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福子說歷史

    如果以歐洲騎士的標準來看,蒙古騎兵充其量算是一種輕騎兵。因為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其防護性不及歐洲重灌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穿著它不會像穿鐵製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成吉思汗從未像西方軍的首領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像歐洲和中亞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劇《馬可·波羅》中有馬可·波羅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他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西方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勝防的。

    蒙古軍隊同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從小玩的玩具就是弓箭,一到成年就可以算是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大,蒙古人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爬冰臥雪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其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

    在成吉思汗帶領下的蒙古軍人,他們擁有東方和西方農耕定居民族所缺乏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中原地區穿上軍裝的農民永遠比不上的。這種從艱苦環境和遊牧制度中磨鍊出來的精神上的優勢,蒙古軍在天才統帥成吉思汗指揮下橫掃中亞和歐洲的最主要的奧秘所在。

  • 2 # 太乙伏魔錄

    西征前,蒙古汗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從阿爾泰山脈到黃河之濱徵集青壯年入伍。西征聯軍由蒙古軍(8萬~萬人)、漢軍、欽察軍、畏兀兒軍、契丹女真軍、西遼軍、哈剌魯軍等多民族武裝組成,配備炮石火器,攻城器械和築路,架橋、造船器具,準備了預備馬匹和軍械備件以及充足的軍糧肉食。儘管這支軍隊與花剌了模相比人數不多,卻代表著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的最高水準。特別是其中的蒙古軍從1189年起在成吉思汗帶領下連續不斷地打了30年仗,早已成為一架戰爭機器。

    花剌子模徵集了40多萬人的軍隊準備迎戰。阿剌丁的戰略方針是全面防守,作戰策略是重兵屯守城鎮,堅壁清野,迫使蒙古軍退兵。具體戰略部署是:將軍隊主力配置在錫爾河、阿姆河及河中地區,分城據守,防禦中心設在都城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和舊都玉龍(今土庫曼庫尼亞烏爾根奇);將戰略預備隊配置在河中地區待命機動,準備在撒麻耳幹外圍地區與蒙古軍進行戰略決戰。

    從1220年起,蒙古軍在花刺子模展開河中戰役及阿姆河流域諸城戰役。這一地區的撒麻耳幹、玉龍傑赤、不花剌3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都城撒麻耳幹是花剌子模的戰略防守中心。1219年秋,成吉思汗與拖雷率主力軍,以速不臺部為前鋒,渡錫爾河南下,攻克和招降了沿途的數座城鎮,於1220年3月包圍了有“伊斯蘭教羅馬”之稱的西域名城不花剌(今烏茲別克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圍攻不花剌時,採取了先緊後松、圍三闕一、運動殲敵的戰術:先以精銳的先鋒軍在不花剌的12座城門下屯營,後續部隊隨即包圍外城四周,驅使以戰俘為主組成的“哈沙爾”軍擺開強盛的攻勢,然後故意示弱於某處,網開一面放出守軍,隨後在蒙古軍擅長的運動戰和野戰中殲滅之,以減輕攻堅戰的消耗和損失。當花剌子模的大將闊克汗帶領兩萬名守軍退出不花剌城後,蒙古軍緊迫至阿姆河邊展開戰鬥。闊克汗全軍被殲。

    如果以歐洲騎士的標準來看,蒙古騎兵充其量算是一種輕騎兵。因為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其防護性不及歐洲重灌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穿著它不會像穿鐵製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成吉思汗從未像西方軍的首領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像歐洲和中亞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劇《馬可·波羅》中有馬可·波羅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他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西方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勝防的。

    蒙古軍隊同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從小玩的玩具就是弓箭,一到成年就可以算是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大,蒙古人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爬冰臥雪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其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蒙古軍人擁有東方和西方農耕定居民族所缺乏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中原地區穿上軍裝的農民永遠比不上的。這種從艱苦環境和遊牧制度中磨鍊出來的精神上的素質優勢就是蒙古軍在天才統帥成吉思汗指揮下能夠橫掃中亞和歐洲的最主要的奧秘所在。

  • 3 # 隱者康司馬

    成吉思汗治軍嚴歷,又英勇善戰,每次打仗都帶頭衝鋒陷陣。蒙古騎兵在大草原是是英勇無敵,橫掃一切。蒙古軍人非常愛護馬匹,在長期的生活和戰爭中,蒙古騎兵積累了豐富的馴養馬匹的經驗。並逐漸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這樣就讓蒙古騎兵的馬匹永遠驕鍵雄壯,才能讓成吉思汗的大軍東征西戰,雄跨歐亞。

