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論縱橫
-
2 # 知常容
梁啟超把他吹捧成黃帝之後第一偉人,當然這樣吹捧是有利於當時的背景的,因為當時希望西化變法,所以得找一個參照物,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變法的最好參照物。所以不能斷章取義就說他就是黃帝之後的第一偉人,你要看當時的背景。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屢遭各國攻打,他們都稱王了,但是趙武靈王都不敢稱,因為自己太弱了。沒有辦法,只能跟秦國結成聯盟,最後秦國,趙國,燕國三個國家結成了鐵三角。
但是趙武靈王心想,這樣下去也不是事兒,所以這一統治19年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要進行變革,要知道所有的變革一般都是臣下開始的,從沒有國君推動的,可能有史以來就是他一個人是從國君開始的。
隨後他就開始變法,削弱宗室。提拔了肥義等人,而且下令舉國的將軍,大夫等人,皆衣服胡服,習騎射,效仿北方遊牧民族,建立了一支當時中原王朝絕無僅有的輕騎兵。
趙國當時最大的威脅是中山國,中山國是一個漢化的異族國,經過五年的攻打,終於打破了中山國的都城靈壽,此後趙國就進入了上升通道,對外戰爭屢屢做勝利,疆土擴充套件了三倍。
但是比較搞笑的是他在立儲的事情上面沒有處理好,導致眾城璃心,爆發沙丘之亂,一代英豪居然活活餓死,和齊恆公一樣。
-
3 # 澹奕
趙武靈王趙侯雍,嬴姓趙氏,是戰國時代趙國著名的君主。客觀來說,趙侯雍是當時最強悍的君王之一,他登基的時候趙國相當弱小,經常被鄰國欺負,甚至中山國都敢侵犯趙國。然而最終在他的經營下,趙國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首先,趙武靈王是一位不拘泥於繁文縟節,能夠善於改革的君主。最著名的就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當時,趙國的公室有很多與戎狄通婚的,也是諸侯國中最多的一個,趙侯雍大膽破除陳規,以胡人的服裝與風俗訓練出了當時最強大的騎兵軍團。並且趁機對趙國的內政外交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王權牢牢抓在手中。
其次,趙侯雍是個傑出的外交者與謀略者。他曾經扶持姬職登基,也就是後來的燕昭王;又以武力逼迫,扶持了在燕國為質子的公子嬴稷做了秦國君主,也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
戰國時代,諸侯互相征伐,而趙侯雍改變了其父親趙肅侯時代與各國逐鹿中原的策略,揚長避短,將目光投降了北方的戎狄。先後平定匈奴、東胡與婁煩,攻潰中山國,魏國公孫衍聯合五國攻擊秦國慘敗,唯獨趙國逃脫。成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趙侯雍通婚一系列變革與獨到的政治手段,鞏固了趙國的王權集中,並且將趙國推向了當時最強大國家行列。雖然最終他悲哀的死於“沙丘宮變”,但不得不說,他的確是個英明傑出的君王。
-
4 # 三國深度談
趙武靈王,一位偉大的改革家,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一位英明的軍事家。
趙武靈王為大家所熟知,就是因為著名的改革胡服騎射。趙武靈王虛心學習中山國和北部胡人的衣著,在幾乎全國的反對聲中頂住壓力,毅然推行衣袖短小的胡人服飾,為趙國建立強大的騎射手部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改革軍政體制。趙武靈王能夠敢為人先,師夷長技以制夷,最終滅掉中山國,可以說是很果決的改革家了。
同時,當時的趙國處境並不好,不僅四面環敵,還屢戰屢敗。先敗於修魚,被斬首八萬,觀澤之戰又敗於齊國,甚至中山國都打不過。趙武靈王在整頓國內的同時不忘積極外交,結交盟友,打擊敵人。先是與秦國和解結盟,然後在齊國攻佔燕國大片領土時,聯合秦國軍隊支援燕公子姬上位,迫使齊國退兵,成功阻止齊國稱霸東方的步伐。秦武王死後,他又和燕昭王一起推舉贏稷為秦王,穩固了秦趙燕三國同盟。趙國在推行胡服騎射時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趙武靈王功不可沒。
在趙武靈王統治時期,趙國建立起了一支其餘六國都沒有的精銳輕騎兵,接連打敗北方蠻夷,擴大了趙國的疆域,趙國一時兵強馬壯,也為趙國後來能夠生存保留了軍事基礎。更重要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成為了中原建立騎兵的伊始,中原騎兵軍團登上了歷史舞臺,可以說趙武靈王是一位眼光長遠的軍事家。
-
5 # 方山中人
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偏弱,又因為地處北方,與
樓煩,林胡等接壤,國家經常收到遊牧民族的入侵騷擾。
大家對趙武靈王也許只有一個胡服騎射的印象,但是歷史中的趙武靈王可謂雄才大略。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魏楚秦燕齊五國各率萬人前來參加葬禮,趙王生前與此五國戰爭不斷,趙肅侯一死,五國聯軍趁新君趙雍年幼,名為弔喪,實為滅國,但十五歲的趙雍臨危不懼,聯合韓國,宋國,使秦燕魏齊四國皆處在兩國之間,賄賂越王,使之攻楚,賄賂樓煩,使之攻燕,然後全國戒嚴,全軍戒備,這樣由魏國發起的五國圖趙陰謀破滅。
其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滅中山,收樓煩,在與胡人交戰過程中主動學習胡服的優點,使得軍隊戰力大幅度提高。大力重用有胡人背景的官員,主動打破華夏貴,戎狄卑的傳統,在促進民族融合與文化發展上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然而後期犯了嚴重錯誤,公元前299年,傳位太子何,他自稱主父,想與兒子分管軍事和政治,這樣自己就可以全力專注於對外軍事鬥爭,但是卻又對另外一個兒子過度喜愛,使得二子相鬥,最後被困沙丘三月之久,活活餓死。
想法太過理想,在當時肯定做不到啊。
-
6 # 鳳凰西遊
