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有嗎?或者你見過這種人嗎?
1
回覆列表
  • 1 # 時光稻留

    沒見過,聽說過,汪涵家裡就是個圖書館。

    不過我覺得擁有這麼多書,真的很美,以後我就想開家咖啡圖書館,看書,喝咖啡,或喝茶

  • 2 # 誠實守信的好人

    肯定是很自豪了!!我家的藏書現在已經是我大女兒最喜歡的地方了!我驕傲的可以說,這些書都是經典,如,四大名著,東周列國等中國古典書籍,還有外國的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等外國經典,我覺得等我小女兒長大了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這是我的驕傲!

  • 3 # 偶來三徑

    由於搬了幾次家,損耗了一部分書,現在我大概還有千來本的書;對於買書愛書看書的人來說,真的不算多。

    我的這些書,都是經年累月買來的,而且除了極少部分是在新華書店買的外,絕大多數都是從舊書攤上淘來的,淘書的樂趣,只可意會難以言說…而藏書的體驗,從實用功能上說,就是簡單兩個字:方便。一是閱讀,從書架上隨手一抽,就是一部經典;二是資料輔助,一個不解的名詞,一個典故的出處,一件大事的始末,等等類似的疑惑,你的書櫥就是一排排紙質版的小“百度”,而且它的權威性更不容置疑。第二種體驗,是心理上的感受,藏書的人都視書如寶物,備加珍惜,特別是買到一本心儀已久的書,那份欣喜與滿足,我想愛書的人都有體會。而買書越多,更會覺得書永遠都買不夠,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故爾變得更“貪婪”;而且還會無意識地在書面前,覺得自己各方面知識的貧乏甚或有種越來越渺小的感覺…時不時地,倘有興起,倘有所索,聞著書香,翻著有些年頭書的泛黃的紙頁,一種滄桑,一種溫馨,油然而升;前賢的智慧,名家的華章,整齊地排列在眼前,隨手可觸…此時,不禁地會有心滿意足,如此富有的感覺。第三種體驗,是歸納性的意念。一類書是閱讀的,如經典名著,文史學術;一類書是備查的,如字典辭典,百科全書;一類書是收藏的,如版本稀缺,線裝古籍…有的人也許會說:書又不值錢,我有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是的,您說得也對,但您的這種買和我們的買是不一樣的。請您不要笑我誑語,對於愛書的人來說,一本本買來的書,就是無價的財富!它的價值,不是封底的定價,因為他買的每一本書,都與他自己的知識,品位,經歷,感情,理解,仰慕,喜好,實用,緣份等等這些有關,可以說,對那些自己特別偏好的版本和作品,真的有種像對親人一樣的親熱和愛戀…另外我還想說,真正的藏書,與裝逼無關,它也不可能全都是整齊嶄新的一套套精裝與豪華本;同樣,一個不讀書的人,如用這種裝逼方式來附庸風雅,反而更易露出不讀書的馬腳…好了,說了這麼多,而且還借題發揮了幾句,頗感有失風度。在此彌補一下:家有藏書,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愛讀書的人愛藏書是天經地義的事;藏書多,也不代表就一定比別人學問大知識多曉春秋明事理;書讀得越多越蠢越無用的人也有一些。儘管如此,古言“詩書繼世長”這句話,如從總體的歷史上來看,肯定是有其內涵的道理的…最後說一句:現在想要做到“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真心越來越不易了…(附我的藏書一角照,拍得不好):

  • 4 # 萌寵趣事歡樂逗

    今年24,自己買的書大概有三百本。歷史,雜誌,文學,計算機,外語,工具書,都分類擺,大多數書都看過一遍了。有時候沒事做,翻本書看看還有挺能靜心的。

    老家還有兩個大書架,是爸爸,爺爺買的,也有好幾百本。

  • 5 # 老楊曬寶

    我有上萬本書,每次搬家都特別辛苦,珍愛的自己倒騰幾趟,兩輛廂式貨車拉不走,現在終於有了大房子,十二個定製書櫃從地面到天花板,沒事翻翻書特別愜意。另外的書裝了三十二個塑膠水果箱,四米乘兩米高四十公分的榻榻米下面滿滿的也是書,2009年辦過連環畫藏書展,今年辦了木版年畫收藏展,過兩年還準備地圖收藏展,書讓我生活的充實,開闊眼界,結交了朋友,孩子也透過我的藏書喜歡上傳統文化,和同學們共享快樂!總之,藏書改變了我的生活!