    蒙古騎兵最善長使用的做戰兵器就是彎弓和鋒利的馬刀,但是在進攻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堅固的城墻阻擋,蒙古軍隊就會把大的火銃推上來,一炮就可以把堅固的城墻開啟一個幾十米大的口子。

    所以蒙古騎兵不但在草上所向披靡,而且在攻城方面還是有科學的利器的,這就是幹成吉思汗戰勝一切敵人的秘訣。

  • 4 # 龍泉市龍飛刀劍123

    一,蒙古人軍隊戰鬥素質高。他們從小弓箭和騎馬就是娛樂專案,成年後馬上就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再加上因生活環境嚴酷,使得蒙古人擁有極為堅韌耐勞的軍人素質。

    二,懂得知識改變力量的思想。雙方對決我們都知道哪一方的武器先進,哪一方就更具有優勢,每次戰爭所俘獲的工匠和奇人異士都給予優待和保護其人身安全。這使得他的軍隊武器先程序度始終處於當時世界的頂尖水平。

    三,使用招降方法。古人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此方法使得他的軍隊人數在多年戰爭消耗中不降反升。

    四,使用拉攏政策。充分利用當時的階級矛盾,對敵方部落平民和奴隸使用懷柔策略,給予食物和皮毛,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使得越來越多人口加入他的麾下,敵方部落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五,懂得國家級戰略手段。利用漢族和女真族的矛盾使他們相互廝殺得利,還有金國和西夏的之間的仇恨,造成西夏求和金國投降。

    六,後勤負擔輕。古代打仗,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後者的重要性。而對蒙古人卻沒有這麼重要。蒙古士兵和蒙古馬對食物草料的物質要求較低,行軍途中可以喝馬奶打獵,在加上用以戰養戰的方法,就地䃼充。戰鬥人員也是用俘獲的俘虜充當先鋒和肉盾去攻城伐地。

  • 5 # 大黃扯點歷史

    成吉思汗得以在世界範圍的軍事舞臺上導演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戰爭場面,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在我們看來,他所塑造的建軍、治軍、用軍三位一體的軍事科學體系,起了關鍵作用。他的軍事思想的核心便凝結在這一軍事科學體系之中。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建軍達一流水平;治軍使至忠至精;用軍求神速無敵。這一體系及其所蘊含的軍事思想,處處體現出蒙古軍在那個時代是極富戰鬥力的,並具有超越其同時代人的先進性。這也是他軍事上登峰造極,戰略戰術上運籌帷幄並能身經百戰而所向披靡的核心原因。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建軍、治軍、用軍三位一體的軍事科學體系。

    建立一流軍隊的建軍措施

    1、聚集“那可兒”形成了最初的核心軍。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死後,部眾盡失,他從孤兒寡母的狀況下開始建軍,最初是靠接納一批“那可兒”聚集在自己身邊,初步形成雛形軍隊的核心力量。到後來,“那可兒”這支核心力量則是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的依靠。《秘史》和《史集》中所列舉和提到的成吉思汗的所有“那可兒”,原都是它的軍事侍從和戰士。他和“那可兒”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他對“那可兒”在生活方面也十分照顧,雙方關係親密。鐵木真的“那可兒”大部分都是自願跟從他的,而且因為鐵木真能誠摯相待,都願為他賣命。他們平時進宿衛帳庭,使鐵木真身心皆安;戰時則是戰士,做前哨,圍獵時是助手。“那可兒”中有的是謀臣,他們為鐵木真出謀劃策,將可行的事,助鐵木真教行;不可行,諫鐵木真教止。“那可兒”是鐵木真逐漸壯大起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甚至可以說是成吉思汗奪取霸業的中流砥柱。一些“那可兒”在成吉思汗奪取霸業的過程中建立赫赫戰功,最後成為威震四海的統帥。如忽必來、者勒篾、哲別、速不臺等“四狗”(蒙古文化含義中的“狗”,如同漢文化含義中的 “龍虎”),幾乎是“凡教去處,將堅石撞碎,崖子衝破,深水橫斷”的人物。如木華黎、哲速不臺等都在許多戰役中,戰功卓越,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統帥。