趙武靈王,本名趙雍,是戰國時期趙國君主。他年少繼位,勵精圖治,頒佈了“胡服騎射”,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一、少年多舛
趙武靈王十五歲繼位,年少贏弱,備受多個強國的覬覦和侵擾,可以說屢戰屢敗,吃透了苦頭和屈辱。趙國先後敗於秦國和齊國,後又被秦國佔領了中都、西陽和藺城。更不堪的是,在公元前310年,趙國在長子之戰中大敗給了小小的中山國,趙國國土也被中山國從中阻斷、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連。
所以年幼的趙武靈王痛定思痛、臥薪嚐膽,當其他各國紛紛稱王時,他卻自稱為“無其實,不敢稱其名”,默默地隱忍、蟄伏。
二、中期強橫
後來天下大亂,秦、楚、齊、韓、魏、越等國連年混戰。趙武靈王沒有深陷其中,而是趁機勵精圖治。向全國發布實行了“胡服騎射”的法令。在趙武靈王穿上胡服、率先士卒的影響下,胡服騎射得以順利推行。全面遊牧化的趙國騎兵,取長補短,汲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摒棄胡人紀律性差的缺點,訓練有素、日漸聲勢,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後來趙武靈王又把趙國將士培養成騎兵與招募胡人騎兵相結合的辦法,建立起了一支驍勇善戰的國家騎兵。在與諸國的連年紛爭中,打了很多勝仗,並最終大敗中山國,開疆擴土,夯實了趙國的根基和地位!
三、晚節不保
趙武靈王晚年在接班人問題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趙武靈王有個愛妾吳娃,美麗動人,深受其寵愛。
趙武靈王廢掉了王后韓姬和太子趙章,而立吳娃為王后、立吳娃之子趙何為太子(即後來的趙惠文王)。廢長立幼,自古就是立嗣之爭、自取其亂。果不其然,公元前295年,沙丘政變爆發,趙章被殺,趙武靈王也被困於沙丘宮內,竟活活餓死!
縱觀趙武靈王一生,他稱得上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胡服騎射”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文化意義,趙武靈王勇於變革、堅持變革的精神,在現代社會看來,尤其值得肯定和學習。所以許多近現代史家稱頌他“向他國學習,改革變法的歷史先驅”。
-
7 # 高原豹4
趙武靈王在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最大的貢獻就在於,能用新鮮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眼光,去學習借鑑對本國乃至本民族有極大意義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恰好是戰國時代,群雄並起,戰火紛飛。當時的趙國並不是很強大,由於它所處的位置與北方少數民族接壤,在長期的戰爭中,從胡人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從而摒棄了傳統的服飾,而選擇更為方便的胡服,並且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組建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部隊,為趙國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趙武靈王透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舉措,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進行了改革,消除了趙國內在的隱患,並且發動戰爭,消滅了心腹大患中山國,使趙國真正意義的統一起來。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奪得了北方大片的優質牧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草原霸主。他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體制,牢固的保衛了王權。經過他的改造,趙國成為了當時的超極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國後期的主角。可惜,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最後想重新成為趙王(他早已傳位於趙何),卻因為政變失敗而困死在了沙丘宮,讓人不禁感慨萬千。“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
8 # 淡墨淺白
趙武靈王是什麼人?人人都知道他是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真性情的有情人。
人人都知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但是卻沒人注意過,趙武靈王的改革是戰國唯一沒有流血的變革。自上而下的改革自古都是靠武力解決反對者,但是趙武靈王對待反對者自己的叔叔公子成是耐心說服!趙武靈王對待親人有情。
趙武靈王因為政治聯姻娶了韓女做老婆。他心中對愛情是有一份嚮往的,他做夢,夢到一個美麗女子唱歌跳舞。後來他把自己的夢告訴大臣,大臣吳廣覺得趙武靈王所說的夢中女子很像自己的女兒。吳廣把自己女兒吳娃獻給了趙武靈王,果然和趙武靈王夢中女子特別像。因為愛情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了吳娃的兒子,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人人都知道趙武靈王因為兒子爭位,被圍困最後餓死。世人都覺得作為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竟然不能正確的處理繼承人問題,很是可笑可悲。但是有誰注意過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呢,父愛如山超越政治!
