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來搞笑的嘛
-
2 # 教育百事通
這個問題,小編曾和閨蜜一起探討過。大家一致認為:偏心在所難免。因為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傾向。所以,難免會更喜歡其中一個孩子。所以,家長朋友應客觀看待這個現象,儘可能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只要你有心,那就不會偏心得太明顯。另外,家長也不必過分緊張,覺得自己這種行為很欠妥當。畢竟,這世上唯一公平的事就是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
-
3 # 晴之婉約
我沒有生二胎,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沒法感同身受,但是可以淺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如果。我是說如果我真的有兩個孩子,那麼我應該是最能體會他們兩個孩子感受的母親。因為我小時候經歷過,父母親偏袒妹妹,總是叫我讓著她之類的話,有時候心裡也會特別委屈。都是爸媽的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強調更愛誰呢?為什麼一定要我忍讓呢?對父母親的最早的代溝就是如此產生的。所以,我一定不會說要哥哥讓著妹妹的話,而是一視同仁,讓大家都能輕鬆愉快地面對。
-
4 # 悄悄是溜噠媽媽
這個問題,我想二胎的爸爸媽媽們可能大部分都會回答:不會偏心。
但這基本是頭腦層面理智的回答,其實我們的潛意識沒法讓我們不偏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的需求都不同,對愛的需求,對時間的需求,對物質的需求,都會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偏心”,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滿足孩子。
而很多二胎家庭,為什麼孩子之間會有矛盾,很大的原因是父母太過追求“公平”!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一味追求“公平”,只會讓孩子產生比較和競爭。
-
5 # 知恩媽媽
今年過年前我家增加剛一位新成員,現在有家裡有兩個小朋友。新成員還沒出生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我不會對任何一個偏心。結果出生之後,我對剛出生偏心。
1.因為剛出生的小朋友需要,我把所有精力都奉獻了給他。
2.為了自己更好的睡眠,大姐姐沒有跟我睡。
3.每天的共讀時間都沒有了。
-
6 # 就是在進步
我的答案是會。二寶未出生前,我的想法是我不會。直到二寶出生了,我依然覺得我不會偏愛哪一個,兩個都是我的寶貝,我怎麼會偏愛一個呢?哪怕在月子裡的時候,大寶偶爾跑來房間玩,我還覺得我好像更愛大寶,畢竟是第一個孩子。甚至月子裡還給大寶餵飯。但是漸漸的,你的精力已經無法把你的愛那麼平均的分給兩寶了。特別是在有糾紛的時候,根本談不上“公平”二字。人總是有同情弱小的本性,總是不自覺的偏心二寶。大寶自然就成為了炮灰。由於是一人帶倆,身心疲憊時總是無法接受過多的吵鬧,一天天解決糾紛後疲憊不堪。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有吵鬧,不問緣由,不管對錯,第一時間就是批評大寶。最終的結果是二寶日漸猖狂。直到有一天,大寶幽幽的一句:媽媽比較愛小寶。才恍然大悟,讓自己痛心不已。現在雖然無法做到絕對公平,但我能做到的就是相對的公平。撫慰大寶的心靈,挫挫二寶的銳氣。
-
7 # 美好願望氣死社保
真的,有兒有女的偏心兒子,有兩個兒子的偏心么兒,有兩個女兒的偏心么女,如果有爺爺奶奶帶大的和父母自己帶大的偏心自己帶大的娃,人心都是偏的,即使同父同母,如果是親娃與繼娃,肯定偏心親娃。
-
8 # loveleed
雖然都是自己的孩子但不知為什麼還是會有偏有向儘管我家是雙胞胎,我家就是我更偏著老大,爸爸更向著小的。小的和爸爸的愛好相同,愛高爾夫好汽車等等,我覺得爸爸跟小的親些所以會更多的關心老大,會有這樣的原因在裡面。
-
9 # 媽咪寶貝的幸福時光
二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和老公就討論過這個問題,那個時候我們都沒有概念,覺得應該是不會的吧!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二寶生下來的時候,是個女孩,我們都很開心,不知不覺的就對妹妹關注的多一點,老公是那種甩手掌櫃型別,對於孩子教育不是很注意的,經常在大寶面前表現出對小寶的喜歡,再加上我要經常抱小寶,大寶的失落非常明顯,經常發脾氣,我們老師對他說妹妹小,要多照顧他,他聽了更難過了,說我們不愛他了!所以經常哭鬧,有時候還會動手打妹妹。
作為父母,兩個孩子都是心頭肉,可是有的時候以大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認為大的應該去讓著小的,可是孩子他不明白啊,以為有妹妹,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減少了,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父母有的時候一些做法也會不自覺的偏向一個。我們家基本上目前還是比較穩定的,內心都是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妹妹現在還比較小,不懂得爭風吃醋,有的時候我們更會照顧哥哥一點。
-
10 # 狗娃和狗蛋的娘
我家雙胞胎,也算是兩孩了吧,我一直想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但真的很難,首先,作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每天的家務,照顧孩子已經累得疲憊不堪,對孩子沒法特別耐心,尤其是我家老二,比老大調皮的多,明顯受到的責罵也多,平心而論,兩個孩子我都愛的可以付出生命,但對調皮的老二忍耐度要低得多,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對老大可以和顏悅色的教育,對老二就常常忍不住使用暴力。
-
11 # 使用者3829741361643一
我會,因為孩子嗎都是自己的生活中肯定是有強軟弱的我會教育強的那個幫助軟弱的那個,因為我要讓他們認識到,將來我們老了離世了我們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財產,
可我們給他們倆相互留下了親人親情比什麼財產都好。
-
12 # 陳哲升
我有一女一男倆孩子(十來歲),我們夫妻等大人們都是一樣,絕不偏心,從來沒開過小灶過。也不是絕對平均主義,男女孩子的需求不同。我們也不給孩子誤導平均主義的概念。家裡的所有人,都有義務為家庭付出,包括我,不能計較。每個人都有資格享受這個家的所有資源。家的的東西,是咱家的共有的(公產),不是誰一個人的私產。
當然要按輩分,奶奶最長輩,她是老大,我(70後的爸爸),是一家之主,所有的錢是我賺的,當然最有指揮權,然後依次是媽媽,姐姐,弟弟。
姐姐大兩歲應該適當讓著弟弟,弟弟要尊重姐姐,她比你大。如果他們吵架,就一起罰,姐姐不會做大,該罰;弟弟不尊重姐姐也該罰!
