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歌先生

    我們對比這兩次戰爭,對於時間節點的對比非常重要。

    日俄戰爭發生在日本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全盤西化的學習能力和民眾對於外來文化的接受態度讓日本乘上了工業化的快車道。

    從一個閉關鎖島的封建狀態,迅速的發展成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平穩的度過了半殖民化的危機。

    更是一舉成為了亞洲唯一的也是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的隱患留了下來。這對於之後的各種侵略活動埋下了伏筆。

    另外,日本在侵略大清的甲午戰爭中脅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除了割地讓權外還在1895年從中國掠奪了白銀2.3億兩。這為之後日俄戰爭的戰備資源儲備的足夠的基礎。

    而此時的俄國正在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整個俄國在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風潮中動盪不堪,國家也是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俄在針對中國東北的過程中利益受到牽連,於是,戰爭在眾列強的加持下一觸即發。日本除了常規的陸軍和後備兵員外還有裝備精良的80艘戰艦和機槍以及適合東北戰場的山炮,而俄國陸軍率領庫洛帕特金還在強調白刃戰。註定了俄國的慘敗命運。

    二戰後的蘇聯經過斯大林上臺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讓整個俄羅斯改頭換面。加上日軍的戰場過於分散,太平洋戰場要對付強大的美國,主戰場又放在利好滿滿的大清國,自然是沒有足夠的精力和俄國作戰的,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失利與俄羅斯。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戰爭,註定走向失敗。

  • 2 # 周明昌達

    說日俄戰爭時日本能贏,二戰時日本被蘇聯打的潰不成軍這種說法不太正確,有失偏頗。

    首先說,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即日俄戰爭。結果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打破了封建的閉關鎖國的狀態,迅速發展資本主義,使日本成為當時亞洲唯一獨立自主的資產階級國家。而沙皇俄國社會基本上仍是以農奴制為基礎的傳統社會,加上沙皇俄國曆來的領土擴張政策,尤其是時中國的不斷侵犯、割地,導致中國對其不支援,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西方大國更不支援俄國的獨霸中國的政策,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從本身的利益出發,也堅決反對:英國曆來把俄國看作同它爭奪中國的對手。它企圖假手日本阻止俄國南下同它爭奪中國長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結,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簽訂英日同盟,矛頭針對俄國;美國自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來,幾度想插足中國東北,都被俄國拒之門外。為了打破俄國對我東北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國一邊。英美兩國對於日本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援助;法德等國也都出於各自國家利益或是冷眼旁觀,或者是暗助日本,所以沙俄戰敗就成了必然。

    再說二戰。二戰可以說德國在歐洲以一國之力同整個西方作戰,同樣日本卻在亞洲同整個亞太地區國家作戰,後來又作死招惹了美國,在太平洋上被美國徹底揍扁後,死不認輸。蘇聯歐洲戰場徹底解決了德國穩住歐洲後,在美、中等國的要求下,出兵中國東北,形成了蘇、中、美四面圍攻的局面,可以說由於德國已投降,日本這時在以一國之力對抗全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戰敗就成了必然的了,在加上一向口是心非的整天的講民權、民生,心裡卻又陰暗十足的美帝在日本投放原子彈,日本如再不投降,就只有亡種了。

    所以說,日俄戰爭時可以說沙俄是在以一國之力與當時的列強都或明或暗支援、幫助的日本在打,所以日本才能贏;二戰時則不同,前文已說到了,這次是日本以一國之力在對抗全世界。

  • 3 # 聯合防務

    首先要從地理和交通因素上說。遠東地區遠離俄羅斯在歐洲的核心部分,這裡無論人口還是戰爭資源都很缺乏,甚至連個像樣的工廠都沒有,所有的兵員、裝備、彈藥都得從歐洲部分不遠萬里運過來。更要命的是,日俄戰爭的時候,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完工,即使在戰爭期間,俄羅斯強行搶修通了整條鐵路線,但由於建設標準低、施工倉促,其通行量極為有限。雖然憑藉突擊搶通的鐵路,緊急從歐洲部分調動了一些軍隊和物資到遠東,但畢竟基礎太差,這些增援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地理的影響對海軍更為明顯,如果說陸地上還有已部分完工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提供一些支援,俄羅斯在海上則完全沒有可以依靠的快速線路。從歐洲部分萬里遠征來到遠東的兩支太平洋分艦隊早已疲憊不堪,對馬海戰失敗並不是什麼讓人意外的結果。