天若有情天亦老,王若有情王亦亡!
-
9 # 戰史解碼軍事天才
在軍事才能方面,除了我們熟知的胡服騎射外,我還要介紹兩件事。
第一件發生在趙武靈王即位之時,當時年僅15歲的趙武靈王剛剛登上王位就辦了一件大事,他在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採取一系列的軍事及外交措施成功化解了五國圖趙的危機。
除了這三件事,還有許多類似的事例,我就不再一一列舉!所以說趙雍是軍事天才並不為過。
政治上的白痴趙雍主動選擇當太上皇是為了更加方便自己指揮趙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他最初的設想是公子何管政治,而他自己管軍事。雖然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卻給了他一個大嘴巴。他似乎忘了全國只能有一個說了算的人,不然肯定會出亂子。
公子何當了趙王后沒幾年就適應了這個位置,自然也就不會輕易的放棄。如果趙老爺子安安靜靜的當個太上皇的話,也許還能得個善終,可他偏不。先是讓他公子何把代郡分給另一個兒子章,並且也要把章封為王,這下趙王何怎麼會同意!
趙雍一看,既然你不聽我的,那我就把權力收回來,自己加封,結果這一系列的昏招就讓兩個兄弟反目成仇,自己也因為這場政治鬥爭而被兒子活活餓死。
很難想象在古代居然會有人主動放棄王位去當太上皇,只能說趙雍太過於天真了,他連政治家最近本的局勢預判能力都沒有!從這一點來講,說他是政治上的白痴也不過分!
最後糾正題主一個問題,趙國雖然很強盛,但還沒有到幹翻秦國的地步,他對秦獲勝的幾場戰爭都是佔了秦國內亂的光罷了!
-
10 # 騰格里格
趙武靈王,記憶中最深的要數中學時背誦的胡服騎射,雖然那時並沒有真正理解改革的意義,但不影響對他的佩服,正是因為他的改革,趙國強大起來,擁有了足以和秦國真正對抗的基礎。
趙武靈王趙雍是一個有膽識和謀略的人。
即位之初,魏楚燕秦齊五國趁其父趙肅侯去世之機,以弔唁之名舉兵來趙,趙雍年幼,卻未被眼前的形勢嚇住,而是針鋒相對,聯絡韓國和宋國形成品字形防禦鏈,重金賄賂越國攻擊楚國,賄賂婁煩攻擊燕國等,最終分化瓦解五國聯盟,保住趙國。
趙武靈王還曾深入秦國腹地實地勘測,回來後製定了侵入秦國的計劃,他準備率一支精銳從秦趙邊界插入秦國腹地,從秦國後方攻擊咸陽。
趙武靈王趙雍是一個有遠見的改革家。
周朝重禮儀,戰國後期雖是禮崩樂壞,但當時中原人習慣還是普遍穿的寬衣長袖,看起來端莊大氣。但是在軍隊裡,這種穿著很不方便,手裡的兵器常常被衣服勾住,跑也跑不快,不利於打仗。而且但是中原人習慣於步兵打仗,馬匹也不像後來那麼多。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先進的作戰方式,於是下決心向胡人學習,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將寬大長袖改為衣短袖窄的胡服,而步兵也漸漸向騎兵發展。趙武靈王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使趙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秦國外,國力最強大的國家。
趙武靈王趙雍晚年鑄下大錯。
晚年的趙雍寵愛次子趙何,何為後來的趙惠文王。武靈王出於對長子章的愛憐與愧疚,竟然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章與何各統一國。這當然是何不能容忍的,於是父子兄弟相殘的慘劇再次發生,何殺死章後,將趙武靈王圍在沙丘宮三個月,趙武靈王餓死。
-
11 # 無聊感悟人生
趙雍,戰國時代趙國君主,贏姓趙氏,也就是和秦國其實是同一個宗族,所以戰國的時候經常有秦趙同源之說。死後諡號武靈王。
趙武靈王一生的功績:
第一:父親趙肅侯去世的時候,趙武靈王年紀15歲,魏惠王聯合秦、楚、燕、齊欲圖趙國,想乘趙國國喪繼位者年幼的情況下瓜分趙國,年幼的趙武靈王在輔佐大臣肥義的幫助下,賄賂越王威脅楚國,迫使楚國撤兵;聯合婁煩,對燕國發動戰爭,使得燕國無力南下;聯合宋國、韓國對付魏國;並講趙國精銳集中於邯鄲,令全國一級戰備隨時反擊各國攻擊,就這樣化解了五國分趙的企圖。
第二、胡服騎射,大力對國家的軍事進行改革,在位期間用胡人的辦法治理胡人,使得趙國北部的少數民族融入趙國,使得趙國迅速崛起成戰國強國。
趙武靈王的敗筆:
趙武靈王目睹幾代先君在病逝的時候,國家都遭到極大的動盪,為了使國家穩定發展特別是繼承者能順利接班,他發明了二元政治體制,就是自己退位把國家的行政交給自己的兒子,而自己負責對外戰爭,他想萬一自己戰死或者突然病逝這樣兒子就會順利接班。但是因為他原本立長子為太子,後來因為喜歡下另一個女人,將君主位置交給了小兒子,導致國家內亂,自己也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史稱沙丘宮之變。
