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qlhdaq

    書法與篆刻是不能分家的,不能說那個實用性更強。一幅書法作品沒有篆刻印章就不完整,不叫書法叫寫字。篆刻是為書法起畫龍點金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反之,篆刻當然可以獨立成為一個藝術品,但與書法相配,更加體現它的價值和審美的效果。所以兩者不能分開來說,為什麼現在大家都習慣性的說書法篆刻的,而不開去說。

  • 2 # 傳基文化

    中國書畫區別於西方的特徵之一,就是作者不單題款署名,還要鈐上一方篆刻的印章。書畫若龍,印章點睛。這一點,可謂“華夏之獨”。

    書畫上的印章,除用於鑑別真偽外,還是整個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清代著名畫家吳昌碩認為:“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畫龍點睛,使書畫作品增色增輝。

    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荷花倒影》圖,畫藝十分精妙。夏日池塘水面上蕩起粼粼波紋,半開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爭相戲影,一方“木人”(畫家曾為木匠,故名)硃紅印章,正好鈐在荷梗和倒影之間的空靈處。說明大師不僅題跋講究,而且善於押章用印,使其與整個畫面相得益彰。

    明代唐伯虎的《枯槎鸛鵒圖》,畫面上有一株蟠曲少葉的枯槎,棲著一隻翹首鳴叫的鸛鵒,構圖簡雅,右上方和左下方均為空白。右上方題詩兩行,落款後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紅相映成趣;左下方空靈處補鈐壓角章兩枚,與名章遙相呼應,形成對稱,使構圖靜中有動。

    一般來說,書畫作品上的印章,在構圖上起均衡穩定作用。也有一些書畫作者根據自己的創作環境、身世和情趣,以及作品表現的內容、風格,在其上押蓋別號、雅號等印章。如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籍貫湖北襄陽,所以其作品常加印“襄陽漫士”“楚國米芾”等圖章。元代趙孟頫所居之處四面環水,其作品常鈐“水晶宮道人”印章。

  • 3 # 李年榮

    就現在來講,由於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書法慢慢的失去了它的實用性。至於書法與篆刻的實用性,我認為書法的實用更強,書法有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之分。在校學生基本上都是透過硬筆手寫來完成作業,而要把作業寫的工整流利還得透過學習書法來實現。軟筆書法在當下更是失去了它的實用性,所能體現的實用性就是在春聯的書寫上。

    篆刻的實用性幾乎喪失,除了為書法藝術服務外,還有些工藝品上會用到。

    中國的書法史,就是人類文明發展史,其價值遠高於篆刻。

  • 4 # 墨絢齋

    我覺得不能簡單而論,書法是篆刻的基礎,篆刻是書法的體現,二者是相互關聯,雖屬不同的門類,但是如果沒有書法基礎,可能篆刻也無法出具好的作品。

  • 5 # 書畫痴愛者

    書法與篆刻其實是大標題與小標題的問題,都是書法!問題很幼稚,現在所說的書法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了!只體現了高層的觀念,和空間的點綴!

  • 6 # 雪魔仙狐

    我個人覺得,書法和篆刻,相輔相承,各有所長,沒有輕重之分!只是我們習慣性,把書法展出和推廣的多一些,書法可能是更方便於生活吧!

  • 7 # 冷麵106466236

    我認為書法、篆刻不要搞得功利心太重。對文化、美學的追求裡參入過多銅臭味,會影響自身修為。要說實用性,電腦實用性更強更便捷,只是不會創作,沒有靈魂。

  • 8 # 傅書記

    書法為礎,纂刻為用。國學為礎,書法為用。

    我們首先要理解國家的戰略,今年2020年,國家要求中小學提高國學學習,進入課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5000年的歷史,積累的文化結構,人民素養是重新提到課堂的,如果有人去過日本,就知道日本學習中國唐朝文化,歷史古詩詞有多少的積累,臺灣一直持續學習國學和詩詞。那麼書法就是表達我們傳統儒家文化的表現形式,纂刻更是專業的頂峰的表現形式,我個人認為大眾學習書法,金字塔的攀登者學習和傳播纂刻!