  • 6 # 池晨光93870648

    家有上千本的書籍對一個愛書人來說,還真不算什麼。我年近半百,自幼就愛讀書,那時家庭條件有限,家中沒多少書。那時我夢想將來有條件,一定要坐擁書城。後來我工作後,每月生活費多花在買書上。只是當時學識有限,沒買多少書。隨著讀書深入,閱歷的豐富,我也從讀書開始和著書編書結緣,身邊書友文友多了,閒暇往來多以贈書談書為一大樂事。至今,我家的書籍約有數千冊吧(十多年前我家藏書超過一千冊後,就不再清點了),六個書櫃都不夠放了。大多為工具書、文史哲、藝術類書籍為主。書籍年代除了少數線裝古本,還有民國版的,解放後各時期的。文史類的如中華書局出版的《資治通鑑》,綠皮本二十四史,除了前四史不是一版一印,餘者都是一印本;還有民國版的《邊城》等。二十多年前,那時家裡沒啥書,為寫篇稿子,查個資料啥的,經常泡在圖書館裡(那時電腦也沒普及)。現在家裡書多了,查個資料挺方便,再不行,上網百度也行,因此一年也難得去幾次圖書館了。只因住室小,家裡已書滿為患,想到小時夢想坐擁書城,不禁感慨。或逢夜裡一篇稿畢,擁被隨手拿起床頭一本書,翻看數頁,然後進入夢鄉,夢到和書中人物對話,醒來啞然失笑。不亦快哉!(隨想隨寫,順手拍兩張圖片,見笑啦!)

  • 7 # 愛祖國愛祖國文化

    書友們,告訴你們一個用很少錢可以收集很多書的辦法,我正在進行中。

    找收破爛的,跟他低價收書,他們把書當廢紙賣掉最多五毛錢一斤,我跟一個收破爛的商量的價格是兩塊錢一本,不管厚薄,書我選,他很樂意,個把月我在他那收了五十多本,加上我之前的書,現在能擺滿一個書架了,我的計劃是將家裡所有的牆都裝上書架擺滿書。

  • 8 # 民國故紙堆

    藏書千冊,在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不敢奢望的數字,然而在藏書家人的來講,只能是剛剛起步,更不用說藏書家了。去年經常在網站上看某個大學生藏書五千冊,上萬冊的,亂七八糟什麼型別的都有,堆積在寢室裡,我個人感覺實在作秀。學生時代的書,大都是用來讀的,而大學三年或者四年,即便是全用來讀書,又能讀多少?這種也只能說是堆書了。

    現在藏書還有另一個演變,就是為了藏而藏,這種也是藏而不讀的。看那種版本好,那種書版本稀缺,花錢砸回來,束之高閣,滿足一時的快感。這種也是藏,只是有那麼一點變味,書背被這種人搞去,或者把市場弄亂,真正讀書人卻得不著書讀,這是讀書人的悲哀。

  • 9 # 大聖121529551

    三十年來,搬家五次,書越搬越多,書架也越來越大,現在雖然好多時間是上網瀏覽,但是閱讀圖書還是汲取知識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捷徑。每當靜下心來,泡上一杯茶,捧起一本書,一種獨特的感受立馬會讓人拋棄一切浮躁,沉浸思考許許多多。雖不敢妄稱書香門第,但小孩子卻因為從小生於斯長於斯,耳濡目染,學業有成。可惜跑到大洋彼岸去工作了,等我老了那一天,這些書怎麼傳給他?想一想,就有些小鬱悶。

  • 10 # 聽雨軒主世界

    有藏書約三千多本。文學類分詩詞,中國古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世界名著,武俠小說,推理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約二千多本。另有中醫的名醫專著約300本,哲學,歷史,諸子百家,書法,繪畫,以及數學,股市,等等幾乎都是名家名著。我老了,本準備以餘生重讀一遍,現在上網太多,新知識太多,只能盼望長壽了。

  • 11 # 1393xuxu

    俺也來說兩句 我現在有個三 四百本書,涉獵範圍也有限,主要集中在回憶錄 歷史 政治,現在增加了經濟,基本都是70 80年代出版的,也有少量90年代後的,大部分都是外國作者 個人感覺 國內作者禁忌太多,寫的不夠客觀 深入,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不誇張的說知名的舊書網站上的回憶錄外國的、在我涉獵範圍內的基本都有了現在。我沒買過小說,因為現在稍大點的圖書館都有,何必要買!我要買中級圖書館也不會有的,某些方面的書。當然,除過,學生時代買過幾本小說合集。至於正盜版,我覺得要看價值:有些正版書太昂貴了,所以退而求其次,主要為看。當然,現在書多了,還的考慮賣的問題,畢竟值得多遍看的書還只是一部分,我工作到現在,買書花費差不多5000多些,具體沒算。書多搬家太不方便,所以想處理一部分不打算看二遍的書,至於長遠打算嗎,自己身邊留個一二百本書就夠了,其它要麼處理 要麼捐了,我不打算看說不定其它人想看,呵呵 大家都是愛書之人,我也就廢話幾句

