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2018年印度人口13.53億,實現GDP2.726萬億美元。以下圖表1是2019年1-3季度各國經濟增長率和完成GDP數字。

    一般來看,印度經濟中三次產業比重為17:30:53,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佔比畸高,工業很低,服務業很“發達”,通常認為,印度軟體服務與外包、金融業、電信等發達,而製造業和基礎建設一般。

    說到拉動經濟三駕馬車,印度消費佔比一直很高,投資不旺(與中國和越南比),出口一般。

    印度2018年經濟增長7%以上,今年滑落不少,除了人為因素,印度經濟結構性問題一直沒解決。外論認為,中國最初在東亞靠周邊與西方產業轉移獲得加工製造業大投資,實現經濟起步,而印度始終未得這樣的“好處”。因此,它的工業鏈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無足輕重。

    還有,印度出口產品中石化、珠寶和藥品佔先,石油加工產品主要針對南亞鄰國,珠寶首飾對經濟轉型沒有推動意義,藥品自主產權比重不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印度鄰國比它經濟水平低得多,而南亞又是世界經貿區域合作中最低水平的,原因在於印巴不合,印度太高爆。

    以上種種“短板”,加上體制和國民性等原因,還是制約了它更好更快發展。

  • 2 # 縱橫觀智庫

    投資基礎建設、重視製造業與減稅,是“莫迪經濟學”的核心,也是印度經濟在莫迪第一任期內能夠實現年均7%增長的核心。等到了2019年,印度GDP增長在一路下滑到4.5%,“莫迪經濟學”似乎已經不再起作用。但莫迪似乎“吃了秤砣鐵了心”,又準備1.4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試圖再次拉抬印度經濟。

    印度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莫迪經濟學”功不可沒。2018年,印度GDP總量達到了2.73萬億美元,增長了7.4%。從2014年到2018年這5年,印度年均經濟增長7.3%,取得了非常矚目的經濟成就。莫迪之所以能夠在2018年5月的印度大選中,以絕對性優勢取得連任,關鍵就在於他第一任期內的經濟成就。2014年以來,莫迪上臺擔任印度總理,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政策,被稱之為“莫迪經濟學”。

    莫迪經濟學的核心就是投資基礎建設、推動製造業發展與減稅,這是源於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執政12年的經驗。莫迪執政古吉拉特邦12年,將該邦打造成了印度經濟發展最快,對外出口量最大、最具經濟活力的一個邦。於是,莫迪當選為印度總理以後,繼續複製在古吉拉特邦。例如,莫迪第一個任期內5年,竟然在全印度修建了30000公里的鐵路。再以製造業為例,2014年-2018年,分別增長了8.6%、10.2%、8.9%、9.1%和6.9%。莫迪

    “莫迪經濟學”失靈,印度經濟增長斷崖式下跌。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長為5.5%,到了第三季度,直接跌落到4.5%。更為嚴重的是,印度青年的失業率高達30%,也就是有近2億印度青年人事業。事實上,“莫迪經濟學”在經歷了5年的輝煌以後,已經顯示出了乏力。

    “莫迪經濟學”並沒有解決印度就業崗位不足、農村凋敝、印度政府效力低、財政赤字龐大等問題。再加上,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直根深蒂固,低種姓青年人文化素質低,很難融入到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製造業之中。所以,“莫迪經濟學”刺激了印度經濟5年快速增長,在莫迪第二任期內似乎不靈了。但莫迪似乎還在沉迷於“莫迪經濟學”,已經準備好了1.4萬億美元的投資,繼續投資印度的基礎建設。

  • 3 # 江淮聖手

    印度是靠什麼用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曾經有一個英華人拍了一部紀錄片,來探索印度增長的奇蹟,結果發現無所不能的印度人,抓住了每一個機會,正是靠著印度底層人的這種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精神,最終才促進了印度增長。比如說在沙灘上種豆芽,在下水道里掏金子,在在大街上賣喬布斯的書。以及各種各樣的奇葩的發展方式,實際上這部紀錄片展現了真實的印度人民的生活。

