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雙方打不起來,劉備之所以能打下益州,完全是因為那是應劉璋之約去攻打張魯,半道上兩人鬧翻,劉備已經深入蜀地,天險已經沒有作用了。

    但是劉表如果想要西進,光崇山峻嶺就可以讓他吃盡苦頭!外界進入蜀地有很多路,但無一不是天險阻礙,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蜀地割據勢力最多的原因。

    同樣,劉璋打劉表也不行,蜀地連結荊州只能從上庸房陵走,這裡是張魯的地盤,不通!

    順江東下可以勢如破竹,但是巫峽天險不比其它險關差,況且拿下荊州需要水軍,益州唯一水軍將領甘寧還跑了,打個毛線!

  • 2 # 老夥計162720415

    我想劉璋會勝,雖二人都不是明主,但在用人方法上劉璋可圈可點。他文有黃權李灰法正等,武有李嚴張任嚴顏冷苞等,都是蜀中名士也都盡心盡責。但劉表不行,只信近親蔡氏,有志之士馬良王普及黃忠魏延文聘甘寧等,卻不重用被丟在邊外。

  • 3 # 泊仃

    假如,益州、荊州開戰。

    益州入荊州,有涪陵、宜都,只能打突襲戰,參考劉備伐吳之夷陵之戰,此處道路崎嶇,唯有水路長江可通,只能以水軍為主力,順江而下,可直搗襄陽,陸路沿長江河岸而行,互為犄角。當然,長江兩岸丘陵山林密佈,最怕火攻,所以只能突襲強攻襄陽,最好不要呈現與守軍焦灼的狀態,依舊參考夷陵之戰。若拿下襄陽,則北通南陽,南掠荊南四郡,在沒有其他諸侯借力的情況下,則荊州可平。此戰,益州需出水陸兩軍十餘萬。

    荊州入益州,有巴東、巴西、廣漢等等險要關隘,不可急圖,只能緩緩兼併,若蜀中上下一心,五萬守兵可據天險擋攻方十多萬。參考魏滅蜀之戰,曹魏方共出動三路軍馬,西路鄧艾三萬,中路諸葛緒三萬,東路鍾會主力十萬,又有三路分支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共計十八萬餘軍馬。荊州一州肯定無法出動如此大規模的軍團。

    所以,從地理上看,益州易守難攻,而荊州易攻難守。

    再從資源上看,益州天府之國,可動兵源約六、七萬,荊州富饒之地,可動兵源十一、二萬。

    人事上,益州文有法正、張松、黃權,武有吳懿、李嚴、張任、嚴顏。荊州依賴當地豪族,武將稀少,多是文臣。

    所以,若是開打,益州有希望突襲襄陽,有機會成功。荊州因為地理、人事原因,寸步難行。

  • 4 # 小顧在修行

    我接下來為大家分享下我的想法。

    第一,荊州富庶,地理位置顯著,猶以水師之強聞名天下,退可穩守,進可揮師爭雄天下。不過荊州劉表無心爭雄,用人方面也無可圈可點的良臣猛將。

    第二,益州劉璋有川蜀天譴作為屏障,手下有法正黃權張任等謀臣良將,但劉璋性格孱弱,只好玩樂,更無雄心壯志。

    那麼如果交戰,個人覺得荊州水師無法在川蜀發揮,益州之兵更不能在荊州討到便宜。兩者都無法深入對方腹地作戰,只能圍繞邊境持久攻防,徒勞消耗。

  • 5 # 歷史挺精彩

    第一點,按人事來說,武將差不多,但是謀士絕對是劉璋厲害點。劉表身邊就蔡氏得勢,有人才而不得用。

    第二點,按地理位置算,川蜀處於西部地區,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不是這麼好入的。荊州部隊出發,估計連嚴顏那關都過不了,荊州沒有什麼山地戰的人才。劉璋以逸待勞都可以把劉表耗死。

    相反,入蜀難,出蜀也不易,對比起來還是出蜀更簡單。勝率對比起來應該在4比6,劉璋贏得機率大。

  • 6 # 南影小生

    我個人認為,誰也吞併不了誰,要是真開戰,結果是兩敗俱傷。我作以下三方面對比分析。

    首先,雙方的後勤保障。

    戰爭打的是後勤,益州位於川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資源充足,民殷國富,並且易守難攻。荊州位於江南,四通八達,水陸便利,也是個富庶之地,物資充沛。從後勤保障上看,益州和荊州都差不多,都是位於富饒之地,有強大的物資來供應後勤,所以沒多少差距。

    然後,雙方的軍事實力。

    荊州是個四面臨敵之地,水澤密佈,所以主力部隊多以水軍為主,步騎為輔,按演義來看,荊州兵馬估計二十萬。益州在川蜀,山高嶺陡,部隊都是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按演義上說,益州劉璋坐擁十多萬兵馬。