    2、在“那可兒”基礎上,建立千戶制軍與怯薛軍制度,形成了“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的正規軍隊,以鞏固汗權。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褚部,在即蒙古國大漢之位時,建立了軍政統一的千戶軍和怯薛軍。先實行的是軍政統一的千戶制軍。即“復授開國有功者九十五人為千戶”,以賞賜方式,分封與他共同建國的貴戚、功臣,將他們任命為千夫那顏,劃定其牧地範圍,使其世襲管理。“其民戶體統十人,謂之牌子頭,自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各有長”,其民即軍,軍民一體。所以,“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籤為兵”。十夫長、百夫長、千戶長、萬戶長就是這些士兵的軍政長官。這樣成吉思汗的軍隊由原來的氏族軍隊逐漸轉編為千戶制組編起來的常備軍。千戶的名號代替了氏族、部落的名號,就逐漸改變了部落分割的局面,構成了大蒙古國汗權統治下的基本封建社會組織。同時,成吉思汗又對千戶制軍事組織進行鎖鏈制的軍法管理形式。軍法軍紀的管理形式確定了封建依附關係,與當時推進蒙古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過渡時期社會關係相適應的。

    後來進一步擴充和鞏固了怯薛制度。怯薛在蒙古語中是輪番守衛的意思。怯薛享受千戶以上的待遇。宿衛的人,大漢不出徵,亦不許出征,為大漢指使。這種職務是世襲的,享有各種特權,比之樞密各衛諸軍,“為尤親信者也”。成吉思汗明智地用各種特權和優厚待遇的獎勵機制,把千、百戶並那顏的子弟,選擇到怯薛裡來,把這些貴族籠絡在自己的身邊,他憑藉這支強悍的護衛軍,既保衛了自己的安全,又如同質子控制著千戶、百戶,足以“制輕重之勢”。

    3、成吉思汗根據戰爭發展的需要,還建立了探馬刺軍。探馬刺軍的人物原是先鋒軍,以後也是鎮守軍。這裡就反應了成吉思汗的建軍思想,是從戰爭實際需要出發建立某種軍隊或發揮其作用的。從探馬刺軍得到領導人按察兒、闊闊不花等人出身於拓跋氏、塔塔爾氏的情況可以看出,探馬刺軍並不要求高貴的身份,他的要求主要是勇敢,敢於冒死作戰。探馬刺軍後來為迅速滅金立下赫赫戰功。

    4、吸收多元文化精華,創造了當時高新水平的一流軍隊。成吉思汗直至暮年仍然抱負遠大,雄心勃勃,尤其是他進入中原及中亞以後,大開眼界,積極吸取鄰族鄰邦的各種先進的文化技術。他開發新兵種,配備新裝備,研究新兵法,吸取新人才,組織新軍制,致使他的軍隊代表了當時具有高新水平的一流新型軍隊,而絕不是什麼純粹野蠻人的鐵騎。當時的蒙古軍隊的強大,除了成吉思汗的戰術優越外,主要也在於成吉思汗計程車兵掌握了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技術。西征進攻花拉子模的時候,蒙古軍隊的武器裝備由一般常規武器發展到能使用火炮、帶火的箭發射器和火焰投射器等先進武器,這是他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甚至後來發展到帶火箭投射器、石塊投射器、火焰石油投射器等工具。由此可見,蒙古軍在攻城武器方面確實處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據國內外有些學者的評價,說成吉思汗成擁有數個世界之最。如:有的說,他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炮兵團;有的說他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參謀部;還有人說他最早組建了日行數百里“箭速傳騎”的快速聯絡通訊兵……這所有的一切都與吸收各族文化精華分不開的。

    治軍思想的核心

    成吉思汗十分重視思想輿論工作的精神威力,他利用蒙古傳統的崇天觀念,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為治軍的思想武器,培養兵將對他的忠誠。當時蒙古社會對騰格里的崇拜是人們的普遍意識。“韃靼民族之信仰與迷信……皆承認有一主宰,與天合名之日騰格里”。“沒有同意的君主就絕不會出現統一的神”。這種天的崇拜,實際是汗權統治力量加強的體現。成吉思汗曾經幾次提出“忠誠得天佑護”的觀點。一次他派速不臺出征時說:“你雖然遠離了,但是像在我身邊,我們如果忠誠,上天會保佑我們的”。成吉思汗這一得天助者必須“忠誠”的說法,雖然沒有否定天的存在,但是卻包含著它自身否定的因素,認為單靠天命是不行的,還需要強調人的作用。同時,他還堅決執行忠君者受賞,反之則受罰或處死的原則,這類列子,不勝列舉。他言傳身教,要求兒子、兄弟、族人均以忠義待人。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精神威力是巨大的,也保證了對汗的忠誠,樹立了對汗的絕對權威和指揮權威。

