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琴心入道

    這時的柏林和前期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不同。

    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是有後方有後援的,不強攻,其防禦就會越來越強,喪失時機。

    而柏林則是甕中之鱉,合圍斷糧斷水轟炸即可。完全可以零傷亡。

    估計斯大林是怕美軍上來,德軍向美軍投降,那樣一些事就不好乾了。

    以牙還牙,血債十倍奉還是戰鬥民族的信條。

  • 2 # 日課1

    這個問題,明顯就是軍事服從政治的問題。蘇軍完全可以在充分準備的情況,實施進攻柏林戰役。

    當時二戰進入尾聲,美英集團和蘇聯社會主義集團,面臨戰後利益的分配,誰攻佔法西斯的最後堡壘,誰就會增大戰後利益分配的發言權,蘇軍和美軍都不願對方佔領柏林,搶先攻佔柏林就變成了政治任務,斯大林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儘管攻佔柏林付出的極大代價,但是,蘇聯取得了戰後更大的地緣利益,就像美國為了快速擊敗日本,取得主動權,不惜動用原子彈一樣。

  • 3 # 度度狼gg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遇的抵抗有多麼頑強,蘇軍在柏林撞見的敵人就有多麼瘋狂,因為城市保衛戰和巷戰是最為“絞肉”的戰爭形式。不過要注意,柏林戰役中蘇軍的巨大傷亡不是僅僅出現在城區裡,因為“柏林會戰”實際上分為三個階段:奧德河西岸戰役、分割圍城戰役和最後的巷戰,如此宏大規模的一場會戰,蘇軍總共付出305000人的死傷代價,就戰爭常識來說其實又是合理的。

    (海因裡希將軍)

    一、柏林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規模巨大。

    蘇軍集中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共270個師約250萬人,分為東、南、北三個突擊集團,其中以東方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為主攻。德軍糾集了不太完整的兩個集團軍群共63個師約80萬人,同時在柏林城區徵集了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人民衝鋒隊”和平民、以及黨衛軍成員約20萬人,總兵力幾乎達到了100萬、當然,在技術兵器上蘇軍也佔絕對優勢,不詳列了。

    我們回顧一下斯大林格勒會戰,它也不僅僅是城區的巷戰,而是圍繞這個城市在廣袤戰場上進行的大規模會戰,兵力對比是蘇軍300萬對德軍200萬,戰役規模與柏林會戰相比約為1:0.7,然而整個會戰期間德軍損失150萬之眾,蘇軍傷亡更接近200萬。這麼一比,蘇軍在柏林傷亡30萬人很多嗎?顯然不是,比如實際負責攻擊斯大林格勒城區的第6集團軍,陣亡數量即達14萬餘人,連同傷者肯定突破40萬。

    (朱可夫司令員)

    二、朱可夫在奧德河西岸戰役中表現欠佳。

    奧德河位於柏林以東50到70公里處,橫亙在蘇軍進入柏林的主要通道上,所謂的“帝國一號公路”就穿過這裡。駐守此地的是東線德軍最後的精銳“維斯瓦集團軍群”,原來的總司令居然是黨衛隊頭子希姆萊,直到蘇軍兵抵奧德河東岸後,希特勒才命令號稱“東線防禦專家”的海因裡希大將接管部隊。

    他充分利用了奧德河西岸的有利地形,在奧德河與尼斯河之間構築了三道築壘防線,縱深最高達到40公里。其中第二道築壘防線是德軍的重點防禦地段,它以澤洛夫高地為中心,設定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海因裡希在蘇軍發起進攻之前還從上游開閘防水,讓整個陣地前面成為了一片沼澤,確實是易守難攻。

    (希姆萊)

    死守這裡的,是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全部加上從德國縱深調來的一切後備力量,連軍校生都上前線了,總兵力超過55萬,擁有坦克512輛和大量火炮、突擊炮。負責正面攻擊此地的是朱可夫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擁有77個師120萬人。朱可夫顯然有些輕敵,攻擊的步兵陷在泥沼中遭遇德軍火力收割,僅在澤洛夫高地之下的陣亡就達到了30000人。

    朱可夫眼見突破困難,向最高統帥部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坦克集團軍繞到南方,在科涅夫的戰線上投入戰鬥撕開突破口,遭到後者的拒絕,可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奧德河西岸的窘境。整整五天才完成突破。按照一比三的通常傷亡比例,蘇軍在奧德河-尼斯河戰役中至少損失了15萬人左右,而在南北兩個方向上,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在野戰中也有損失,當完成對40多萬德軍的戰役分割後(有20多萬德軍被孤立在外),兩個方面軍也傷亡了6萬人左右。

    (人民衝鋒隊的老頭)

    三、柏林城區的德軍火力其實非常強大。

    換句話說,還沒有等到進入柏林城區,已經有20多萬蘇軍官兵倒在了戰場上,但是一旦號稱“柏林之鑰”的澤洛夫高地失守,以及蘇軍主力迫近城區,其實柏林戰役已經沒有懸念了,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任何一座城市的陷落都只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候,也標誌著最苦逼的巷戰開始,每一個街區,每一座樓房,蘇軍都得用人命去換取。德國人有充分的時間,把城區劃分成為八個守備區和一箇中心特別守備區,整體防線分為外狙擊區、外城廓和內城廓三層。

    德軍不僅在街道上設定了街壘和反坦克障礙物,每座可以利用的樓房遍佈射擊孔,同時還充分利用了地下鐵道、地下下水道管網玩起了“地道戰”。除國防軍退入城區的部隊、黨衛軍部隊外,光受過巷戰訓練的“人民衝鋒隊”就有200個營,另外,德國人還把之前用來柏林防空的600門各口徑高射炮全部用於平射,再加上陸軍的反坦克武器,蘇軍光坦克被幹掉了1000多輛(整個會戰損失2156輛),可見巷戰之殘酷。

