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包括世界歷史。
1
回覆列表
  • 1 # 瞎說1818

    推恩令。

    那是在西漢的時候,漢武帝重用了一個叫主父偃的人。漢武帝問他怎麼才能削弱西漢分封的劉姓諸侯王的實力。主父偃就提出了這個推恩令的計劃,意思是什麼呢?以前中國不是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嗎?就是說只有他的大老婆生的第一個兒子有繼承權。剩下的都沒有繼承權。所以推恩令就是說不提嫡長子那一套了,管你是誰生的兒子,只要你是他的兒子就有繼承權,你就可以分到一塊兒土地。計劃已經出來了,接下來就看諸侯王是不是實施了?肯定實施,你要是不實施那就是抗旨,就是謀反。而且這件事情除了當諸侯王的嫡長子不高興,其他的庶子都會很高興。否則為什麼劉備在東漢末期自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結果他是個賣草鞋的呢。這就是推恩令的成功實施,諸侯王的土地實力都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當然劉備也有可能是說瞎話呢。但是這個計策確實太狠了,你明明知道他對你不好。但是你沒有辦法拒絕他,所以說我認為推恩令是難以應對的陽謀。

  • 2 # 金棠文化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命吳越國王錢弘俶赴開封,其扣留人質吞併吳越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錢王和吳越國一幫臣子商議再三,明知此去勢必被扣,但“無可耐何花落去”,面對大宋,吳越彈丸小國安敢以卵擊石,只有尊從宋太宗的旨意和保俶塔的保佑了。結果,錢俶至北宋後,即獻出國土,吳越國亡。

    慕尼黑陰謀,確切地說應該稱為慕尼黑陽謀。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會議,在沒有捷克代表的情況下,希特勒提出了割讓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的要求,懾於希特勒的淫威,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被迫同意了德國的無理要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大國骯髒的強權政治。

    2003年伊拉克戰爭,是美國藉口伊拉克暗藏大批生化武器,繞開聯合國安理會而發動的侵略戰爭。戰爭雖顛覆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但並未找到任何生化武器。其實,全世界都知道,美國發動戰爭意圖非常明顯,其目的是清除海灣地區反美勢力,以保持石油交易中美元的優勢。

  • 3 # 好話說不完

    最難以應對的就是漢武帝削藩時主父偃的“推恩令”。

    自漢文帝時期就出現了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大臣賈誼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漢景帝即位後,聽從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景帝雖然迅速平定了叛亂,並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還有相當的實力。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於京師”。這種情況對加強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為加強中央集權,主父偃向武帝建議,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加強了中央集權。

    元朔二年,漢武帝頒佈“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在此之後,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

    如東漢末年時的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已經淪落到了織蓆販履的地步,就是推恩令最有效的證明。

    要破解“推恩令”除非一輩輩都只生一個兒子,那封地永遠不會變少。但是根據古代時的死亡率只生一個兒子也許會直接讓傳承結束,而且最開始的王侯,妻妾成群怎麼可能就生一個。要麼就是造反,但是不服從“推恩令”他的兒子們估計首先會不同意,因為不造反大家都有封地,造了反成功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活著,不造反也不同意父親造反才是穩妥之計。就算一家子都同意造反了,對手是誰?能與秦始皇並稱的漢武帝,顯然不是能夠被打敗的人。都知道這會讓自己失去封地,但不執行就是抗旨,無法破解,這才是無法應對的陽謀。

  • 4 # 宏源品文

    如果有人讓你說一兩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計謀,你會想到“空城計”、“美人計”、“聲東擊西計”……。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要說計謀,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總的可以可分為三大部分,一、陽謀,二、陰謀、三、奇謀。

    就歷史上難以應對的陽謀這一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圍魏救趙

    回到戰國早期,當時的魏國在經過多年的變革發展後,國力變得強大了起來,四處兼併小的諸侯國,同時也不斷向外擴張領土,終於把目標指向了趙國,於是魏國國君派魏國大將龐涓攻打趙國,趙國由於實力沒有魏國強大,怕被魏國消滅,於是向另一個大國齊國求救。齊國國君同意了支援趙國的請求,以大將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前往支援。在行軍路上,田忌主張直接前往趙國都城邯鄲,以解趙國之圍,而孫臏卻對田忌說,現在魏國的大軍在外,國都必定空虛,何不帶兵去攻打魏國,當魏國聽到我們要來攻打魏國時,害怕兵力不足反被消滅,魏國國君必定會讓龐涓的軍隊退兵來保衛國都,這樣我們去支援趙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田忌同意了孫臏這一計謀,隨後在魏軍返回的路上設伏,大勝魏軍,並殺死了主將龐涓,

    “圍魏救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難破的陽謀局之一,明知道這是一個計,回去肯定被設伏,但是沒有別的選擇,不管從國家被滅的大局還是當下士兵士氣來說,也只能退兵,即使前方有一個套,也要往裡面鑽。

    挾天子以令諸侯

    看過三國的人來說,肯定會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怎麼一回事。東漢末年,自黃巾軍起義,漢靈帝駕崩,天下動盪,群雄逐鹿,後來天下發生了董卓入京、十八路諸侯討打董卓、董卓遷都等一系列大事,當時諸侯之一的曹操做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就是在董卓遷都途中,派軍隊去營救當時的天子漢獻帝劉協,並隨後以天子的名義定都許昌,在許昌建立新的朝廷。