    當然在印度官方學者眼裡真實的印度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真實的印度是高大上的,而且是寶萊塢電影裡的形象,印度都是高科技國家,在印度有著和矽谷一樣的電子科技。當然這都是印度自吹自擂的,如果印度登月成功了那麼印度將一往無前,印度的唯心主義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高潮。現在東南亞地區都在承接產業轉移,越南的經濟發展到了7%,但是印度的發展到了4.5%。越南國家主席在總結的時候,若有若無的諷刺了一下印度,他認為以後越南的經濟發展也要非常小心,避免進入主觀主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印度人的根本問題在於這是個古老的民族,而且還真的太古老了,不過現在社會他們的神仙不顯靈就是了。

    在2018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是2.7萬億美元,印度是一個高度依賴服務業,同時也是高度依賴出口的一個國家,也就是說印度的服務業增長能夠達到8%左右,但是製造業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農業增長也非常低。另外印度的房地產業增長比較快,這源於印度想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原因,不過最近出了一個檔案,不允許空手套白狼似的造房子,也就是說讓印度人民出錢,開發商一分不出,結果導致印度大量的房產變成了爛尾樓。

    實際情況是印度的服務業是發展最快的,以及印度的醫藥產業以及石油加工業發展的也不錯,同時印度號稱自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外部投資,另外近幾年印度引進美國的高科技,在新興產業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印度的製造業卻常年發展不起來,現在正是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在世界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經濟GDP增長就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 4 # 大將軍威武K

    農業、工業、服務業這三大產業作為正常國家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單純從賬面數字來看,服務業的比重往往要高於農業和工業,但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地位和主導地位的農業和工業,是任何產業也無法也取代的。換句話說,那就是服務業的GDP份額如果高於農業和工業,一定是以這個國家有完備的工農業體系作為前提,否則一旦發生經濟危機,該國國民經濟一定產生嚴重危機。

    印度的農業、工業、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22%、22%、56%,服務業的比例最大,按說和其他幾個大國的比例差不多,但是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印度的工農業體系殘缺不全。別的不說,貧困人口位居全球之首、靠買武器過日子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2015年6月14日,參加完“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入列儀式後的印度新任總理莫迪強調印度必須在國防裝備上“自給自足”。以此為起點,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的口號。但是從世界大環境來看,全球工業化的程序已經升級到了後工業化階段,製造業的紅利期已經關閉。這個時候提製造業,就相當於別人都趕集回來吃完午飯了,印度才準備起床洗漱。並且世界經濟目前正處於需求不足和超能過剩的收縮狀態,僧多粥少,以礦產、棉花、白糖這些初級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的印度拿什麼和其他工業強國競爭?

    再者,政治上的碎片化導致印度經濟發展極為緩慢。

    因為歷史的原因,今日的印度中央政府權威極為有限,印度國內邦的數量由建國時的16個增加到28個,有人說這是民主制的體現,但民主也好專制也好,符合國情、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才是最好。中央權威底下導致印度國內經濟建設很難有一個科學、統一、有序的規劃。印度曾經計劃建設100個經濟開發區,而由於地方豪強的影響增加到了250多個,更奇葩的是250個經濟開發區全部都是搞服務業、IT和金融業這些來錢快的,一個製造業都沒有。

    還有就是中央權威的衰落讓作為國家經濟基礎的土地和人口被分散掌握在了地方豪強手中,加上種姓制度的作祟,中央任何一項措施都舉步維艱,無論是建廠還是修路、開礦,都是寸步難行。

  • 5 # 錦繡中源

    印度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2018年印度GDP達到2.7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雖然GDP比較高,但印度的人口卻高達13.5億,因此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一般來說,這樣的的發展中國家,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佔比應該是最高的,但印度卻是一個例外。

    目前構成印度GDP的三大產業當中的比例大概是17:30:53,第三產業佔據著印度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一般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向發達國家邁進的時候,第三產業才會超過第二產業,而印度就是比較奇特。所謂的第三產業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包括科教文衛、金融、保險、旅遊、房地產等。而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印度工業化水平比較低,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只有16%左右,雖然莫迪上任後推行“印度製造”計劃,擬讓印度製造業比重提升至25%,但效果甚微。而第一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印度農業佔比不低,我們國家的第一產業佔比只有7%左右,可以說印度目前仍處於初步工業化階段,而我們已經到了工業化的末段。

    投資、消費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印度製造業不發達,對經濟拉動作用有限,因此印度經濟主要依靠投資和消費來拉動。莫迪上任以來,印度越發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外資增長迅速,但今年以來,印度經濟放緩,面臨內需不穩,外資撤離、出口受阻、失業率上升等,前三季度印度經濟僅增長5.1%,與往年7%以上的高速增長相去甚遠。不知道印度這次有什麼招數來提振經濟?

