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聽你們的意見
4
回覆列表
  • 1 # rainbowzhong75

    兩種情況:一,孩子只是還沒有學會和人交流的正確方式,發脾氣時不知道如何處理。二,家裡帶孩子的人給做了錯誤的示範!

    三歲的孩子,還無法正確的處理自己的情緒。不高興了需要表達時又沒找到合適的方法,有些是抬手打人,有些是咬,這是對外發洩的。還有些孩子會自虐,抓自己頭髮,撞牆等等。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情緒,“哦,寶寶,爸爸/媽媽發現你現在很生氣/沮喪/懊惱……”只有孩子對這些情緒有了認知之後,你才能引導孩子處理這些情緒。“生氣了,你想打打沙袋嗎(或者某個他不太喜歡的毛絨玩具等)?”“這個積木沒搭好,你有點沮喪是嗎?你恨不得把它們乾脆都推到?”……用正面引導(即你可以怎麼做)的方式教會孩子處理情緒。

    如果是因為家裡帶孩子的人做了錯誤的示範(即家長就有一生氣就會打罵孩子的習慣的),那麼就得從源頭入手,去除錯誤示範,變為正向引導!

  • 2 # 成就未來

    1、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作為一個有逼格的家長,我們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切忌驚慌,也別和孩子一起發脾氣,這樣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使你在孩子心目中很無能,孩子會被你的挫敗感傳染,會更不開心。嘗試理解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比如是因為夠不到想要的玩具,還是衣服弄髒了想要換乾淨的衣服......對症下藥,合理安撫。

    2、讓孩子少發脾氣

    因為孩子明白的比能表達的多,他們常會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沮喪。但發脾氣畢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少發脾氣。

    在說“不”之前重新審視他的需要。孩子提的要求真的不能接受嗎?(這個東西真的不能玩嗎?)如果其實也還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如滿足他。

    ①給他一定的自由,在你限定的範圍內,讓小朋友來做選擇,例如“下午的點心,你想要吃蘋果還是香蕉?”

    ②給孩子足夠的關注,確保他不是單純想要引起注意才調皮搗蛋。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可以獎勵他。

    ④不要讓他太受挫,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玩具和遊戲,難度逐漸增加。

    3、幾個有用的管教法則

    ①說到做到:媽媽承諾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就不要爽約,老是給孩子定各種規矩,自己卻不能說到做到,你在孩子心目中會掉價的。

    ②不要打他:都說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領,在你打他的時候,傳達出的資訊是“生氣的時候可以打人”,那麼他發脾氣打人打自己也就不足為奇了

    ④平靜中斷法:如果你需要對孩子採取更強硬的管教措施,那麼平靜中斷法(time-out)是多家權威機構支援的有效管教方式:對付孩子做錯事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不關注他、不給他玩具、不跟他玩。

    發脾氣這個事情,媽媽們不用當成是洪水猛獸,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情緒的宣洩,但若是聽之任之,很可能你會養出一個讓人討厭的小孩!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家孩子今年也是3歲,其實我也曾和你有過一樣的困擾。記得是在他2歲的時候,有一天夜裡,我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家孩子突然跑過來用小手掌呼呼地打我胳膊,在臥室的老公都能清晰地聽到孩子打我時清脆乾爽的啪啪聲。我的胳膊是通紅的,我的表情是震驚的,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這孩子怎麼就突然成了“熊孩子”了?為了把我的孩子拉回正軌,走回聽話的孩子,我當晚就查詢各種資料、諮詢有經驗的閨蜜、請教相熟的育兒顧問......最終,在我的不斷探索下,終於找到的事情的真相!其實他打我並不因為他進化成了“熊孩子”,而是他的成長進入了新的里程,是“敏感期”這種無形的力量在影響著我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也是一樣。下面且聽我慢慢道來。

    很多媽媽帶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怎麼一帶出去就哭?

    天天吃手、吃腳、吃玩具怎麼辦?

    為什麼老要跟我唱反調?還打人?