    可以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計策的運用為曹操後來一統北方,建立魏政權奠定了一個雄厚的基礎。曹操自從迎接漢獻帝后,用天子的名義在朝廷上釋出政令、征討四方,往往讓反對者找不出理由,因為當天子代表著天下的大義,雖然諸侯逐鹿,但是天下名義上還是漢朝,誰都不敢第一個打著推翻漢朝的旗幟出來,那樣會被群起攻之,諸侯們明明知道許昌的朝廷實際上是曹操一個人的朝廷,但是曹操頂著天子的名義,諸侯也沒有辦法,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高明之處。

  • 5 # 言西早談

    公認的陽謀有三個。

    第一個是,兩桃殺三士。第二個是圍魏救趙。第三個是漢文帝的推恩令。

    但是我要重點要說的第四個,是近代發生的,孫中山終結封建王朝(不是終結清王朝)這件事,我認為這是很厲害的陽謀。

    所謂陽謀,就是即使你知道了對方的目的,你依然沒有無計可施,無法逆轉,這就是陽謀。

    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得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蹂躪,在無數仁人志士竭盡所能卻依然無法救中國的情況下,孫中山開始覺得只有推翻封建王朝才能拯救中國。

    於是孫中山領導了十多次革命,終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孫中山

    但是注意:這裡推翻的只是清王朝,並不是封建王朝。

    中國歷史上幾十個朝代,幾百個皇帝。朝代更替不經常發生,但也總在發生,一個朝代結束了,總有另一個朝代起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朝代挨著一個朝代,一個皇帝接替另一個皇帝。“國不可一日無君”那會兒人們就沒想到過沒有皇帝。可見封建王朝的形式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

    要結束一個王朝,可能比較容易。但是要結束封建王朝,這個太難了。

    但是這個難題還是被孫中山解決了,光明正大的解決掉了。

    孫中山利用的,是人性,人的本性。

    對於美好的東西,人們不僅希望得到,並且希望不再失去

    人人都想當皇帝,但不是人人都能當皇帝。一次只能有一個人當皇帝,而且一個人當上皇帝之後,意味著在和平條件下,跟這人沒有血緣關係其他人,絕無機會能當上皇帝,只能指望下回投胎能夠投的準點,投到帝王家。不過即使投胎好,也大機率要上演一次清宮大戲,與眾多皇子爭奪皇位,失敗的,通常賠上下半輩子甚至性命。

    所以絕大部分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當皇帝,如果讓這群人共同反對皇權制度,那麼這皇帝,就沒那麼好當了。

    如何讓絕大部分人反對封建王朝制度?只需要給一些他們不曾擁有過的東西。

    中華民國剛剛成立,孫中山就主持編寫中華民國第一部擁有憲法意義的法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個約法篇幅不長,內容並不十分全面,而且並不具體,從現在的角度上來說,並不是一部好憲法,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的作用和歷史地位。

    看看內容就明白了。

    《臨時約法》總綱第一條: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

    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體屬於國民全體。

    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為幾千年封建王朝挖開了墳墓。

    因為孫中山給的,是這些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權力和自由。

    區區幾十個字,都是常用的文字,但是這幾個文字的排列方式,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是第一次。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文人墨客、任何一個有抱負的政治家這樣講過。這是中國歷史第一次。

    幾千年來,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無數的人,經過幾十個朝代、幾百位皇帝,從來沒有被這樣對待過。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高高在上的那個人,擁有至高無上的全力,整個天下都是他一個人的,什麼事情都是他說了算,所謂王法,就是他的法。作為普通人,只能是臣服,絕對的臣服。明君時代,還可直言相諫,也只能是揣摩上意的前提下小心翼翼,肆意妄為可能是要掉腦袋的。若是昏君時代,那就不用說了,時時刻刻小心鍋從天降,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場。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幾千年來,國家都是屬於一個人的,或者那一個人為中心的少數人的。從來不是屬於普通人的,中華民國宣佈,這個國家是屬於全體國民的,不再是屬於誰一個人的。這對於普通人的衝擊,是可想而知的。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二章第五條:中華民華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然後規定了人民享有各項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得非法逮捕、拘留、審訊;保有財產及營業自由;以及言論自由等。

    這些人身自由,是華人幾千年來從未享受過的,就像是壓制了幾千年一直呼吸汙濁空氣,突然能夠呼吸新鮮空氣一樣。被奴役了幾千年,一下子被人尊敬起來。這樣的感覺,非常有衝擊力。歪果仁朋友做過一些實驗,街上有很多乞丐,有些人會給一些吃的和錢,而有一個人不僅僅給些吃的,並且坐下來一起分享食物,這樣的尊重,讓乞丐熱淚盈眶。簡單的尊重尚且如此,那些幾千年來首次被給予人身自由的華人,得到的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不僅僅給予了自由,而且對於總統的權力也做了限制,把權力分散到了參議院,而參議院是由普通人選出來的。所以廣大華人,第一次享受到了權力和自由。

    人性是有些共性的,得到的東西,就不願意再失去。特別是權力和自由,法華人透過革命獲得了自由之後,直到現在每年都要罷工幾次,這是他們的自由。誰要是企圖剝奪他們的自由,就等著被革命。

    不僅僅是自由,任何東西都是得到之後就不願意再失去的。如果理解了這一點,企業老闆在制定福利政策的時候就應該清楚,這玩兒只能做加法,不能做減法。如果你的福利待遇起點比較高,那麼你以後只能更高,如果有所下降,即使下降了也比別人高,那員工心裡也不會舒服。待遇如此,感情也是如此,為什麼一個小夥追到一個女孩子之後,通常會被埋怨,追的時候是怎樣,追到之後又是怎樣,反正就是不如以前了。其實,是因為追女孩子的時候用了所有招數,追到之後沒有招數了,不能做加法了,就等於是減法了。

