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林長風

    中國有兩個赤壁,分別為文赤壁和武赤壁,這一點在易中天老師講三國的時候有提到。文赤壁位於湖北省黃州,地處古城黃州西北漢川門外,就是蘇東坡寫《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地方。武赤壁才是三國時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當時叫蒲圻市,後來才改名叫赤壁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

  • 2 # 小老鼠的救贖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古戰場,但赤壁古戰場的具體位置,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也未有明確的說法。

    “文赤壁”之說。湖北黃岡(古黃州)城外的赤鼻磯一直被誤認為是赤壁古戰場。唐代詩人杜牧有《赤壁》一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就是把此地當做赤壁古戰場。北宋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因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故也認為赤外磯為赤壁,並寫下了傳通千古的前、後《赤壁賦》和《赤壁懷古》詞。詞中寫道:“故全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後人因此稱黃閃赤鼻磯為“文赤壁”。

    因赤鼻磯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與史書所載不符,故很多人認為這裡並不是真正的古戰場。“武赤壁”即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在何處?這個問題頗有爭議。

    嘉魚說。有學者認為赤壁古戰場應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最早持此說法的是《大清統志》引據《水經注》,其中載:“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也肯定此說法。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都肯定嘉魚一說。

    蒲圻說。有學者認為赤壁古戰場應在湖北蒲折縣西北。唐代《元和郡縣圖志》稱:赤壁山在蒲折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資治通鑑》胡三省註解也這樣認為。清末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也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

    學術界一般都肯定“蒲圻縣西北”一說,此種說法有何證據呢?

    一、眾多史學、文學作品中有所記載或提及。其中,《元和郡縣圖志》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唐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並且南朝盛宏之的《荊州記》也有相同記載。《荊州記》記載:劉宋元嘉年間,赤壁發掘出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

    《南史宋書符瑞志》也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面”。南宋詩人謝枋得在《赤壁詩序》中說:“予自江夏湖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訪問父老日:“烏林有烈火崗,上有周公瑾廟地今土人耕地得箭鏃,長尺餘,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軍處無疑。

    二、蒲圻的赤壁陸續發掘出大批器物,為這裡是真正古戰場之說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赤壁對岸的烏林曾出土過一件東漢晚期銅馬鐙,一臺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也發現有銅鐵、玉帶鉤各一件及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

    赤壁山和南屏山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稜形鏤孔銅鏃。赤壁金鸞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還發現一件諸葛亮設計製造的銅弩機,同時還發現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併發掘出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警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面。透過這些發掘出來的文物,可以斷定,這裡便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三、新發現的石刻也可證明這裡便是赤壁古戰場。文物專家經過考證研究認為,蒲圻新發現的一處摩石刻應為三國時期所作,並有可能由此解開周瑜手書“赤壁”字之謎。目前,赤壁古戰場的標誌一楷書“赤壁”二字是南宋時期所刻,而且長期以來被公認為現存最早的赤壁摩石刻。

    但真正的三國石刻已被發現,在距此上游70米處的石崖上有殘存隸書陰刻“赤”字,而“壁”字因石崩裂已墜入江中。“赤”字高約1.3米,寬約0.75米,由於常年江水沖刷、風雨侵蝕,字型上方已模不清,只剩下大半部分。“赤”字下方還有兩處貌似諸葛亮等三國人物的人物畫像石刻。

    有專家認為求書為三國時期的通用字型,而這兩個字恰好處於整個石正中,符合古人刻字習慣。從風化程度看,這兩個字應早於石崖另一側南宋時期鐫刻的“赤壁”二字。另外,《三國志》、《湖北通志》等多部文史資料都記載,赤壁大戰後周瑜曾書寫“赤壁”二字於此,但手跡一直不知所在。此石刻的發現將有望揭開這一系列謎團。

    赤壁古戰場究竟在何處?目前的說法也多是推論所得,並沒有更確鑿的證據,赤壁古戰場仍是一個謎。

  • 3 # 秦牧哥哥

    一種看法認為,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都持這種觀點。

    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另一種看法認為。赤壁應在湖北蒲圻縣西北。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著的《資治通鑑》也主是說。