    (朱可夫在前線)

    四、黨衛軍各部非常狂熱在巷戰中困獸猶鬥。

    為什麼之前會任命希姆萊為集團軍群總司令呢?讓他帶兵明顯是個笑話嘛,問題在於,到1945年4月,武裝黨衛軍所餘的42萬兵力,大部分投入了柏林戰役,使郊區和城區的黨衛隊成員、黨衛軍部隊比例非常之大,包括配合“維斯瓦集團軍群”作戰的黨衛軍、以及守備柏林中心地區的黨衛軍。

    這幫傢伙不僅自身非常頑固,客觀上還起到了監督國防軍和平民的作用,成為了戰鬥隊加督戰隊,逼迫所有德國人死戰到底,死守國會大廈的1500人幾乎全部是外籍黨衛軍成員,僅此一地就給蘇軍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柏林被攻克後,一個月內追隨希特勒自殺的黨衛軍達63000餘人,躲在城市角落裡拒不投降也有70000餘人,那麼蘇軍為了對付這幫狂熱的傢伙,付出的代價必然慘重。

    (武裝平民)

    五、希特勒沒有逃走也刺激了德軍瘋狂抵抗。

    蘇軍開始渡河攻擊奧德河西岸德軍陣地時,納粹德國的主要軍政機關和頭目都開始撤離,包括德軍最高統帥部等等,但是希特勒卻堅持留了下來,就如同莫斯科保衛戰時期斯大林沒有撤離一樣,確實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為了保衛納粹最後的堡壘和精神象徵,德國軍隊和平民、甚至一些外籍黨衛軍部隊垂死掙扎,讓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重大代價,倒在城區的蘇軍數量至少在80000人以上。

    一直到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德軍的抵抗才趨於減弱,24小時後的5月2日凌晨,德軍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就派員接洽投降,也就是說,如果希特勒不死,德國人還得頑抗幾天,蘇軍的傷亡還要增加。到1945年5月2日下午3點,接到投降命令的殘餘德軍才全部停止抵抗,柏林會戰宣告結束。

    整個柏林會戰期間,德軍傷亡也超過42萬餘人,因此就一場超大型城市的攻堅戰來說,蘇軍的傷亡數量並不意外。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1945年年初,蘇聯軍隊到達奧得河和尼斯河,距離德國首都柏林只有幾十公里。根據蘇美英三國的雅爾塔會議,柏林是蘇聯的戰區,但是蘇聯害怕德國爭取向英美投降而堅決抗拒蘇聯軍隊,所以蘇聯迫不及待地發動了柏林戰役。

    為了固守柏林,海恩裡奇上將奉希特勒之命,指揮“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大部分兵力,共100多萬人、1萬多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3300架飛機,還有總預備隊的8個師和柏林守備部隊20多萬人。面對蘇軍和美英盟軍的進攻,希特勒意識到:柏林的存亡是整個第三帝國生死攸關的關鍵。

    為守衛柏林,他設定了外層、內層和市區3層9道環形防禦地帶。在外層,針對柏林以東的蘇軍構築了三道防禦陣地:第一道 北起沃林湖東岸,沿著奧得河西岸伸延到尼斯河西岸。第二道建在往西10至20公里外,以澤洛夫高地為屏障。第三道再往西10至20公里。內層防禦地帶環繞柏林城,也是三道第一道距離市中心24至40公里,以縱橫交錯的湖泊、河川為依託。第二道距市中心12至20公里,利用四郊的森林構成。第三道是沿著柏林的環城鐵路修建的。市區防禦帶以街道和道路走向為界線,劃分為9個防區。

    德國國家機關和德軍指揮機關所在地為中心區,包括國會大廈和帝國總理府,其他8個防區以扇形展開,與內層防禦地帶相連。在柏林市外兩層防禦地帶,希特勒集中了100萬兵力。市區還有20萬正規部隊,裝備1萬門火炮、3300架飛機,1500輛坦克和300萬發火箭炮巢。希特勒下令死守柏林,各道防線守軍不準後退,對投降者和逃兵格殺勿論,對擔自撒離陣地的部隊予以炮擊。

    在黨衛軍蠱惑人心的煽動下,柏林地區的男女老少幾百萬人都編人“人民衝鋒隊”,經過短期訓練,分發槍彈,防守居住區的陣地。這些民兵,特別是年輕人,大多是狂熱的納粹信徒,每天高唱納粹歌曲,面對希特勒的畫像宣誓效忠。

    參加柏林之戰的蘇軍,是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波蘭第1、第2集團軍,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端航空兵的一些部隊,共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有250萬人、4.2萬門火炮、63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在戰役的準備階段,蘇軍對柏林戰區的防線做了6次空中照相,各部隊對攻擊地區進行周密的偵察,在奧得河上架設25座便橋。還進行大量的偽裝,僅在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第2突擊集團軍地帶內就設定了350個坦克模型和500個火炮模型。

    柏林之戰,從1945年4月16日開始至5月8日結束,歷時23天。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蘇軍攻擊德軍奧得河—尼斯河地區

    4月16日上午,蘇軍進攻,遭到德軍頑強抵抗。下午,蘇軍投入兩個坦克集團軍,加快了速度。至4月19日,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正面突破,向縱深推進30公里,左翼部隊創造從北面迂迴包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條件;烏克蘭第1方面軍突破德軍尼斯河3道防禦線後強渡斯普里河,前進30多公里,殲滅德軍14個師,創造了從南面包圍柏林的條件。因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展緩慢,蘇軍統帥部決定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坦克部隊的從南面攻擊招林。