    華人民也是這樣,得到了自由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失去了。

    當然有人不信邪,比如張勳,弄個辮子軍想要擁戴溥儀復辟,被人趕出去了。比如另外一個牛人袁世凱,甚至一度當了幾天皇帝,然而最終還是在一片討伐聲中鬱鬱而終。

    從此,沒有人再想要重新當皇帝。

    至此,封建王朝這的東西,在中國就徹底終結。

  • 6 # 易無知

    要說歷史上著名的陽謀,“張儀欺楚”不僅環環相扣精彩紛呈,而且縱橫捭闔睥睨天下。

    張儀,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魏國貴族後裔。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

    張儀完成學業,就去遊說諸侯。他曾陪著楚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張儀,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只好釋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說:“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又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他的妻子笑著說:“還在呀。”張儀說:“這就足夠了。”

    彼時,蘇秦已經說服了趙王而得以去各國締結合縱相親的聯盟,可是他害怕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締結之前就遭到破壞。又考慮到沒有合適的人可以派到秦國,於是派人暗中引導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感情很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麼不去結交他,用以實現功成名就的願望呢?”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蘇秦就告誡門下的人不給張儀通報,又讓他好幾天不能離去。這時蘇秦才接見了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還屢次責備他說:“憑著您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難道我不能推薦您讓您富貴嗎?只是您不值得錄用罷了。”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來投奔蘇秦,自己認為都是老朋友了,能夠求得好處,不料反被羞辱,張儀不覺怒從中生,又考慮到諸侯中沒有誰值得侍奉,只有秦國能侵擾趙國,於是就奔秦國去了。

    不久蘇秦對他左右親近的人說:“張儀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如今,幸虧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只有張儀才行。然而,他很貧窮,沒有進身之階。我擔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滿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業,所以把他召來羞辱他,用來激發他的意志,你們替我暗中侍奉他。”蘇秦稟明趙王,發給他金錢、財物和車馬,派人暗中跟隨張儀,和他投宿同一客棧,逐漸地接近他,還以車馬金錢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給他,卻不說明誰給的。於是張儀才有機會拜見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劃攻打諸侯的計劃。

    這時,蘇秦派來的門客要告辭離去,張儀說:“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到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麼要走呢?”門客說:“我並不瞭解您,真正瞭解您的是蘇先生。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聯盟,認為除了您沒有誰能掌握秦國的大權,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錢財,這都是蘇先生謀劃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覆命吧!”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範圍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呢?”

    張儀出任秦相以後,寫信警告楚相說:“當初我陪著你喝酒,我並沒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看我怎麼偷你的城池!”大戲就這麼明目張膽地開始了!

    張儀相秦四年,立惠王為王。又一年,為秦將,取陝,築上郡塞。

    後二年,免相。入魏為魏相(高手過招,雲山霧罩),其目的是想讓魏國先事秦而諸侯效之,而魏王不肯聽。於是秦王怒,攻魏,取曲沃、平周,並且暗中厚給張儀。張儀很慚愧,覺得無以回報。在魏國四年,魏襄王卒,哀王立。張儀說哀王,哀王不聽。於是張儀暗中令秦伐魏,魏敗。第二年,齊國又在觀津打敗魏軍。秦又揚言攻魏,先敗韓軍,斬首八萬,諸侯震恐。張儀復說魏王,曉以利害,哀王於是乃背縱約而請張儀奉事於秦。張儀歸,復相秦(為魏相,用六年時間,解除秦國的後顧之憂)。

    秦國想要攻打齊國,然而齊、楚兩國締結了合縱相親的盟約,於是張儀前往楚國(偉大的征程義無反顧)。楚懷王聽說張儀來,空出上等的賓館,親自到賓館安排他住宿。說:“這是個偏僻鄙陋的國家,您用什麼來指教我呢?”張儀遊說楚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這樣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就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

    楚王非常高興地應允了他。大臣們來向楚王祝賀,唯獨陳軫為他傷悼。楚王很生氣地說:“我用不著調兵遣將就得到六百里土地(在戰國那樣寸土必爭的年代,這誘惑真不小),臣子們向我祝賀,唯獨你為我傷悼,這是為什麼?”陳軫回答說:“不是這樣,在我看來,商於一帶的土地不僅不能得到,而且齊國和秦國可能會聯合起來。齊、秦聯合起來,那麼一定會禍患臨頭。”楚王說:“能說明理由嗎?”陳軫回答說:“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是因為楚國有結盟的齊國。如今和齊國斷絕往來,廢除盟約,那麼楚國就孤立了。秦國為什麼不滿足地追求一個孤立無援的楚國,而給它六百里土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一定會背棄向大王的承諾,這是向北和齊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又從西方的秦國招來禍患,兩國的軍隊必然會一塊打到楚國。我妥善地替大王想出了對策,不如暗中和齊國聯合而表面上斷絕關係,並派人跟隨張儀去秦國。假如秦國給了我們土地,再和齊國斷交也不算晚;假如秦國不給我們土地,那就符合了我們的策略。”(不得不說,陳軫還是非常厲害的,可是那又怎樣?什麼是陽謀,就是明明有人知道了,也無法阻止其發生)楚王說:“希望陳先生閉上嘴,不要再講話了,等著我得到土地吧。”就把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於是就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王聽到這件事,說:“張儀是認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到北方的齊國辱罵齊王,齊王憤怒,斬斷符節而委屈地和秦國結交。秦、齊建立了邦交,張儀才上朝。他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聽說過六里。”使者回報楚王,楚王怒火填胸,立刻要出動軍隊攻打秦國。陳軫說:“我可以張開嘴說話了嗎?與其攻打秦國,不如反過來割讓土地賄賂秦國,和他合兵攻打齊國,我們把割讓給秦國的土地,再從齊國奪回來補償,這樣,大王的國家還可以生存下去。”楚王不聽,終於出動軍隊並派將軍屈匄進攻秦國。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殺死官兵八萬,並殺死屈匄,於是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到藍田,展開大規模的戰鬥,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媾和。(張儀先前說過,請好好保護您的國家,看我怎麼偷您的城池,就是這麼囂張地得到了)