    而二戰後期,西伯利亞大鐵路不但早已完工,而且還進行了複線化改造,其運輸能力比日俄戰爭期間提高了5倍以上。同時,二戰之前,俄羅斯在遠東地區花了很大力氣進行建設,新建了造船廠、軍工廠和各類民用工廠,至少能保證一定程度上的自給。

    再從國力上看。日俄戰爭的時候,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後的高峰時期,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冒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日本的國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由於日本特殊政治體制和經濟政策,其軍費佔據了財政預算的很大比重,因此得以集中力量迅速發展軍隊。而俄羅斯雖然經濟總量上遠超日本,但由於地理和交通因素上的先天劣勢,其國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投射到遠東,和日本比較起來反而處於下風。

    而二戰期間,蘇聯與日本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進一步拉大,工業實力上蘇聯更是超過日本10倍以上,加上交通問題得到改善、遠東的基礎建設也有長足進步,使得遠東地區的國力就足以和日本相抗衡。

    從裝備上來說,日俄戰爭期間,雙方的裝備基本處於一個技術水平。而俄軍由於供應困難,在裝備數量和彈藥數量上甚至還不如日本。而二戰末期,蘇聯裝備的技術水平遠超日本,而且由於準備充分,數量上也佔據了絕對優勢。

    最後說說政治因素。國際關係上,由於英國希望俄羅斯把注意力放在歐洲部分,協助對抗迅速發展的德國,因此對於俄羅斯在遠東的經營並不滿意。同時,英國也需要在亞洲和遠東尋找一個代理人或者盟友,幫助其維護遠東亞洲地區在英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甲午戰爭之後,英國人選擇了日本作為自己的亞洲代理人。因此,日俄戰爭期間,英國為日本出了不少力。而二戰期間,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框架下,蘇聯的行動得到了世界的支援,而日本在德國、義大利均已投降的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孤家寡人,坐以待斃。

    國內政治方面,日俄戰爭期間,俄羅斯國內社會動盪、紛爭不斷。大名鼎鼎的1905年革命就發生在日俄戰爭之後,而在戰爭期間就曾發生多起沙皇寵臣被刺殺的事件,而沙皇對平民的血腥鎮壓也造成社會矛盾極度激化。而日本當時攜甲午戰爭大勝的狂熱,全民都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戰爭狂熱,對政府和軍隊的支援力度堪稱空前,自然能大大提升戰鬥力。

    而到了二戰期間,日本由於戰爭局面崩壞,全民意氣消沉、思想萎靡,同時軍隊的軍心士氣也不理想,軍隊裡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人員。蘇軍則剛剛取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攜大勝之威轉戰遠東。可以說雙方的軍心士氣民心基本上是掉了個個。

    綜合起來,日俄戰爭不堪一擊的俄軍到了二戰末期“大翻身”也就不稀奇了。

  • 4 # 橋本看日本

    日本問題還是交給日本問題專家橋本來回答

    把日俄戰爭與二戰末期的蘇聯向日本宣戰的比較有些問題。時間空間都完全不一樣,歷史的背景也不一樣,並且日俄戰爭只是兩國間的區域性戰爭,而二戰是一次國家間的整體戰,規模,等級完全不一樣。就讓橋本來詳細說明。

    日俄戰爭的背景是,日本在擊敗清國以後成為東亞的強國,同時日本利用清國的戰爭賠款,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從英國引進了現代鋼鐵廠,向德國學習現代陸軍的構成、,不斷派遣學生前往英國,德國,法國學習。在國內,由大村益次郎實行的陸軍現代化的改造已經完成,而海軍的現代建設也已經完成,產業的現代化也是走上軌道。因此,日本政府內的完全吞併朝鮮與俄國爭奪東北亞意見佔上風。而帝俄在與英國爭奪土耳其失敗以後,國力進一步衰退。帝俄的對外擴張走到盡頭。