-
12 # 煙路千年
趙武靈王,一代雄主,說句誇張的話,中國古往今來的帝王無幾人能出其右。
第一、即位之初,便透過一系列手段,鎮退五國之兵。
第二、為了說服國人全面推廣胡服騎射,趙武靈王親自率兵進攻中山國,橫穿中山國;又到達趙國與樓煩邊境的重鎮無窮之門,橫穿過樓煩和林胡的地盤,期間與戎狄士兵的一系列戰鬥,無一敗績,遊遍趙國全境,增強了國人對胡服騎射的信心。又極力說服兩股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成功的實行胡服騎射。胡服騎射的成功推廣,不僅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幅度上漲,適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還解決了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矛盾,結束了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的局面,使國家正式完成統一。
第三、推行軍功制度,完成了對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發掘出了趙國的全部戰爭潛能。並且攻滅中山國,趕跑林胡,消化婁煩,使趙國國土大增,國力進一步加強。
第四、為了壓制秦國,趁秦國內亂,佔領榆中地區;為了對付秦國,趙武靈王不惜以身犯險,出使秦國,對秦國的風土人情進行勘察,以備攻秦之用;為了制定對秦的決策,以使者的身份對秦國大臣們和秦昭襄王、宣太后進行深入的瞭解。可算是“欺負”了秦國君臣一次,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對他忌憚不已。
第五、趙武靈王透過一系列的外交手段,為趙國營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新局面。還趁著中原諸國混戰,完成了他的北向擴張戰略。
趙武靈王最可惜的地方就是交出了自己的王權,最後死於政變之中,餓死在沙丘宮裡面。可憐一代人傑最後落了個悲慘結局
-
13 # 楓橋不夜泊
趙武靈王,即位前期,妥妥的一位戰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和改革家,但是人無完人,顧及到了事業,勢必會忽略家庭,因此他的晚年並不是很好。
可能我們現在提起他,最大的印象就是胡服騎射了。確實,在那個時代能夠有此魄力,不簡單。但是他做的並不僅僅如此。尚未成年的他就已經即位,那個時候的趙國積弱已久,也是整個戰國時期最混亂的時間,周邊強敵環伺,實力強大的齊秦魏環繞在趙的三邊,而與其接壤的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經常來欺負趙,趙雍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登基做的皇帝。
因此,面對著這樣的國內外形勢,他首先下定決心要做的就是穩定民心,把自己的威望樹立起來,整個國家連皇帝都尊老愛幼、禮賢下士,那麼下面的一眾官員及其百姓自然也就效仿,而後國家風氣大變。這時候趙雍積極改變對外策略,主動與中原六大國示好,為趙國贏得了有利的發展時間。
接下來就是進行軍事改革,沒有強大的拳頭,是不可能有發言權的。當看到林胡、樓煩等族既能善於生產,又能上馬進行作戰,於是果斷的推行了胡服騎射,也就是類似於師夷長技以制夷,靠著這種改革,短時間內刺激了趙國的軍力。學習外邦的結果就是趙國一舉滅掉了中山國,這給趙國上下帶來了莫大的驚喜,在他的領導下,趙國一轉之前的弱勢群體,疆土短短的十年之間擴張了差不多三倍,因此趙雍的威望在國內也到了高峰。
可惜的是晚年因為立儲,舉棋不定,最終招致了國內的不滿,引起沙丘之亂,最後竟被活活的餓死在宮中,不可謂不遺憾啊。
-
1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趙武靈王確實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我們最瞭解他的歷史事實便是胡服騎射,這樣一種改變,一下子提升了趙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在綜合國力上,還無法真正做到與強大的秦國抗衡,但是也不會淪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
