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狸貓守鶴

    “四大名著”這個名詞不知是哪位首次提出的,約定俗成估計是五十年代以後。細考究其過程,四本書得享大名,一半是“捧”出來的,一半是罵出來的,《水滸》、《紅樓夢》尤甚。不僅有貶低的,而且四大名著都曾是禁書。明中葉田汝成是“罵派”的早期代表,其《西湖遊覽志餘》講:“(羅貫中)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然變詐百端,壞人心術。”這種觀點在其後的百餘年間流傳很廣,在《續文獻通考》、《東西兩晉演義序》等不少著述中一遍遍地重複著。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連續下旨查禁《水滸傳》,稱:“《水滸傳》以兇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懲創蔑如。實為教誘犯法之書也。”《三國演義》也曾遭出自名家的嚴厲批判。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小說空前重視起來,甚至把救亡圖強的希望寄託到小說身上。於是有了對舊小說空前高的評價,如稱“《水滸》一書純是社會主義”、“倡民主、民權”云云。李漁在三國志演義序中最早提出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和金瓶梅。後來人們又用紅樓夢代替了,金瓶梅,成了四大名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首先當然是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所致,但是也與這些小說刊刻之後,一大批眼光獨到的小說批評家們極力批點評說有極大的關係。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使他們的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與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密切相連。他們不僅開創了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讀者透過他們的批評更深入地瞭解了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其次要從《水滸傳》的思想內容 上來看:《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那麼最先是由民間流轉的人物事蹟。比如:武送打虎。花和尚拳打鎮關西。等等這些故事早以是深入人心的。那麼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想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從思想上。農民的思想反映上~帶給人的是一種全新的感覺。它裡面的內容“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讀者可以透過它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那時代生活人的面貌。

  • 2 # 詩詞與美文欣賞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透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侷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透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同時,小說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水滸傳》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不僅在於它思想內容的豐富,而且也由於它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繼承並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秀傳統,而且把二者結合起來。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顯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書巨大的歷史主題,主要是透過對起義英雄的歌頌和對他們鬥爭的描繪中具體表現出來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點是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來刻畫他們的性格。

    全書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透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的描繪,一幅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受壓迫人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的願望,則是組成這幅歷史圖景的經緯。

    書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和成長起來的。林沖、魯達、楊志雖同是武藝高強的軍官,但由於身分、經歷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樣,作者正是這樣表現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的。

    禁軍教頭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使林沖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安於現實,怯於反抗的性格,對統治階級的逼害一再隱忍;同時這種經歷,又使他結交了四方好漢,形成了豪爽、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沖的隱忍不同於逆來順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蘊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復仇的怒火。

    最後,他被逼上梁山,正是這種怒火的總爆發,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與林沖相比,魯達並未遇到那樣的不幸,但他在和統治階級長期周旋中,看透了他們荒淫腐朽的本質,加之他一無牽掛的身世,形成了他酷愛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這種性格和當時黑暗的現實,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此,魯達是向整個封建統治階級挑戰而主動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此外在對招安的不同態度上,來自社會底層的李逵等人是堅決反對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吳用主張有條件的招安;來自官軍的絕大部分的將領則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這種不同的態度,可以從他們各自的身份、經歷中找到充分的根據。

    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總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以其行動和語言顯示其性格特點。如在“劫法場石秀跳樓”一回,透過石秀幾個異常敏捷動作的白描,把他當機立斷、臨危不懼的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

    在塑造人物時,作者既植根於現實,又把自己的愛憎感情熔鑄在人物身上,如吳用的機智過人,李逵的赤膽忠心,以及對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誇張的描寫,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寫作手法。

    在塑造人物時,作者亦多用對比手法。如在武松鬥殺西門慶的事件中,何九叔與鄆哥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何九叔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處處預留退步,表現其世故機變而怯懦的性格;鄆哥則好管閒事,反映其年輕好勝、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態度。

    刻畫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場時,首先透過肖像描寫,展示人物獨具的性格特徵,這是《水滸傳》刻畫人物的特色。如第三回魯達第一次出場時,透過史進的眼睛看見:他是個軍官模樣,“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只幾筆就揭示出魯達這個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對行者武松,寫他“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徵。