    嚴格軍紀,獎罰分明,培養忠君的精兵強將。關於成吉思汗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的事例多有記載。據載哪怕是將軍中如有人犯了錯誤,成吉思汗只需派出一名下級官吏傳命,就準能執行其命令而不誤,“這個將領無論離汗有多遠,雖統帥十萬人馬,犯了錯誤,汗只需要派一名騎兵,按規定方式處罰他,如若處以殺頭,就給割下自己的頭”。這種權威的形成,是與成吉思汗以忠君思想治軍,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地治軍分不開的。另外成吉思汗蒙古軍軍紀之嚴,幾乎達到了法紀治軍的程度。當然成吉思汗對建立蒙古帝國有汗馬功勞的眾臣諸將,他都根據其貢獻大小分別給予應得的獎賞,也不論地位、身份。這種治軍思想形成其有特色的獎勵機制,對鞏固與發展他的封建統治起了重大作用,造成了成吉思汗軍隊巨大的戰鬥力。

    透過各種實踐方式培養精兵良將。《蒙古秘史》第199節記載了成吉思汗命令速不臺追擊敵軍時,除了交待要窮追猛打以外,還對執行這一任務的具體措施、戰法等,做了詳細的部署。他說:“你越高山涉大河,可趁軍每(們)的馬匹未瘦,行糧未盡時,先要愛惜,路間不可輕易圍獵。若要圍獵做行糧也要斟酌著。馬上的鍬並匣環不許套上,如此則軍每(們)不敢走馬。”他還告誡速不臺,在行軍作戰中,要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要把握時機,要從最困難的地方著眼,特別要注意不能在行軍途中為了追逐野獸而貽誤戰機,破壞整個部署等等。成吉思汗平時極為重視軍事訓練,就像實戰一樣要求。在練兵中不僅練軍事技術,而且還非常重視培養官兵英勇頑強的思想作風。成吉思汗把冬季作為練兵的好機會,《成吉思汗故事》中曾指出:“蒙古地方的冬季雖然非常寒冷,但他們不放過嚴冬季節,而中日打獵撒鷹,鍛鍊馬力和提高戰鬥技能”,從而培養無往不勝的軍隊素質。“成吉思汗平時行軍暗影紮寨,總是以戰鬥陣容駐防。有時召集各軍隊考核軍隊訓練,或是從各部隊選拔優秀士兵高武藝比賽和摔跤,優勝者給予鼓勵獎賞。”

    戰略戰術的特色

    戰略:

    據實情,確定明確的戰略目標。即重視偵查瞭解敵我雙方的情況,從實際出發謀劃階段性戰略目標與制勝戰略。如統一蒙古階段的戰略目標是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壯大自己,減少對手;第二階段,重點則是先攻夏,以達到殲滅金的戰略目標,先招降畏兀兒以達到滅西遼的目標;西征階段則重點在消滅敵人一切有生力量,以達到擴大蒙古帝國疆域的戰略目標,這種適合各階段實情的戰略方針和路線,終使成吉思汗成為成功的世界征服者。

    知己知彼,和平招降與殲滅頑敵並重,重賞與重罰並用。我們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南征夏、金以及西征中亞、西亞這三大階段的活動看,統一時期,成吉思汗除對他的世仇塔塔兒、蔑兒乞部落作重罰殲滅外,對蒙古高原的其他幾十個部落中的絕大多數人,他都收服而成了他的蒙古帝國的屬民。

    用軍神速靈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屢出奇招。即善於用神速如從天降的速度和敵人難以想象的計謀和作戰方式,一舉滅敵,達到速勝的效果。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勝弱旅,後克頑敵,先攻心,後作戰。即善於先各個消滅弱小敵人、孤立頑敵,後集中優勢兵力克頑敵。利用敵人弱點先攻心,分化瓦解敵人力量,再見機行事以少勝多地滅敵。

    戰術:

    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用計智取戰;

    分割敵人,迂迴包圍的口袋殲滅戰;

    攻心計誘、速戰速決的閃電式奇襲戰;

    聲勢浩大、氣壯山河的佈陣進攻戰;

    而對這些戰術,成吉思汗有常常綜合運用,更有奇效。在這些獨到的戰略戰術的指導下,成吉思汗奇蹟般地創造了不勝列舉的勝利戰例。

    如《蒙古秘史》所記載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後期對乃蠻的大戰役中,運用了他已經比較成熟的典型戰略戰術,道潤梯布先生將其譯為三句話:“進如山桃皮從,擺如海子樣陣,攻入鑿穿而戰”。按現代軍事術語來講,即部隊前進隊形像山桃皮灌木叢,成一叢一叢的小分隊,隱蔽前進,由於敵人未能發現,一旦到達,被視若神兵從天而降;而軍隊兵力部署、所擺陣列,則從四面八方包圍,使敵人如陷汪洋大海;軍隊作戰則勇如鑿穿木,直攻入敵人之心腹部。這些戰術又常根據敵方情況,結合蒙古騎兵的特點靈活處理。

