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彬彬32233251

    第一,我們的路夠大,絕大地方都是大路。

    第二,內陸山區沒路,這車沒法走。

    第三,排量太小,稅收損失太大。

    第四,被國內卡車戳一下屁股,基本就是滅門慘案。

  • 2 # 鐵男春秋

    中國人喜歡大車的消費心理,跟美國比較像。在美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十中,清一色中級以上車型,根本看不到小車的影子。別說前十,一直排到前五十,有沒有小車的席位也很難說。小車在美國市場上,完全是弱勢群體。歐洲跟美國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歐洲銷量前十的車型中,一多半是福特嘉年華,標緻207這類小車。曰本的車更小,比小車再小一號的微車能佔曰本汽車銷量的半壁江山。在曰本,差不多每兩戶人家就有一輛小型車。

    未來中國是年輕人的世界,我們希望透過瑪馳來培育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在他們換車時,可能會選擇奇駿,天籟等。任勇的這蕃話代表了合資廠商引進小車的一個重要戰略考慮。年輕人的經濟實力可能不足於買大些的車,但當他們消費小車時,對某品牌的質量會有一個認識,有眼光的廠商會不失時機地從年輕人抓起,培養回頭客。

    這也就是合資廠商為什麼會拿來小車,而在市場表現欠佳的情況下,對精品小車還是不拋棄不放棄。不做小車,會放棄年輕人的市場,不做精品,有損品牌形象。

    此其一。合資廠商盯著小車不放,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戰略目標,因為將來的中國市場,必將是小車的天下。

    汽車廠商在小型車上賺錢是最辛苦的,賣十輛小車賺的錢未必有賣一輛大車賺的錢多。很多合資廠商手握市場上呼風喚雨的中高階車型,這種車賺起票子來如拾草芥,但他們還是不忘把小車帶到中國來。帶到中國來的合資小車往往時運不濟,銷量上半死不活地硬扛,能不能賺到錢很難說,但並不妨礙廠商前仆後繼地引進小車。

    東風曰產的瑪馳來得特別不是時侯,因為兩款在世界上都比較牛的曰系小車,本田飛度和豐田雅力士,在中國混得都比較慘,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 3 # 汽車很聽話

    日本的K-Car在本地是相當受歡迎的,是專門屬於日本的一種汽車分類,是日本運輸省訂下的一種汽車規格,稱其為輕自動車。日本政府專門對K-car車身尺寸與發動機排量有著嚴格的標準,長3400mm以下、寬1480mm以下、高2000mm以下,排氣量在660cc以下(也就是0.66L以下)且最大功率不超過47千瓦,符合以上規定的車型被稱為輕自動車(K-car)。

    K-car車型在日本也享受著許多優惠政策,這也是其能夠如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私家車須交車輛買價的5%購置稅,而K-car只需3%,除此之外自動車重量稅、自動車稅都相比普通轎車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日本的購車這需要證明有停車位才可以上牌照,但在日本許多地區K-car車型是無需提供停車證明的!

    不過,在日本如此受追捧的K-Car在國內卻很少,在國人喜歡SUV,追求更大的空間,所以K-Car不怎麼受待見。

    其實我國早就有了K-car了,先前所說的江南TT(鈴木奧拓)就是最近進入中國的K-car之一,在當年剛剛引進的時候,繼承K-car價格低廉的優點,降低購車門檻,受到一時的追捧。但是在空間以及動力方面實在差強人意,畢竟我國不同於日本的三口之家,我們出行拖家帶口基本會是5人或者以上,這時K-car小巧的優點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缺點了,而且小排量發動機在這般負擔下,動力實在是羸弱不堪,所以奧拓就悄悄地增大排量。

  • 4 # 帆朵1

    在日本確實看到滿街的微型車小巧漂亮,好像它們是單獨的一種牌照應該在某些方面可以得到照顧吧?眾所周知日本能源匱乏的國家加之文明程度高低調不張揚所以微型車比較受歡迎,在現階段的中國這種車是沒有市場的,這個問題同時讓我想起了他們的計程車全是九十年代的老皇冠保養的非常好當我第一眼看到時確實驚到了,國內同一批的車已不見了蹤影我就在想一個問題他們的車不也是化油器的嗎?為啥那麼幹淨呢?我們這裡恨不得都快歐六標準了咋還那麼髒?在日本無論大車小車都非常的乾淨而且看的出來他們很愛車在服務區的停車場看到一輛卡車的輪轂上沾滿了“彩鑽”非常的漂亮,在“小樽”看到一大巴司機正在擦車車側的行李倉掛滿了數十條大小不等的毛巾和十幾罐兒清潔劑我觀察了一會兒這車擦的真是講究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毛巾噴不同的清潔劑車上車下數十趟乾的是渾身是汗……想想我們真是差的太遠!