    秦國要挾楚國,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楚王說:“我不願意交換土地,只要得到張儀,願獻出黔中地區。”秦王想要遣送張儀,又不忍開口說出來。張儀卻請求前往。惠王說:“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諾,這是存心報復您。”張儀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係親善,靳尚能夠去奉承楚國夫人鄭袖,而鄭袖的話楚王是全部聽從的。況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國的,楚王怎麼敢殺我。假如殺死我而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於是,他出使楚國(這不只是視死如歸那麼簡單,簡直就是在羞辱楚國無人)。

    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靳尚對鄭袖說:“您知道您將被大王鄙棄嗎?”鄭袖說:“為什麼?”靳尚說:“秦王特別鍾愛張儀而打算把他從囚禁中救出來,如今將要用上庸六個縣的土地賄賂楚國,把美女嫁給楚王,用宮中擅長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而尊貴,這樣,夫人也將被鄙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使他從囚禁中釋放出來。”於是鄭袖日夜向懷王講情說:“做為臣子,各自為他們的國家效力。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讓秦國像魚肉一樣地欺凌屠戮。”懷王后悔了,赦免了張儀,像過去一樣優厚地款待他。

    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還沒離去,就聽說蘇秦死了,於是遊說楚懷王,讓楚國絕六國合縱,與秦國交好。

    此時,楚王雖已得到張儀,卻又難於讓出黔中土地給秦國,想要答應張儀的建議。屈原說:“前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來到楚國,我認為大王會用鼎鑊煮了他,如今釋放了他,不忍殺他,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這可不行。”(屈原誠為忠臣,也有大才,但可能僅限於文學,在張儀的舌燦蓮花面前,風采盡失)懷王說:“答應張儀的建議可以保住黔中土地,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經答應了而又背棄他,這可不行。”所以最終答應了張儀的建議,和秦國相親善。

    張儀離開楚國,就藉此機會前往南韓遊說,韓王也聽信了張儀的策略。張儀回到秦國報告,秦惠王便封賞了他五個都邑,封號武信君。

    張儀又先後成功遊說齊湣王、趙王、燕昭王。

    張儀回報秦王,還沒走到咸陽而秦惠王去世了,武王即位。武王從作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繼承王位,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諸侯們聽說張儀和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恢復了合縱聯盟。

    秦武王元年,大臣們日夜不停地詆譭張儀,而齊國又派人來責備張儀。張儀害怕被殺,就趁機對武王說:“我有個不成熟的計策,希望獻給大王。”武王說:“怎麼辦?”回答說:“為秦國國家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我,只要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它。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去,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南韓,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準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齊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哀王很害怕。張儀說:“大王不要擔憂,我讓齊國罷兵。”就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對齊王說:“大王特別憎恨張儀,攻打魏國也是理所當然。雖然如此,可是大王讓張儀在秦國有所依託,也做得夠周到了啊!”齊王說:“我憎恨張儀,張儀在什麼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麼地方,我怎麼讓張儀有所依託呢?”回答說:“張儀之所以離開秦國,就是認為由於大王恨他,他到了哪裡大王就會攻打哪裡。秦王也正是因此才送他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是大王使國內疲憊睏乏而向外攻打與自己建立邦交的國家,廣泛地樹立敵人,禍患殃及自身,卻讓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這就是我所說的‘讓張儀有所依託’呀。”齊王於是解除了攻打魏國的戰爭。

    張儀在魏國為相一年,卒於魏。

    張儀之才,去哪國皆可為相,每次謀劃,簡直就像沙盤推演,一切皆在掌中。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在蘇秦死後,以連橫之術破了六國合縱,為秦國最終一統天下立下赫赫之功。

    太史公曰:蘇秦相六國,合縱抗秦;張儀相六國,連橫事秦。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孟子》論之曰:張儀、公孫衍,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 7 # 不要又說再見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這是一個最著名的陽謀了吧。

    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蜀軍失利,只能敗退,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可是諸葛亮無兵可守,只能兵行險招,大開城門,他則在城頭焚香彈琴,琴音絲毫不亂,而司馬懿生性多疑不敢貿然進城,下令撤退。

    說到這,我又想起一個三國裡的陽謀,張飛大鬧長坂坡。

    同樣是劉備一方逃往江夏時,曹操大軍在後追殺,趙子龍銀槍白馬在曹軍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幼主阿斗,這時張飛在長坂坡處接應,他提前布好疑兵,一人擋在長坂橋前,面對百萬曹軍,臨危不亂,一聲吼死夏侯傑,喝退曹軍,有戲雲“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其實橋是張飛拆的。

