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落烏啼
-
2 # 美食與生活
我最喜歡吃貓兒面啦,QQ的好可愛
原 料:麵粉100克,水60克,番茄40克,水發黑木耳10克,玉米粒25克,熟香腸15克,黃瓜30克
調 料:鹽、白糖各1/2茶匙,醬油1茶匙,味精1/4茶匙,蔥末、蒜末各適量
做 法:
1.麵粉加水攪拌均勻,用手揉搓成麵糰,蓋溼布醒15分鐘。
2.醒好的麵糰再次揉勻,搓成條,切成4等份。
3.將4份麵糰分別搓成直徑約為7毫米的長條。
4.再切成1.5釐米長的段。
5.撒少許乾麵粉,使小面段相互不粘連。
6.取一個小面段放在刨絲器凸凹不平的面板上。
7.拇指蘸少許乾麵粉,把小面段搓成貓耳朵形狀。
8.其他小面段也依法做好,撒入少許乾麵粉。
9.番茄、香腸、黃瓜均切丁,黑木耳切成小朵。
10.鍋內燒開水,放入貓耳朵煮至浮起後再煮1分鐘。
11.撈入涼水碗中過涼,瀝乾水分。
12.起油鍋,油溫升至五成熱時,放入蔥、蒜末爆香。
13.再放入番茄、香腸、黃瓜丁和木耳、玉米粒,加鹽、白糖、醬油翻炒1分鐘。
14.放入貓耳朵快速翻炒1分鐘,加味精調勻,盛出即可。
-
3 # 葉子的小廚
麵條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從小就愛吃麵,現在經常做各種麵條,回到老家重慶的時候總是大街小巷尋找各種麵條,有時候剛吃一碗,走到下一家還想吃。
做法:
1、準備原材料:溼麵條適量、油炸花生米適量、鹽少許、四川芽菜適量、榨菜適量、油潑辣子適量、豬油一點點、蔥薑蒜適量、花椒粉少許、黃豆醬油適量、米醋一點點、雞精一點點、空心菜適量
2、 姜蒜末加入一點開水燙一下,然後用燙出來的這個姜蒜水。
3、用一個大碗,加入黃豆醬油、姜蒜水、油潑辣子、油炸花生、芽菜末、榨菜末、蔥花、花椒粉、豬油、米醋、鹽、雞精,然後舀一大勺湯。
4、將煮熟的麵條和空心菜倒入碗裡即可。
-
4 # 魔多廚房
麵食是北方人的主食,很多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都愛吃饅頭大餅還有一個就是麵條了!我以前是很少吃麵條的,但長期居住在北京,時間久了也愛上了麵條,尤其是夏天做碗打滷麵,或者來個涼拌麵都是很舒服的,能飽腹,營養又豐富,而且小朋友大多數也都喜歡吃麵條,我家的小姑娘對西紅柿打滷麵是百吃不厭,甚至出門在外就餐讓她選擇西紅柿麵條還是洋快餐,大多數時候她都會選擇吃麵條。在家裡的時候每次吃麵條也是會吃好多。
-
5 # 何家小廚
夏至吃麵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吃麵也是有講究的,面要好,但是湯更是要注意,湯的營養更不要忘記。因為面在水煮過程中有很多B族維生素溶解在湯裡,所以大家吃麵的時候別忘多喝些湯。
1.漿水面
漿水有開胃爽口,消熱祛暑的特點。漿水可以做成漿水面和漿水魚魚。麵粉做成的水滴形狀的長條面塊 涼涼的漿水魚魚雖然很開胃爽口,但是有點難度,所以放棄。為了一碗漿水面,我花了3天時間。
2.酸菜肉絲麵
相傳酸菜魚始於重慶江津的江村漁船。當時漁夫將捕獲的大魚賣錢,而將賣剩的小魚與江邊的農家換酸菜吃,漁夫將酸菜和鮮魚一鍋煮湯,想不到這湯的味道還真有些鮮美,於是一些雞毛小店便將其移植,供應南往北來的食客。這是酸菜魚前身。
3.西紅柿雞蛋麵
柿子與雞蛋,經典搭配~西紅柿雞蛋麵,100家可能有100種做法,我的做法很適合夏天吃,麵條過水後清爽很勁道。
4.酸湯麵
一道非常簡單又可口的麵食。用手擀麵做的酸湯麵更是勁道好吃,我老公吃了滿滿一大碗,吃完還說:酸,辣,香。
5.陽春麵
蘇式湯麵最考究的是麵湯,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後口不幹。製作麵湯稱為“吊湯”,相當於飯店裡的燒高湯。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煮這種面的麵條一般沒有限制,細如龍鬚麵或者粗如寬面均可。
6.老北京炸醬麵
說起炸醬麵,那可是北京人的當家飯!講究的是:小碗幹炸醬配,小把兒抻面,外加八樣面碼,還有老醋、大蒜瓣、辣椒油。
面煮好了,拌上一大勺香噴噴油油的炸醬,不要太貪心了,會很鹹,放入入種菜碼,沒有四合院,咱就蹲在陽臺上,望著遠處的燈火闌珊,再來一瓣大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在這碗炸醬麵了!