    成吉思汗的軍事戰略、戰術的獨到之處幫助他攻城拔寨,勢如破如地擊敗敵人,建立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帝國。可能正如一些學者所說,成吉思汗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財富不是那空前的帝國,而是他那攻無不克的軍事思想。
  • 6 # 從557234846378

    蒙古馬上灣刀並不夠真正鋒利也不瘦長、鍛工並不到位!現存徵日實物在日本沒有一點比得上同時代倭刀!應是用來屠宰跪求百姓、最多是成刺謂傷員! 蒙箭袋可以裝敵人一倍多、所以少有滿標槍巨頭箭可能?曾說過元帥身體不要太好的、一直走、士兵無法休息!反而史可法不給士兵休息、叫士兵背靠著背、說才能看到耳聽八方、眼觀四面、後人還絝史聰明才智!快臨終前不忘記大業、吩咐金國重兵在潼關、借宋攻略、潼關重兵回師必疲憊!

  • 7 # 鍾文豪情感專欄

    蒙古騎兵向來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攻城略地,少有敗績。那麼,成吉思汗有什麼秘訣呢?

    蒙古人打起仗來有許多辦法,並且也善用策略,蒙古騎兵服從、驍勇、頑強的精神是他們勝利的最重要因素。蒙古騎兵紀律嚴明,即使因小事違反軍紀,也動輒受笞刑或受死。所以,蒙古騎兵打起仗來非常勇猛,快速靈活,當然所向披靡,無可匹敵。

    騎兵的勇敢是從小訓練出來的,他們從三歲大就被綁在馬背上,從此一生幾乎都在馬背上度過。蒙古馬氣力、耐力也非常驚人,它馱著騎者,能日行120公里,而且途中只需要休息一次,用來喝水進食。這樣使得蒙古軍隊佔盡優勢,他們能迅速集中兵力,從而可以造成人馬眾多、聲勢浩大的氣勢。

    蒙古軍隊的組織異常嚴密,而且調動起來靈活迅速。一萬名戰士分成十個千人隊,一個千人隊分為十個百人隊,這一萬名戰士由大汗的一個親戚或親信指揮。兩萬人可組成一軍。另外,大汗親選一萬名“體格矯健,技能好”的人,組成精銳的“護衛軍”,在平時分為四班守衛,戰時隨大汗出征。

    雖然全軍的統一命令是由快馬下達,但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個別將領在作戰時享有極大自主權力。此外,軍隊訊息非常靈敏,在大軍前面有斥候部隊,隨時將敵情送回軍隊總部。

    而且在斥候部隊前面還有大量敵後探子,他們潛入敵城打探情報,擾亂人心。蒙古人特別喜歡結交商人,並招募商人從事諜報工作。

    此外,成吉思汗還有一種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計劃周詳、時刻對敵人施行心理戰術。如果大汗想攻取的城市不願意投降,那麼,他們最終一定逃不掉屠城的下場。當時大而興盛的撒馬爾罕和內沙布林兩城,就由於這個原因先後被夷為平地,居民無一倖免。這個訊息傳開後,別的城市就不敢抵抗。但是有的即使投降也不一定能避過厄運。

    蒙古人雖然有時候不免會殺傷無辜,有時還驅趕老百姓到陣前做擋箭牌,卻並不輕視被他們征服的民族,反而熱衷於學習。但是最後,他們逐漸沉溺於養尊處優的生活中,失去了遊牧民族的活力。

  • 8 # 陳輝紀實

    成吉思汗神奇的用兵秘道

    陳 輝

    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因其統一蒙古的偉大功績而被尊稱為成吉思汗。他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僅僅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便把自己的帝國版圖擴大為原來的好幾倍,讓世界驚歎不已。

    成吉思汗的用兵之道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善用騎兵。早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騎兵的多少是一個國家武力強盛的標誌,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古代戰爭很難找到沒有騎兵參戰的戰例。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大膽改革軍制,實行“胡服騎射”,在中原國家中首創騎兵,稱雄天下,威震列國。

    由於古代沒有車載工具,騎兵行動輕捷、迅速,受地形、氣候影響較小,在戰爭中顯示了強大的優勢,各國爭相效尤,趙、秦、楚等國均有萬騎。漢武帝時,漢軍與匈奴作戰,雙方動用騎兵達數十萬。元代是中國騎兵發展的鼎盛時期,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騎兵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了以往,在騎兵戰術上也有很大改進,他的馬隊在世界上聞名遐邇,享有“鐵騎”之稱,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廣闊的疆域,成吉思汗為此被譽為“一代天驕”。

