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小應該讓孩子養成哪些習慣?
5
回覆列表
  • 1 # 愛的左右手

    1:自我決定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著巨大的潛能,父母的職責就是深入挖掘、不斷提高孩子的潛能,使孩子能夠成為與眾不同的人才。 2:自我思考的習慣 很多家長都喜歡陪讀,喜歡成為孩子的“新華字典”,成為孩子的“計算器”。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它會使孩子大腦發育受阻,反應過慢,甚至一旦沒有了家長在旁邊陪讀,就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學習了。3:自我處事的習慣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計劃,學會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做事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走出家門,走出教室,多交朋友,以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孩子的處事能力。 4:懂禮儀的習慣 現在的很多孩子由於父母和老一輩的寵愛,從小生活在不講規矩、為所欲為的家庭環境中,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禮貌、不懂長幼尊卑、不懂得什麼是禮儀禮節。 5:獨立生活的習慣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將來總是要步入社會的。家長應該按照這個大前提去培養孩子,引導孩子逐步學會自我照顧,學會獨立生活,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如何融入社會。

  • 2 # 小雨育兒教子

    人在小的時候就要訓練出好習慣。因為這些習慣關乎到今後命運大事業。以下7個好習慣,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

      

      習慣一: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複習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總是被別的事情打亂,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嗎?您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避免這些麻煩嗎?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有計劃,即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體的時間規定,有準備、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驟。

      做事有計劃,不僅能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處理各種事情。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於做事有計劃。

      小到身邊的點點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標追求,計劃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種習慣,更反映了一種態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習慣二:堅持每天鍛鍊身體

      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為了實現這些夢想,孩子們每天埋頭於功課,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這件事,就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

      堅持每天鍛鍊身體,不僅是在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在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鍊身體,使很多人獲益匪淺。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鍊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習慣三: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每天早上都要刷牙,太麻煩了;夏天應該勤洗頭洗澡,冬天就沒必要了;球鞋穿一個星期再換也沒關係;長指甲顯得好看,所以不用剪;內衣應該天天換,外套就沒必要經常換洗了;偶爾扔一點垃圾也沒關係,反正沒人看見,再說還有環衛工人呢……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那真是太糟糕了。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既有個人衛生方面的要求,也有公共衛生方面的要求。要想讓孩子成為文明的人,首先就必須讓他克服不良衛生習慣,做到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主要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保持室內衛生與通風。要定期做居室大掃除,平時注意保潔,無論什麼季節都要做好室內通風和室內保溼。

      二是高層建築居家儘量不養寵物,既有利於健康,又能和睦鄰里關係。

      三是在傳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處,一定要去時要戴口罩。如果孩子得了傳染病要及時報告,應上醫院治療,在家養病治療時,不要讓他們到處亂跑,以免傳染給他人。

      四是告知孩子不到醫院等容易傳染上疾病的場所玩耍。

      五是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和亂扔雜物。

      習慣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完全屬於自己必須面對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讓父母當自己的保姆,起床讓父母叫,衣服讓父母收拾;在學習上,也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和老師當自己的柺杖,讀書讓老師催,寫作業讓父母陪。試想,一旦父母離開了他們,誰來幫他們做這些事情呢?他們會不會變得手足無措,寸步難行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幫助他們克服懶惰的心理和依賴的思想,學會自我管理,逐漸成為獨立的人。

      習慣五:微笑待人

      英國詩人雪萊說:“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微笑待人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行為狀態,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微笑待人,這是讓孩子學會做人的準則之一。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帶著微笑的人。

      也許您的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公共汽車上,突然遇到了急剎車,由於自己沒有抓牢扶手,一下子就撞到了別人身上;

      急急忙忙趕路的時候,沒有注意,一下就踩到了別人的腳,弄髒了對方的鞋;

      做遊戲的時候,不小心弄疼了夥伴;

      類似的種種情況,他們都不是故意要傷害別人的。這時,孩子願意看到一張寫滿了討厭與責備的冷冰冰的臉,還是願意看到一張表示寬容和諒解的微笑的臉?他們肯定會不約而同地期待後者,因為這樣一種微笑其實等於在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這微笑代表的是一種友善,一種諒解。

      習慣六: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如果一個人答應別人去做某件事情,卻一直沒有動靜,對方會覺得惱火嗎?如果一個人總是言而無信,有誰還願意繼續和他交往呢?