    4月19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強度東奧得河之後,準備強渡西奧得河。

    第二階段,蘇軍合圍分割德軍各個集團

    4月20日,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繼續進攻,突破柏林城郊防線攻入市區。烏克蘭第1方面軍突破防線後,從南面進抵柏林。次日,蘇軍坦克第3、4集團軍分別突入柏林南郊和波茨坦市南郊。向德累斯坦方向進攻的部隊多次擊退德軍的反攻,保障了柏林方向主要突擊集團進攻。4月24日,蘇軍合圍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次日合圍柏林集團。

    第三階段,蘇軍殲滅德軍各個被圍集團軍;

    4月26日,進抵柏林東南的蘇軍沿著向心方向攻擊,分割殲滅了法蘭克福—古本集團。與此同時,合圍柏林的蘇軍開始強攻。德軍利用街道房屋建築節節頑抗,特別是衝鋒隊員使用“浮土德”反坦克榴彈槍抵近瞄準,彈頭穿過鋼板,把上千度的金屬溶液送入坦克車體,蘇軍乘員都被燒死,無一倖存; 但蘇軍坦克蜂擁而來,德軍衝鋒隊員紛紛葬身於鋼鐵輪子之下。

    德國組建200多個“人民衝鋒隊”營作為預備部隊,柏林的守軍超過20萬人。前者是根據希特勒在1944年9月對16至60歲男性總動員令建立的,次年2月開始招募女性成員,直接服從納粹的領導。人們被強迫應徵為民兵,抗拒者會被處決。這些組織缺少充足的武器,只能使用裝彈最小的義大利和荷蘭步槍,以及“浮士德”反坦克榴彈。德國人發明了兩種“浮士德”,是一次性使用的“鐵拳”,二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殺手”。“鐵拳”便宜又使用廣泛,對坦克的殺傷距離達到30米,總重量約3KG,能穿透140毫米厚的裝甲。蘇T-34-85型坦克的前裝甲厚度僅為45毫米,而“斯大林”I型坦克也只有120毫米,往往葬身於“浮士德”。

    在最後幾個月,德國城鎮街頭,蘇軍坦克趣來越頻繁地遭到“浮士德”阻擊。肩扛“浮士德”者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少年兒童,因為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大多戰死了。4月16日星期一,柏林時間凌晨3時, 萬炮齊發,震天動地,蘇軍的炮擊開始了。指揮所裡可以看到敵軍陣地爆炸的火花,形成幅壯觀的景象。50門火炮地和10個“喀秋莎”火箭炮投入主攻。對於柏林人來說,炮火聲恰似遠方沉悶的滾雷:但在距離前線5公里的地方,屋子裡的畫也被震了下來,窗子和鏡子碎成一片,教堂項的十字架也被震落。

    炮火剛結束,150盞探照燈立即點亮,透過燈光發動攻擊是由朱可夫提議的,但當時的天氣狀況卻使這個計劃失敗。清晨濃霧瀰漫,整個前沿戰場被厚重的煙霧和塵土所籠罩,探照燈光線根本無法穿透。德軍事先把主力從前線撤退到第二道防線,蘇軍在未遇到實質性抵抗的情況下向前推進了5公里。此時,太陽昇起,蘇軍關閉了過熱的探照燈。到了下午,情勢變得清晰起來,蘇軍並不能在行進中突破敵人的防禦。

    澤洛高地被蘇軍層層包圍,德軍炸燬通往澤洛高地的大橋,並在所有路口鋪設了地雷。

    在這種情況下,空襲能發揮特殊作用,由4個航空隊組成、有800架飛機的第18航空集團軍給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提供支援。4月16日早晨6時7分開始,飛機開始轟炸,持續了42分鐘。朱可夫認為,坦克和空軍的進攻可以確保蘇軍突破德軍的防禦。崔可夫和卡圖科夫的部隊猛攻澤洛高地。

    在不遠處,攻擊部隊和坦克也在向高地蜂擁推進。與此同時,維斯圖拉集團軍預備隊向澤洛高地前進,準備接管被擊敗的德軍。蘇軍預備隊加人戰鬥,克里沃申帶領部隊也前往戰場,河道和運河之間狹窄的公路上,坦克夾雜在連綿不斷的車流中奔赴前線。在奪取澤洛高地的戰鬥中,冒著彈雨仰攻的蘇軍前赴後繼視死如歸,一次又次地響喊著衝鋒,犧牲3萬多人,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的德軍陣亡1萬多人。

    4月21 日,克里沃舍因的坦克從柏林市郊首先進入柏林市區街道,為此,該部隊的指揮官被授子“蘇聯英雄” 的稱號。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主力從側翼攻擊擊魏德林集團,一支一支蘇軍向柏林郊區推進。此時,希特勒宣佈自己將留在柏林,部署在易北河畔準備對付西方盟軍的文克軍率領的第12集團軍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4月23 日,文克開始把自己的兵力向首都回撒:但現在,無論施坦因納還是文克都無法拯救柏林了,總數只有1.5萬人的的魏德林集團軍成功從奧得河前相線微回柏林。

    德國部隊的回撤回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由“人民衝鋒隊”警察以及防空部隊及其他軍隊組成的柏林防軍,柏林的防禦軍隊人數約12萬人,不足以防衛柏林這麼大的城市,因此,德軍只能對防禦工事、少數幾座大樓及重要設施進行保護。進攻柏林的蘇軍超過40萬人,不僅數量龐大,還是參與過攻擊其他德國城市、經驗豐富的官兵。