    不難看出,軍隊人數,荊州劉表多於益州劉璋,但從戰鬥力看,荊州兵善於水戰,不善陸戰。而益州兵卻是陸戰能力強,適合山地作戰。再者,川蜀和荊襄都是人才傑出之地,都不缺出謀劃策之人、領兵作戰之將。所以綜合雙方軍事力量,也不相上下。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誰先動手。

    如果劉表先動手進攻益州,肯定會兵分兩路,水陸並進,但到了西川,水軍就發揮不了作用,只能靠步騎兵,但在西川作戰,益州劉璋以逸待勞,充分發揮自己軍隊野戰特點,便可擊敗荊州軍,或者說只需把守各個進川關隘,守而不戰,劉表也攻不下益州。

    如果是劉璋先動手,進攻荊州,也是同樣的道理,益州軍在荊襄河網交集、沼澤密佈之地,不適應作戰,劉表只需用水軍便可取勝。所以說不管是劉表先動手取益州,還是劉璋先動手取荊州,誰先動手,誰就先敗。

    所以綜合這幾點對比,劉璋和劉表的實力都差不多,並且荊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特殊,誰也滅不了誰。再說,劉璋和劉表都是庸弱之人,只想安守一方,並無進取之心。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劉表和劉璋雙方開戰,誰更擅勝場,那就需要看看誰的實力更強勁了。咱們分別來盤點一下兩位諸侯所擁有的力量。

    先看看劉表麾下所掌握的人才。先說能征善戰的武將:

    1.黃忠

    曾隨劉表從子劉磐鎮守攸縣,後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任守將,武藝高超,百步穿楊,力敵關羽;

    2.魏延

    樊城的一名偏將,但智勇雙全,軍事才能出眾,有大將之才;

    3.甘寧

    曾為劫掠江商的水盜,勇猛善戰,膽氣過人,武藝出眾;

    4.文聘

    文武雙全,武藝可與魏延匹敵,善於領兵;

    5.刑道榮

    零陵上將,名震古今,手中一柄開山大斧,可力敵萬夫;

    6.王威

    武藝不錯,而且忠心耿耿,胸有韜略;

    7.黃祖

    曾任江夏太守,心機深厚,曾設伏射殺孫堅,後被孫權殺死;

    8.呂公

    武將,曾誘使孫堅入伏擊圈;

    9.楊齡

    長沙偏將,悍勇敢戰,曾挑戰關羽;

    10.鮑隆

    桂陽城偏將,獵戶出身,善使暗箭;

    11.陳應

    桂陽城偏將,獵戶出身,善使飛叉;

    12.張虎

    原為賊寇,後投降劉表,能力戰韓當三十合不敗。

    13.陳生

    原為賊寇,後投降劉表,張虎的同伴。

    14.劉琦

    劉表長子,出為江夏太守,善指揮水軍。

    15.劉磐

    劉表之侄,善水戰,多次騷擾江東。

    16.蔡瑁

    劉表的妻弟,深通水戰,善練水軍。

    17.張允

    劉表外甥,深通水戰,善練水軍。

    18.霍峻

    領兵之才,優其擅長防守,滴水不漏。

    19.鞏志

    武陵偏將,武藝一般。

    諸位太守:零陵太守劉度,武陵太守金旋,桂陽太守趙範,長沙太守韓玄。

    蔡瑁之弟:蔡中,蔡和,蔡勳,皆習水戰。

    文官謀士:鄧羲、張羨、張懌父子、蒯越、龐季、傅巽、劉先,王粲,伊籍,蒯良。

    盛名之下無虛士,劉表的實力還是相當強悍的,能成為一方諸侯,必有其特殊的長處。

    再來看看劉璋部下的人才。

    先說說武將:

    1.張任

    能文能武,能領兵打仗,深謀遠慮,智略深長,還能上陣廝殺,智勇雙全,不可多得的帥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

    2.李嚴

    文武雙全,還通曉政略。能率兵打仗,能攻善守,武藝也十分高強,具備與黃忠一戰的實力,是個將才。

    3.泠苞

    武藝高強,能與魏延一爭高下,還深藏機謀,詭計多端,頗有將才;

    4.黃權

    智略深長,大局觀強,擅長領兵打仗,是個將才;

    5.嚴顏

    聲名遠播,威望崇高,門下弟子多出將才。人稱有“萬夫不當之勇”,比較勉強;

    6.劉璝

    忠誠勇敢,善長防守,堅直不屈,是個將才:

    7.李恢

    心機深厚,擅長領兵作戰,性格堅強;

    8.孟達

    文武雙全,詭計多端,心機深重,還很有政治頭腦。具備獨當一面的才能;

    9.鄧賢

    忠誠勇敢,擅使機謀,能領兵打仗;

    10.高沛、楊懷

    心機深厚,有智謀,武藝一般;

    11.費觀

    劉璋的女婿,為人正直,善於防守;

    12.吳蘭

    武藝一般,曾為馬超副將,被曹彰數合斬殺。

    13.雷銅

    武藝一般,曾為張飛副將,被張郃所殺;

