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忘憂電臺
-
2 # 又見小李vlog
在《三國》中曹仁是曹魏名將,立過很多戰功。其實曹仁的貢獻非常大,而且擊敗過很多知名大將,例如馬超、周瑜和關羽等人。
曹仁可是曹操最放心的將領,用他打仗,十把有九把都能贏,我們先來看看曹仁曹司馬的具體戰績。
下面一一介紹曹仁的戰績。
曹仁於曹操起兵時與曹洪一同前來投奔,並隨曹操一同參與討董戰役。
從徵袁術、呂布、張繡,參加官渡之戰,多立功勳。曹操平定北方後決意南征,曹仁率軍先攻劉備,並列八門金鎖陣以敵劉備,但陣法卻被徐庶所破,因而敗績;樊城亦被劉備所取,曹仁敗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後,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曹仁為前鋒先至新野,此時劉備已將新野軍民遷出,曹仁率眾入城,中了諸葛亮的火計,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軍大敗。
此後曹操於赤壁遭受火攻大敗,曹仁引軍自荊州前來接應。赤壁之戰結束,周瑜乘勝進取荊州,與鎮守南郡的曹仁大戰,曹仁用曹操遺計詐敗引周瑜入城,隨命放箭,周瑜中箭敗退。
然此後反中東吳軍士詐降之計,被周瑜殺敗。後曹仁隨曹操西征馬超、韓遂,平定漢中,並南下抵擋孫權的進攻,此後負責鎮守襄陽。漢中之戰後關羽進取襄陽、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後於戰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後曹操遣徐晃來援,終解樊城之圍 。
曹丕稱帝后封曹仁為大司馬。夷陵之戰後,曹仁奉曹丕之命進軍濡須口,卻被守將朱桓殺敗,回到洛陽,不久後病逝。
-
3 # 回望歷史的青年
曹仁、曹純兩兄弟皆以勇猛聞名於世,曹純率領虎豹騎隨曹操征戰北方,幾乎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曹純死後,曹操愛惜其才華,認為無人可以再適合統領虎豹騎,於是親自統領。曹仁則靠治軍嚴謹和善於用兵而被曹操所喜愛,那麼正式記載上,真實的曹仁有多厲害呢?
傅子曰: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傅玄認為,大司馬曹仁之勇,冠絕三軍,張遼也比不過他。張遼曾經以八百勇士衝擊十萬吳軍軍營,差點活捉孫權。曹仁做了什麼事情,讓後人對他有這麼高評價呢?
曹仁勇猛出自防守江陵一戰,當時曹操赤壁之戰後引兵北退,留曹仁固守江陵以為防守。這時周瑜率領數萬吳軍前來攻取。曹仁募集三百勇士,派部下牛金率領這三百勇士出城逆戰吳軍。吳軍兵多,牛金及其部下被吳軍所困。
曹仁看到形勢危急,於是喚左右去牽自己戰馬,想要出戰。長史陳矯勸阻道:吳軍眾多,將軍何不捨棄這三百人?為什麼要親自出戰來冒險呢?曹仁沒有應答,而是率領數十名隨從騎兵徑直衝出城去,來到城外壕溝前。陳嬌以為曹仁領軍在壕溝邊是隻是為了遙援牛金。誰知道曹仁短暫停留後竟然率領著這十幾個騎兵衝了過去。
史載曹仁率兵拼殺,首先救出了牛金。然後看到仍然有幾十個魏兵陷入重圍。曹仁又重新率軍殺進重圍,將餘下的魏兵救回。長史陳矯感嘆道:將軍真乃神人也。
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
這就是曹仁勇猛的一面,以大將之驅,不畏冒險,深入重圍,二進二出,不比張遼差到哪裡去,我認為兩人一樣厲害。而曹仁揚名天下靠的不是冒險,而是防守。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防守戰,其中就有曹仁。這三大防守戰分別是曹仁守樊城,張特守新城,郝昭守陳倉。我們重點說曹仁守樊城。
當時關羽趁曹操用兵漢中和合肥之際,率軍北上包圍了襄樊。關羽所帶荊州兵有幾萬人,而曹仁守衛樊城之兵只有幾千人。再加上天降大雨,漢水突然暴漲,城牆幾乎被大水所淹沒,因此,樊城岌岌可危!
