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運動品牌德爾惠倒閉了,鞋王百麗死了,達芙妮也在連續鉅虧苟延殘喘,意爾康,獸霸,太子龍,波司登,美特斯邦威等大咖都在連續縮減門店,關於鉅虧的背後原因無不歸結於房租的連年暴漲,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消費者卻無力接盤,此事你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日曰1

    具體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並不感到有什麼不正常的,民間有一條很樸素的辯證法道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揭示了事物變化的規則,不是固定的。任何事物不可能長期保持一種狀態,周圍的事變化,也迫使其因風而變,這幾個鞋王倒了,更多的就會接踵而來,更有可能這些鞋王脫去了外殼,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存在,或者另一種軌跡在運存,另一個地方去發展;老話說的好,30年河東,30年河西,誰又知道會不會再興盛,很多老字號不也是經歷如此嗎?

    我們看到實體商業被線上銷售衝刺的滿身傷痕,但是各種實體店還是雨後春筍,一個又一個在接力;想要異軍突起,要麼大環境改變,順勢而為;要麼有強大的實力改變大環境。那些消失的或許收縮力量,要麼化整為零,不會完全消失的,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看不到實質,商業化的今天,哪裡是那麼簡單的?說不定正在哪個地方換個身份積蓄力量,等待出擊,誰知道呢,是不是

  • 2 # 校長髮布

    原因有幾點:

    1、社會需求在改變,幾年前,百麗達芙妮等的鞋子還比較貼近於消費者的審美,但是這兩年,鞋子貴不說,還醜,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在競爭力比較激烈的市場,隨時會出現很多能夠代替你的品牌;這就決定了巨頭們的生死。

    2、百麗最初的成功得益於百貨商場的興起,但是現在新零售崛起,線上競爭激烈,如果不能對市場做出很好的預判,就存在不長久,鞋王的落幕,意味著以百貨商場為核心的時代正式結束,在他們真正意識到危機的時候,已經晚了。

    總結來說,就是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下,缺乏敏銳的觀察力,不能夠及時做出改變,不能快速學習新的知識,改變商業模式,一成不變只有死路一條。

    聶潛,區塊鏈財富社群發起人,2G區塊鏈資料免費領(暗號區塊鏈)

  • 3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76

    透過上述品牌的興衰過程足可以窺探整個行業的生存現狀。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自身經營的因素。隨著中國整體經濟放緩,人們購買力不足,購買意願下降,服裝零售市場不可避免受到波及,短期內復甦艱難,服裝行業紛紛尋求新的發展領域,跨界經營是很多服裝品牌的選擇,然而經驗缺乏,戰略佈局不清晰,很容易導致失敗。鞋類尤其是運動品牌,本來同質化競爭激烈,創新不足,消費者審美疲勞,衰敗更加明顯。

  • 4 # 華銳眾合酒店諮詢

    記得高中時,運動鞋就知道耐克,阿迪和李寧,我就去買康威(仿牌便宜)。讀大學的時候,突然間多了好多品牌,不用去買仿牌了。畢業工作很多年之後,自己覺得做工可以,材料可以,穿著舒服就行。身邊這個聲音多了起來“不用耐穿,好看就行”

    現在市場上的同質化競爭比較厲害,同樣的皮鞋,運動鞋等品牌多的掰著手指頭可能都數不過來。品牌優勝劣汰合併重組是市場的選擇。個性化追求興起,大家總希望自己的是“與眾不同”,對設計師的要求高了。人力成本增加,以前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工資,這個時代已經轉到南亞幾國去了。環保政策收緊,原料成本增加,汙染重的要麼關,要麼搬。網際網路帶來資訊更透明,製鞋行業一本萬利的暴利時代也過去了。

  • 5 # 華爾街見聞

    2017年7月27日,“一代鞋王”百麗正式宣佈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距離它在聯交所上市正好十年。百麗國際執行長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大放豪言,“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他確實也做到了。百麗曾一度佔據了女鞋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0年到2012年,百麗每年淨增門店數目都在1500至2000家;2011年,百麗公司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設一家新店。這一切輝煌都隨著2013年電商異軍突起而告一段落。百麗作為典型的傳統零售企業難免被波及。

    面臨日益增長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無法收支平衡,再加上銷售額下滑,這些門店最終也迎來關門的命運。

    此外,不斷開放的市場和海外國際品牌也給傳統鞋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再加上近幾年來消費升級,消費者的審美不斷提升,對於個性化,品質化要求越來越嚴格。然而,百麗跟隨市場潮流的速度較慢,對使用者的消費意願也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女性鞋款式老舊,缺乏創新,也沒有什麼價效比可言。

