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哥在鄉下
-
2 # 漁村小東
蜂王是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在養蜂生產中一般都會受到重點保護,但蜂群失王是養蜂常有的事,其實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當蜂群失王后會自然產生新的蜂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蜂群失王多久會出新王吧。 蜂群失王后如果條件具備是會自然產生新蜂王的,其條件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失王蜂群中一定要有受精卵或三日內的工蜂小幼蟲,工蜂會將這些受精卵或小幼蟲改造成王臺以培育新蜂王,其二是新蜂王出臺後外界要有適量的雄蜂與之交尾,否則新蜂王及時順利出臺也無法產受精卵來繁衍蜂群,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失王群是不會出現新蜂王的,最終結果就是全群覆滅。 蜂群失王后工蜂會將受精卵或工蜂幼蟲改造成為王臺,這在養蜂生產中被稱之為“急造王臺”,其原理是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分化發育的原因是工蜂幼蟲只能吃3天的蜂王漿,之後便改吃一般的蜜蜂食物,而蜂王幼蟲終生食用蜂王漿,如果工蜂幼蟲能一直食用蜂王漿便會發育成為蜂王,“急造王臺”過3~5天封蓋化蛹,蛹封蓋6~7天后新蜂王羽化出臺。新蜂王出臺後要經過婚飛交尾才能正常產下受精卵,但新蜂王出臺後並不能馬上進行婚飛交尾,此時還需要繼續食用3天的蜂王漿來促進生殖系統發育,在這三天中新蜂王會消滅其他出臺或未出臺的蜂王,只留一隻最強大的蜂王,同時雜這段時間會出巢進行試飛,再過1~2天新蜂王便會外出與雄蜂交尾後便會回巢,成功交尾回巢後過3天左右便逐漸開始產卵。蜂群失王后不會馬上表現出失王情緒,一般要在失王6小時後才會做出反應(“蜂王物質”濃度是逐漸遞減的,當低到某個值時工蜂才會察覺出失王),如蜂群焦躁不安、工蜂到處亂爬、蜂群採集力下降等,當蜂群失王2~3天如果具備“急造王臺”條件時工蜂便會“急造王臺”培育新蜂王,如果不具備“急造王臺”條件時部分工蜂卵巢發育而產卵,最終整個蜂群走向覆滅。蜂群失王后如果處理得當是完全能補救的,可以及時介入新王或王臺,如果沒有新王或王臺就看看蜂群中有沒有受精卵或3日內小幼蟲,沒有的話可及時補充一些受精卵或3日內小幼蟲。
-
3 # see鄉村日記
蜜蜂分蜂:
蜜蜂的分蜂主要看群勢發展,不固定的。四五六月份會出現分蜂高峰期,請留意。
一般中等群勢的野生中蜂,在中等蜜源的環境下,在中等的巢洞容積下,在繁殖高蜂期,可三個月分蜂,分出蜂后群勢依然強壯的,可以在一個月左右又分一次。
分蜂受各方面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蜜源豐富的,繁殖迅速的,巢穴容積小的,分群快。反之分群很慢,甚至不分群。強群有時可有一年分四五次之多。
在每年的大流蜜期,你要久不久留意蜂群裡是不是出現了雄蜂,雄蜂出現,表示它們進入分蜂期了,要定時開箱檢視有沒有王臺產生,王臺產生兩到五天內要人工分群,免得它們飛走。
大流蜜期,我們嶺南這裡是從三月延續到五月,往往蜜蜂就在四月初出現分蜂,一直到6月份;再進入初秋又有分蜂小高峰期。
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稱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生產的基本方法。它是用培育的產卵蜂王、成熟王臺或者儲備蜂王以及一部分帶蜂子脾和蜜脾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計劃,在最適宜的時期繁殖新蜂群。個別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以及時採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開,能夠制止蜂群發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煩和分蜂群飛逃的損失。
如果不考慮蜂場的裝置條件、當時當地的蜜源情況,無計劃地進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場蜂群都成為弱群,沒有生產能力,這是應該避免的。1.均等分蜂
