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尉遲敬德對李世民的忠誠度比秦瓊高。尉遲敬德與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連李世民都無法調和,沒有玄武之變敬德也想整死他倆。反觀秦瓊他不是秦王派而是保皇黨,是否洩密真不好說,且和太子黨並無嫌隙,最忿恨土匪的他,對土匪尚且手下留情,少了些殺伐果斷,在此事上,不堪重用。

    歸屬勢力問題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親信,秦瓊是李淵的親信。

    秦瓊並不是直接歸於李世民帳下的,他歸降的是李唐,是李淵。歸唐後秦瓊被唐高祖李淵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帳下。自己投奔和受人指派是不一樣的。

    而秦瓊戰功的絕大部分封賞都是李淵給的,尤其是柏壁之戰,唐高祖加封秦瓊上柱國,“如果我的肉可以食用,我都應該賜給你,何況那些子女玉帛?”。秦瓊這人最看重的是忠義,李淵這種知遇之恩,秦瓊是不會做出不忠之事的,包括殺李淵的兩個兒子,想都不要想,報信他倒會是第一個。

    尉遲敬德的宿怨

    尉遲敬德與建成、元吉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誰說都不好使,畢竟差點讓這倆人坑死,要不是世民,他敬德早歸西了。

    李元吉被敬德三次奪矛,表面激賞,暗中忿恨!多次派人刺殺敬德。又在李淵面前抹黑敬德,捏造罪名,最終李淵頒旨逮捕了敬德,準備問斬。李世民駁斥虛假罪名,敬德免於一死。

    敬德與建成也有矛盾。建成想挖人撬牆角,拉攏敬德被拒,“我本賤民出身,流落叛軍之中,按理說罪不容誅,但承蒙秦王的惠顧,才使我獲得新生,如今又讓我擔當將領,我唯願以身報恩。而對殿下實無寸功,所以不敢接受重禮。”李建成能不氣麼,想除之而後快。

    秦瓊的不穩定性

    秦瓊雖然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與建成、元吉卻沒有發生過什麼衝突。再加上上文所述的歸屬問題。他沒有原因,沒有動力,也沒有背叛李淵的道理。所以不能用,包括房玄齡也是見了刀才去的,更何況秦瓊了,鐵定不慘和,還可能洩密。

    最終:  

    李世民發動玄武之變,敬德射死李元吉。東宮部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敬德將建成、元吉二人的頭割下示眾,眾軍兵見首領被殺,也就退去了。

    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沒有再領兵出征,進入雪藏期。於貞觀十二年去世。

  • 2 # 宅宅史記

    玄武門兵變改變了一個朝代,他是由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發動的一次政變。唐高祖李淵被軟禁,原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被殺。在這次兵變中,尉遲敬德可算是大展神威,射殺了李元吉,挾持了李淵,逼宮奪取兵符,剿滅了太子府與齊王府,真的是戰功赫赫。但是在這麼大的行動當中,秦叔寶為什麼沒有參與,他可是與李世民從小玩到大的,一直形影不離,在這次兵變中,真的一點沒有參與進來麼?

    其實不然,秦叔寶只是角色不同,根據史書記載,秦瓊跟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人表現十分出色,每當有對陣的時候,秦王總是命秦叔寶打頭陣,萬軍莫敵。所以說,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心中最忌憚的就是秦叔寶了。在發生兵變的時候,為了放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戒備,秦王李世民沒有讓秦叔寶正面參與此次政變,但是他為李世民把後方的障礙全部清除了。

    都知道在兵變的時候,李世民的手下猛將全都出動,卻唯獨沒有秦瓊,這個時候的秦瓊在幹嘛呢?可想而知,李世民在城外還有十萬大軍,這支大軍當然不能沒有領導者,秦瓊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在他的帶領下,就算李世民兵變失敗,有這麼一支強大的隊伍在場外接應,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只能說這個政變是已經謀劃很長時間的,秦王李世民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連自己的後路都已經想好了。