      您的孩子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嗎?他能做到說了就努力去做嗎?可以問一問孩子:

      在答應別人的要求之前,會認真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嗎?

      如果自己沒有條件,就不會答應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求嗎?

      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答應了別人,就會認真去做嗎?

      一定會按時歸還所借的東西嗎?

      說出的承諾即使很難完成,也不會輕易放棄嗎?

      做了卻沒有完成,也不會找藉口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父母要教育孩子,無論什麼事情,說了就應該努力去做,否則就等於是告訴別人他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習慣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在學習中,錯題意味著孩子在學習上的錯誤、在知識掌握上的漏洞。對待錯題,絕不僅僅是將其“改正”那麼簡單。

      這就需要孩子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我們發現,那些善於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並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它們集中複習,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機率。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堵住知識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並不僅僅是解決了幾道題。

  • 3 # 孤獨的狼01

    孩子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點:1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2養成思考的習慣3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4養成傾聽的習慣5養成節儉的習慣6養成會休息的習慣6養成講衛生的習慣7養成獨立的習慣。

  • 4 # 使用者52290093387

    這個問題我和老公討論過,意見不同的可以提出來,我們互相討論,我們一致認為從小的習慣第一:禮貌,這個關係到家庭教育和他長大後的生活問題,假設如果不禮貌長大他會怎麼樣?不懂禮貌的孩子一定不是一個好孩子,更不是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第二:每天晚上的洗漱問題,洗臉洗腳和刷牙必須要做,很多奶奶爺爺看的寶寶覺得累了就不用洗了直接睡覺,反而對孩子身體不好,這個必須要養成好習慣,第三:看電視手機,要有時間段,不能超過兩個小時,養成看書的習慣,我們把家裡大電視換成了書櫃,大人小孩一起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

  • 5 # 不酷很愛笑的妞

    讓孩子有獨立安排時間的能力,每天有哪些事要做,各要安排多長時間,然後試著把所有的事做一個合理的安排。

    讓孩子有制定計劃的習慣,把一件事情如何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然後一步步去執行,這個習慣形成以後做任何事都是有條理,有目的,更容易達到逾期的結果。

    讓孩子有收拾整理的習慣,不僅是東西要收拾整理,知識也需要整理,形成習慣以後生活會更加有條理,學習會更加鞏固。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可以精心,去除浮躁,更是一個好的興趣愛好,使整個人更加有內涵,博學多才,視野開闊。

    讓孩子慢慢的做一些家務事,讓他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就出過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生活不能自理。從小就要鍛鍊他們。

    讓孩子懂得關心他人,這樣在以後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不能自顧自己或者眼前的利益。

  • 6 # 焱寶5

    小孩子應該養成的習慣太多了,包括生活方面、學習方面很多。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一、早睡早起的習慣。小孩子不應該總是熬夜,對身體不好。二、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厭食。三、愛讀書的習慣。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五、放學後先寫作業的習慣。六、愛乾淨的習慣。

  • 7 # 樂媽母嬰dy

    很多好的習慣都應該讓小孩從小養成。我舉幾點特別重要的為例:

    1、自己吃飯。寶寶從1歲多點開始,就應該培養他自己吃飯的習慣,這是寶寶孩童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習慣。當小孩子自己吃飯撒的滿地都是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去批評他,或者收拾,應該耐心的引導寶寶拿筷子、勺子的姿勢,教寶寶如何自己吃飯,還要不斷的鼓勵他,讓他從小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每次有鄰居小孩到我家裡玩,看著鄰居家追著小孩餵飯的難受勁,我都非常慶幸自己從小就給寶寶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2、好好吃飯。有的人說自己吃飯不就是好好吃飯嗎?不是的,好好吃飯有幾個要點。首先是不挑食。寶寶的挑食習慣都可以說主要責任都在父母。大部分寶寶他並不會天然的排斥某些食物,對於少部分味道比較奇怪的食物,多吃幾次也就適應了,所以每次寶寶想挑食的時候我都會鼓勵說:寶寶真棒,一定不挑食,跟媽媽一樣,什麼都吃。其次,固定時間固定位置吃飯,永遠不要追著寶寶餵飯。

    3、樂於分享。一個樂於分享的寶寶以後的情商會遠遠好於從小都霸佔任何事物的寶寶。

  • 8 # 至尚學邦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人的一生,很多習慣都是從幼兒時期養成的。

    末代皇帝溥儀,小的時候自然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帶路,等到成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釦子錯亂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掃大街,掃著掃著就迷路了,回不去了。

    人總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總要自己經歷,才是人生。

    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於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2.凡事及早不及晚

    許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後關頭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習慣。

    培養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從而養成從容的心態。

    比如,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後再去玩耍。

    3.參與家務,培養責任感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活都不能做。

    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

    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他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能燒一手好菜,這些有助於家庭和諧。

    4.養成閱讀習慣

    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也應該喜歡閱讀,經常陪孩子讀書。

    大量閱讀的好處是:積累詞彙、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一個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5.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我們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時候,尤其是捨棄自己最喜歡的人和物時,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痛苦。

    從小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捨得意識,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會讓他在以後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6.有規律的生活

    生活有規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

    晨昏顛倒,吃飯時間不固定,要玩就玩個通宵,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

    在規律生活下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7.學會傾聽,樂於助人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傾聽了孩子說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理解別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懂得傾聽別人、樂於助人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交往方面,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8.不二過,有錯必改

    孩子犯錯不要緊,但是重複犯錯不能原諒。

    “不二過”,同樣的錯誤不再犯第二次,這就是成人也很難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孩子自省的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9.敢於嘗試,敢於懷疑

    世上沒有十拿九穩的成功之路,動態的人生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種因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於嘗試的勇氣不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冒險精神是最罕見的資源。

    鼓勵孩子嘗試,也鼓勵孩子懷疑,是培養孩子勇敢自信、敢於擔當、獨立思考的精神。

    10.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以為孩子小,想哭就應該哭,想笑就應該笑,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緒要有宣洩的空間,也要有調節控制的習慣。

    比如孩子遇到難題,煩躁了,告訴孩子遇到困難,煩躁、發脾氣都沒有用,不如先去做點別的輕鬆的小事,讓心平靜下來,再回頭解決問題。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逼”孩子養成這10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 9 # 嘟媽貝貝

    從小應該讓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

    都說這好的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而這好習慣的養成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小慢慢培養起來的。那麼對小孩子來說有哪些好的習慣是必須讓他們從小養成的呢?對此在這兒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

    一、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而這所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包含了很多,如:

    在孩子2歲以前必須要讓他們學會的就是自己動手吃飯。3歲之前要讓他們自己學會穿脫簡單的衣物、自己喝水、自己入廁、自己刷牙。6歲的時候可以一個人獨立自主睡覺。到了7、8歲的時候,能夠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

    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很多人都是心疼孩子,這也不捨得讓他們做,那也不捨得讓他們做,尤其是老人,所以也就導致了孩子從小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特別的差。

    二、從小養成愛運動、愛鍛鍊的好習慣。

    對於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我家大寶從小就不愛運動鍛鍊,因為她不喜歡,為此我也並未強求,所以就導致了現如今她的運動鍛鍊神經缺乏,稍微運動一下就氣喘吁吁,而且但凡是能不動就堅決不動,對於學校裡面的各項體育活動也同樣是如此,幾乎都很少參加。