距離當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為兩群,兩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來時發展強壯。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30~40釐米,另在對面30~40釐米處放一空蜂箱,把蜂群裡的一半蜜蜂和巢脾連同蜂王放入空箱內,整理好兩箱的蜂巢。經過半天左右,給無王群誘入1只產卵王。飛翔蜂返巢時,就分別飛入這兩箱內。如果其中一箱飛入的蜜蜂較少,可將它向原址移近些。均等分蜂的缺點是使1個強群突然變成了2個弱群,它們需要經過1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對於分出的新群不宜誘入王臺,因為新蜂王要經過10余天才能產卵,這樣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響蜂群的發展。如果新蜂王婚飛時丟失,則損失更大。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從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強一弱兩群。此法適合對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採用。可從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提出2~3框封蓋子脾1框蜜粉脾,連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置在離原群較遠的地方。巢門用青草鬆鬆堵上,讓蜜蜂慢慢咬開。檢查原群,選留1個質量好
-
4 # 湘南海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老蜂王分走,新王發展是不是快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必然的,我們可以從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整個情景來看這個問題,如果發生了自然分蜂,王臺已經成熟,老蜂王沒有分走,其實蜂群中的變化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是交替,老蜂王留在原來的蜂群中不但影響繁殖,更是影響產量。
蜂群發生自然分蜂時的繁殖情況與採集情況
第一:繁殖情況
對於繁殖情況來說,由於蜂群要發生分家,蜂王要能夠飛行,工蜂就要控制蜂王的營養,減少對蜂王蜂王漿的餵食,甚至停止餵食,讓蜂王卵巢萎縮來達到適應飛行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在蜂群發生分蜂熱的時候其實蜂王產卵的非常少的,而且這個產卵的開始必須是分蜂熱的解除,只要不解除,蜂王還是不會恢復正常的產卵。
第二:採集情況
對於一個發生了分蜂熱的蜂群來說,蜂群中的情況是已經有大量的蜜蜂沒有工作可做,蜂群中蜜粉充足,根據蜜蜂採集的特點,蜂群中缺少蜜粉才會大量採集,但是如果我們還是沒有解除分蜂熱,蜂群中的蜜粉充足,蜂量充足的條件並沒有得到改變,還是有大量的蜜蜂閒置,蜜蜂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分蜂問題,所以採集是沒有辦法大量提升的,對於蜜蜂的採集來說影響也是巨大的。
留住蜂王對蜂群採集與繁殖的影響
第一:對採集的影響
如果蜂群中的王臺已經成熟,我們留住老蜂王沒有發生分蜂,這時候蜂群中的分蜂熱並沒有得到解除,那麼工蜂繼續解決蜂群中最重要的分蜂問題,分蜂熱持續下去,如果最後分蜂失敗,兩隻蜂王實現了同巢,有沒有發生決鬥,那麼蜂群中的工蜂受到兩隻蜂王的蜂王物質影響,最後會淘汰一隻蜂王,這個過程中蜜蜂的採集也不積極,所以對於蜂蜜的產量也是有影響的。
第二:對繁殖的影響
其實就從蜂王產卵不正常這點來說,我們留了兩隻蜂王在蜂群中,實現了雙王同巢,影響蜂王產卵這點對產量就有很大影響。這個過程中通過了工蜂對蜂王的選擇,最後會留下一隻優質的蜂王,一般老王被淘汰,而蜂群中大量的閒置蜂還是被閒置,蜂群同樣發生分蜂熱。整個過程中蜂群都不會積極,而且在老王死亡後很快繼續發生分蜂熱,新產卵的處女王很快被迫分蜂。
其實這裡面我們失去了一隻蜂王,而且在失去的過程中損失了蜜蜂積極採蜜的機會,相對來說兩隻蜂王的產卵量,排除交替的影響,這是遠大於一隻蜂王的,所以我們相當於損失了大量的新蜂,這樣的養殖方式對繁殖的影響是巨大的。
-
5 # 小王生活記錄
關於新王剛出臺,多餘的王臺是不是要立馬除掉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不一定的,具體的應該根據蜂群的具體情況來看,但是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不建議採用讓蜜蜂自然分蜂的這種方式,因為可控性不高,容易出現蜜蜂自然分蜂后飛逃,給我們的養蜂造成麻煩。