    二是注重兵器。成吉思汗作能夠充分認識先進武器的重要性,成吉思汗成長的蒙古大草原,是很荒野的。基本上沒人會工匠的,這給利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更甚者,嚴重的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成吉思汗的軍隊攻城的時候,敵軍的城牆又高又堅實,自己有沒有工匠,不會做高大的攻城器械,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都是因為沒有人會打造攻城器械所致。為此,成吉思汗痛心不已,吃盡了苦頭。所以,他在屠城之前,才會留下工匠,幫蒙古軍打造攻城器械。他透過戰爭俘獲了大量的工匠異人,除此之外還從全國範圍內尋求能工巧匠,並對這些人予以保護,優待他們,以此來利用這些人不斷地製造,改良武器,並因此成立了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軍種“工匠軍”。隨著大量的一流武器被源源不斷地製造出來,成吉思汗麾下蒙古鐵騎的裝備也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使得他們可以一直所向披靡。

    三是優先發展軍隊。蒙古族被稱為“馬背民族”,幾乎全民皆兵。成吉思汗在征戰過程中用招降的辦法,組建了女真,契丹等民族武裝,這些武裝主要負責修路,挖坑以及衝鋒陷陣。這對他西征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隨著戰爭的發展,成吉思汗的軍隊不僅人員沒有遭受巨大損失,反而規模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且不論武器裝備。單在人數上便已力壓群雄,讓西方諸國望其旗靡。

    四是利用矛盾各個擊破。A、利用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在統一蒙古的戰爭中,成吉思汗充分利用敵方部落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對平民,奴隸採取懷柔政策給他們送去糧食與毛皮,從而達到讓這些弱者對他感恩戴德,死心塌地供他驅使的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隨著倒戈的民眾越來越多,敵方部落自然土崩瓦解。B、利用民族之間的矛盾。在征討金國的戰爭中,成吉思汗也使用了這一計策,利用漢族與女真族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廝殺,在兩族的戰鬥力由於相互攻伐而消耗殆盡時,蒙古得以坐收漁翁之利。C、利用國家之間的矛盾。在對外戰爭中,成吉思汗利用金國和西夏之間的積怨,先進攻西夏,在西夏向金國求救時,金國不予理睬,無奈西夏向他求和。此時的成吉思汗再以此煽動西夏的怒火,轉而攻金,在西夏滿腔的怒火與成吉思汗邊鼓的敲擊下,金朝最後不得不舉起白旗,徹底降服。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征服數目眾多的國家,獲得遼闊的版圖,除了重視後勤外,更善於採用‘以敵制敵“的戰術,將敵人從內部逐漸瓦解,這不僅使得成吉思汗能夠在戰鬥中獲得極大優勢,而且從全域性來看也可以把戰略上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

    五是利用人肉盾牌。成吉思汗挑選一批百姓,不殺,做人肉盾牌,當炮火。

    成吉思汗雖然沒有讀過兵書,但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小噓的。他深知蒙古的兵源比較短缺,最怕有過大的傷亡。因此在打仗的時候,儲存有生力量為第一要務。為此,成吉思汗想出了很多招數,其中的一個招數比較管用,叫籤軍。何為籤軍呢?成吉思汗在破城之後,他都會先挑選一大批百姓,留著先不殺,而其餘的百姓全部殺掉。不殺的這批百姓,是做什麼用的呢?一來,做搬運工。蒙古軍在攻城之前,所用的一些武器器械都有他們搬運。二來,是做人體盾牌。蒙古軍在進攻的時候,都會讓他們走在前面,為蒙古軍士兵做掩體。甚至有時候,會當成石塊來填護城河,做墊腳石。

    一旦攻城勝利,這些籤軍就會被無情的屠殺殆盡。籤軍,的確在很多程度上,減少了蒙古軍的損失。

    六是善於開展宣傳攻勢。成吉思汗,深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用兵之道。他慣用心理戰術,故意散佈自己的優待政策,這招狠慣用。他在屠城的時候,都會讓士兵故意放走一批百姓。目的是讓他們四處傳播蒙古軍的優待政策:首先蒙古軍是很強悍的,很恐怖的,會屠城,殺人無數;其次,蒙古軍隊承諾,只要不抵抗,就不會濫殺無辜。

    這種辦法還真的管用,據中亞的學者,在書中記載:自己寧願死去,也不想再面對韃靼人恐怖了。面對蒙古軍的優待政策,守城的一些官員就心動了,與其抵擋不住蒙古軍的進攻,還不如相信成吉思汗一次。於是就放棄了抵抗,主動交出了城池。輕而易舉佔領了城池後,成吉思汗是否能夠遵守他的諾言,就要看他的心情。

