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敵小廿廿
-
2 # VR科技
現在的社會造成了,啃老族的增多。其實很多人都是不想當啃老族的,由於現在的物價飛漲,房價飛漲,導致現在啃老族的加重。在現在的社會里不想當啃老族的出路之一就是創業,也是80%人的選擇,創業又不是那麼簡單的,找到一個好專案至關重要,選擇對了就會創業成功,不然只有失敗收場,慘不忍睹。
-
3 # joker98063276
單純啃老不想勞動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多數的人實在是沒辦法才向父母要錢。你想啊,現在的人成家立業都要房子和車子,哪能指望進入社會幾年就能買得起這些?所以我覺得啃老現象的產生主要還是來自於社會的壓力。可是話說回來,啃老這種說法本身也有問題。相比國外,中國還是比較傳統的國家。不管子女多大,父母總想幫助一把。父母在我們需要錢的時候及時出現,我們也應該在以後的日子中想辦法照顧父母孝順父母,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
-
4 # 小鴿子看世界
現在的啃老現象分為這樣幾種情況:
2、階段型啃老族。在一定的時間段還是會依賴父母,比如說大學剛畢業,闖社會很辛苦又沒什麼經驗,有一段適應期。
3、資助型啃老族。雖然這類人一般有正當工作,也比較穩定。但涉及新婚買方,育兒開支等等,現在的房價和物價,僅憑他們區區的一點收入是無法應付的,還是需要依賴父母。資料顯示,全國有超過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現象,而買房是最主要原因。
4、消費型啃老族。不像買房子車子一般需要父母一次性支付大的開支,而是生活中的少量多次,比如喜歡的消費品。
5、居家型啃老族。單身或婚後,仍和父母住的很近,平時到爸媽家吃飯,吃喝拉撒睡等開銷仍需父母打理和操持。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中國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一方面,是生活、買房、結婚、就業的種種壓力,讓年輕人無力應付,社會大趨勢讓我們理所應當地接受來自父母的物質關愛;另一方面,我們是父母眼中的大孩子,他們希望我們生活得更好更輕鬆,盡他們所能得提供幫助,不計較得失也不求回報。
其實,看看上面的幾種啃老型別,你是不是發現,自己也身處其中?
-
5 # 勇敢的不拿拿
畸形的政策成就今天畸形的環境造就今天畸形的年輕一代。不是我們不夠努力,只怪這個操蛋的社會逼得我們不得不去做。
-
6 # slj1001
現在壓力大,你以為你的父輩壓力小嗎?只是你的父輩沒有那麼旺盛的攀比心,腳踏實地。不要再為自己找藉口了。你成不了富二代,幹嘛不努力使自己成為富一代呢?如果無能力,你抱怨什麼?
-
7 # 乖乖兔寶兔
羨慕啊,我可沒地方啃。能請的有富氣,哎,我家兄弟們啃我,父母也啃,可是我家女兒從不啃我倆。羨慕、嫉妒、恨!啊!
-
8 # 生命狂奔
其實這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如果一個年輕透過自身奮鬥10~20年擁有富足的家庭及生活還說的過去,而今有些人奮鬥一輩子仍居無定所,甚至要搭上上一代的努力,這就很難說社會的幸福感。這也是社會不和諧不公平所在,追求公平正義將是政府引導的方向。
-
9 # 太湖詩人
啃老多是涉及大項開支,車,房,婚禮等。身邊過的好的朋友大多啃老,車子父母買的豪華車,房子父母花兩三百萬買的,婚禮是父母花百萬辦的。他們不覺得是啃老,覺得自己父母有錢,牛。工作也是父母花錢找關係弄的。不啃老只能過清貧日子,找不到漂亮老婆,得擠公交,租房子。父輩給子女花錢鋪路,二十年後這些年輕人給自己子女鋪路,一樣的軌跡,社會就是這樣。
-
10 # 光頭樂211
我個人覺得,現在很多普通人家的年輕人,如果你不讓他買房,還是有很多人可以自己養自己不需要父母幫助的,但是如果買房子,我覺得,基本上大多數年輕人,尤其是30歲以下的,是一定要啃老的,房價麼,大家都懂得,另外我們的觀念是有房子才結婚!所以,我個人覺得,有很多年輕人,並不想啃老,只是現實沒辦法啊!你讓他自己靠工作工資買房,以中國收入房價比例,湊夠首付錢,估計都需要4到10年!