由於漲水的原因,本來前來救援的于禁七軍不得不退守高堤,關羽乘船包圍了于禁軍,于禁率軍投降,龐德戰死。這時曹仁陷入絕境,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樊城陷入絕境。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曹仁率領少量的魏軍堅守城池,和關羽相持長達半年之久。半年之後,徐晃率軍前來解圍,徐晃採用聲東擊西之計擊敗關羽,樊城之圍遂解。後荊州被孫權偷襲,關羽敗退。
曹仁能夠在兵少糧絕,外無援兵的狀況下,與強大的關羽相持長達半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而曹仁在這次防守戰表現出來的領袖才能也讓曹操對他肅然起敬,曹仁即位後,封曹仁為鎮南將軍,督管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換句話說,黃河以南的軍事幾乎都歸曹仁所督管,由此可見曹仁在魏軍中的地位。
曹仁是最早跟隨曹操的部下,也是曹家的內親,因此,曹操對曹仁非常的依賴。而曹仁也極其善於用兵,有大局觀,善於計謀。
官渡之戰後,曹操挾餘威攻取黃河以北地區,諸郡聞風而降。袁紹的外甥高幹奉幷州以降。後高幹復叛,這讓曹操憤怒不已。於是親自率兵前來征討,曹操放出狠話:城破之後,屠城盡殺之。這是曹操慣用的伎倆,有拒守不降的都是屠城的下場。但是這樣做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迫使對方拼命死守。曹操很快就吃到了苦頭,圍攻幾個月都沒有攻下,魏兵死傷慘重。
這時曹仁提醒曹操:兵法雲圍城必闕,這樣的話才有可能獲勝。曹操恍然大悟,從憤怒中恢復理智,於是開啟圍城一面示以活路,於是守城之兵遂降。
曹仁一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無論是戰呂布、戰袁術、還是戰陶謙,他每次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後來又跟著曹操打敗袁紹,平定北方。擊潰關中馬超、韓遂聯軍,平定西涼,隨後鎮守荊州,熬死關羽。無論在哪裡,無論何時都有他的身影。
曹仁一生幾乎無大敗,但是在暮年時卻折戟於東吳朱桓之手。當時曹丕率軍討伐反覆無常的孫權,派曹仁襲取濡須口,派蔣濟襲取羨溪。
曹仁想要攻擊濡須州中州之地,因為吳軍大將朱桓的妻子家族都在那裡。於是曹仁派自己的兒子曹泰攻擊濡須城,常雕、王雙攻擊中州。自己親自率領一萬人留在橐皋,作為曹泰等人的後援。蔣濟知道後勸阻道:吳軍佔據上游,我軍卻深入中州,這是自陷困境之舉。曹仁不聽,後果很嚴重。
"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
朱桓採用誘敵深入之計擊敗了常雕之軍,後成功斬殺常雕,生擒王雙。魏軍此役戰死數千人,隨後曹丕宣佈撤兵,曹仁在此戰後不久去世。
縱觀曹仁一生,他和當時眾多名將都有交手。呂布、袁術、袁紹、劉備、周瑜、馬超、韓遂、關羽,表現整體上佳。他死後被封為忠候,當時能夠被封為忠候是莫大的榮譽,只有夏侯惇和他一樣,尤其可見曹氏父子對他的信任和欣賞。
-
4 # 曹老師xixi
不知道為什麼羅貫中在小說中杜撰曹操評價曹仁是福將。還能是因為曹仁幾次遇到的都是死局,比如周瑜圍困曹仁,關羽圍困曹仁,結果都是化險為夷的嗎?真搞不清。但是曹仁對於曹魏的貢獻,比起同級別的將帥,那可是實打實的擺著的。
曹仁是曹操族弟,從曹操起兵就跟隨征戰,一直打到曹魏開國,相當於打了個通關,與同樣是與曹操起兵就跟隨,並且地位軍銜相似的將領,比如夏侯惇于禁長期在中央鎮守,夏侯淵樂進一個陣亡一個病逝,曹仁真是從頭到尾一生都是打仗,而且經歷的幾次打仗都是關係曹魏存亡的。
早些年平定中原就不說了,都是東征西討,功績都差不多,但是到了曹操赤壁戰敗,曹操留曹仁守荊襄開始,曹仁的責任就開始大了起來,他面對的是東吳的周瑜,和劉備的關羽,都是超S級的將領,荊襄如果陷落,曹操的許都那就岌岌可危,沒有屏障了,因此幾次曹仁都是和周瑜和關羽拼了命的。
208年,曹操戰敗北撤,留曹仁孤軍守荊襄,周瑜率領幾萬軍隊圍攻曹仁,而且將領幾乎都是全明星陣容,比如程普、呂蒙、甘寧、淩統,而曹仁手下就個牛金和陳矯,陳矯還是文臣,並且兵馬還少。就這樣曹仁命牛金百餘人拼命,曹仁自己親自十餘人幾進幾齣,雖然最後棄守江陵,但也重傷了周瑜,使得東吳無法繼續北上。
218年,曹操漢中戰敗,關羽乘機大兵圍困曹仁,荊州數城反叛曹仁,曹仁內憂外患,獨守孤城,後來先鋒龐德被斬,左將軍于禁七軍被淹,曹操幾乎欲遷都北上,曹仁自知必死無疑,曹仁斬馬起誓,與城共亡。最終堅持到,呂蒙偷襲,徐晃來援。最終守住了樊城,不僅避免了曹操遷都,並且還為後來夏侯尚奪取荊州三郡六縣奠定了基礎。
這也只是舉了兩個最重要的例子,曹仁論功績應該在曹魏能排上第一。
受到《三國演義》和一些遊戲影響,比如小說中少有曹仁與人單挑的杜撰,遊戲中曹仁的武力值也都是在80多而已,所以很多人認為曹仁武功一般,但是根據《三國志》中記載:
“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曹仁傳》這簡直就是趙雲七進七出的翻版,當然趙雲那個是虛構的,曹仁這個是真實記載的,你說曹仁武功如何。
-
5 # 我啄木鳥影視
大家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部經典名著。講敘三國想一統大漢的故事。
曹操從刺殺董卓未成而四處流浪,後混到小有成就,曹仁就一直是他左膀右臂,又是族弟,十分重用。而曹仁對曹操忠貞不二,死心踏地的跟他南征北戰。破袁朮,戰陶謙,擒呂布,挑劉備等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立下汗馬功勞。
在鎮守江陵與周瑜鬥智鬥勇,周瑜技高一籌,而棄城而逃。在渭南與勇猛無敵馬超開戰,打得非常慘烈。破蘇泊、田銀於河間,滅候音於宛城。在守衛襄樊之戰中寧戰死也不讓劉備踏入城門半步。這些關健之戰,又因勇猛,對曹操又忠誠,所以曹操非常看重他,只有他一出馬八成勝算。
雖然沒劉關張出名,但從頭到尾都是有驚無險,直到黃初四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兵敗吳將朱桓,鬱鬱而終,時年56歲!