  • 3 # 嶽小道

    李世民是個好老二,怎麼會搶皇位哪,其實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李世民去找尉遲敬德玩,恰巧撞到秦瓊在尉遲敬德家幽會他老婆,尉遲敬德聽說李世民到他家玩,就從軍營趕回來了,李世民遠遠看到尉遲敬德騎馬趕來,心中微動這下不好了,左思右想片刻於是徑直走向尉遲敬德,拉著他去喝酒,倆人喝多了吹牛拍馬一夜,覺得無聊了就到玄武門城樓上比射箭,倆蠢貨箭法太爛,箭靶沒射中,射偏了前來上朝的李建成,事情就是這樣。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首先得確認一點,秦叔寶是不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但是,《舊唐書·長孫無忌傳》中又記載:“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秦叔寶)

    前一個記載裡有秦叔寶,有一個記載裡沒有秦叔寶。那麼,究竟有沒有秦叔寶呢?雖然已經無可考證,但至少說明一點,秦叔寶不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角,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歷史上,秦叔寶和尉遲恭是李世民最重要的兩名大將,可以稱得上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那麼為什麼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沒有發揮大作用呢?我覺得主要有這些原因。

    第一,秦叔寶的身體狀況不允許。秦叔寶由於早期身經百戰,身上受到很多的傷,身體多病。這樣的身體,是不適合親自參與搏殺的。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很可能他參與了討論,但並沒有參與埋伏搏殺。或者在埋伏搏殺的時候,秦叔寶在軍營中掌控軍隊,防止出現意外時,好領兵參戰。

    而尉遲敬德身體強壯。玄武門之變需要的是刺客,而不是指揮官。當然尉遲敬德是最合適的。

    而且,在之前的戰鬥中,秦叔寶經常擔當的是李世民前鋒的角色,而尉遲敬德擔當的是李世民貼身護衛的角色,他常常緊緊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和李世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

    (尉遲敬德)

    第二,尉遲敬德更能夠下手。要知道,“玄武門之變”是要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管怎麼說,這兩個人不是一般的敵人,而是太子和王爺,都是皇帝的兒子。所以要動手,誰都會在心裡打一下小鼓。這一點,李世民是充分考量過的。而事實上,當發動政變的時候,諸將雖然說得熱鬧,確實都不敢冒然下手。最後還是李世民率先射死了李建成。接著,李元吉抓住李世民,想用弓勒死他。這時候,尉遲敬德才上前。李元吉逃跑,尉遲敬德放箭射死他。如果李世民不搶先射死李建成,最後能不能成功,還真的很難說。

    尉遲敬德敢作敢當,粗豪忠樸,在那一刻,不會猶豫。因此選擇他,成功率會更大一些。

    第三,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一心要獲得他足夠的信任,他在政變中有強烈的要證明自己的慾望。

    秦叔寶是在瓦崗寨以後就主動投奔李淵,接著被李世民要去了的。而尉遲敬德作為竇建德團隊的重要干將,李世民是多次挫敗他以後,把他俘獲的。因此,尉遲敬德自從投奔李世民那天起,他就被人懷疑。而且,明顯的有過兩次。

    第一次懷疑,是在李世民東征王世充的時候,當時和尉遲敬德一起投奔過來的竇建德舊部,好多人都逃跑,背叛了李世民。於是行臺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等人都說尉遲敬德也會背叛,要李世民及早除掉他。但李世民一直表示很信任他。既然李世民表示相信,尉遲敬德就急需證明自己的忠誠。

    (李世民)

    第二次懷疑,是李建成送了許多金銀給尉遲敬德,拉攏他。尉遲敬德趕緊向李世民報告。李世民說,他很相信尉遲敬德,而且還建議尉遲敬德收下這些金銀,免得引起李建成的懷疑。李世民如此信任,所以尉遲敬德再一次急需證明自己。

    而證明自己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玄武門。李世民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才特別帶上尉遲敬德。他知道,那時候,尉遲敬德就是死,也要把忠誠證明給李世民看。