    七是殘忍的屠城政策。在成吉思汗強大蒙古軍隊的進攻下,無論是東亞地區,還是西亞地區,都留下了蒙古軍隊進攻城池,屠城的歷史烙印。根據權威資料《編年史》裡的相關描述,蒙古軍在中亞的時候,一共屠殺了一千五百萬人之多。成吉思汗曾經就下令,允許士兵們搶奪城內女子進行宣洩,並且還要求可以隨意殺害。所以,蒙軍對待戰敗城池裡的女人,是非常殘忍和可怕的。成吉思汗用這樣的命了放縱士兵,鼓舞士氣。

    成吉思汗的用兵之道,有智慧、有遠見、有謀略,也有狡詐、殘忍、獸性。(完)

  • 9 # 春秋風雲

    成吉思汗鐵木真在蒙古草原長大,部落之間經常征戰,受狼文化的影響,他的用兵之道的是“快、準、狠”三字秘訣,憑此三字訣,歷經六十餘戰無一敗績;子孫承其法寶攻城略地,滅國四十多個、征服民族720個、擴張土地3000萬平方公里,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

    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成吉思汗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蒙古人的特點,讓勇士們騎馬打仗,既節省體力,又快速靈活。古人云“兵貴神速”,在沒有汽車坦克的冷兵器時代,一支快速反應的騎兵部隊,對爭取戰爭的勝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一個優秀的指揮員在捕捉到戰機後,往往以出其不意的神速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為了做到這一點,蒙古軍士都自帶雙馬,日夜兼程。當一匹馬跑累了,立即換乘另一匹馬,這叫歇人不歇馬。渴了喝水或馬奶,餓了吃乳酪、肉鬆、肉粉。相比漢人靠兩腿走路、靠大車運糧、靠埋鍋造飯要快捷很多。蒙古軍除了大小便不能在馬上完成,諸如吃喝,甚至打嗑睡都能在馬上進行。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兩員大將速不臺和哲別,圍攻花刺子模訛答刺城,由於久攻不下,只得下令退軍。當花刺子模探馬報知蒙古軍團已退去500裡時,全都鬆了一口氣。為了解除連日防守的疲乏,將軍宣佈可以放鬆休息。可是第二天早晨,居然神兵天降,蒙古軍的喊殺聲、刀槍聲響於跟前時,城池已被拿下,自已人屍橫遍野,敗局已定……花刺子模人做夢也沒想到,蒙古軍竟能連夜奔襲五百里,這速度正是要他們命的閃電戰速度。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做到閃電一般的快速,不是一般軍隊所能做到。這就是成吉思汗用兵的秘訣之一,當然,這種快速反應非天然本領,而是歸功於成吉思汗對軍隊的嚴格訓練--包括換乘、急行軍、馬背休息、夜行軍、摔跤、使用彎刀、弓箭、鞭、斧、錘、槍、鉤、茅、火器、登城繩索等等。

    成吉思汗用兵的第二個秘訣是“準”,這“準”字包括兩準,一是用人準,二是對戰場形勢估計準。成吉思汗所用的將領有兩個特點,一是智勇雙全會打仗,二是忠肝義膽,沒有人背叛他。成吉思汗沒有讀過《孫子兵法》,但是見過狼群獵殺動物的技巧,在對戰場形勢的評估和應該釆取的策略上有非常精準的考量。如果是敵弱我強,則直接掩殺過去,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如果敵強我弱,則佯攻失敗,誘敵追趕,待引入口袋陣時,則以逸待勞、關門打狗。不過,成吉思汗最擅長的是迂迴包抄。先用一部分軍隊正面進攻,吸引敵人注意,且戰且退,反覆糾纏;再從兩翼悄悄插進敵人後方,在敵人防守薄弱區突然發動進攻,蒙軍左右穿插劈殺,敵人陣勢被打亂,又摸不著頭腦,處處捱打,只有被殺和失敗的結局。值得注意的是,成吉思汗為了完成迂迴包抄,往往要設很多局誘騙敵人重點防守某地,待其上當後,則秘密將軍隊迂迴到敵人後方。有時為了掩蓋戰略意圖,不惜翻越雪山、跋涉沙漠,實行千里大迂迴,每次這樣做,雖然艱險,但能取得十分滿意的效果。