  • 6 # 高山流水116820061

    印度經濟從2014年到2018年是最為風火的時期,年增長率均保持在7%以上,從而成為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前幾年發展勢頭這麼好,是有多種利好因素的。

    首先,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並且,印度人均年齡只有26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這不僅為印度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而且還可以對外輸出勞務,賺取更多的外匯,進一步為國內經濟提供動力。

    印度雖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因為擁有1.6億公頃的可耕用地,佔世界10%,而且一般每年都會收穫兩季以上,所以,農業在印度經濟中的地位很重要,在保證印度人吃上飯的情況下,對印度經濟的貢獻很大。有報道說,莫迪政府把牛糞也計入經濟發展資料中,這也說明農業對拉動印度經濟增長確實作用不小。

    除了農業,印度製造業和服務業在經濟中的佔比為30%和53%,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製造業有勞動力充沛的優勢,而服務業這幾年的增加值一直佔總增加值的60%以上,是拉動印度經濟增長最主要的產業和最重要的動力。

    既然印度有這些優勢,為什麼自進入2019年以來,印度經濟卻一路下行,到了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為4.5%呢?這主要是印度產業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後、勞動力素質低下、製造業處於低端且質量不高等種種不利因素造成的。比如,印度農業在三產業中的比重太高,但農業發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地區仍以人力畜力為主的傳統農業,不僅佔用了大批的勞動力資源,而且不會產生明顯的增加值。而製造業由於水平較低,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吸引不到外來投資,發展非常緩慢,怎麼會創造出更多的增加值呢?由於受到第一、二產業的消極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當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莫迪上臺後,確實發現了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癥結,所以,他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振興製造業。不過,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受到制度和資金的制約,開展的並不順利,比如建設用地很難徵用和資金短缺不到位等。而製造業由於缺乏技術優勢,並且市場已被東亞、東南亞國家擁有,印度很難再有大的作為。因此,莫迪的三板斧過後,很多不利因素都顯現出來,經濟下行在所難免。

    當然,印度經濟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印度的軟體業、藥品、金融、電信等發展勢頭良好,仍然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所以,印度經濟下行雖然明顯,但還是向前發展的,不過是發展明顯放緩罷了。

  • 7 # 中評中語

    相信最近有一則印度訊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印度將投入近1.4萬億美元來進行基礎設施投資。

    早在12月1日,印度財務部長在孟買的一場商業峰會上表示,印度將推出一份興建基礎設施五年規劃,印度將會在5年內對印度基建領域投入超過100萬億盧比(約合1.39萬億美元),以改善印度的基礎設施環境。

    印度推出這一舉措,背景是,印度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再次創了新低,從第二季度的5%降到了4.5%,而這也是印度經濟增長連續第7季度下降,從最高值的9.4%攔腰砍了一半還多。

    而印度是個典型的農業大而不強、工業不完善、服務業頗為發達的行業,莫迪上任後開始致力於發展印度工業的完善化,於是降稅、擴大印度工業扶植就成了印度最常進行的舉措。

    印度靠什麼舉措來拉動經濟,顯然已經呼之欲出了。

    但顯然,工業的滯後影響著印度人口紅利的釋放;工業的不完善更嚴重影響著印度農業的發展。

    僅從一個現代化農業體系必不可少,同時也非常關鍵的農業產品——化肥來說,生產化肥涉及到的工業就涉及多個領域和高階梯門檻,既大型合成氨裝置,只有能夠造成年產幾十萬噸大型合成氨裝置,化肥才能大量普及量產。