  • 5 # 江山壹統

    你的說秦瓊的忠誠度是很有問題的。你看看秦瓊他跟過張須坨,後來跟著投降了李密,李密敗了又投降了王世充,後又投降唐朝。談何忠誠可言?秦瓊是魏徵說的良臣絕不是從一而終的忠臣。秦瓊是主擇臣,臣亦擇明主。尉遲恭卻是經過考驗的從一而終的忠臣。尉遲恭剛投降李世民,和尉遲恭一塊投降來的就跑了,眾將把尉遲恭捆起來推到李世民說跟隨尉遲恭一塊投降的尋相跑了尉遲恭也會跑的請把他殺了。李世民卻說如果尉遲恭要跑豈會在尋相之後呢?趕快放了,並贈給一筆金銀。說大丈夫意氣相投希望一起辦大事,如果您實在想走這筆金銀就算給您的盤纏吧。尉遲恭收下了並未感謝。眾將認為這小子真不識抬舉,不殺你不說還賞賜你竟然沒有絲毫謝意。李世民帶領少數人馬前往洛陽附近偵查,遇到了單雄信,說時遲那時快單雄信一槍刺向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拍馬而到將單雄信一槍挑落馬下救了李世民。李世民感慨的說沒想到您報恩如此之快啊!從此只要去偵查勇帶著尉遲恭說我執弓,公執槊,雖百萬軍能乃我何?回長安後,李世民兄弟矛盾俞烈,太子企圖收買秦王部將,給尉遲恭送來一車金銀。尉遲恭回絕了,說我是秦王的人為了錢背叛秦王到了您那裡又有什麼益處呢?李世民知道後說雖積金至月知公忠心不移。這是多高的評價呀如此的忠心李世民當然要大膽使用而且一直以來都是跟著他保護他並不是玄武門時去找他不去找秦瓊,秦王府的部將都沒離開都被佈置了任務不存在找誰不找誰的問題。說秦瓊比尉遲恭更忠誠只能說你沒看懂歷史。

  • 6 # 追記歷史

    首先先澄清一點歷史上秦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從二人投靠李世民到時間上來看,二人基本上都是在公元619年左右。所以尉遲敬德和秦瓊不能以誰先投靠李世民來論遠近,尉遲敬德曾經是李世民在戰場上的敵人,後來尉遲敬德實在是打不過李世民了才投降。尉遲敬德投降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為此還讓跟隨李世民的大將說了很多閒話,開始都對尉遲敬德投降後的忠誠度不看好。但李世民眼光很獨到非常信任尉遲敬德,事實的結果也是李世民沒走眼,尉遲敬德給了他很大的回報。

    咱們反過來看秦瓊,秦瓊在跟隨李世民之前幾次易主,最後被王世充俘虜後,又看不下去王世充就投靠李淵。暫不論秦瓊幾次易主,有人說秦瓊意志不堅定,容易牆頭草隨風倒,其實這種說法沒有必要認真,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能生存下來就不錯了。所以剛開始秦瓊是奔著李淵來的,並不是直接投靠李世民,秦瓊是後被李淵安排給李世民處工作的。秦瓊跟隨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很器重他,秦瓊後期也為李世民做了不少貢獻。玄武門之變秦瓊絕對參加了,而且在玄武門之變後還被李世民封賞。

    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為什麼還突出點,主要是前期李建成在尉遲敬德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最終沒有把尉遲敬德拉攏過來。史料上記載也是尉遲敬德發現了李建成對李世民不利的動向,及時得將這個情況報告給李世民,並且積極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所以在歷史描述中比較突出。

  • 7 # 耀眼觀世界

    秦叔寶在大唐王朝建立政權的時候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堪稱當時天下第一高手,同時他也是秦王李世民手下實力最強的一名武將!但是在李世民最為重要的一場戰鬥中卻不見他的身影,當時站在李世民身邊的是尉遲恭!這也直接導致了秦叔寶在後來的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中排在末位,按照秦叔寶的功績,這個排名,似乎有點蹊蹺!但是玄武門之變可謂李世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他卻缺席了,這也難怪了!

    為什麼作為李世民的部將,秦叔寶不願意參加玄武門之變,而是選擇中立呢?原來秦叔寶最早投靠的是李淵,而非李世民,他是被李淵分配給李世民,才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在秦叔寶心裡,李淵才是大唐,大唐就是李淵而非李世民!你李世民功勞再大,戰績再好,那也只是秦王,是大唐的一部分!無論他選擇站在李世民一邊還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邊都是在造李淵的反,所以他思來想去最後選擇了中立!

    不過還是要佩服秦叔寶,因為在當時的形勢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李世民明顯佔據優勢,他的勢力遠比太子李建成強太多!秦叔寶這個時候選擇中立可能一方面為了自保,但是更多的是當時天下大定,誰當皇帝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秦叔寶是窮苦人家出身,他深知戰亂和暴政對百姓的危害,所以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天下太平,老百姓不用再忍受戰爭之苦,可以過太平日子!現在天下太平,這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至於後來的排名,對他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也許他已經看清楚了,即使自己不站在李世民一邊,李世民也有必勝的把握了,所以他寧願選擇中立!又或許李世民手下沒有那麼多的精兵強將,需要他秦叔寶鼎力支援的時候,他也會義無反顧的站出來!