    一個正在上升的帝國遇見了一個正在走向落敗的帝國。但帝俄從骨子裡都看不起日本,因為在30多年前,日本幾艘軍艦就讓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軍事實力完全不是帝俄的對手,卻沒有看到日本的飛速進步。這樣的輕視使得日本的突然襲擊得逞,之後英國等國還在背後資金,軍事上支援日本,給日本提供情報,這樣也使得日本在海上決戰前能夠打敗帝國的支援艦隊。就算這樣帝俄的實力還是很高,日本陸軍在進攻旅順時,付出了空前的代價,只是俄羅斯當時無暇東顧,日本才獲得慘勝。但並不是日本軍事實力完全超越了俄羅斯,也不是日本真正進入世界進入世界列強的行列,但日本在簽訂普斯茅斯和約以後,不是完全正視自己的實力,而是認為自己已經就是世界強國,繼續擴張,這才有了之後日中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發生。

    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曾經也有北進的企圖,可在面對蘇聯軍隊的強大反擊,以及後勤保障,戰略考量,最後選擇與蘇聯簽訂和平條約。同一直在滿洲保持100萬關東軍對蘇聯軍施加壓力,但到了戰爭後期,因為中國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吃緊,關東軍不斷被抽調,留在滿洲軍隊的戰鬥力不及原來的60%,當蘇軍從歐洲戰場調來虎狼之師前來攻打時,日本關東軍當然抵檔不住,戰爭不在一個完全的平臺上進行,潰不成軍就可以理解了。

  • 5 # 馮瑋

    1904年2月6日至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告終。這一結局出乎當時世界輿論的預料,甚至出乎日本決策層的估計。因為,當時雙方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俄國陸軍常備軍人數是200萬、日本是20萬;俄國年財政收入是20億日元,日本是2.5億日元。日本為何能取勝?

    首先,日本即時籌得了戰爭經費。拿破崙說:“戰爭的要素有三,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1904年2月24日,即戰爭剛開始2周,日本政府便派遣日本銀行副總裁高橋是清前往美國。表面上高橋是去美國進行“市場調查”,實際上是募集外債,指標是1億日元。最終,高橋是清主要在美國猶太人協會會長雅各布·希弗的幫助下,在美國和歐洲籌得了遠超1億日元籌款指標的2億美元。雅各布·希弗等所以願意幫助高橋,主要因為俄國有500萬猶太人,長期遭受壓迫。當時俄國正處於1905年革命前夜,俄國羅馬諾夫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希弗和很多猶太人一樣,希望日本能戰勝俄國,使猶太人獲得拯救。

    其次,日本政府表示“將在滿洲維持門戶開放主義”,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援。西奧多·羅斯福還為兩國的媾和積極進行斡旋。這非常重要。1904年4月8日,即開戰僅2個月,日本內閣會議即決定儘早實現令日本滿意的和平。1905年3月23日給首相桂太郎以《政戰兩略概論》為題的意見書,陳述了日軍戰鬥力的嚴重不足,認為不能和俄國繼續打下去。日本13個師團全部上了前線,國內已經沒有正規的預備役兵力,戰爭動員幾乎已達到極限,但俄國國內依然保留著強大兵力。在和談時,俄國同時也做好了戰爭準備,不斷從歐洲抽調兵力,使俄軍和日軍的兵力對比達到了3:1。俄國決定,一旦談判破裂,即向日軍發動攻擊。即時和談並結束戰爭,使日本保住了“戰勝國”地位。

    最後,後成為陸軍大將的“天才特工王者”明石元二郎,不僅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情報,而且在俄國腹部進行策反和製造暴亂,攪得日夜不寧,令俄國內憂外患。由於俄國當時處於“十月革命的預演”1905年革命的前夜,工人起義,士兵譁變,令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急於結束戰爭,使日本得以抓住時機“見好就收”。

    二戰時日軍“被蘇聯打得潰不成軍”,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二戰前日俄進行的張鼓峰、諾門坎戰役,和日俄戰爭時日本的軍事行動均建立於準確的情報分析基礎上不同,二戰時日軍對蘇軍的作戰行動缺乏這方面的支撐。例如,日軍參謀本部蘇聯課長林三郎在《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中寫道,“現在看來,認為斯大林寧可使蘇軍流血犧牲也要拽日軍‘後腿’的看法,似乎過高地估計了中蘇關係的密切程度。”