    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切合實際呢?人勻認為,“蒲圻縣西北”說較為可信。這不僅因為《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和更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志》相同的記載,而且因為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髮掘出來,從而證實了這裡是真正的古戰場。

    據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記載:劉宋元嘉年間,在赤壁已發掘了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另據《南史·宋書·符瑞志》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面”。南宋詩人謝枋得在《赤壁詩序》中說:”予自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訪問父老曰:“烏林有烈火崗,上有周公瑾廟地今士人耕地得箭鏃,長尺餘,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軍處無疑。”

    在赤壁對岸的烏林,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一臺,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稜形鏤孔銅鏃。

    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鸞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製造的銅弩機一件,同時還發現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發掘出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弩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面,“大泉當千”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透過發掘出來的這些遺物,可以斷定,這裡便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 4 # 飛飛小象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 5 # 磐龍觀史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古戰場。“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這是唐代大詩人描繪赤壁之戰的詩句。 據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親率20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在諸葛亮的說服下,與劉備聯合作戰。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善水戰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軍。其時,“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傾之,煙焰張天,人馬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鑑》)這次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智取強敵,為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樣著名的戰場,自然是文人雅士們吟詠感懷的物件。然而怪的是,古戰場赤壁的具體位置,竟也眾說紛紜。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予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題為《赤壁》的絕句,是作者把黃岡(古黃州)城外的赤鼻磯視為古戰場而寫的。北宋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也誤認黃州赤鼻磯為赤壁,因為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在這裡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前、後《赤壁賦》和《赤壁懷古》詞。詞中寫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後人因稱黃岡赤鼻磯為文赤壁。然而誰都知道這裡不是真正的古戰場。因為赤鼻磯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與史書所載不符。那麼,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在哪兒呢?對此,也是有爭議的。 一種看法認為,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都持這種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另一種看法認為。赤壁應在湖北蒲圻縣西北。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著的《資治通鑑》也主是說。 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切合實際呢?人勻認為,“蒲圻縣西北”說較為可信。這不僅因為《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和更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志》相同的記載,而且因為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髮掘出來,從而證實了這裡是真正的古戰場。

  • 6 # 關注趣味多

    赤壁之戰,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劉備和孫權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今如何】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兩處。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黃岡市境內,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內。

    赤壁的旅遊資源。赤壁大地到處閃耀著三國古文化的燦爛光華,流溢著秀麗的江南風光,展示著奇特的風土人情,是旅遊勝地,令賓客神往。這裡有馳名中外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赤壁名勝風景區;有水質清澈碧綠、800多個島嶼星羅棋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陸水湖;有醫療保健功能獨特的“神泉”五洪山溫泉;有山高畫質涼的避暑勝地雪峰山莊;鬼斧神工、聞名遐邇的天然溶洞群,窈窕婆娑的莽莽竹海,滴翠飄香的萬畝茶園,羊樓洞明清石板街等。形成了“觀赤壁、遊陸水、探溶洞、登雪峰、浴溫泉”的旅遊格局,赤壁旅遊令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三國古戰場——赤壁名勝風景區 赤壁名勝風景區,位於赤壁市西北38公里處。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曹操平定了北方,親率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直逼東吳。面對強大的敵人,吳主孫權採納手下謀士的建議,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當時,曹軍駐紮在赤壁江北,孫劉聯軍駐紮在南岸。吳國孫權的都督周瑜用部將黃蓋的火攻之計,燒得曹軍連環船潰不成軍。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弱小的兵力大破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上,特別是在中國軍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今,赤壁是我國古代著名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又正位於三國旅遊線和三峽旅遊線交匯處,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陸水湖風景區 陸水湖景區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境內,水域面積57平方公里,湖中800多座島嶼、半島星羅棋佈,因此,又有“千島湖”之稱。陸水湖群山環抱,島上竹木花草繁茂,湖中水質澄明碧透。水上碧波盪漾,白鷺翔集,魚舟輕發,快艇如織。湖岸樹木蔥鬱,翠竹挺拔。陸水湖風景區以山幽、林綠、水清、島秀聞名遐邇,是避暑消閒、旅遊度假、康復療養及水上運動的理想之地。2002年5月,被國務院、建設部審批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避暑勝地雪峰山 在陸水湖南岸,汽車沿盤山公路而上,約20分鐘便登臨海拔681米的避暑勝地雪峰山,此山因唐朝鹹通二年雪峰和尚建雪峰寺於此而得名。雪峰山總面積18 平方公里,主峰臨陸水湖拔地而起。山上林木茂盛,有杉木、楠竹一萬四千三百多畝。亞熱帶植物種類繁多,春有櫻桃、映山紅、秋有柑桔、野生獼猴桃等。盛夏時,山上氣溫低於市區5℃左右,是著名的避暑休閒勝地,站在雪峰山頂,鳥瞰陸水湖風景區,八百座島嶼盡收眼底。山上建有雪峰山莊、劍石村賓館,可接待大型會議及團體遊客食宿。