    所以這從小讓他們養成愛運動、愛鍛鍊的好習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這樣也更有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

    三、從小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這一點也是在大寶進入小學後我才深切感悟到的,這愛看書的好習慣對孩子的語文學習不僅是有著很大的幫助,還可以豐富他們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現在有好多孩子都是幹事磨蹭,什麼都一副不著急的樣子,說白了其實就是時間觀念的缺乏,往往都是到了什麼點該幹什麼事都得要別人提醒,不會去合理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所以不妨從最簡單的按時早睡早起開始從小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

    五、學會分享,懂得感恩。

    現如今好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平日裡在家一個人受寵慣了就會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該如何去與別人分享,也不會懂得如何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變得自私、變得毫無愛心,其實還不都是做家長的我們給慣的。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又是孩子的第一學堂,要想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光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對他們細心教導,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而不是一味的去溺愛、縱容他們。

  • 10 # 遠道而來的胡媽

    呵呵我正在帶一歲三個月的孫女;在我兒子的從小陪養的不到位就是有些拖拉;有點皮;其它方面都可以;現在我孫女我不能用隔代教育程度來規劃她的習慣,首先要讓她動手能力;剛一歲時其實我是無意中說寶寶你去把尿不溼給放在垃圾桶裡去;我沒想過要陪養她習慣;結果每次換下都是她自己乃掉;我的眼竟平板電腦都是拿到我身上來;現在自己吃飯不怎麼熟練操作;我讓她自己去弄;我跟媳婦說我要把她陪養成一個自立自強的女人;要想做個有勢力的女人必須無所不能,長得漂亮有什麼用;

  • 11 # China每天正能量

    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那我們需要給孩子培養哪些好習慣呢?

    第一,閱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閱讀開始得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

    第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擔心害怕孩子會把事情搞砸,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父母要學會放手,在生活中,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飯,自己整理書包等

    第二,運動

    除了良好的品質,優秀的能力,美好的品德,更加重要和基礎的一件事情必須做好,那就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爸爸媽媽可以多陪寶寶去戶外運動,接觸大自然。

    第三,自律

    這個,我覺得首先從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開始,比如,每天七點起床,晚上9點上床等。

    自律,首先讓寶寶有時間意識,約會管理時間,比如,我們規定幾點睡覺,看多長時間的動畫片,多長時間完成一件事情等,先讓他走時間意識,然後慢慢去管理時間。其次,要有規則意識,在制定了規則後,不要輕易地打破。

  • 12 # 也來給頭痛家長搭把手

    我想分兩點來展開說,因為孩子從出生我們就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長大,以後能用功讀書。

    所以我想分兩點:

    一、生活習慣。

    二、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

    1.自律。

    首先我們得讓孩子培養早起的習慣。生活規律的人才能健康,才能規劃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做事才不會慌亂。

    2.運動。

    孩子不管是在成長中或者是在以後工作中,運動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從運動中帶來樂趣緩解壓力。

    3.心中有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心裡有規矩不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才會有一定的尺度。有規矩就等於有教養,那規矩有哪些呢?

    (1)家規(接待客人禮儀,用餐禮儀等),校規

    (2)明事理,知感恩,心裡有他人。

    學習習慣。

    1.按時完成,獨立完成作業。

    2.瞭解新聞習慣。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闊大格局和擴寬視野,父母可以給孩子瞭解一些新聞事實,讓孩子從小培養留意身邊事物的能力。

    3.能大膽嘗試。

    嘗試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探究的過程。

    大體的列舉了這幾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不斷增加,所以所需養成的習慣也在增加,例如:在生活上對自己的照顧,整理家務等。所以不再細分,而是希望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細心的觀察,希望我們都能讓孩子養成一個具有好習慣的好孩子。