    第二,日軍的武器裝備明顯落後於蘇軍。和蘇聯作戰,主要是日本陸軍。日本陸軍士兵使用的“三八大蓋”是單發步槍,而蘇聯陸軍士兵使用的是連發的衝鋒槍。日本也曾反覆研究是否要給陸軍士兵裝備衝鋒槍,但因日本資源不足、連發武器損耗大而作罷。

    第三,蘇聯在1945年8月9日實施“八月風暴”,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150萬蘇聯紅軍分三路向關東軍發起攻擊,如風捲殘雲,摧枯拉朽。但此時的關東軍非20世紀30年代有半數以上甲種師團的陸軍主力關東軍,而大都是丙種師團,不乏“老弱病殘”,不少是從開拓團新徵士兵,有的甚至連武器也沒有,幾乎不堪一擊,在蘇聯紅軍猛烈攻擊下,當然“潰不成軍”。

    圖:關東軍向蘇軍投降

  • 6 # 海邊的雲26

    只能說日本的崛起時間太好了~面對的是自己旁邊的兩個內外交困處在風雨飄搖中的王朝!這兩個龐然大物在其崛起前四五十年前還是它可望不可及的根本不敢有非分之想的!但歷史偏偏在哪個時間段給了日本機會,它抓住了!再到二戰時,日本再次面對這倆龐然大物時,一個病入膏肓,一個康復痊癒,自然被健壯的猛士死錘!日本還是那個日本,對手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 7 # TYP3

    日俄戰爭,是日俄單挑的結果,二戰是中美蘇群毆日本的結果。客觀點說,蘇軍出兵東北的時候,日本大本營和天皇已經在討論投降的問題,蘇軍出兵日本的時候,日本大本營始終沒有下達對蘇作戰的命令,關東軍基本上沒有大規模反抗,主要是邊打邊後撤。美國人是知道日本陸軍的厲害的,如果關東軍全力反抗,蘇軍佔領東北會那麼順利?????幾十萬關東軍會被俘虜????幾十萬關東軍跟蘇軍正面作戰,蘇軍會只傷亡幾萬人?????可能只有蘇聯乾兒子才會相信吧

  • 8 # 時光工坊

    日俄戰爭時期,俄羅斯本就處於內憂外患最嚴重時期,外有歐洲列強,內有革命運動,根本無力顧及亞洲戰場。日本人也正是看到這點才決定對俄軍下手,這也正是日本人的卑鄙之處。如果真是日俄兩國決死一戰,日本遠非對手。日本後面還襲擊了青島德軍,緬甸英軍,越南法軍,菲律賓的美軍。

  • 9 # yanke92507

    日俄戰爭是小夥子和老頭打架,結果屁股都可以猜出來。二戰日蘇幹了兩次,一頭一尾,開始小日本投石問路,把仗打成兵家大忌的添油戰,蘇聯可是用吃奶的力氣把日本揍的尿都夾不住了。45年的日本已經是快死的病人了,蘇聯不過是順手推了一把

  • 10 # 萬歲1148858845

    其實道理很簡單,從兩個國家社會層面就能夠解讀,日俄戰爭時代俄軍軍官都是貴族,日軍則基本都是下層武士出身連軍隊最高層的山縣有朋也只是足輕出身,而蘇聯時代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都是底層平民出身,而日軍指揮的多數都是官二代,從東條英機到山田乙三