    五洪山溫泉開發專案 為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更好地開發利用五洪山溫泉資源,赤壁市政府與以中國中旅(集團)公司為首的投資各方經過多次磋商,於2004年6月30日簽訂了《赤壁市五洪山溫泉開發專案投資意向書》,決定以五洪山溫泉為依託,發揮中旅集團的專業優勢,興建一處具有國內一流水平,集休閒、養生、度假、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溫泉鎮,為壯大我市旅遊產業再添新亮點,為打造華中旅遊名城作出新貢獻。五洪山溫泉專案規劃面積為6500畝(約4.5平方公里),以蒲圻辦事處七里衝村為主體,位於京廣鐵路和107國道之間。該專案總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計劃分三期7—8年建成,第一期投資5000萬元,擬於2005年5月初開工,2006年元月投入營運。

    中華三國陸遜營寨遊覽區 三國陸遜營寨位於赤壁市北郊,為紀念三國東吳年青將領陸遜在此駐軍屯田而興建。陸遜曾兩度在此拜將受任,一是公元219年出兵偷襲荊州,二是公元222年在此出兵,破劉備於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

    赤壁遺址位於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長江南岸,隔江與烏林相望,陸水由其東注入長江。赤壁是著名的古戰場,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與孫權聯合,大破曹操於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由蒲圻市出發,乘汽車可直達赤壁遺址,交通極為方便。

    赤壁遺址是由3座小山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鸞山。這3座小山起伏相連蒼翠如海,再加上亭臺樓閣錯落地隱現於其間,景色益顯秀美。其主要景點有赤壁摩崖、拜風臺、鳳雛庵和翼江亭等。這些景點相距不遠,且有小徑相連,極易尋覓。

    赤壁山的西南臨江處,巖斜亙300餘米,怪石嶙峋,洶湧的江水直撲斷崖,捲起千堆雪,聲如巨雷。文人騷客來此憑弔者,自古不絕,故留下眾多書。據說赤壁火攻時,周瑜站在磯頭指揮,忽見沖天火光把斷崖照耀得彤紅一片,不覺豪興大發,當場寫下這兩個楷書大字,令人刻石紀念。此傳說雖不可靠,但它揭示了“赤壁”命名的由來。“赤壁”二字的近旁,還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畫像石刻,它們與書法石,交相輝映,可謂書畫並茂。

    赤壁之戰發生地點及爭議:赤壁市赤壁山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咸寧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現為赤壁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

  • 7 # 董博雅

    從軍事角度,三國赤壁古戰場應該在黃州的赤壁。

     

    歷史上大型戰鬥的形態無非是二種:

    一種是遭遇戰(至於是否一方設伏,意義不大,還是屬於遭遇戰),遭遇戰是在行軍中形成的戰鬥,特點是具有作戰區域隨機性,近旁無重要據守目標,軍事作用單一,只是消耗作用。