    蘇軍坦克以“人”字形編隊,在街道兩側跟在步兵以伍後方30米的地方為步兵前進掃除障礙,來福槍手、狙擊手以及裝備了繳獲的“浮士德”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小隊,負責對抗德軍的“浮土德",在意識到“浮土德”的射程只有30米後,蘇軍把坦克停在距離防禦大樓150米遠的地方開火。炮火攻擊後,攻擊隊在煙霧和塵土的掩護下衝進大樓並攻下這個據點。先遣小隊向街上釋放煙霧彈,掩護主力前進,隨後一同肅清大樓裡的德軍。之前街上設定的路障悉數被摧毀。

    4月29日,守城德軍被分割成為三個孤立的部分。攻守雙方的坦克、裝甲車和反坦克火箭炮對射,激烈的巷戰持續進行。為了摧毀敵人堅固的建築物和防禦工事,蘇軍使用大口徑重炮,發射180多萬發炮彈。此外,還使用烈性炸藥,堅固的牆壁逐一炸穿後,步兵從牆洞穿過進攻。柏林城斷垣殘壁之間都在進行生死之戰,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槍炮聲,都是殷紅的鮮血、刺鼻的血腥和橫七豎八的屍體。

    4月30日凌晨,蘇軍攻佔總理府。上午,因進攻國會大廈被阻,蘇軍集中89門火炮猛烈轟擊,然後在濃煙和機槍的掩護下衝鋒。下午,蘇軍衝入國會大廈底層,在一個會議廳裡的肉搏戰中,雙方都發瘋一般扭打,刺刀匕首見紅。夜晚9時50分,蘇軍打通了樓層的通道,在國會大廈的圓頂,葉戈羅夫中士、伊斯梅洛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升起了勝利的紅旗。當天,希特勒交出權力,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繼任德國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在柏林總理府地下室裡,希特勒的法西斯餘黨正為他準備最後一次祝壽活動,1945年4月20日是希特勒56歲生日。

    與此同時,希特勒宜布自己與同居12年的情婦愛娃正式結婚。總理府地下室是希特勒指揮帝國負隅頑抗的最後巢穴。地下室距地面深達15米,最上層覆蓋著兩米厚的泥士,下面是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頂蓋。地下室共有30多個房間,分為上下兩層。內有起居室、臥室、浴室、廚房、書房、會議室及安全門,各種生活與工作設施一應俱全。 希特勒與其情婦愛娃勃勞恩住在下層,上層住著副官、 秘書、廚師和警衛。在地下室裡,祝壽活動草率結束後,戈培爾與柏林市一個議員主持婚禮。

    男女雙方宣誓,說自己是純亞利安人種,無任何遺傳疾病。希特勒結婚之日即死亡之期,即使投降免死也不可能留下後代,因為他只有一個睪丸,功能微弱導致陽痿難舉。最後,希特勒閉著雙眼舉槍自戕,愛娃則吞下氰化鉀。戈培爾強迫妻子和6個孩子服毒,自己再飲彈而亡。黨衛軍把這些屍體都澆上汽油燒掉,頓時,混合著屍體臭味的黑煙四處瀰漫。於是,希特勒等戰爭狂人徹底消失了。

    希特勒的死加速了戰爭的終結,5月2日凌晨6時,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離開地下掩體,以白旗為前導,向蘇軍投降。他釋出命令:元首於4月30日自殺,留下我們這些發誓效忠的臣民自生自滅,繼續抗成已毫無意義,我呼籲大家立即停止抵抗。下午3時,德軍殘部13.4萬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走進俘虜營。至此,柏林戰役結束。

    此戰,蘇聯軍隊傷亡很大,達到了30萬人,在即將勝利的1945年,死去的人再也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了,而活著的人在墓碑前一遍又一遍述說著勝利的那一刻。

  • 5 # 華夏問長安

    攻克柏林,是二次世界大戰極具里程碑的一次戰役。這是納粹德國徹底覆滅的最終戰,對於盟國一邊的蘇、美、英任何一方而言,無論是誰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率先攻取了柏林,誰都將在戰後利益分配中佔有極為明顯的政治優勢。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西面的英美聯軍,東面的蘇聯軍隊都卯足了勁向著位於中間的柏林全速的推進。蘇聯依靠著“鋼鐵洪流”率先抵達了柏林城下,在他們看來,蘇聯是反法西斯戰場上流血犧牲最多的國家,所以拿下柏林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役必須要由蘇聯一方來完成。

    但是,蘇聯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將在柏林遭遇怎樣的抵抗……

    一、納粹的百萬大軍

    柏林是希特勒的老巢,這裡曾經承載著他第三帝國的宏偉夢想,他當然不會願意將這個地方留給自己的敵人,尤其是蘇聯人!

    眼看著第三帝國即將落幕,希特勒、戈培爾等納粹高層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依舊要在柏林和盟軍進行最後的決戰。為此,他們進行了瘋狂的動員準備。在此期間,他們動員了大量的青壯、老人、婦女和兒童,糾集了黨衛軍、衝鋒隊等各種流氓組織,再搭配以幾十個精銳坦克師的正規軍,最終七拼八湊打造了一支百萬規模的部隊。

    這支部隊也許並不如二戰時期橫掃歐洲的德國正規軍精銳,但是他們一定是被法西斯思想所徹底洗腦的死硬派!而正是這些人,將要給氣勢洶洶而來的蘇聯人帶來巨大的損失!

    二、希特勒沒有離開柏林

    不得不說,希特勒這個二戰元兇到了最後的時刻還是保留了一國元首的尊嚴!他自始至終都待在柏林,哪裡也沒有去!