    《水滸傳》曲折動人的情節,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往往透過一個個場面展開、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寫武松打虎的情節就是如此。第一個場面,寫他在景陽岡下酒店一連喝了十幾碗酒。接著第二個場面,寫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說:有大蟲傷人和三碗不過岡。武松懷疑店家用心不良,決計過岡。第三個場面寫他行數里,看見剝皮樹幹上寫著有大蟲傷人等兩行字,武松將信將疑地仍繼續上岡。第四個場面寫他來到景陽岡上,看到山神廟前的印信榜文確信有虎。接著第五個場面才寫他在岡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這個場面中,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過,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樹上被折斷,他就勢按住老虎拳打腳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個個細節。這些細節在寫武松神勇的同時,扣人心絃地把情節推向高潮。

    《水滸傳》的情節生動曲折,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引人入勝。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場面,如“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而每一組的情節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發展史,如“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類似的事件寫出不同的情節,這也是《水滸傳》的顯著特色。如林沖買刀和楊志賣刀[15] 、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江州劫法場和大名府劫法場、以及林沖起解和盧俊義起解等等,事件類似卻寫出了完全不同的情節,顯示出生活豐富多彩和人物性格異彩紛呈。

    《水滸傳》的結構是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縱貫全篇,其間連綴著一個一個相對獨立自成整體的主要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自身在結構上既縱橫開合,各盡特色,又是整個水滸故事的有機組成部分。《水滸傳》的這種獨具特色的結構,是民間藝人“說話”特色的具體表現。與之相聯絡的是《水滸傳》的語言,它在群眾口語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儲存了群眾口語的優點,具有洗練、明快、生動、色彩濃烈、造型力強的特色。《水滸傳》的語言,以北方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故其語言特色,明快、洗練。如寫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既通俗,又生動。《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準確,富有表現力。如寫魯智深打店小二時,“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店小二臉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還不足表現魯達之憤怒,而用了一個“開”字,表現出其神韻。

    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國小說》,以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紀事略》)。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一批批義軍將《水滸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從萬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對於造反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水滸英雄的口號已被廣泛地寫在農民軍的義旗之上,許多義軍首領襲用了《水滸傳》的人名或諢號,成為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的一種奇觀。後來清代義軍打著《水滸傳》旗號的也屢見不鮮,太平天國、天地會、小刀會、義和團等無不受到《水滸傳》的影響。這在中國小說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是沒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鑑賞習慣。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並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水滸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明清兩朝,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水滸傳》續作,另有很多小說、戲劇等以《水滸傳》中的故事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情節發展而來的。另外,《水滸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朝鮮,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裡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19世紀,《水滸傳》又流傳到了歐美各國,出現了德語、法語、英語等譯本。

  • 3 # 琅琊熱點榜

    “四大名著”這個名詞不知是哪位首次提出的,約定俗成估計是五十年代以後。細考究其過程,四本書得享大名,一半是“捧”出來的,一半是罵出來的,《水滸》、《紅樓夢》尤甚。不僅有貶低的,而且四大名著都曾是禁書。明中葉田汝成是“罵派”的早期代表,其《西湖遊覽志餘》講:“(羅貫中)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然變詐百端,壞人心術。”這種觀點在其後的百餘年間流傳很廣,在《續文獻通考》、《東西兩晉演義序》等不少著述中一遍遍地重複著。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連續下旨查禁《水滸傳》,稱:“《水滸傳》以兇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懲創蔑如。實為教誘犯法之書也。”《三國演義》也曾遭出自名家的嚴厲批判。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小說空前重視起來,甚至把救亡圖強的希望寄託到小說身上。於是有了對舊小說空前高的評價,如稱“《水滸》一書純是社會主義”、“倡民主、民權”云云。李漁在三國志演義序中最早提出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和金瓶梅。後來人們又用紅樓夢代替了,金瓶梅,成了四大名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首先當然是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所致,但是也與這些小說刊刻之後,一大批眼光獨到的小說批評家們極力批點評說有極大的關係。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使他們的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與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密切相連。他們不僅開創了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讀者透過他們的批評更深入地瞭解了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