    一種是對峙戰。對峙戰相當於現代陣地戰,特點是具有作戰區域固定性,近旁有重要據守目標,軍事作用多樣,即有消耗敵方作戰力量的作用,也具有保護自身重要據點的要求。

    從古人“三國赤壁戰場”存在的軍事戰略理由來說,如果在赤壁市則變成了遭遇戰,再從水戰特點來說,水具有流動性,敵對船隻的走向具有反方向性,交戰時應是迎面作戰,同時如果鐵鏈連船那就如跨江浮橋一般,寸步難行。再說赤壁市赤壁的對面古時無重要城鎮據點,何以屯兵把曹操逼得於赤壁對峙。另外赤壁市赤壁位置高於江對岸,孫權如在江對岸則為兵家大忌,曹兵箭弩射程會大幅增加,壓制吳軍。

    現在再來看黃州赤壁,黃州赤壁對面是鄂州(三國時名為武昌),是孫權的吳國經濟政治重鎮,再向後還有黃石等礦產資源重鎮,故孫權有理由調集重兵於此決戰。處於對峙狀態時則鐵鏈連船,依江而對,也就具有合理性了。縱觀諸多“三國赤壁古戰場”舊址爭議,唯有黃州赤壁具有軍事戰略的唯一性。

  • 8 # 父母年代記憶

    赤壁之戰,大家耳熟能詳。赤壁在哪裡?大家都知道在今天湖北省赤壁市江邊的赤壁山,臨江山崖上兩個大字:赤壁。赤壁市以前本來叫蒲圻市,至少自三國就叫蒲圻了。1998年為了坐實赤壁古戰場所在地,改為叫赤壁。

    (蒲圻赤壁·武赤壁)

    但我認為,“火燒赤壁”那個“赤壁”,並不在現在的赤壁市。

    長江自城陵磯至武穴口江段,沿江不斷有低山,這些山裸露的部分,都是紅色巖壁,從這個角度上說,湖北的“赤壁”不在少數。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歷史上,湖北沿江包括漢陽、漢川、黃州、蒲圻、江夏等地,都曾說赤壁在其地。

    當然了,其中兩個最知名,一個是“文赤壁”,一個是“武赤壁”。“文赤壁”就是黃州東坡赤壁,“武赤壁”就是通行說法中的蒲圻赤壁,即赤壁市的赤壁。

    (黃州赤壁·文赤壁)

    首先要否定的就是所謂“文赤壁”。

    “文赤壁”在黃州赤鼻山(赤壁山),因蘇東坡寫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而名滿天下。

    (蘇東坡)

    然而大家都知道此處不是赤壁古戰場,因其文名,故稱“文赤壁”,也算是對蘇東坡的一種尊重。

    為什麼“文赤壁”地點不對呢?

    從當時的軍部署看,完全不可能。凡《三國志》正文記載的,劉備從當陽撤退,進駐的都是夏口;而事先劉琦、關羽駐紮的,也是夏口。夏口即在今天的湖北武漢。周瑜所部自柴桑沿江西上,先在夏口會合劉備所部,然後才與曹軍交鋒。夏口是孫劉聯軍的大本營。因此,赤壁戰場只能在武漢上游,而不是在其下游。黃州赤鼻山在武漢下游,所以,蘇老完全搞錯了方位。

    (“文赤壁”的地理方位)

    同時,我認為,“武赤壁”的說法也有問題。

    有什麼問題呢?那就是赤壁之戰不僅僅是“火燒赤壁”這一次戰術行動,而應該囊括自魯肅攜諸葛亮至柴桑開始,直到曹操敗退回南郡的整個戰役過程;其間孫劉聯軍與曹軍發生多次戰鬥,整個戰役至少應該分為若干個階段。所以,如果要還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應該是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點。然而,即使在火燒赤壁這個點上,現在的“武赤壁”的位置也不對。

    火燒赤壁在哪裡

    為什麼說火燒赤壁的戰場不在“武赤壁”呢?

