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宗泥團

    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經常這麼想,我本人覺得是非常可能的,對於我們認知的宇宙,我們把目光放到足夠大,或者放到足夠小,我們就會發現驚人的類似,對於不同大小的生物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有古語云“人生百年,草木一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對於螞蟻來說,地球就好像我們眼中的宇宙,那對我們肚子裡的微生物,我們人體也就相當於他們的宇宙,所以很可能就是一個大到我們想象一種生物體內的寄生蟲也就變的不那麼奇怪了。

  • 2 # 來看世界呀

    人是主觀能動性很強、可以透過觀測認識世界的物種,為什麼非要說自己是微生物。我們觀測到的地球和細胞不同,人也和微生物不同,這種假設沒有意義。

    僅僅從人類觀測的範圍來說,或者是可以說人類還不如一個微生物可以在人體內活動的範圍大,宇宙真是太大了。人類定義下的微生物就是那些結構簡單、靠基因本能驅使自己行動的病毒、細菌、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等生物型別。從生物組成上來說和人類沒有本質區別,但是人類是地球唯一步入文明的物種,從這方面來說人類又有一些特殊性。有些人老是犟嘴:你又不是細菌怎麼知道細菌不會觀測這個世界。因為人類的觀測不支援這樣的結論。

    地球和細胞的關係是細胞的物質全部來源於地球,死後又歸還給地球,生物體內的物質和地殼元素組成有一定的相似,環境為微生物的繁衍提供物質和能量。地球並沒有本身自動攝取物質的行為,只是憑藉引力吸引物質向地球墜落,引力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而最簡單的細胞也可以在周圍液體成分變化後,激發細胞膜的生物電,溶液中的物質和細胞上的蛋白等物質結合,蛋白質的空間構象結改變,蛋白就動了,帶動整個細胞的活動,細胞就逃離不利於自己的環境,由於細胞間的連結跑不掉的細胞就可能死掉。

    地球不是細胞,人類不是微生物,在人類的分類下都是十分清晰的事,是透過觀測確定的。非要站在微生物的角度,去猜微生物的想法,那誰也管不了,腦洞愛怎麼開怎麼開吧。

  • 3 # 宇宙探索

    這種問題怎麼說呢?你說可能是就是,他說不是就不是,完全是主觀的問題,隨意的想象假設,因為無論如何你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其他人是錯的,也不能證明你是對的。

    如果說宇宙是個生命體,地球是細胞人類是微生物,這也太看得起地球和人類了,也太看不起宇宙了!因為如果宇宙是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地球連微生物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人類自己了!

    科學是非常嚴謹的,不單單需要大膽的想象,更需要想象之後的證據,不然僅僅有想象就不能稱為科學,只能是科幻!

    所以,如果你認為地球是某個生命體的細胞,你可以以此為基礎寫一本優秀的科幻小說,這都沒有問題,因為科幻就需要大膽的幻想,越大膽越好!

    而現有科學理論表明,人類就是人類,地球就是地球,不會是微生物和細胞。在科學層面,我們需要依據觀察的事實情況去描述世界!

  • 4 # 科學船塢

    微生物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啊,你這說反了吧,應該是地球是微生物,人類啊,只能算是個微觀粒子。

    宇宙大尺度上的星系結構是纖維狀的,看起來有點像生物的一小塊組織,比如這樣:

    又比如這樣,這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纖維結構,像是一片羽毛,但尺度都在數億光年以上,人類與之比擬,地球與之比擬,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我們總是會胡思亂想,想當然的認為在微生物的眼中,人類是巨無霸,那麼有沒有是人類眼中的巨無霸呢,有的人就想當然的認為有!

    我們應該知道,微生物與人類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只是數量多少罷了,嚴格來說,微生物與人類是平級的,都是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

    那麼按照有些人的想法來類比一下,人類眼中的巨無霸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細胞嗎?不可能!星球?也只有是這種可能了,但是我們人類不是由星球組成的啊,所以那個巨無霸與人類不同,不是我們這個世界中的。

    既然不是咱們這個世界中的,怎麼想都是可以的,對於宇宙人類瞭解的還很少,未知的領域太多太多了,或許大如宇宙真的只是另一個世界中的微觀組成吧。

  • 5 # 貓先生內涵科普

    題主的問題對世界和宇宙本身有一定的思考,但是打的比方不好。細胞和微生蟲?不是一個量級的,不能很好的描述清楚,我覺得,如果套用微觀粒子的經典模型,更能說明問題。

    我們的星系本身和組成物質本身的微觀粒子,在同比縮放尺度的模型比較,的確有很多類似之處。經典的行星模型碳原子雕塑,也曾風靡各大科研單位的廣場,可見這個觀念很是深入人心。在宗教傳說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也被好多有識之士加以利用,對微觀粒子進行了相當的聯想,雖然沒有實證,但卻也惹人遐想。