  • 8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找了秦叔寶的,而且秦叔寶也積極的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並立下了戰功,只是功勞沒有尉遲敬德那麼大而已。

    一、秦叔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

    兩唐書秦叔寶傳都很明確的記載,秦叔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

    《舊唐書》秦叔寶傳: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新唐書》秦叔寶傳: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

    白紙黑字寫的秦叔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這有什麼可爭議的呢?

    二、秦叔寶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

    秦叔寶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非常積極,而且很重要,據《舊唐書》長孫順德傳記載:

    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討建成餘黨於玄武門。

    當時,薛萬徹、馮立、謝叔方等率領東宮和齊府精兵二千餘人,結陣進攻玄武門,所謂的“建成餘黨”,指的就是這些人,之所以說是“餘黨”,是因為當時李建成本人已經在太極宮內的臨湖殿遭到伏擊被殺。但是,這些餘黨的戰鬥力可一點也不弱,可以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長安的基本兵力,主要也就是這二千人了。當時這些人打的很兇,與朝廷負責守衛玄武門的宿衛部隊發生了激戰,宿衛部隊中的敬君弘、呂世衡戰死。關鍵時刻,李世民麾下的數百騎兵殺來,挫敗了東宮和齊府兵,“太宗左右數百騎來赴難,建成等兵遂敗散”(《舊唐書》隱太子傳)。據此,可以很明確的說,這數百騎兵的指揮官,就是長孫順德和秦叔寶等人,他們率領這幾百騎兵,與薛萬徹等“建成餘黨”發生激烈交戰,挫敗了他們。

    因此,可以肯定的說,秦叔寶不但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還與東宮和齊府兵發生了激烈交戰。

    三、秦叔寶的功勞沒有尉遲敬德大

    秦叔寶雖然積極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他的功勞沒有尉遲敬德大,因為他參加的主要是在玄武門的阻擊作戰,而尉遲敬德參加的是臨湖殿的伏擊作戰,而且當時出現了意外,李元吉差點勒死李世民,幸虧尉遲敬德在,殺掉了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可以說,如果沒有尉遲敬德,就沒有後來的唐太宗了,從這個角度看,李世民給尉遲敬德多大的封賞都不為過。

    相比之下,秦叔寶雖然也有功勞,但是和尉遲敬德相比就差一些了。

  • 9 # 文史不假

    秦瓊和尉遲恭都是隋末唐初的名將,都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發展的程序。如果,非要在二人中間尋找不同點的話,那就是秦瓊比尉遲恭更像是一名職業軍人。他盡力避免涉及政治站隊和派系鬥爭,這也就是二人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不同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秦瓊和尉遲恭,瞭解“玄武門之變”前後各自的不同選擇和命運結局。

    秦瓊,字叔寶,父親是北齊的將領,在與北周作戰時殞命;尉遲恭,字敬德,脾氣火爆而作戰勇猛。兩人都是建立唐朝的功勳戰將,都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還一同被百姓敬為“門神”,千百年來都一直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門前。

    秦瓊最先投身於大將軍來護兒的帳下效力,之後投靠了李密併成為瓦崗寨的主力戰將。在瓦崗軍四分五裂後,他棲身於王世充被任命為龍驤大將軍,但內心卻非常厭惡其心胸狹窄和陰毒狡詐,遂與陳咬金等人一同投靠了李唐。

    成為李唐的將領後,秦瓊主要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先後擊敗了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在大唐王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冊封他為翼國公並加授上柱國。

    尉遲恭出身貧寒,早年以打鐵為業,隋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才被迫從軍。因為天生神力,作戰勇猛,他被劉武周授以偏將之職,因反抗李唐而遭到了征伐,戰敗後改投了李世民。

    從此,尉遲恭多次冒險搭救李世民於亂軍之中,二人建立了親密的主僕關係。李唐建立後,尉遲恭憑藉赫赫戰功而被授予了鄂國公的爵位。

    秦瓊和尉遲恭都是當時最強的軍事將領,無論單打獨鬥還是統軍作戰都在伯仲之間。不過,李世民看待二人的親疏遠近卻是天壤之別,他深知秦瓊效忠的是唐朝社稷,而尉遲恭效忠的是自己。對此,魏徵曾經做出過這樣的評價:

    秦瓊是社稷之臣,而尉遲恭是個人之臣。

    在李唐的形成過程中,李世民的確功勞最大,因此對於帝位有了覬覦之心。但是,作為長子的李建成顯然更受李淵器重,更受封建傳統禮數的青睞,李氏兄弟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決裂邊緣。

    對此,秦瓊儘管承認李世民的能力和功勞都強於李建成,但深受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他更傾向於李建成繼承大統。對於兩兄弟之間的爭鬥,秦瓊表現得非常剋制,非常隱晦,儘量避免涉入其中。

    因而,在事關整個歷史走向和皇位傳承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瓊遠遠不及尉遲恭等人積極主動,甚至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據《舊唐書》記載:

    秦瓊從誅建成、元吉。

    作為統兵的主帥,只通過一個“從”字就很能說明他的態度了。而在《新唐書》中,只詳細記錄了尉遲恭和陳咬金等人如何參與玄武門之變,完全沒有提到秦瓊的參與。

    筆者認為,秦瓊很可能就沒有參加這場政變,保持了一種中立的態度。甚至於,即便他參與了,但也只是消極的敷衍而已,根本沒有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不僅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完全掌控了大唐的全部兵權,向高祖李淵彰顯了自己的威望和實力。不久,李淵只得被迫退位,傳位給了李世民,史稱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後,雖然繼續給予秦瓊高官厚祿,甚至還加封為左武衛大將軍。但是,秦瓊卻開始突然“疾病不斷”,完全處於了“病休狀態”,再沒有真正掌握過軍權。

    而尉遲恭卻完全不同,他從跟隨李世民起就一直豪橫,經過了玄武門之變,自恃有功的他更加豪橫,簡直到了見誰滅誰的程度。朝中許多大臣都與他發生過齟齬,終於遭至了太宗皇帝的警告。

    為了打壓尉遲恭,也為了逐漸消除玄武門之變的影響,李世民將他調任出京。雖然,依舊給予了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卻沒有再繼續重用。

    此時,尉遲恭也終於識趣了,他主動告老還鄉後開始尋找“副業”,迷戀上了修道和煉丹,就這樣在家頤養天年。

    到了貞觀十七年時,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建國的功臣們,特意下旨在凌煙閣內繪製了二十四幅功臣畫像,以供後世供奉,史稱“凌煙閣功臣”。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茂公秦瓊。

    以秦瓊的功績和地位,實在不至於位列最末。由此可見,對於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鼎力相助自己,太宗皇帝一直都耿耿於懷。

  • 10 # 榮耀歷史

    尉遲敬德和秦叔寶都是大唐開國功臣,跟隨李世民南征北討,戰功無數,然而玄武門之變卻成了兩人地位的分水嶺。

    門神尉遲敬德與秦叔寶

    尉遲敬德地位遠高於秦叔寶

    有哪些體現呢?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尉遲敬德高居第七,而秦叔寶位於末位;尉遲敬德去世後,追贈為司徒和幷州都督,而秦叔寶僅僅追贈為徐州都督;而在諡號方面,尉遲敬德更是“完爆”秦叔寶。

    尉遲敬德的諡號為“忠武”,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克定禍亂曰武,這是武將所能獲得的最高諡號,地位等同於文臣最高諡號“文正”,在尉遲敬德之前能獲得這個諡號的有諸葛亮、王猛、高長恭(蘭陵王)等,在他之後有郭子儀、岳飛、韓世忠、常遇春等人,可見尉遲敬德的地位。

    秦叔寶的諡號為“壯”,武而不遂曰壯,這是武將裡面最普通的一類諡號,意思是武力值高,和“忠武”相差甚遠。

    造成這一切差異的就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前,秦叔寶的地位是高於尉遲敬德的,在武德四年,秦叔寶就因為戰功被李淵封為翼國公了,而尉遲敬德還什麼都沒有呢。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五大首功之臣,另外四人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在整個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有三大功:

    第一:“逼迫”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參與玄武門之變謀劃;

    第二:玄武門之變中一箭射殺李元吉,救下李世民;

    第三:用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嚇退東宮衛隊。

    反觀秦叔寶,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在史書中還有不同記載,《新唐書》記載了他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舊唐書》中記載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中沒有他,就算參加了也是邊緣人物。

    為什麼在關鍵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重用尉遲敬德而棄用秦叔寶呢?