    參考資料: http://producedbygmm.yculblog.com/post.1639103.html

  • 4 # 阿飛看歷史

    首先要說的是特定的時代有特點的背景,當時的108好漢要被塑造成“反抗者”的形象,這才符合水滸的主題:“官逼民反”。

    況且梁山泊的旗號是:替天行道,不是一般的反社會,反人類的燒殺搶奪的惡匪。

    再說一句俗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水滸傳裡的好漢們都用極其鮮明的形象特點和性格特點,傳播範圍廣泛,到達了老少皆看,家喻戶曉的級別,所以它被列為“四大名著”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答案正文:

    ①:毛主席的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首先要說的肯定是書中的人,再細一點就是裡面人物所擁有的反抗精神、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往大了說,叫自由,往小了說,叫灑脫。

    水滸傳正好給我們一個示範,讓我們看到,在什麼情況下,你的自由被剝奪了,你要反抗。

    當然,我們現在還沒遇到那些情況,意思是如果你被不公地對待,你就有必要勇敢的站出來反抗,這給成年人提供了借鑑。

    ②:故事的真實性。

    水滸傳不像三國和西遊記大部分都是靠作者想象,憑空捏造出某個事件和人物。水滸傳是貼近現實生活,北宋末年真實情況

    就是如此,水滸裡面人物事件,甚至一言一行,都經得起推敲。

    但是在當時,那就是再明白不過的白話文。老百姓聽得懂的文字。

    很長時間,中國的文章,一直都是之乎者也一大堆,寫文章用一種語言,說話用另一種語言。

    這就導致,不認字的人根本不懂。而水滸不一樣,大家都聽得懂。沒有一點隔閡。這是一大突破。所以,水滸的傳播範圍特別廣泛。也是白話文的優勢。

    ④:水滸的教育性

    施耐庵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替天行道”,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侷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峰巔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終於葬送了起義事業。

    成年人透過閱讀水滸並結合自身經歷一定會讀出人情世故,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世。

    這就是為什麼好漢是壞人,仍是四大名著的理由。

  • 5 # 清晨新葉吹來的風

    首先,四大名著並不是誰評選出來的,而是因為在民間的知名度比較高,民眾認可。而且《水滸傳》是文學作品擁有巨大的文學價值,其他的例如道德、綱常之類都是應時代變化而變化的。

    其次,《水滸傳》通篇其實講的是忠、義二字。忠,對祖國忠誠,對親人忠誠,對兄弟忠誠。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好漢,原本可以聚在梁山逍遙快活,但是宋江因為對祖國忠誠所以受朝廷招安,之後大破遼兵,為宋朝贏得了喘息之機,甚至親自率兵剿滅叛黨,平定了內亂,回朝卻被奸人所害,可謂英雄氣短,這是對祖國的忠。

    義,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兄弟義氣,第二是人間正義。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人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萬死不辭。結合現代社會,做生意的殺熟,賣保險的坑親,做直銷的先發展朋友,人人以利益為中心,笑貧不笑娼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好與壞如何區分呢。水滸中的黑大漢,生性魯莽、性情暴躁,一點小事都與人爭論不休,甚至動手殺人,單從這裡來看似乎確實不像好人。但另一方面,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勇鬥欺凌百姓的地痞惡霸,從這方面看也似乎是好人。其中也有很多是被當時的社會不公逼迫上梁山的,如八十萬總教頭林沖,原本意氣風發忠君愛國,奈何被高俅之子惡意陷害,百般侮辱,妻子寧死不屈上吊自殺,林沖也被逼上梁山,這又能說是林沖的錯嗎?現實中,身為男人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又能有多大的成就,當不公來臨就應該勇敢面對,方顯男兒本色。

  • 6 # 一顆童l心

    《水滸傳》之所以被評為四大名著歸根結底是它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江湖恩怨的歷史背景,社會紛呈的複雜關係給了人們許多茶餘飯後的閒談而取得的名氣。古往今來,任何時候,任何性質的社會,它都需要文化產業的推動,國家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小說的出現也是當時社會的一大進步。小說中人物的好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難區別,只知道最苦,最慘的是老百生,當官的昏庸,腐敗弄得民不聊生,人們不得安寧。作者生在封建社會,無力反抗,只有透過人物形象的描述來表達借古諷今的意義。這部書的精華並不受人物的好壞來定義它的價值!,之所以被評為四大名著是在於書的內容通俗易懂,人物敘述栩栩如生,不管什麼時候看都不厭煩,仔細嚼耐人尋味!。