    “武赤壁”因為得到教科書的確認,成為了公共知識。但是,流行的說法,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說法。做歷史研究,必須得依據可靠的史料,有一分史料說一分話,沒有史料就不說話;而且,一般來說,史料越早就越可靠,就越值得采信。這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規範。

    由於記載三國曆史的《三國志》這部書寫得太簡略,其中並沒有說赤壁到底具體在哪裡。這就給後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東晉南北朝時期,大家就在討論赤壁地望的問題了。然而“武赤壁”被確定為赤壁古戰場,已是唐代中期的事兒。唐代名相李吉甫著《元和郡縣圖志》,其中《鄂州蒲圻縣》說,“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故諸葛亮論曹公‘危於烏林’,是也。”

    這一說法是有理由的,因為這裡的赤壁山,北臨長江,大江對面即是烏林。在我們的想象中,雙軍對壘,短兵相接,一氣呵成,酣暢淋漓,這戰事就了了。這一形勢雖然曾經被當作是赤壁戰場在“武赤壁”的證據,但是戰爭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這又是後話。

    然而,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盛弘之的《荊州記》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卻不這樣認為。

    我們以前講過南北朝時期湖北地區對於南方政治、軍事形勢的重要性,即所謂“保揚必保荊”,因此,關於湖北的地理風俗人情,當時出了很多書,而且這些書也大多也是靠得住的。《荊州記》就是其一。酈道元雖說沒有到過南方,但他寫《水經注》時參考了大量南方的書籍,其價值在史學界也是公認的。

    盛弘之在《荊州記》中說:“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

    (盛弘之《荊州記》書影)

    這段記載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 第一,明確指出赤壁在長江南岸;因此,那些赤壁在長江北岸的說法如漢陽、漢川等等統統站不住腳,被否定了。

    ● 第二,“蒲圻縣”當指蒲圻縣治,從蒲圻縣治沿江向下100裡,才是赤壁。根據相關研究,當時蒲圻縣治在現在今嘉魚縣西南趙家洲石磯頭一帶,在烏林的下游,離烏林約50裡。

    ● 第三,烏林在西,在長江上游;赤壁在東,在長江下游,兩地相距160裡。這與上文所言都說明,烏林、赤壁並不在一處,而是相距甚遠!而且,盛弘之明確指出,“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上破”,指的是逆流而上仰攻!

    可以說,盛弘之的《荊州記》直接否定了烏林與赤壁隔江對峙的形勢;而且指出,赤壁在烏林下游160裡,在蒲圻縣下游100裡。

    那赤壁到底在哪裡呢?

    再看《水經注・江水篇》的記載。

    (酈道元《水經注》書影)

    《水經注・江水篇》曾提到“上烏林、中烏林、下烏林”。其中說:“江水左逕上烏林南,村居地名也。又東逕烏黎口,江浦也,即中烏林矣。又東逕下烏林南,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在這裡,酈道元只說了“烏林”是戰場,並沒有提到對岸的“赤壁”!

    烏林在哪裡?其故址即今湖北省洪湖市東北的烏林村。

    那酈道元認為的赤壁又在哪裡呢?

    《水經注・江水篇》接著說:“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處所也。江水東逕大軍山南,山東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右則塗水注之。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縣金山。江水又東逕小軍山南,臨側江津,東有小軍浦。江水又東逕雞翅山北。山東即土城浦也。”

    酈道元指明長江過了烏林,又流經很多地方,才到赤壁山,並且明確說這裡就是黃蓋詐降的地方。已知這個赤壁山對面的百人山是今天武漢市漢南區的紗帽山,這個赤壁山,就是今天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長江邊的赤磯山!(敲黑板)

    再回到盛弘之的《荊州記》,已知烏林地望,那相距160裡是在哪裡,哪裡就是盛弘之認定的“火燒赤壁”的“赤壁”。

    要知道,在歷史時期,長江的主泓是擺動的;也就是說,從秦漢、三國到南北朝隋唐,長江的河道和流向是有變化的。研究表明,南朝及其以前,長江烏林至武漢江段,屬於順直分汊河型,自烏林至武漢,基本是一條直線;而隋唐以來,該江段演變成為彎曲分汊河型,開始向北彎曲再折向東。如果把長江拉直,從烏林向東160裡,正好又是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赤磯山。(再次敲黑板)

    (烏林—蒲圻縣—赤壁形勢圖。引自張修桂《赤壁古戰場歷史地理研究》)

    “火燒赤壁”的“赤壁”,就在武漢市西南赤磯山。

    火燒赤壁,發生在武漢!