  • 13 # 與玩親子

    小孩子最主要的習慣就是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好與壞,會決定孩子將來對於所有事物的分析態度。

    建議孩子從小要養成以下8個學習習慣:

    1. 學會聆聽,上課時認真聽講、不開小差,課後與老師同學虛心交流,聽一下別人的意見,尤其是老師的建議。

    2. 學會表達,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大膽發言且要有自己的思路。3. 學會合作,多跟同學討論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要尊重同學的意見。4. 學會勇敢,不要因為害怕被老師和同學嘲笑,而不敢提問。向老師大膽的提問,不要有問題憋在心裡。

    5. 學會積極,多一些主動性,學習成績進步會更快。

    6. 學會責任,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推託不責怪他人。

    7. 學會求知,遇到不會的問題,不急著看答案,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去查閱資料,動起來才有機會找到突破口。

    8. 學會自律,要教育孩子認真對待每一科目的作業,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被任何事物打擾。學習習慣的養成並不難,一個好習慣只需要堅持就可以形成,關鍵是家長認真的陪伴,以及對孩子的循序善誘。

  • 14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會受用終生,因為這些習慣關乎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人在小的時候就要訓練出好習慣。以下7個好習慣,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

    習慣一: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有些孩子每到期末複習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總是被別的事情打亂,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嗎?您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避免這些麻煩嗎?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有計劃,即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體的時間規定,有準備、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驟。

    習慣二:堅持每天鍛鍊身體

    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為了實現這些夢想,孩子們每天埋頭於功課,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就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鍊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習慣三: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一是保持室內衛生與通風。要定期做居室大掃除,平時注意保潔,無論什麼季節都要做好室內通風和室內保溼。二是高層建築居家儘量不養寵物,既有利於健康,又能和睦鄰里關係。三是在傳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處,一定要去時要戴口罩。如果孩子得了傳染病要及時報告,應上醫院治療,在家養病治療時,不要讓他們到處亂跑,以免傳染給他人。四是告知孩子不到醫院等容易傳染上疾病的場所玩耍。五是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和亂扔雜物。

    習慣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完全屬於自己必須面對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讓父母當自己的保姆,起床讓父母叫,衣服讓父母收拾;在學習上,也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和老師當自己的柺杖,讀書讓老師催,寫作業讓父母陪。試想,一旦父母離開了他們,誰來幫他們做這些事情呢?他們會不會變得手足無措,寸步難行呢?

    習慣五:微笑待人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帶著微笑的人。

    也許您的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公共汽車上,突然遇到了急剎車,由於自己沒有抓牢扶手,一下子就撞到了別人身上;急急忙忙趕路的時候,沒有注意,一下就踩到了別人的腳,弄髒了對方的鞋;做遊戲的時候,不小心弄疼了夥伴;類似的種種情況,他們都不是故意要傷害別人的。這時,孩子願意看到一張寫滿了討厭與責備的冷冰冰的臉,還是願意看到一張表示寬容和諒解的微笑的臉?他們肯定會不約而同地期待後者,因為這樣一種微笑其實等於在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這微笑代表的是一種友善,一種諒解。

    習慣六: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這關係到一個人的誠信。一個人要形成好的人格,受到眾人的愛戴和歡迎,再也沒有比誠信更重要的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父母要教育孩子,無論什麼事情,說了就應該努力去做,否則就等於是告訴別人他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習慣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在學習中,錯題意味著孩子在學習上的錯誤、在知識掌握上的漏洞。對待錯題,絕不僅僅是將其“改正”那麼簡單。這就需要孩子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我們發現,那些善於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5 # 從心出發從家開始

    我懷孕的時候,我每天對上天的祈禱文是這樣的:「請賜給我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漂亮、好運、善良、平安、膽識、EQ、益友、自律、上道。」

    現在孩子出生了,我愈來愈明白,這些品質,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後天可以培養的習慣和能力。