  • 5 # 青木堂標哥

    因為沒必要。日本空間太小,道路資源少,再加上資源匱乏,小車自然更適合。當然,也搭上人家身材嬌小,能鑽得進入。汽車這東西,當然是越大越安全、越舒適,中國資源豐富,中國人現在又有錢,又都“大長腿”(你懂的),當然都願意買大車了。

  • 6 # 薩奇萊斯一線農業

    國家不敢進口,如果進口,根本沒有柳州五菱,長安,松花江,昌河等這些微型車企業,無論日本哪個公司的車,正常駕駛正常保養,壽命都會在十多年以上,或者五十萬公里不用怎麼維修。而且油耗極低。

  • 7 # 言君88

    各種外國車進口的還少嗎?這類提問在日本或其它發達國家基本不會有。不說中國車如何,而是本國媒體不會積極推外國車入市。為何推廣及吹捧外國車似乎成了中國相關媒體永不休止的課題!?不值得反思嗎?是的,中國車還不行。所以才需要扶植髮展。世界大概沒有哪個大國像這樣崇外了!

  • 8 # 使用者6991736793

    自從買車了之後,我老婆總會在路上說,還好我們買了這輛車,看起來不算寒酸,還行。

    車買了一年,連下雨都不敢送兩個孩子上幼兒園,還要我騎電動車送孩子。我艹,買QQ和勞斯萊斯有啥區別?還不是自己的面子問題?當然了,我窮嘛,老婆開車上下班,我騎電動車,不用噴了。

  • 9 # 首席正能量

    進口過啊,現在還有賣的呢。典型的江南奧拓,鈴木北斗星,鈴木浪迪,不過在中國都水土不服,銷量不加。說到底,日本流行是日本的政策,不要停車位,稅費少,非輕自動車則要有停車位才能購買。中國則沒有這方面的扶持,甚至前些年1.0以下排量的車還不能上高架。當然中國人買車也喜歡大一號的,全家都能坐,所以別說微型車了,現在小型車市場也在萎縮

  • 10 # 快樂搖擺豬

    就問一點,讓你花十幾萬買一輛超高配置的北斗星,你會買麼?我肯定不會,這玩意和美國的皮卡一樣,都是獨特國情的產品,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遠不如五菱宏光實惠。

  • 11 # 華夏總統

    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因為在中國, 微型車,就是低端車的代名詞。 在面子的作用下,中國的消費者, 希望車越大越好,也越高階大氣。。實際上, 我個人認為, 轎車的寬度不能超過一米八, SUV的寬度不能超過一米八五。 長度控制在4米5 左右比較好, 這樣透過性好, 停車也容易。 能緩解城市的交通擁擠狀況。

  • 12 # 車知嘛

    日本的微型汽車和其他國家的微型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因為二戰後日本的經濟還很蕭條,1949年Kei car,K-car也就是kei jidosha(軽自動車)的標準得以初步確立。最初使用的摩托車發動機排氣量被限定在了150毫升,兩衝程發動機則被限制在了100毫升,這麼一點可憐的動力,就算是尺寸最小的汽車也難免有些薄弱了。

    當時日本運輸省(現國土交通省)規定,K-car的車長不能大於2.8米,車寬被限制在了1米。時隔一年,四衝程和兩衝程發動機的排氣量才分別提高了一倍。

    1955年政府也不得不把發動機的排氣量限制在了360毫升,斯巴魯360、馬自達R360、本田N360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到了70 年代雖然已經有K-car的動力輸出達到了40馬力,但是過小的發動機排氣量還是成為了技術上的門檻,所以1976年K-car發動 機的排氣量再次得以提升,達到了550毫升,在車身尺寸上車長增加到了3.2米,車寬增加到了1.4米,比之前分別增加了200毫米和100毫米。

    到了80年代中期,K-car已經採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和四輪驅動系統,在技術上已經相當先進了。

    不過到了1990年3月K-car再次得到了大幅度升級,發動機的排氣量增加到了660毫升,車長上的限制增加到了3.3米,1998年10月車長限制再次放寬至3.4 米,車寬也增加到了1.48米,車高方面統一都是不超過2米。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統一在了47千瓦(64馬力),最高車速也被統一限制在了140公里/小時。