    ……

    這時候老人都會勸慰:沒事沒事,過了這個階段,大了就好了。老人這話可不全是溺愛孩子,“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幾個關鍵的敏感期,這些敏感期很短暫,期間孩子會對某一種行為或者事物特別感興趣,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正確的引導,過好敏感期,對孩子的心智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感官敏感期

    寶寶出生起就會用聽覺、觸覺等感官來探索世界,到了特定階段,會對某個感官的作用特別著迷,下面就舉些例子來說明。

    >>>有些寶寶在家睡的很安穩,可逢節過年帶出去旅遊探親什麼的,就十分鬧騰。這是因為,離開了家中熟悉的環境甚至氣味,寶寶沒有安全感,難以適應新環境。

    【支招】

    (1)從出生起就要培養寶寶的晝夜意識,白天拉開窗簾,不刻意營造安靜氛圍;晚上關燈,保持安靜,這樣做有利於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另外,房間裝飾要色彩鮮豔亮麗,可以幫助寶寶提前發展對顏色的認知哦。

    (2)給寶寶準備一個可隨身攜帶的安撫物,最好是睡墊、抱被等柔軟的貼身物品。對於寶Bora說,不管去哪裡,都睡在同一塊墊子上,觸覺、嗅覺等體驗都很有安全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感。

    >>>2歲以內的寶寶,都會經歷一個口的敏感期,不管是自己的手、腳,還是玩具、書……只要拿得動、塞得進嘴,孩子都會吃的不亦樂乎。一方面是寶寶用嘴來探索世界,感知軟、硬;另一方面是到了出牙期,寶寶會感覺到硬和癢,這時就會尋求外界刺激來緩解牙齦不適,吃手就成了最好的安慰。

    【支招】

    放心讓寶寶吃吧!只要保證寶寶吃的東西都是乾淨的、安全的就好。試想一下,如果寶寶口的敏感期沒過好,長大了可能會養成吃指甲、吃頭髮等壞習慣來安撫自己,到時候就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糾正了!

    自我敏感期

    寶寶1歲以後,慢慢學會說話了。然而很多家長髮現,不管你說什麼,寶寶都要跟你唱反調。

    這是因為寶寶的自我意識正在慢慢覺醒。這個時期的孩子,迫切的想要劃分出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過程包括拒絕、甚至打人,很多家長給孩子扣上了“不懂分享”、“自私”的帽子,寶寶心裡冤,但寶寶說不出來啊!

    【支招】

    孩子拒絕分享時,家長不要強制,把分享的行為親身示範給孩子看即可;孩子“打人”,家長也別急著懲罰,而是要耐心告訴他:這樣別人會疼的,可以抓著孩子的手幫助他感受力度。打人是家長下的定義,孩子並不知道、也無意去攻擊別人,總是說“不”、拒絕分享也不是自私,自我意識的覺醒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

    動作敏感期

    當寶寶在用嘴探索世界時,會發現手是一個好東西,在喚醒了手部力量之後,寶寶的手就像長了彈簧,什麼東西到了手上,馬上就能飛出去。

    等學會走路,體內壓抑許久的“魔性”就釋放了,活潑好動、喜歡走路,不願讓大人牽著,還總愛挑戰馬路牙子、小水窪等複雜路況,幾個大人一起,也不一定製得住小魔王。

    【支招】

    孩子進入動作敏感期以後,明顯變的活潑好動、不聽指揮,這是因為隨著肢體、神經的發育,孩子慢慢發現了身體運動的美好,對外部世界也更加好奇。粑粑麻麻適當“糙”一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盡情的奔跑、跳躍、感知世界吧!

    語言敏感期

    最讓粑粑麻麻開心的,莫過於寶寶開口叫爸媽的瞬間。從寶寶學會開口說話,就進入了語言敏感期,會出現不停地自言自語、模仿大人講話、甚至罵人等行為。

    【支招】

    不要再使用“吃飯飯”、“洗澡澡”等簡單易懂的“嬰語”跟孩子交流,家長要以身作則,用規範的語言鼓勵、引導孩子說更長、更復雜的句子。孩子罵人、詛咒時,不要急著責罵,先反思自己的用語習慣,再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自己的情緒。

    社會規範敏感期

    自我意識得到充分滿足之後,孩子會開始渴望群體生活,進入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階段一般在3歲以後。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基本禮節,同時,要準備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啦!