-
11 # 法律人—天下事
你啃老不要緊,但記得感恩,記得還錢,父母活一天,錢就不是你的!不要那麼理直氣壯,父母養你是義務,讓你啃老卻不是
-
12 # 一縷陽光109938596
一個一年青人經濟拮据工作難找,工資較低,又要適應社會,一個獨生子錢不夠用只有向父母開口。啃老也是社會安定的因素之一。
-
13 # 糖糖74806453
我和老公家庭都不好 所以也沒老肯 結婚後我帶孩子 老公掙錢養我一家及他父母 還有房貸
說真的累 我帶孩子還要洗衣服做飯做家務 老公晚上幫忙 我們都累 可是又什麼辦法 只希望老人小孩不要生病 不然真的頭大 又花錢又受苦 其實父母留夠自己用的 其他給子女也沒什麼
現在年輕人壓力大 可是我公婆說等他們死了都是我們的 而且現在花我們的 叫我們伺候理所應當 才六十出頭 可是我一輩子寧願不要他們的 他們自己用他們的 因為現在我們真沒那個經濟實力養五個人 不是不想 是真的沒能力
-
14 # 無國界美食
唉,你看過父母啃兒子的麼,我結婚父母沒出一分,我和我老婆一個月兩萬,我父母一個月一萬退休金,房子車我和我老婆自己買的,每月要還錢,我媽還找我要錢。真tm受不鳥了。你們以為我媽是存錢給我的話你們就錯了,她天天jd就是五百多,現在兩鑽。淘寶也查不多,一輩子的積蓄就炒股一直在虧。一年去兩次歐洲。:我tm連東南亞都沒去過
-
15 # 大言不謝客觀而已
沒辦法中得辦法,父母那個年代攢攢錢也就能買得起,現在攢了還不如房價漲的快。誰願意啃老,都是被逼無奈,二十幾歲剛出來工作哪裡有錢買房買車,也該結婚,不啃老婚都結不了。
-
16 # 百合會
結婚了嗎?結的起嗎?買的起房子?養的起娃娃?看了北京相親價目表哭了不。找得到啥樣的物件。不敢說話了?繼續看吧。
你是這樣的85後嗎?
85後——被婚姻、孩子、父母追逐的一代;肩扛逼婚、催娃、贍養父母三座大山。
他——工作於大城市,30好幾,事業初見起色,勉強跟得上房價漲幅的節奏,但還不敢結婚,按著前幾天的“相親價格表”他可以找一個北京無房屬羊的外地人,最遲年底,讓父母來北京呆一個月;
她——工作在小城市的,嘆息隻手可數的工資和下個月沒著落的月供,悔恨當初放棄大城市的機遇回到家鄉。
他錯了,還是她錯了?
孝順是你需要的時候,我在。
“聽說,隔壁的姑娘回老家了。前天離得職。”室友平靜的和我說。
這是我們在北京的第三個年頭。我29歲,研究生,快奔三了,未婚,單身。
“再有兩個月,就可以回家了,今年年假漲了,可以多呆幾天。”我喃喃道。
隔壁的姑娘叫林珊,我們都叫她林三,山東人。來北京一年多了。他們公司在趕一個專案,緊的不行,她姥姥一直有老年病,年初回來的時候病情還算穩定,一週前,毫無徵兆的歿了,老人走的很安詳。她沒見上最後一面。
華人是很講究養老送終的,我們這代人,大多數是家裡老一輩看著長大的,其中滋味,我這個過來人自然是曉得的。
同樣的,父母生病的時候你能陪伴在左右嗎?我放下了磚沒辦法養你,搬起了磚沒辦法陪你。孝順與工作兩難的時候,你怎麼選擇?
只靠自己的力量你結的起婚嗎?買的起房子嗎?
父母能養你長大,你能陪他到老嗎?
辛辛苦苦養一輩子,到老還要用他們的血和肉來滋補我們和下一輩。
捫心自問,我不敢回答。
“你媽催你結婚了嗎?”