    而大型合成氨裝置逆向前推,該裝置需要合金鋼無縫管,該合金鋼無縫管實際上就是製造潛艇的耐壓殼技術,而不是普通的建材級別材料。

    而能夠製造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韌性、高抗爆性、抗週期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的金鋼無縫管(耐壓殼),則需要一流的焊接能力,這就需要一整套的冶金技術和大型電弧爐、高壓水壓機、大型卷板機等一系列裝置;也就是說,僅僅製造化肥這一項農業輔助產品,實際上就需要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取得突破;而實際上,一旦能夠大規模生產化肥,那麼製造潛艇最核心的幾項技術也就掌握了。

    2014年時,印度北方鄰居化肥產量6772萬噸,而印度則有1643萬噸,這其中還有1000萬噸是進口的,自產的只有600多萬噸,只有北方鄰國的十分之一。

    從印度的化肥行業,實際上就能窺知印度當前自己製造的這兩艘潛艇實際上可不可靠,而印度最近宣佈還將自建24艘潛艇!

    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又影響著印度工業的發展,我們一個工程行業必備的工具,5米長的一個鋼捲尺成本能控制在0.75元,這得利於基礎設施的齊全和完善,反哺於工業領域協調分工成本的大規模降低。

    總之,整個印度還是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 8 # 小柳聊聊兵

    不可否認的是,莫迪是一個比較懂經濟的領導人,自他第一任期上任以來,成功的將印度年均GDP提升到7%以上,給印度帶來了五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還讓他獨創了一門所謂的“莫迪經濟學”,更使得他輕鬆的獲得連任,在他連任之後,莫迪甚至誇下海口,要在未來五年內,將印度的總GDP提升到5萬億美元水平,可沒想到的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卻呈現了斷崖式下跌;

    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更是下跌到了4.5%。相比於2018年的7.4%,確實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這也給莫迪政府,帶來了不小的執政壓力,實際上,所謂的“莫迪經濟學”的核心“秘訣”就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帶動就業,提升製造業水平,給企業減稅,可是,受到2019年以來,世界經濟的增速放緩影響,“莫迪經濟學”,似乎開始不奏效了;

    據印度業內人士的總結,2019年印度經濟增長率,之所以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主要有兩個因素起到了關鍵作用,第一個因素就是,印度外貿出口嚴重下滑,這是受世界經濟大環境影響造成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印度的內需比較薄弱,整體消費能力不足,致使很多本土企業,無法維持生產,甚至出現了大規模裁員現象,這就導致了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失業問題,2019年印度勞動人口失業率高達30%,這將意味著,有將近2億印度年輕人失業;

    莫迪政府,為了持續拉動印度經濟的增長,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持續投資100萬億盧比(約合1.39萬億美元),徹底改善 印度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筆者認為,如果莫迪政府真的能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投資100萬億盧比的話,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有效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辦法之一,這也是“莫迪經濟學”的原理之一;

    這樣一來,不僅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問題,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 印度的基礎設施水平,將會持續的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不過,就目前印度國內的局勢來看,莫迪政府要想落實這一計劃,也確實不大容易實現,理由很簡單,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內局勢,經濟發展就無從談起,更何況是這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 9 # 滾滾是國寶

    莫迪經濟學的核心,就是在招商引資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製造業和投資改善基礎設施。用製造業和基建把印度大量的人口紅利,轉變成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力,以此來保證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在莫迪主政古吉拉特邦的十二年期間,把古吉拉特邦從一個貧困落後的邦,一躍成為全印度經濟發展最快,外貿出口最多,基礎設施發展最好,行政效率最高的邦,靠的就是所謂的莫迪經濟學。由於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2014年莫迪順利當上了印度總理。從2014年到2018年,印度透過用GDP的新演算法,她的年經濟增長分別為,7.4%,8%,7.1%,6.7%和7.4%,平均年增長率為7.3%,並在2017年超過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當然在這漂亮的成績單背後,也包含了很大的水份,把牛糞也算進GDP裡面,在全世界印度應該算獨一份。

    在印度經濟資料全線飄紅的時候,印度經濟的隱患在2019年就顯現出來了,2019年印度經濟第一季度增長為5.8%,第二季度為5%,第三季度為4.5%。出現隱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經濟的增長並不是靠製造業支撐的。為了挽救經濟的頹勢,2019年5月穆迪政府宣佈總額高達100萬億盧幣(約10萬億人民幣)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力圖以基建來挽救印度的經濟增長。(印度貿易逆差示意圖)

    問題來了,莫迪力圖以100萬億盧比的投資額,來拉動經濟的增長,那麼錢從哪裡來呢?