  • 9 # 付貴寶1

    赤壁古戰場(三國赤壁古戰場)即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赤壁之戰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國家級5A旅遊景區。

    赤壁古戰場處於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其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風鄒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

  • 10 # 東漢末年100年

    三國赤壁古戰場,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為赤壁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其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擬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11 # 老潘胡說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國家4A級景區。

  • 12 # 湖工二爺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 13 # 爬山涉水看鳳景

    赤壁古戰場今何在?如何?

    赤壁古戰場在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本人有辛在2017年3月份去過。

    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一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

    現在,赤壁市在原古戰場上,招商引資1O個億(據導遊提供)建起了赤壁古戰場旅遊景點,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的歷史故事及傳說,修建了眾多不同的仿古建築。如校兵場、煉箭處、二喬姊妹倆雕塑、草船借箭、三結義處、火燒戰船處、八卦陣,赤壁古戰場陳列館、赤壁碑林、鐘鼓樓、三國雕塑園等。每年吸引中外遊客重多。

    在仿古建築一條街上,當地市民售賣當地土特產及一些旅遊產品,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如有閒暇時間,可值得一看!

  • 14 # 針灸推拿許大夫

    大家好,我是寶貝疙瘩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現為赤壁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其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擬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三國赤壁古戰場境內有、和金鸞山三山相連。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我的問題回答完畢。

  • 15 # 豹眼看歷史

    點燈熬蠟整到下半夜,弄了四五千字,回答了一個赤壁古戰場的問題,居然沒有閱讀量,這讓豹眼很不爽。

    不是力作,起碼是嘔心,但這情況很傷情緒,已經不明白究竟如何來回答問題啦。

    再借這個問題,換個角度,換個思維嘗試一下吧。

    問題的回答,滿足自己的感覺是第一要的,但閱讀者沒感覺,自己也就無法滿足感覺啦哈。

    鑑於許多文章都從地理去考證赤壁古戰場的歸屬,豹眼嘗試著從史書記載的赤壁之戰本身去探討古戰場所在的位置,認為這個角度應該是準確的。解鈴還須繫鈴人,推而廣之,就是從戰役的過程去探討古戰場,這更有必要。

    但是反應一般,豹眼認為黃岡古戰場的機率更大,那就從黃州赤壁的由來說起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國周瑜與曹操在赤壁幹了一架。之後的史書都有記載這次戰役,並稱之為赤壁之戰。儘管是一場決定魏蜀吳命運的大戰,甚至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但沒有人經常去看看這個地方,憑弔一下古蹟,緬懷一下那些為國征戰的將士。

    隨著戰爭硝煙的消散,赤壁也就淡出了歷史的記憶。

    北宋元豐二年(1079),八百多年過去了,湖州知州蘇軾因為烏臺詩案犯了事,鋃鐺入獄。好在命大沒有被處死,出獄後就被貶到了湖北黃州(今黃岡市),做了個團練副使,也就是民間自衛隊的副隊長。

    都清楚北宋那些事,杯酒釋兵權後,老趙家對於軍權是何等的忌諱,一個民間組織性質的自衛隊,還是個副隊長,這有多尷尬。

    自負天下無敵的蘇軾,此時心情有多不爽。閒來無事就到處溜達,看到一篇褐紅色的大石壁,就感慨萬千,作了赤壁二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

    雖然官職不大,但蘇東坡可是當時的牛人,又蹭了三國周郎的熱度,黃州赤壁也就火啦。憑弔懷古的、吟詩作詞的、觀光瀟灑的,一時絡繹不絕。

    於是乎,東坡赤壁就成了周郎大戰曹操的赤壁古戰場。

    細究起來,這事蘇東坡並不是始作俑者。

    早在唐朝時期,那些文人騷客就屢有感懷,像李白、杜牧都有傑作。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孫。有一肚子本領,但也沒有充分的施展。