    14.吳懿

    劉璋之子的大舅哥,後來又成了劉備的舅哥,靠親戚關係居高位。武藝很渣,被趙雲一合擒拿。

    15.吳班

    武藝一般,戰鬥經驗豐富,執行能力強。

    劉璋部下的文臣謀士:法正、董和、許靖、龐義、劉巴、彭羕、卓膺、秦宓、譙周、呂義、霍峻、鄧芝、楊洪、費詩。

    不認真檢點,還沒有發現,劉表和劉璋麾下還是人才濟濟的。即有衝鋒陷陣的猛將,又有運籌帷幄的帥才,還有深謀遠慮的謀士,治國安邦的能吏。

    有這麼好的班子,仍然被人收拾算計,丟了大好基業,劉表和劉璋確實缺少人君之才能。

    相對來說,劉表手下多有攻城拔寨的大將,劉璋手下則有更多獨立領兵的帥才。

    劉表有大略無雄才,志高氣短;劉璋昏弱無能,任人不明。

    雙方如果互相征伐,劉表的綜合實力要勝過劉璋。劉璋雖無力攻擊,穩穩守住是沒有問題的。劉表有優勢,佔據主動,但無吞併之力。

  • 8 # 史海尋蹤

    那要看怎麼打。

    劉表和劉璋懟上,防守的一方必然是劉璋,以其懦弱的性格,能確保一方當西川王已是萬幸。要他出川,四處討伐,比登天還難。

    相比劉璋,劉表就顯得優秀的多。年輕時有“八駿”美名,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劉表被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而且沒派給劉表部隊,一人一馬獨行上任,當時荊州盜賊叢生,豪強割據,劉表單憑自身能力取得了荊州。隨後又擊敗了前來討伐的袁術勢力,並將孫堅射殺。

    劉表的才幹、膽識、韜略,都是遠高於劉璋的。

    由上,戰役只能設定為劉表進攻劉璋。

    劉表的荊州八郡帶甲十萬,實力還是有的,但單憑這些兵力從陸地硬攻,極為困難。走陸上,最佳的路線是由荊州經上庸(今鄂西北)出武關進入陝西,再經漢中伐蜀。

    以劉備得蜀為對比,劉備是在已經進入四川的情況下,折騰了三年才兵臨成都城下,取得益州,期間還折損了龐統。非常不容易,可見劉璋軍的戰力還是可以的。

    以劉表十萬軍力,即使其他諸侯不插手,從荊州到漢中,路途險要遙遠,除非他能把漢中也拿下來當伐蜀基地,否則後勤運輸都是項非常艱難的任務。而且從漢中強行入蜀,劉璋可以調集軍隊防守封堵。如此劉表根本沒有優勢可言,這種持久消耗戰會打的很煎熬。

    但劉表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水軍,荊州位於長江之畔,這同東吳一樣,對水軍的注重遠高於內地各割據勢力。如果先派一支疑兵,在漢中佯攻,吸引劉璋主力,而暗中調動水軍,經長江逆水直上,先取重慶作為基地。

    秦時司馬錯有先佔巴國(重慶)後吞蜀國的成功戰例。而且重慶到成都只數百公里,到達成都平原的距離更短,完全可以達到奇兵突襲成都的效果,勝算還是存在的。

    因此,二劉對戰,劉璋將只守不攻,視具體情況還有被劉表吞併的可能。

  • 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表與劉璋兩人,應該是半斤對八兩的水平,旗鼓相當,誰也吃不了吃誰。

    劉表與劉璋都是漢室宗親,劉表是山東微山縣人,劉璋是湖北天門人,表面上看劉表比劉璋有名的多,實際上兩人是差不了多少的。

    表面上看,劉表的名頭比劉璋大的多,位列“八俊”,參與太學生運動,單騎入荊州,尤其是單騎入荊州,一人一騎進入荊州,依靠荊州本地的大士族,一舉平定荊州,從而控制整個荊州長達18年。

    實際上劉表在荊州做的是空白套白狼,借力打力的方法,利用荊州本地的蔡氏、蒯氏等大家族的力量,打擊宗賊和各地割據的勢力,逐漸統一了荊州,事實上,劉表在荊州仍然只是個高階傀儡,他代表的是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如果他一旦敢違背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那麼他這個代言人就當不下去。

    與其是說劉表平定了荊州,倒不如說是荊州幾個大家族聯合起來平定了荊州,以劉表這個荊州牧為代言人,荊州本地士族是劉表的政權基礎。

    而劉璋則完全不同,劉璋是劉焉最小的兒子,劉焉的長子和二子在長安被殺,劉焉原本預定的繼承人是三子劉瑁,但劉焉去世後,劉璋被益州本地豪強官吏趙韙立為繼承人。

    趙韙原本想著劉璋軟弱仁慈,才立劉璋為繼承人,好控制,讓自已專權,趙韙還為劉璋平定了沈彌、婁發、甘寧等人的叛亂,成為益州實際的權臣,結果當趙韙發動叛亂時,被劉璋利用東州兵強力鎮守,趙韙兵敗被殺。