  • 7 # 鐵樹開花

    聽聽這句,梁山108好漢,就知道這108好漢是鉄錚錚的漢子,對當時朝廷不滿。是替天行道的英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可是到最後落了個慘敗。也就因為這個慘敗才成為了名著。毛主席對這本書有過點評,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了投降。

  • 8 # 燈塔44

    對社會陰暗和不公站起來抗爭!這是這本書前面的中心思想!一旦從了政進了體制就死的很慘,這是這本書後面的中心思想!

  • 9 # 原野之上105

    梁山一百單八將,並非壞人。他們都是封建社會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代表,個個為"仁義"二字,出生入死,好打抱不平,伸張正義,大快人心。

    我們要從謀略的角度來解讀《水滸傳》。它是一部描寫我國封建社會後期農民起義的長篇鉅著,寫的是宋江帶領梁山英雄起義的故事。描寫的是市井平民,草莽英雄的生活和鬥爭。弄計施巧,是下層民眾的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寄以憤世之慨,而且從中吸取生活的經驗和鬥爭的策略,它具有史學考究和文學鑑賞的價值。以古喻今,啟人心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鉅著。個人淺見,望大家發表看法,謝謝!

  • 10 # 攀登的岩羊

    毛主席曾說過,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讓人們認清投降派的面目,一百零八將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人員參差不齊,有好漢如魯智深,有惡漢如李逵。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使之家喻戶曉,宣揚了一些所謂江湖道義,不少場景寫的相當精采,吸引了不少讀者,算:的上一部宏篇綠林鉅著,和其它三部,神話奇幻,軍事鬥智,家族愛情,交相輝映,草莽英雄配得上四大名著。

  • 11 # 紅塵中人11

    《水滸傳》能列入四大古典名著,不是因為它所描寫的人物有多偉大。正相反,它描寫的人物,即梁山一百單八將是好人還是壞人與小說本身是否優秀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能成為優秀的古典名著,靠的是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寫出了栩栩如生的各類人物,寫出了噲炙人口的故事情節,總之小說有了很高的文學水平,進入古典名著行列是順理成章的事。如同一位演員,他能將反面人物演得話靈活現,一樣能被人們稱為優秀演員,儘管他飾演的角色中可能沒有一個好人。

  • 12 # 小先生玄靈奇說

    謝邀:《水滸傳》為何可以能列入四大名著呢?其實筆者認為任何東西的存在,肯定有其存的意義呢,下面筆者給大家分析下我的見解: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一、社會底層人的生活 有人說:真正的讀懂了《水滸傳》就算讀懂了中國社會底層人的靈魂,“108”位好漢中:魚龍混雜黑道白道亦正亦邪的人;官員和賊盜彼此勾結;堅貞不渝和負心的背叛等待,但多數的人,都是被當時的社會,壓迫,剝削的人,最後無奈之下落草為寇,逼迫上梁山。其實大家最簡單的只是為了活下去,下來列舉幾個例子:1、九紋龍史進因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發,出於無奈,只得投奔外鄉。2、林沖愛交好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中第二員,初充太尉府八十萬禁軍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髮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禁軍教頭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使林沖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安於現實,怯於反抗的性格,對統治階級的逼害一再隱忍;同時這種經歷,又使他結交了四方好漢,形成了豪爽、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沖的隱忍不同於逆來順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蘊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復仇的怒火還有很多:武松呀,魯智深、楊志等。反映了當時的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腐敗,奸臣當道等。二、思想內容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透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侷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透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同時,小說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三、藝術成就

    《水滸傳》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不僅在於它思想內容的豐富,而且也由於它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繼承並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秀傳統,而且把二者結合起來。《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顯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書巨大的歷史主題,主要是透過對起義英雄的歌頌和對他們鬥爭的描繪中具體表現出來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水滸傳》曲折動人的情節,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往往透過一個個場面展開、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寫武松打虎的情節就是如此。第一個場面,寫他在景陽岡下酒店一連喝了十幾碗酒。接著第二個場面,寫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說:有大蟲傷人和三碗不過岡。武松懷疑店家用心不良,決計過岡。第三個場面寫他行數里,看見剝皮樹幹上寫著有大蟲傷人等兩行字,武松將信將疑地仍繼續上岡。第四個場面寫他來到景陽岡上,看到山神廟前的印信榜文確信有虎。接著第五個場面才寫他在岡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這個場面中,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過,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樹上被折斷,他就勢按住老虎拳打腳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個個細節。這些細節在寫武松神勇的同時,扣人心絃地把情節推向高潮。