    宇宙的存在本身,目前以人類的認知而言,的確未能解其萬一。對於題主的問題,貓先生藉助三體這部小說稍微展開一下吧。

    三體文明曾做過將一個微觀質子進行維度操縱的實驗。實驗的過程中,質子被分別展開為一維、二維、三維。在三維展開的同時,質子裡面存在的文明呈現在三體文明的眼前。那是一個幾乎可以調動整個質子宇宙能源的文明瞭,他們毫不猶豫的,向三體文明展開了進攻,但最終由於和主宇宙的巨大物質能量的差異,瞬間被摧毀。

    以三體小說描述,一個微觀粒子,其內含的七個微觀維度,以第七維的視覺看,已經具備主宇宙的複雜程度了。所以,就算在一個微觀粒子中,存在數個文明都有可能,何況只是一些小小的生命體。但以我們的眼光看待,這又能稱為生命或是文明嗎?

    貓先生不建議同學們做過多這樣的哲學思辯。畢竟這和人生閱歷有關,需要成熟的邏輯思維體系。而這正是很多同學所欠缺的。

    好了,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6 # 科學黑洞

    這樣想下去你會陷入一個無窮無盡的怪圈,就像是宇宙的烏龜塔模型,這是出現在霍金《時間簡史》中的一個小故事:

    羅素在做一次關於天文學方面的演講時,一位老婦人站起來說:“你講的都是蠢話,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馱在一隻大烏龜的背上的一塊平板。”羅素微微一笑,問道:“那麼這隻烏龜是站在什麼上面的呢?”“你很聰明,年輕人,真是聰明啊,”老婦人說,“我來告訴你吧,這烏龜還是站在一隻烏龜上面,這是一隻馱著一隻,無限馱下去的烏龜塔啊。”

    如果此時你把地球比做巨人的一個細胞,那麼巨人也有可能是更大巨人的細胞,就這樣可以無限延伸下去。同時你可以繼續去想,你自己的細胞裡是否存在著更小的生物世界,當然現在我們都已經把中子和質子敲開了,細胞更不在話下了。

    這種想法已經完全是腦洞大開,跟科學沒什麼關係了,但是如果你要想去驗證它又不可能,這完全就是不可證偽的命題,算不上科學也完全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類比上恆星非常像原子核一樣,所有的行星等天體繞它公轉,而電子繞原子核轉。而到更大層次上也是按照類似的規律,銀河系內的恆星例如太陽都在繞銀心旋轉。而銀河系在繞著本星系群的質心旋轉,本星系群在往上還有本超星系群,室女座超星系團等。

    目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達到930億光年,難以想象這麼大的巨人是什麼樣,當然人類的認識也是有侷限性的,至少目前來看不可能。

  • 7 # 19997989

    應該說太陽系就是一個原子,地球是一個電子,人是電子上的微粒,銀河系是個細胞,各個星系在成長變化,再遠點就不知道是什麼鬼了,也許是個無法感知的生物吧!

  • 8 # 陳澈清澈的澈

    這個想法,在我知道宏觀宇宙和微觀粒子的時候,就產生過。

    不過人類想要真正尋找到這一層真相,需要有足夠的壽命。畢竟百年相對於宇宙時實在是太短了。說到時間,就讓我想起另外一種假設。時間是不是也是相對的。比如,微生物在我們體內的壽命可能只有幾分幾秒或幾天幾月幾年這裡是按照人類的時間法去算的。人類的幾小時幾天可能就是它的一年。而我們的幾月幾年只是宇宙時間的幾秒幾分。

    而當我們處於宇宙時間後,這個生命會不會延長。

    這就很恐怖了,說明人類修行是有可能的,畢竟生物可以進化。當我們進化到宇宙層次後,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與宇宙時空同行,這個時候宇宙可能就不在那麼神秘了。

    但是,會不會宇宙和我們一樣處在另一個領域中,想到無盡時空,突然人就失去探索的動力了。因為知道一切皆徒然。有的人可能會更拼命,出於不服輸的好奇心吧。

  • 9 # 講科學堂

    記得好萊塢電影《黑衣人》裡,外星人為了搶一個“銀河”在地球大打出手,那個“銀河”就是掛在貓脖子上如同玻璃球的吊墜。這個“銀河”在影片裡就是一個真正的星系。在電影的最後,鏡頭不斷拉遠,從地球到太陽系、從太陽系到銀河系,最後到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僅僅是幾個外星生物的彈珠。