    之後,劉璋實際控制了益州,如果從劉璋上位開始算起,到劉備攻下成都為止,劉璋主政益州有21年時間,劉璋表面仁弱,實際能力並不差,能扳倒益州本土豪強,主政益州達21年,這本身就不容易。

    劉璋與劉表不同的是,劉璋是實際控制了益州,有歸屬自已的武將力量-東州兵,而劉表只是荊州士族的代言人,沒有一兵一卒的實際控制權,從這一點來說,劉璋就比劉表強得多。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政治,實際上就是士族政治,地方上的權力都控制在地方豪強、世家大族手中,而這些地方豪強和世家大族又以聯姻形成政治聯盟,是一股非常大的勢力,劉璋能控制益州21年,而不被益州本地人扳倒,這已經說明了劉璋的能力。

    如果劉表和劉璋開戰,沒有外力介入,結局會如何?

    結局就是誰也吃不了誰,要麼是平手,要麼是兩敗俱傷。而且劉表和劉璋如果兩人開戰,一定是誰發動戰爭,誰就會首先失敗,然後再打成平手或兩敗俱傷。

    劉表主荊州,劉璋主益州,從荊州到益州,或者從益州到荊州,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荊州的巫山、秭歸到益州的白帝城,二是荊州的上庸三郡到益州的巴郡。

    而上庸三郡到巴郡的路很不好走,好走的就是沿長江分別進出荊州和益州的水路,按常理來說,荊州水軍是強於益州水軍的,但是荊州與益州交界處是長江三峽,長江在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無論誰進攻,防守一方都相對來說容易些,所以就有誰發動戰爭,誰就失敗的說法,這一點,你可以參考三國三大戰役,尤其是夷陵之戰。

    從實力上對比,益州是強於荊州的,荊州處於四戰之地,四面都有敵人,並且常年有戰爭發生,荊州北面是曹操,東邊是孫權 ,南邊是交州,西邊是大山,劉表常年與曹操、孫權交戰,甚至還和交州的割據勢力交戰。

    而劉璋主政的益州,21年中,出過2次叛亂,然後就是與張魯的戰爭,其它時候基本上沒有戰爭,相對來說,比荊州的戰爭少得多,所以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有大量的流民逃亡到益州,被劉璋收留,編為東州軍。

    論實力對比,益州人口有百萬之多,而荊州常年戰亂,沒有百萬人口,論士兵數量,益州軍隊至少有十萬人,荊州軍隊只有八萬左右,論糧草物資,益州天府之國,荊州四戰之地,益州強於荊州。

    益州雖然實力強,但也沒有擊敗荊州的實力,因為劉璋連張魯也沒有搞定,荊州雖然實力弱,但也沒有弱到能被敵人攻破的境界,因為曹操、孫權常年攻打荊州,也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

    所以綜合起來比較,劉表與劉璋開戰,要麼是平手,要麼就是兩敗俱傷。

  • 10 # 安定郡小書生

    劉表“虛名務實”,劉璋“守戶之犬”,這是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對二位州牧的評價,雖然這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情節,但不得不承認曹操對劉表、劉璋的評價到位。

    劉璋益州牧的來源

    說的劉璋的益州牧,就不得不提劉焉。劉焉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裔,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劉範、次子劉誕、三子劉瑁、幼子劉璋。中平五年(188年),劉焉目睹漢靈帝治下朝綱混亂、王室衰微,就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藉此躲避亂世;任命還沒有下來,侍中董扶勸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於是朝廷任命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封為陽城侯,劉焉與三子劉瑁以及一些士族進入益州,留下其餘三子在京城。到達益州後的劉焉得到蜀地士族的支援,很快就將益州安平下來,將治所定在綿竹。

    “五斗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長得漂亮,與劉焉就不知道怎麼勾搭上了,經常往來劉焉家中。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進入漢中殺死漢中太守蘇固,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閉關自我發展。

    劉焉入蜀本來就有別的打算,聽相面的說跟隨入蜀的吳氏家族的女兒有皇后之相,就娶為自己三子劉瑁的媳婦。初平二年(191年),劉焉造作天子乘輿車具千餘輛,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朝廷派遣幼子劉璋進入益州,意欲警告劉焉,結果劉焉乘機留下劉璋。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留在朝中的長子劉範、次子劉誕與徵西將軍馬騰策劃進攻長安,但密謀敗露,逃往槐裡;不久,劉範、劉誕被殺。同時,劉璋在綿竹的治所遭遇天火,所造馬車被燒燬殆盡,劉焉不得已遷治所到成都。受到天災的驚嚇,加上喪失二子的悲傷,劉焉不久便發背瘡而死。

    劉焉死後,益州士族趙韙等認為劉璋溫厚仁和,共同上書推薦劉璋為益州刺史,朝廷下詔任命劉璋為監軍使者,兼任益州牧。

    劉表荊州牧的來源

    劉表也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裔。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為荊州刺史。由於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圖謀荊州,而且勢力範圍就在荊州與京城之間。於是劉表至荊州後,單馬入宜城,找到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在荊州士族的支援下,劉表很快在荊州站穩腳跟。後來,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