    四、國際評價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國小說》,以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五、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鑑賞習慣。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並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 13 # TonyDeng

    《紅樓夢》也沒一個好人啊,正如焦大說的,除了門口的石獅子,裡面沒有乾淨的。天下第一淫書數《紅樓》,淫到骨子裡,卻通篇沒有一段露骨描寫,男女老幼通殺,勝過《金瓶梅》。讀《紅樓夢》能想象到的汙穢,讀《金瓶梅》想象不到。

    歷史上這些著作入禁書榜,理由是“誨淫誨盜”,以這兩部為首。不過,要批判性閱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有道理的。

    是否名著,不是看“正能量”的,古今中外評價名著的標準也沒這個。

    btw: 我很反感“正能量”這個詞,只是說中聽的自我鼓氣和自我麻醉的用法而已。不管對這個概念怎麼辯護,事實上就是這個用法。

  • 14 # 弓千里

    《水滸傳》中心大意歌頌兩種精神;一是眾好漢不甘遭受社會和貪官汙吏壓迫、敢於反抗的鬥爭精神,二是眾好漢重義輕財生死與共的江湖義氣豪俠壯舉、從聚義廳到忠義堂演繹兩個古代不同的人格大德典範、聚義乃英雄豪氣生死與共之義、忠義乃古代忠君報國孝上之義、作品把這兩種古德演繹的淋漓盡致,反映出人們對社會要求人格平等自由的渴望。本書被列入四大名著、從篇幅、內容人物社會含義及羅緝無一不超前。至於英雄們偏激的殺伐,是作者對當時社會不良習氣的痛恨!

  • 15 # 苗人貴哥

    怎麼說呢?我看《水滸傳》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書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卻還是能夠想起許許多多來,比如:武松打虎、殺死藩金蓮和西門慶、林沖雪夜上梁山、智取生辰綱、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等,梁山好漢這四個字,更是成為了路人皆知的口頭憚。

    書中一百零八個人物形象,在我的記憶中,感覺並非壞人,武松殺藩金蓮與西門慶,那是他們兩個該殺!如果把武松寫成是覬覦嫂子的美貌,妒忌西門慶而殺之,那武松當真成為人人共憤的不恥之徒!故事精彩之處,在於作者把藩金蓮這朵鮮花,插在身材婑小膽小怕事,成天以賣包子為生的武大郎這坨子牛糞上,讓鮮花更加鮮豔,牛糞更加牛糞,面對嫂子的撩情,武松坐懷不亂,不為所動!若武松是壞人,能做得到?……

    《水滸傳》通篇描寫一百零八個不同階層人物,因何上的梁山,且大多為反出公門之人,或為仕途不濟、或為奸臣所害,宋江可為公門人反出公門的代表人物。要說這夥子人為大義之人,我看未必,頂多算得上小仁小義之輩,因為所做之事皆為小打小鬧,多是意氣丶用事,只是不泛懲惡揚善之舉而讓人拍手稱快而已,替天行道的旗號,用意本身就有一定的侷限性,可以理解為替腐敗的朝庭,辦理那些朝庭不管,或辦理不力的事情,僅此而已,但懲惡揚善、撫危濟困使之聲名遠揚,成為人人皆知的好漢,並沒有立志推翻北宋腐敗政權,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大義之舉,大多是反出公門,又復入公門,聚齊梁山鬧事,以博取更多復入公門的政治資本,最後成為了朝庭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農民起義的幫兇…

    《水滸傳》之所以被評為四大名著,我想不外乎這幾點:

    一、數字一百零八,地名梁山好記又順口

    二,人物鮮活,詡詡如生,一百零八人,一百零八個生動故事,可稱一部綠林鉅著。

  • 16 # 碧伶居士

    這個問題有意思,你說梁山一百零八將大都不是“好人”,我倒是想知道,這一百零八將中哪位算得上是真正的“壞人”?