    秦叔寶是大唐的人,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人

    政變是及其兇險的事情,訊息稍微走漏都將萬劫不復,所以能參與政變謀劃的必定是心腹中的心腹。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都是降將,都在李世民帳下聽用,但是他們與李世民的關係是不同的。

    秦叔寶離開王世充,投奔大唐,他投靠的是大唐,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而且秦叔寶威名在外,李淵早已知道,所以他得到了李淵的重視與優待,後來還被李淵賜予翼國公的爵位。他到秦王府任職是受李淵派遣。

    尉遲敬德是在陣前被李世民包圍後投降的,直接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官員。投降後,尉遲敬德兩次受到屈突通、封德彝等人猜忌,勸李世民殺掉尉遲敬德,李世民都沒有聽從,反而是找到尉遲敬德,當面問他,如果想走可以送他一箱錢,尉遲敬德對於李世民的光明磊落心服口服,更加忠心。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曾派人送錢賄賂尉遲敬德,尉遲敬德直接把錢送到秦王府,以示自己問心無愧,李世民則勸尉遲敬德把錢收下,以迷惑李建成,可見兩人之間高度信任。

    秦叔寶是大唐的秦叔寶,他可以為大唐衝鋒陷陣;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尉遲敬德,他可以為李世民捨棄生命,如果你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是選擇尉遲敬德還是秦叔寶呢?

  • 11 # 愛古典的好娃娃

    我覺得應該這麼說: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走到了舞臺中心,而秦瓊是政變的幕後英雄。

    不能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對這兩位英雄有什麼區別性對待。如果有區別,那也是任務分工不同。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確實是李世民的第一大功臣,是一大主角,不過,秦瓊等人在玄武門之變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當然,有些歷史資料記載說,秦瓊沒有參與到玄武門之變中。比如《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這裡就沒有提到秦瓊,因為按理來說,秦瓊敬德是李世民手下數一數二的大將,遺漏不被記載的可能性很小,有人就分析說是因為秦瓊不是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另外,這裡也沒有提到程咬金,所以我感覺這個記載有些不科學,不可信。

    我們再翻一翻其他唐史傳記就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結論。比如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上》說的:“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這裡的秦叔寶就是秦瓊,程知節就是程咬金。這是同一歷史典籍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記載,簡直是自相矛盾。我們從現實角度考慮,面對如此你死我活的重大政變,李世民不可能把秦瓊這麼重要的將領忽視不用。

    當然,歷史不能隨意臆斷,要想了解真實情況,我們還需要再翻一翻歷史典籍,這一次,我們從秦瓊本人的傳記入手,看看《舊唐書·秦瓊傳》: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這裡也說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跟李世民的其他諸將一起,誅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功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當然,因為這是秦瓊本人的傳記,所以寫史的人,有可能出於欽佩秦瓊而誇大其詞,但是不管怎麼說,秦瓊至少是參與了這次政變。

    秦瓊沒有走到玄武門的舞臺中心,可能是因為身有重傷。

    那麼為什麼秦瓊沒有像尉遲敬德一樣,成為這一事件的歷史焦點呢?我們猜測,可能是因為秦瓊身有重傷,所以不便於負責重要的任務,所以秦瓊起到的作用,可能是一些簡單的圍追堵截,甚至是看家護院,保衛李世民的府邸。

    關於秦瓊的傷,《舊唐書·秦瓊傳》記載: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這是秦瓊本人對自己戎馬一生的總結,也就是說他因為長期作戰,身受重創,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可能考慮到秦瓊的身體不便,所以沒有給他安排太過重要的任務。

    武裝政變,血流成河,秦瓊必須出場。

    玄武門之變,是一次血腥的殺戮,是一次極度殘忍的武裝政變,雙方都需要精兵強將,所以秦瓊必須出場。

    《舊唐書》列傳李建成傳記載,“東宮(李建成)及齊府(李元吉)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朝廷的駐屯部隊)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

    也就是說,太子黨並不是束手就擒,歷史實際情況,也不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進玄武門就立即被殺,而是雙方經過了一番慘烈的鬥爭,最後才以李世民的勝利告終了。甚至有資料記載說,李世民在這次政變中差一點被太子黨勒死,幸虧尉遲敬德等人及時趕到才營救下來。