  • 12 # 半卷

    好像都在曬書!這僅僅是我在宿舍的書櫃(現在寢室書櫃已經完全放不下了),裡面也只是一部分書。家裡也有一個書櫃,我的臥室也有不少書。大概一千本左右差不多吧!

    其實,我想吐槽,有時候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每個月買點書,噹噹,京東,淘寶打折時候再考慮一下多買一點。很快就能攢不少書了。但是你看書的速度一定是跟不上節奏的。

    當然了,有些書註定你只會去查閱,比如工具性比較強的書,必須放一本,也只是偶爾去查閱罷了。但是,確實有些書不值得買,倒不是覺得虧了,只是覺得拿這個錢去買一些現在更想要的書不是更好?

    還有些書,買了也是買了,看了也是完整看了一遍。但是,有些經典,不是讀一遍能理解的,需要和自己的閱歷增進,相關專業知識積累等等。自己這些經典還是讀少了,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我小時候讀了十來遍,但是《紅樓夢》僅僅讀了一遍,也還是囫圇吞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書我也是迷迷糊糊看了一遍。類似的情況很多。

    想到一個故事:錢鍾書訪問美國國會圖書館,主管者引導參觀藏書庫,顯得很得意.問及錢鍾書的感想,他說:“我亦充滿驚奇,驚奇世界上有那麼多我所不要看的書.

    而且現在我喜歡借別人的書看,我個人蒐藏古籍比較多,其他方面書籍相對匱乏。偶爾,借一借別人的書,別人的書借來閱讀有緊迫感。讀的稍微認真一點。袁枚大才子說過:書非借不可讀也。

    都在說書多好,多好。我也覺得書好,前提是你消化了書裡面的知識,知識體系改變了你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看問題角度等等。

    古人藏書很大程度上一部分人是為了炫富,現在不一樣,節衣縮食,你也能買很多書。生產力水平不一樣了,知識更加普及了。

    有上千本書在古代也許你是範欽,你是毛晉,你是錢謙益。你能書寫天一閣的傳奇故事。放在今天,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 13 # 漕運總督部院三爺

    我大概有800多本書,加上老爸的,應該超過一千本。怎麼說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的確很對。這些書給我最大的好處是知識面極大的拓寬。在十幾年前,還沒有度娘谷歌的年代,我的知識面一直都超越周圍的小夥伴們。第二,看書能靜心,特別是看完很多的書。當然,也有一些明顯的不便。比如重,每次搬家,搬書都要被搬家工人額外加錢。二是佔地方,特別是一線城市,書櫃佔地面積大,地價都比書價貴。看書是修行,只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能堅持手不釋卷的人越來越少。

  • 14 # 紙堆裡的蟲

    個人藏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書店的為主,主要購讀中國傳統的文化典籍經史子集,坐擁萬卷的感覺,那是何等的愜意。

  • 15 # 談古論金

    我大概有上千本藏書吧,有一個定理就是:

    有許多藏書的人一般從來不準確知道自己有多少藏書。

    請允許我嘚瑟地使用一句古話描述擁有許多藏書的體驗:

    坐擁書山,雖南面王不易也 !

    不廢話,上圖:

    《中國曆代戰爭史》和李零先生的著作系列並列在一起,茫茫禹跡、大地文章,和歷代興亡盛衰的戰爭往事,多麼有意思的橫通感受——好吧,其實平日也就是看看《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天下郡國利病書》、《讀史方輿紀要》的作者一為顧炎武,一為顧祖禹,其實都是與軍事有關的歷史地理著作,在清代,兩顧之書是經世之學的重要著作。

    《聖經》和猶太法典,閃米特文化中的精髓。馮象先生翻譯的《摩西五經》,是現代聖經翻譯的一條新路徑。

    《金文大字典》、《殷墟書契考釋》和《說文解字》,甲骨文金文和文字的變遷發展。

    甲骨文叢書和甲骨文無涉,鎮宅的《梵語語法》出現……

    印度學系列書籍夾雜在廿五史之中,心嚮往之,卻學得十分艱難的一門學問。

    只能求季羨林先生保佑了!