  • 17 # 李知月

    我是前不久才看的原著。看完之後大跌眼鏡。所謂的好漢,大多都是殺人如麻的悍匪,動不動就殺人全家,燒殺搶奪,掏心剜肉,吃人肉。

    以前覺得武松是個好漢,看完原著,才知道原來武松也是殺人如麻的。《水滸傳》第三十一回,識破蔣門神的詭計後,血濺鴛鴦樓,把那些無關的人也殺了個乾淨,老幼皆不放過。實在殘忍。

    還有李逵,松江的腦殘粉。殺人魔般的角色。為宋江是從。其實也挺可憐的。太傻了。

    還記得,上梁山的有好幾個人都是被宋江他們殺了妻兒,逼上梁山的。”兄弟,隨我上山落草為寇不?殺你妻兒的那種。”

    想想都覺得可怕。

    還有林沖,雖然他不輕易濫殺無辜,卻又顯得恨懦弱。老婆都保護不了,還在高衙內對自己老婆窮追不捨的情況下,把老婆給修了,細思極恐。這不是逼老婆自殺嘛。也是個負心人了。林沖人生中的最高潮,怕就是風雪山神廟了。後面都是籍籍無名,很低調。

    想來作者不說這些人是是俠者,二是好漢,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稱不上俠。只能說,算個好漢,敢於反抗朝廷。

    《水滸傳》之所以被列入四大名著,關鍵還是其歷史意義與文學意義。

    看水滸故事,瞭解的都是宋徽宗時代,社會的混亂不堪,民不聊生。這首歷史背景。簡單看,這本書是講好漢故事,實則以此批露當時的社會狀況,諷刺當權者。

    其文學意義,就拿書中眾多人物形象刻畫來說,這本作品已算的大作。

    書中108個全是主角,108個人各有各的性格,形象生動。再則,那麼龐大的故事結構,精細縝密,足見作者功力之深。

    總之,從整體看,《水滸傳》被列入四大名著,並無不妥。

    如果你也喜歡閱讀、詩詞。

  • 18 # 滋晨文化

    一本名著之所以不朽,在於其流傳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傳播的思想和人文價值。《水滸傳》成為名著我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1、以宋江為首的梁山集團有著極強的忠君思想和建功立業的抱負,為統治者所推崇。2、裡面大多數人雖然劣跡斑斑但幹了我們平時不敢幹的事,因為真實傳奇讓人大呼過癮。3、水滸傳的寫作手法,傳神深刻、精彩紛呈讓文學愛好者受益匪淺。

    1、以宋江為首的梁山集團有著極強的忠君思想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中國社會向來推崇儒道,關羽岳飛身後封神也跟忠主報國有很大關係,宋江所選擇的詔安之路,雖然有封建愚昧讀者也憤憤不平,但其價值觀為統治階級所推崇和認可,書中雖描寫暴力、色情很多人也劣跡斑斑,在推廣過程中並未受到太大阻力。

    2、裡面大多數人雖然劣跡斑斑但幹了我們平時不敢幹的事

    武松鬥殺西門慶、潘金蓮,場面雖然血腥但讀後確呼過癮,面對姦夫淫婦殺兄之仇,越是大膽,越引起共鳴。李逵嗜賭貪殺,惡行中卻有幾分憨勁,最後一壺毒酒追隨宋江而去,也算重情重義,這樣一群草莽因為各自的悲情 有了熱血賁張的江湖,讀他們的人生,也是讀者自己的修行。

    3、水滸傳的寫作手法,傳神深刻、精彩紛呈讓文學愛好者受益匪淺。

    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玉麒麟盧俊義,施耐庵開創了江湖綽號的武俠寫作手法,對後來金庸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寫法提供了很大的借鑑,《水滸傳》開創了武俠新時代,喚起了無數人的江湖英雄夢。

    《水滸傳》給我們描繪了生動的北宋畫面,昏君奸臣,英雄好漢,這些草莽也因為他們的劣根性喚起了我們心裡的共鳴和莫名其妙的嚮往,水滸如戲,戲如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孝公是如何騰挪出20年給商鞅變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