    圖:黑衣人1中,貓脖子上掛的“銀河系”

    以電影中設計的這種邏輯,宇宙如同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又一層。根據這種邏輯,把人類生存的世界說成是在一個巨大生物的體內也是說得通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科學研究的成果,我們生活的宇宙只有四種基本力,按作用距離,由近到遠分別是: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只能在原子核內部起作用,而引力的作用範圍是無窮遠。

    組成生物的分子是依靠電磁力結合在一起的,如果距離太遠,它的作用力就會大幅下降。所以,由分子構成的生物是不能無限大的。

    在大尺度中,引力是具有統治地位的。這樣龐大的生物會在它巨大的體型下坍縮成一個恆星,甚至是一個黑洞。恆星或者黑洞都不可能是一個生物。

    太過巨大的身體甚至都無法進行有效的資訊傳遞。如果地球都只能算這個生物的一個細胞,這個生物至少得1光年大,而生物的神經傳導速度最快也只有每秒100多米,按這速度,腦袋發一個訊號,腳要幾千億年才收得到,而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即使資訊以光速傳遞,腳也要1年才能收到命令。你能夠相信有這樣的生物嗎?

    綜上所述,生物的個體受限於宇宙的物理規則,是不可能無限大的。事實上,按生物學家和天文學家的測算(考慮到岩石行星的大小、重力、碳基生命骨骼的支撐強度等因素),地球上的鯨魚可能就是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可移動的生命。

  • 10 # 映象科普

    經常聽到類似的問題,比如說:“地球會不會是一個細胞,而宇宙是一個更大的生物呢?”如果你非要這樣想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闖入一種怪圈,你越是這樣想,你就越會胡思亂想。

    我們時常猜想,宇宙有可能是一個生物,而地球這樣的行星,就像是這麼一個生物裡面的細胞,而更讓人懷疑的是,宇宙會不會就是一個人呢?我們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麼大,所以也無法站在宇宙的維度上去認識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宇宙是在膨脹的那麼宇宙有沒有可能因為生長才表現出膨脹呢?畢竟太陽系的結構像極了原子的結構。

    讓我們適當放開自己的想象力,將我們的宇宙假設為一個生物,而各個星系就是這個生物的各種組織或者是器官,地球就像是這個生物的一個細胞,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就是這個細胞裡面的微生物。那麼如果將宇宙縮小為人這麼大的話,它能表現出人的特性嗎?記得早前有一位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宇宙早期時候各個星系之間的互連關係,就像是人類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絡一樣,讓人不得不浮想聯翩。

    宇宙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片非常巨大的未知領域,宇宙有著太多太多未知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由於我們無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麼大,所以一些科學家就猜測我們所生活的宇宙,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亦或者是巨大生物的一個細胞呢?想想真的是可怕,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很難想象,每一個原子都有可能是一個宇宙,那麼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宇宙呢?

    換一個方面,如題目中所說的,如果地球是一個細胞的話,而人是細胞裡的微生物,那麼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微生物也是由細胞構成的,所以難不成微生物裡面還有更多的地球?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問得有問題。人類總是喜歡胡思亂想,假如你把地球比作一個巨大生物的細胞的話,那麼這個生物也有可能是更大生物的細胞,而更大生物還有可能是更更大生物的細胞,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可以一直延伸下去,沒有答案。

  • 1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我們會不會是某個生物裡的微生蟲,地球只是個細胞?

    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梗,即我們這個宇宙所在的那隻那麼大生物又在哪一個宇宙中?如此迴圈,一直到你不想說了為止!當然作為受過教育的現代知識青年肯定會避免掉入這種大坑!但這樣的理論具有非常的迷惑性,那麼我們來看看,是否存在一絲這種可能性呢?

    這是腦洞科幻片《黑衣人》中最後末尾的情節,當時看了實在是震撼,也許那會比較單純,從來的都沒想過這樣的結果會出現在科幻片中結尾,讓人久久無語!但其實對各個知識面充實之後也就釋然了,因為這些情況不會發生,無論怎麼想象,物理規律都是必須遵守的,比如將原子想象成一個恆星系。

    但事實上電子並沒有一個精確的軌道,而是以某種能級以及根據原子核不一致而不同區域隨機出現的電子雲模式,與根本無法想象成一個恆星系中有明確軌道的的行星,當然更不可能在電子錶面找到生命了,因為再往下就是基本粒子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並不能將微觀世界直接放大成宏觀,畢竟這是連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行星系內部結構卻不止那麼簡單,還有衛星,行星內部還有各個層次,就不只是夸克了哦,所以無限放大微觀就是對宏觀的極度不負責任!