    根據這兩個事件看,陽謀並不是多麼精明深遠的計策,他主要是用到了事件的不確定性,或者說疑兵之計吧。

  • 8 # 歷史心發現

    說到陽謀,最牛逼的當然是亞歷山大大帝了。亞歷山大20歲繼承馬其頓王位後,在短短的一年內平定了國內風起雲湧的叛亂潮。隨後,亞歷山大誓師出征波斯帝國,當時的波斯帝國橫跨三亞洲,面積500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帝國,100多年後秦統一的總面積也只有200萬平方公里。

    面對這樣一個對手,亞歷山大一點不玩虛的,直接喊話,我要當亞洲的王,大流士自縛前來投降,我亞歷山大就不會虧待他。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率領5萬精兵,直接踏上了征途。並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中大敗波斯優勢軍隊,波斯王大流士派人提條件,提出兩人共治天下,以兩河流域為界,還要嫁公主,給無數的金銀財寶當嫁妝。當時亞歷山大的大將帕曼紐對亞歷山大說,這麼好的條件,是我肯定答應。但亞歷山大是怎麼回答的?他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亞洲的王位我要定了,如果大流士肯投降,還不失封侯之位。大流士怒了,又興起百萬大軍,但是再一次被亞歷山大5萬軍隊在正面戰場毫無爭議的擊潰。

    從此以後,亞歷山大在亞洲如入無人之境,僅用13年,就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這樣的陽謀,堪稱是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 9 # 崔文瀾

    漢武帝的推恩令。

    漢承秦制,卻沒有完全照搬,比如在皇族的分封問題上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劉邦時不光分封了一幫有功之臣,自己的親屬也受封者眾多。後來異姓王相繼造反,劉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逐一平息,心有餘悸的他只得殺白馬為誓,非劉姓者不得稱王。

    因此自劉邦後只有劉姓王爺,再也沒有異姓王了。

    但同姓王爺就不惹事了嗎?俗話說的好,腰裡揣盾牌,逮誰更誰來。更何況這些劉姓王爺們個個手握重兵,甚至像吳王劉濞這樣的老王爺自己煮鹽鍊鐵,國富民強的他們自然會有一些小目標和小想法的。

    於是在景帝時期,七個王爺以清君側的名義同時造反,若不是有周亞夫這樣的名將,大漢的江山差點就被掀翻。

    漢武帝當了皇帝后,這位雄才大略的天子當然注意到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隱患。於是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

    什麼是推恩令呢?

    即: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

    在這之前,一個諸侯國,即使老王爺死了,他的諸侯國卻沒有任何變化,因為嫡長子就會繼承他的一切。而且在年富力強的新王爺的帶領下,這個諸侯國或許會比以前更強。

    而推恩令就完全不一樣了,它一改嫡長子唯一繼承製,給了其他王子們繼承權。這樣就能逐步把一個大諸侯國慢慢銷蝕成為一個個小封國,直至最後瓜分完畢。

    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就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王劉發的直系後裔,只經歷了六七代,到他頭上時,除了劉姓貴族這個頭銜為,已經啥也沒有了。

    還有三國時期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被稱為皇叔,卻是個織蓆賣履的小販商人。也是因為推恩令的原因。

    推恩令不是陰謀,而是妥妥的陽謀,自一推出起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制度的目的就是削藩,但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反對意見——大家利益均沾,幾個菜呀就喝成那樣,反對皇帝給自己的賞賜呢?

  • 10 # 九品左侍郎

    陽謀,就是明著讓對方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然而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取得成功了。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一計陽謀,而且完成得非常漂亮,下面就來回顧此計的實施往事。

    引言

    公元前208年後九月,趙國被秦軍圍困於鉅鹿,趙王歇向楚懷王求救。為分散秦軍兵力。楚懷王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是北路軍以宋義為主將和項羽為次將帥數萬楚軍前往鉅鹿解趙軍之圍。另一支西路軍是以劉邦為主將往西牽制秦軍兵力。同時約定,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

    以劉邦為主帥的西路軍則過關斬將,很快到達咸陽附近藍田,秦軍組織所有的兵力於藍田與劉邦展開大戰,被劉邦大敗,秦庭失去最後的抵抗兵力,劉邦順利先攻進了關中。

    對於劉邦先入關中,項羽很不樂意,因為關中經過秦國幾代人的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也軍事要地。所以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同時也不想讓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都在今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 ,以便阻檔劉邦東出之路。

    燒燬棧道

    “棧道”是從關中平原到漢中盆地的一條捷徑,自戰國時開始修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建成這條長達近五百里的“通天大道”。一旦棧道被燒燬,就斷了漢中返回關中的通道。

    為打消項羽對劉邦的猜忌,張良為劉邦獻計,等他進入漢中後,就把棧道燒燬。但劉邦不解,說棧道燒燬了自己豈就不就被困在漢中了嗎?