    靠出口創匯的結餘來投資,印度沒有那種條件,因為幾十年來印度的對外貿易都是逆差。靠外部的投資明顯也行不通,因為印度的工業競爭力明顯不如東南亞。如果靠增發貨幣,那麼通貨膨脹的速度肯定會超過GDP的增長。

    雖然莫迪上臺後一隻鼓吹印度的製造業將如何如何發展,但無論莫迪怎麼鼓吹,印度製造業要在國際貿易中想生存,核心就是要有競爭力。事實上印度既沒有像德國日本那樣的高階製造獲取高額利潤,也沒有美國那樣靠服務貿易獲取貿易順差,同樣印度想要在中低端製造業中謀取話語權,但她又競爭不過中國。顯然莫迪想用古吉拉特邦的模式,來複制全印度的經濟發展是行不通的,因為印度其實是個內生型的經濟體,對外貿易的額度在她GDP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古吉拉特邦的成功,其實質只不過是莫迪用好的政策,吸引了印度國內的投資。如果莫迪100萬億盧比的投資計劃得不到外資的支援,那這個大餅到最後肯定是畫不下去的。

  • 10 # guoshuaiqi123

    拉動個屁,印度人均壽命64歲,人均GDP才2000美元,甭說上網了,通水、通電、廁所都沒普及呢,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國內竟然還有那麼多印吹

  • 11 # 鳳凰山觀世界

    印度總理莫迪從2014年上臺以來,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狠抓國內經濟建設,使印度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2018年的5年間,印度GDP增速達到了7.3%,從而成為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發展這麼快主要依靠以下舉措:

    一是莫迪推進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莫迪就任印度總理後,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重點在控制通脹的前提下,透過大規模公共和私人投資拉動經濟,依靠推進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機會及推進國家現代化。幾年來相關改革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印度央行進行了重大改革,將管理通脹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優先目標,印度政府提高了外資在關鍵行業的持股上限,如國防部門外資股上限提高至49%,鐵路部門外資持股最高可達100%;徵地法規有所鬆動,政府審批流程有所精簡。此外莫迪政府在打擊腐敗、整肅紀律、加強與公眾交流和溝通、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明顯效果。總體看,莫迪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獲得了國內民眾大力支援,增強了國內外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經濟走勢的預期,外商的直接投資逐年增長。

    二是莫迪的經濟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莫迪2014年就任印度總理,到2018年國民經濟總量達到了2.73萬億美元,增長了7.4%。之所以經濟能夠快速增長,“莫迪經濟學”功不可沒。莫迪經濟學的核心就是投資基礎建設,推動製造業發展與減稅。在莫迪第一個任期的5年內,在印度修建了30000公里的鐵路。在製造業上投入很大,工業經濟2014——2018年分別增長了8.6%、10.2%、8.9%、9.1%和6.9%。

    三是加大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印度人口已達13億多,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龐大的人口紅利給經濟消費提供了巨大動力,所以這幾年印度的消費市場發展很旺,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可喜局面。另外政府消費也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公路建設、房地產業以及公共設施建設、還有重工業、輕工業、第三產業發展政府都加大了經費投入,從而帶動了印度工業發展。從對GDP貢獻看,這幾年政府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拉動GDP增長平均每年可達2.5及以上百分點。

    四是擴大對外貿易。印度經濟中的三產比重為17:30:53,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佔比奇高,工業很低,服務業很發達。這幾年印度軟體服務與外包、金融業、電信等發展較快,市場很大,所以印度大力加強了對外貿易,與美國、歐盟及亞洲大國的貿易額逐年增加,特別是這幾年印度的石油進口恰逢國際油價下跌,印度政府藉機徹底開放油料價格管控,使國家的財政補貼壓力不斷減輕,從而為政府擴大公共投資帶來空間。從國際比較看,印度是油價下跌的最大贏家之一。