    俗話說3歲看老,孩子出生後的最初那幾年,是奠定一生髮展的基石。那麼,如何陪伴孩子過好關鍵的成長敏感期?最後我送你十字箴言:細節糙一點、原則要守住!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4 # TT愛的真諦

    兩三歲的孩子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並且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於是碰到不滿意的、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便開始攥起小拳頭打你或者狠狠地咬你一口。其實有時候小孩子打人根本就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不懂得輕而讓人覺得像是在打人。

    孩子打人,他的目標是就近的,例如身邊的小朋友,手裡拿的東西或家人。其次,孩子選擇攻擊物件還跟被攻擊物件的態度有關,愛出手打父母,是因為父母對他這種攻擊行為的反對態度不夠堅決,所以大家要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父母最好的辦法是制止和“冷處理”。和小孩子講道理往往是講不通的,孩子打人,家長也一定很生氣,這時家長也不必急於處理,都冷靜一下,然後在慢慢給孩子說為什麼不能打人。慢慢地讓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好的,打人爸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喜歡我。

    爸爸媽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示範社交場合的禮節,比如見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見等。平時在家裡,家人之間要注意使用文明語言,良好的文明的禮貌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極好的環境薰陶。同時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能力。由於年齡小,表達不完整,事情做不好沮喪的時候就很容易“發飆”。比如:樂高拼不上、積木搭不好。家長這時要及時的站出來,幫助孩子,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把小傢伙獨自留在那裡生悶氣、發大火。

  • 5 # 親子講師Cherry

    進入兩歲以後的小朋友,正好處於人生中的第一叛逆期,明顯變得調皮起來,開始不按常理出牌 ,思維有了新的突破,有的小朋友也會經常出現打人的現象!

    西方人也有“Terrible Two”的說法,意思是“可怕的兩歲”。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非常難纏,喜歡跟大人作對,凡事都有叛逆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

    每一個寶寶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時期,家長不要焦慮,也不要輕易給他們下一個“打人”的定義,那只是由於寶寶太小,還沒有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麼家長改怎樣引導他們變回聽話的孩子呢?

    首先,當孩子動手打人的時候,家長要認真思考一下,寶寶當時的需求和心理,我們可以拉著寶寶的手,對寶寶用這樣的試探性的句式詢問:媽媽知道你想……是不是?媽媽知道你很生氣(憤怒)進而得到寶寶的求證!

    如果寶寶會說的話比較多,可以教會寶寶說一些表達情緒的詞語,比如說,怒怒(憤怒)來了,是不是?經過反覆多次練習,相信寶寶慢慢就會表達自己了!

    其次,教給寶寶一些代替打人的動作,比如揉紙團,打玩具沙袋,或者讓寶寶拿彩筆肆意地塗鴉來釋放一下情緒!

    還有,給寶寶講一些情緒認知繪本,讓寶寶逐漸對自己的情緒有一些認知!

    最後家長需要了解,有時候,寶寶打人的行為是模仿大人的結果,所以,家長千萬注意不要打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類似的動作!

  • 6 # 祈禱平安健康快樂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越小,越單純,三歲的小孩可以說是白紙一張,只要正確的引導,就可以長成一個健康Sunny的孩子。三歲的小孩打人,我們要用心的陪伴他,仔細觀察他為什麼打人,可能是他要你關注他,而你卻去忙別的事情了,可能是他要出去玩或玩具被人搶了,你沒理解他,他要找你發洩。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試著和他溝通一下,問問怎麼了,如果他願意和你溝通,你可以陪他去玩。如果他不肯善罷甘休,有點倔,你可以裝生氣或裝痛,哭的樣子,冷靜一下,這時小孩會停下來,你繼續裝委屈,觀察他,找到原因,找機會再和他溝通,講道理。

  • 7 # 積木育兒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的成因。

    1. 孩子為什麼會打人?

    三歲的孩子打人,最可能的原因是家長沒有教給孩子抒發情緒、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他只能用打人或者發脾氣的方式讓父母滿足他的需求或解決眼前的困難。

    身在職場的父母往往照看孩子的時間比較少,這非常影響孩子和大人的安全依戀關係,這個時候他往往會用比較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你的需要,這個時候有些父母會因為對孩子的愧疚比較縱容孩子打人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另外一個原因是對電視或者大人行為的模仿。大人、電視等媒體的影響是孩子學習行為方式的範本。現在電視上有一些動畫片裡暴力的情節非常多,大人看到覺得是搞笑情節,但是孩子看到是會真的模仿的;如果家裡經常發生爭吵、暴力或者長期受暴力電視的影響,孩子就會有打人的行為。

    2. 怎麼引導?