  • 11 # 謝金澎

    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想翻太多歷史舊賬,就從幾個重點來說明: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已經在明治維新後開始社會變革,全國範圍內開始工業革命,實行資本主義改革,包括強軍戰略,而且成效顯著。並且打贏了中日甲午海戰,獲得了2.3億兩銀子的賠款。實際上中日在打完甲午戰爭後,因為遼東半島問題,日本就跟俄羅斯起了利益衝突。日本就已經開始用獲得的賠款全面準備日俄戰爭。日本以一個撮爾小國打贏中國這麼一個歷史上的亞洲第一強國、大國。舉國的信心、鬥志都達到空前的高度。而當時俄國國內改革失敗,反對派正在進行革命戰爭。處於一種內憂外患、國力全面衰退的狀況。沙皇需要一個勝利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但是民心卻不需要這個戰爭,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個是國力不斷上升、國民意志空前統一;一個是國力不斷下降,國內分崩離析;這樣一場戰爭在兵法上來說,已經註定要失敗。而戰爭即將開始的時候,沙俄帝國又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輕敵。認為日本撮爾小邦,不值一戰。“扔個帽子就蓋住了”。最後被日本偷襲得手,到戰爭後期,戰場總指揮又犯下一個致命的誤判,日軍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日本幾乎是用舉國之力在打這場戰爭,而對於俄國來說,只是遠東地區的一場區域性戰爭。如果戰爭繼續下去,日俄戰爭勝負難料。由於戰爭指揮者的誤判。俄方撤出了東北,承認了失敗。這就是日俄戰爭日本得勝的原因和過程。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蘇日戰爭會出現壓倒性優勢的局面?因為當時的蘇聯在布林什維克的主導下實現了大一統,十多個加盟共和國團結在俄羅斯之下,並且有效的進行了軍工產業革命。當時的德國橫掃歐洲,其戰爭能力,可以算是世界首屈一指。但是蘇聯抵擋住了德國的進攻。在蘇德對抗中,蘇聯為了贏得戰爭。舉全國之力,實現了大叢集機械化重灌部隊建設,最後贏得了蘇德戰爭。當時的日本,由於被中國的戰爭泥潭拖住,國家不斷失血,國力不斷消耗。一直沒有機會和能力建設大規模的機械化叢集重灌部隊。實際上與世界先進軍力已經遠遠拉開了距離。而且關東軍的精銳也抽調到中國內陸戰場和東南亞戰場。蘇聯進攻東北時,用的是歐洲戰場上的重灌叢集,日本人用血肉之軀面對鋼鐵洪流,什麼戰鬥意志戰鬥精神都是找死。戰爭結果不言而喻。

  • 12 # 英雄142172705

    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時日本不是隻和俄一個國家打戰,戰線太長,日本太瘋狂想把整個亞洲都吃掉,最後兵力跟不上,人員訓練跟不上,後勤跟不上,樹敵太多,個個都想把日本鬼子撕了。這樣的戰爭最後只有一個結局就是輸。

  • 13 # gonang

    簡單: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是預計了各種情況,包括和談在內,也就是說,日俄戰爭是日本人未算勝先算敗,最後慘勝;二戰是日本腦子發昏,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天下無敵,而結果只是激怒了巨人,結果敗了;總之:日俄戰爭,日本贏在頭腦清醒,二戰,日本輸在腦子發高燒

  • 14 # 光的影子ty

    因為雙方實力發生了變化。

    日俄兩國都是近代工業的後進國家,工業技術主要靠外部輸血。

    日本:由於英國距離遠東太遠,為了看守自己的利益,選擇與日本合作,簽訂“英日同盟,日本也被稱作大英帝國在“遠東的看門狗”。在得到英國的扶持後,日本迅速發展。

    但一戰後,美國擔心自己兩線作戰,強制停止“英日同盟”。沒了英國的支援,日本科技工業發展停滯不前。而這段時間恰恰是世界科技發展迅速的時期。

    蘇聯:一戰中,工業實力落後的沙俄遭受沉重打擊,蘇聯成立後,以近乎偏執的態度進行工業化,極力壓縮消費,掠奪農產品,用以發展重工業,以致出現“烏克蘭大饑荒”。

    蘇聯用積累的資源,趁著歷次西方經濟危機,大肆抄底,購買和引進了大量裝置和科技。

    一戰後,德國和蘇聯被稱作歐洲的棄兒。德國對一戰的失敗並不甘心,背地裡研究如果再來一次,應該怎麼打。但苦於德國面積小,沒法驗證。一戰的失敗,讓德國海外殖民地消失殆盡,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奇缺。蘇聯面積廣闊,資源豐富,是檢驗新軍事思想(閃電戰)的理想的試驗場,又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而德國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源地,科技一流。雙方一拍即合,在得到德國的科技援助後,蘇聯工業發展迅猛。

    至二戰前,蘇聯的工業產值僅次於美國,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日本呢?僅居世界第八,甚至少於捷克。兩者基本不在一個量級。

    而日俄戰爭時,尚未修通,無法把兵源和物質送到前線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此時早已修通。

    所以,蘇聯打日本,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 15 # 相忘江湖71941665

    日俄戰爭中日本能贏主要有幾以幾點原因:

