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陝西妖妖

    張愛玲善於描繪一個女人,特別是對壞女人的描述,金鎖也不例外,七巧是芝麻油店的女兒,但她的哥哥為了錢,把她嫁給了一個殘廢,她的丈夫是一個從小病就在床上的廢物,七巧有勇敢和直接的一面,突然進入婚姻。這種矛盾註定是一個悲劇故事。在婆家,她無處不受排斥和冷眼睛,所以她不斷抵抗,在別人的眼睛,她臭名昭著。後來,丈夫和婆婆都死了,七巧終於能夠從封建家庭搬到外面住了。這時三少爺告白來了,她毫不猶豫地揭露他的欺騙伎倆,她的生命中唯一的小愛毀了;孩子長大了結婚,但七巧終於把兒媳婦逼瘋了,女兒三十多歲還沒結婚,終於找到了物件,巧七又破壞。最終一個不幸的女人終於在憂鬱症中死了,她的不幸的生活結束了。

  • 2 # 胥偉檔案

    《金鎖記》一書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 3 # 琿哥

    我理解的:

    1、首先內容概括:《金鎖記》這部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小說中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想愛而不能愛,真是可憐,結果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三十年。在物慾與情慾的壓迫下,曹七巧的心靈被嚴重扭曲,破壞兒子的婚姻不說,更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可以說,這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好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2、我的觀點看法: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下,曹七巧家庭專制,可以說是女暴君吧,在當時中上層舊式家庭裡的青年男女和老爺太太們,他(她)們這些人既受到金錢的支配,卻又嚴重受中國式封建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何談真愛之說?可以說是沒有真的愛情的,至於親情更談不上什麼親請了,滿腦子只有佔有、利用!那黃金的枷鎖,是物慾和情慾壓抑與扭曲,更是傳統女性對於“父權”的麻木認同,瘋狂卻也悲劇!

    3、綜上所述,這是我回答的:張愛玲的《金鎖記》講的是什麼?你怎麼看?

  • 4 # 廣州翡如意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闆的女兒,潑辣而富風情,卻不幸被貪錢的兄嫂嫁到大戶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視與排擠,而自小癱瘓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愛無法滿足的痛苦之中,縱然她在夫死公亡後分得一份遺產,但是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薰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黃金枷鎖緊緊套住,只知一味斂財,了無親情,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不斷尋求病態的發洩與報復,變得極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殘忍。作品有層次地展現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踐踏、受殘害,最終滅絕的過程。

  • 5 # 猴孩子王

    簡單串一下故事梗概。

    開端

    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無法與做官人家結親,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殘疾使曹七巧無法享受女性對愛情的渴求,並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悶。於是她把姜季澤作為愛慕物件,但是傳統封建禮教迫使姜季澤拒絕了曹七巧。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慾,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

    發展

    曹七巧由於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後轉變為一個惡母和惡婆婆,做盡了極惡之事。

    高潮

    女兒長安是她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在學堂呼吸道新鮮空氣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當長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從中作梗,變著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把長安推向無底的深淵。

    結局

    長白也在曹七巧的誘惑下吸食大煙。母子倆討論兒媳的秘密,使兒媳被逼絕望,悲慘地死去。而後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殺。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別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兒女的幸福。極度的內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種的惡事,毀掉了兒女、兒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劇。

    對本書的評價: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愛玲是一個獨具評估價值的文學家,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是20世紀40年代上海淪陷時最走紅的女作家。她的筆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性格各異的女性形象。在這些人物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她的人生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帶著黃金枷鎖的蒼涼一生。她的形象對我們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曹七巧形象表現的思想意義

    (一)對畸形人生和畸形人性的表現和批判

    張愛玲作為一位女性作家,對那種新舊代交疊下的女性命運極為美注,她筆下的系列女性形象,真切地傳達了她對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對文化敗落命運的思索,她的作品擅長用傳奇性的故事以及瀰漫於其中的夢魘般的氛圍表現畸形的人生和畸形的人性,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曹七巧等女性生活的沒落和亂世的蒼涼,體驗到人性的醜惡、生命的無常、慾望的瘋狂,更有夢魘般的人性展示。透過曹七巧代表的女性形象,批判了封建宗族制度對婦女的摧殘,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如果說曹二爺是生理的殘疾,那麼曹七巧則是心理的殘疾。嚴重的心理殘疾使七巧迸發出強烈的復仇欲,情慾所導致的心理變態支配了人物的一切行動。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變幻,這是張愛玲作品的經得起推敲的成功經驗。