    首先,家長要反省自己平時是不是忽略了孩子,對孩子的迴應不夠及時,如果是這樣,多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用心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是單純的,所以只要家長用心,一定能弄清孩子的情緒是為了表達什麼;

    其次,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動需求和情緒的方法。比如,“寶貝,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現在想做什麼嗎?”或者“你打媽媽,媽媽非常難過,如果我也打你,你會怎麼想?”

    家長這樣的引導一定要堅持一段時間,因為孩子的學習和習慣養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行為示範,不隨便發脾氣,不用情緒解決問題。

  • 8 # 悅馨石

    三歲的孩子打父母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愛你,不知道咋表達,鬧著玩的;另一種就是對你不滿,真的很生氣的打你。鬧著玩也就罷了,擔心的就是生氣真的打你。那為什麼會這樣??

    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關心太匱乏。尤其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都是“低頭族”成員,只要一有空,手機就不離手。孩子有時給大人說了一句話,大人好久都沒有反應,當孩子大聲喊叫的時候,才會引起他們的重視。更嚴重的,父母反過來還會大吼孩子,動手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不高興,只有用打人來發洩他內心的不滿和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

    、對於引導他做回聽話懂事的乖孩子,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給他足夠的愛和關心。多陪他們聊天,多陪他們做遊戲,多陪他們做很多他們喜歡的事情,以小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多多互動。儘量不要去大吼大叫,動手打孩子,時刻覺察自己言行上不正確的地方,及時改正。孩子的這個階段,模仿力超強,你的言行舉止他們都會學習模仿,只有在父母不打人,不發牢騷,開心交談時,孩子也會跟著父母往好的方面去發展。父母且行且珍惜啊!!

  • 9 # My涯堂

    麥芽現在2歲10個月,正好處在這個階段,最近不僅會罵人,說“討厭你”,也會打人,急了就拍我兩下,甚至還要用小手掐我一下。

    我看在眼裡,愛在心裡,有時也會心裡不舒服,但是還是得剋制,因為我們要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就會有這種表現。很正常,但是需要我們去引導。

    叛逆期的特點

    孩子2歲後進入第一叛逆期,越來越明顯的反抗意識,不管你問他什麼,他都能給你來句:“不!”甚至他想喝水,你端著杯子給他,問一句“你喝水嗎?”他都會下意識的來句“不喝!”但手上早把杯子接過去了,真是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在叛逆期,孩子經常會氣性很大,如果他說的話你沒明白,或者你不理睬、裝糊塗,他就會大發雷霆,有時候大吼大叫,有時候打人罵人。

    敏感期的特點

    2-4歲的小朋友還有一個詛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用狠話來作為自己肢體和語言力量的補充,他們學會了一兩句“討厭!”“打死你!”“不給你好吃的!”就以為這樣的話語能震撼家長,讓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同時達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該怎麼做首先我們該瞭解,孩子還是那個好孩子,只不過在當下的這個階段,他們語言能力跟不上自己的思維,當無法讓身邊人理解和支援自己的時候,他們只能用額外的表達方式去支援自己,打人、罵人都是手段之一。

    在發生這些情形的時候,大人不必著急和焦慮,也不要對孩子生氣。我們可以以下方式,幫助孩子解決當前的問題,度過這個階段:

    淡化他的行為,不必對此有過多的情緒爆發;

    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擁抱安撫,和孩子聯結,向孩子表達共情,耐心的向孩子解釋剛才發生的事情,讓他學會語言表達;

    加強和孩子的日常交流,多給孩子讀情緒繪本,支援他在有情緒時合理、適度的情緒表達;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當大人有情緒的時候,合理適度的表達是孩子學習最好的榜樣。

    總之,不要著急,不要焦慮,耐心、和藹的對待孩子,幫助他度過這個成長的階段。

    (希望孩子天天都那麼開心)

  • 10 # 紫靈百味媽咪

    3歲了寶寶會聽的懂了可以慢慢跟她講道理。1、改變孩子目標,孩子實在脾氣大要發洩下,可以讓他打枕頭或許公仔。 2、等孩子靜下來要和孩子討論經過這,充分了解孩子生氣原因。補充說打人是不對不正確,要引導。3、教孩子用語言交流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的感受,大人還得注意自己的有沒有引起像用打人的現狀,要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做好模範。減少孩子有接觸攻擊性的東西,比如有些電視就有這樣的行為,遊戲啊這樣子