    而這些品質中,最後3個品質「益友、自律、上道」,是能讓孩子愈來愈優秀的。我們可以以馬雲為例,來看看這三種品質是怎麼影響他的。

    其實,識別益友是一種習慣和能力,就像吃東西一樣,孩子可能喜歡吃甜的,不喜歡吃辣的,雖然甜的、辣的,都可入口,也可能對身體有益,然而,對孩子來說,甜的易入口,辣的則敬而遠之。

    所以益友是一回事,識別適合自己的益友是另外一回事。怎麼識別是否適合自己,則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

    比如說,孩子本身對學霸型孩子敬謝不敏,覺得自己不如人,那這種朋友再怎麼好,也無法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

    另一種朋友,損友,則很有迷惑性。他可能能帶給孩子短暫的快樂,但是長遠來看,有壞影響。損友就像包了糖衣的毒藥,吃不得的。孩子不見得自己能識別損友,反而覺得父母小題大做,這個時候,就應該適時介入,免得孩子中毒。

    馬雲曾經說過,為人處世一定要遠離3種人,只有這樣,你才能走上人生的巔峰。

    攀炎附勢的小人怨天尤人,負能量爆棚的人兩面三刀的人

    而馬雲能夠如此成功,大家都知道,靠得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連孫正義當年也說,別人創業能拿個5人的核心團隊就很不錯了,可馬雲一下子能聚集18人,可見馬雲的領導力與人格魅力,這一點,就是孫正義當年投資馬雲的最主要原因。

    而除了阿里巴巴之外,馬雲三度高考的經驗,也廣為人知。他為什麼一定要考大學呢? 學歷,代表著一開始與你共事的人是什麼水平,而高學歷+高能力人才,在阿里巴巴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實我們普通人也是這樣,你能夠進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圈子,大家就能一起抱團成長,愈來愈優秀。中間配圖一張什麼是自律的品質? 就是培養孩子張弛有度的習慣及能力。

    自律不是無極限地死磕自己,自律是掌握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在生活中養成快得起來、慢得下去的習慣。人不可能像機器人一樣連軸轉,自律不僅僅包括工作,還包括休息。

    有些父母可能誤解了自律,把孩子壓的喘不過氣。然而,這隻能成為脈衝式努力,久了就疲乏了。

    也許有人會問,馬雲不是說996是修來的福報嗎? 是不是一定要埋首工作才是自律。其實馬雲有澄清過,「真正的996不是簡單的加班,不是單調的體力活,和被剝削沒有關係,因為現在的人並不傻,可選擇的機會也不少。我覺得真正的996應該是花時間在學習、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

    此外,馬雲也曾在西點軍校演講時,說到了有關他自己的精神自律:「作為領導者你必須要自律,在過去的20年裡,我強迫我自己每天思考6小時,努力確保自己能夠放眼未來。」

    馬雲又說過:「如果你想成功,你需要自律。為了達到目標,人生中有些事情不得已只能放棄,或許你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但為了成功,你必須讓自己的眼光鎖定在目標上。」

    所以其實所謂的自律,更多的是高質量有意識地使用時間,而不是無腦地投入。有句話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在孩子還小,不懂得深層思考這些道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引導他們有意識地使用時間,逐漸地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分配,自然而然孩子會愈來愈優秀。什麼是上道的品質? 就是培養孩子摸清規則的習慣及能力。

    孩子小的時候,規矩比較明確,孩子也比較能「揣摩上意」,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規則變成了「潛規則」,不明說但是擺在那裡。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遵守規則,讓孩子領會守規矩的好處。等長大一點,可以使用新聞案例,來引導孩子思考中間隱含的規則是什麼。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夠從現象看本質,再後來,就能思考出趨勢了。

    馬雲曾經說過,「我唯一的競爭方法是把眼光放到10年以後,我相信10年後會發生一些事情,我做的所有事都以10年後為目的。我相信,這些事情都會發生,所以我一直在準備。」