中蜂與意蜂的王臺處理
相對來說,其實意蜂很少出現採用自然王臺的情況,因為基本上都是採用人工分蜂,我們是看很少看到自然王臺的,甚至很多時候養蜂人都不用,不是說自然王臺不好,而是養殖意蜂具有較強的育王計劃,完全按照計劃來就好。意蜂養殖中,蜂王的產生和淘汰機制控制是比較嚴格的。所以關於王臺選擇的問題,其實在中蜂養殖中比較多,主要是業餘養殖的人多,規模不大,會大量的採用自然王與急造王,相對來說只有專業的中蜂養殖場採用人工王
新王出房馬上滅掉王臺的危害
對於中蜂來說,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其實中蜂產生連續分蜂的現象是非常多的,因為中蜂很多朋友採用的都是自然分蜂,蜂群其實已經達到了較大的群勢,在分蜂期的時候分蜂比較嚴重,往往會出現連續分蜂的現象。
對於中蜂來說,連續分蜂是不是會實現,主要看工蜂有沒有護臺。工蜂護臺的標準是雖然新王出房了,但是蜂群內蜜蜂數量還是非常多,同樣滿足分蜂的條件,這時候就會發生第二次分蜂,新出房的蜂王可能還沒有經過交尾就進行了第二次分蜂,王臺留下來等待新王出房,如果是這種現象,就算我們毀除了王臺,沒有解除分蜂熱,蜂群還是會馬上建造王臺,而且容易增加蜜蜂的分蜂性。如果蜂群中不滿足分蜂條件,多餘的王臺我們不毀滅也會被新王毀滅。
毀除王臺的現象
雖然說毀除王臺帶有一定的危險,但是在養蜂過程中我們的確有毀除王臺的養殖方式存在,但是並不是把所有王臺毀除,而是保留兩個王臺,而且兩個王臺的日齡差距要大,這樣新王出房以後有選擇的餘地,如果工蜂沒有護臺,新王就可以順利毀臺,作為蜂群中的真正的王,如果工蜂進行了護臺,則發生自然分蜂。
正確的處理方式
不管蜂群中出現的是什麼王臺,我們都應該根據群勢來進行分蜂,而不是讓蜜蜂自己選擇。只要蜂量足夠,那就進行人工分蜂,這樣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帶來的麻煩和損失,也便於我們對蜂群中剩餘王臺的處理。
-
6 # 釣魚小子小輝
我們都知道,一隻蜂王出房以後1到兩天腹部就會縮小,完全滿足了認巢試飛條件,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認巢試飛。蜂王認巢試飛一般在出房後的3到5天,這個時間中蜂與意蜂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意蜂最早試飛時間也是在5日齡,最遲的可以達到13日齡,但是大部分集中在6到10日齡,以8到9日齡最多。中蜂一般在6到8日齡。當然,這裡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有的處女王第一次試飛的時候就進行了交尾,所以有的蜂王產卵時間非常早,就是因為有的蜂王在2日齡的時候試飛的同時就進行了交尾。在處女王試飛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處女王交尾並不是一次結束,例如意蜂多的可以達到3次,中蜂多的時候可以達到6次,而且還可以人為的來改變蜂王交尾的時間。正因為這樣,很多朋友對蜂王交尾產生了質疑,是不是說蜂王交尾的次數越多越好呢?如果蜂王遲遲不交尾,超過多長時間我們可以將蜂王淘汰?今天蜂部落就來和朋友們分享這幾個問題。
-
7 # 中國三農
蜜蜂是群集動物,但是當蜜蜂群過於龐大的時候,蜜蜂就會自然的分蜂,蜂王會帶一部分工蜂,雌蜂飛離原巢,重新建立新的蜂巢,這其實就是出巢,當新蜂王產生以後多久原蜂王會出巢
-
8 # 阿鵬航拍
我的回答;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具備完全生殖能力的雌蜂,一般情況下在一個蜂群中有且只有一隻蜂王,最主要作用是產卵來繁殖新蜂並能分泌“蜂王資訊素”維持蜂群的秩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蜂王從卵到出臺要多少天吧!
蜂王
1、卵期3天
蜂王是老蜂王產下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雌性蜜蜂,其發育場所是工蜂用蜂蠟修築的王臺,當蜂群需要培育新蜂王時工蜂先在巢脾下部或兩側修築臺基,之後老蜂王會在臺基中產下受精卵,受精卵在環境條件適宜時3天即可孵化成小幼蟲,而小幼蟲則由蜂群中專門負責哺育的哺育蜂負責管理。
蜂王
2、幼蟲期5天
蜂王的幼蟲期是三型蜂(蜂王、工蜂和雄蜂)中最短的,一般大致在5天左右,同時王臺中的幼蟲能得到特殊的照顧,始終能食用蜂王漿(青年工蜂咽頭腺的分泌物),事實上幼蟲期也是蜂王和工蜂發育的轉折點,其中王臺中的幼蟲一直以蜂王漿為食,而工蜂房中的幼蟲則只在前三天能吃蜂王漿。
蜂王
3、蛹期8天