-
6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天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破陳邵,進軍襄陽,魏國建立後曹仁拜車騎將軍,統率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晉封陳侯,曹丕代漢建魏,封曹仁為大將,又遷大司馬。
曹仁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漢馬功勞。特別是破袁術都時候,曹仁所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
《三國演義》裡曹操有句評價的話∶“曹子孝世間福將”,這是對曹仁為魏國所作的貢獻的最中肯的評價。
史稱曹仁“少好弓馬”,正是曹仁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所以騎術、射箭,所以騎術、射箭精良,後來跟從曹操,便長期帶領騎兵作戰。曹操征討陶謙、呂布,曹仁“仁常督騎,為軍前鋒”、“謙遣別將救諸縣,以騎擊破之”;後曹操西迎獻帝成功,曹仁正式成為統領騎兵的將領“以儀郎督騎”;後官渡之戰,劉備奉命到汝南接應黃巾起義家舊部劉闢,曹仁“將騎擊備”。從中可以知道曹仁作為騎兵統率幾乎是每戰必勝。
說了曹仁這麼多,只說曹仁帶兵,並沒有提及曹仁的能力,那好,先在就說說曹仁的大將之才。早期曹操兵力有限,每次作戰,幾乎所有軍隊都出動,但是戰爭中,一樣有“正兵”、“奇兵”(偏師)之分,簡單說,“正兵”就是負責正面作戰的軍隊,偏師是負責側面作戰或者開闢第二戰場的軍隊;正面戰場,指揮者當然是曹操本人了。偏師雖然兵力不多,用好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指揮偏師的將領必須要有大將之才,方能完成任務;只要有曹仁在,負責偏師的,幾乎都是他。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曹仁居然可以偷偷透過袁紹軍的重重陣地,截斷袁紹糧道,火燒袁紹軍糧草!官渡地形相當險要,袁紹軍背河結營,過河只有延津渡口,但此渡口有袁紹把守;曹仁軍怎樣能夠渡河而又不給袁紹軍發覺?要做到這點,部隊數量必定不能太多,但曹仁不但做到了這點,還擊敗了押運糧草的袁軍併火燒其糧草。
曹仁的武功如何:赤壁之戰後期,曹仁留鎮南郡首府江陵,與孫軍將領周瑜激戰長達一年。周瑜大軍還未到,先鋒呂蒙帶領數千人馬仙島大,曹仁命驍將牛金領300壯士乘孫軍立腳未穩攻擊孫軍但呂蒙並非泛泛之輩,從容應戰,很快就佔據上風,把牛金及部下團團圍住;長史陳矯等在城上望見,大驚失色。曹仁大怒,馬上命手下準備弓馬,親自帶領幾十壯士救援牛金,曹仁沖人賊圍,救出牛金等人。呂蒙馬上命令手下圍攻,曹仁連殺數人。呂蒙深為曹仁驍勇所服,又怕城裡大軍殺出抵擋不住,於是下令退回。陳矯等人見曹仁如此驍勇,親自救援部下,愛兵如子,大為折服,感嘆“將軍真天人也!”可惜陳矯這句發自肺腑的話,卻被羅貫中用來讚美關羽了。
歷史事件證明曹操沒有因為曹仁是自己的從弟而拔高對曹仁的提拔和讚譽。曹仁沒一次都是險中取勝,不愧為三國第一“福將”。
-
7 # TheSim
曹仁這個人,在三國志裡面,由於跟曹操有那麼些親戚關係,就沒有被列入所謂的曹魏五虎的那一卷中,他本身也沒有什麼著名的戰例如張遼的逍遙津之戰,徐晃的樊城解圍戰等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不少是捱打的戰例。所以,人們對他的印象也就不怎麼樣。在大部分的三國遊戲中把他的戰力設的都不高,也就是那麼八十多一點。但事實是否如此呢?這就要細細分析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曹仁了。
《傅子》曰:“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張遼,一般人都認為他是曹操手下的首席戰將,而《傅子》卻將其排在張遼之前。究竟《傅子》所言有沒有過譽之意?究竟曹仁一生中有什麼出色的表現,突出的功績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曹仁的生平。