    正是因為有希特勒的存在,使得整個德國始終維繫著一個統一的指揮核心。此時此刻的希特勒依舊是整個納粹德國的精神象徵,他使得七拼八湊的百萬大軍沒有在盟軍波濤洶湧的進攻中四散奔逃,反而是能夠抱著必死的決心與柏林共存亡!

    蘇聯人此刻正在憧憬著佔領德國之後如何歡慶,他們有這樣的底氣,因為他們為此集結了250萬的部隊,配屬了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一口咬上了德意志第三帝國最後一塊硬骨頭!

    三、柏林是另一個斯大林格勒

    柏林會戰實際上包括奧德河西岸戰役、分割圍城和城市巷戰三個部分。

    在外圍的奧德河西岸戰役中,德軍指揮官海因裡希不愧為防禦戰專家,他依靠手中僅有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和部分雜牌部隊及軍校生55萬人硬是頂住了朱可夫120萬大軍的衝擊。他以奧德河西岸澤洛夫高地為中心,設定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並且從上游開閘防水,讓整個陣地前面成為了一片沼澤,使得蘇軍的鋼鐵洪流陷入了泥潭

    朱可夫花了整整五天時間才突破澤洛夫高地,並且折損了蘇軍近3萬人。在接下來的奧德河尼斯河戰役中,蘇軍在德軍的頑強抵抗下又損失了近15萬人。

    但是……最痛苦的時刻才剛剛來臨,巷戰開始了。

    在柏林,堅韌的德國人似乎開始複製蘇聯人在斯大林格勒時所做的事情。他們困守在一座座建築物中與蘇聯軍隊進行反覆的爭奪,還有的則是潛伏在地下的管道中與蘇聯人玩起了“地道戰”,此外德國人還把城市防空炮用於平射效果奇好,竟然摧毀了蘇軍一千餘輛坦克。

    除此之外,黨衛隊、人民衝鋒隊等等二線部隊也表現出了及其頑強的戰鬥意志,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掩體和建築物內與蘇軍一直周旋到最後一刻,然後在狂熱的思想驅使下飲彈自盡……

    四、落幕

    整個柏林得到巷戰一直持續到1945年4月30日才開始減弱,而終止這一切的是希特勒自殺的訊息。當他們的元首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後,德軍的抵抗意志終於開始瓦解,不過戰鬥依舊一直持續到5月2日才完全結束。

    此時此刻,蘇聯人才赫然發現,己方的傷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0萬。當蘇聯國旗插上國會大廈的樓頂之時,整個柏林也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

  • 6 # 吳永平33

    困獸難鬥。如果美軍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可想美軍的傷亡數字。美國也看到在日本的本土作戰,日本會拼死抵抗億人玉碎。那麼德軍在柏林構築了堅固工事還有黨衛軍青年師,還有大量收縮回柏林的德軍,可想而知朱可夫的紅軍城市戰打的多麼慘烈。美國人知道這一點,所以進攻日本仍了原子彈,迫降日本投降。

  • 7 # 不忘初心1998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共計250萬人向德國柏林發起了猛烈攻擊。在這場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慘烈的戰役中,德軍傷亡超過20萬人,而無論兵力還是裝備都佔盡優勢的蘇聯紅軍,也付出了傷亡36萬人的代價。

    柏林戰役:蘇德參戰兵力對比

    1945年春,蘇聯紅軍已經推進至距離德國柏林100公里處。為了確保柏林戰役的順利進行,蘇聯方面在參戰兵力配置上,準備了三個強大的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配屬了波羅的海艦隊一部、空軍第18遠端航空集團軍、國土防空軍和第聶伯河區艦隊。此外,擁有兵力15.6萬人的波蘭第1集團軍、第2集團軍將配合蘇軍的作戰行動。這樣,蘇聯海軍在柏林前沿一共集結作戰部隊達到2062100人。

    在重型武器方面,蘇聯紅軍同樣擁有絕對優勢。柏林戰役蘇軍一共投入坦克3827輛、自行火炮2334輛、反坦克炮4520門、火箭炮3255門;野戰炮、迫擊炮和高炮的數量達到34246門。

    在空中支援方面,蘇軍一共投入了7496架戰機,其中包括:戰鬥機3275架、強擊機1709架、轟炸機2267架、偵察機245架。此時的柏林天空,已經成了蘇聯空軍的天空。

    此時的德國陸軍雖然還有200多萬的兵力,但是在柏林附近能用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在守衛柏林的德軍部隊中,主要包括“維斯瓦”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柏林衛戍區等,總兵力大約65萬人,如果再加上後來增援的第17集團軍一部和第12集團軍,實際兵力在80萬左右,擁有坦克1200多輛。

    儘管這個時候德國空軍在柏林方向擁有各型作戰飛機2224架,但是由於嚴重缺乏燃料,這些戰機中相當大一部分其實已經失去作戰能力,在面對蘇聯空軍的狂轟濫炸時,更是沒有招架之力。

    然而,另蘇軍沒有想到的是,儘管在兵力和裝備上擁有了絕對優勢,但是卻付出了傷亡36萬人的慘痛代價。

    柏林戰役:蘇德雙方損失對比

    1945年5月9日,柏林戰役結束。在這場持續11天的戰役中,德軍陣亡超過10萬人,受傷以及被俘48萬人,投入作戰的坦克、作戰飛機大多被蘇軍擊毀或者繳獲。

    蘇軍為柏林戰役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整個戰役中,蘇軍一共傷亡361367人,其中陣亡8萬多人。

    在重型裝備方面,蘇軍共損失坦克、自行火炮1997輛,火炮2108門,作戰飛機917架。消耗航空炸彈14500噸,彈藥20萬噸,其中包括1000萬發炮彈、4億發子彈、300萬枚手榴彈、241700發火箭彈,另外還消耗油料15萬噸。

    難怪美國人在戰後非常慶幸進攻柏林的是蘇軍而不是自己,位於易北河西岸的美軍指揮就曾感慨到“沒有直接參加攻佔柏林的戰鬥,挽救了10萬美軍士兵的生命。”

    柏林戰役:蘇軍傷亡的主要因素

    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之下,蘇聯人卻付出瞭如此重大的代價,究竟是德軍困獸猶鬥爆發出的超強戰力,還是蘇軍自身指揮存在問題?