    但是,印度2019年的經濟發展卻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在此之前,印度經濟增速儘管較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一是投資率偏低,國家投資少,企業又沒有錢投資,

    而投資不振直接削弱了經濟增長。二是製造業增長乏力,印度本身存在基礎設施匱乏、營銷環境差、政府治理效率低等問題,加上投入少,這就制約了製造業發展,進而影響工業化程序,由此還導致了失業率增高,目前已達30%。三是權力分散,印度黨派眾多,政野紛亂,地方之間、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利益衝突持續不斷,無端消耗了大量資源,導致政策執行力嚴重損失。從這方面看,所謂西方民主制度根本沒有什麼優越性,吹捧的天花亂墜全是騙人的。四是社會矛盾突出,如種性問題、宗教矛盾、印巴衝突等等都成為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因素。所以這些問題帶來的後果直接在2019年顯現出來,3季度以來印度GDP增速僅為4.5%,是2014年以來最低的,而越南則一直保持偶在7%以上,從發展增速看已經被越南甩開。

    導致印度2019年經濟發展增速嚴重下滑,最主要的還是印度政府的決策及政策出現問題,如廢鈔令給經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那就是沒有處理好國內矛盾。今年12月印度所有大中城市都發生了規模宏大的暴亂,導致很多人傷亡,究其原因是議會透過的法案損害了穆斯林教民的利益,引起了2億穆斯林民眾不滿,於是他們就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欺壓民眾,進而發生了暴亂。社會動盪不安,不僅給老百姓帶來痛苦,而且還直接影響了外商投資,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更大。

    所以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運用他的經濟學,即透過基礎建設拉動經濟發展,據報道,莫迪政府準備在今後幾年投資1.4萬億美元用於基礎建設,並著手加強農業、發展工業、擴大進出口貿易、穩定服務業,這些都應該是很好的措施。不過莫迪還應該認真處理好國內矛盾,儘快平息暴亂,穩定局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果還像現在這樣今天搞暴亂,明天發生邊境戰爭,印度的經濟不用說快速發展,不向後倒退就不錯了。

  • 12 # 老狼48440790

    印度主要是靠什麼拉動經濟增長?

    外媒總結,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出口拉動型,美國的經濟發展是內需驅動型,印度的經濟發展基本不成型。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全國淨產值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5%;80%的人依靠農業生產養活。印度農業1.3%的大戶(中國屬稱的地主)擁有全國14%的土地;23%的農戶是佃戶和半自耕農的混合,佔農業總人口的50%的人只擁有全國1%的土地。一些農戶隨著城鎮的發展或因貧困出賣土地而失去了土地,印度全國有35%的農戶沒有土地,成為失地農民。

    印度的農業仍處在小農經濟階段,也就相當於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水平,機械化程度很低。

    印度的工業除了ⅠT丶醫藥醫械丶電子丶航天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外,其他的工業製造仍然處在較初級的階段。而在軟體丶電子丶醫藥醫械生產方面,需要的人力較少,形成了印度的富人階層和窮人階層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印度的教育是“精英教育",一些高精尖的人才非常的突出,中丶低層實用技術生產丶勞作的人才較缺乏,這也使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製造"大夢始終只是一個夢。

    這就決定了印度經濟經不起世界經濟動盪的洗禮。在全球經濟出現波動時,印度拿不出過硬的出口產品拉動經濟的總體發展;用內需驅動經濟的發展,因為印度的窮人佔有率太高,貧富的差距太大,購買力有限,這就決定了印度經濟增長遭遇了斷崖式的滑落。

    以出口主導的國家經濟有風險,你要依靠其他國家購買自己的產品,其他的國家倒下了,自己的產品就無法銷出,勢必影響自己經濟增長。

    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是最理想的增長模式。你不需要別人來購買你生產的產品,即使別人倒下了,你自己國內的國民仍然能夠拿得出錢購買自己生產的產品。