-
6 # Meggy跳舞的蘋果
要說吃麵條,這可真是我拿手的。說拿手,是因為它太方便了。不管是手擀麵,還是外買的掛麵、切面,或者是自家麵條機壓的麵條,來一把,再加上應季的蔬菜,不管拌麵,還是炒麵,亦或是煮湯麵、燜面,每頓面都讓人吃得舒坦、滋潤。
下面是我家的打滷麵。幹香菇、木耳、黃花菜提前泡發,然後洗淨切短,五花肉可以提前煮成白肉,肉湯留著做滷用,肉切成薄片,將這些泡發的乾貨上鍋炒炒,再加入煮肉的湯,再放肉片同煮,煮好後,勾芡,打雞蛋花。又是滷又是湯。麵條煮熟直播間挑入碗中,澆上滷。那叫一個香啊!
炸醬麵最經典,這是我沒事的時候擺了個盤弄著玩的。平時吃炸醬麵,可以放黃瓜絲、綠豆芽、小水蘿蔔絲,澆點辣椒油、就著大蒜,又殺菌又提味。炸醬最好用三七或者四六分成的肥瘦肉,有點大油這醬才香。將肉丁炒熟再盛出來,然後薑末熗鍋,將澥過的黃醬入鍋中慢慢熬,去掉“醬毛子”味兒,然後再將肉丁倒回鍋中,混合均勻出鍋。這樣做出來的炸醬肉丁鮮嫩不柴,醬還特別香。
此外,像炒麵、各種蔬菜涼拌麵、芝麻醬涼拌麵,各種熱湯麵,都是夏天不錯的麵食選擇。
-
7 # 米蘭的自媒體
老北京講究按照時令吃正餐,今天夏至當然是吃麵,涼爽一夏天的美食自然離不開面,面的種類很多,今天和朋友們分享從小吃到大的老北京炸醬麵的烹飪技巧。
從小就愛吃炸醬麵,一提起來就饞,炸醬麵怎麼做才好吃,關鍵在炸醬,當然面碼也非常重要,不僅是營養搭配,蔬菜品種選對了可以讓炸醬麵的口味更勝一籌,不信您可以試試;面碼是北京話,指的是搭配炸醬麵的蔬菜,話不多說,上菜譜啦!每一步都有竅門,一定看到文章結尾哦。
烹飪技巧:
一、準備面碼和麵條 炸醬前,面碼我也同時準備好了,芹菜、豆芽、豌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歡吃豇豆或者豆角也是不錯的,我選擇的是豌豆;這三樣蔬菜一定用開水焯一下,特別是豌豆一定焯熟;麵條可以自己手擀麵,我為了省事買的麵條。
二、炸醬做法
1、準備幹醬、甜麵醬、肥瘦相間的肉餡、蔥、醬、料酒、糖、生抽適量。
2、熱鍋用薑片擦一下省著粘鍋,放油,放入蔥末薑末爆香,放入肉餡煸炒,肉餡可以用五花肉自己剁好吃。
3、幹醬加上甜麵醬,放入適量生抽,事先混合均勻;放入鍋中煸炒一會兒,加入適量開水,一定不要加涼水,加上適量白糖也可以不加。
4、開鍋後轉為中小火,等水和醬充分融合後,就可以出鍋,出鍋前放上生蔥末煸炒一下就盛出來。
5、一碗炸醬香味撲鼻,新鮮出鍋了,看著就香;竅門就是炸到醬泛油就行了。
三、煮麵
水開後煮麵,開鍋後煮一會兒,用筷子挑起來,裡面沒有硬心就熟了,喜歡軟一些的可以再煮一會兒,時間不要太長,否則麵條糟了就不好吃了,麵條有咬勁好吃。
四、拌麵
麵條撈入大碗中,喜歡鍋挑兒的可以過水,不喜歡可以不吃過水麵,然後放入面碼,一勺醬拌麵,不夠鹹再加醬,充分拌勻後就可以食用了;喜歡醋的可以加上,也可以搭配臘八蒜吃,那味道就甭提了,麵條裹著炸醬,肉末夾著豌豆、豆芽、芹菜末,鮮香四溢的味道太香了,寫到這裡小編又饞了;喜歡這口的可以與我互動,說說您的炸醬麵怎麼做?