    百麗之後,達芙妮似乎也要步其後塵了,2017年,達芙妮在全球範圍內關閉的銷售網點高達1009家,幾乎是近三分之一的門店網點。這些鞋企的共同特徵在於,在真正的危機到來之際,仍不思改變,堅持其固有的“得渠道者得天下”的思維,這在網際網路時代是要不得的。正如盛百椒所說,“在市場出現巨大變化情況下,沒有預判和找到轉型的路徑。”

  • 6 # 小魚粑粑

    市場在變化,客戶從買品牌服飾到買設計品牌服飾,大家希望買到具有設計感的服裝,而不是千篇一律,潮流是快消品的生存之道,一系列款式生命週期在三個月至半年,所以不能像以前一樣慢慢賣庫存,學小米零庫存才是王者之道,設計產品一過季,就應該馬上處理,新的設計應該馬上跟上,所以需要培養一批設計師,讓你的公司能生存下來

  • 7 # 常春藤28834226

    百麗死是遲早的,子品牌太多,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Joy & Peace(真美詩)、Mirabell(美麗寶)、Millie’s、Senda(森達)。。。價格貴不說,質量又只那樣。學學奧康,看人家活得多好。奧康的鞋200左右,雖然質量很爛,聚氨酯泡沫鞋底,但人家便宜,人家把一雙鞋成本壓縮到幾十塊錢,人家還有得賺。

  • 8 # 風不動明王

    在我個人看來,百麗並不是死了,人家只是退市,作為創始人套現了好些錢,品牌和店鋪還在經營,我不知道“死了”這個是怎麼定義的。

    充其量叫“輝煌不再”,但百麗依然在國產鞋類品牌中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

  • 9 # 逆時針的燁

    鞋王是百麗?好像蜘蛛王,啄木鳥,奧康這些老牌勁旅都不敢稱王吧!它一個新秀,居然敢稱王!結果死的快!還是老朱的戰略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靠譜啊!渠道線上線下要雙殺,質量款式才是王道!

  • 10 # 薛五哥一

    我覺得就是根本不考慮市場需求而下單做貨,就是為了追求佔有率,而不去做好開發要求,就是簡單的價格戰。再加上年輕人的面子問題,所以死掉很正常,這只是個時間問題,還是就是加價過高,根本不考慮消費能力,就是為了漲價而漲價,那還能有市場嗎。再有就是房租和商場的每天漲價,造成幹了一年就是為了房租和扣點,也都是導致消失的原因。

  • 11 # xiresuolan

    新一代年輕人的品牌意識弱了,他們不太在意品牌價值,這多少也是拜TB風所賜吧。一些個性品牌或者快時尚以流行元素和更低的價格吸引年輕人。就鞋的質量舒適度來說,百麗是不錯的了,但是價效比已經低於現在年輕人的預期,被年輕一代拋棄了,就等於被市場拋棄。和現在新一代消費者談品牌價值,不如談價效比更實際

  • 12 # 一起幸福微笑

    從來沒買過百麗的鞋,以前百麗在白雲區新市有第一家店,跟同事去買鞋子,在百麗試了幾雙,人家店員不鳥我們,不是玩手機就是木訥站著,叫幾次才墨跡過來。我同事說她們的鞋子最便宜的事800多其他都是上千,我們要買也要選雙合意又耐用的。好不容易來個笑臉的店員,拿雙碼數等十幾分鍾才來,等的都沒心情,後來幾個月百麗生意差了,店員竟然來店外拉人進店購買了,我們會鳥你嗎頭也不回的走了。後來就不去了,雖然柯達芙,達芙妮,奧康那些質量一般,但是至少人家服務態度好點,鞋子好歹能穿一久吧,價格也適合我們一月5000元的小資女生了。現在這年頭再窮年輕女生也捨得買1.2千的鞋子吧。每次去逛街都越過百麗的店。它要熄火,我覺得是必然的。

  • 13 # 鐵捏

    百麗的品牌當時對於很多人來說,真是高階啊。產品客戶體驗真是不錯,除了略貴,舒適度真對的起他的價格。德爾惠?一個從未有過真設計的品牌,在小城市烤小鎮青年來存活的品牌,晉江系我認為產品設計方面真不行,僅僅靠山寨真不能長久存活,小鎮青年,在收入提升之後,一旦有機會被耐克阿迪達斯之類高逼格的產品吸引,就很難再回去買價格不實惠,款式low的品牌,更何況,高仿貨帶來的價效比和心理滿足,那不斷擠壓品牌產品力不足的一眾國產。

    網際網路的衝擊,不僅僅是線上購物的便利,更是品牌滲透力的快速普及,誇上消費升級這個坎,前面功課沒做足的,消失是正常的。

  • 14 # 就不穿褲子

    奧康,康奈,百麗,意爾康。。老一輩認同品牌的購買力在下降,新生代審美和消費方式在發生改變,中國鞋業從興起到真正發展壯大才二三十年!正是斷層期。銷售渠道不多樣化,產品不創新。註定走向沒落和死亡!