    其實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 為了搶在美軍之前佔領柏林,在政治上獲得先機,蘇軍的進攻計劃過於急進,造成重大損失。

    在這一點上,朱可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能夠儘快衝到柏林,他不惜把坦克集團軍送進狹窄擁擠的高地、沼澤和森林中作戰,直接導致坦克部隊出現重大損失。

    4月16日,柏林戰役爆發的第一天。當朱可夫看到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在進攻塞洛高地時受阻。在沒有得到德軍守備部隊的準確情報及空中偵查的情況下,朱可夫便下令近衛第1、第2坦克集團軍的1377輛坦克投入高地作戰。

    然而,在他們對面的德軍陣地上,負責防守的是德軍第56裝甲軍,指揮官魏德林炮兵上將,總兵力約5萬人。塞洛高地不僅有陡峭的山形和堅固的防禦陣地,而且還集中了德軍各型火炮1222門以及不計其數的“鐵拳”。

    原本通往高地的道路已經被崔可夫的軍隊擠得水洩不通,新投入戰鬥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加入之後,行進速度更加緩慢。

    由於蘇軍的炮火併沒有有效壓制住德軍的炮火,蘇軍坦克也爬不上陡峭的山坡,成百上千的坦克在塞洛高地下方尋找平坦的突擊道路。德國人當然不會放棄這種天賜良機,數百門被隱藏起來的火炮同時開火,雨點般的炮彈向蘇軍坦克群傾瀉。瞬間,蘇軍坦克接二連三的被命中起火或爆炸,坦克乘員被丟擲車外,協同作戰的步兵開始瘋狂後撤。

    僅在塞洛高地爭奪戰中,蘇軍陣亡人數就高達3萬多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743輛;而德軍方面陣亡12000人,不及蘇軍的一半。

    二、慘烈的柏林巷戰

    1945年4月25日,柏林已經陷入蘇軍的重重包圍。此時,柏林城內的德軍包括第9集團軍六個師的殘部、1個黨衛軍警備旅、10個炮兵營、2個高炮師以及數十個國民突擊隊,其中正規部隊兵力不足5萬人,國民突擊隊大約4萬人,還有若干由警察、市民、散兵自發組織起來的武裝力量。

    而同一時間,到達柏林的蘇軍兵力已經達到47萬人,火力上更是具有壓倒性優勢,擁有各型火炮12700門,火箭炮2100門,坦克1500輛。

    面對蘇軍的強大攻勢,德軍在柏林城內進行了頑強的巷戰。德軍指揮官魏德林將部隊化整為零,編組成若干戰鬥群,配屬88毫米反坦克炮和“鐵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對蘇軍發動攻擊。

    為了掩護崔可夫的第8集團軍進城,第1坦克集團軍的坦克排成長隊在柏林的街頭行進。德軍的戰鬥群往往是先使用88毫米反坦克炮或“鐵拳”先打掉頭車,並將蘇軍坦克分割成幾段,然後從兩邊的建築內向蘇軍發動猛攻,而蘇軍坦克在失去機動能力之後,面對居高臨下的攻擊,反擊能力非常有限。

    而後方炮火支援也由於兩軍短兵相接,無法展開攻擊。蘇軍的炮火優勢在巷戰中無法得到發揮,反而是被藏在暗處的德軍戰鬥群四處圍攻。在11天的奪城戰鬥中,蘇軍付出了傷亡80000多人的代價,平均每天都有近8000人傷亡,可見戰鬥的慘烈程度。

    因此,在蘇軍進攻柏林的戰役中,蘇軍為了搶在美軍之前佔領柏林,獲得瓜分德國的主動權,不惜任何傷亡代價的進攻行動,和投入大量坦克參與城市巷戰,都是蘇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

  • 8 # Robinw

    放屁一樣的問題,歷史記載蘇軍傷亡10萬人左右,誰告訴你30萬的,守備的德軍將近200萬人,這麼大的戰役傷亡在所難免,你個美國狗就知道造謠,不得好死!!!

  • 9 # 唐宋元明清3564

    柏林城防系統是經過精心策劃並精心準備的,而且,德國可謂是困獸猶鬥,全民皆兵,武器也不弱,當然了,戰場上進攻一方往往比守軍一方犧牲的多。

  • 10 # 123觀察室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納粹的決心非常強大,思想決定行動,希特勒當時也對自己軍隊與蘇聯軍隊的軍事懸殊非常清楚,所以他本人就是抱著一種“與柏林共存亡”的思想在打這次戰爭了,在很多方面也是“豁出去”了。據說,他當時還讓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本人則留下堅守陣地。在希特勒的玩命抵抗下,就算到最後階段希特勒的堅守,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德軍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其實到了這個時候,為了保衛納粹最後的堡壘和精神象徵,德國的平民、甚至外籍黨衛軍也紛紛加入,並且有希特勒的指揮能力整體來說還是非常高的,所以蘇軍傷亡慘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次就是,德軍本身的實力還是非常高的。雖然,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最後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候,德軍也從不輕言放棄,他們採取的防禦方式是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巧妙運用有利的地形,充分利用時間把城區劃分成為八個守備區和一箇中心特別守備區,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拖延了時間,造成了蘇軍的更多損失。另一方面來看,德軍的戰鬥素養還是非常高的。