蜂王幼蟲發育到第6天工蜂會用蜂蠟為其封蓋,在這一時期幼蟲將完成各器官的發育和分化,例如幼蟲形態逐步瓦解但成蜂形態開始凸顯,另外封蓋後的王臺可透過顏色大致鑑別封蓋時間,其中王臺顏色偏白表明封蓋1~3天,王臺顏色偏黃表明封蓋4~5天,而王臺顏色較深說明蜂王即將出房。
蜂王
4、蜂王出臺
王臺封蓋8天左右新蜂王即可羽化成蜂,但剛出房的蜂王生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仍需繼續食用3天左右的蜂王漿來促進生殖系統的發育,之後的3~4天裡蜂王會出巢進行認巢、試飛等,等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在晴朗的天氣蜂王外出與雄蜂交尾,順利與雄蜂交尾後1~3天左右便開始產卵。
總結:蜂王從卵到出臺大致需要16天左右,其中卵期為3天,幼蟲期為5天,而蛹期為8天,出臺後7~8天外出與雄蜂交尾,交尾後1~3天開始產卵,也就是說蜂王從受精卵到開始產卵最短要24天左右。
-
9 # 點點滴滴93553386
新蜂王要多久才產仔的
我來答
蚊子的4點半
知道合夥人寵物行家 2015-08-13
產新蜂王是由工蜂來決定的,而不是蜂王產的。當工蜂覺得要擴大群體的時候,就會造出王臺,蜂王產卵後由工蜂餵養蜂王漿。這個由王漿餵養的卵就是蜂王了。人工產新蜂王就要做“急造王臺”。再在王臺里加入蜂卵這樣工蜂就會餵養蜂王漿了,未來的蜂王就誕生了。
剛出房未交配的新蜂王叫做處女王。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處女王出房5~ 8 天進行婚飛、交尾;若天氣不好,交尾就會被迫推遲,有時出房10~ 15 天才交尾。一般交尾後2 ~ 3 天產卵。
處女王交尾、產卵時間的早晚除與天氣因素有關外,還與性成熟的雄蜂數量有關。在天氣正常、雄蜂數量充足的情況下,超過15 天不交尾、產卵的處女王,應予以淘汰。
-
10 # 小小小小梁
中蜂王臺封蓋後,7--8天能出新蜂王。時間受外界因素影響不大,也只是一天不到的時間。哪怕蜂王幼蟲吃王漿不足,發育不良該出房的時間也是要出房的,體弱殘疾也不能多呆王臺裡的。
我把中蜂王發育的具體情況寫下來吧!
蜂王卵期大約為三天,與工蜂一樣。 蜂卵剛產時是立著的,卵孵化後一天半,會倒在王臺底部,明顯可見幼蟲體節。當蟲體呈彎月c形,王臺中的王漿量明顯多於工蜂,成點狀浸潤包圍幼蟲體,此時卵孵化成幼蟲了。
蜂王卵孵化後 三天是王漿較多的時候。蜂王幼蟲體已佔王臺底四分之一,王漿已佈滿王臺底部,並較為濃稠。 蜂王卵孵化後 三天半,蜂王幼蟲體已佔王臺底 的二分之一,王漿全部浸潤包圍幼蟲體 。
蜂王卵孵化後 四天,蜂王幼蟲體已填滿王臺巢房底部,首尾相接浸潤於王漿中。 蜂王卵孵化後 四天半,蜂王幼蟲體肥大,蜂王幼蟲背血管明顯可見。工蜂從此時起開始為王臺封蠟蓋。 蜂王卵孵化後 五天,王臺已經完全封蓋,蜂王幼蟲在臺內吐絲作繭。
蜂王卵孵化後 六天,蜂王幼蟲在臺內吐絲作繭完成,工蜂開始啃去王臺上部及頂端的封蓋蠟,暴露出半繭帽,此時的老熟蜂王幼蟲直立呈現前蛹狀態。
蜂王卵孵化後 七天,蜂王幼蟲呈現典型的離蛹狀態,蛹體白色而極其幼嫩。 蜂王卵孵化後 八天,蜂王蛹體的複眼著色,由紅色逐漸變為醬色。從繭蓋仔細看下去,可以看到已著色的複眼。 蜂王卵孵化後 九天,蜂王蛹體的單眼已著色,從繭蓋已不能觀察。蜂王卵孵化後 九天半,蜂王蛹體已開始著色,由白轉黃,複眼已呈黑色,。
蜂王卵孵化後 十天,蜂王蛹體顏色進一步加深,王臺繭蓋也開始變色,王臺繭蓋略發黑。此時可以割臺移臺了,割下的王臺在強光下可見蜂王蛹體活動。 蜂王卵孵化後 十一天,王臺繭蓋完全發黑,蛹體呈褐色。此時割下的王臺在強光下可見蜂王己經開始羽化,準備出房。 蜂王卵孵化後 十一天半,蜂王卵孵化後272小時。中蜂蜂王的發育期共計14.3天后蜂王羽化出房。
所以說,王蟲的成長日期是固定的,蜂王出臺是固定的時間。王臺裡有多少王漿,王蟲能吃多少王漿,在化蛹前就決定了,多呆幾天也不可能吃到王漿了,該出來就得出來。
但是蜂王出房後,還得吃王漿完成發育。如果王臺裡吃王漿不足,發育不良,繼續吃王漿會完成發育的。如果王漿還是不足,蜂王不能發育完成,就不能交尾產子了。
所以蜂王出房時間是固定的,但多少天能夠交尾就不一定了,一定要吃足王漿發育完成才可以。短的三五天,沒吃足的會幾個月,甚至完全不能成熟。
-
11 # 秦嶺老農
中蜂新王13天左右分群。 桶養中蜂分群方法技巧 1、蜂桶和蜂箱都是養殖蜜的工具,它們外觀不同,作用卻是相同的,在分群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應該在春季蜜源植物充足時進行人工分群,而且需要在蜂群出現分蜂熱之前進行。 2、桶養中蜂分群以前,人工培育蜂王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大家應該選擇一個強群,然後控制蜂王產卵,讓它在產出個頭較大的蜂卵,放入到育王群中進行培育,當新蜂王培育成功以後,才能對桶中的蜂群進行分群處理。 3、在對桶養中蜂進麼分群時,應該先準備好的新蜂桶,再把原有蜂桶中的巢脾取出一部分移動到新的蜂桶中,並且移入一個成熟的王臺,並且培育好的蜂王引入,最後關閉巢門,到第二天時,觀看蜂王是否入住王臺,如果已經入住就是分群成功了。