-
8 # 鑫雨霏霏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有吃麵和雞蛋的習俗,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天。夏至吃麵涼麵最熱門,涼麵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過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加,需要特別注意養生與防暑。
做為北京人第一選擇是老北京最愛的芝麻醬涼麵,芝麻醬有香味,芝麻是養腎養顏,是傳統的養生品。。涼麵要做的爽滑筋斗,還是要一點小竅門的,總結了幾點,注意到這幾點就能做出超好味道的涼麵。
1 麵條出鍋後一定要及時過涼水,衝去麵條表面的粘稠面水,這樣才爽滑筋道。 2 如果用手擀麵,更好吃。 3 麵條不要煮的太軟,9成熟就可以了,只要沒有硬心就可以關火。 4 花椒油的做法是油燒熱,放花椒炸香,撈出花椒不要既是花椒油。 5 面碼可以按自己喜好增減,加上辣椒也很提味。 6老北京講究一點的做法是用風扇扇,一邊挑起麵條,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麵條爽滑不粘,現在家裡早沒了這個東東,就用扇子扇扇吧。
材料: 切面 半斤 芝麻醬 30ml 醋 5ml 胡蘿蔔 1根 黃瓜 1根
紫甘藍 1/8顆 玉米 1根 生菜 半顆 小蔥 1根 鹽 2克
蒜蓉 15克 生抽 5ml 油 15ml
做法:
1麵條放入沸水中,煮熟。2麵條放冰水中過涼涼透後瀝乾,加入花椒油拌勻。 3燒水的時候準備各種面碼,洗淨切絲。 4麻醬慢慢加入水調開,再加入鹽,醋,蒜蓉,醬油,油,調成麻醬汁。 5麵條撒上面碼,淋入麻醬汁拌勻即可。
-
9 # 摩西膳坊
先來做麵條吧~
普通麵粉400克(2杯)
2.水(100毫升)
3.將細面模頭安裝好,麵粉倒入攪拌杯中,
蓋上杯蓋按下啟動鍵,水量杯量取水後插入杯蓋置杯處。
4.等待麵條製作完成。
1.做好的麵條準備好。
2.大蔥一根、香菜一支、大蒜一個、生薑一個。
3.肉質鮮嫩的豬前夾肉200克。
4.黑木耳50克。
5.食材洗淨,大蔥切段、生薑切片;前夾肉切片、黑木耳改刀。
6.準備新鮮的豬油切塊,放入鍋中煎炸出豬油備用。
7.肉片中加入澱粉;禾然有機醬油2勺。
8.準備小蝶,放進澱粉加入適量的水,攪勻即可。
9.做好的豬油留2勺在鍋中。放入生薑片。
10.加入大蔥段。
11.改刀後的黑木耳放進鍋中;一起爆炒一會兒。
12.鍋中加進排骨高湯;加進水澱粉煮開。 關火放進2勺鹽;1勺胡椒粉即可。
13.鍋中燒水,放進麵條,煮開後連續3次點生水。 點水就是為了把水的溫度降低,讓麵條在煮的時候適當收縮, 如此反覆受熱膨脹即可造就良好口感。
14..煮好的麵條撈起過濾掉水只留麵條備用。
15.放入炒好的臊子。
16.澆上煮好的排骨高湯; 吃的時候根據各人喜好撒上香菜即可。
新浪美食博主
專欄作者
自媒體人
用美食關愛家人, 用文字和攝影記錄生活足跡。 一切與美食有關,您想要的都在這裡。
本期分享: 傳承媽媽的手工面-濃郁勁道的高湯肉片面
-
10 # 赤峰吃貨
導語:6月22日是夏至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節日—夏至節。流傳至今,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因此,吃麵是夏至的一項重要習俗。
通常,人們都認為北方的麵食更好吃,因為北方盛產優質小麥,而小麥是製作麵粉的原材料,例如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北京雜醬麵等,都是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麵條。
然而,我們在大街上除了蘭州拉麵館能夠看到,卻很少看到其他的北方面館,最多的反而是一些南方的,諸如四川的擔擔麵、重慶小面等,前一段時間,知名主持人孟非還在南京開了一家重慶小面,雖然價格高了一些,但依舊是門庭若市。
先來看看江南的四大面:
包括蘇南、浙江一帶的江南地區,歷來就以文化發達、經濟富庶著稱,在飲食上也別具一格。
陽春麵
這是經常在武俠劇中出鏡的一種面。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是江南地區著名的麵食小吃。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麵。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蘇式湯麵最考究的是麵湯,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後口不幹。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與煮熟的麵條一起拌食。麵條韌糯滑爽,湯清味鮮,蔥油香郁四溢。