其實,趙武靈王是有野心的。他的目標不僅僅是保全自己的國家,滅秦,甚至統一中原都應該在他的計劃之內。只不過這個計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趙武靈王在等待時機。當秦武王舉鼎玩死自己之後,趙國是有可乘之機的,但是就當時的雙方勢力的對比來看,趙滅秦,不能說是蛇吞象,倒也是機會很小。
所以,面對如此狀況,趙武靈王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在扶持自己在秦國的勢力,表面上助秦昭襄王上位,其實還是在為趙國的崛起在爭取時間,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而一旦時機成熟的十年之後,趙武靈王就開始了自己的蠢蠢欲動,他也確實有膽有謀,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親自利用喬裝隨從護送樓緩赴秦國當丞相之機,勘察地形,繪製地圖,準備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雖然,這一招被羋月和秦昭襄王識破,但還是全身而退了。
當然,天有不測風雲。就當趙武靈王要實施自己的宏偉計劃之時,不怎想自己的後院起火。他的兒子一心想當上皇帝,於是發動了宮廷政變,逼迫自己的父親進行了禪讓。而這位最有可能跟秦國掰掰手腕的趙武靈王也最終淪落到被軟禁的下場,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只落得個活活餓死的結局。
實在讓人惋惜。
-
15 # 有趣的歷史段子
趙武靈王,作為趙國第六代君主,可以說是趙國曆史上最傑出的領導者了,雖然他的結局不是很好,被困死在了沙丘宮,但是他的功績確實是趙國其他國君所不能比的。首先來講,趙武靈王繼位的時候,手裡面牌不多,而且局面很亂,“內憂外患”這個詞比較適合。一方面趙國所處的位置很尷尬,它不但要面對中原大國的威脅,還要面對邊界少數民族的威脅。
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趙武靈王先平了火燒眉毛的陰謀(魏惠王發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還有就是滅了中山國,這是上代君主遺留下來的內患。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中山國位於燕趙之間,位置很重要,對於趙國來說,如果中山國一直存在,那麼趙王一天也放不下心來,中山國就如同枕頭下有一顆炸彈一樣,隨時會給你致命一擊。趙武靈王整頓了趙國的軍制,也就是頒佈了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令,這個改制很關鍵,讓趙國軍隊戰鬥力大增,這也為打中山國有了基礎,從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開始攻打中山國,期間有一段漫長的過程,因為我們知道其他國家對於中山國也不會坐視不管的,最後是在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滅掉了中山國,而這也讓趙國從此真正邁入強國行列。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在歷史上很有名,而且也是他最主要的功績之一。他的偉大之處在於能把遊牧文化確立為趙國的主導地位,這非常難,是需要改變趙國貴族和權貴的固有觀念。不過他最後還是說服了趙國最有權勢的公子成以及趙國的宗室貴族,讓胡服騎射能全國實行,大大增強了趙國的實力。
-
16 # 掌心讀史
在風雲激盪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王,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十年,但如果仔細算算,能真正夠得上區域性強國的,也就差不多是齊、楚、秦、晉等這幾個老牌諸侯國。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由於上述強國不斷擴張,兼併其它小國,齊、楚、秦三國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晉國一分為三,韓魏趙加上燕國只能算是二流諸侯國了。
這時,偏偏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在幾十年間硬是將一個二流諸侯國,發展成為比肩齊、楚、秦的超級強國,甚至在與秦國掰手腕中,差點將其幹翻。大家都知道,此人正是被梁啟超稱為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中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