曹仁字子孝,從曹操開始打天下的時候就開始追隨曹操。他幾乎參加了曹操集團早期的所有大規模戰役。在與黃巾袁術呂布陶謙張繡的作戰,曹仁都有參加,並經常獨自率領一支軍隊作為前鋒掃蕩敵軍主城周邊的城市,消除敵軍的羽翼,殲滅敵人的援軍,有力的協助了曹操主力軍團作戰。在上面提到的幾次戰役中,都立有大功。在與張繡的作戰中,曹操在撤退中被張繡追擊,戰況不利,是曹仁大力激勵士兵,鼓舞士氣,曹操也把握住這一良機,指揮部隊反擊,打敗張繡。
在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官渡之戰中。袁紹趁曹操主力在官渡於自己對峙時,派遣劉備率軍攻略曹操的後方,大批郡縣開城投降。而韓荀又於西路試圖切斷曹操西路的補給線。許都以南的人民都人心惶惶,士氣浮動。曹操為之大為頭痛。局勢若再發展下去,將會是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在這時,又是曹仁提出了正確的見解,他提出南方各縣投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劉備軍的強大才背叛求生,劉備剛開始統率袁紹的部隊,不能得心應手,如果發動攻擊,可以擊敗。曹操遂令曹仁率少量騎兵攻擊劉備,曹仁不負所托,大破劉備軍,收復所有叛變的郡縣。又於雞洛山大破韓荀軍。至此,袁紹就再也不敢分兵騷擾曹軍,戰場的主動權已逐漸轉到曹軍手中。曹仁與徐晃等人於此時又頻繁出擊,燒燬袁軍糧車,吃掉袁軍散兵,令袁紹軍疲於奔命,陷於被動局面。為曹軍最終發動烏巢戰役,結束官渡之戰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曹仁在曹操早期的作戰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官渡之戰中,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他擊敗劉備和韓荀的軍隊,曹操是不會那麼容易獲得戰場的主動權的,也不能為曹軍的作戰創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赤壁之戰後,曹仁駐守江陵,抵抗周瑜。周瑜乘赤壁之餘勢,率數萬人合圍江陵。曹仁死死守了一年多方棄城而去。可以說,曹仁擋住周瑜的一年,為曹魏平復赤壁之戰的傷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曹仁很快就撐不住,孫劉很有機會乘赤壁之勝勢席捲中原。在曹仁死守爭取的這一年裡,曹魏恢復了元氣,方得以不懼蜀吳的威脅。
可以說,在江陵保衛戰中,曹仁大大顯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周瑜前鋒數千人來到江陵時,曹仁早已在軍中募集三百人交由牛金率領衝入東吳軍中。無奈三百人之於數千人就如肉包子打狗,很快陷入吳軍的重重包圍中。在這時,曹仁的手下都臉色大變,惟獨曹仁卻是意氣奮發,只說了一句:“取馬來。”幕僚們都苦苦勸阻他,曹仁一句話也沒說,帶著幾十人就衝入了吳軍的重圍,救出牛金。然而牛金原來帶進去的三百人尚有部分在陣中,曹仁再度突入重圍,帶牛金軍殺出,還令吳軍後退。當曹仁回到城裡的時候,其部下陳矯不禁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皆為曹仁膽勇所折服。
再往後,曹仁任徵南將軍駐守樊城,負責守禦荊州,其身份跟守漢中的夏侯淵,守合肥的張遼一樣。等於是荊州方面軍的總司令。至此,曹仁的能力已得到完全發揮,可以說,無論從能力上還是職責上,都已經是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了。
樊城保衛戰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囉嗦了。簡單的說,曹仁在於禁軍被關羽擊敗後,依然率數千人死死守住樊城。當時的情形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洪水氾濫,水位離城牆最低點僅幾塊板的距離(城高二尺為一板)而且城牆有些地方已開始崩壞。其次,關羽軍是突襲,準備齊,有戰船(于禁就是栽在這點上)。第三,主力于禁軍數萬人全滅,士氣影響極大。第四,糧食即將用完。情形對關羽非常有利,很可惜的是,他面對的是膽勇無雙的曹仁。曹仁激勵將士,沉白馬盟誓(古代最嚴肅的見證),示以必死,士卒深為感動,同心固守,最終堅持到援軍的到來,成功打退關羽。