    (二)反映金錢物質對人性的扼殺異化

    張愛玲在她創作的作品中充分體現了金錢物質對人性的扼殺異化,充分體現出作者的人生觀,就是女性生存的艱難。在她的小說《封鎖》中有這樣一句重複了多遍的民謠:“可憐啊可憐,一個人啊沒錢!”正是由於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張愛玲筆下的女性人性被扼殺異化了,她們義無反顧地投身婚姻交易市場,庸碌一生,悲慘一生。“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曹七巧是為了錢才如此變態。而實際上,曹七巧對錢財的瘋狂追求和病態守護,是因為隨著丈夫和公婆相繼過世,她的生活重心轉化為分家以及對金錢的爭奪、佔有。透過本質看,七巧對黃金的佔有慾,來源於她滿足不了的性慾、自尊欲等而採取的心理補償。曹七巧形象最深刻、最主要的意義在於揭示了金錢物質對人性的腐蝕,扭曲與異化,表現了人性醜惡和脆弱的一面。

  • 6 # 靈魂有書香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張愛玲是“一個對人生充滿悲劇感的人”,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曾評價“張愛玲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可又是一個活潑的諷刺家,記錄近代中國都市生活的一個忠誠寬厚的歷史家”。 張愛玲小說中的人物幾乎都是悲劇形象。她以獨特的視角,冷峻的筆觸,刻畫一些舊女性形象,她們總是浸透著太多的不幸,從上層的太太小姐到下層的丫頭傭人,從新派的知識女性到封建的舊時女子。這些女性生活在一個瑣碎的物質世界中,常常處於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蝕之間,為了金錢、慾望,虛榮而近乎瘋狂。她們各有各的特點,惟一的共性就是生活在男權主義、家庭主義的籠罩之下,受壓迫與虐待的地位始終得不到改變。張愛玲的悲劇性創作意識鑄就的女性悲劇人生。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張愛玲的《金鎖記》就是這樣一部令人嘆息的悲劇作品。七巧的青春、愛情和對生活抱有的一切積極美好的幻想因為父權社會的畸形婚姻、畸形經濟、畸形家族而被一點點無情的消磨和撕碎。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這是一個畸形的社會。生出無數畸形的女人。因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是這些女性的典型。她作為封建社會下層出身的女子,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哥嫂為了得到金錢,逼迫她嫁進豪門、攀附權貴。這個無實質的婚姻和勾心鬥角的封建家庭牢籠,把她生命中的情感都葬送了,造成了她的心理變態,最後淪為金錢的奴隸。這種變態的心理讓她認為,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她探聽兒子房事,逼得兒媳自殺,破壞女兒戀情,子女的幸福被她一一扼殺。《金鎖記》透過對衰敗舊家庭的描繪,把封建家庭對女性的毒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的表現出來。小說末尾作者寫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這句帶有時間延續性的話語,說明了曹七巧是當時婚姻制度摧殘下的女性典型,而這樣的不幸女子、不幸婚姻還將繼續延續。由此可見,在 “存天理,滅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會中,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沒有自由,沒有地位,永遠為男性附庸品。

    在《金鎖記》當中,曹七巧的女兒姜長安也深受封建家長制毒害。傅雷指出:“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姜長安作為一個被家長制“訓練有素”的女性典型,在曹七巧的變態心理的管制下,她無法追求自己的愛情、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接受曹七巧對她幸福的毀壞,成了家長制的犧牲品。在長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封建家庭女子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長制讓她們只有默默無聞地去承受與擔待。姜長安的人物塑造是張愛玲對封建意識和封建家庭毒害女性更有力的批判。

    男權的中國舊式社會,女人永遠沒有地位更沒有能力思考或者決定自己的命運。七巧嫁給先天癱瘓在床的男人,嫁入門不當戶不對的豪門,也嫁入一個即將網住她所有靈魂所有人生的金碧輝煌的牢籠。這是悲劇的第一層。

    沒有溫存的愛、沒有激情的性。年輕的水一樣的女人一夜夜獨自面對,不會擁抱她的是動物或者是石頭,一潭死水。要獨自面對的還有永遠難以抑制更難以發洩的慾望、難以抵制更難以抗拒的紙醉金迷,所有可能預料的和不可能預料的危險、嘲諷、旁觀、排擠。身處一個沒有人愛的世界,一個人。這是悲劇的第二層。