    張良解釋說:“燒燬棧道,看似自毀了自己的退路,但同時也斷絕了關中諸侯攻打漢中之路。同時,棧道燒燬,也能打消項羽的防備之心,讓他們認定我們再無東歸之意。”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蕭何在推薦下,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向劉邦獻計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策劃。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

    韓信先命樊噲、灌嬰領兵修築劉邦入關時燒燬的棧道。這時,關中的雍王章邯聽到韓信要進攻關中的訊息,輕蔑的笑道:“韓信,無名之輩,不足掛齒,劉邦進關時自己燒燬了棧道,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章邯自封了雍王后,就認為天下太平,已經刀槍入庫,放馬南山,興致之餘,還養起豬來了。他只是叮囑部下留意棧道修復情況,然後自己把精力投放到餵豬一事上。

    然而過不了多久,韓信明修的棧道還修完,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出現在關中,並佔領了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章邯以為自己聽錯了,打算親自率軍前往陳倉,但韓信大軍已殺到,章邯戰敗,被困廢丘,最後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同時也戰敗後相繼投降,劉邦順利還定了三秦。

    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史記·高祖本紀》

    結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採取聲東擊西的手段,誤導了章邯的判斷。此策略不僅消滅了關中三王,還為劉邦打開了東進大門,同時也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帷幕,為西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11 # 讀史漫錄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作出發展核武器的戰略決策,以戰止戰。新中國想要反對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就要擁有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和洲際導彈,提升自己的武器裝備水平。這是一次經典的陽謀。

    1951年5月,毛主席就對中國兵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指示,他說:“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我們沒有自己的兵工工業,不解決部隊的武器裝備問題,是不行的。” 由於帝國主義多次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臨核武器的嚴重威脅。

    對此,毛澤東一方面強調“原子彈只是美帝國主義用來嚇唬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美國的原子訛詐,是嚇不倒中國的。”一方面也開始著手準備發展原子能事業,研製中國自己的核武器。

    只有擁核才不會被欺負。1956年,毛主席明確指出了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戰略意義,他說:“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同年,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並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開始研製中國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成功躋身世界核大國的行列,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核國家。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此前在1964年6月29日,錢學森帶領的團隊已成功研製了東風-2(DF-2)中程彈道導彈,因此將核武器投射到敵人家門口已不再是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核訛詐也將變成真正的紙老虎。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毛主席作出研製核武器的正確決策,為新中國贏得了和平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再有十年,原子彈、氫彈、導彈我們都搞出來了,世界大戰就打不成了。”原子彈,氫彈和彈道導彈的研發成功,打破了核大國的壟斷與威懾,有效維護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鞏固了國防,提高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更維護了地區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 12 # 世界能幾何

    歷史上的陽謀很多,而且對手無法應付。

    1.秦滅六國時候的割地政策。秦統一中國時,對六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鄰近秦國的國家,經常和秦國的戰爭,大部分是以割地求和而告終。各國當然知道,這樣的結果會使秦國日益壯大,而消弱自己的實力。但是基於苟且偷生而無法改變。

    2.南宋的聯蒙抗金。基於北宋聯金抗遼的教訓,南宋當然知道聯蒙抗金,無異於唇亡齒寒。最終蒙古的矛頭肯定都要對向南宋。但是基於金國的錯誤外交政策。一局金朝有實力的薄弱。已經沒有唇亡齒寒的意義了。加之南宋,急於收復中原汴京等地。導致歷史一再重演,重複了北宋的悲劇。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基於雙方的實力,弱的一方,儘管知道對方的陽謀,但也無能為力。

  • 13 # 香茗史館

    陽謀其實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而由於各種原因,即使對方看出了最終目的,也沒有辦法應對。相較於陰謀,陽謀雖然光明正大,但卻通常令對方無可奈何;陰謀則不同,陰謀一旦被對方識破,效果必將大打折扣。我來舉三個著名的陽謀例子。

    孫臏:圍魏救趙、圍魏救韓

    這是典型的陽謀例子,也可稱之為攻敵必救或圍點打援。

    圍魏救趙: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王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田忌打算直接前往邯鄲戰場,而孫臏則建議率軍直逼魏國國都大梁,逼魏軍回師自救,邯鄲之圍逐解。齊軍則在魏軍的必經之路桂陵地區設伏,以逸待勞,最終大敗魏軍。

    圍魏救韓:公元前342年,龐涓再次率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水泥路攻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齊軍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法,率軍直逼魏都大量,再度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南韓之圍再解。齊軍再度在魏軍必經之路設伏,並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在馬陵將魏軍10萬人殺的潰不成軍,殺死了魏將龐涓,並俘虜了魏太子申。

    連續兩次用相同的方式的作戰,魏國和龐涓即使看出了孫臏的目的,但卻不得不“中計”,因為他們不敢賭,大梁一旦丟了,他們打再大的勝仗也於事無補。

    漢武帝、主父偃:推恩令

    這同樣是典型的陽謀,西漢初年由於各地諸侯王勢力逐漸增大,已經嚴重威脅了朝廷的統治,於是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了“推恩令”,漢武帝於是施行,最終瓦解了諸侯王的勢力。

    推恩令的內容說起來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兩條:一是由嫡長子繼承製改為諸子繼承製,原本只有嫡長子具有封國的繼承權,而在“推恩令”下,嫡長子只擁有繼承諸侯王封號的資格,而封地則由諸侯王的兒子們共同繼承。二是除了嫡長子繼承的封地擁有自主權外,其餘繼承封地的列侯全部歸於各郡管轄。

    這種情況下,不僅成功將朝廷和諸侯的矛盾轉移成為了諸侯內部矛盾,且導致各地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而封到土地的諸侯子孫則由於全部納入了各郡的管轄,地位僅同於縣,同樣加大了朝廷的直屬地區。