    在我們的印象中細胞與細胞之間幾乎都是互相挨著的,因為需要交換物質與液體麼,還具有過濾等多種作用,但行星之間的距離可就大了,某種超距作用?

    那麼再往大了考慮呢?這是本星系內的主要幾個星系,是不是很稀疏?其實還要更稀疏,我們可觀測宇宙達到了930億光年,按平均密度計算,大約為空氣密度的千億億億分之一,請問組織結構這麼稀薄的生物是怎麼存在的?類似的問題於宇宙承載於哪裡一樣,因為一旦開始就會無窮無盡,想必各位都不想落入這種自己給自己挖的大坑!所以一開始就直接給其封殺了吧!

  • 12 # 王樹峰765

    人類是有思想的,可以無窮無盡地遐想。人生活在空間的中心。這個空間,假如沒有人類和其他生物,就像其他星球一樣,這個空間將會是什麼呢?說不出來,其實就是渾渾噩噩的空間,地球之外現在就是這樣,人類給他起個名字叫宇宙,地球有了人,才有思維,有了思維才有各式各樣的概念,比如:方向,時間,語言,明暗,速度,數字,冷暖等等不管他幾維,沒了人,就什麼都沒有,一切都在人的大腦想像之中。之所以各種臆想產生,如;宇宙為什麼無窮無盡,究竟邊兒在那裡?宇宙外是什麼?我從那裡來,要到哪裡去?數字兩端在那裡?等等,有誰能說明白?最後歸結到神那裡,其實人類毀滅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 13 # 科學探秘頻道

    思來想去,地球並不具有細胞的特徵。細胞內含有各種細胞器,具有遺傳物質,可以進行能量交換和代謝過程,最重要的是可以分裂!這是生命的本質。但是反觀我們的地球,結構較為單一,也沒有發現類似於細胞器的功能性模組,同時地球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並沒有和其它星球有能量交換(除了主動吸收太陽光能量),最主要的是地球沒有分裂能力啊!如果地球是某種生命體的細胞,那麼地球為何沒有分裂能力呢?沒有分裂能力的生命體不具有長大的功能,那麼它只能是生來多大就一直多大,貌似這樣完全不符合我們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定義。所以直接說地球是個細胞,我們是微生物,這可能根本就不對!

    或許有人說這種生命體並不是我們已知的碳基生命,而是其它形式的存在。但不論任何形式的生命體,其“細胞”之間應該聯絡緊密,相互之間距離不遠。但是地球除了和太陽系內部的星球距離較近之外,距離其它星球卻太過於遙遠,以至於相互之間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聯絡,沒有聯絡而獨立存在的形式根本無法組成生命。

    另一方面,如果地球真的是某個生命的“細胞”,那麼按照人和細胞的比例1.75m:10um,這種生命體的高度應是2232300000千米,約合14個天文單位。而我們要知道,冥王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都有29個天文單位,所以此“巨人生命體”的大小連太陽系大都沒有。而我們已經觀測了太陽系全境,根本沒有發現地球是屬於哪個生命體“細胞”的,除非是太陽系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生命體,這顯然不可能。

    所以說,地球不可能是某種生命體的細胞,而我們也不會是生活在這個生命體裡面的細胞。

  • 14 # 黎先生的小圈子

    要你這麼想的話,地球應該是癌細胞,人類就是病毒,現在正在努力擴散到其它星球,準備感染整個太陽系,未來這個生物應該是病死的。哈哈

  • 15 # 科學認識論

    其實這種想法是玄幻小說的套路。。。但如果讓你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是完全胡扯。。。

    如果真要說人是微生物,地球是細胞。單從定義上來看這個問題就不對!要知道微生物的範圍是非常大的,大到有長几米的,也有小到和一個細胞大的,也就是說微生物至少和細胞是一個級別的,那麼這裡地球和人類的定義明顯矛盾。

    其次人如果是微生物那麼對於題目所說的這個生命體是極其不利的,因為人太不安分!在某種意義有可能影響這個生物的安全,不早早治療毀滅掉人類等什麼?

    食物鏈規則是簡單的,如果地球是細胞那麼就必須承當一部分的生命活動,從我們自身來看也就是說必須存在不同細胞之間的交流,而且交流的必須是某種物質。然而有嗎?