    最早的微面、奧拓其實都屬於K-car,但是進入中國市場後發動機也已經和日本版完全不同了。比如老奧拓日本版配備的是排氣量為543毫升的F5A發動機,而海外版(包括中國)使用的則是排氣量為796毫升的F8B發動機,前者採用了渦輪增壓技術,動力效能要強上很多,而且海外版是沒有四輪驅動的版本的。

    而昌河鈴木北斗星的原型鈴木Wagon R,在日本也主要是K-car的版本,海外版本則採用排氣量更大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鈴木吉姆尼同樣有著K-car的版本,配備的是排氣量0.66升的K6A渦輪增壓三缸發動機,最大動力輸出同樣是64馬力。

    這些日本所獨有的汽車型別,很難在海外市場得到認同,也不可能滿足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車輛管理法規的要求,要麼需要有一個所謂的國際版,要麼就只能在日本本土進行銷售。政府對K-car的優惠政策也是這類車型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比如新車購置稅只有3%,而且不用開具停車位證明就可以上牌照。

    K-car還採用了專用的牌照,在1974年12月31日之前K-car牌照的尺寸只有230毫米長、125毫米高,1975年以後牌照的長增加到了330毫米,寬增加到了165毫米,尺寸和正常的私家車相同。為了區別用途,私家用K-car的牌照採用了深灰字黃底,商用K-car的牌照採用了黃字深灰底。

    K-car有過不少經典之作,比如鈴木的微跑車Cappuccino(卡布奇諾),鷗翼微跑車AZ-1,本田Beat等,但是能成功出口到日本以外的車並不多。我國香港是個例外,部分K-car是可以由私人單獨進口的,但是必須進行尾氣排放檢測,通過後才可以上牌照。本田新近推出的運動型K-car—S660,雖然各方面效能已經相當不錯,但是依然沒有批量出口的版本,可見K-car這種獨特的車型目前還很難實現國際化。

  • 13 # 小強說說車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微型車在日本能夠大行其道,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國家生產發展從實際出發,微型車排量低(0.66的排量)節能環保,受政府打擊扶持的。在稅費,停車費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優惠。並且日本地鐵覆蓋率是中國的5倍,公共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因此小型車在日本隨處看見,佔日本汽車市場的百分之30左右。

    說一些在什麼不進口這種微型車,這種微型車進口價格會比飛度還要貴,並沒有價格上的優勢。我們中國家庭的人口數量比日本大,車內空間表現不夠好。事實上這種微型車作為市裡代步非常合適,但是長途行駛並不適合。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人覺得這車子又小又LOW,不符合國人“大為美”的審美觀點。

  • 14 # 白希文

    日本的K-CAR之所以不引入中國,主要是因為成本定價高,在中國沒市場的原因。

    日本的K-CAR

    瞭解日本汽車的人,都知道日本有一種從叫做K-CAR,這種車普遍都只有660ml的排量,車身嬌小,好開好停,而且還有很多車型長得非常個性好看,讓中國人十分羨慕,但卻得不到。這是為啥呢?

    主要是造車成本問題

    日本鼓勵研發K-CAR的核心目的是省油,但省油的車不代表就便宜,一臺3缸660ml排量的K-CAR製造成本不會比一款4缸1.2L排量的A0級車便宜。但在中國,這種小排量的車如果賣出Polo的價格來,恐怕不會有任何人去買單,畢竟買K-CAR的人還是窮人偏多,窮人還是希望自己花最少的錢,買動力和空間最大的車。

    日本的K-CAR為何便宜

    在日本,銷售K-CAR的汽車企業是會受到政府補助的,比如在企業稅、燃油稅、排放稅等方面,日本政府都會大幅度政策支撐,因此雖然車子本身製造成本並不低,但售價會低很多。而老百姓買到這款車也會減免很多購置稅,因此在日本買賣K-CAR車型,對商家和使用者來說,都有利可圖。

    但在中國,不可能給日本K-CAR開政策綠燈。而中國企業如果造這種車,也只會粗製濫造降低成本,所以乾脆就別生產了。

  • 15 # 閉門造車軲轆

    主要是進口的微型車加上關稅價格不菲,比如鈴木的吉姆尼起步價也得14萬多,辦下來將近二十萬了,有這錢都能買合資的B級車了,高昂的價格註定這類車是小眾車型,土豪的玩物。對尋常消費者而言,明顯是不會選擇的。