鍋蓋面
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以獨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藝、混合型的口味,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製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奧灶面
是蘇州名點之一,屬於蘇菜系。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湯底用青魚煎煮提取,故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肥而不膩。麵條用精白麵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杭州片兒川
浙江杭州地區一種著名的漢族傳統湯麵,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奎元館的片兒川烹調與眾不同,要先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製的麵條燒煮而成。因“氽”與“川”同音, “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
再來看看東南到華南的六大面:
福建和廣東因為地理位置上較為臨近,故在很多飲食上都有相同相通之處,且以講究飲食的營養美味為特點,飲食文化十分發達。
蝦面
又稱蝦子面,起源於清朝初年。福建廈門、臺灣、廣東等地區的特色麵食。主料是蝦和麵,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麵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隻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沙茶麵
在中國的沙茶麵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在於沙茶醬的製作,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麵為典範,閩南美食大師楊繼波老先生的沙茶麵配方的唯一傳授徒弟廚師技師王大全繼承傳統使之發揚光大。沙茶醬主料有蝦乾,魚乾,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廈門沙茶麵口感,鹹鮮香辣,有點甜,湯色紅亮,口味鹹鮮香辣,營養搭配合理。
福建滷麵
滷麵,是由各種配料做成滷湯與麵糰混起來。口味香甜、滑潤、濃郁,湯料精選上好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絲、黃花菜,佐料扁魚、沙蟲和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醬、蒜香、蛋絲等。調滷麵的湯最好是骨湯或肉湯。特選好的香菇、豬肉等料倒入湯中煮透,然後新增地瓜粉調稠,另加一些冰糖、鹽、味精,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食用時,一般先在碗底放些韭菜、豆芽,上面放麵條,再與滷湯調拌,加上芫荽菜、蛋絲、胡椒粉或沙茶醬,吃起來風味獨特,齒頰留香。
炒麵線
炒麵線是福建廈門獨特小吃,屬閩菜系。系原“全福樓”、“雙全酒家”所創。烹製方法是選用上等面線放在七成熱的油鍋裡油炸,撈盤後用開水去膩,以瘦肉、冬筍、香菇為配料,切絲炒後和以扁魚、蝦瀝,酌加紹興酒,然後再把炒過的面線拌配料再炒。吃時以沙茶醬、紅辣醬為佐料。怎樣才能把面線炒得芳香、柔韌呢?首先用中火將面線炸到赤黃色,再熬蝦湯,魚去骨切片炸碎,將瘦肉、筍、香菇、紅蘿蔔、豌豆等切絲炒。蝦湯入鍋滾沸下味精,面線開水裡燙一下馬上撈入蝦湯並輕輕翻動,再撒扁魚配料,加蓋一兩分鐘就可裝盤了。
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傳統麵食,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麵。和這種面用的是鴨蛋,和好麵糰後用毛竹碾壓麵糰,用人體彈跳的重力讓麵糰受力均勻。壓薄的麵皮便可以用來製作麵條和雲吞皮,壓打出來的面具有獨特的韌性,口感與北方拉麵完全不同。配上豬骨、大地魚、蝦熬製上3個小時以上的湯頭,加上雲吞,雲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一碗鮮美無比的雲吞撈麵,就成了嶺南人的最愛。