    再者,在西岸的奧德河戰役中,朱可夫表現失常。大家都知道,奧德河位於橫亙,是在蘇軍進入柏林的主要通道上。其中第二道築壘防線是德軍的重點防禦策略,這個地段設定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而由於朱可夫眼看勝利在望,就開始得意忘形了,錯誤的評估了德軍的實力,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坦克集團軍繞到南方,結果長達五天才完成突破。如果按照勝敗雙方傷亡數量一比三來計算,蘇軍在這次戰役中至少白白損失了不必要損失的15萬人

    不過相對比而言,整個柏林會戰期間,德軍傷亡超過40萬人,並且相對於這樣一個大規格的戰爭來說,蘇聯的傷亡也算是在可評估的範圍之內了。

  • 11 # 都市南鄉子

    因為,關鍵是蘇聯自己作出來的。其實,這種結果依當時的狀況完全可以避免。但首先是朱可夫元帥的責任。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解密公佈了當年二戰時期大量的密檔檔案和內幕。我們才發現,那時候蘇聯的戰時宣傳中誇大其詞,無中生有,李代桃僵和指鹿為馬的手法多多。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對朱可夫“勝利象徵”的形象塑造。不僅幫他掩蓋了“火星”戰役大敗虧輸的史實(損兵折將數十萬還搞不定一個勒熱夫突出部),還輕描淡寫了柏林戰役開始階段,紅軍在朱元帥指揮下弄巧成拙和澤落高地之戰中的慘重代價。弄巧成拙是指朱元帥在開戰前,別出心裁的發明了“探照燈”戰法,就是在一線擺開數百盞大功率防空用探照燈,企圖炮火準備結束後,一起開啟晃瞎對面一線德軍的眼,減弱其抵抗力。其實當時德軍在柏林戰役中的實力很

  • 12 # 榮華之武器堂

    首先德軍在其首都周圍集中了不少兵力,而且垂死掙扎。從地理上來說,蘇軍首先要越過維斯瓦河以及大量內湖和運河,極大限制了蘇軍裝甲部隊的優勢。況且突破德軍外圍防線後,又面臨激烈的巷戰,蘇軍每個街道,每座建築物都要與德軍反覆爭奪,大大增加了傷亡

  • 13 # 茁壯的韭菜啊

    我就不鋪墊了,直接說結論。

    第一,戰略上的選擇錯誤。

    中國古語,十而圍之。在戰略上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完全可以採用。

    當時的德軍已是困獸之鬥,失敗早已註定。蘇軍包圍柏林之後,完全沒有必要發動大規模的地面進攻。

    國際政治層面,蘇聯急於與美國爭奪戰爭勝利的果實。在美國的誘導與鼓動下,急於拿下柏林,彰顯戰略上的勝利。

    在太平洋戰場奪島作戰當中的巨大犧牲,讓美軍意識到,地面部隊攻擊敵國的本土或者首都是不明智的。重大傷亡在所難免。收穫的那點政治意義,毫無價值。

    這個細節上大家可以參考電影,硫磺島的家書,父輩的旗幟。美國是商人,不幹這種賠本的事兒。蘇聯不同。

    戰後,蘇軍精壯勞力,損失殆盡。和這樣的戰略選擇不無關係。好幾十萬小夥子的生命啊。

    第二,戰術上的選擇失誤。

    不用質疑朱可夫等蘇軍元帥的指揮天賦。

    這種不顧一切,復仇式的進攻,完全是統帥部的選擇。

    勝券在握,何必如此?

    如果選擇切斷對方的糧食,油料,電力,水源等各方面的資源。並且大規模不間斷的轟炸和炮擊。在對手絕望的時候,展開大規模的心理戰。

    這樣的戰法,完全可以從物質上和精神上擊垮敵人。

    具體操作方法,請參考美軍轟炸東京等日本大城市的方法。火攻怒燒啊。

    第三,這樣的勝利真的值得嗎?

    法西斯必須覆滅。但在滅亡火焰熊熊燃燒的時候。真的有必要添上這麼多年輕的生命嗎?無論是自己的戰士,還是對手的平民。

    緩攻,或許需要增加一個月的時間。或許國際上看起來沒那麼好看。統帥部也沒有那麼開心。

    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統帥的一個命令。可能就是千千萬萬個生命的湮滅。

    戰爭之中,傷亡再所難免。一個優秀的決策者,可以拯救無可計數的家庭。

    那些所謂的戰略勝利,國際榮譽,陣營優勢。讓它們隨風而散吧。

  • 14 # 地理China

    柏林戰役是二戰時期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各合圍分割戰役,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德國的首都就被攻克,簡單說一下柏林戰役,下面重點說一下為什麼會傷亡慘重的問題!就拿本次戰役來說蘇軍雖然是勝了,但是也只是慘勝,在整個戰役中,蘇軍傷亡人數高達30萬人,其中陣亡7.8萬人,受傷和失蹤23萬

    我認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1,首先這次戰役是一個打軍團作戰,從人數上來說,蘇軍250萬人,德軍80加上民兵超過200萬人,這種大軍團作戰,傷亡巨大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2,德國在柏林修築了非常完善的永久性工事,再配上先進的裝備

    3,再者,就是德國軍人的意志和軍事素養

  • 15 # 嘯鷹評

    大膽!傷亡慘重是我蒸汽壓路機的傳統!

    沙皇的灰色牲口,哦是斯大林的灰色牲口,有條件要傷亡慘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傷亡慘重!