  • 15 # 蒲芯大人leela

    十多年前,姐省吃儉用買的第一雙皮鞋是天美意,第一雙高跟鞋是百麗。那時我的工資才3千多,買雙五六百的鞋子算奢侈了,可惜了

  • 16 # 如花似玉米

    在500強企業中,1920年,平均壽命是67歲,2015年是12歲,現在可能更低。 世界上一大批老牌公司逐漸被新興企業淘汰掉,一種是線性增長,一種是指數增長。

    十幾年前人們需要的是耐穿,對品牌要求不高,現在更多是時髦+名牌。 服裝屬於傳統行業,如果開一個生意好的專賣店可以掙10萬,那麼賺1000萬就要開100個專賣店,100店面都不一定個個生意好。想要賺更多,就需要更多員工和物力成本,隨著物價飛漲,成本就是減不下來的,鞋子賣便宜了不掙錢,賣貴了別人可以買更好的品牌。

    當然,行業混亂期就像當年的共享單車,各式各樣十幾個公司,能走到最後的就剩幾個,任何行業都有二八定律。 二八市場一出現,就像貧富差距一樣被拉的越來越大,在同一個類目裡,頭部品牌吸引力佔40%,第二佔20%,第三佔10%,剩下的30%被數百家企業爭奪份額。

    提到包包,就想到LV,提到服裝,就想到耐克阿迪達斯,金字塔頂端優勢特別明顯,有更多利潤去請更出色的設計師、管理人員和團隊做更好的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售後服務及相關的客戶體驗,提升顧客粘度和營業額,而對於下鏈 ,關注顧客減少,倉庫貨物積壓,資金緊張,管理層異動,優秀人才出走,專賣店關閉,頻繁裁員。

    行業都有從混亂到成熟穩定的過程,拼出三足鼎立之勢並引領消費者,其他企業如果沒有特色去吸引消費者,慢慢會萎縮市場份額。

    公司是有壽命的,但相對於創始人而言,實業成功之後更多會考慮到收益更高的專案,比如房地產、投資新興企業股票,就像樂視破產,賈躍亭依然有許多錢,大多數就算公司沒了,有其它收益或是之前的老本都花不完,大家想得到的他們都能想到,所以不必為他們操心。

  • 17 # 柴火小妞兒

    百麗還是在企業文化出了問題吧,之前買過百麗的鞋子,樣子還可以質量也還可以。價格高。去店裡一般服務員就是愛答不理的,覺得你買不起。要不就是問問,要嗎?

  • 18 # 熠之瀾

    百麗的鞋真耐穿,我老公的一雙皮鞋是2011年買的,現在就磨的底薄了點,根磨的歪了點,鞋還能正常穿,而且還經常下雨天穿,擦點鞋油馬上就賊亮賊亮的,真正的牛皮,當時買是差不多五百,還是打折的,但質量是真的好啊!

  • 19 # 明鏡不是臺528

    就連昔日人頭攢動的沃爾瑪這樣的全球連鎖超市現在都門可羅雀,不得不逐漸關店縮減開支,更別提百麗,德爾惠,達芙妮什麼的了。

    究其原因,首先,電商的衝擊不容忽視。

    近幾年電子商務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線下零售業。線上模式的異軍突起,必然影響線下門店的銷售業績。而隨著線下銷售業績越來越少,店員的銷售積極性就越來越低,服務質量也就越來越低,進店客戶的滿意度越來越差,必然造成惡性迴圈。

    其次,這些個連鎖店前期的瘋狂開店後遺症逐漸顯露。隨著門店越來越多,租金、工資、宣傳運營費用等開支也就越來越大,如果沒有電子商務業的衝擊,可能還可以勉強維持,甚至盈利。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電商的普及之迅速來得勢如破竹。根本沒有給這些個線下連鎖店們苟延殘喘的機會就胎死腹中了。

    電商時代已經到來,它有傳統線下連鎖店無可比擬的優勢:租金便宜,方便管理,開支少,受眾多等等。

    在這個電腦即將被手機替代的年代,傳統線下連鎖店的死期還會遠嗎?

  • 20 # 沈小樣兒的春天

    百麗前七八年不錯,如今我也就看看,質量可以款式太醜,尤其這幾年真心醜到家,我不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思加圖的還可以,但是價格太高,後期打折太厲害,2200的鞋能打折到700左右,時間僅僅三四個月內,而且每個月都在變動,說實話太坑了。這雙是今年思加圖專櫃新款,2299元十月份打折後1598,一月份1099、現在699。一直沒捨得買,果斷入手。外地調貨39碼不容易,我大腳不好買39碼,這次幸運。很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教教我,怎樣才能開心,樂觀,積極,熱情,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