  • 11 #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三歲的孩子打父母,這樣的情況發生很可能是你的孩子缺乏用語言表達所發生的事情的能力,或者不知道怎麼使用語言表達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孩子打父母,很可能是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怎麼做。讓孩子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是父母的職責。

    當孩子再次出現打人的情況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做:

    一、拉著孩子的手說不可以打人,我很抱歉你感到傷心和生氣,你可以跟我說說或者打這個枕頭,但人不是用來打的。

    二、幫助孩子處理他的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現在真的很生氣,感到生氣沒有關係,但你能用語言而不是行動,告訴我你在生誰的氣或什麼事情讓你生氣嗎?”要等待孩子的婚姻,並有興趣的傾聽,而不要說“你不應該生氣。”

    三、對於不到四歲的孩子你可以直試試,給他一個擁抱。這會讓孩子看到不可以打人的同時,為孩子示範了一種愛的方式。擁抱不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

    四、讓孩子知道他能做什麼,而不是告訴他不能做什麼。每當孩子開始打人時,你要一邊溫柔地抓住他的手,說:“輕輕摸一摸”一邊做給他看。

    五、等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告訴孩子:那樣真的很疼。我感到很傷心。如果我做了什麼事情讓你感到很傷心很憤怒,我很希望你能告訴我,我會為我做得不對的事情向你道歉。當然,你也需要為你打我這件事情向我道歉。我需要你的道歉,這會讓我感覺好起來。

  • 12 # 星子的休閒小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並不是真的打父母,這是孩子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遇到外界刺激就動手是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做出的本能反應,家長不必焦慮著急。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進入群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有時打人,是因為他還不會與別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和力度。

    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而且不知道自己打人是錯誤的,需要我們家長幫他澄清,並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才是解決之道。

  • 13 # 樂不書蜀

    孩子“打人”行為很常見,關鍵是看父母的引導是否得當。所以當寶寶出現打人時,不管是打家庭成員還是其他寶寶,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

    寶寶為什麼“愛打人”

    其實寶寶們之所以表現出打人、踢人、咬人等,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去表達自己。

    早作準備,教寶寶如何表達友好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教寶寶正確地表達友好的行為。比如教寶寶抱娃娃、親娃娃、摸娃娃,大人作示範。朋友來訪教他揮手說“你好”,臨別揮手說“再見”。

    冷靜處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當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當寶寶打人時,作為家長要及時干預。

    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馬上把孩子帶到一旁,看著孩子的眼睛,用平靜並且堅定的語氣說:“不可以打人,打人會傷害別人。”幫助孩子梳理情緒。在自己孩子後,父母需要根據孩子打人時的情況進行處理。如果孩子感到很生氣,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的手,繼續和孩子說:“不可以打人!”先讓孩子平靜下來,然後可以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梳理情緒之後,他還是想打人的話,你可以說:“如果你繼續打人,就只能讓你去其他地方玩了。”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如果執意做出被禁止的行為,他是需要承擔後果的。如果孩子沒有生氣,只是在表達友好,只不過下手重了一些,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你是希望和星星一起玩,對嗎?你可以這樣告訴他。”然後,示範給寶寶看,比如說揮手說“你好”,教寶寶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友好。重視道歉的過程。如果孩子出現的人,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對他說:“你看,欣欣被你打痛了,我們可以去說‘對不起’嗎?”這是在陳述事實,之後要把焦點轉移到他的行為對對方造成的後果上:“你看,欣欣很難過,因為你打他,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她開心起來呢?”說完,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跟被打的小朋友握手或擁抱,並跟他說“對不起”。父母永遠起表率作用

    如果父母平時遇到這種情況,總是情緒失控,比如大吵大鬧,甚至動手等,這其實等於告訴孩子這些行為都是被允許的,因此要想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情緒。

    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打父母必須馬上糾正,不能用開玩笑的語氣跟他溝通,讓孩子錯誤地以為“打人”原來是可以得到關注的。也不要一看到孩子打人就特別氣憤,甚至能於打孩子來教訓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懲罰讓孩子記住打人是不對的。孩子可能誤以為“原來我可以打人,因為爸爸媽媽也是這麼做的”。

    總結:寶寶打人時的處理方法

    1、教寶寶表達友好

    2、馬上處理明確立場,幫其梳理情緒,帶他道歉

    3、家長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14 # 爸爸很棒

    第一,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打人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還沒學會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還沒學會怎麼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不滿意。不管是打父母還是其他人,只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對自己不滿意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不要上綱上線。

    打父母既不是故意的,也並非是不尊敬長輩、不孝順。請父母放下自己的見地,從孩子出發,看看孩子為什麼打父母,他在表達什麼?他想要什麼?找到癥結才能解決打人問題。

    第二,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自己的不滿,而不是引導孩子變回聽話的孩子!