    劉璋、劉表之比較

    其實劉璋與劉表之間發生過區域性戰爭,最後結局是誰也沒有奈何得了誰。這與兩位州牧的個性有關,都希望偏安一隅,沒有進取之心。由於之前劉表上書朝廷,認為劉焉有不臣之心,雙方算是結下了樑子。後來劉焉去世,劉璋繼位,就南下討伐劉表。雙方在邊界發生了衝突後,最後也就沒有長久持續下去。

    二位州牧都沒有進取之心,即使沒有諸侯等外界干預,估計最終還是偏安一隅。但是說到守衛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劉璋明顯不如劉表。理由有以下幾點:

    ①劉表、劉焉都屬於州牧的第一代人物,劉璋屬於第二代,要論建立基業,劉璋明顯是躺在老子的功勞簿上,而劉表確實親自創立下的基業。

    ②劉璋的無能,張魯本來是在劉焉的支援下才能夠據守漢中,守著益州的北大門,雖然與益州有嫌隙,但是劉璋沒有想法拉攏,直接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兄弟,與張魯徹底決裂。

    ④在對待劉備上,兩人表現高低立現。劉表看重劉備,卻處處提防劉備,讓其駐紮新野幫助抵禦曹操;在劉表死之前,劉備始終在劉表麾下幹事。劉璋迎接劉備入蜀抵禦張魯,張魯不過內賊而已,結果請虎入山,劉備進入益州後,乘機攻打起益州來,劉璋就這樣將基業拱手讓人。

  • 11 # 狗哥說奇葩

    先上結論,劉表能吊打劉璋。

    個人能力來說,劉景升單騎入襄陽,就依靠的三寸不爛之舌獲得了蔡家,蒯家等荊州當地大族的支援,拿下荊州九郡。而後又利用張秀,劉備防禦曹操,展現起高超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手腕。劉景升沒有爭天下的野心,也沒有爭天下的能力,但是保全荊襄之地還是沒問題的,畢竟袁術孫堅這種硬手子也沒從劉表手裡討到便宜。

    劉璋繼位以後啥也沒幹,雖然益州得到了休養生息,但是軍隊武備廢弛,臣下各懷鬼胎,面對僅有漢中一地的張魯還處於下風,要請劉備當外援。請劉備入川這件事,也說明了劉璋在政治的非常幼稚,劉璋的能力還不如鬥帝,手下也沒有諸葛亮一樣的人物。劉璋是個好人,真的不適合這亂世。

    從實力來說,劉表的荊州九郡是實打實的,而劉璋的益州麼,漢中和南中都控制不了。劉表伐蜀,當地世家大族不會支援,但是以劉表的人望和能力,也許可以做到同仇敵愾。劉璋的益州內部混亂不堪,劉表大軍一到就投降一大半了。從荊州往益州打可比蜀道難好走多了,而且劉表的水軍強大啊,雖然是逆流而攻,益州軍也很難抵擋。

    劉璋在兵力,人望,能力,經濟,人口全部不如劉表,還沒有啥天險,永安城一破估計就崩了。

  • 12 # 豹眼看歷史

    這個還真不好說,最大的可能就是誰也吞併不了誰。

    從有關的史料來看,益州牧劉璋是軟弱了點,但益州也有十幾萬軍隊沒問題。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何況益州相對閉塞,排外的情緒更強烈一些。在對抗外部勢力入侵時,更能一致對外。

    劉璋儘管行政偏弱,相對而言,對百姓就會寬容一些,也就更能夠得到百姓的支援。

    劉表想吃掉益州恐怕不會那麼容易。

    荊州牧劉表,單騎赴任,連線荊州世族豪強,統治了荊襄八郡,帶甲十數萬,勢力不可小視。

    劉璋欲進攻荊州,從陸地上來看,非常困難。更多是走水路。但益州的水軍與荊州劉表的水軍相比,恐怕勢力相差很大,劉璋很難取勝。

    用比較接近的夷陵之戰,大體可以預測劉璋、劉表交戰的結果。

    劉璋比劉備還是差的不少,劉備以舉國之兵大約三四萬人進攻孫吳,最終大敗。劉璋能夠動用的兵力也不會比劉備多很多,而且遠沒有劉備那些本領。如果劉璋與孫吳開戰,更沒有取勝的機會。

    劉表在世時,與孫吳多有交鋒,孫吳並不能吃掉劉表。儘管有曹魏在裡面攪合,但劉表的勢力還是不懼怕孫吳的,並不在孫吳之下。

    這就可以說明劉璋如果與劉表開戰,取勝的機率很小。

    周瑜在世時,就確定了西取巴蜀的軍事計劃,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實的目的在荊州。

    從荊州進攻益州,其難度要遠大於東吳取荊州。東吳並非不想取益州,曹魏方面的因素固然存在,但天然的屏障也是阻止其西進的重要因素。

    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雖然比較順利,那是劉備已經在西川站穩了腳跟,劉璋的主要兵力已經在與劉備交戰。否則,他們不會如此輕鬆就能到達成都。