(附:雲吞麵亦是竹升面的一種,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雲吞就是餛飩,最早雲吞以全豬肉制,所以稱做“淨肉雲吞”。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且先切後剁。現今的雲吞麵多數是以鮮蝦雲吞製成,雲吞材料有云吞皮、鮮蝦、豬肉。)
豬腳麵
豬腳麵是廣東一帶的漢族風味小吃,屬於粵菜系。在福建地區也有閩東豬腳麵。湯色金紅、豬腳酥爛、湯汁鮮美、豬腳滑潤。選擇豬的前腳,短粗、肥嫩、潔白、新鮮的為最好,前豬腳筋肉較多,煮起來易爛。燉的時候,要用微火慢煮,使燉熟的豬腳軟爛而不散,吃起來才好。一碗美味的豬腳麵不僅吃起來好吃,而且富含膠原蛋白,美容養顏。
再看看中南到西南的四大面:
中南到西南地區的人們民俗風情相似,在吃的方面也大多愛鹹香麻辣,故口味相對最重,因遍佈全國各地的麵館,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熱乾麵
中國五大名面之一,是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 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麵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
酸辣面
酸辣面是四川及雲南,湖北襄陽等地的著名小吃。因南方溼熱,故酸辣食物特別受歡迎。湖北襄陽人俗稱火巷口酸辣面,享譽襄陽40餘年,為襄陽一絕;雲南昭通口味酸辣面,在昆明售賣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常喜愛吃的經濟面食;四川酸辣面具有酸、甜、香、辣、鹹等不同的味道。酸辣面是採用上好陳醋加中草藥熬成,同時配以植物乳酸。秘製酸湯還具有清口、提鮮、增香的作用,促進人的食慾。
重慶小面
山城重慶的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屬渝菜。主料為新鮮小麥粉面條,重慶人稱之為“水面”、“水葉子”。湯料為大骨頭湯衝調品種豐富、選料考究、製作獨特的佐料,配以時令綠蔬。狹義是指麻辣素面,廣義小面還包括有臊子的麵食,如牛肉、肥腸、豌豆炸醬麵等。小面富於變化,可以定製口味,如“幹熘”(拌麵)、“提黃”(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佐料是小面的靈魂,麵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Noodles, Sichuan Style),著名的四川小吃,源起挑夫們挑著扁擔賣,所以名為擔擔麵。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麵好吃的秘訣是配料的豐富。把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別放入12個碗中,把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幹水分,加鹽、豆油,上色,直到配料呈金黃色即可。
最後,再看看港澳臺的面吧:
港澳臺地區雖臨近大陸,但因長期處於與內地不同的發展狀態,故在飲食上也有各種獨特之處。
擔仔麵
在臺灣,幾乎沒人不知“度小月”擔仔麵,它是臺灣省臺南最有名的一道漢族面類小吃。度小月擔仔麵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製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加上用蝦子熬煮的湯頭,另外有一尾蝦、蒜泥、香菜相佐提味,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後用心製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嚐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蚵仔麵線
蚵仔麵線 (臺灣閩南話)為臺灣漢族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種,主要原料為蚵仔(小牡蠣)和麵線,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面線(豬大腸和麵線)來銷售。蚵仔麵線的優劣決定於蚵的大小與新鮮度,拌太白粉時也必須注意蚵的完整。豬大腸滷製的過程,與整碗麵線中的比例都是客人決定好吃與否的關鍵。其口感濃郁,香味十足,但傳統口味現今已經很難尋到,較出名的面線,多以臺北迪化街聞名的紅面線口感為主。