-
12 # 久城鱔魚夫
蜂王從卵到出臺大致需要16天左右,其中暖期為三天,又重七為五天,而用期為八天,出後7至8天,外出與雄蜂交尾,交尾後1至3天開始產卵,也就是說,蜂王蟲受精卵到開始產卵,最短要24天左右
-
13 # 小腰伶
中蜂新王13天左右分群。 桶養中蜂分群方法技巧 1、蜂桶和蜂箱都是養殖蜜的工具,它們外觀不同,作用卻是相同的,在分群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應該在春季蜜源植物充足時進行人工分群,而且需要在蜂群出現分蜂熱之前進行。 2、桶養中蜂分群以前,人工培育蜂王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大家應該選擇一個強群,然後控制蜂王產卵,讓它在產出個頭較大的蜂卵,放入到育王群中進行培育,當新蜂王培育成功以後,才能對桶中的蜂群進行分群處理。 3、在對桶養中蜂進麼分群時,應該先準備好的新蜂桶,再把原有蜂桶中的巢脾取出一部分移動到新的蜂桶中,並且移入一個成熟的王臺,並且培育好的蜂王引入,最後關閉巢門,到第二天時,觀看蜂王是否入住王臺,如果已經入住就是分群成功了
-
14 # 鄉村翠翠
蜜蜂的分蜂主要看群勢發展,不固定的。四五六月份會出現分蜂高峰期,請留意。
一般中等群勢的野生中蜂,在中等蜜源的環境下,在中等的巢洞容積下,在繁殖高蜂期,可三個月分蜂,分出蜂后群勢依然強壯的,可以在一個月左右又分一次。
分蜂受各方面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蜜源豐富的,繁殖迅速的,巢穴容積小的,分群快。反之分群很慢,甚至不分群。強群有時可有一年分四五次之多。
在每年的大流蜜期,你要久不久留意蜂群裡是不是出現了雄蜂,雄蜂出現,表示它們進入分蜂期了,要定時開箱檢視有沒有王臺產生,王臺產生兩到五天內要人工分群,免得它們飛走。
大流蜜期,我們嶺南這裡是從三月延續到五月,往往蜜蜂就在四月初出現分蜂,一直到6月份;再進入初秋又有分蜂小高峰期。
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稱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生產的基本方法。它是用培育的產卵蜂王、成熟王臺或者儲備蜂王以及一部分帶蜂子脾和蜜脾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計劃,在最適宜的時期繁殖新蜂群。個別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以及時採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開,能夠制止蜂群發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煩和分蜂群飛逃的損失。
如果不考慮蜂場的裝置條件、當時當地的蜜源情況,無計劃地進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場蜂群都成為弱群,沒有生產能力,這是應該避免的。1.均等分蜂
距離當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為兩群,兩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來時發展強壯。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30~40釐米,另在對面30~40釐米處放一空蜂箱,把蜂群裡的一半蜜蜂和巢脾連同蜂王放入空箱內,整理好兩箱的蜂巢。經過半天左右,給無王群誘入1只產卵王。飛翔蜂返巢時,就分別飛入這兩箱內。如果其中一箱飛入的蜜蜂較少,可將它向原址移近些。均等分蜂的缺點是使1個強群突然變成了2個弱群,它們需要經過1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對於分出的新群不宜誘入王臺,因為新蜂王要經過10余天才能產卵,這樣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響蜂群的發展。如果新蜂王婚飛時丟失,則損失更大。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從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強一弱兩群。此法適合對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採用。可從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提出2~3框封蓋子脾1框蜜粉脾,連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置在離原群較遠的地方。巢門用青草鬆鬆堵上,讓蜜蜂慢慢咬開。檢查原群,選留1個質量好的王臺,其餘王臺全部割除,或者誘入人工培育的王臺或產卵王。如果離大流蜜期時間較長,可用封蓋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補強;否則,以後可將分群與原群合併。3.混合分蜂