    個人認為,中國目前走的正是以出口拉動經濟與消費驅動經濟相溶合的經濟增長模式。您看您購買城鎮住房可以貸款丶購買汽車可以貸款等,這些都是在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人口就業是標誌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

    印度曾經出現1900萬人瘋搶60萬個工作崗位,就業率連續三年出現零增長。

    印度雖然連續五年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印度有一個被世界詬病的最大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就業率下降,失業者增多。一個國家的前景如何,就業率指標和基礎設施建設程度,是檢驗的硬指標。

    有外國投資者形容印度的道路,一輛貨車本來只要八小時的行程,在印度,因為“無路可走",需要走上3到4天才能到達。官僚主義橫行丶投資成本增大,合適的技工工人難找,一些外資企業不賺錢反而虧本,導致很多企業停產倒閉。

    經濟學家總結印度經濟下滑的原因,印度軟體業的發展近年十分喜人,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遠遠高於世界軟體業平均增長率20%的比例。軟體業發展體現了印度對其高科技發展的重視,但是高科技需要的是知識積累並出現有限的生產人員,這就嚴重影響了就業率,這也是印度就業率一直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印度前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依靠的是世界經濟強勁的後推動力,得益於世貿規則的正常執行,以及印度的改革吸引了外資的投入。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美國全面破壞世貿規則,中美經濟摩擦對世界的影響,等等因素折射到印度,印度單一的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不適應症。印度要保持丶恢復自身的經濟發展,必須作出調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給進入印度的外資企業創造必要的條件,從外資企業的引入到“印度製造"的落實,給印度中下層平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印度的經濟發展才有希望!

  • 13 # 道聽陳說

    印度主要依靠什麼方式來拉動國民經濟增長?說句實話,從印度近20年的GDP增長速度分析來看,到目前為止,印度仍然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經濟增長點,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印度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干擾仍然十分的嚴重。

    比如在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之後,印度經濟增速立刻就從2007年的7.66%,掉到了2008年的3.09%。從這些經濟波動幅度的來分析來看,印度國內經濟主要表現出兩個特點:

    一是印度國內經濟抗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差的,其經濟增長仍然還處於一個自然波動的狀態;二是印度經濟與國際貿易之間的聯絡比較緊密,這表明印度目前的經濟增長點,主要還是以進出口貿易為主。

    也就是說,當印度外部經濟環境向好的時候,印度國內經濟發展就會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而一旦印度外部經濟出現了疲軟或者嚴重下滑,那麼印度想要依靠自身“造血”的方式來度過難關,其難度還是相當地大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印度經濟雖然在近些年呈現出快速的增長,但是比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的,是印度國民收入的嚴重不均衡。

    根據印度國內公開調查顯示,印度國內最富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佔印度全國財富的一半以上,而10%最富的人口擁有的財富,佔據全國總財富的76.3%,全國一半以上的窮人僅擁有全國財富的4.1%。

    很顯然,這種巨大的貧富差距,嚴重拉低了印度國內人口的經濟消費能力,使得印度國內大多數人,在國內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都會面臨著破產的危機。而當一個社會連普通人的一般消費都無法保證時,那麼再談論經濟增長點的話題,就看上去似乎就有點可笑的感覺。

    雖然在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之後,在印度國內大力發展製造業,以及投入鉅額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經濟改革,但是在經過一個任期的發展之後,人們似乎並沒有看到什麼經濟上的閃光點,反倒是在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件事情,那就是印度賈坎德邦花費了217億盧比和數十年建設的一處水壩,在蓄水不到24小時之後,居然發生了潰壩事件,直接淹沒掉了下游的35個村莊,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鉅額財產損失。

    對於這一事件,印度政府方面在調查之後給出的解釋,居然是因為老鼠打洞導致了潰壩,從印度政府如此草率的調查和如此荒謬的結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印度在發展經濟是出現的問題有多嚴重。

    此外,莫迪在上任之後,為了強化中央財政對地方上的控制,與2016年突然推出了“舊鈔換新鈔運動”,由於該政策推行的過於突然,導致印度國內大量普通民眾手中的舊鈔,因為不能及時換成新錢而淪為廢紙,同時這一運動也導致了短時間內,無數手工業者和企業主,因為資金流動出現停頓而破產。