    如果真有這種生物我很好奇這個生物是以什麼為食的?假設它並不是那一層面最高階的生命體,那麼意味它也有可能是“食物”?也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都有死亡的可能?

    退一萬講,是真的我們又能怎樣?還不如多想想自己吧。。。

  • 16 # 幻想爩宙

    我們會不會是某個生物裡的微生蟲,地球只是個細胞?估計你過奈何橋喝的孟婆湯稀釋太多,知道的太多了!

    有此發問,足以說明提問者的優秀“汝之秀,何人能及?”

  • 17 # 種植恆星

    答案是不清楚,但可能性比較低,如果說宇宙真的是一個生物,而人類只是這個生物體內的寄生蟲,就會導致人類的一些科學研究不成立。

    比如說生命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資訊的傳遞,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需要資訊來承載,只不過由於人的神經傳輸速度很快,導致我們得到的資訊幾乎都是瞬時的。

    那麼資訊傳遞的速度有沒有上限呢?答案是有,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光速是資訊傳遞的最快速度,但如果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光速上限反而是資訊傳遞的掣肘。

    就我們人類的計算來看,宇宙的範圍至少有930億光年,這就意味著資訊從其中一頭傳播到另外一頭,需要930億年才能做到。

    這樣的速度對於一個生命而言,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想象一下如果現在發生火災了,且大火燒傷了人的腳,而腳部神經需要930億能才能把資訊傳遞給大腦。

    等到人收到神經傳過來的資訊的時候,估計整條腿早就爛掉了,所有宇宙不太可能是一個生物,因為資訊傳遞的速度太慢,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系。

    最後還有一點,實際上較為主流的研究認為,宇宙的誕生不需要上帝,更不需要造物主,因為宇宙的誕生是無中生有的。

    人類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組成宇宙的粒子可以憑空出現,也可以憑空消失,這種物理現象就是量子漲落,在量子漲落的客觀條件之下,宇宙從虛無中誕生,可能會會重新化為虛無......

  • 18 # 書童1

    我這個初中生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你宇宙比作人地球比作細胞,人比作微生物。假如細胞帶上微生物透過血管從頭到腳流過也無非一天時間足夠了,你知道地球就拿光速飛行幾億年也飛不到銀河系的半徑的距離也就是銀河系最大恆星盾牌UY,這傢伙有多大,太陽是地球的130萬倍,盾牌UY是太陽的210億倍,什麼概念呢,地球只是銀河系裡最大星球的細胞,而這最大的恆星在銀河系裡也最多算個大細胞而已,科學家沒有發現的比它大的估計還有無數,在說銀河系在宇宙中根本不算個細胞。所以說你這題有問題,你還想把地球比作宇宙的細胞哈哈你太會想了,只能這麼說人類大腦是無法想象它的大,初中沒畢業的我只能告訴你這麼多了!

  • 19 # 艾伯史密斯

    答:或許是吧!這是宇宙觀的問題,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

    近幾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擴充套件了很多,從微觀領域的夸克,到天文學上的超新星團,在不同尺度下的事物,似乎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下圖中, 人腦中的神經網路,就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網相似。

    對於題目說的觀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宇宙結構怎麼看也不可能具有生物形態,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宏觀天體的運動有本質區別。

    如果要強加這種觀點,就陷入了套娃宇宙模型,說我們宇宙是一層套一層,每一層都是全新的世界,一位天文學家在公開演講時,和一位老婦人對峙:

    老婦人:你說的不對,我們世界是由一隻大烏龜馱著的;

    科學家笑著說:那麼請問,這隻烏龜又在哪裡呢?

    老婦人輕蔑地說:你很聰明,但這隻烏龜是由一隻更大的烏龜馱著的……

    這樣的說法讓科學家很無語,因為陷入了套娃宇宙模型,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宇宙模型,在科學能解釋當前宇宙演化的情況下,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根本就沒有必要增加冗餘的假設。

    目前人類發現宇宙存在四種基本作用力,其中引力決定了宇宙大尺度的演化,強力和弱力在微觀起作用,而電磁力在微觀到宏觀之間發揮作用。

    四種力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比如引力只會吸引,而電磁力既能吸引,也能排斥,這種差異決定了在宇宙不同尺度下,事物的發展是有區別的,不可能出現套娃一樣的宇宙模型。

  • 20 # 綜評官網

    微生物也能進入另外一個人的體內,就像宇宙飛船在太空旅行!唯一不同的是,細胞可以單體分裂,而人要男女合作才可以有下一代。宇宙間的同性異性如何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躬耕地真的毫無爭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