樊城保衛戰的重要性正如滿寵所言:關羽不敢前進是因為怕曹仁抄他的後路,如果曹仁棄城而走,黃河已南都將不會是魏國所有。曹仁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守住了樊城,阻擋了關羽前進的步伐,並且在長期的消耗戰中使關羽軍成為了一支疲憊的軍隊。如果不是曹仁的頑強抵抗,徐晃援軍能否輕易擊敗關羽軍是一個問題。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可以思考:為什麼官渡之戰曹操選擇曹仁來對抗袁紹的騷擾部隊?為什麼赤壁之戰後,曹操把最前線的城池留給曹仁把守?為什麼曹操選擇曹仁作荊州方面軍的指揮?曹仁的出色表現應該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他所指揮的兩次防禦戰,對魏國的生存都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他阻擋住蜀吳前進的腳步,三國的力量對比將會改變,歷史可能會改寫。
在他一生的戰役中,可以看出,曹仁統御力極高,可以從他激勵士兵的能力看出,戰張繡,守江陵,守樊城都能激勵士兵,得到士兵的信賴。這種能力,也幫助他成為了守城戰的高手。其膽勇更加是無庸置疑,歷史中的三國好象還沒有多少人能象他那樣帶著幾十人兩度衝入幾千敵軍中搶人。如此攻守俱佳,勇武無敵,可靠,穩健,盡忠盡職的將領,其綜合能力,即使在人才濟濟的曹營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也許他的表現不會很突出,不會很搶眼,但毫無疑問的,他是一個實而不華的,可以讓人放心的將領。也許,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曹仁的能力足以讓曹操說一句“有曹仁在,不會有事的”。
-
8 # 一個大洋芋626
身份就是別人比不了的,堂兄弟,創業合夥人,曹操陳留起兵時候,曹仁已經在淮南一帶小有名望,可以算是游擊隊長吧,一開始的這千人部隊可以說了為曹操雪中送炭了
-
9 # 鳳凰西遊
在《三國演義》中說曹仁是福將,乃曹操語錄,然而並非由衷讚譽,而是信口吹詡。
劉備在趙雲截江奪鬥後,讚譽趙雲為“渾身都是膽”;孫權在甘寧百騎劫魏營後,讚譽甘寧道“操有張文遠,孤有甘興霸”;曹操在張郃投奔後,讚譽張郃道“將軍肯來相投,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上述言論,或讚賞,或鼓勵,定位縱使有拔高之處,也大體名副其實。
但是,曹操關於曹仁“福將”的言論,只是特殊情況下的自賣自誇。
當時曹操遭遇了三國第一狂人彌衡,頭疼不已。彌衡是一個槓精,根本瞧不起曹操,在他面前說“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於是曹操當即誇讚自己麾下名將如雲,皆當時英雄,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又說
“呂虔、滿寵為從事,于禁、徐晃為先鋒;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安得無人?”夏侯惇屢次魯莽冒進而被人啪啪打臉,竟然被曹操誇讚為“天下奇才”,可見,曹操說曹仁是“世間福將”,也並非是客觀公正的定位,而是在彌衡面前的故意拔高吹詡。
曹仁之“福將”雖名不副實,但是曹仁的功績,卻是不可抹殺的。曹仁自曹操起兵以來就跟隨左右,立下了顯赫的戰功,積攢了深厚的履歷。破袁術於壽春、伐陶謙于徐州、擒呂布於下邳、敗劉備於樊城,後來在鎮守南郡時抵禦周瑜,在鎮守樊城時抵禦關羽,均取得了至關重要的戰略勝地。客觀的講,曹仁可能沒有張遼、徐晃、夏侯淵之帥才,但是他的守城能力絕對是屈指可數的。
在演義中,曹仁的主要作戰表現有以下幾處:1.官渡之戰中,曹仁、史渙率人截擊袁紹的運量部隊,盡燒其糧,讓袁紹大為惱火無奈;2.曹仁在樊城擺下八門金鎖陣,可惜被徐庶、趙雲所破;3.曹仁作為先鋒駐紮在新野,中了諸葛亮計策,被燒的焦頭爛額;4.曹仁鎮守南郡,與周瑜糾纏,曾經名人防箭射倒周瑜,不過最後被周瑜詐死之際殺敗;5.曹仁鎮守樊城,被關羽水淹七軍後,曹仁曾想棄城而走,最終堅持下來,等到了徐晃的救援部隊;值得一提的是,曹仁釋放毒箭,直接放倒了關羽,若不是華佗醫治,關羽臂膀必定廢掉。
那麼,曹仁的武藝如何呢?