    一個原本正常的健康的有靈魂有自我的人,一個原本天真的善良的純樸的年輕的女人。在愛的荒原中迷失了。開始變得暴戾不安、變得彷徨、變得矛盾、變得更加渴望、變得嫉妒、變得骯髒並且充滿銅臭。因為失去了愛別人和感受別人愛的能力。

    在愛還有完全迷失時七巧真的矛盾過。親戚來看自己的時候回憶中的溫存是愛在甦醒。但是,愛還是迷失了。他們來看我是圖我給他們的好處。讓她們快滾!然而當親戚真的要走,七巧的眼淚又會情不自禁留下。唯一的親人,是僅存的一點點愛的證據和愛的回憶。分家產後昔日情人季澤的真假溫柔使其七巧重又回憶和拾起無所謂宗族禮教的自我和幸福,但是金錢對七巧的異化使得原本已在愛中迷失多年的七巧很難相信愛。所有重又迷失。這是悲劇的第三層。

    一個水一樣脆弱的女人。經歷了怎樣的掙扎和蛻化,變成的不是一直蝴蝶而是一直毒蠍。請原諒女人。沒有男人依附,生存何以維繫?七巧唯一可以死死抓在手裡的救命草就是她用上一世青春交換得來的金錢。

  • 7 # 大鯊魚資訊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 8 # 淡水河邊207

    張愛玲的《金鎖記》,道盡一個心態扭曲的瘋女人的一生。

    “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孃家的人恨她。”

    小說裡充滿“七巧”各種尖酸刻薄的話,她罵人的詞語不帶重複,卻格外羞辱人。 她把自己一生的不如意,通通化作刺傷兒女的尖刀, 讓相依為命的三人活在陰影之下,一起千瘡百孔。

    張愛玲這部作品寫得好,和其他的她的作品相比,少了婆婆媽媽,少了男歡女愛,並且諷刺語言特別辛辣,我比較喜歡這部作品。

  • 9 # 衛冕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姜公館的二奶奶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殘廢的丈夫,爭得大莊財富,從此成為黃金的奴隸,心理變態,她壓制情慾,無情地趕走了她原來鍾情的小叔子,又屢次破壞了兒女的婚姻。她逐漸成了撲滅人間幸福和美的喪失人性的女妖。作品透過對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實塑造了一個由金錢而導致人格裂變的曹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錢對人的靈魂的腐蝕和對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長安,七巧的女兒。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上學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當長安年齡越來越大,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變著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最終這樁婚事也失敗了。

    擴充套件資料

    《金鎖記》在情節的安排上,人物的設定上,頗有借鑑古典小說《紅樓夢》的色彩。在情節上,它講究巧合、波折和首尾照應;在人物的設定上,多在古色古香的環境氛圍中來寫現代人的精神氣質,帶有強烈的市井色彩。

    《金鎖記》中涉及的喻象分為日常事物、古

  • 10 # 梁大家說

    張愛玲的小說的當中的人物,總是帶著悲劇性的色彩。就像她筆下《金鎖記》當中曹七巧,可憐又可恨。

    《金鎖記》被傅雷評說是“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但是看完了《金鎖記》之後,內心卻無比的沉重。

    《金鎖記》主要講述了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個正常人到變成一個心理變態的女人的過程。她是麻油店家的女兒,但是身在封建社會下底層的人,怎麼可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於是她被迫嫁給了姜家的二少爺,她不知道的是,二少爺是患有軟骨病症的人,從此她的感情慾望長期得不到滿足,又因為姜家對瞧不起她經常欺負她,導致她變成了一個刻薄又毒舌的女人。

    曹七巧原本是個渴望愛情的女人,可是因為丈夫常年臥病不起,周圍的人對她又不搭理,甚至連丫鬟都可以給她臉色看。

    原本的她把自己的小叔當成了寄託,可是當分家產的時候,又怕小叔是為了她的財產,於是狠心斷了自己的後路,從此金錢就是她的救命稻草。

    她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刻薄,心理越發的變態,甚至連自己的兩個兒女都要禍害。

    她逼迫女兒裹小腳,讓女兒長安成為同學們的笑話,教唆長安吸食大煙,破壞她的愛情,人格極度地扭曲。

    她逼死兒子的兩任媳婦,不僅也讓兒子長白吸食大煙,更是當著媳婦的面跟兒子探討閨房之事,用盡各種手段逼死了自己的媳婦。

    她極度自私又變態,長期的感情壓抑致使她變成了麻木不仁,見不得別人幸福的人,甚至連自己的兒女的幸福都要剝奪,也害死了更多的人。

    對《金鎖記》曹七巧的看法:

    封建思想制度下的犧牲品,情慾和物慾的極度扭曲,在她的眼裡,最終都只剩下金錢,沒有了愛情,也拋棄了親情,活著就像行屍走肉。

    自己不幸福,也見不得別人幸福,把自己丑惡的一面展露得淋漓盡致。像曹七巧這樣的人,不配為人母,可憐了長安和長白,長期在她的荼毒下,人生都毀了。

    很多人看到最後,覺得長安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曹七巧,你們認為呢?

  • 11 # 逍遙客1971

    《金鎖記》是張愛玲於1943年完成,收錄於小說集《傳奇》中的一部作品。作者以第三視角,冷靜的筆觸陳述主人公七巧可悲、可嘆、可氣、可惱的一生,將人性中自私、卑瑣、虛偽、扭曲甚至病態展現的淋漓盡致,瀰漫著濃濃的悲情味和無力感。

    七巧也曾是如花般鮮活的,但她的鮮活止於被貪財的哥嫂送入大富人家,給殘廢二少爺做妾。雖然後來轉正可也是因著讓她死心塌地接受命運而套上的黃金枷鎖。

    守著無生命的肉體,苦著求而不得的慾望,爭著不甘人欺的憤怒,青春枯萎,真情埋沒,心靈扭曲。

    當枷鎖解除,黃金加身,成為家長的七巧開始發洩心中的不滿,向周遭討要命運的不公,無節制的衝動,失控的絕望,七巧"瘋"了,變得多疑、刻薄、專橫、冷酷。

    "瘋"了的七巧把被動得來的黃金枷鎖主動套在了兒女身上。被鎖住的欲和情,她利用兒子得到變態的補償。她用鴉片困住兒子,用言語羞辱兒媳,瘋狂參與兒子、兒媳房中事,佔有慾遠大於母愛,是一種變態的可恥欲忘的瘋狂,是對同性搶奪男人的絞殺。而對女兒的控制,則是對同為女人的嫉妒。她不能容忍女兒的鮮活,不想看到女兒的幸福,她不許女兒離開她的撐控,她要讓女兒犧牲一切,象她一樣。她不遺餘力破壞女兒的臉面,設計吸引女兒抽鴉片,攪黃女兒婚事,詆譭女兒人品,用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徹底斷送女兒的幸福和最後的愛。

    七巧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是必然的,她究其源不過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犧牲品,但她更不幸的是,延續這種制度,製造更不幸的犧牲品。張愛玲透過七巧人格分裂的演變,揭示了環境對當時女性的束縛,所謂環境是指道德禁律,禮教操控,經濟牽制。重重壓迫下人性的掙扎、絕望、瘋狂,具有強烈的悲劇感和震撼力。

  • 12 # 大樹青橙

    《金鎖記》是張愛 玲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是一個關於人性異化和人性極度扭曲、變態的故事,一個過度追求情慾和物慾的故事。

    故事簡介——

    七巧原本是一個美麗、可愛、討人喜歡的少女,她心裡有自己喜歡的人, 然而她做不了自己婚姻的主,她的家裡只是開麻油店的,她孃家的人貪圖金錢, 把她嫁給了一個家庭富裕但身體殘疾的姜家二少爺。七巧淪為了一個金錢的犧牲品,她正常的情慾也被活生生地剝奪了。家境的懸殊和地位的特殊使得七巧在姜家毫無尊嚴,七巧的心靈與肉體備受折磨。七巧是年輕的,也是需要情慾的,但是她卻被迫地守著活寡。

    在她見到身體健全的姜季澤後,自然會不顧一切地愛上他。然而姜季澤卻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他鐵了心不招惹自己家裡的人,免得自毀前程,所以在七巧有意挑逗、勾引他時,他非常理智且堅決地拒絕了。

