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了《阿凡達》的小夥伴們,一定對劇中的蠍式攻擊直升機的不凡戰力印象深刻吧?那為什麼現實的科學家不研發一款類似的武裝攻擊直升機呢?
4
回覆列表
  • 1 # 李成R

    特效可以超出現實幾千上萬年,但是現實中的科技卻是隻能一點一滴的去積累去突破,不是不去研製是現實中還完全不具備研製那種違反力學的產品的能力!

  • 2 # 落魄軍魂20170401

    不久的將來中國就會有的。雖然現在是在美國的電影中出現……

    華人的驕傲就是:但凡世間的東西,只要是我們看到了,就一定能克隆出來!~~~多麼偉大的人才啊!

    事屬國家機密,不可謠言~只可止於智者……

    ……僅此而已~早安!

  • 3 # 火鍋劇場

    第一,技術難題。以當前的科技來言,這類的戰機在合金材料上要求極高,動力裝置也不是現代發動機能夠媲美的。

    第二,適用性。對於現代戰場來說,蠍式直升機並不是很適合當下戰爭。

    (滑稽,我會告訴樓主,這些都是機密嗎,其實已經有不少的國家已經開始研究了!)

  • 4 # YF永恆

    直升機雖然看起來使用方便,可是約束的因素又很多,它的速度慢,航程近,載重也不大,續航時間少,現在主要的用途就是近程反潛,近程預警,垂直登陸,近程突擊。所以使用起來是必不可少,可是又有點雞肋。美國魚鷹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點,在平飛時速度快,航程遠,載重大,並且能垂直起降。可是由於現在技術有所缺陷,所以魚鷹的故障率是很高的。當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個人認為這種垂直起降螺旋槳飛機將是新的潮流,所以這樣的外形科幻的直升機我覺得作用不大了。

  • 5 # 我衝哥頭髮長

    現在的技術就可以實現。

    但這樣做的意義不大。

    這個飛行器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可以傾轉涵道風扇的橫列雙旋翼直升機。

    先說橫列雙旋翼的構型。這個構型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使用相對較小的兩組發動機驅動兩組旋翼,以在發動機單發動力有限的情況下實現較大的載重。與之類似的設計還有縱列雙旋翼方案,比如支奴幹直升機。

    但縱列雙旋翼在現實中被製造和裝備了,橫列雙旋翼卻幾乎沒有量產(僅有德國的Fa-223)。

    一個很糟糕的問題是渦環。簡單的說,這是一種發自旋翼槳尖的渦流。在某種情況下,他會逐漸向槳的內部發展。這種渦流對旋翼產生升力是不利的。但直升機上升和平飛的時候這種渦流並不會干擾到旋翼。但,如果直升機下降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渦環就會影響到旋翼的效率了。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即使提升功率或者增加總距也沒法提高升力。直升機因此會迅速墜落,有點類似固定翼機的失速。

    對於雙旋翼機來說,一般兩個旋翼不太會同時陷入渦環中。因此一旦一個陷進去而另一個沒陷進去的話,飛機就會因為兩個旋翼的動力不平衡而向失去動力的一側偏轉姿態。

    使直升機脫離渦環的方法之一是努力向某一個方向飛(一般說向前比較保險)來擺脫渦環的範圍。於是很容易看出來,對於縱列雙旋翼的飛行器來說,如果某一個旋翼陷入渦環,即使沒有操作干預,飛機也會自動進入向前飛行(或加速)或者向後飛行(或減速)的飛行狀態中。這樣本身不僅擺脫了渦流環,而且飛行器的姿態不會因此被影響得太嚴重。總之就是,發生這狀況後飛行員還有救的機會。

    而對於橫列雙旋翼呢,因為此時的力矩在滾轉軸上,飛機會立刻陷入滾轉之中。這種時候不但因為滾轉的方向一般來說和飛行方向不同,導致旋翼未必會擺脫渦環,而且對於直升機來說做橫滾可不是一個很輕鬆的動作。於是飛行狀態可能一下子就變得糟糕--比如一下子翻個跟頭掉下去。實際上,V-22因為這樣的問題導致過很多事故。而且似乎沒有遇到這狀況時還能改出的記錄。

    另一個原因是,縱列雙旋翼直升機可以把兩組旋翼裝在機身的前後而無需增加額外的結構(畢竟機身一定是前後延伸的長條)。但橫列雙旋翼必須在機身兩側增加額外的結構和發動機架來安裝發動機。因此結構效率不如縱列雙旋翼和常規的單旋翼結構。