    成吉思汗用兵的第三個秘訣是“狠”,這個“狠"字首先體現在自身裝備的過硬上。蒙古騎兵頭戴柱形頭盔,身穿鎖子甲,手上有盾牌、彎刀、長茅、鉤、錘等物,身背兩張弓,馬匹都有護甲。這樣的裝備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騎兵功能,既可縱橫馳騁,為所欲為,又可有效保護自已。其二,“狠”字表現在對敵人的狠毒。成吉思汗在西征過程中,對降者收編為部隊,為他所用,擔任前鋒,給予立功晉級的機會,同時也成為他進攻路上的替死鬼。對於敢於扺抗的敵人,除留下婦女和不足車輪高的兒童外,一律格殺無論。在花刺子模國的撒馬耳幹,他甚至連婦女兒童也不放過,二十多萬人被屠城。在其它幾個城池又不分男女老少屠殺了一百二十多萬,整個花刺子模國被殺得血流成河,人煙稀少。在西夏,成吉思汗遇到了頑強的扺抗,後來又是一番血淋淋的屠城,並且徹底搗毀西夏王陵,以洩私憤,以震餘邦。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效仿這一狠招,還將屠城屍骨築成“京觀”,故意放走看到堆積如山屍骨的人,讓他免費做恐怖宣傳,使其它地方的人對蒙古軍隊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喪失鬥志。

    成吉思汗憑藉用兵的三字秘訣,殺死和屠城的軍民數以千萬計,有人稱他為偉大的軍事家;有人罵他為野蠻的侵略者,據說世界上每200人中就有一人帶有蒙古y染色體基因,也就是說,他不僅殺光了敵人,還侵佔了人家的妻女。我們總結成吉思汗的用兵秘訣,無意歌頌他;回顧歷史,是為了著眼未來,畢竟珍愛和平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 10 # 孫武兵法

    “壯士如虹氣千丈”——蒙古軍的先勝之因

    西征前,蒙古汗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從阿爾泰山脈到黃河之濱徵集青壯年入伍。西征聯軍由蒙古軍(8萬~萬人)、漢軍、欽察軍、畏兀兒軍、契丹女真軍、西遼軍、哈剌魯軍等多民族武裝組成,配備炮石火器,攻城器械和築路,架橋、造船器具,準備了預備馬匹和軍械備件以及充足的軍糧肉食。儘管這支軍隊與花剌了模相比人數不多,卻代表著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的最高水準。

    花剌子模徵集了40多萬人的軍隊準備迎戰。阿剌丁的戰略方針是全面防守,作戰策略是重兵屯守城鎮,堅壁清野,迫使蒙古軍退兵。具體戰略部署是:將軍隊主力配置在錫爾河、阿姆河及河中地區,分城據守,防禦中心設在都城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和舊都玉龍(今土庫曼庫尼亞烏爾根奇);將戰略預備隊配置在河中地區待命機動,準備在撒麻耳幹外圍地區與蒙古軍進行戰略決戰。

    圍三闕一動中殲——蒙古軍的常勝之法

    從1220年起,蒙古軍在花刺子模展開河中戰役及阿姆河流域諸城戰役。這一地區的撒麻耳幹、玉龍傑赤、不花剌3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都城撒麻耳幹是花剌子模的戰略防守中心。1219年秋,成吉思汗與拖雷率主力軍,以速不臺部為前鋒,渡錫爾河南下,攻克和招降了沿途的數座城鎮,於1220年3月包圍了有“伊斯蘭教羅馬”之稱的西域名城不花剌(今烏茲別克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圍攻不花剌時,採取了先緊後松、圍三闕一、運動殲敵的戰術:先以精銳的先鋒軍在不花剌的12座城門下屯營,後續部隊隨即包圍外城四周,驅使以戰俘為主組成的“哈沙爾”軍擺開強盛的攻勢,然後故意示弱於某處,網開一面放出守軍,隨後在蒙古軍擅長的運動戰和野戰中殲滅之,以減輕攻堅戰的消耗和損失。當花剌子模的大將闊克汗帶領兩萬名守軍退出不花剌城後,蒙古軍緊迫至阿姆河邊展開戰鬥。闊克汗全軍被殲。

    堅韌耐勞賴輕騎——蒙古軍的制勝之制

    如果以歐洲騎士的標準來看,蒙古騎兵充其量算是一種輕騎兵。因為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其防護性不及歐洲重灌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穿著它不會像穿鐵製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成吉思汗從未像西方軍的首領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像歐洲和中亞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劇《馬可·波羅》中有馬可·波羅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他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西方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勝防的。

    蒙古軍隊同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從小玩的玩具就是弓箭,一到成年就可以算是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大,蒙古人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爬冰臥雪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其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蒙古軍人擁有東方和西方農耕定居民族所缺乏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中原地區穿上軍裝的農民永遠比不上的。這種從艱苦環境和遊牧制度中磨鍊出來的精神上的素質優勢就是蒙古軍在天才統帥成吉思汗指揮下能夠橫掃中亞和歐洲的最主要的奧秘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播一天可以賺多少錢?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