“我有權利選擇我的人生,單身或娶妻。”
我們叫囂著人權,自由。淺顯的理解著父母催婚、催育的老觀念是如此“淺薄”。
催婚,不意味著父母想把你從原生家庭裡剝離;不代表他們想延續香火,百年之後有人供奉。他們是希望你有個人陪,能夠幸福。
我們啃著他們的骨頭,喊著自由的口號。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知道了你的方向,才能安心,才會心情愉快笑口常開吧!
-
17 # 威海新樓市
今年六月,本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獲獎影片《小偷家族》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網路售票不到三十秒便全線告罄,一票難求的情況造就了整個上影節最知名的段子:“上海內環一套房,換《小偷家族》一張票。”
以房換票自然是玩笑之言,畢竟票價也只是炒到了一千左右。但各種議論讓我很是心動,之後電影在北京點映,我特意跑去看了,在各種溫情炸彈裡哭得稀里嘩啦。
今天突然看到電影在影院公映,便立刻跑去二刷,誰知這次從影院出來,滿心都是傷感,痛心這個世界的殘酷。擠在東京光鮮的高樓之間的那棟破舊平房,像是蔚藍天空下一個破塑膠袋,總在我眼前晃,跟那句以房換票的段子形成錐心的反諷。
1
由平房成全的大廈
大廈是怎樣建成的?——把無數的平房疊加起來,就成了大廈。
戰後,日本的城市化速度加快,至今城市化率已達到90%。這份成績的取得,跟日本農村源源不斷的“輸血”分不開關係。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人口調查資料,截至2017年1月1日,日本總人口較前一年減少了30餘萬人,連續8年呈現遞減趨勢。但是,東京、名古屋、關西這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較前一年增加了14萬餘人。而日本的人口增長率已經多年持續負增長。也就是說,日本大都市的繁華都是靠不斷吸收農村人口來膨脹發展的。而電影裡小偷家族住的那一間破舊平房,根本就是不斷被抽血的日本農村的寫照,他們失去的血成就了不斷拔高的大廈。
你為城市揮灑的每一滴汗水都讓你出生的那個地方不斷凋敝、破落,這就是“殘忍”的城市化程序。因為中國現在在走的城市化程序,也是如此。
中國是從70年代末開始進入快速城鎮化時期的,城鎮化率基本上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到2017年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8.5%,若以日本做參照,這個增長速度還將持續17年左右。
雖然沒有統計資料來具體說明城鎮化程序對農村的影響,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十室九空”等問題已經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在城市裡打拼的我們,不斷遭受優越“土著市民”的排擠,在老闆和房東的臉色之間夾縫生存,家鄉的輕鬆會在每一個脆弱疲憊的時刻更加誘人,但是,我們沒有選擇,不能逃離。這不是因為家鄉的衰敗——雖然農村的勞動力不斷在向城市轉移,但一方面由於華人口基數大另一方面中國的城鎮化還遠沒有達到日本的那種高度,所以農村鄉鎮的衰敗到目前還是有限的——而是因為城市賦予了房子太多的價值,太多老家永遠無法給予的價值。
2
房子的隱性價值
房產廣告中最常見的一個詞是“地段”,它包含很多東西:醫院、學校、超市、市場、公園……甚至是看不見的階層、地位。
這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學校,涉及到房子自然就是學區房。我們必須承認,教育資源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而優質的教育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所以才會有謝娜拋擲億元為女兒購買學區房,而我們也能在《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綜藝節目中看到明星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是一口流利的英文、李湘的女兒寫數學作業都是用英文,這一切都是稀缺的教育資源成就了他們。
如果說什麼樣的學區房成就什麼樣的孩子未免有些誇張,但社會的發展路徑畢竟是既定的,大多數人都是要學習、工作、成家,而在面臨考試、入職、晉升的時候,不管你來自哪裡,所有的人都要被放在一起比較,大多數的公司會在簡歷裡篩選高等學府的畢業生,而一般只有在好的中學就讀才能進入好的大學,如此追溯,還是要回到最初的那套學區房,也就是說你買的不僅是學區房,更是自己孩子更好的未來。
這兩年,寒門難再出貴子頻頻引發議論,還是那句話,優質的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是說因為人為的政策原因,而是因為富足的家庭才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成才機會。
不談後代談自身,房子的隱性價值也不可忽視。
我自己就是農村的,我愛我的家鄉,但我無法忍受在習慣了便利的城市書屋之後,在家鄉連一家書店都找不到;我不習慣在暢享了各種展覽、演出之後,在家鄉連一座電影院都找不到;更別提發展機遇、事業前景。我現在住在山大旁邊,我很享受這個學校免費的公開課、豐富的圖書館、各種精彩的社團活動,這些都是我的家鄉無法給予的。