    十年過後,七巧的婆婆與丈夫已相繼離世,她終於迎來了她人生中第一 次觸碰金錢的機會。儘管七巧備受欺侮,然而她到底是分了一筆錢。多少年來,她一直做著自己的黃金夢,然而她卻不能觸碰到金錢。從此,她可以自立門戶,自己當家做主了。金錢象徵著物慾,愛慾象徵著情慾。渴望金錢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情慾的喪失。十年了,姜季澤在十年後終於主動來到七巧面前表達愛意,她等待十年的情愛終於來到了她面前,然而她的理智與審慎卻佔了上風:在試探對話中七巧很快明白姜季澤求愛是假,看中了她的金錢才是真的,於是七巧毫不顧惜情面地把他趕走了,她親手把自己心中最後的愛情之花掐死了。

    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慾,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

    曹七巧由於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後轉變為一個惡母和惡婆婆,做盡了極惡之事。

    女兒長安是她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在學堂呼吸道新鮮空氣時,卻又在七巧的無理取鬧後放棄上學。當長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愛情,七巧卻從中作梗,變著法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把長安推向無底的深淵。

    長白也在曹七巧的誘惑下吸食大煙。母子倆討論兒媳的秘密,使兒媳被逼絕望,悲慘地死去。而後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吞鴉片自殺了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別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兒女的幸福。極度的內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種的惡事,毀掉了兒女、兒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劇。

    個人以下看法——

    1、“悲”“涼”之感:

    在文中,月亮就貫穿了全文,對全文情節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處處透“涼”,也許是“悲涼”“蒼涼”,又或者是“荒涼”“淒涼”, 就像文中開篇就這樣描述:“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 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作者利用月亮開場,揭開了全文的帷幕,平淡直白的話語中透著一股子淒涼的味道,也

    表明了全文淒涼的結局與人物悲劇的命運。

    張愛玲《自己的文章》中寫道喜愛蒼涼的原因“我不喜歡壯烈,我更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乏人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他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

    傅雷先生在《論張愛玲的小說》中提到“愛情在一個人身上 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生命與幸福來抵償”。這也許是這篇小說導致悲劇結尾的最大根源,這“荒涼”或者說“淒涼”不只是曹七巧一個人,也不是她身邊的人,也許是當時整個蒼涼的社會。

    2、“病態”的美

    “病態”在現在的審美來說可以稱之為是“病態美”,而悲劇也是一種美,讓人傷感無限,而又充滿思考。

    文中曹七巧的病態性格可謂十分突出,但導致她病態性格的成因她自身的原因也是存在的,但絕不是主要 原因,肯定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曹七巧的病態表現在她對金錢的慾望,對性的慾望,以及一些違背正統價值觀念的事,比如自己抽鴉片,還叫子女抽等等,而這些如此種種的病態描述,更像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抗,這樣的描繪同時進一步衝破了當時人們的思想禁錮,打破了固有的人們傳統心目中女性三從四德的價值取向,在當時封建殘餘下透過來描繪女性的病態,來表達更好的反抗效果。

    3、對《紅樓夢》借鑑

    張愛玲說過:《金瓶梅》和《紅樓夢》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可見《紅樓夢》對其影響至深。

    如曹七巧的出場方式猶如借鑑王熙鳳出場。可以看原文。

    再比如,對曹七巧見孃家人時的描寫,猶如《紅樓夢》裡面的鴛鴦見哥嫂。

    等等,不一而足。

    4、喻義在文中的應用

    比如“金鎖”,“月亮”,還有常見事物、古董、國外引進的先進事物等,從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金鎖記》中的喻體主要具有世俗化、古典化、影象感的特點。

    5、語言特色

    譬如作者在寫女人公尖酸刻薄時這樣寫道: “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割的人像刀片”,把女主人公尖酸刻薄的語言比喻為割人的刀片。作者藉助比喻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人們熟知的、生活化的事物,可謂是作者獨特的藝術感受的形象體現。

    ……

    張愛玲的小說給人多的是深刻的人生以及問題的思考與警示,雖為不堪,但現實大多如此,生活中雖有喜,但悲或平淡為主旋律,畢竟若不知悲何來喜?