    所謂聽話,就是聽從父母的做法、安排、意見,從父母的要求出發來約束自己,這對孩子並不公平。孩子為什麼要聽話,他所聽的話是正確的嗎?對自己有利嗎?他願意聽嗎?

    父母聽孩子的話了嗎?懂得孩子每一次的要求嗎?懂得孩子的憤怒和不滿嗎?懂得孩子的情緒嗎?會傾聽孩子嗎?

    想要孩子聽話,父母首先學會“聽話”。聽懂孩子的訴求,聽懂孩子的心思,聽懂孩子每一次的情緒變動是怎麼回事,就不用擔心孩子不聽話了。父母懂得傾聽,孩子自然也懂得聽話。

  • 15 # 慢慢慢成長

    首先,孩子打父母這個行為,要先搞清楚,孩子是打著玩還是真的打,不要輕易貼標籤!

    1.如果是打著玩,孩子可能只是想跟你們玩,透過打這個行為來引起你們的注意,那麼可以跟寶寶說這個遊戲不好玩,換個遊戲更好玩之類。

    2.如果是真的打,要搞清楚寶寶是為什麼打,還要反思下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當寶寶發生哭鬧時,自己是如何處理寶寶的哭鬧的,是耐心引導還是暴力解決?如果自己在之前的育兒過程中一直是暴力解決,那麼就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後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耐心引導寶寶。

    3.如果排除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問題,那麼就想是不是父母讓寶寶缺乏安全感或者是寶寶受了別的什麼影響,只有找到根源所在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對於寶寶打父母,父母肯定是不能縱容這個行為的,我們可以好好跟寶寶表明自己不喜歡寶寶這個行為的態度,並告訴寶寶自己喜歡寶寶哪些行為,同時還要詢問寶寶為什麼要打自己,以瞭解寶寶內心的想法,從而解決根本的問題所在。

    最後我想說的是,寶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寶寶的身上,請跟寶寶平等相處

  • 16 # 暖心秋媽

    孩子打人的行為,我覺得很多家庭都會經歷。

    我家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婆婆來我宿舍住了。長輩們總難免有陋習慣。所以,當孩子10個月開始走動或爬或拿東西,婆婆一禁止就說“再拿就打你,再玩就打你,再摸就打你”之類的語言。當然,婆婆是沒有打孩子的,她只不過豎起手做打的動作而已,哪會打啊。可是,孩子就學會了打的動作。

    孩子開始是打婆婆的,孩子爸看見了孩子居然打長輩大發脾氣,打了孩子。可是,當孩子再打婆婆臉蛋時,婆婆還嘻嘻哈哈地對我們說:“你看你看,孩子就這樣。”我直接當著婆婆與孩子爸的面說:“大人沒榜樣,孩子就學樣。你是長輩,當孩子動手打你,你還嘻皮笑臉地,孩子以為那是好笑。他並不知道那是打人。孩子打你,你還很開心的樣,我是孩子我都以為打你的動作是讓你笑呢。”

    人家說學好三年,學壞一瞬間。孩子打人的動作我很不喜歡。但是,讓孩子改這個動作我試過很多方法。每次當孩子打人時,我說:疼。我讓孩子把打的動作對他說:“輕輕摸”,也示範給孩子看。為了孩子沒有這“打人的壞習慣”,我讓全家人在孩子面前不說“打”這個字,不做伸手打人的動作。但是,孩子偶爾還會打一下。

    孩子兩歲多快3歲那會兒,當時我侄子讀大班,他被我媽溺寵怪了總是與我媽吵架,我媽給我帶孩子,她怕影響我休息,所以會動手捏我侄子。於是乎,我家孩子也學著我媽的動作――捏人。剛改掉打的壞習慣,又來學著耍賴與捏人。