    因此,劉璋、劉表開戰,最大可能是誰開戰,誰先失敗,最終誰也滅不掉誰。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在東漢末年的爭鬥中,各個諸侯只要手上有軍有糧,無一不是想著爭權奪利,今天我搶你的郡縣,明天你奪我的人口,因為大家都知道,亂世之中沒有安樂,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麼你吃人,要麼被人吃,僅此而已,所以天下大亂,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東漢還有兩塊地方算是相對安寧,沒有戰亂的襲擾,這就是位於東漢南部,歸屬劉璋統治的益州,以及位於天下之中,歸屬劉表統治的荊州,此二州地大物博,物阜民豐,所以諸葛亮才會勸說劉備拿下以成帝王之業

    劉璋劉表都是守成之輩不願打仗,那麼如果劉表和劉璋開戰,任何諸侯都不插手,誰會吞併誰呢?

    小編認為如果劉表和劉璋開戰,任何諸侯都不干涉的話,劉表能吞併劉璋。因為劉表雖然不是好戰之輩,可是當初他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進入南郡,可以說荊州的郡縣都是劉表打下來的,而劉璋生性懦弱多疑,他是繼承父親的益州牧,輪作戰才能是不如劉表的。相比之下,劉表更適合做一方之主

  • 14 # 寄暇學宮

    其它勢力不插手,不外乎這麼幾種情況:一是不受其它勢力重視,也就是其它勢力壓根就沒看不上眼兒;二是其它勢力暫時騰不出手來插手;三是其它勢力就是在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四是自己的實力大到其它勢力不敢插手。

    當時北方的曹操正在虎視眈眈;魯肅給孫權的規劃裡就有佔領荊州的計劃。(大家想想,魯肅的這套絕密計劃咱們都能知道,劉表豈能不知?)張魯所處的位置,無論是誰吞併誰,都會嚴重影響到張魯,所以張魯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劉表和劉璋最多隻會出現區域性的摩擦,不會出現以吞併為目的的全面戰爭。

    既然已經設定了各方勢力不會插手,問題反而就會變得簡單了!只需要比較劉表和劉璋即可。

    當年劉表單騎入荊州,看似是劉表一人就搞定了荊州,其實劉表是藉助了當時荊州士族大家的勢力。劉表雖然是荊州之主,但是其實是和蔡、蒯等世家大族共同擁有荊州。

    和劉表差不多,益州當時也是多種勢力混雜。不過呢,雖然劉璋協調各方勢力的水平不如劉備,但是劉璋當時面臨的複雜卻沒有劉備時複雜。

    劉璋是接盤於其父劉焉,也是經過一番努力才把位置坐穩的。劉焉的敗筆就是讓張魯割據了漢中,到了劉璋的時候張魯已和劉璋勢同水火了。益州的環境也不能說就比荊州那個四戰之地強很多。

    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雙方誰打誰都不容易。進攻方越是深入到對方腹地,越是對自己不利,優勢越是體現在防守的一方。

    由於這個原因,如果雙方都是執意要吞併對方,必然要在比拼實力的對抗之外,採用更多的謀略才行。否則就會雙方互相消耗,直到再也發動不了吞併戰爭為止。

    劉表和劉璋都存在和本土勢力的矛盾,所以雙方必然會充分利用這點兒,拼命地挑撥和拉攏對方的本土勢力。誰能挑撥對方的本土勢力製造更大的矛盾,誰就會更佔優一些;誰能拉攏到對方的本土勢力,誰的贏面也就會更大一些。

    總體來看,益州的矛盾要比荊州的矛盾大一些。從這點來說,劉表的贏面也就比劉璋要大一些。

    從運用謀略的個人能力來看,劉表顯然要比劉璋要強一些。從這點來說,劉表的贏面也就比劉璋要大一些。

    從個人的性格來說,劉璋的性格顯然要比劉表要懦弱。如果出現奇兵壓境,劉璋要比劉表更容易選擇投降。從這點來說,劉表的贏面也就比劉璋要大一些。

    綜合上述,如果劉表和劉璋開戰,在任何諸侯都不插手的情況下,雙方執意要吞併對方,還是劉表的贏面要大一些!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5 # 愛尚文史

    從十常侍亂國,到黃巾起義爆發,再到董卓專政,各地叛亂頻發,天下民不聊生。漢庭的根基已然搖搖欲墜。因而無數的有志之士趁勢崛起,紛紛組織義兵,以討伐國賊董卓的名義割據一方,脫離朝廷的管控。因此促成了天下大亂的局面。幾十家割據諸侯在同一個舞臺上爭雄,以及數不勝數的山賊、流寇、叛軍,還有羌、胡、鮮卑、烏桓等外族部落,也都捲入了這場紛爭當中。——最後勝利的,當然只有那些真正的雄主。即曹魏集團、劉備集團、孫吳集團。

    至於劉璋與劉表二人,雖貴為皇族劉姓,說到底只是昏庸無能之輩。手上都抓有一把好牌,而且都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但卻沒有進取稱雄之心。最終的結局是劉表的繼任者被關在曹營的籠子中,劉璋一支被關在劉備的籠子中。即便三分歸晉,這兩家亦永無出頭之日。

    那麼?如果沒有外力的干擾,讓劉璋與劉表決戰,哪一邊的勝率更大呢?