曹仁的武藝表現機會較少,乏善可陳,但仍可擠進一流武將末尾。曹仁在武藝方面的表現,主要是在南郡一戰。當時曹仁主張堅守不戰,部將牛金主動請纓殺敵,曹仁應允了。但是牛金中了吳將丁奉的詐敗誘敵之計,被圍困在陣中。牛金左衝右突,不能突圍。
曹仁遂披甲上馬,引麾下壯士數百騎出城,奮力揮刀,殺入吳陣。徐盛迎戰,不能抵擋。曹仁殺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顧尚有數十騎在陣,不能得出,遂復翻身殺入,救出重圍。憑此一戰,曹仁至少穩居二流武將的排頭兵,或者能夠擠進一流武將的末尾,但是曹仁缺乏客觀地單挑戰績,只能大致估值,應該與張郃、魏延、甘寧等人相當。
-
10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喜歡看三國的朋友都發現了,魏蜀吳三方的大將風格各自都有很大不同:
東吳出帥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幾個掌握兵權的大都督,他們都能從天下大勢上考慮問題,胸中很有格局。而東吳善於上陣單挑廝殺的猛將卻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真沒幾個。
蜀漢出猛將。比如蜀漢五虎,李嚴、魏延、姜維、關平、關興、張苞等,斬將擒敵、上陣廝殺沒有什麼問題,但比較缺少帥才,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不多。
曹魏方面比較均衡,不缺少能打善斗的武將,也不缺少運籌帷幄的主帥,也有各種腦子機靈,善於輔助配合的將領。很多將領即能單挑,又能領兵,比如張遼、張郃、夏侯淵,還有就是曹仁。
曹仁是個福將。大家記得,在《三國演義》的第23中,禰衡擊鼓罵曹那一段,曹操向禰衡誇耀自己麾下人才濟濟: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
為啥曹操認為曹仁是個福將呢?因為曹仁在曹操帳下主要率領騎兵部隊,經常受命在敵我雙方盤據交錯的地方穿插行動,每次都能安全來回往返,不受損失。還經常能遇到敵人的後勤部隊,趁機劫奪糧草。每次曹操賦予的戰鬥任務,曹仁都能出色完成。戰場乃是生死之地,誰也無法預料到隨時會面臨什麼樣的突發情況,除了聰明的大腦,敏銳的戰場感覺,勇猛的戰鬥精神之外,運氣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曹仁總能安然脫險,在關鍵時刻出現在關鍵地點,戰鬥效率很高。
曹仁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華,他非常擅長防禦,經常以弱敵強。周瑜拿他沒辦法,屢次進攻受挫,關羽也拿他沒辦法,水淹樊城,苦苦圍攻,始終也拿不下來。
曹仁的武藝如何呢?他通常總是領兵,很少上陣親身搏殺,咱們來看看曹仁的幾次戰鬥,都是在《三國演義》的第51回中:
1.南郡保衛戰,曹仁副將牛金出城迎戰,被吳軍重重包圍,曹仁在城上看見,親率數百鐵騎前去營救,“徐盛迎戰,不能抵擋”,曹仁殺入重圍,救下牛金;
2.曹仁帶著牛金突圍,途中遇吳將蔣欽攔截,“曹仁與牛金奮力衝散”(考慮到牛金被圍受傷,曹仁應是主要戰鬥力);
3.彝陵被吳軍攻取,周瑜兵圍南郡,曹仁率兵出戰,周泰挺刀來迎,“鬥十餘合,仁敗走”(這屬於詐敗,為的是誘敵實行反包圍)。
以後就是曹仁3次上陣廝殺的表現,可以確定的是,曹仁的武藝肯定遠在東吳大將徐盛之上。
在《三國演義》第5回中,曹仁和弟弟曹洪最早到陳留去投奔曹操之時,書中說“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說兄弟二人武藝都不錯。但我們看後來的種種戰鬥事蹟,夏侯兄弟投奔曹操以後,夏侯惇總是衝鋒在前,眼睛受傷之前,弟弟夏侯淵並沒有單挑記錄(只在濮陽城參加過圍毆呂布的戰鬥),說明夏侯惇武藝高於夏侯淵,總是照顧他;而曹仁、曹洪兄弟則完全不同,弟弟曹洪總是衝鋒廝殺,曹仁則很少打鬥,說明曹仁的武藝並不如曹洪。
在《三國演義》第36回中,曹仁鬥陣敗於徐庶,夜間偷襲劉備大營,陷入埋伏,“趙雲掩殺將來”,曹仁慌忙逃跑,到了河邊又遇到張飛,“曹仁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在《三國演義》的73回,襄陽之戰,關羽誘敵出城,中途伏擊,關羽橫刀立馬,攔住曹仁去路,“曹仁膽戰心驚,不敢交鋒”,斜刺裡奪路而逃。這也說明曹仁與蜀漢五虎之間的差距是相當巨大的。
以此推斷,曹仁的武藝頂多也就是個二流水平,與李典、文聘相近,遠不如夏侯惇、張郃、張遼等人。儘管如此,曹仁如果面對東吳陣營,輕鬆打敗徐盛、丁奉、蔣欽和潘璋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
11 # 劉坤忠120