是從幾個蜂群中各提出一兩框帶幼蜂的封蓋子脾,根據情況混合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給分蜂群誘入產卵蜂王或者成熟王臺。亦可在春末夏初,當蜂群發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時,每隔6~7日從這樣的蜂群提出1框帶蜂封蓋子脾,混合組成新分群。距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從10框群提出於脾,以便它們在大流蜜期開始時,能發展到15~18框蜂的強群。4.補強交尾群
交尾群的新蜂王產卵以後,可以每隔1星期用從強群提出的封蓋子脾補1框,起初補帶幼蜂的、以後補不帶蜂的封蓋子脾,逐步把它補成有6框蜂以上能獨立迅速發展的蜂群。 5.蜂群的快速繁殖
許多蜂場採取大量分蜂的方法,將一群越冬群分成5~6群,集中採蜜。也有新建的蜂場,為了迅速增加蜂群數量,可採取快速繁殖蜂群的方法。做法如下:將全場蜂群分為3群一組,其中1群為繁殖群用來分蜂,另兩群為補助群。春季,蜂群發展到有9~10框蜂、6~8框子脾時,開始用補助群的封蓋子脾補助繁殖群。從每一補助群提出1框封蓋子脾,放人一空蜂箱內,蓋好箱蓋,縮小巢門。經過2小時左右,大部飛翔蜂已飛回本群,此時把2框帶幼蟲的封蓋子脾分別加入繁殖群的兩外側,或者繼箱內的一側。次日,再把這2個封蓋子脾移到蜜脾以內,與其他子脾靠攏。過6~8日再用2個補助群的兩框不帶蜂封蓋子脾補給繁殖群。經過2次補助,繁殖群得到2000~2500只蜂和4框封蓋子脾,迅速發展強壯,積累起過剩的哺育蜂,促使它們發生分蜂熱,造王臺(當然,亦可開始人工育王)。每次從補助群提出封蓋子脾時,同時給它們補充上空脾或者巢礎框。
在繁殖群內出現有卵的王臺時,把它的蜂王用安全誘入器扣在沒有王臺的子脾上,放入1只新蜂箱內。從補助群提來1框帶蜂子脾,1框不帶蜂子脾,加在此新蜂箱內。另補加一兩個蜜脾。把它搬到新地址,妥善保溫,縮小巢門,飼餵稀蜜汁。3日後釋放蜂王,以後逐步擴大蜂巢。
將繁殖群的蜂王提出以後,經過1星期,所造成的王臺已經封蓋,這時在它兩側放2個新蜂箱,將蜜蜂、子脾和蜜粉脾平均分配給這3箱。如儲蜜不足,則補加蜜脾。每箱只留1個王臺,其餘的完全割除。然後,把舊箱搬放到一個新地址,使飛翔蜂平均分配到留下的兩個新箱內。分蜂群的新蜂王產卵後,補加空脾或巢礎框擴大蜂巢。
3次從補助群提出蜜蜂和子脾以後,及時擴大其蜂巢,把它們培養強壯,投人生產。這樣在第一次人工分蜂后,使蜂群增加了1倍,由3群分成2個強群(補助群)和4箱弱群(分蜂群)。
分蜂群發展滿10框標準箱時,再按上述方法,把它的蜂王和1框子脾提出來,再由補助群提來1框帶蜂封蓋子脾,1框不帶蜂封蓋子脾,組成1個分群,放在一個新地點。按均等分蜂法,把已提出蜂王的無王群平均分成2箱。在以後6日內,逐漸把兩箱移開,每天移開25釐米。
第二次分蜂后的第六日,再把每個半群平均分開。在這個新分群中,給每1分群保留1只王臺,其餘的完全割除。任何一個分群的蜂王在婚飛時損失了,就將它與鄰群合併。6.分蜂群的管理
新分群的群勢一般都比較弱,它們調節巢溫,哺育蜂子,採集蜜粉和保衛蜂巢的能力比較差。因此,天冷時要注意保溫,天熱時要遮蔭,缺乏蜜源時,巢內要保持充足的飼料,並且縮小巢門,注意防止盜蜂。根據蜂群的發展和蜜源條件,新增巢脾或巢礎框擴大蜂巢,補加蜜粉脾或者進行獎勵飼餵。
-
15 # 軫念信箱
蜜蜂分蜂:
蜜蜂的分蜂主要看群勢發展,不固定的。四五六月份會出現分蜂高峰期,請留意。
一般中等群勢的野生中蜂,在中等蜜源的環境下,在中等的巢洞容積下,在繁殖高蜂期,可三個月分蜂,分出蜂后群勢依然強壯的,可以在一個月左右又分一次。
分蜂受各方面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蜜源豐富的,繁殖迅速的,巢穴容積小的,分群快。反之分群很慢,甚至不分群。強群有時可有一年分四五次之多。
在每年的大流蜜期,你要久不久留意蜂群裡是不是出現了雄蜂,雄蜂出現,表示它們進入分蜂期了,要定時開箱檢視有沒有王臺產生,王臺產生兩到五天內要人工分群,免得它們飛走。
大流蜜期,我們嶺南這裡是從三月延續到五月,往往蜜蜂就在四月初出現分蜂,一直到6月份;再進入初秋又有分蜂小高峰期。