    所以,我個人覺得,孩子的不好習慣,不緊盯他是如何改掉的。而是平時大人的陋習影響,孩子模仿了大人的動作、語言而形成的壞習慣。想讓孩子學好,咱先做好榜樣。

  • 17 # 百合媽媽讀心理

    孩子所謂的打裡沒有任何的惡意,孩子才三歲,他的世界還很單純。

    他之所以打你,一方面可能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仔細想一想,他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什麼事的時候打父母,你也許就豁然開朗了。

    第二,可能是孩子為了吸引你們關注,回想一下,你們是不是給予孩子的關注太少,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他知道,如果自己做出一些反常、過激的事來,你們才會關注他。

    我家孩子有時候會用大叫,或者故意在我關注的事物上添堵來吸引我的注意力。因為我總是很忙,難免會關注不到他,所以我基本上能洞察他的用意。

    希望你們用心體察孩子的內心,多關注他,一定會找出問題的癥結,很有可能是你們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 18 # 依米的一米陽光

    不知道孩子在什麼情景下打了父母?同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我想孩子會打人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過去曾經透過打人這個行為使他的一些需求被滿足。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爸爸媽媽在自己平常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就要注意:

    一、你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了嗎?你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你會在什麼情況下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其實是很簡單的,再哭再鬧的孩子,一旦你理解了他,接納了他當前的狀態,可能一件棘手的事情就被解決了一半。

    二、給孩子規則下的自由。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長應該滿足,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家長應該去探究孩子不合理需求背後的原因,引導孩子正確表達需求以及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事方法。比如孩子強烈的哭鬧或者暴力行為,作為家長應該看到孩子在強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並進行一些引導,而不是寵溺的服從。

    2)孩子只是處於摸索世界的狀態或者敏感期。

    這種情況下,孩子打人是無意識的,孩子打人並不等於不尊重大人。他可能只是在探索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他可能只是發現他自我的力量,他可能在學習自我保護,他也可能只是在模仿他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行為,不管是家人的,還是外面的陌生人的等等。

    這個時候最關鍵的是,家長要積極引導,不要反應過於強硬,更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你這孩子就是個暴力王、你這孩子這麼小就打人,長大後就好不到哪去等等……

    給予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給孩子多點耐心,多點陪伴,我想孩子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另外,我想針對這個問題,多問一句話: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嗎?那你會不會羨慕別的孩子的獨立思考力呢?我稱讚我的孩子時,我從來不說:你真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我會說:你是個講道理會自己思考的孩子。

    我是依米,陪娃成長的喜歡學習喜歡探索的職場媽媽。育兒,有你更精彩。

  • 19 # 親子環保閱讀

    孩子打父母,這時候多分析父母一方或者家人有沒有暴力行為。

    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打了家庭成員,大家都會是嬉鬧式去跟孩子解圍,孩子也會誤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值得鼓勵的,他也不知道這樣的表現是不對的。

    其實看到孩子打人,應該立即嚴肅處理,把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並且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其中語氣最好是“和善而堅定”。

    此外,還要注意梳理孩子的情緒,找出孩子生氣的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根源。

    最後,還應該注意孩子的打人後,要道歉的問題。這樣的儀式感,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20 # 品智女人

    孩子3歲打父母,說明他以前也打過父母,而且沒有被父母制止。錯不在孩子,而在父母,錯在父母沒有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孩子打父母也不會平白無故,一般是有情緒了,作為一種發洩和表達情緒的方式。這時候,首先告訴孩子不要打人。然後問他:“你不高興了是不是?”要同理心,讓孩子知道你懂他的情緒,不用他打你,你就已經懂了。你進一步引導他把情緒表達出來,說:“你不高興可以告訴媽媽說:‘我不高興了。’”當孩子學會了正確的表達方式就,慢孩子就不需要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了。

    我認識一個媽媽,他的孩子一不高興就扭過身抹眼淚,看著讓人心酸。孩子哭也是一直表達方式。我告訴媽媽:“你要教他把自己的心情說出來。”比如,我不高興、我生氣了、我很難過、我很傷心、我很委屈,等等。每次家長感受到孩子心情的時候用最準確的語言教給孩子表達出來。慢慢孩子就會用更多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把打人當成遊戲,家長沒有正確處理反而陪著孩子玩。孩子當然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好的。所以,家長首先要制止這種行為,換成其他的遊戲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