    這一系列的現狀,直接導致了在隨後的幾年裡,印度GDP增速迅速從2016年的8.17%,下降到2018年的6.81%,到2019年三季度的時候,這一資料再次下降50%以上,變成了4.5%左右,這一資料就足以說明,莫迪的換鈔政策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同時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因此,從莫迪上任的這幾年時間裡,印度政府根本就沒有找到足以支撐發展的經濟增長點,這導致印度經濟在最近幾年裡,一直都在放任自流的狀態下發展,這就是印度經濟增速在2019年三季度之後,出現了腰斬的根本原因。

  • 14 # 穿美國望世界

    印度主要靠什麼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我們可以用排除法解答。經濟學上把投資、消費和出口比喻成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那印度佔了幾駕?消費?這個對窮國家不適用! 出口?印度的對外貿易從來沒有過順差。那就剩下投資了,而且還是基礎建設投資,而不是國外資本進來投資商業和工業。

    對,印度在莫迪上臺後的經濟快速發展原因只有一個,他大力搞印度基礎建設投資,這對窮國的經濟刺激能力最強。印度人多,所以人工便宜; 印度很窮,所以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比如原本縣城都沒有水泥路,那麼隨便一投資道路建設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就會很好看數,而且還很輕鬆,修路誰不會啊?可是時間到了2020年,印度人多依然很便宜,可是經濟持續發展了幾年之後已經沒什麼發展空間了,因為印度的消費和出口始終不見好,經濟怎麼可能保持高速發展?試想一個公司年年做虧本買賣,就算是國企也得倒閉吧。

    從印度的進出口現狀就知道印度經濟走到瓶頸了。

    印度雖然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卻卻只是第18大出口經濟體,2017年出口2920億美元,進口4170億美元,導致貿易逆差1250億美元。

    印度出口

    印度主要出口成品油,價值539億美元。印度原油產量低,煉油能力強,向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產油國和歐洲國家出口成品油。包裝藥品出口總值達121億美元,珠寶佔出口總值的118億美元。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和其他寶石切割和拋光工業。這個行業是高度出口導向的,它的基礎是豐富的專業勞動力。印度擁有龐大的農業經濟,出口大米價值77.5億美元。近年來,印度製造業一直呈上升趨勢,汽車佔該國出口總額的58.2億美元。還有你想象不到的是,排名印度出口排名前十位之一是冷凍牛肉,要知道牛在印度被視為神物啊。

    印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價值359億美元的商品。運往美國的主要貨物是鑽石、藥物、大米和其他農產品,以及石油。阿聯酋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價值296億美元,主要產品有珠寶、精煉石油、煤炭產品和大米。

    印度進口

    印度沒有大型油田,依靠進口原油來補充煉油廠。因此,原油是進口的主要商品,價值1220億美元,進口自一些世界石油巨頭。黃金和鑽石分別進口了310億美元和175億美元,以推動該國的寶石和珠寶行業。全球超過90%的鑽石是在印度切割和分級的,因為印度的勞動力和專業技術成本較低。印度進口的石油氣和煤球分別價值177億美元和154億美元。中國透過雙邊貿易框架從亞洲進口價值139億美元的商品。印度最大的進口國家是中國,金額達到525億美元,在中國買的主要產品有電氣和機械、核反應堆、有機化學品、石油和礦物燃料。從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分別進口300億美元和244億美元,主要產品是原油。從瑞士進口價值213億美元的商品,包括黃金和寶石、核反應堆、鍋爐、醫藥產品、機械、光學攝影機械和電機。從美國進口寶石、機械、電機和飛機等產品,價值182億美元。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來,印度的出口幾乎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所有這些機械、電機和鍋爐電氣這些東西全靠進口。基礎建設投資的作用總有限度,當它效果減弱的時候,印度的進出口就能立刻把印度拉下神壇。用鄧小平爺爺的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科技產品才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源動力。如果印度做不到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那麼印度永遠也達到中國目前的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月15日lpl常規賽EDG趁OMG掉線期間擊殺了OMG的中單艾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