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稱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生產的基本方法。它是用培育的產卵蜂王、成熟王臺或者儲備蜂王以及一部分帶蜂子脾和蜜脾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計劃,在最適宜的時期繁殖新蜂群。個別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以及時採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開,能夠制止蜂群發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煩和分蜂群飛逃的損失。
如果不考慮蜂場的裝置條件、當時當地的蜜源情況,無計劃地進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場蜂群都成為弱群,沒有生產能力,這是應該避免的。1.均等分蜂
距離當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為兩群,兩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來時發展強壯。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30~40釐米,另在對面30~40釐米處放一空蜂箱,把蜂群裡的一半蜜蜂和巢脾連同蜂王放入空箱內,整理好兩箱的蜂巢。經過半天左右,給無王群誘入1只產卵王。飛翔蜂返巢時,就分別飛入這兩箱內。如果其中一箱飛入的蜜蜂較少,可將它向原址移近些。均等分蜂的缺點是使1個強群突然變成了2個弱群,它們需要經過1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對於分出的新群不宜誘入王臺,因為新蜂王要經過10余天才能產卵,這樣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響蜂群的發展。如果新蜂王婚飛時丟失,則損失更大。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從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強一弱兩群。此法適合對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採用。可從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提出2~3框封蓋子脾1框蜜粉脾,連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置在離原群較遠的地方。巢門用青草鬆鬆堵上,讓蜜蜂慢慢咬開。檢查原群,選留1個質量好的王臺,其餘王臺全部割除,或者誘入人工培育的王臺或產卵王。如果離大流蜜期時間較長,可用封蓋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補強;否則,以後可將分群與原群合併。3.混合分蜂
是從幾個蜂群中各提出一兩框帶幼蜂的封蓋子脾,根據情況混合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給分蜂群誘入產卵蜂王或者成熟王臺。亦可在春末夏初,當蜂群發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時,每隔6~7日從這樣的蜂群提出1框帶蜂封蓋子脾,混合組成新分群。距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從10框群提出於脾,以便它們在大流蜜期開始時,能發展到15~18框蜂的強群。4.補強交尾群
交尾群的新蜂王產卵以後,可以每隔1星期用從強群提出的封蓋子脾補1框,起初補帶幼蜂的、以後補不帶蜂的封蓋子脾,逐步把它補成有6框蜂以上能獨立迅速發展的蜂群。 5.蜂群的快速繁殖
許多蜂場採取大量分蜂的方法,將一群越冬群分成5~6群,集中採蜜。也有新建的蜂場,為了迅速增加蜂群數量,可採取快速繁殖蜂群的方法。做法如下:將全場蜂群分為3群一組,其中1群為繁殖群用來分蜂,另兩群為補助群。春季,蜂群發展到有9~10框蜂、6~8框子脾時,開始用補助群的封蓋子脾補助繁殖群。從每一補助群提出1框封蓋子脾,放人一空蜂箱內,蓋好箱蓋,縮小巢門。經過2小時左右,大部飛翔蜂已飛回本群,此時把2框帶幼蟲的封蓋子脾分別加入繁殖群的兩外側,或者繼箱內的一側。次日,再把這2個封蓋子脾移到蜜脾以內,與其他子脾靠攏。過6~8日再用2個補助群的兩框不帶蜂封蓋子脾補給繁殖群。經過2次補助,繁殖群得到2000~2500只蜂和4框封蓋子脾,迅速發展強壯,積累起過剩的哺育蜂,促使它們發生分蜂熱,造王臺(當然,亦可開始人工育王)。每次從補助群提出封蓋子脾時,同時給它們補充上空脾或者巢礎框。