    老師的叮嚀教誨。

    帥哥教授弗蘭科潘的簽名那就只是收藏收藏而已。

    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階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在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公開演講。

    絲綢之路只是一個便於概括的名相,其深處的內涵是包括了羅馬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等在內的各民族各人群物質的交換精神的交流文明的激盪和碰撞。

    金陵刻經處的木刻本佛經因為蝸居侷促,暫時打了包。(以上次序不分先後)

    這些木刻本佛經的真容是這樣的。

    有時,囤積病和強迫症發作,會被一些編號限額髮售的概念忽悠。閱讀時候不忍做批註筆記。

    當然更多的書還是物盡其用的,畢竟得魚忘筌掌握真知才是王道,這就沒法保證書籍的場面了。

    別看下面這些《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有的塑封還沒有拆(那是因為還未及閱讀),其實算得上是被惡狠狠得讀了的。

    畫面下方還有未來得及拆封的當當紙箱。

    但顯然這和買一堆傳世藏書放在辦公室是不同的,不對,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俺的生意做不大呢……

    還有一處房子,近期不怎麼過去,隨便上兩張前陣子整理書籍後拍的兩張。

    那邊還汗牛充棟呢。

    現在寫作的一個原因或許就是:

    光輸入不輸出,從生物學意義上,豈不就是害蟲的定義嗎?

    故此

    不怕丟醜,將一些看到的內容和心得,呈現給大家,玷汙法眼之處,還請海涵。

  • 16 # 從善如劉L

    沒一本本數過,現在三千本還是有的!

    這些書包括了古今中外比較有名的書吧,書櫃滿了裝不下的時候,清理了一下,把過去工作中曾經用過的書,現在也沒人能再用的專業技術方面的書,統統的拿出來打包裝箱,也有五六百本吧,雖然有點心疼,還是忍痛割了愛,賣給了收舊書報的了。

    什麼體驗,小有驕傲,因為自己也不是個文人,這些書也就滿足了我的看書的需要了。

    這些書古今中外的都有,都是我的最愛了,我總認為,這些紙質的書才是書,可以永遠儲存,不丟不失的。而存在電腦手機裡的電子書,我總不放心,就怕他們突然的在電腦手機裡消失,所以,我現在也還是去書店的,有好的書也是要買回起來的。

    我認為紙質書看也方便,要看什麼書一目瞭然,而電子書想看什麼我總感覺不太方便似的,可能這是我個人的感覺吧。

    雖然手裡沒錢,可看著自己書櫃裡的書,就會感動自己很富裕,也很充足,也很滿意,在網路時代的今天,能有這三千本書也就足矣!

    可能老了的時候,手機也玩不了的時候,也就會靜靜的坐下看這些書的!

  • 17 # 魂舞大漠

    不才本人就是書多,家裡無丈物,書即財富,日積月累,逢書必閱,好書必求之藏之,書使自己開闊眼界,增長學識,提高文筆能力,進入書境不亦樂乎。

  • 18 # 北冥有魚34

    我自己也有幾千本書,年輕時買的。有些羞愧,絕大多數好些年沒翻了。看電子書習慣了,除了工具書一定要查外,都束之高閣。

  • 19 # 除奸武工隊

    藏書也是有階段性的。小學三年級起至中學(十年文)藏一些連環畫等小人書。十八歲,參加工作起收藏文學、藝術類的,之後又收藏文、史、哲之類的。時至九十年代起,對軍事類的書籍(圖文)興趣濃後,一發不可收!其實,藏書的過程就是人生的經歷,不同階段有不同選擇。進入不惑之年,也許以後你再也不會改變,直至終生。也許因藏書過多、過繁雜。就有必要作出調整,人生經歷有限,專攻一項也不錯。有舍才能得。如今,我專注海洋軍事及文化。對世界海軍史(含中國)、裝備及理論專著優先收藏。不全力以赴成不了專業。上孔網、逛上海文廟舊書市場,加入指文讀者群。不定期地到上海書城看看,樂在其中,與大家分享!

  • 20 # 魚翔淺底152417403

    我自已有三個木頭箱子的書,沒感到什麼。多年積累而已,千卷書可能為人生引導做人的道理,簡單講:一、莫炒股票,二、莫炒樓房,三、莫炒了自已。就這三點!千卷書讀後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看到你前女友結婚了,你內心會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