    想想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莫斯科,波蘭,柏林那個戰場灰色牲口們不是傷亡慘重?或者說但凡不是碾壓的蘇聯不俄羅斯那次不是傷亡慘重的?

    只要有酒什麼都行,犧牲?無所謂了,烏拉衝鋒無可阻擋

    然後領導人的眼神很一致

    灰色牲口的優良傳統

    再想想但凡戰局不順利,高唱喀秋莎的烏拉衝鋒,至於戰術?不存在的,不慫就是幹。

    想想沒槍等著撿槍的沙俄,這傷亡率槓槓的。

    再想想不慫就是乾的蘇聯傷亡也少不了

    至於俄羅斯麼,想想車臣,依舊是血流滿地

    當然這些是蘇聯方面的原因

    至於德軍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精神頑強的優點什麼的我就不用重複一遍了吧,隔壁到處都是,畢竟往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德棍坐等虎豹吹,262吹

    畢竟蘇聯的精神迴路實在是....誰敢投降?誰敢不頑強作戰?不好好打的,斯大林表示去西伯利亞挖土都去。

    然後傷亡已經無所謂了。

    烏拉

  • 16 # 生命旅行之箭

    蘇軍為了和盟軍爭奪誰先攻下柏林這個戰爭最終榮譽,因為這對戰後政治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雖然雅爾塔會議將柏林劃入蘇聯佔領區,但德軍西線防禦已經完全敞開,德軍希望將柏林交給盟軍,但盟軍怕遭受巨大傷亡不準備攻打柏林,但蘇聯不知情。蘇聯怕英美盟軍搶奪這個勝利果實。蘇聯只能倉促的以最快的第一方案強攻佔領柏林,而不是更為穩妥的第二方案。

    柏林戰役德軍數量也並不少,有48個步兵師師,6個裝甲師,9個摩托化師,還有大量獨立部隊,人數達到100多萬人,有很多是娃娃兵和人民衝鋒隊。裝備了1500輛坦克,10400門火炮,3300架飛機。雖然相比蘇軍差距明顯,但規模也很強大,這麼龐大的兵力給蘇聯造成重大傷亡也不奇怪了。

    損失很大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巷戰,巷戰是所有部隊最怕的,損失也是最大的,被人形容是老鼠的戰爭。特別是德軍裝備的鐵拳反坦克炮給蘇聯坦克造成重大損失。

    1942年斯大林格勒就是例子。那麼強大的德軍第6集團軍被活活拖死在這個城市裡面,技術和火力優勢發揮不出來。蘇聯打到柏林戰役巷戰經驗已經非常豐富了,相比德軍打斯大林格勒,蘇聯已經打的很好了。

  • 17 # 蟲的前半生

    柏林戰役雖然蘇軍進攻部隊達到250多萬人,擁有強大的火力,但仍傷亡慘重。我個人分析有幾點,一德軍在柏林仍然有80萬的正規防守部隊,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沒有之一,作戰勇敢執行命令堅決,在蘇德戰爭初期幾乎是吊打蘇聯軍隊,雖然已到戰爭後期德軍精銳部隊差不多已經傷亡殆盡,但是戰鬥力仍然不可小覷。二,這時的柏林已經被希特勒修成了銅牆鐵壁的巨大堡壘,每一條街巷都是你死我活的絞殺,為了消滅堅固工事裡拼死作戰的德軍,蘇軍動用的重炮炮彈單發重量達到了500公斤,而且德軍當時已經沒有了制空權,在空前強大的火力下蘇軍才能向前推進,由此可見戰役的慘烈,當然德軍的死亡更是觸目驚心達到蘇軍的幾倍。

  • 18 # 塔力班班長

    1. 吸取斯大林格勒戰役巷戰教訓,做了充分戰前準備 。

    2、 仍堅持為德國法西斯賣命,等同於日本武士道精神。

    3、大量暗堡及狙擊手是造成蘇軍傷亡的主要原因 。

    4、本土作戰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想要取勝,就必須要付出沉痛代價。

  • 19 # 傻客氣

    首先,這種資料是哪一方統計出來的。其二,多少人死亡,受傷多少?德華人被打慘了,統計資料很值得懷疑,西方的擅長誇大蘇聯的傷亡數字,損失是從什麼節點開始計算的?德國方面損失多少?打柏林和斯大林格勒不同,二戰戰局已定,外無援兵,慢慢圍著打,什麼狙擊手,用炮把樓房炸了,下水道用炸藥毀了,在空軍掩護慢慢推進,傷亡應該不會大。斯大林格勒不能慢,要趕時間,而且蘇聯不斷增兵,外圍提供支援,而且後面被包圍,斷了後勤,損失大了。

  • 20 # 山南樹下話

    說到為何蘇軍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傷亡了三十萬,我想大約有以下原因。

    一、柏林作為德意志帝國的首都。納粹經營多年,構築了堅固完善密集的工事群,加之德國工藝的加持說固若金湯一點也不為過。還有便是德國守軍有80萬之多,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經驗豐富。這些堅固的工事和德國士兵,在早期讓蘇軍吃盡了苦頭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柏林戰役其實不算很長,如果德軍死守又何止三十萬人。後來蘇軍調整戰術,用火箭炮進行地毯式打擊再以坦克配合步兵推進才使得情況有所好轉。二、不得不說德華人認真的精神。然而也就是這種精神如若被蠱惑利用便是一種恐怖的不可理解的殘暴摧毀力。甚至比日本的軍國主義更為可怕。德軍中也有許多寧願戰死也不願投降的極端納粹,在他們心中必須忠於元首。希特勒的自殺徹底擊垮了他們的心理防線。柏林戰役才得以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者聯盟》各個英雄用漫畫中最強形態戰鬥,誰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