    一:日本的全民備戰。

    甲午戰爭結束後,發生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嚴重的刺激了日本,從此日本把沙俄列為最大的假想敵。明治天皇發出了“國家前程尚為遼遠,望以赤誠來達到他日目標”的上喻。明治政府以此為契機,在國內煽動起狂熱的全民備戰計劃,軍費節節攀升,在1898年甚至達到了政府預算支出的51%,在犧牲無數人福祉和國民生計的前提下,日本終於完成了“十年整軍計劃。”

    陸軍方面:僅在1896年至1899的三年中,日本陸軍由原來的近衛師及其他的六個師團擴充至十三個師團,增加騎兵,炮兵各兩個旅,不僅兵力增加了一倍,其機動性和協同作戰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海軍方面:由於聯合艦隊在甲午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海軍擺脫了軍費分配方案中,陸軍為主,海軍為輔的尷尬局面和頹勢,開始有了充足的軍費支援,日本海軍艦政局長佐雙左仲在1896年提出了與陸軍並駕齊驅的“海軍發展十年規劃。這一規劃以新購6艘戰列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因此又稱為六六艦隊。1902年5月18日,隨著最後一艘主力戰艦“三笠”號,由英國出發,經蘇伊士運河駛入橫須賀,日本海軍分兩期完成的“對俄海軍擴張計劃”基本完成。

    二:戰略戰術方面:

    伊藤博文知道僅憑日本的國力無法阻止沙俄南下,只能企圖和沙俄瓜分東北亞來緩和矛盾,這就是著名的“滿韓交換論”。核心內容是日本承認沙俄對我國東北的支配地位,以換取沙俄放棄“大韓帝國的戰略,任由日本操縱朝鮮半島。1901年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訪問沙俄時,37歲的田中義一拜訪了他,田中當時的身份是沙俄軍校的留學生,他利用自已的特殊身份長期在俄國搞間諜活動,對沙俄的貪婪和虛弱的國情有著直接的瞭解和認識,他極力勸說伊藤博文不能向沙俄妥協,解決爭端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戰爭。雖然被田中教訓的伊藤博文感到十分鬱悶,但是伊藤博文訪俄的結果確如田中義一所預料的那樣,沙俄不僅拒絕了“滿韓交換”,更以”臨時訓練錨地”和“捕鯨港”的名義強租了朝鮮半島的馬山浦。

    聯合艦隊的參謀長島村速雄赴英國考察期間,他深刻分析,研究了英法兩國的海軍戰略,並得出結論:“應該效仿英國海軍“見敵必戰的精神,優先打擊對手的海上力量,更應該採用“先發制人”戰略,在開戰之初甚至宣戰之前便重創敵手。1904年2月6日,聯合艦隊出發佐世堡之前,艦隊司令東鄉平八朗已經決定分兵突襲沙俄帝國海軍在遠東的主要錨地:“仁川,旅順,大連”。

    被譽為”歐洲巡迴武官”的明石元二,在製造沙俄內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俄戰爭期間,困擾沙俄國內的亂局,長期以表來都被日本政府認為是明石元二的功勞,甚至有“明石一人能敵十個師團”的誇張言論。

    三:國際因素。

    為改變沙俄獨霸我國東北的局面,英,美以金融援助和貸款支援日本對俄作戰。

    四:晚清政府因素

    1901年1月28日,晚清政府全權代表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在北京與西方列強展開談判過程中,“八國聯軍”中西方各列強,要求晚清政府嚴懲主張對聯軍開戰的“戰犯”,而日本為了自已的長遠戰略利益,在華扶持更多的親日勢力,極力主張對主戰的端王載漪為代表的滿蒙皇戚國戚從輕處罰,使這些人性命得以保全。關於賠款方面,法,德,俄三國政府主張最大限度的榨取晚清政府,而英國和日本出於在華實際利益的衡量,主張給晚清政府以喘息之機。