    蘇聯的V-12直升機就是這樣的例子。為了能實現巨大的起飛重量而採用了橫列雙旋翼的設計,卻無法避免前面的那些問題。因此當同樣巨大卻採用常規結構的Mi-26設計取得突破時,V-12就毫無懸念的下馬了事了。

    因此,橫列雙旋翼顯然不是一個很好的設計選擇。

    然後就是涵道上的傾轉機構。傾轉機構一般來說是用來調整動力輸出的方向。可以用來將旋翼機切換成固定翼機的動力形式,如V-22,或者單純的只是依靠調整動力輸出方向來調整飛行姿態。阿凡達的飛行器裡沒有固定翼機的機翼,所以傾轉機構的功能顯然是後者。

    但是涵道式飛行器一般採用什麼方法來調整動力的輸出方向呢?

    其實大多數時候是採用涵道下方的氣動舵面。

    比如霍尼韋爾的RQ-16無人機,既是如此。

    可以看到黑色的涵道本體下面對稱的四個灰色方塊,那就是用來控制姿態的氣動舵面。對於涵道式飛行器來說,這樣的結構輕巧簡單,動力損失也小。所以是很划算的控制方式。

    但如果用傾轉機構的話,就壞了。因為你需要驅動整個涵道結構--尤其是內部旋翼正在高速旋轉的涵道結構旋轉。因此驅動機構需要很大的扭矩來完成操作,同時,這套機構的自鎖能力需要足夠強才不至於在不需要旋轉的時候莫名奇妙轉起來。不必說,這樣的機構一定是體積大重量高的(比如巨大的蝸輪蝸桿結構)。而在有更簡單的控制方式的情況下,這種麻煩的設計一般也就沒人會考慮了。

    實際上,在阿凡達那種飛行器的尺寸裡,使用常規的單旋翼佈局就可以實現較高的機動性和高速了。如果要實現更高的機動性,一般也是優先考慮共軸反槳的設計,而不是橫列雙涵道。

  • 6 # 黑山0老妖

    看起來好看,實際上不實用。還不如裝一個大的旋翼,2個小旋翼,要用到傳動系統,又增加了傳動和潤滑的成本,而且兩邊旋翼傾斜的時候很難控制,電影裡搞這樣感覺高科技,實際上效率低根本沒人用

  • 7 # 深空電報

    阿凡達裡面的那種直升機與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有很大區別,問題在於這種直升機的橫列式佈局,發動機橫向排列。目前比較成功的就是MV-22,但它的成功也是基於先進計算機介入的飛控,不然我們很難控制下洗氣流,而且MV-22被限制做出一些機動。阿凡達中的直升機還有一個問題,旋翼左右分佈比較容易被擊中,一旦旋翼被擊中,那麼整個直升機就掛了,當然並不是說單旋翼直升機就不怕旋翼被擊中。

    只是兩個旋翼在左右突出,是個巨大的目標訊號,這種直升機不適合用於武裝突襲,用來運輸倒是可以的。MV-22就是一種運輸直升機,而不是武裝直升機,阿凡達裡面的直升機是用於武裝對地攻擊的,MV-22就沒有這種功能,在機動性受限之後,武裝就沒有必要。尤其是武裝直升機,在低空作戰的時候更需要考慮到規避的問題,如果機動較差,那麼還是別幹這一行。不過在美軍前線直升機就是這種佈局,但定位是無人駕駛。

    由此看出,美軍對橫列式佈局也心有餘悸,在低空複雜的環境中,還是目前單旋翼加機腹抗墜毀設計比較靠譜一些。在未來有人駕駛的直升機中,共軸剛性旋翼加尾涵道推進是個趨勢,而阿凡達中的橫列布局的發動機目前還沒有成為主流。因為其致命因素存在,如果由於低空複雜環境飛行,那麼被擊落的機率就有點高了。

    川陀太空軍事小組

  • 8 # TroubleMaker0210

    值得大家高興的是,其實中國正在研製。

    201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垂直涵道升力風扇型直升機,當時人們認為這只是一種的科幻構想的概念機,沒想到現在已進入研製工作。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開始突破性進行自主的創新探索。

    “參孫”運輸直升機(Samson),這款運輸機大小與“黑鷹”直升機相仿,機身長15.9米, 寬14.99米。它可以將22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運到前線,或者運送8副擔架,吊運一個大四十尺的集裝箱科幻大片《阿凡達》裡的“參孫”垂直涵道升力風扇型運輸直升機。“參孫”運輸機是一款通用直升機,並非戰鬥武器,只在側邊的機艙門裝有兩挺MG62機槍,發射貧鈾穿甲彈,另外在機頭兩側各有一個掛架,可掛裝四聯裝“地獄火”空對地導彈,或換裝35聯裝150毫米火箭巢用以對地壓制,同時在駕駛艙上方有四具榴彈發射器,但一般用來釋放煙霧和催淚瓦斯以掩護登陸士兵。