在繁殖群內出現有卵的王臺時,把它的蜂王用安全誘入器扣在沒有王臺的子脾上,放入1只新蜂箱內。從補助群提來1框帶蜂子脾,1框不帶蜂子脾,加在此新蜂箱內。另補加一兩個蜜脾。把它搬到新地址,妥善保溫,縮小巢門,飼餵稀蜜汁。3日後釋放蜂王,以後逐步擴大蜂巢。
將繁殖群的蜂王提出以後,經過1星期,所造成的王臺已經封蓋,這時在它兩側放2個新蜂箱,將蜜蜂、子脾和蜜粉脾平均分配給這3箱。如儲蜜不足,則補加蜜脾。每箱只留1個王臺,其餘的完全割除。然後,把舊箱搬放到一個新地址,使飛翔蜂平均分配到留下的兩個新箱內。分蜂群的新蜂王產卵後,補加空脾或巢礎框擴大蜂巢。
3次從補助群提出蜜蜂和子脾以後,及時擴大其蜂巢,把它們培養強壯,投人生產。這樣在第一次人工分蜂后,使蜂群增加了1倍,由3群分成2個強群(補助群)和4箱弱群(分蜂群)。
分蜂群發展滿10框標準箱時,再按上述方法,把它的蜂王和1框子脾提出來,再由補助群提來1框帶蜂封蓋子脾,1框不帶蜂封蓋子脾,組成1個分群,放在一個新地點。按均等分蜂法,把已提出蜂王的無王群平均分成2箱。在以後6日內,逐漸把兩箱移開,每天移開25釐米。
第二次分蜂后的第六日,再把每個半群平均分開。在這個新分群中,給每1分群保留1只王臺,其餘的完全割除。任何一個分群的蜂王在婚飛時損失了,就將它與鄰群合併。6.分蜂群的管理
新分群的群勢一般都比較弱,它們調節巢溫,哺育蜂子,採集蜜粉和保衛蜂巢的能力比較差。因此,天冷時要注意保溫,天熱時要遮蔭,缺乏蜜源時,巢內要保持充足的飼料,並且縮小巢門,注意防止盜蜂。根據蜂群的發展和蜜源條件,新增巢脾或巢礎框擴大蜂巢,補加蜜粉脾或者進行獎勵飼餵。
實行大量人工分蜂,最好在距離原場5千米以外的地方建立分場,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飛返原巢和發生盜蜂。
回覆列表
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有什麼?
我國大部分地區,從春季到秋季都可育王,其最佳育王季節是分蜂季節。目前,我國還沒有大型的專業生產王育王場,生產蜂場的生產用王一般都是由自己蜂場人工培育的。人工育王要經過挑選種王,培育種用雄蜂,人工養王等過程。
種王的挑選一般說來,生產蜂場的蜂群,其種性都是比較混雜的,不宜留做種王,而應根據當地蜜源條件和氣候特點向種蜂場等供種單位選購適宜的種王。若無法購買種王,只能在本場蜂群中挑選種王時,則應在重點考察蜂群的生產效能是否優良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某些重要的形態特徵是否一致。
只有那些生產效能優良、形態特徵又比較一致的蜂群中的蜂王才能留做種王。種用雄蜂的培育至少在著手移蟲育王前20天,就應開始培育種用雄蜂。為保證父本蜂王大量產未受精卵,並保證未來的種用雄蜂發育良好,一定要及時調整父群的群勢,密集其蜂數,抽出空脾,插入1張雄蜂脾。
對父群及時進行獎勵飼餵,在雄蜂房封蓋以前,應堅持每天傍晚用稀糖水獎勵飼餵,如蜂群儲粉不足。還應補喂蜂花粉,以保證哺育蜂和幼蟲有充足的蜜粉供應,同時還必須經常剔除非父群中的雄蜂蛹.殺死非種用雄蜂。
1只處女王通常要與7~15只雄蜂交尾,但絕不能只按這一比例來培育種用雄蜂。一般情況下培育1只蜂王應培育100只左右的種用雄蜂。人工養王1、養王群的組織:養王群又稱育王群或哺育群。對養王群的種性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健康即可,但不宜用具有分蜂熱的蜂群做養王群。
養王群應具有10框蜂以上的群勢,群內要有大量的哺育蜂和採集蜂,蜂數要密集,並且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巢內飼料充足。養王群應在移蟲前2~3天組織就緒。一般用標準箱組織養王群。即巢箱和繼箱之間放l塊隔王板,將繼箱佈置成哺育區,將巢箱佈置成繁殖區。
哺育區內放2張幼蟲脾、2~3張封蓋子脾,外側再放2~3張蜜粉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老熟蛹脾和1~2張空脾,蜂王保留在繁殖區。也可用臥式箱組織養王群,組織時,用框式隔王板將臥式箱隔成左右兩個小區,將一個小區佈置成哺育區,另一個小區佈置成繁殖區。
。
巢門開在繁殖區。哺育區內巢脾的排列順序從外往內是蜜粉脾、封蓋子脾、大幼蟲脾、小幼蟲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和l~2張空脾,蜂王留在繁殖區。養王群1次哺育的王臺以30個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