初試身手,展露頭角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戎馬一生不消停,不是在與諸侯攻戰,就是在抵抗諸侯的攻戰,在位24年,留給趙武靈王的是一個四面樹敵的趙國,沒有一點安全感。
這不,趙肅侯的死訊剛傳開,魏、楚、秦、燕、齊五個諸侯國就各派了上萬的精銳部隊“問候”來了,說是參加葬禮,真正目的恐怕傻子都知道。面對輕則棄城丟土,重則毀家滅國的嚴峻形勢,剛登基的趙武靈王表現出超人的冷靜。
他先下令全國戒嚴,進入最高軍事戰備狀態,以非常強硬的口吻,要求各國只能派弔唁使者進入趙國,並當面痛斥,警告五國軍隊不要妄動,否則後果自負。同時暗地派使者攜帶重金出使與這韓、宋、越等國,以及樓煩部落,讓他們出兵騷擾五國後方。
這樣,透過兩邊使力,多方佈局,五國一看佔不到什麼便宜,就便紛紛退兵了。趙武靈王的沉著冷靜和妥當處置,讓他很快掌握了趙國局勢,此時,趙武靈王剛滿15歲。
胡服騎射,興兵強國在渡過“葬禮危機”後, 趙武靈王開始思考,怎麼把趙國國力和軍事搞強大,畢竟戰國時期的叢林法則,靠的是拳頭說話。
趙國地處北方,與胡人交界,地理位置並不是很好,而且國內是漢胡雜居,國內形成了以邯鄲為中心的傳統的漢族大臣集團,和以代郡為中心的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集團,這兩派出有著很深隔閡和矛盾,導致趙國國內政局不穩,國君被換是七國中最頻繁的。
趙武靈王透過抓地域的融合,以及政治、軍事一系列的政策來消除以兩派的矛盾。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服騎射”。《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也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
透過推行“胡服”、教練“騎射”,不僅訓練出了驍勇善戰、機動靈活的騎兵,更透過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內的民族融合,增強趙國內部的凝聚力。一系列的舉措的實施,讓趙國一躍成為天下可以和秦國比肩的強國之一。
遠交近攻,長袖善舞拳頭硬了,當然就要展示武力。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他將拳頭重重在砸向了中山國。為什麼這個倒黴蛋會是中山國呢?這主要是中山國是個外族政權,正好插在趙國中間,將趙國國土分成兩半,趙武靈王早就看他不順眼了。
趙武靈王親率騎軍兵團,大舉進攻,連戰連捷。僅用了幾年的時間,趙武靈王就將中山國以及樓煩、林胡等部落,納入了趙國的疆域版圖,將胡人趕到了大青山以外。
同時,趙武靈王趁秦國、燕國和齊國的內亂,以及楚國在南邊對秦國和齊國不斷用兵大好時機,不斷向鄰國下手“薅羊毛”,搶佔了這些國家不少城池,將趙國國地面積比原先擴大了兩三倍。
為了保證邊境安全,趙武靈王有了更深的戰略考慮,開始染指他國內政。他瞅準鄰國燕國內亂之機,將在韓國做人質的燕國公子職扶上燕國王位,公子職就是後世聞名的燕昭王,此後燕昭王投桃報李,長時間都與趙國保持結盟關係。
沒過幾年,強敵秦國內亂,趙武靈王又抓住機會,如法炮製,透過軍事威脅,政治運動作,將在燕國作人質的公子稷推上了秦國國君的位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昭襄王,確保了秦國與趙國邊境的安全。
在指定兩個大國國君後,趙武靈王繼續不消停,透過主導國際局勢,擴大趙國的國際影響力。甚至每年在信都的信宮(邢臺)召開國際論壇,梁國、韓國、燕國等小國國君都不得不親自出席,其它諸侯國也要派出代表參加。
信都(邢臺)大會諸侯成了趙武靈王人生最輝煌、最得意、最高光的時刻,也是他國際影響力最好見證。
廢長立幼,困死沙丘也許是成為國際領袖,到達人生頂峰後,趙武靈王突然失到了奮鬥的動力和目標,45歲,正當壯年的他,突然有了退居二線,歇一歇腳的念頭。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自己當“主父”下指導棋。傳位給兒子也不是不可以,但趙武靈王偏偏將長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廢黜,立自己與愛姬吳娃所生的公子何務接班人,也就是趙惠文王。
退下來的趙武靈王離開了權力,卻並沒那麼的淡定。他看到趙惠文王在大臣肥義的輔佐乾得很不錯,很快自己產生了巨大有失落感,又有了重新出山的念頭。趙惠文王及肥義等朝中大臣們當然不會同意,這不是人為製造混亂嗎?