曹仁,字子孝,(168年一223年)曹操從弟。自幼練習弓馬,為人放蕩不羈。曹操起兵時與弟曹純、族弟曹洪領兵響應,隨曹操南征北戰,為曹魏建立立下了豐功偉業。。。在曹操軍事集團,夏侯惇曹仁地位崇高,不但是宗室兄弟,而且是忠城功高。曹仁跟隨曹操滅表術,平呂布,破陶謙,敗劉備,都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戰。200年官渡之戰,曹仁率兵深入袁紹領地,斷其糧道,襲擊袁紹糧草重地烏巢,使袁紹驚慌失措,一戰即潰,官渡大捷曹仁立下了大功。。。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劉琮不戰而降,曹操訓練水軍,準備順江而下奪取東吳,留曹仁守南郡,穩定荊州局勢。孫劉聯軍在赤壁大破曹軍,曹操引軍北還。東吳大都督周瑜率軍來奪南郡,曹仁令部將牛金領三百人襲擊吳軍,被陷入重圍,曹仁在城樓望得清楚,率十幾騎衝入吳營,左突右擊,如無人之地,救出牛金,吳軍驚為天人。曹仁與周瑜僵持一年,最後南郡襄陽被諸葛亮派兵襲取,曹仁退守樊城。。。曹操赤壁之敗後,出兵隴右,打敗了馬超韓遂,收服了張魯,佔領了漢中。隨後劉備爭奪漢中,歷時兩年,曹操損失了大將夏侯淵,於219年以曹操失敗告終。同年關羽從荊州發起襄樊戰役,關羽兵峰尖銳,將曹仁死死地困在樊城,曹仁日夜巡查,盡力堅守。曹操令于禁龐德發七軍來救,被關羽全殲,有人勸曹仁棄城而去,曹仁撥劍怒曰,我身為上將,尚不惜命,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以堅眾將士之心。關羽掘水淹城,曹仁率將士據高防守,死守待援。曹操得到七軍被殲訊息,震驚不已,準備迂都避關羽鋒芒,司馬懿蔣濟諫言不可,速援樊城,聯合東吳襲取荊州,火速令徐晃率兵解樊城之圍。徐晃與關羽交戰,關羽因手臂有傷不敵徐晃,關羽率兵退卻,曹仁從城中殺出,樊城之圍乃解。。。曹仁為三國時期第一善守大將,有勇有謀,武力跟五子良將一個檔次,屬一流大將。曹丕稱帝后,曹仁為大將軍,在濡須口被東吳將領朱桓戰敗,於223年憂鬱而逝。曹仁一生勝多敗少,為曹操攻城掠地征戰四方,勞苦功高,長期為曹操堅守一方,使曹操安心用兵,經營全域性。是曹操名符其實的福將。
-
12 # HZ南星
《三國演義》中曹操稱曹仁“世間副將”,但讀過小說後覺得曹仁屢戰屢敗,平庸又膽小。
曹仁一生有哪些戰績呢?曹仁在曹操剛起事就一直跟隨曹操,出生入死,征戰無數。
隨曹操討伐董卓。徵袁術、呂布、張繡,官渡之戰。曹操平定了北方後,派曹仁率軍攻劉備,劉備有智謀之士徐庶,曹仁敗。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曹操率軍南下,曹仁任前鋒中諸葛亮火燒新野,大敗。後來火燒赤壁,曹仁引軍接應曹操。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乘勝進取荊州,與鎮守南郡的曹仁大戰,曹仁中東吳軍士詐降之計,被周瑜殺敗。後曹仁隨曹操西征馬超、韓遂,平定漢中,並南下抵擋孫權的進攻,此後負責鎮守襄陽。漢中之戰後關羽攻打襄陽、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命弓弩手用毒箭射中關羽右臂。曹仁堅守住了樊城,等來了曹操派遣來的徐晃,終解樊城之圍 。夷陵之戰後,曹仁奉曹丕之命進軍濡須口,卻被守將朱桓殺敗,回到洛陽,不久後病逝。
看了曹仁的歷次作戰,感覺真是敗多勝少,是一個很平庸的人。仔細琢磨,其實曹仁追隨曹操征戰多年,肯定建功無數,只是曹操手下名將眾多,光芒太盛。
一、曹仁不為人們重視的功勞
有很多人認為殺關羽的是馬忠,死周瑜的是孔明。但仔細回想一下,關羽和周瑜的死都是和曹仁有關係的,雖然書中交代是亂軍中被曹仁部隊飛箭射中,事實就是曹仁帶給周瑜、關羽的傷勢最後間接要了二人的命。對曹操來說的確應該說是福將。
曹仁信念堅定,守樊城一戰,那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在守。樊城守衛戰沒給關羽可乘之機,關羽也在此戰中受傷,不久夠被東吳所殺,吳、蜀聯盟宣告瓦解。曹仁確實是曹魏福將。
二、曹仁的武功
曹仁總能從必死之局裡全身而退,哪怕是跌跌撞撞的逃出來,這說明曹仁的武功不弱。最後濡須戰敗病死。
在崇尚武將單挑的演義小說中,曹仁有點膽小,單打獨鬥不多,是一個注重文韜武略,能清醒分析大局局勢的武將。至於個人武功,我感覺和曹洪,樂進,于禁,李典等差不多。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13 # 大飛熊騎士
不是有人,說曹仁是“福將”的,正是曹操自己,那為什麼曹操這麼說,有依據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看看曹仁在小說中的武藝如何了?可以說,最早跟隨曹操起兵的宗室大將中,夏侯惇,曹洪,夏侯淵,曹仁,就屬曹仁的單挑戰績最少,由此估計武藝最低。甚至,在最早跟隨曹操的名將之中,樂進都比曹仁的戰績好,李典則和曹仁差不多。