所以我需要在這個城市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因為我離不開這一切的隱性價值,這一切不能用錢來衡量的價值。
3
房住不炒是什麼意思
自從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住不炒這個概念就總是被人們掛在嘴邊,好像念著一個美好的祈福咒,感覺念得多了總有一天房價會將、會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
在中央的表述中,原話是這樣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看到沒有:租購併舉,“租”在“購”之前,所謂的住有所居,只是給你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只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不是房子的產權,自然就更沒有房子背後的隱性價值。在通往住有所居的道路上,你以為只有“購”這一條途徑,那是你太天真,中央的意思是另一條途徑:租。
早在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主任就曾指出:“現在我們租的比例太低”,要“構建購和租的並舉方針”。隨後,2017年5月住建部公佈了《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鼓勵出租人與承租人簽訂3年以上的租賃合同,房租按月支付,以及一系列保護承租人權益的舉措。
2017年10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今年7月《山東省租房租賃合同示範文字》正式實施,租房優惠越來越多:可以用公積金支付房租、租房可以落戶、子女可以就近接受中小學義務教育等等,看上去真的是“租售同權”——我不買房也能落戶,我不買房我的孩子也能就近進學校,似乎買房沒有必要了。
7月31日,威海《2018高區中小學招生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釋出,《意見》指出:高區根據各學校的招生能力以及餬口所在地和住址劃片招生,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初中每班不超過50人。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報名的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該怎麼取捨?
《意見》給出了明確答案: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行就近或相對就近入學,按以下順序就近入學:
一是學區內有法定監護人房證(房產證或不動產證)的;
二是學區內有法定監護人購房合同及交款手續的;
三是學區內有法定監護人正規勞動合同及社保證明或工商營業執照及納稅證明的;
四是學區內有法定監護人正規勞動合同或工商營業執照的;
五是在高區內務工的其他情況。
如果居住地所在學區的學校學位已滿,則由高區教體處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到指定學校就讀。
看清楚了嗎?真的要入學,還是要有房,一個學校的班級數量是一定的,每個班的學生數是一定的,而且還是那句話,優質的教育資源是珍貴而稀缺的,而且,這還只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排序,別忘了這前面還有一大批本地高區籍的學生,此時再看看那個“租售同權”,是不是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以此類推,租售同權這件事,你真的不能當真,想要享受房子所附加的一切教育、醫療、交通、娛樂、公共服務、發展機遇等權利,還是要老老實實買房。
一直想要經濟獨立,孝順父母,詬病“啃老”這種行為,然而也只能向現實妥協,自己也成了啃老的一員,剛畢業的生活,買車買房都要父母幫忙,內心的掙扎誰能懂?是什麼讓啃老成了常態,是社會,還是家庭?
回覆列表
其實說到這個問題挺多無奈的。現在的社會物價高,尤其房價讓很多人望洋興嘆。很多人並不想啃老,但是現實卻驅使我們靠父母買房。首先,大學生畢了業就已經二十三四了,畢業一年不會有太高 的工資和太好的工作。幸運的,第二年開始工作收入不錯,可以慢慢走上正軌。小城市消費低,工資也低。很多人選擇去大城市打拼,可是大城市什麼都不貴,就工資便宜。看到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過得日子真的很心酸。其次,現在結婚車子、房子幾乎是女方提出的不可缺的條件,沒有就不結婚。但是工作的那幾年怎麼能賣得起那麼貴的房子呢?簡直就是奢侈品啊。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父母真的很厲害。他們沒學歷沒文化沒技能,給了我們一個家,把我們養大,供我們上學,最後依舊要接濟我們。再次深深的向全天下的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