臺灣牛肉麵
臺灣牛肉麵是臺灣平民美食,遍佈臺灣省大街小巷。臺灣牛肉麵主要選料為黃牛肉,以腱子肉、肋條肉、牛板筋為主要選料,還有選用紐西蘭牛肉、美國無骨小排、澳洲牛肉等進口肉。臺灣牛肉麵是當年渡海來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而發明的特殊飲食。“細細品來,牛肉麵可以說彙集了中華美食精華,比如上海菜的紅燒,廣東菜的煲湯,還有四川菜的辛辣味等。
香港車仔麵
出現在1950年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配料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蔔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麵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後來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亦有多種選擇,計有:幼面、粗麵、油麵、伊麵、河粉、米粉、公仔麵、烏冬麵等。湯汁有清湯、牛腩汁、麻辣醬等選擇。
-
11 # 玩美煮藝
鱸魚絲瓜面
夏至 天熱,人當肉烤,誰都懶得折騰一日三餐
瓜類就是對付烤肉天最佳食材,鱸魚一斤多重適合一家三、四人的份量,剔下魚肉,將魚骨熬清湯(濃郁而不是奶白,請用小火慢煮,小火煮,保持清澈,熱度不會太高,汗不會夾背)
絲瓜去粗皮切薄片,魚肉也切薄,簡單用鹽,胡椒粉,料酒,澱粉抓勻,放入魚湯中養熟,麵條與絲瓜氽熟,加入魚湯中,
看看叮噹貓是不是在留口水呀,碧綠絲瓜帶來涼爽感受,魚肉絲滑,麵條Q彈又吸飽魚湯,炎炎夏日,解暑良方
ps 給小朋友㫓,用個可愛版的卡通圖樣,會促進食慾唷
-
12 # 虎媽尚菜
我會做雞蛋涼麵,且一次多做些打包存放,天熱不想做飯時取出,煮熟涼拌即可。
【鴨肉雞蛋涼麵】
--------------------------------------
麵條:低筋麵粉500克,雞蛋5個,鹽3克
配菜:鴨腿,黃瓜,青、紅彩椒、拌飯醬各適量。
麵條:
1.將麵條的原料放入麵包機。
2.和麵20分鐘後停機,然後讓麵糰稍醒5-10分鐘。
3.取出麵糰,分成幾個150克左右的小劑子。先用壓面機“1”檔壓制兩到三遍至麵皮平整,再調到“5”檔壓成薄且光滑的面片,每壓一遍都要沾滿乾麵粉防粘,最後再壓成麵條即可。
配菜:
1.鴨腿洗淨後跟冷水一起下鍋,開大火煮。
2.煮至用一根筷子能輕易的穿插即可關火,撈出鴨腿,晾涼後撕去鴨皮,鴨肉撕成條狀待用。
3.黃瓜,青、紅彩椒洗淨。
拌麵
1.黃瓜,青、紅彩椒各切成細絲待用。
2.清水開鍋後放入麵條煮熟,然後撈入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中,過下涼撈出,這樣麵條就不會粘連。
3.將一人份的麵條放入盤中,加入鴨肉,黃瓜絲,青、紅彩椒絲,再放一勺拌飯醬,拌勻即可。
一盤面,再來一碗煮麵的湯,原湯化原食。
為炎熱的夏季備足涼麵:
1.做麵條時,加的蛋液或者水份一定不要太多,麵糰不粘手最好,用壓面機壓時,還要隨時給面片沾滿乾麵粉,這樣做出來的面才勁道好吃。
2.麵條可以一次多做些,做好後在麵條上撒些乾麵粉抖勻,再分量裝入保鮮袋放冰箱冷凍室儲存,同時鴨肉、雞肉什麼的也可以一次性的多煮些,天熱不想做飯時取出煮煮拌拌就是一頓省工不減質的美味。
3.麵條放冰箱前一定要多撒乾麵粉,以防解凍後粘在一起。
-
13 # 枝子的餐桌
說實話我不太愛吃麵,但是直想吃的話,我只推薦一種,那就是豆角燜面,天吶,太好吃,這是唯一一種我能一週吃兩次的麵食了。做法看這裡:http://toutiao.com/i6186752114733957633/
-
14 # 梅樂樂masha
南方生活了7年,但骨子裡還是喜歡北方的飲食習慣,拌麵是老公的最愛,和麵放少許鹽,一張張擀好醒面、拉麵,酸辣土豆絲和番茄雞蛋湯是拌麵最佳搭配,如果再來點自己用烤箱烤的羊肉串,美翻了,彷彿回到了家鄉,思念家鄉就做家鄉的特色美食,美好的回憶……熱乾麵是炎炎夏日首選早餐,方便快速,吃起來不燙,適合上班族,買些鹼面自己撣面,配料,入鄉隨俗,新武漢人的熱乾麵雖感覺做的不是很地道,但也是滿滿愛的早餐。
-
15 # 明月73094132
我喜歡做手擀麵,手擀麵我從沒有吃煩過,無論是撈麵還是湯麵都好吃,下面是我做的菠菜手擀麵和白麵手擀麵,還有雜糧手擀麵。
-
16 # 歐菲蠟筆小新
夏至狗肉鍋底用來煮麵!不說了,我先擦擦口水!那濃郁的香味讓你大快朵頤!這估計是好多人不敢說的大實話!因為怕愛狗人士來噴…!現在就讓我來承擔吧!
-
17 # 廚妹子
某天我看小言的時候,瑪麗蘇的女主角最喜歡的就是蔥油麵,據說“香味囂張”,忍不住也就自己做來試試……味道……真!的!驚豔得不像話!
