定會打著宋江的旗號造反,而以李逵的能耐,

    宋江這個人,看著像是投降的好人,又像害兄弟的壞人,你們怎麼看?

  • 2 # 史文廣

    李逵江湖人稱“黑旋風”,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領頭,是個魯莽粗俗之人,但是卻對宋江忠心耿耿,他對宋江的忠心都可以與歷史上頗有名氣的岳飛相媲美了,雖然是愚忠,但是也是難能可貴的

  • 3 # 世界新奇探索

    《水滸傳》中作為小吏出身的宋江,曾滿懷希冀躋身統治階級的上層。但由於“朝廷不明,奸臣閉塞”,他“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因而對黑暗的現實,產生強烈的不滿。他在江州潯陽樓上所題的詩句“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表現出這種不滿情緒的縱情宣洩。他最後被逼上梁山做了首領後,就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廣招兵馬,攻州奪城,給了統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

    然而,宋江既是一個造反的起義領袖,也是始終鍾情於朝廷的臣民。封建忠義思想浸透了他的靈魂,成為他價值評判的標尺。他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曾多次拒絕上梁山入夥,認為這樣就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希望出人頭地,但只是企圖透過邊關砍殺,“博得個封妻廕子”。他身在水泊,卻心存朝廷,念念不忘忠義,千方百計爭取朝廷招安。每每以意氣、眼淚乃至高壓,平服內部的反叛意識,在梁山事業如火燎原的興盛之際,終於將一支所向披靡、讓官府聞風喪膽的起義大軍,引上了投降的道路,充當了朝廷鎮壓別支起義軍的爪牙。徵遼國,滅田虎,除王慶,平方臘,他孝盡犬馬之勞,但最終並沒有贏得朝廷的信任。當各地叛亂平息,原來的梁山好漢有的陣亡,有的出家,有的浪跡江湖,最後只剩下宋江等幾個人時,封建朝廷竟對他們下了毒手,假借賞賜御酒用慢性毒劑把宋江藥殺。宋江已知中了奸計之後,還牢牢執著一念: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義不負朝廷。

    而李逵則是一個進攻型人物,天不怕地不怕,像一股黑色的旋風,強勁地席捲一切。他一再呼喚“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眾頭領中,也是反抗接受招安最激烈的一個,受招安後仍屢屢叫喊再反上梁山。宋江深知自己一死,李逵必然再去嘯聚山林,為了不讓李逵再次造反壞了自己所謂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所以,在他最後倒下前,竟然哄騙李逵飲下他未飲完的毒酒。宋江身上所具有的歷史劫難始終不泯的忠義思想,既止息了他自身的反抗潮汐,澆滅了梁山好漢反抗黑暗朝廷的熊熊烈焰,也要了他自己和李逵的性命!

  • 4 # 邏輯文史游

    關於這個問題,施公先是很牽強的說是宋江怕李逵知道自己被毒死後會大發雷霆繼而造反,這一下子不就把兄弟們好不容易獲得的英明給毀了,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咱們就去下面喝酒吃肉吧,最終讓皇帝看看其實不是我梁山兄弟不盡忠,而是朝廷奸佞容不得我等。當然,這只是表面的含義,其實施公在暗地裡還埋了一條線,就是為幾年後即將發生的靖康之恥“掃清障礙”。

    我們發現朝廷軍中論物理攻擊能打的武將著實不少,但論法力,唯一一個高廉還早早的被滅了。而賊寇方諸如喬道清、馬靈、寇烕、包道乙等人也不是被殺就是最終歸隱,梁山方有法術意味的公孫勝、樊瑞、朱武也選擇了隱居修道,這種結局的安排並不是說修道者要不問世事安心修煉,而是施公故意為之。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水滸傳》的故事情節多多少少還是遵循北宋的歷史發展的,梁山被剿滅後的一大事件就是金兵入侵擄走二帝了,如果此時樊瑞和朱武未辭官,公孫勝又帶著喬道清、馬靈來助陣,那金兵還玩個毛線啊,這樣劇情再發展就變成了架空類小說了。同樣的,出於歷史層面的考慮,李逵也必須被毒死!

    李逵受封后的職位是鎮江潤州都統制,既然做官了他自然而然失去了一些自由,別管作為不作為至少你人得在鎮江待著吧。而無獨有偶,鎮江這個地方是宋徽宗夢開始的地方,也是他想再次圓夢的地方,在金兵要來收拾他時,趙佶慌忙讓位給趙桓,自己跑到了鎮江想要繼續挽救大宋的社稷。那麼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很可怕的事實,如果宋江沒毒死李逵以李逵的性格定會去替他報仇,帶兵殺上京師恐怕太不現實,所以等趙佶來鎮江後就給了李逵復仇的機會。這就不科學了,還是讓趙佶做金人的俘虜吧,不如這就和歷史不符了,所以從這個層面來想的話李逵必須也得提前被毒死。

    同樣的,在小說的結尾宋江明知是毒酒還為表忠義毅然決然的喝下,也是不可思議,但這又是沒辦法的事。以當時宋江的威望和號召力去領導一支大軍去行“清君側”之事,那北宋或許就不會過早滅亡了,這又無形篡改了歷史,不可取也~

    所以別再說宋江招安害了梁山兄弟之類的話了,罪魁禍首的施公啊~

  • 5 # 蔡員外1979

    原因在原文中就已經寫得明明白白,怕自己死後,李逵又要造反,壞了梁山眾家弟兄“忠義”的名頭,好不容易洗白了的底子,不能因為李逵的造反,滿盤皆輸。當代的兄弟們得不了什麼好,但後代子孫們起碼能夠好好活下去,不用揹負反賊的罵名。

    這個理由說得通嗎?

    聯絡前面宋江潯陽樓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感覺,宋江被“閹割”了,其功業不僅比不了黃巢,更是連“大丈夫”都算不上。

    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看官們還是要細看最後這首詩: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尤其是這句“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歷代的文人都怕稽核君啊,為了政治正確,為了讓文章得以傳世,不得以而為之啊。

    不管這水滸的結局是作者本人或改編者改寫的,起碼這首詩的這兩句話,做了個不服氣的小小抗議,什麼鼎食封侯,忠臣良將,都不過是給讒臣賊子們一個談笑的話頭……

    可憐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測一下今年的NBA最佳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