    ——大部分人肯定認為是劉表取勝,事實上劉璋的優勢要大得多!

    劉璋是劉焉之子,公元187年,劉焉出任益州刺史。前任益州刺史郤儉大肆聚斂,貪婪成風;加之馬陽聚眾十萬,自稱天子。當時益州的局勢非常混亂。劉焉在賈龍等人的支援下,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使益州內部得到了穩定。

    劉焉大力挖掘人才,平定周邊叛亂。中原動亂期間,南陽、三輔一帶有數萬戶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悉數收編整頓。組成了一支親兵“東州兵”!實力大增。

    雖然後來有張魯作亂,但劉焉的益州內部卻非常穩定。

    劉璋接替父位後,起初因為性格懦弱使東州人胡作非為,又有沈彌 、婁發、甘寧等人叛亂,招致了一些怨恨。但很快就得到了平定。加之劉璋後來普施仁政,百姓大部分還是比較擁戴他的。比如劉璋被迫投降劉備後,益州的軍士沒有不落淚的。

    劉璋雖然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但其自保能力非常強,懂得識人用人。比如文有張松、法正、王累、張裕等人,武將包括張任、李嚴、黃權、吳懿、雷銅、吳蘭等等……這些益州豪傑,大多都各司其職,得到了劉璋的重用。

    除此之外,益州乃天府之國,府庫充實,人民富足,亦有崇山峻嶺作為天塹。實屬易守難攻。

    ——我們再看劉表的荊州

    劉表在公元190年,原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表其為荊州刺史。從某一層面來說,劉表實際上是董卓亂國之爪牙,並未真正的掌握荊州的民心。因此長坂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時候,大部分的百姓與官員都願意追隨劉備。

    劉表提領荊州的時間很短,靠蔡瑁、蒯良等當地豪族的支援,才得以平定荊州內部。所以荊州內部,很大一部分權力,都掌握在這幾大家族的手中。劉表很多時候,並不是說能夠完全操控住這幾大家族。所以荊州跟益州相比,內部極度不穩定。

    再看劉表的用人,他被迫要重用蔡瑁、蒯良等家族成員,而很少培養外姓猛將,黃忠就是被劉表埋沒的一員猛將。劉表啟用的大將常常是黃祖這樣的,被甘寧視為昏聵無能之輩。而荊州境內,唯一受重視的良將,僅僅只有文聘一人。根本不足以與劉璋集團的良將團隊相提並論。

    荊州是四戰之地,多年來受戰火襲擾,土地貧瘠,百姓困苦,國庫拮据。益州則殷盛豐樂,劉備入益州後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荊州的錢糧資源遠遠比不上益州。

    而荊州位處長江中下游,劉璋攻打劉表,只需要順流而下,即可達到迅速突襲的目的。在地利方面同樣是劉璋優勢。

    劉表與劉璋相比,存在很多劣勢;第一益州內部更加穩定;第二益州佔據絕對的地理優勢;第三劉璋的謀臣武將團隊更加豪華;第四益州資源更加充沛。

    事實上劉表與劉璋本來就彼此仇視,早在劉焉時期,兩家就結成了仇敵。當年劉焉平定益州後,本來打算登基稱帝,但劉表提前向朝廷上表,說劉焉圖謀不軌,使劉焉稱帝的意圖提前暴露。由於劉焉的三個兒子在朝廷為質,只好打消了稱帝的念頭。後來劉焉裝病騙回了小兒子劉璋。

    劉璋接替父位後,沈彌 、婁發、甘寧等人聚眾造反,劉璋派兵將其擊敗,三人於是領軍投靠了劉表。劉璋大怒,打算新仇舊恨一塊算,以趙韙為徵東中郎將,率大軍攻打劉表,屯軍於朐忍。原內容如下:

    以韙為徵東中郎將,率眾擊劉表,屯朐忍。

    雖然這一戰沒有打起來,但是很顯然是劉表沒敢舉兵相迎。

    因此!我認為如果劉表與劉璋開戰,劉璋取勝的機率要大一些。

  • 16 # 世界人文通史

    劉表和劉璋都是東漢末年的軍閥,同是漢室宗親。論實力,荊州牧劉表要強一些,不過真要打起來,益州牧劉璋和荊州牧劉表誰都吞併不了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誰也撈不到好處。

    劉璋是益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兩人都有各自的地盤,也都是東漢末年重量級的軍閥,

    不過,益州有險要的地勢可以自守,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只要憑藉漢中(陝西漢中)防禦北方,憑藉奉節(重慶奉節)防禦湖北防線,完全是一個封閉的地形。外敵打不進來,裡面的人也出不去。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劉表和劉璋都是碌碌無為的人。事實上,荊州牧劉表比益州牧劉璋厲害得多,荊州集團的實力也比益州集團強大。