    日本的“付出”得到了晚清政府的“回報”,在日俄戰爭期間,晚清政府雖然宣佈中立,卻實行著“幫助日本,驅逐俄國的計劃。在當時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看來,俄日兩國雖然都對我國東北地區虎視耽耽,垂涎三尺。但因兩國實力相差懸殊,日本即使戰勝沙俄,因國力的原因要休養一段時間才敢對我國下手,而俄國一旦戰勝日本,必定立刻吞併東北。因此,袁世凱不僅派出包括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吳佩孚在內的精英力量加入日本駐華武官青木宣純所組支建的“聯合偵探隊”,實現情報共享,並積極地在後勤領域給予日本陸軍最大的幫助。日本軍方招募的東北馬賊也打著“滿洲義軍的旗號頻頻襲擾俄軍後方,甚至還毀壞了哈爾濱至鐵嶺的鐵路幹線。新民府巡防馬步管帶張作霖雖以“保境安民”,擴充實力為目的,同馬賊打了幾次,但是在“相關人士”上門找到張作霖談話後,精明的張作霖立刻明白晚清政府“嚴守中立”的真實目的,立刻轉變態度,與來接洽的日本陸軍“滿洲軍”參謀田中義一發誓,立刻支援日本軍隊沙俄的作戰。

    五:沙俄的原因:

    沙俄在日俄戰爭中戰敗,和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有著很大的關係。為了避免日俄斷交的訊息在旅順軍民中引起恐慌,他自聰明的封鎖日俄絕交訊息,命令駐守旅順的俄國海軍十六艘主力艦艇在外停泊場,正是他的昏招迭出,最終令艦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為旅順戰敗埋下禍根。

    沙俄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前往遠東繼任總司令之前,就有同僚半開玩笑的建議:”如果想打勝仗,第一步就是把阿列克謝耶夫逮捕,直接押送聖彼得堡,要不然攻守不定,非輸不可”。庫羅帕特金未置可否,一笑置之,等他達遠東戰場時才發現,自已下令集結於遼陽的重兵集團早已被阿列克謝耶夫給拆散了。日本海軍的佯動還末展開,阿列克謝耶夫便將18個營派往了營口方向,只給他留下了28個半營的預備隊,這不足三萬的兵力還分別駐守在鞍山,遼陽和奉天等地。面對日本海軍對營口的炮擊,庫羅帕特金也不敢輕易把這支部隊撤下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由日本陸軍大將奧保鞏指揮的日本第二軍於貔子窩一線完成登陸,直撲旅順港的門戶:“金州”。

    沙俄的陸軍部隊士氣低落,厭戰情緒的漫延,裝備落後的因素,都是沙俄陸軍戰敗的重要原因。都是特別是旅順之戰失敗後,沙俄陸軍原本低落計程車氣,已經趨於崩潰,消極厭戰的情緒更是從國內民眾漫延到一線部隊之中,以後竟然出現了8000騎兵擊敗對方11萬大軍,擊敗世界第一,”哥薩克騎兵的神話"。

    日軍為何被蘇聯打得潰不成軍:

    一:蘇聯紅軍經過與德國軍隊血與火的獄練,其作戰能力和實力,以及戰略,戰術的水平,在當時的世界上已經是首屈一指,連當時的美國都忌憚蘇聯紅軍,如在陸地戰場角逐,美軍也很難與其爭鋒。

    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爭奪資源的運輸線已經被美軍切斷,國內資源嚴重枯竭,戰略儲備匱乏,如杯水車薪,連日軍的正常生活都無法保證,作戰能力大打折扣。民眾已經對戰爭產生了極度的反感與厭倦感,己經失去了戰爭初期的狂熱情緒,被一片失敗的陰雲所籠罩,陷入悲觀,絕望之中。

    三:1945年3月20日,日本大本營制定“本土決戰作戰準備剛要以後,加緊從我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調集精銳部隊,準備實行本土做戰計劃。留在東北的關東軍的部隊多由乙種作戰部隊組成,許多兵團的兵源都是東北墾荒團的日本農民,倉促徵召組成,這些部隊缺乏訓練和實戰經驗,戰鬥力低下。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強力支撐,做困獸之鬥,和已經獄練成雄獅的蘇聯紅軍做戰,只能是牛刀殺雞的結局。

  • 16 # 銀河淘玉

    有兩方面的原因,表面看,二戰時,日本己經內政外交方面的優勢,內外交困。本質上是蘇聯遠比沙俄更強大,戰前日本就在若門坎及中朝俄三國交界處的兩次戰役中慘敗,證明日本不是蘇聯的對手。