趙武靈王才不管這些,他封經常隨自己征戰的長子公子章為安陽君,一是藉此分趙惠文王的權力,另一方面是想彌補廢公子章的愧疚。朝中的許多大臣們見公子章又得勢,於是紛紛選邊站。
一個國家,兩個權力中心,好端端的趙國開始暗流湧動,公子章與趙惠文王兩派由互相試探逐漸演變到了劍拔弩張的局面。終於前295年,趙惠文王與公子章在沙丘宮發生火併, 公子章被誅殺,趙武靈王困主父宮,三個月之後被活活的餓死。
-
17 # 積翠古亭
簡單過一下趙雍的履歷,少年入軍便為猛士,十六歲為太子,二十九歲做了國君,五十二歲稱王,做主父四年(讓位少子趙何),三十一年的君王生涯中,後十二年幾乎全部在馬背上征戰廝殺,統帥大軍馳騁疆場,直到沙丘宮變,最終被活活餓死,堪堪一個甲子六十歲。
若要說趙雍其人,還得從其生平事蹟開始。
趙雍在做太子的時候,其勇略,就被列國所知。然而即位之後,卻表現出極其柔韌的一面,這當然也是形勢使然。趙雍即位之初的趙國,實際上是一副爛攤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內憂外患交相迫的危邦。由於趙國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大體形勢為:
北有三胡(東胡、林胡、樓煩)與尚未成勢的匈奴
西有中山與強秦
東北有老冤家燕國
東有咄咄逼人的強大齊國
南有同根相煎百餘年的魏韓兩國
實在是強敵環伺危機四伏。單有外患還則罷了,凝聚朝野全力反擊便是,偏偏趙國又是世族分治山頭林立,凝聚國力分外艱難,甚至政變殺戮頻仍,國君稍弱立有傾覆之危。在此危局之下,勇略異常的趙雍,居然十九年隱忍不發,示弱中原,曾一度被中原所誤解,要說春秋楚莊王初期沉淪,也不過十年不鳴,而後一鳴驚人,趙雍果真勇略,何至十九年不鳴?面對中原紛紜,趙雍卻悄然推行變法,當魏惠王力邀趙雍加盟“五國相王”大典時,趙雍也只淡淡說了一句,“趙為弱邦,無其實,不敢處其名也”,然後公然自貶國格,改成“君”,比“侯”還退了一步,其柔韌頑強雖越王勾踐亦未必能及。
趙雍是一個非常注重實地考察,富有膽略的君主,在變法之前,經年在國中巡視,幾乎踏遍了趙國的每個角落,對趙國的山川形勝與民生艱難算是瞭如指掌。在胡服騎射之前,近百年來,中原各國與匈奴胡人交戰的最大困難,是難以在適當的季節適當的戰場捕捉到胡人主力並與之決戰,往往是屯兵兩三年,也截不住胡兵一支超過萬人的部族大軍,你要狠命猛追,他則無影無蹤;你要回軍駐屯,他又疾風般殺來。為了解決北部邊患,趙雍親往北部巡邊,甚至深入胡地,瞭解胡人的習性特點和他們的長處,以尋求靖邊之法。再後來,趙國決意一爭天下,趙雍又孤身赴險,入秦國腹地踏勘,扮做胡商面見秦昭王,按照趙雍自己的說法是:“秦國天下之氣度,不親自掂量一番,趙雍永遠不會甘心。”此中不僅勇略可嘉,更是趙雍務實秉性的自然體現。
趙雍還是一個銳意進取,極具時局洞察力,常懷憂患意識的君主。這可以從趙雍說服守舊世族大臣接受胡服改制的說辭中深刻地體現出來,其大意如下:
今我趙國,北有三胡仇燕,西有強秦中山,南有列國虎視,四面邊患,邦國危難,卻無強兵騎射之備,豈不危乎!趙有九水,卻無舟師以守水域,北有三胡,卻無強兵以靖邊地,長此以往,國之將亡,豈有他哉!秦無商鞅變俗,何有今日強秦?秦之變俗,又何失於中國文明?何趙雍胡服,便成天下不齒之大逆也?國難在前,趙氏宗室或溺於喋喋不休之爭議,而徒致社稷淪亡;或摒棄空言,惕勵奮發一舉強兵!舍此之外,別無他途?這段說辭中撲面而來的沛然正氣,直面國難的深重憂患,上至權貴重臣,下至農商百工無不悚然動容。
歷來君王不領軍,趙雍卻是每戰必帥,甚至最後退位給少子,號稱主父,統領大軍,專司拓邊擴地。傷痕累累猶衝鋒陷陣,以至成為趙軍真正的天神軍魂,但有趙王領兵,趙軍便是殺氣彌天戰無不勝。其大智大勇,其英雄氣概,無不令朝野由衷折服。
然而,趙雍也是一個性情中人,這也是他致命的弱點,特別是在晚年國君權力傳承上一錯再錯,給剛剛崛起的趙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自己最終也死於非命。按照趙國重臣肥義的說法,至少四大錯。
其一,因寵愛吳娃,因對吳娃的痴情,趙雍廢黜長子趙章,改立吳娃的兒子趙何為太子。
其二,一時心血來潮,盛年退位,號稱主父,無端引發王位之爭。
其三,對趙章的罷黜心有愧疚,蓄意教白身趙章為將,建滅國之功而封安陽君。
其四,大朝會之上,當年風采爍爍的太子趙章,匍匐在地對著王座上的少年弟弟叩頭禮拜,寒瘦萎靡,一旁觀禮的趙雍頓其惻隱之心,決意將趙國一分為二,立趙章為北趙王。
私情害國,千古無出其外,趙雍因一女子而攪亂心神,處置國事首鼠兩端,一錯再錯,終釀成千古慘劇。
... ...