    科幻大片《阿凡達》裡的人類採礦公司在潘多拉執行任務時,往往離樹木很近。為此其採用的都是垂直涵道升力風扇型直升機,以防槳葉損傷。

    科幻大片《阿凡達》裡的“蠍子”垂直涵道升力風扇型武裝直升機“蠍子”武裝直升機是RDA在“參孫”運輸直升機基礎上改進的,改進後體積變小,其設計思路和由UH-1發展出AH-1如出一轍。

    蠍式戰機的火力非常強大,配備有三倍火力的重機槍、火箭炮及多個導彈發射器,是人類在潘多拉作戰的主力機型

    “蠍子”武裝直升機繼承了“參孫”運輸直升機高速、機動性強的優點,同時增強了武器系統,不過這也讓它失去了運輸功能。整個機艙採用隔艙設計,駕駛艙、運載艙和自衛武器艙均有相隔。抗擊毀和生存效能佳。這種武裝直升機長12.2米,寬8.73米,高3.51米,,“蠍子”武裝直升機比“參孫”運輸直升機的速度快。燃料滿載最遠航距可達800公里。C-21龍式突擊艦是人類在潘多拉最大的戰鬥型武器。作為地球RDA僱傭軍指揮官考奇上校在大戰中的旗艦,“龍”式戰艦是四渦輪機槳的重型武裝炮艇機,在今天的地球上,它的作用和AC-130一樣,但也理所當然地更為強大。

    它和“參孫”運輸直升機、蠍式戰機一樣可以垂直起降,也是唯一確定配備慣性導航系統的空中力量。它裝備了更多武器,有兩門203毫米滑膛加農炮、4門30毫米航炮、1門105毫米高壓速射炮、12具榴彈發射器、16個掛架共96個掛點,可掛載448枚不同用途的導彈或火箭發射巢。它還擁有MG62重機槍位36個,自衛火力就像刺蝟一樣,堪稱武裝到了牙齒。

    “蠍子”武裝直升機的作用是協助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其中包括對付地面大型生物,空中獵食動物,以及藍猴子(納威人)在地面和空中攻擊。礦工,地質學家,調查隊,地面巡邏人員都非常感謝“蠍子”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掩護。“蠍子”武裝直升機還會在地獄之門的上空執行巡邏警戒任務。

  • 9 # 海1018608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講的是中國的新型潛艇用的驅動螺旋槳從原來的中軸驅動改為外圈驅動器,說了一大堆道理,大概意思是這樣聲音更小。想想一下同樣的結構出現在直升機上,更小的聲音?等直升機到達你頭頂的時候你才發現,這對特種作戰非常意義。或許有一天我們還真能看到像阿凡達裡的直升機出現在現實中。

  • 10 # Falcon1

    不太實用,電影介紹有寫雙旋翼只為了提供升力,前進是靠尾梁的廢氣反衝裝置。電影裡有兩種 “參孫”運輸機(女飛行員那架)和“蠍”式戰機。作為運輸機還算可以,但作為戰機就很笨重了,蠍式戰機體型巨大,加上它的用途是對納威的土猴子,這些都限制它在現代戰爭中所能體現出的能力。容易成為地面火力的活靶子,直升機空戰中也佔不到多少便宜

  • 11 # fable_cao

    看了前面那麼多回答,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阿凡達星球的設計是嚴格經過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驗證的,這個星球的大小,重力,大氣壓都是符合物理學天文學邏輯的,結果就是這個星球的重力要比地球要小,所以上面的樹能長得非常高,原住民的身高也非常高。阿凡達直升機兩個小旋翼產生的升力足夠在那個星球上使得飛機飛起來,但是同樣的設計在地球上就不夠了,所以看MV-22的旋翼要大很多才能飛起來。

  • 12 # 喜劇的很被人註冊

    阿凡達裡面那個飛機現在根本就做不出來,他的兩個涵道螺旋槳是可以動的,而且不僅僅向魚鷹啊V280這種動法,他是可以在相對座標系裡面三個軸向動而且兩個涵道螺旋槳是非對稱的動!這不僅僅飛控難道不行,傳動結構更是難,這種東西比魚鷹起碼得高兩代,是兩代!這完全就是把一般鳥的翅膀加上蜻蜓翅膀加上蜜蜂翅膀結合了起來然後用涵道螺旋槳集大成的表現了出來!這東西現在就沒有國家能做出來!特別是傳動