    可以想見,如此慘烈的政治鬥爭,怎麼可能少了秦瓊這麼一位大咖。

    另外,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德九年(626)七月,“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可見,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是李世民三大護法,在玄武門之變如此重要的場合,李世民肯定給秦瓊安排了非常恰當的任務。

    秦瓊其人。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號為壯,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瓊因不恥王世充奸詐的為人,與程咬金等人乘唐鄭兩軍於九曲對陣之時投奔了李唐,被唐高祖李淵安排到李世民府上任職。李世民對秦瓊十分禮遇,秦瓊也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武德九年(626年),秦瓊參與玄武門事變,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後被拜為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病死,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閻立本畫秦瓊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

  • 12 # 成長新視點

    玄武門之變,是一次手握重兵的王子,主動發起對當朝太子武裝進攻的皇位之爭,也是有史以來發生在宮廷的重大政變,影響深遠,完全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軌跡。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朝建國初期,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兩大勢力的頂級人物,面對面的火併,以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當場被射殺,並被割掉腦袋,誅滅兩府妻子兒女為結束。政變的慘烈程度,無法想象。可見,皇權的魔力,有多麼的強大。

    一、參加秦王府玄武門之變的都有誰。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經過長期的充分準備和精心策劃,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和李孟嘗等十個人,在皇城的玄武門,發動了針對太子李建成的突擊截殺,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殺死,兩個月後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

    然而,這些跟著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的人員,在李世民當皇帝后,大部分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1、長孫無忌。李世民兒時夥伴、大舅子。始終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為天策府核心成員。之後,當了宰相,李世民臨終託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權交給他打理。可是,卻被李治和武則天合謀,聯合李勣、許敬宗、李義府治罪,流放後自盡。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位。

    2、尉遲恭。開始跟隨劉武周,後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撫後,成為忠心干將,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領兵打仗上與秦瓊不相上下。玄武門之變後,位高權重,被剝奪權力,晚年閉門自守,得以善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位。

    3、侯君集。最早跟隨李世民的一批人。玄武門之變後,征討吐谷渾,攻滅高昌,一時風頭無二,後來扶持太子李承乾密謀造反被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七位。

    4、張公謹。早年跟隨王世充,後在李勣、尉遲恭推薦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要算卦被他阻止,促使李世民下了動手決心。後跟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病逝,李世民親自哭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八位。

    5、劉師立。早年為王世充親衛將軍,洛陽平定後歸附李世民。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

    6、公孫武達。自幼以豪爽俠義著稱,是最早跟李淵太原起兵的元老。後追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成為秦王府嫡系。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7、獨孤彥雲。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

    8、杜君綽。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後,繼續擔任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

    9、鄭仁泰。秦王府嫡系,參加過平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爭。玄武門之變後,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嘗。出自趙郡李氏,隋末入山為盜,後與王君廓一起歸附李唐,跟隨李世民征討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和徐圓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守衛,後暴病而死。

    二、太子李建成為什麼會輸給秦王李世民。

    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之後,李建成作為長子,被留在李淵身邊掌控中樞,李世民與李建成年齡相當,統兵在外南征北戰,形成內外呼應。

    李世民,屬於聰明有野心的人,隨著他領兵在外的功勞越來越大,自然對太子之位產生覬覦心理,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希望是李世民未來當上皇帝。若是李建成當皇帝,自會用他的一般人馬。這樣,秦王府的人,就形成了對未來利益的集中渴望。

    李建成,屬於忠厚而迂腐的人,他自從當了太子之後,開始時,腦子裡想的是好好地輔佐李淵,把大局抓好,把國家治理好,自己是太子,也是長子,反正未來的皇帝之位是自己的。

    可是,隨著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李淵不斷地封官進爵,達到了僅次於他的地位,有了天策府之後。李建成才有了危機感,才有了擔心被替換的可能性。這個時候,李元吉看得很透徹,多次督促李建成找機會殺了李世民,但李建成均狠不下心,以下不了手。

    竟然聽信昏招,蒐羅武士充當太子府衛士,而被李世民反汙衊為有謀反之嫌。這個名頭,在李淵的心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對他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從而產生了廢他的想法。就在,李淵想徹查李建成是否有謀反嫌疑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尉遲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見李淵,進行示威,不久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兩個月之後登基。