縱觀趙雍一生,這位趙王的英雄氣度與超人膽略,在其將趙國國力推向巔峰的君王生涯中淋漓極致的揮灑了出來。胡服騎射、大軍改制、林胡赴險、北海窮追,陰山血戰,吞滅中山,哪一次不是驚心動魄?然而,這位雄傑君主也有其柔情的一面,這是他最致命的弱點,私情害國,誠如是也。其晚年在國君權力傳承上一錯再錯,給趙國帶來了深重的社會災難,自己最終也被活活餓死,給剛剛崛起的趙國塗上了一層慘痛的血色,可悲,可嘆!
-
18 # 李大白的歷史小課堂
趙武靈王,名趙雍,嬴姓。於公元前325年繼位國君,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說起趙武靈王,堪稱一代雄主,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革故鼎新。在內政,軍事,外交上都頗有建樹,其中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就是他主張的,這一改革迅速使趙國崛起,成為了諸侯國中的頭號軍事強。他充分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縱橫與各國之間為趙國謀取利益,使趙國成為七雄之一。他在位期間滅中山國,擊敗林胡,婁煩二族,開雲中,雁門,代郡三郡,可謂是拓地千里。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國君。
但是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卻在政治上的一次失誤決策斷送了使趙國繼續崛起的道路。這便是“廢長立幼”這種的戲碼在趙國上演了。但即使廢掉大兒子的太子之位也就罷了,但是這位雄心勃勃的雄主,又放棄王位,讓年僅10歲的小兒子繼位,自己號稱“主父”
年富力壯的趙武靈王為何要任性的放棄王位呢?據說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大願,那便是要打敗或者甚至滅亡秦國。由於趙國國內邯鄲和代地因文化差異,一直矛盾重重,內戰不斷。趙武靈王有一個完美的想法,便是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分而治之,他以主父的身份,統領整個趙國,便可以合全國之力與秦一較高下。
然而趙武靈王的想法始終過於理想,他沒想到兩個兒子背後的力量已經勢如水火。於是公元前 295年代地的大兒子趙章殺死了邯鄲的相國肥義,但實力雄厚的王室貴族趙成支援邯鄲的小兒子趙何,逼死了趙章,軟禁了趙武靈王,最後趙武靈王在自己的行宮裡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可以說是不輸給唐宗宋祖的,甚至被晚清思想家梁啟超先生稱之謂中華四千年第一偉人。但就這樣一位被後人高度評價的君主,卻被自己的臣子活活餓死,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回覆列表
從帝王個人能對對國家貢獻的角度來說,我認為趙武靈王在戰國時期是一個驕傲的存在。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君主應該是秦昭襄王,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君主是秦國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活了75歲,在位56年,在秦昭襄王時期,正是秦國東出制霸的時代,但是秦昭襄王第一是時代好,經過商鞅變法和秦惠文王的積攢,秦國家底特別豐厚,特別是秦昭襄王前四十多年都是宣太后和魏冉執政。
趙武靈王就不一樣了,趙武靈王十五歲年少登基時,趙國本身就弱小,再加上內憂外患,在戰國時期一直處於任人宰割的小國,當趙雍繼位的時候,秦、魏、楚、齊四個當時的大國看趙國少年繼位,都想圖趙。但是趙雍命令全國戒嚴,隨時準備戰鬥,並且聯合韓、宋形成一個三國同盟,準備一同對抗大國的侵吞,除此之外,趙雍讓越國牽制楚國,並且讓婁煩去攻打燕國和中山,使各國圖趙的野心沒有得逞。
但是五國會葬給趙武靈王的內心帶來的極大的衝擊,使趙武靈王意識到,必須使國家強大起來,才能不被人欺負,再加上趙國北臨匈奴,一直在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在長時間的交戰中,使趙武靈王認為胡人騎馬射箭的厲害之處,於是進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穿胡人的衣服,學習胡人騎馬射箭。
雖然胡服騎射明顯的好處,但是遭到當時保守派人士的牴觸,趙雍力排眾議,排除重重艱難,堅持實行改革,經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與秦國比肩的大國,雖然長平之戰,趙國敗了,但是趙國不服輸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
趙武靈王熱衷於軍事外交活動,雖然最終因此而喪命,但是深深影響了戰國時期的政治,比如燕昭王和秦昭襄王都是在趙武靈王的支援下登上王位。
如果趙武靈王不死,秦國未必能那麼快一統天下,關鍵趙武靈王在後期和康熙一樣在繼承人的選擇上,猶豫不決,先前立大兒子為太子,後來立二兒子為趙王,自己當“主父”就是太上皇,本意是二兒子管理國事,他則主抓軍事和外交,結果後看到大兒子挺消沉的樣,又想復立大兒子為趙王,結果二兒子的手下把大兒子殺了,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沙丘。
結局雖然慘了一點,但是不能掩蓋其在戰國的地位!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中的第一偉人,他與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劉裕)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四位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後代子孫驕傲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