女兒曾經說別的同學家重男輕女嚴重,我問她咱家會不會?她說不會啊!
偏心就會造成怨恨,絕對平均主義就會害苦自己,將來孩子會斤斤計較,對比誰付出更多,能力不同,不可能絕對平均。教孩子要教他們有胸懷,盡心盡力地付出就行了,像我一樣,誰要計較,哪就來跟我比,誰對家的貢獻有我大?
家長的智商情商胸襟決定著這個家的榮枯和價值觀!
-
13 # 嫣然回首兮
作為父母,一般會幫助能力稍微弱點的孩子,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不管!能幫的肯定會幫一把!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畢竟一奶同袍,血濃於水,相互幫助才會更和諧!不要斤斤計較!
-
14 # 好郝問情
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父母對子女的愛也一樣!因為世界上沒有人會將事情做到不差毫釐,自然對子女的愛也不可能絕對一樣!
在成長階段父母肯定都會注重對優秀子女的培養,將更多的資源花費在他(她)身上。其實這並非有意的偏心,而是父母太希望自己有個孩子能出人頭地了!
而到成年之後父母又往往偏心生活比較困難的子女,經常給錢給物的貼補他(她)們。因為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過上平穩富足的生活!
都是自己的孩子,其實父母並非是厚此薄彼,只是有的情形下只能區別對待!所以所謂的“偏心”其實只是一種無奈之舉!
-
15 # Ann萌兒
我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相差將近10歲。可能某一階段會有偏心吧,看站在誰的立場上講了。我只能儘量,努力做到不偏心。因為我知道,培養她們姐妹倆之間濃厚的姊妹情,才是真的對她們好。
-
16 # 科技新疆
偏心如果不重視,長大後對孩子的心理傷害無窮大。這種偏心會導致心理缺陷,孩子無法用寬容的胸襟為人處事,兩種情況,一種會覺得理所應當的索取,另一種認為該理所應當的忍讓。這兩種,都是有缺陷的人格。但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家長太少了。大部分家長都覺得自身對待孩子是公平的,但事實上的現實情況,或許根本不是這樣。
何謂公平?同樣份的衣服,同樣份的零花錢,同樣份的玩具?這根本不是公平,只能叫平均。生來為人,個體差異導致你想公平的對待孩子很難。
我聽到過有些家長會說,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有些家長會說,弟弟妹妹不懂事,需要我們多操心,你懂事,不要讓我們多操心。這其實就是一種傷害。
兩個都是你的孩子,這種話語已經讓孩子從心裡上對父母感情有了不同距離,其實從孩子角度來看,不僅是物質,對情感的需求都是隻多不少。他們心裡會想,我也是你的孩子啊,也希望爸爸媽媽也多愛自己啊。
真正愛孩子,應該要走進孩子內心,知道孩子最核心的感情需求,而且,儘量不要告訴其中一個孩子,你要懂事,弟弟妹妹還小怎樣怎樣。一旦造成明顯的話語引導,這兩個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截然不同的心理,伴隨日常行為的加深,肯定有一方孩子會留下怨恨心理。
家長的情商很重要,換位思考很重要,關注孩子性別差異很重要,孩子心理需求和變化很重要。
-
17 # 落日知秋2018
會有一點。有二個孩子就有比較,就有差距,一媽養九子九子九個樣,及使表面不偏心,心裡也是有區別的,二個孩子的成長也不是等同的,即使開始不偏,時間長了就難說了。我就會實話實說。
-
18 # 淮北枳
不知道。正是因為不知道能否保證一碗水端平,我放棄二胎。我有個乖巧可愛的女兒,我滿足又驕傲,而婆家極度重男輕女,我擔心二胎生個兒子,我的寶貝姑娘會因此失寵。
-
19 # 冰影98
我不會偏心?手背手心都是肉!我小時侯媽媽偏愛!她一直喜歡妹妹?說她象洋娃娃?我太象爸爸!媽媽恨爸爸把仇恨寄託我身上一輩子!所以,爸爸拋棄我們?媽媽不愛我!!!
-
20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可能會。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小的不懂事 但大的要懂事,大的要愛護小的,要照顧小的,帶他玩,保護他。如果我有兩個孩子,我也會希望大的能幫我忙照顧小的,關注點大多都在小的身上。我就是大的,從小就照顧弟弟,受盡父母的斥責,動不動就說你弟弟還小,你要讓著他,現在都已經成年,父母還是把弟弟當孩子一樣照顧的無微不至,而我弟弟確實是心理年齡不成熟,經常惹父母生氣,這就是父母偏心造成的教育缺失。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你知道小孩最怕的是什麼嗎?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幹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幹你想讓他乾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透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去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裡,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家長說話不算數,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麼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以沒時間作藉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藉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向寶寶說明自己現在確實沒有空,並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慾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作用。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係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最基本的關係,要尊重孩子根據雙方意願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裡,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源自於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
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讚歎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跟我一起:靜下心來,放下身份、蹲下身來、走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