  • 16 # 大瑞的原創作品

    進口價格不會太低,肯定賣不動,除非國產。其實中國城市的擁堵狀況比日本還要嚴重。隨著國人用車理念的成熟,未來會有實際的需求。 只不過需要針對中國市場改造一下。升高地盤,增加排量。保持外觀結構的優點。未來中國混合動力的微型小型車會大增長。

  • 17 # 汽車正道

    進口微型車不合算,關稅運費消費稅清關費落地增值稅一樣不能少,但微型車又很難賣的上價。出來賓士的SMART和寶馬的MINI,這些有品牌支撐,價格可以高賣的,做進口微型車很難掙到錢。日本因其國家政策和消費特點,微型車極其發達,還有一個專有名稱-K-car,國內長城有一款酷熊,就是模仿日本豐田的一款K-car車型。結果都看到了,中國人還是更喜歡大車。

  • 18 # 開心的肥大佬

    我之前用的是凱迪拉克!買這車主要是因為面子問題!想要的就是能裝B、能光宗耀祖向人暗示我很有錢比身邊那些朋友有面子!現在用車是鈴木的吉姆尼主要是考慮它的實用性和方便性!下一步想要的是鈴木的英格尼斯!省油、方便、實用!我現在的體會是、車本來就是一個消費品、一個交通工具而已!國人的心態值得擔憂!

  • 19 # DearAuto

    日本的微型汽車又稱K-car,它屬於日本特殊的國情產物。

    對於一款銷量較普通乘用車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小車,它的興起要追溯到戰後的日本。那時候日本出了一條規定:買車必須提供私家車位證明(不管租的還是買的),才能上牌,對於彈丸之地的日本國土,這個規定跟國內限牌政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後來政府覺得這項規定不僅不利於汽車市場的興興向榮和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於是腦洞大開的追加了:凡購買排量0.36升以下、長寬高不超過3000x1300x2000mm的乘用車,無需提供車位證明,正是這個政策的引導下,確立了K-car輕自動車的市場地位。

    經歷了幾十年裡大大小小的7次修改,最終於將K-car的長寬高放寬至3400x1480x2000mm,排量也提至660cc,最大馬力不超過64ps。凡是不超過這個硬性規定的車輛,都可以納為輕自動車行列,固享受國家補貼、上牌優惠、保險和稅費優惠以及無車位證明購車等多項優惠政策,於是輕自動車領域不僅有常用的家用車,還有商用性質的小型貨車、SUV以及極具玩樂性質的小跑車等。

    除了國家政策扶持外,實用性也是K-car得以熱賣的關鍵。為了在有限的尺寸下提高空間利用率,幾乎每一輛K-car都擁有近乎一致的方正外形,雖然從空力學角度和重心來說存在不利因素,但它的研發重心只要滿足日常使用便利,足以應對狹小的道路和限速100的高速行駛環境即可,況且64ps的馬力上限也不是給你拼極速用的。

    雖然K-car尺寸小、排量小、馬力小,但在空間表現與飛度等車相比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油耗表現可是要優勝許多。為了將成員空間最大化,發動機艙的體積被一度縮減,車頭部分的緩衝區不大,但透過受力區的合理分佈和超高剛性鋼材的應用,在碰撞安全保障方面早已跟普通乘用車無異,獲得JNACP五星評定的車型也不在少數。除此之外,豐富的舒適配置和主動安全配置也並沒有因為它嬌小的身形而缺席,什麼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等應有盡有。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綜合素質那麼高的K-car並沒有因為小一圈的尺寸而在售價上讓步。銷量最好的本田N-BOX的起售價可是要138.5萬日元,豐田PIXIS MEGA也要135萬起,要知道尺寸更高動力更好的飛度起售價才142.8萬日元。別說以進口方式引進,你確定中國消費者能接受摺合人民幣8萬多起(沒算關稅)的K-car們嗎?國內也不是沒有過K-car車型,至於市場表現,看看浪迪和北斗星就知道了。(botzi)

  • 20 # 大號萬金油

    因為我們的審美是大而全的標準,個頭太小未免太小家子氣,就算沒地方停,也是要大車的!再加上汽車文化底子薄,kcar一般在國內都是認為廉價的代表,現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是不待見!現在新車銷售和二手車,這類的車型不管價格再低都鮮有人問津,除了一些忠粉喜歡!可見市場需求有多麼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引力為何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