  • 9 # 傳承書道袁建華

    書法和篆刻是密不可分的。書法藝術的完整體系必須包含篆刻藝術。從實用性來講,都是一樣的。如果與平時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篆刻,無非是各種各樣的圖章,也離不開篆刻。

    關於價值,“書法”、和“篆刻”同樣是相輔相成的。有幾百元的書法作品,同樣有幾百元的篆刻章;有幾十萬的書作品,也有幾十萬的篆刻章。因人而異、因質定級、因名取價,還包括其它因素。

    肯定的說,書法和篆刻本質上是沒有區別和貴賤之分的,同為殿堂級藝術。不可分割,只有嵌入、融入才能稱為完美的書法藝術。

    書法和篆刻,其實都屬於美術範疇,一幅完美的畫,藝術上的匹配就是畫、書法、印章,同樣缺一不可。古代如此,當代也同樣,永遠都一樣。

    由此看出,“書法”、“篆刻”是不分伯仲,作用、價值和含義都是一樣的。

  • 10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和分辨,大家都知道平常書寫,也就是寫字,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也就是平常生活中隨時都在運用。只不過寫字達到一種形神,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視覺享受,使人產生愉悅的感覺,讓觀看者有共鳴並有一定的藝術欣賞性,這種結果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法”。

    至於篆刻,在現實運用中很少,發展到現在只有特殊的使用。篆刻也是我國一門獨具風格的藝術,古代印章字型也是篆書或專門用以印文的文字。一般先寫後刻,故稱“篆刻”。篆刻約始於春秋戰國,秦漢篆刻藝術純為實用。至隨唐印文頗具特點而多變,漸趨於藝術欣賞。宋元時盛行“押字印”,作為代表簽名之特殊符號。發展到明清,研討篆刻風氣大盛,出現了許多篆刻家與藝術較高的篆刻流派。

    書法和篆刻同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作為藝術作品,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11 # 散人灌木

    書法與篆刻同屬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型式,只是創作方法的不同而已,至於實用性和價值,就要以藝術水平的高低而論了。

  • 12 # 二木畫畫

    書法與篆刻都是實用的,書法應用比較廣泛尋常百姓家比如春聯等隨處可見,但是篆刻比較侷限,一般書畫者需要。

    詩書畫印有其共通性,特別是書法與篆刻而言更是不可分割的,篆刻藝術離開書法則是無源之水,僅實用性而言是隨著社會文化發展其實用性也是發生變化的,造紙術,筆墨髮明之前顯然是篆刻更實用,從石刻、甲骨文、青銅器銘文都是篆刻是主異性的,秦漢封泥及玉璽皆為篆刻的前世今生。事過境遷現在搞篆刻相對於書法而言相對較少,但也有其存在的必須性,現在篆刻實用面較小,需求人群比較局對於限書畫愛好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書畫愛好者也幾方印是起碼的。

    書法其實用性不言而喻,我們現在基本脫離了文盲這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中國人寫好漢字是必須的,俗話說:字如其人,字代表一個人的形象,但書法發展顯然是倒退的,電腦輸入法使國人提筆忘字,後果很嚴重,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門對書法有所重視,學校對學生書法考核應該很快提上日程。

  • 13 # 杭州留山居士

    我認為是書法更有價值,因為書法的大眾接受度更廣!書寫是每個人都在用的,而篆刻出來的印章,不是每個人都用的到,所以群眾基礎上就比書法差點!再有,書法的經濟價值更大些,名家寫的字幾千,幾萬一尺,普通書法家的字幾百一尺很容易被接受,而篆刻出來的印章名家幾千一個字那就很少,普通的篆刻者的作品也就幾十塊錢一個字,那誰更有價值就一目瞭然了!

  • 14 # 一禪墨人

    書法和篆刻本來就是一家!而且篆刻更早於書法,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是需要線條的組合,章法和佈局的運用,一件上乘的藝術品是需要千錘百煉的!