  • 13 # A胡元軍

    首先,阿凡達直升機兩組旋翼每邊各有兩個,一共4個螺旋槳,單邊的2個螺旋槳是反向旋轉的,發動機只有一個,透過傳動軸把動力穿送到螺旋槳上,也就是說,4個螺旋槳的轉速應該是同步的。用改變螺距也就是螺旋槳葉片角度的方式控制升力,這樣就能只需要一個發動機,而且能使發動機內建。

    而且之前有人講到亂流問題,阿凡達直升機兩個旋翼是有上反角的,加上是函道風扇,有邊框包住了,可以有效避免亂流問題。

    現在不能實現量產,主要原因還是價效比不高。相比普通直升機沒有明顯優勢,旋翼太小了,效率很低,載重也相對少了,雖然更靈活,但以目前的軍事戰爭來看,直升機屬於陸航部隊,乾的任務大都屬於運輸和對地攻擊,需要的是大載重,靈活度反而沒那麼重要。過於換上大功率發動機即可以載重,又很靈活,但是相應的成本又上去了,不能大規模列裝部隊,價效比就沒有傳統結構的直升機高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綜上所述,以目前的技術,研製出這種結構的直升機完全沒有問題,只是太複雜,成本高,所以沒人願意投入資金去研發。

  • 14 # 趙崢嶸

    有啊,早幾十年前就有,我們這一代人青年時代愛好和研究的東西,恐怕要失傳了……現在流行“魔獸”和“王者榮耀”。

  • 15 # 偉3525

    阿凡達裡那個東西根本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看起來很酷,實際根本飛不起來,美國魚鷹大家都見過吧,直升機要靠風葉對空氣的反作用力起飛,機翼風葉太小反作用力不夠,提高轉速也不能增加反作用力,所以只有兩邊加裝噴氣式動力裝置,才是王道,但是噴氣式動力裝置使用條件嚴苛,不能有雜質進入發動機機體,所以直升機都不會選用,只有解決進氣系統才能配備。

  • 16 # ACME63610374577

    因為這個直升機的方案非常缺心眼…

    1.你拿個筆畫圓你就會發現…半徑差一倍…面積差4倍…也就是這種佈置下的雙槳的動力只有單槳的一半…

    2.也就是如果用這種左右雙槳佈局達到單槳的動力…飛機的寬度要大0.7倍…而前後雙槳佈局又加大了機身空間…又不增加寬度…還增加了動力…適合運輸機…而上下雙槳佈局不增大飛機體積動力提升很大…所以…多缺心眼才選擇左右雙槳方案…

    3.魚鷹…你一定會想起魚鷹…魚鷹不是直升機…他是傾轉旋翼機…雖然科幻…但事實上並沒有存在的意義…他能完成的任務都有更好的裝置能完成…並且可靠的多…阿凡達的那個飛機還不是傾轉旋翼機…

    4.直升飛機槳大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尤其是安全性…直升飛機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是可以安全降落的…這就是民用直升機可以單發單槳的原因…阿凡達那種小槳不行…

    5.這種飛機一無是處…不會出現在現實的…

  • 17 # 三年以後

    看了電影《阿凡達》後,一直好奇,為啥都不研製這樣的飛機呢?

    阿凡達直升機兩組旋翼每邊各有兩個,一共4個螺旋槳,單邊的2個螺旋槳是反向旋轉的,發動機只有一個,透過傳動軸把動力穿送到螺旋槳上,也就是說,4個螺旋槳的轉速應該是同步的。用改變螺距也就是螺旋槳葉片角度的方式控制升力,這樣就能只需要一個發動機,而且能使發動機內建。

    先說橫列雙旋翼的構型。這個構型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使用相對較小的兩組發動機驅動兩組旋翼,以在發動機單發動力有限的情況下實現較大的載重。與之類似的設計還有縱列雙旋翼方案,比如支奴幹直升機。

    201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垂直涵道升力風扇型直升機,當時人們認為這只是一種的科幻構想的概念機,沒想到現在已進入研製工作。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開始突破性進行自主的創新探索。

    阿凡達裡面的那種直升機與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有很大區別,問題在於這種直升機的橫列式佈局,發動機橫向排列。目前比較成功的就是MV-22,但它的成功也是基於先進計算機介入的飛控。