材料(五人份)
小蔥一小把、蒜兩瓣、老抽或紅燒醬油兩勺、蠔油一勺、生抽兩勺、油八勺、糖兩勺、細麵條
做法
1、蔥洗淨切絲,瀝乾水分,不用太細。蒜切片。
2、鍋內倒油燒熱,放入蒜片,炸至金黃後撈出。
3、倒入蔥絲,小火慢炸,炸至蔥絲變乾焦黃。
4、關火,待油稍涼後倒入醬油、蠔油及糖,開小火繼續翻炒兩分鐘至蔥絲變黑,倒入碗中即可。
5、麵條煮熟後撈出基本瀝乾水分,迅速拌入蔥油即可。
-
18 # 沙小美87252241
醬香排骨蓋澆面,有土豆,香菇,麵湯是燉排骨湯,排骨撈出和土豆香菇一起紅燒,這樣不喜歡吃清淡的排骨也可以大變身啦!吃完再來碗紅豆甜湯!
-
19 # 食尚煮易
這個話題正合我胃口呀呵呵,話說我家的小吃貨真是個面痴,凡是麵粉製作的食品都愛吃。這點隨我,確實是親生的哈哈,先生不太愛麵食,尤其是手擀麵條,他說吃不飽,感覺沒吃飯一樣。所以只要他不在家,我和女兒便是頓頓以面為主,與面相伴,吃麵為樂.總之各種味道,各種做法都嘗試。
番茄拌麵
罐頭魚辣椒魷魚圈撈麵
羊肉意麵
鮮蝦炒麵
手工豆豉醬拌麵
鹹肉餡餅
-
20 # 怎麼罵我自己就是什麼
記得我們小時候應該是家裡窮...麵粉揉好就扯一坨麵糰然後慢慢扯成一塊一塊的!一點豬油...一點澆油辣子...鹽味精..一點蔥花!很美味!很喜歡!我們重慶叫扯麥粑!簡單又方便!不會做飯的人都會!
回覆列表
夏至這麼熱,自然是要吃涼麵。曾經,我們全家動員,很認真地做了一次。我是柔弱小女子啦,所以我指揮,老公擀的面哦,兒子也來幫忙,兒子還吃了兩大碗,哈哈!加了好多料,原來涼麵也很好吃啊!從此又多了一種吃法!可惜就是我的單反還在路上,手機拍不出它的美啊!
不過,雖然很有樂趣,也很好吃,就是手擀麵挺累,如果有個麵條機就好了。
兒子連吃兩碗,還把湯喝得一乾二淨。兒子還問我,你這樣拍,這個碗這麼幹淨,人家會不會認為沒有吃過?哈哈!
材料:雞翅排骨湯(雞翅,排骨,秀珍菇,薑片,料酒,鹽,糖);
手擀麵(麵粉400克,水150克左右)
佐料(豆芽,蛋絲,胡蘿蔔,茭白,青椒,豆腐乾,肉絲,秀珍菇,黃豆醬)
做法:
1.燉湯。排骨洗淨,用開水綽去血水。雞翅洗淨,各切成三段。姜洗淨,切片。把雞翅,排骨和薑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1勺鹽、1勺糖和2大勺料酒,蓋上鍋蓋,先大火燒開,再小火25分鐘。然後開啟鍋蓋,加入袖珍菇,繼續小火慢煮25分鐘。最後,把料和湯分開,湯放冰箱備用。
2. 擀麵。麵粉加適量水,和成比較乾的麵糰,所以很費力。慢慢加水,大約用手能捏成圖中麵糰模樣就差不多了。然後在案板上撒麵粉,用擀麵杖擀成很大很薄的面片。摺疊起來,切段,最後抖散,就成麵條了。
3. 準備佐料。首先把蔬菜洗淨,切絲。水燒開,加2勺鹽和1勺糖,把每一種蔬菜分別綽下斷生,撈起,放一旁備用。雞蛋打散,攤成雞蛋餅,再切絲。肉絲用料酒和鹽,醬油醃製後快速翻炒,最後放入一勺黃豆醬翻炒均勻即可。
4.下面。重新燒一鍋開水,下麵條,其中放少許鹽和料酒。煮熟後,撈起,放入事先冰過的開水中衝下。再撈起,放入容器中,擺盤,澆上排骨湯,一碗美味的涼麵就可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