  • 15 # 落鳳人

    書法和篆刻,本屬於一個範疇。但狹義的書法,是指毛筆或硬筆書寫的藝術品。篆刻也是書法類的,只是其工具特殊,需用篆刻刀,刻字的石頭等,所以,沒有一定功力或者強烈的愛好,一般人是弄不了的;還有,篆體字,現在許多人都學習的少,認識的少,就更別說寫了。

    所以說,書法的實用性強。如書寫春聯,標語,作品展的參與。而篆刻,專業性強,所以受限制就多。

  • 16 # 徐夢建

    作為一名書法和篆刻的愛好者,對書法和篆刻可以說已經貫穿在我的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之餘,練習書法是必修課,篆刻時間相對少了許多,但對他們的功用,我是這麼理解的:

    1. 公司應用 比如招聘廣告,年會舞臺背板,員工活動的獎券,公司會議室牆畫的佈置,宣傳材料等,書寫請柬等,生日賀卡,週年賀卡,這些日常的設計中都可以融入書法的印跡,因為有書法的印跡,所以也會多幾分書卷氣息,含蓄而不落俗套,且具備中國特色。最簡單的例子,向每年的檯曆設計,現在都是電子的檔案的,這裡面加入書法和篆刻的元素,如某天的日曆格子需要輸入 除夕,白底紅字,充分運用篆刻中白文章的一些規範,做出來的即使是365天中的一天的日曆格子,也會透出傳統文化的芬芳。用毛筆親自書寫的請柬,也會透出邀請人的真誠。

    2. 文化交流 因為現代電子產品的出現,確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沉下心實踐書法和篆刻的人也越來越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有一些書法和篆刻的實踐,對於與國外的客戶朋友交往多了一些主題,且是對方感興趣的主題。外國朋友的中文名字,親自設計並篆刻下來,作為禮品贈送友人,客戶。開一些書法入門課程給公司的外方,也有助於雙方溝通。

    3. 文化理念 實踐書法篆刻,或者瞭解並認同書法和篆刻中的一些理念如留白含蓄,中正均衡等,這些理念的部分也會滲透到一個人的內心,從而當其付諸行動時,日常工作的交流溝通,為人處事,也會外圓內方,多幾分平和,和諧的人際也會帶來職業發展的穩定與提升。

    至於書法與篆刻的功用沒有大小之分,只有根據自己喜好與工作或生活結合,相得益彰。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17 # 坐以袋幣

    各有價值,各有千秋。書法中有篆刻,篆刻中有書法。然而據我理解,書法入門易而深入難,篆刻是入門難而深入易。另外,書法講技法,篆刻講技術;書寫工具也不同,這是常識,不多說。如果你想餬口,都可以,但篆刻路子比較窄,識貨的不多。

  • 18 # 書畫緣喜全

    書法已經失去它的實用性,之所以現今書法展覽起此彼伏,連連不斷,是因為它的藝術價值之高。篆刻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書畫印章的上篆刻始終保持它的使用價值。可篆刻的藝術價值大於它的使用價值。二者都是老祖宗傳承下來不可失傳的文化。

    一:從價值來說。都是歷史傳承下來的藝術品,從甲骨文,篆書,隸書,魏碑,楷書,行書,到草書經過歷史演變,人們的努力,一代一代發現到今天。它們的價值是價值連城的。現在好的作品拍賣千萬很正常。《蘭亭序》原跡有價價格嗎?既然是祖上留下來的瑰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都得珍惜歷史留下來的這些珍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二:實用性。現在社會高速發展,毛筆,篆刻刀早已經退出了它的真正使用價值。可它們藝術的美,藝術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是無價之寶。篆刻僅有的實用價值是刻印章,算是藝術和實用的雙重身份。可喜可賀。值得驕傲。

    藝術價值也好,實用價值也罷。都是祖國傳承下來的文化,我們後代人都得珍惜,都有責任把祖國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 19 # 藝統華夏

    我認為書法與篆刻都是文字的一種載體,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所誕生的藝術,兩者並不能絕對的說哪一個更具有實用性,因為兩者本身就相輔相成,就書法家而言一手好的書法,印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篆刻家,沒有一手好的書法,也是很難成為一個好的篆刻家,這兩者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少一者便不完美,所以我認為兩者實用性都是相互的,並不能明確說哪個更具有實用性。

  • 20 # 勤耕

    從藝術價值上來講,書法與篆刻都是我國優秀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特別是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進,形成了各具風格特點的藝術形式,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但從實用價值上來講,書法的受眾面還是遠遠大於篆刻的受眾面。儘管資訊社會書寫方式逐漸被計算機等現代資訊化技術所替代,但書法書寫的實用性功能依然存在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基因符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家裡開空調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