    阿凡達星球的設計是嚴格經過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驗證的,這個星球的大小,重力,大氣壓都是符合物理學天文學邏輯的,結果就是這個星球的重力要比地球要小,所以上面的樹能長得非常高,原住民的身高也非常高。阿凡達直升機兩個小旋翼產生的升力足夠在那個星球上使得飛機飛起來,但是同樣的設計在地球上就不夠了,所以看MV-22的旋翼要大很多才能飛起來。

  • 18 # Jerry79686612

    什麼叫不研製?而是技術瓶頸根本沒法做樣機。

    阿凡達裡面的直升機用的技術叫涵道式旋翼機。核心是可傾轉的涵道。聽起來簡單,實際上有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

    簡單點說,涵道式就是利用透過涵道的渦流提供動力,所以涵道里是不能有多餘的會破壞渦流的支撐結構存在的,比如傳遞能量的傳動軸,支撐槳葉的結構杆都必須是流體結構面。理論上最好是沒有!

    在使用機械傳導動力時,這個就很難做到。原因自己想去!

    人類唯一能想到的是電力驅動,但是這就有很多工程問題無法解決,比如高能量密度的電從何處來的問題。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幾乎懸空的轉子震顫問題,又要儘量減少支撐結構迎風面,又要減少震顫,還要有足夠的轉速,這個是目前人類技術做不到的。

    當然也並非沒有辦法,比如改中心轉子為環形轉子。這招還是華人先想到的。現在剩下的工程難題越來越少了。這種飛行器早晚會造出來的!

  • 19 # 流浪的小狗10

    首先看使用環境。阿凡達所設定的星球,可認為是一個引力比地球低,但氣壓類似的星球。阿凡達體型巨大,說明引力低。士兵只用帶氧氣面罩,不用穿宇航服,說明氣壓差不多。

    而後看風扇型別。常見直升機,包括魚鷹,用的都是開放式旋翼,沒有涵道,就是那個包裹旋翼的圓柱。這是因為,涵道本身重量大,且限制了風扇的直徑。這種涵道風扇,直徑做不大,如果在地球上要克服重力,需要極高的轉速,會導致劇烈的陀螺儀效應與噪音。但在引力較小的星球,氣壓又一致,轉速可以降低,涵道風扇的優點就出來了。

    涵道風扇可以保護脆弱的旋翼。在阿凡達這種山都飛天上,還有暴力飛龍騎士射箭的地方,空中發生肢體接觸的機率超大。因此,採用此結構。

    綜上,這片子特麼太科學了!!

  • 20 # 軍武資料庫

    以往存在於科幻作品中而現實中沒有的東西W君直接就回答——沒需求,但是阿凡達這樣的直升機W君就只能說不合理了,至少是不適合在地球上飛行。

    先說說阿凡達武裝直升機的設計思路。

    這是一架垂直函道風扇的直升機,透過兩個巨大的函道產生的推力舉起直升機。

    並且可以透過傾斜函道的角度對直升機做出相應的姿態控制,想想也是很美好。

    阿凡達的直升機我沒有做過,但是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我們自己做過一架類似原理的模型飛機,哈哈年代救援W君就上不了圖片了。

    2000年的時候我們在玩一款叫做命令與征服的遊戲,其中Nod的毒蛇直升機和GDI的直升機輪番的有一個設計,就是用垂直的渦扇發動機來驅動直升機。我們當時在玩動力模型就試著做了一架。

    大體上就是這樣的飛機,依靠機身兩側的渦輪風扇進行舉升,動作上依靠舵機對直升機進行控制。

    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直升機在爬升過程中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轉入平飛的狀態下,就需要將風扇向後傾斜一個角度,傾斜的後果是不但喪失了應有的舉升的升力,還沒有更大的推力。如果不斷的提高函道風扇的轉速滿足了升力和平飛的需求的化風扇的功率就大大的超過了平飛和提升的功率。這樣的設計功耗過於巨大。

    而且,在我們再次試飛的時候發現,這樣操縱飛機很困難,例如如果做一個轉彎操作,那麼需要同步的控制每一邊的函道風扇功率。並且由於慣性的問題,在到達了位置後還需要一個減速的過程。這樣飛行狀態對於操作人員就是一個噩夢。當時我們基本上屬於摔機無數的慘痛狀態。

    如果一個飛行器操作困難效率又太低,那麼這個飛行器基本上就是一個失敗的設計。利用同等的能耗可以在直升機上達到的事情並且能夠做的更好,為什麼不用傳統直升機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故事屬於教育領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