    最後以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話結尾——

    “胡琴咿咿啞啞地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 13 # 藍水晶mm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一篇不容易看懂的小說,表達了作者複雜的心裡狀態,側面反映出作者不能被世人所理解,透過小說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 14 # 不二文學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一部代表作,是一部悲情色彩濃重的中篇小說。

    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認為,它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它的道德意義和心理描寫,極盡深刻之能事。

    故事的主角叫曹七巧,因為生在七月,家人為她取名七巧。本來是一家小麻油店老闆的女兒,少女時代的她是個爽直潑辣的姑娘,會挽起大鑲大滾的藍布衫袖子,露出雪白的一雙手臂,上街買菜。她會跟店裡的夥計,裁縫的兒子調情,他們喜歡她,也喜歡跟她開玩笑。日子安安穩穩,也快快樂樂。

    後來,她被貪錢的兄嫂賣進大戶人家作妾。因出身低微,受盡歧視與排擠,而他的丈夫,自小就殘疾,是個骨癆病人,不僅不能為她撐腰,就連正常的情慾都難以得到滿足,使得七巧裡外受盡壓抑折磨。縱然她在夫死公亡後分得一份遺產,但是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薰染,已使她人性扭曲。

    此時的她認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錢”,為了得到金錢,她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黃金的“奴隸”,被這把枷鎖緊緊套住,一味斂財,親情全無,在不斷尋求病態發洩與報復的過程中,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極其自私、乖戾、刻毒、殘忍。人性良知徹底扼殺。

    曹七巧是中國小說中少有的,具有變態人格的女性形象,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人物,她本身是一個悲慘的受害者,最後她自己卻變成了又一個施虐者,更可悲的是,受害的物件不是別人,竟是自己親生的兒女。

    女兒長安是她手中的第一個犧牲品。七巧讓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當長安終於在學堂,感受到新鮮氣息的時候,卻在七巧的無端取鬧後放棄上學。

    後來,長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產生了愛情,七巧又從中作梗,變著法子讓長安吸上大煙,敗壞女兒名聲。把長安推向無底的深淵。

    兒子長白也在曹七巧的誘惑下吸食大煙。她把打聽出來的兒媳那點私事,在麻將桌上當著親家的面開玩笑。結果兒媳被逼絕望,悲慘地死去。她又給兒子娶了姨太太,姨太太一年後也吞鴉片自殺。

    恨與愛是一體兩面,如果沒有深沉的愛,也就沒有刻骨的恨了。

    曹七巧曾經充滿了對生活的憧憬,對愛情的渴望,可是自身的極度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別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兒女的幸福。極度的內心扭曲使她做出泯滅人倫的惡事,以摧毀別人的幸福帶來短暫的快感。

    曹七巧是舊社會大環境下的產物,可是更重要的,她是她自己各種巴望、祈盼、情感的奴隸。時代的悲劇,個人的悲劇!

  • 15 # 糖果媽媽愛孩子

    《金鎖記》講的是一個關於愛和人性的複雜故事,讀完之後讓人倍感沉重,對主人公曹七巧有著難以言說的感受,覺得她刻薄、變態、心理扭曲,像一把尖銳的利器,總是想割傷周圍的人,還生生毀掉了一對兒女的人生,可她自己也是生活的受害者,覺得她可恨,卻又恨不起來。

    起初,曹七巧也是一個滿心憧憬著未來、渴望著愛的女孩,性格潑辣爽利。後來她被嫁到大戶人家姜家,她的丈夫是癱瘓在床的二少爺,幾乎是一個廢人,可是全家上上下下卻都不拿正眼瞧她,只因她家裡是開麻油店的,覺得她出身下賤,嫁入他們姜公館實在是高攀。

    書中有一個細節很扎心:三奶奶的陪嫁丫頭不明就裡地問另一個丫頭:“你是她(指曹七巧)的陪嫁丫頭嗎?”那丫頭竟咬牙切齒地吐出三個字“她也配!”曹七巧在姜家的地位可見一斑。

    在毫無出頭之日的漫長歲月裡,曹七巧強烈地渴望著愛,她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姜家的三少爺季澤身上,季澤本來是一個沾花惹草的主,可為了避嫌他將曹七巧拒之門外,曹七巧逐漸心灰意冷。

    好不容易捱到丈夫和姜家老太太都過世,分了家,曹七巧終於能夠當家做主了,張愛玲寫道:“這三十年來他帶著黃金的枷鎖,卻連金子的邊都沾不到,這往後,一切都不同了。”