    各地諸侯王即使有聰明者,能夠看出漢武帝的最終目的也無可奈何,一是由於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諸侯王中實力最大的幾位要麼被徹底擊敗,要麼封地已經被拆分,不足以和朝廷對抗。二是此舉雖然在削弱諸侯王的實力,但對各地諸侯除嫡長子之外的子孫來說確實個天大的利好,他們是紛紛支援的。所以,各地諸侯也只能選擇接受。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沮授給袁紹的建議,毛玠為曹操提供的建議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此外最早賈詡也曾向李傕提出“奉國家以徵天下”。

    透過天子這塊“招牌”,曹操不僅獲得了董昭、鍾繇等原漢室臣僚,而且贏得了大批士人的歸心,荀攸從荊州、郭嘉從袁紹處投到曹操麾下,避亂江南的杜襲、趙儼也於次年返歸許昌。而且各地諸如袁紹、馬騰、韓遂、孫策、呂布等大諸侯也不得不選擇奉詔,例如呂布雖事實上據有徐州,卻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為徐州牧。荊州牧劉表雖然據地自保,卻仍然不得不臣服於曹操控制的漢廷,貢獻不絕。

    曹操透過“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功掌握了“天下大義”,面對從許昌發出的詔令,各諸侯即使知道這是曹操的意思,也只能無奈選擇接受。因為一旦選擇不奉詔,那麼便成了真正的“漢賊”,不僅會被群毆,還會失掉人心,這就是“天子招牌”的威力。

    其實像以上這樣的陽謀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 14 # 大相無形

    陽謀?說起陽謀,不管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的上中國!

    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古今中外歷史上不管是曾經出現、還是一直存在的國家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決策,能比的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絕對沒有!!

    試問在所有國家的歷史中,有哪個陽謀,能像中國的改開一樣取得如此巨大和顯著的成效?能對當今和未來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和深徹的歷史性影響?沒有!

    想當初,從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時,中國環視世界格局和審視自身發展,大膽決策,毅然向世界宣佈中國將實施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探索和摸索中,華人民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從零學起、做起,到如今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影響和惠及的豈止是幾代華人?也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人民和世界格局!

    尤其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在經濟、軍事、航空航天、製造、能源、科技、工程、材料……等諸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獲得井噴式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都是趕超或國際領先,其中一部分如超算、動車、量子、鐳射、工程……等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更可謂一騎絕塵、令世界驚歎!短短几十年間,使得原先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躍升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

    試問,還有哪個國家可以用所謂的陽謀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變化?沒有!

    因為,只有幾千年深厚文化積澱中國智慧和華人民才能做到!由此,世界亦更加堅信,中國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將對世界發揮更為廣泛和深遠影響!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15 # 錦翼

    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當年朱元璋的策略,是謀士朱升給他出的注意。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面對紛紛雜雜的局面,怎樣在元朝的打擊之下成長起來,並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朱升給他出了這個注意。

    深挖洞,廣積糧,就是做好儲備,悶聲發財。

    積蓄能力,擴充地盤,不稱王,也就不成為打擊目標。

    這其實很淺顯的道理。

    但是能做到的人不多,因為這要面對貪慾啊,光儲備不享受,那有啥意思啊,特別是稱王,一旦有了勢力,你不想稱王,你手下還不幹呢?你當了皇帝,他們也就有了更大的官職和錢財。

    當年有人勸曹操稱帝,曹操就說,這是要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朱元璋也做到了。

    看看他的對手。

    徐壽輝,1351年稱帝,1360年陳友諒殺了徐壽輝後稱帝。

    張士誠1353年稱帝、

    基本上都是沉不住氣,有點基礎就趕快當皇帝。

    朱元璋不是,一直到1368年,把對手都快消滅光了,這才弄死韓林兒稱帝。

  • 16 # 神話靚靚

    我來回答

    陳橋兵變,不就是個典型的“陽謀”事件嗎?趙匡胤,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開創了終期三百年的“大宋王朝”下面,我就來一一敘述。

    1.唐代末年,整個時代都是風雨飄搖,朝廷更是個空架子,還有內憂外患,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讓唐王朝,元氣大傷,還有一些節度使,不聽朝廷命令,擁兵自重,成為心腹大患,當黃巢的軍隊,攻進長安時,唐王朝不得不起用,朱溫去平叛,之後朱溫自立,滅了唐朝,而自此,華夏大地,又進入戰亂時期,這一時期,叫“五代十國”

    2.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叫“後周”的勢力,一個叫郭威的人建立的,他本來是“後漢”的大臣,因為自身的軍事才能超高,幾乎把黃河以北地區,全部收復。所以他取代了“後漢”皇帝。建立了“後周王朝”。

    3. 不久後,他病死了,由他的侄子柴榮接手皇位。他可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帝,不過可惜了,三十九歲就死了,可皇帝“去了”跟隨的將軍,正當壯年,這其中就有,趙匡胤,和他那十個結義兄弟,其中兩個還掌管著“禁軍”相當於,今天的“中南海內衛”。柴榮一死,即位的是他的兒子,才7歲。懂什麼?他那些兄弟就坐不住了。

    4. 其實想想也是,當初趙匡胤跟著柴榮打天下時,他的兒子都沒出生,我們為一個七歲的娃娃,流血賣命?這不可能!再有柴榮一死,就真的沒有人,鎮得住這群“驕兵悍將”。所以一場明擺著的“事情”就要發生。

    5.事情的導火索,是北方傳來謠言,說匈奴人來犯,朝內大臣信以為真,頓時亂成一團,太后又是一個“擺設”就問當時的丞相,丞相就推薦了趙匡胤,當時滿朝文武,也一致同意。