夏侯惇的武藝其實不差,而且和頂級名將都打過,比如呂布,關羽,趙雲等等,也打敗過高順這樣的一流武將,武藝能在強一流;曹洪步戰拖刀斬殺黃巾軍兩大高手之一的何曼,又曾經和馬超打了四五十回合輸了,因此曹洪的武藝接近強一,一流肯定妥妥的;夏侯淵三十回合平手楊昂,後拖刀斬殺;楊任楊昂聯手打不過許褚;不過,夏侯淵又和黃忠二十回合平手,考慮到黃忠“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所以夏侯淵的實力在一流左右;只有曹仁,沒有多少單挑記錄,更不用說典型的單挑場次,唯一的單挑就是十回合詐敗周泰;不過,以曹仁在江陵之戰出色的表現,武藝也能在弱一流左右。
小說中曹仁武藝不算出眾,但是卻為曹操做了不少事情,比如:
參與討董戰爭;
曹操攻打徐州,兗州失守,只保留鄄城,東阿,範縣;曹仁屢戰,不能勝;《第十一回》
曹操徵徐淮,留夏侯惇,曹仁等守三城;《第十二回》
曹操接漢獻帝,和西涼軍交戰,讓許褚,曹仁,典韋帶三百鐵騎衝陣三次,試探實力;《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十七萬徵袁術,留曹仁守許都;《第十七回》
官渡之戰前期,曹仁總督大軍屯於官渡;《第二十九回》
參與接應偷襲袁紹糧食的曹操五千精銳;《第三十回》
曹操進軍河北,留曹仁,荀彧守許都;《第三十一回》
曹仁在樊城不聽李典之言,兩次敗給單福(徐庶)之計,折了呂曠,呂翔,還失了樊城;但是,曹操由此得知劉備有高人相助,抓了徐庶之母;《第三十六回》
火燒新野,曹仁,許褚等人敗於諸葛亮的計謀之下,好在全身而退了;《第四十一回》
火燒赤壁,曹操狼狽逃竄,留守江陵的曹仁不敢遠離,派出兵馬接應到了華容道涉險過關的曹操;《第五十回合》
江陵之戰,曹仁解救牛金,打退了徐盛軍,衝散了蔣欽軍;隨後,曹洪曹仁詐敗誘敵,射中了周瑜;《第五十一回》
潼關之戰,曹仁用糧草車結陣,被馬超火攻破之;《第五十九回》
襄樊之戰,曹仁死守樊城,好不容易於禁,龐德七軍來援,卻被水淹了,一死一降;《第七十四回》
曹仁聽從滿寵之言,還是守住樊城,反而關羽攻城時受了箭傷;《第七十五回》
曹丕三路伐吳,曹仁軍在濡須被朱桓打得大敗;《第八十五回》
綜上所述,曹仁的武藝不及兩夏侯惇和曹洪等人,但是出場率和功勞幾乎是最高的,以曹仁弱一流的實力和“擅守不擅攻”的特點,能在高頻率的作戰中,全身而退,也算是“福將”吧。特別是讓曹仁失敗的對手,徐庶,諸葛亮,周瑜都是頂級謀士,朱桓是後起之秀,敗在他們手下也算不虧。但是,樊城之敗,曹仁打探清楚了徐庶的底細,導致曹操用其母威逼徐庶離開劉備,這一波並不虧;最關鍵還是北伐襄樊,曹仁硬是抗住了關羽的進攻,這才是莫大的功勞。所以,從這個角度上,曹操說的“曹子孝世間福將”,水分也算不大了。
回覆列表
曹仁雖然不能大勝仗,但是很多時候卻是能給曹操帶來驚喜的福將,也許這就是曹操器重他的原因。
翻閱史料可得出結論,曹操重要曹仁有三點,其一曹仁很厲害,《傅子》曰:“曹大司馬(曹仁)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張遼,我們一般認為他是曹魏帳下首席一等一的猛將,昔合肥一戰,以步卒八百破吳兵十萬,威震逍遙津,時人稱其一戰,古今未有。而《傅子》在論及曹仁勇武之時,居然認為其比之張遼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歷史上的曹仁勇猛非凡。
其二,資格老,是曹操當年的左右手。曹操領兵,曹仁緊隨其後,破袁術,攻陶謙,擊呂布,平黃巾,曹仁幾乎參加了曹操集團早期這些大規模的戰役,並常以前部先鋒掃蕩敵軍主城周邊城市,翦除敵軍的羽翼,殲滅外援,很好的策應了曹操主力兵團作戰,多次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如建安三年,曹操征討張繡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繡。
其三,破劉備,一戰成名。官渡之戰前夕,袁紹趁曹操主力在官渡於自己對峙時,暗中向黃巾軍舊部劉闢策反,並派遣劉備率軍配合劉闢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後又派韓荀於西路試圖切斷曹操西路的補給線,這樣以來,前有強敵,後方堪慮,局勢倘若再發展下去,將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曹操對此甚為憂慮。曹仁當即就向曹操獻策:“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曹仁認為劉備新帶袁紹士卒,軍心不穩,上下不齊心,軍隊難以排程,實為烏合之眾,一擊必克。曹操從其言,遂令曹仁率少量騎兵攻擊劉備,曹仁不負所托,大破劉備軍,收復了所有叛變的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