    一切確實都不同了,卻也不是什麼本質上的變化。曹七巧仍然過著空虛、缺愛、沒有盼頭的生活,她當面揭穿又前來找她的姜季澤是圖她的錢,等他走後卻又後悔不已。

    她的心理都越來越扭曲,越來越變態,她設法打探兒子和兒媳的隱私,然後又尖酸刻薄地宣揚出去,前後逼死了倆人兒媳婦兒,害得兒子不敢再娶妻。

    女兒30多歲還沒有嫁出去,好不容易找了一個意中人,也被她活活拆散,還把女兒已經說了分手的男朋友叫到家裡來,當面揭露出女兒吸大煙,剝奪了女兒最後一點做人的尊嚴和在唯一的戀愛物件記憶中留個好印象的希望。

    張愛玲說曹七巧是自己筆下唯一的一個英雄人物。上官文露解讀說,“她之所以是一位英雄,是因為一直身處這個世界最陰暗的角落,卻想要伸手去觸碰那遙遠的星光一樣的愛。”

    的確,曹七巧自己也是受害者,她也有追求愛的權利。可我不能認同的是,在求愛而不得時,她卻將自己受到的傷害變本加厲地施加到別人身上。而這“別人”中,真正被毀掉一生的,卻是她自己兩個孩子。

    而且,原生家庭的傷害是代際遺傳的,真不知道這一層層下去,將會將會傷害多少人,真如張愛玲在最後說的:30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 16 # 木枝名

    張愛玲的《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封建世俗下的女性曹七巧,因為受盡人世間的冷落,沒有得到愛情,在愛情與金錢的追逐下變成一個惡毒的母親,破壞子女的幸福。

    我們能從這部作品中看出幾分《狂人日記》的味道,這個社會是吃人的,就連紙縫裡都寫著吃人。

    我們如何看待這部作品呢?

    曹七巧這個人物

    曹七巧為何最終會變成一個女巫一樣的人物?還是源自於這個社會對她的殘忍,她沒有得到一點溫情,以至於連自己的兒女也要算計。

    曾經,她也是一個嚮往美好愛情的姑娘,原本是出生於商人之家,卻被貪婪的兄嫂賣給殘廢的姜家二少爺做妻子。雖說是正房太太,卻也沒享受過愛情。

    在這姜公館裡,倒也不乏其他人,於是曹七巧開始惦念小叔子姜季澤,而那姜季澤雖然風流,可在這大院裡是斷斷不難壞了規矩的。亂倫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於是曹七巧並沒有得逞。

    曹七巧只得守著那個殘廢丈夫,在大院裡面被奚落看不起,看著成天在自己面前的小叔子,愛而不得。隨著青春一點點流逝,曹七巧終於熬走了丈夫和公公。

    眼看著春天也就要來了,曹七巧繼承了家產,這小叔子姜季澤還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曹七巧不但沒有得到愛情,並且發現風流倜儻的小叔子不過只是為了拿到錢財才花言巧語騙她。

    她也只得當作視而不見,愛情?這該死的愛情,不過是為了一點錢財,最終將小叔子趕了出去。

    曹七巧始終沒有得到愛情,只有自己幾十年青春換來的一點錢財。她害怕別人跟她搶奪家產,連虛假的愛情也放棄了,最終對自己的子女下手。

    不讓子女得到愛情,拼命守住自己的財富,最終給自己打造了一把金鎖,將自己永遠的禁錮在裡面。

    張愛玲的小說構造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的小說中充斥著對愛情的追求,就像她自己曾說過的“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而對於愛情,張愛玲的想法依然如此。

    很多時候,張愛玲的小說裡面都有一些“媳婦熬成婆”,碎碎叨叨的生活,還有女人們的尖酸刻薄。

    到底是什麼讓一個原本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人,變得麻木不仁,開始破壞別人的幸福呢?大概是這個世界的刻薄吧。

    張愛玲在創作《金鎖記》的時候,正值與胡蘭成相戀之時,也更是追求愛情的時候。

    而張愛玲對於當時的社會上的女性的身份地位深表同情,更多的時候,刻畫的都是一些悲慘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沒有地位,婚姻只是一種生存方式,內心渴望著純粹的愛情。

    在社會的壓迫下,顯露出各種各樣的醜態,代替著封建禮教去做一些吃人的事情。

    20世紀40年代,也就是張愛玲創作《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這些小說的時候,正值她的文學創作巔峰,揭露了女性被禁錮的自我意識。

    《金鎖記》這部小說不但表現了曹七巧對愛情的嚮往,也充分展現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封建禮教世俗對於女性的摧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軾其實在醫學方面也有成就和作品,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