    為什麼馬雲能夠看準趨勢,取得先機,就是因為他能摸清規則,掌握脈動。隨時在跟著做準備。在一般人還迷迷糊糊摸不著頭緒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出擊了。

    看懂風向很難,敢乘風而上更難,如果有父母的引導,這個過程可以再縮短一些。隨著見識、膽魄、能力的積攢,逐漸增強自己的實力。而伴著實力逐漸增強,人的判斷力也自然不斷升級,自然能看齊對的人,得到正向發展,做到比優秀的人更優秀。

    「益友、自律、上道」,能讓孩子愈來愈優秀,而這三種習慣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身為父母,如果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引入這種格局,則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 16 # KDC家庭教育

    如果要列一個清單的話,恐怕會比較長,這裡選擇我認為最重要的5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是專注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集中注意力才會做得更好。許多成功人士也在強調這一點,你的注意力在哪裡,成功就在哪裡。孩子的專注力需要父母去呵護和培養,在他小時候專心幹一件事的時候,只要沒有危險,沒有被邀請,父母就不要輕易去幹擾,這是讓孩子保持專注的最好方法。

    第二個習慣,是不怕失敗的習慣。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法寶。如果孩子經不起挫折、失敗,很容易在困難面前退縮,就無法經受更大的挑戰,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在孩子遇到挑戰的時候,父母給予鼓勵和支援,能激勵孩子更勇敢地迎接挑戰,戰勝挫折。

    第三個習慣,是自律的習慣。

    我們都見過優秀學霸的時間規劃,也見識過王健林的日程安排,成功的人都是高度自律的人。父母要首先自律,然後幫孩子制定他想要達成的目標,最後落實到行動,慢慢地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第四個習慣,是閱讀的習慣。

    有報道說,75%的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每個月至少閱讀兩本書,比爾·蓋茨的閱讀量更是驚人。閱讀就是在和作者對話,人類迄今為止在眾多領域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士,都在用書籍分享著他們的思想、理念和建議。養成閱讀的習慣,能提升孩子的思維模式,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第五個習慣,是好奇的習慣。

    好奇心本來是孩子的天性,但可惜的是,後天不當的教育環境讓很多孩子的好奇心逐漸泯滅了。所以父母更多要做的是,是不破壞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和滋養孩子的好奇心,這樣孩子會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 17 # 陳陳讀書

    作為一個媽媽,我認為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養成那些好習慣?我認為以下幾種是必須的。

    一、早睡早起。孩子在成長期,像一棵小樹一下給澆點水就瘋狂生長。那麼早睡早起就是給孩子成長澆灌的營養之水。

    二、運動。有人會說孩子天天瘋玩,還需要運動嗎?運動和瘋玩是不一樣的。比如堅持跑步,每天帶孩子堅持跑步不僅鍛鍊身體,還強化孩子的意志力。

    三、閱讀。現在是個全民閱讀的時代,大家都意識到多讀書對人的好處,從小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會培養他的思維能力,遇到事情會多動腦筋思考。

    四、禮貌。這個習慣一定要交給孩子,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對人禮貌可親。點點滴滴的行為都透漏著一個孩子的教養。

    以上是做人的原則和基本。當然還有很多微小的習慣,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不斷培養。

    習慣養成沒有固定時間,因為習慣種類不同,所需要時間不一樣。習慣分為行為習慣、身體習慣和思考習慣。行為習慣即每天的規律行為,例如讀書、寫日記、整理。培養時間大約一個月。身體習慣是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例如減肥、運動、戒菸等,培養時間大約三個月。思考習慣是和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例如正面思考、緩解壓力思考等。培養時間最長,大約半年時間。

    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之時,不要一概認為所有習慣都需要21天來養成。

    同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之時,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否則孩子的習慣很難堅持到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銀行排隊辦業務時,vip使用者可以插隊在其他普通使用者前面,你覺得這公平合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