    會昌二年(842年),杜牧被外放黃州刺史。朝官外放一般都是懲罰,這裡就不去管它外放的原因啦。

    在黃州刺史任上,杜牧就作了《赤壁》一詩。

    詩的意思是說,自己在赤壁岸邊的泥沙中發現了一枚還沒有完全生鏽的斷戟,仔細磨洗之後,發現是當年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東西。邊磨邊看,也就有了感慨:倘若不是東風給周郎提供方便,恐怕江南二喬就被曹操捉去關進銅雀臺裡了。

    這裡的問題是,杜牧發現的這枚斷戟,是從哪個赤壁得來的,沒有定論。

    作為黃州刺史,在黃州地面上溜達,很可能有赤壁的地方都去過,也可能越境在黃州之外的赤壁之處,發現了這個斷戟。

    即便如此,誰又證明這個斷戟就是三國的遺物呢?

    沒有說服力,或許這就是杜牧發現斷戟的赤壁沒有成為杜牧赤壁的原因吧。

    李白作詩的情況大致也是如此吧。

    看一下赤壁不同說法的歷史由來:

    南朝宋人盛弘之的《荊州記》說,赤壁在今漢陽縣的臨嶂山,位於漢水之中。人稱“漢陽赤壁”,又叫“臨嶂赤壁”。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則說赤壁在江夏(今武昌)金口鎮的赤磯山(在長江南岸),人稱“江夏赤壁”。隋唐以下,新的說法不斷湧現。唐太宗的四兒子李泰主編的《括地誌》認為赤壁在蒲圻縣西北八十里的赤壁山,人稱“蒲圻赤壁”。這片地方自南唐以後劃歸嘉魚縣,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才重新劃歸蒲圻,所以又稱為“嘉魚赤壁”。

    兩位大文豪杜牧和蘇軾,都在黃州呆過,後人就給赤壁取了一個文赤壁的雅號。給人的感覺就是文人們玩出來的。而其他的赤壁,那是周郎大戰的地方,就成了武赤壁。

    就說這個南朝宋人盛弘之的《荊州記》,離赤壁之戰也過去了二百年。之後的北魏酈道元、唐太宗的兒子,就更遠啦。他們也就是一家之說而已。

    蜀漢、晉朝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都不足以確證,後世的東西哪能確證呢?

    就像豹眼引經據典一樣,都是網上搜來的,古人反覆咀嚼的東西,能有多少味道呢?

    在豹眼看來,閱讀這些故事,比去計較究竟古戰場在哪裡更有意味。

    但就題主的問題,豹眼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從戰役的過程去探求其真相,而不是依據哪個人在哪個時候說過哪個話。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撰寫的《英雄記》,他可是桃花源中人,他說曹軍從漢水而下,到了浦口,準備渡過江去與周瑜決戰,還沒等渡江就被周瑜一把火給燒了。

    史料記載,劉備屯居樊口,眼巴巴等著周瑜到來,周瑜來了就安排與曹操決戰。

    劉備被曹操趕得如驚弓之鳥,絕不會主動再與曹操交戰。

    這些都是史料所記載的當時戰役的細節,如果可信的話,據此豹眼判斷,赤壁之戰就在樊口對面的黃州地界的赤壁附近展開。

    其他的烏林、華容區等地理概念,就不再囉嗦啦,友友們自己去品味吧。

  • 16 # 遊浙裡

    1、黃州赤壁的地理地貌

    2、史載“赤壁”“烏林”毗鄰,與黃州赤壁的地理環境吻合

    3、黃州團風鎮古名烏林

    4、曹操兵至黃州烏林的大舉口

    5、孫劉聯軍的屯駐地點

    6、孫權在赤壁之戰時的屯駐地點

    7、散花洲是周瑜在赤壁戰勝後散花犒軍之地

    8、“橫江館”的建築意旨是為紀念三國赤壁之戰

    9、自唐以來的出土文物,可證孫、曹大戰在黃州

    10、歷代文人將黃州赤壁視為三國赤壁古戰場不可忽視

    11、《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發生在黃州赤壁

    12、曹操敗走江北的潛江華容道

    13、清代同治年間,官方的《長江圖說》明確將黃州赤壁定為孫曹戰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生是不公平的,要習慣去接受它,別抱怨”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