    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何不用秦瓊,而用尉遲恭。

    秦瓊和尉遲恭,屬於兩類性格的人,他們與李唐王朝的淵源,完全不同。

    1、秦瓊,性格敦厚、忠義仁孝,與李建成類似。早期在瓦崗寨隨李密起義之前,曾救過李淵之命,結下緣分,後來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但在他心裡效忠的是朝廷,即皇帝李淵,而不是秦王李世民本人。等於,秦瓊和李世民之間,只是合作關係,而不是心腹之人。

    所以,秦瓊是李淵的恩人,也李淵信任的人,不是李世民的人。李淵經常賜封的時候,秦瓊都會非常珍視。在李淵的時代,秦瓊多次被重用。武將中,排名第一。

    2、尉遲恭,粗中有細,忠心不二。他早期跟隨劉武周,在李世民用感情收服後,死心塌地得跟著東擋西殺,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自然是一個愛才之人,可是他有自己的私心,看出來秦瓊的性格,不能成為自己的心腹。尉遲恭不一樣,等於是李世民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和未來的希望,他也具有超強的實力。

    李世民收服尉遲恭,最大的心思就是替代秦瓊。

    結語。

    玄武門之變,嚴格地說,在李世民收服尉遲恭之前,就已經在李世民的心裡產生了想法,總有一天要代替李建成。收服尉遲恭之後,就已經開始了長線佈局。有野心的人,就是不一樣。

  • 1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秦瓊與尉遲敬德一樣,也參加了玄武門之變。

    《舊唐書·秦瓊傳》中記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

    《舊唐書·太宗上》中記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從中可以看出,秦瓊確實與尉遲敬德一同,跟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至於從李世民的個人感情來看,恐怕確實尉遲敬德要勝秦瓊一籌。

    從兩人最初降唐的情形看:

    秦瓊是在王世充與唐軍對陣時,與程知節等人降唐。降唐後,“高祖令事秦府”,也就是說,最初是唐高祖李淵下令,讓秦瓊跟隨李世民。可以說,唐高祖李淵還是對秦瓊非常器重的。

    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尉遲敬德是在李世民征討劉武周時歸降的。尉遲敬德歸降時,唐軍諸將都懷疑他要反叛,把尉遲敬德囚禁起來,但是李世民卻顯示對他毫無保留的信任,放了尉遲敬德。

    "丈夫以意氣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終不聽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應欲去,今以此物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

    從中可以看到,秦瓊是高祖李淵下令,讓他追隨李世民;而尉遲敬德則是被李世民收服,並且對李世民更是感恩戴德。

    從追隨李世民的過程中看:

    秦瓊跟隨李世民衝鋒陷陣,“每為前鋒”,特別是每當見到敵軍猛將,李世民就派出秦瓊。秦瓊必定將該將刺殺於萬眾之中。

    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

    尉遲敬德不僅有秦瓊一般之勇,他還救過李世民性命。

    是日,因從獵於榆窠,遇王世充領步騎數萬來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

    不僅如此,尉遲敬德還是經過政治考驗的,面對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的招攬,尉遲敬德嚴詞拒絕,不為所動,不僅如此,還遭受了對方的刺殺、誣陷。可以說,尉遲敬德是經過重重考驗的李世民的鐵桿心腹。

    隱太子、巢剌王元吉將謀害太宗,密緻書以招敬德曰:"願迂長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仍贈以金銀器物一車。敬德辭曰:"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罪不容誅。實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隸名藩邸,唯當以身報恩。於殿下無功,不敢勉當重賜。若私許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建成怒,是後遂絕。

    元吉等深忌敬德,令壯士往刺之。敬德知其計,乃重門洞開,安臥不動,賊頻至其庭,終不敢入。元吉乃譖敬德於高祖,下詔獄訊驗,將殺之,太宗固諫得釋。

    所以,單從史書上看,雖然兩人都跟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還是更願意多依靠尉遲敬德。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尉遲敬德是發動玄武門之變最積極的鼓動者,也是重要的謀劃者,還是重要的參與者。更在事變中,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控制李淵。事後,被認為功勞第一。而秦瓊在事變中,不過是一員跟隨的將領。

    至少,在李世民的眼中,更忠誠、更信任的是尉遲敬德,而不是秦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茶花才買來花的顏色很豔,後來越開越白花朵也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