    劉表和劉璋交兵,誰也消滅不了誰。

    劉璋的益州可以憑藉四川、重慶的地理優勢,所以外敵不能輕易地攻進來,“川蜀之險要,雄於天下先”,即便是失敗了也能守住一畝三分地,而劉表的荊州處於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灰飛煙滅,遭到其他軍閥的覬覦。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荊州牧劉表並非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物,而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物,只是年紀大了,眼光稍微短淺。史書記載,荊州牧劉表與河北的袁紹結盟,收服了張繡、劉備抵抗曹操,據地數千裡之廣,擁有10萬多人的軍隊,同時與江東孫氏對抗,稱雄於荊州。

    相比之下,益州牧劉璋才是真的碌碌無為。荊州是劉表親自打下來的,而益州只是劉璋從父親劉焉手裡接下來的。劉璋性格懦弱,胸無大志,遠遠不如劉表有野心。

    從公元190年劉表擔任荊州牧開始,一直到208年去世。在這18年時間裡,劉表先後平定荊州各地的叛亂,統有荊州七郡之地。他也不是沒有想過擴張,只是最後都失敗了,所以晚年才只能坐守荊州。

    在宛城,劉表扶持了張繡作為屏障對抗曹操。在新野,劉表扶持了劉備作為屏障對抗曹操。在曹操討伐河北時,劉表還曾派劉備進攻到了距離曹操大本營許昌只有幾十公里遠的葉縣一帶。

    種種跡象都表明,劉表並不是劉璋那樣只會坐享其成的軍閥。不過,如果劉表和劉璋開戰,誰也吞併不了誰,只會兩敗俱傷。荊州牧劉表軍事實力更強,但是益州牧劉璋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

    《三國志》的記載,公元194年,益州牧劉焉病亡,其子劉璋被手下擁立即位。遠在荊州的劉表想趁劉璋立足不穩,奪取益州,派手下別駕劉闔到益州策反益州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來造反,結果造反全部失敗,還激起了劉璋的警惕性,派重兵到邊境防禦劉表。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裡沒有描寫的事。

    察覺到了劉表野心的益州劉璋,立刻任命手下趙韙為徵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巴東郡在今天的重慶市內。

    重慶的山城阻斷了劉表的軍隊。所以從那之後,劉表自始至終都沒有攻打過劉璋,就是因為攻不進來,而益州劉璋的軍隊也出不去。

  • 17 # 忠貞之志

    劉表。劉表佔據荊州,是四川的大門口,既握住了戰爭的主動權有佔據了有利地形。再加上蔡瑁,張允,蔡中和蔡和等人相助,想不贏都難

  • 18 # 犇牛貓

    劉表在時,劉備不是諸侯是投奔作為手下守新野的。徵劉璋如出動關、張、趙、徐庶這劉表謀士武將可大升級。如果這樣,結局西川可能還是劉備的。

  • 19 # 褝心雲水

    劉表帳下雖然文臣武將人才濟濟,但彼此之間勾心鬥角,窩裡鬥。再加上外戚專權,婦人干政,二子奪嫡,君臣二心。最最重要的是劉表集團個個都是怕死鬼,敵軍壓境大多不戰而降。

    反觀劉璋集團,雖然劉璋無能闇弱,但能以體恤百姓,無重大過失與差錯。帳下李嚴、法正皆治世能臣,張任有有謀,更為重要的是蜀地乃天府之國,物產豐富。還有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易守難攻。

    如果劉表主動進攻劉璋,成功率幾乎為零,失敗是必然的。但劉璋攻擊劉表,成功率至少有六成以上。

  • 20 # 浦安國學堂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誰都吞併不了誰。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劉表要進攻劉璋,基本只能是逆流而上,這在當時成本太高,難以支撐大規模軍隊作戰。而劉璋如果順流而下,就算他能夠順利的擊敗劉表,吞併其勢力範圍,但是面對的戰略形勢馬上就改變了,西北有馬騰、曹操;北部是曹操;東部是孫權;南部交州士燮實力不足,當時劉璋可以不怎麼考慮。即劉璋吞併劉表後馬上就要面對三個方向的威脅,而如果沒有吞併劉表,只需要集中精力面對北部的威脅即可。同理,劉表吞併劉璋,也將增加一個方向的威脅。

    2.內部關係。無論是劉璋吞併劉表,還是劉表吞併劉璋,都需要處理荊州士族與益州士族之間的關係,而益州與荊州計程車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很容易就造成隔閡、摩擦,進而導致矛盾與內亂。同時劉璋統治區域內的雲中地區還有少數民族問題。

    3.整體實力。在整體實力上,荊州劉表應該是要強於益州劉璋的,這點劉璋也心知肚明,所以才一直侷限於巴蜀,而沒有介入到中原事務。而劉表的統治區域有來自四個方面的威脅,因此,他也是無心去吞併任何一個對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硬筆書法,是不是一定要有毛筆書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