    6. 當朝廷詔書下達命令給趙匡胤時,他以兵少將寡為由,拒絕出征,不得已,朝廷給了他“天下兵馬”的排程權,趙匡胤這才有了兵馬,召集軍隊向“京師”出發。就在這個時候,趙匡胤已經和手下的謀士趙普商議如何發動政變,並且能夠掩人耳目不至於遭到反對。他們秘密聯絡了掌管禁軍的石守信等人,這些將領都是他的結義兄弟,對於趙匡胤當皇帝沒有任何異議。

    7. 部隊開到“陳橋”這個地方時,有人就散步“傳言”,大致的意思就是:皇帝年幼,什麼都不懂,我們出生入死,他又不知道,我們不如推舉“趙匡胤”來當皇帝。此言論一出,一片譁然,軍中開始有人躁動,就在這時,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上演。趙匡胤。半推半就接受了自己是“皇帝”的命運。隨後,部隊同樣是回京師,不過是宣佈“以宋代周”。

  • 17 # 輕舟入流59323196

    陰著想,陽著用,

    真心假意誰猜中?

    高高興興“提意見”,

    原來是“蛇”引出洞。

  • 18 # 吶喊餘生

    毛主席!所有的陰謀家在陽謀家面前相形見絀,尤其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小人。抗美援越的前前後後,因果迴圈可以說又是毛主席將陽謀發揮到極致的大手筆。

  • 19 # 清水空流

    陽謀,與陽謀相對的就是陰謀。“陰謀逆德,好用兇器。“陰謀如果用 最簡練的話說,陰謀就是詭計。同樣,陽謀也是詭計。但區別在於陽謀更加“Sunny”更加淺顯,更加直白。

    陽謀,何謂陽謀。實際而言,謀略沒有陰陽之分。所有的謀略都是陰的,也是陽的。自身勢力強大,完全可以憑藉自身可以碾壓一切,所有的謀略對他不產生任何效果,陽謀也得看對誰。思密達國家無論對美國採取任何陽謀都不會有任何作用,因為實力壓倒一起。陽謀是光明正大的,而且識破以後也無法破解,能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陽謀就是以正合是為顯。陽謀就是我的謀略擺在明處你知道也沒有用。陽謀就是,自身未必強大,但具有極高的洞察力與遠見卓識的戰略判斷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漢武帝的“推恩令”就是典型的陽謀。由過去的只有諸侯王長子繼承王位和封地,改為其他的兒子也有資格封侯封地,而且直接歸皇帝管理,如此下了,用不了幾代大的諸侯國就稀釋掉了,這個陽謀極高明。諸侯國國王知道是“毒藥”那也得吃,他不吃都不行,不吃他兒子就會造他的反。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這就好比,陽謀就是我的目的和結果你知道,但你沒有任何辦法加以拒絕,是套你得鑽,是井你還得跳。前提是陽謀必須建立字阿強大的實力基礎之上。陽謀也具有“特權”的意思,特權是強者的標識,以權壓人泰山壓頂。弱者只有聽從,無路可走無可選擇。曹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典型的陽謀。各大“諸侯”明知是亂命也得聽從,至少也不敢明面反對。陽謀最大的特點是對於“勢”的運用,以勢壓人,“仗勢欺人”。因勢利導,大勢已成就是陽謀。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陰謀和陽謀都與道德無關。

    金庸大師裡的福康安天下掌門人大會就陽謀。陰謀就是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還是那句話勢大則謀大。勢小則謀淺。首富的兒子匿名去某公司應聘職位,入職以後工作不順心,多次遭到斥責,其父一怒之下買下該公司。這也是陽謀。換言之,在絕對實力面前,所有的陰謀和陽謀都無效。而在國際戰略關係中,陽謀更是比比皆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典型的陽謀、把強大的蘇聯帶入軍備競賽的惡性迴圈。把蘇聯徹底地拖死了。

    孔老夫子在《春秋左傳》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於鄢”這是徹底的,完全的,也是最完美的陽謀、所以後世才有鄭莊公是最大偽君子,他是害死自己的弟弟最大凶手,鄭莊公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姑息養奸”"縱惡成惡",充分讓他作死,鼓勵你造反,讓你的一切都暴露出來,我不殺你也有人殺你。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也是陽謀。他以金錢與富貴換取兵權。因為他掌握了大家的貪慾和私慾。當然陽謀也分對誰。好比戰國時期,南韓對秦國使用“疲秦之計”(鄭國渠)這個陽謀從策略上說,是十分完美的。但對秦國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反而使得秦國更加強大了。換言之思密達國家無論對鷹醬採取任何陽謀都不會有任何作用,因為實力壓倒一起。

  • 20 # 闖關東的企鵝

    推恩令,奉天子令諸侯,指鹿為馬,許田圍獵,獻金奪爵,杯酒釋兵權,,,陽謀能夠實行的前提是本身具有實力,但是無法硬拿而透過正當且能擺在Sunny下的手段巧妙的實現目的,這種計謀是被實施人心裡面都清楚的,卻沒有理由和證據反駁甚至沒有條件反抗,也沒有對策破解

    陰謀則是不能讓受害人人知道,知道便一定失敗或招致災禍,陰謀的這種特點使得陰謀可以沒有道德,可以躲在黑暗中攻擊Sunny下的敵人,不被發現的情況下處於絕對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客戶虧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