  • 17 # 第五玥璋

    日俄戰爭俄國輸在了補給上,不說從莫斯科那裡運輸戰略物資,就是從秋明運輸也需要大約15至30天時間,日本看到了如果俄國遠東鐵路竣工,俄國軍事力量那將是極為可怕的,故此日本需要抓緊對俄宣戰;另外俄國遠東艦隊(太平洋艦隊)完全準備不足,麻痺大意,在談判破裂時沒有積極備戰,造成俄艦隊喪失殆盡。後來俄波羅的海艦隊千里迢迢繞過好望角航行月餘對日進行報復,勞師以遠,犯了兵家大忌;加上英日同盟,波羅的海艦隊沿途得不到補充,以疲憊之師對抗勞逸結合的日本聯合艦隊,慘敗是情理之中的。二戰蘇軍在蒙古和偽滿洲周圍沉兵百萬,戈枕以待,作用還是遠東鐵路的建成,蘇聯戰略物資夜以繼旦地運送,使蘇軍有充足的兵源和戰備物資,待《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失效後從三個方向碾壓已經弱不經風、老的老小的小的日本關東軍。一敗一勝完全看出後方補給的重要性了,中國古語: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沒有遠東鐵路,俄國在遠東地區是佔不住腳的;有了遠東鐵路,蘇軍銳不可擋。一個倉促應戰;一個有備而來,勝負立定了。

  • 18 # 我連自己都不在乎

    之前說是俄國少尉喝多了沒有佈置地雷,白玉塔之戰讓日軍贏了。但是論武器來說還是毛子厲害馬克西姆機槍莫辛納甘步槍,堅固的防禦工式,日軍拿著單發步槍純拿人命往上堆的,打死日軍四萬多人。當時人數對比也不一樣,如果人數對比一樣估計的把日軍團滅,當日軍佔領了旅順口日軍戰列艦來了。加上沒有佈置地雷要不然估計日軍也未必能贏。總體上來說還是毛子武器好!

  • 19 # 津城沐雨

    一,日俄戰爭時俄國比日本社會制度和作戰思想相對落後;而二戰時蘇聯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且完成了工業化。

    二,相比於俄國,日本的戰爭直接關乎日本的國運,可以說是背水一戰;二戰日本是侵略者,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三,日俄戰爭的海戰,俄國因為地理遙遠增援緩慢,被動作戰;二戰時蘇日戰爭主要是陸軍作戰,蘇聯已經完成部隊的調動,主動作戰。

    四,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的單獨較量,且各國為了削弱俄國更加支援日本;二戰時日本是孤立者,同盟軍統一對日作戰。

    五,日俄戰爭時因為甲午海戰後的戰爭賠款使日本實力大增;二戰時日本經過多年的中國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遭到極大的消耗,已經無路可走。

  • 20 # 野草的沉思

    勝敗的原因很多,如俄準備不充分而日本準備充分,俄運輸線遠而日運輸近,等等。但是,考察日俄作戰全過程,不得不說,俄國失敗,主要在於指揮失誤,而日本之能取勝,主要在於指揮得當。

    俄日兵力,裝備,大體上旗鼓相當,有時俄還稍佔優勢。但俄一直採取防守反擊之戰略,所以處處被動。而日本自始至終,一直採取主動進攻之戰略,處處主動,處處得勢,所以最終擊敗了整體實力佔優勢的俄羅斯。其中最著各的,爭奪最激烈的,是旅順爭奪戰。在此戰役中,俄傷亡4萬,日傷亡6萬,最後,俄以3萬餘人投降。俄日戰爭證明,主將的素質,對於戰爭的勝負,是很重要的。

    政治因素對於戰爭勝負也有很大關係。俄國做為一個老牌封建帝國,已處於沒落時期。而日本,做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卻正處於上升時期。所以日戰勝俄,也有新戰勝舊的因素。

    二戰中,蘇軍佔勝日軍則簡單多了。一,在人員和裝備上,蘇軍佔絕對優勢。二,蘇軍方戰勝德軍,乃乘勝之師,而日本已是強弩之末,驚弓之鳥。三,日本關東軍精銳已大部調走,剩下的盡是新兵。四,當時日本失敗大局已定,軍隊士氣低落。所以,俄軍輕鬆戰勝了日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想忘記的人,越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