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誠順和中醫男科門診

    一、脾胃不和有這五大訊號

    1、黑眼圈:脾胃血氣渾濁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澱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

    中醫方法:儘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少食辛辣食物。

    2、嘴唇無光澤:脾氣虧虛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

    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以幫助健脾。

    3、鼻翼發紅:脾胃有熱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

    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4、肌肉鬆弛:脾胃虛弱

    如果一個人肌肉鬆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中醫方法: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5、便秘:因胃熱腹瀉多虛寒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乾,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中醫方法: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即一隻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另一隻手壓在上面,用力均勻地按摩,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薑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症狀。

    二、養脾胃吃什麼食物好

    1、高粱

    高粱性溫,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較多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遊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蓮藕

    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4、紅棗

    紅棗之中含有大量的糖類、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夠起到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紅棗之中含有環磷酸腺苷活性,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起到強身健體以及保護肝臟的作用。

    5、羊肉

    煮羊肉湯加大麥。大麥既可健脾益氣,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湯則可以健脾開胃,故對脾胃虛弱者頗為有益。先用羊肉熬湯,大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後將羊肉撈起,用湯煮大麥,文火燉熬,等大麥熟透即可。

    6、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

    三、脾胃不和怎樣選中成藥

    積食選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現為胃痛、總有飽脹感、食慾減退,甚至出現呃逆、燒心等症狀,老百姓多稱之為“脾胃不和”。節日之後的脾胃不適多為食滯胃脘證,發病前患者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表現為飲食停滯、打嗝出酸腐之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治療可用消食導滯的法則,用(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檳榔四消丸等中成藥較為合適。其中保和丸側重於消食化熱;加味保和丸側重於平素脾虛溼阻合併食滯;枳實導滯丸則側重食滯兼有溼熱中阻。

    腹脹選用香砂和胃丸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節。季節交替之際,脾胃病更易多發。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等可用香砂和胃丸來調治。該方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理氣、消食、祛溼中藥組合而成,功效健脾開胃,行氣化滯,適用範圍較廣。但是,同時伴有口臭、噁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明顯實熱證患者及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等陰虛患者不適用該藥。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可選用溫胃舒,顧名思義,其有溫胃暖中作用,適於胃脘寒涼,飲食生冷、受寒更痛。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但如檢視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溼熱症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萎縮性胃炎選用摩羅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症狀,治療可瀉火清胃,可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一清膠囊、新清寧片等。但此類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使人體虛。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病史較長、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乾、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適用養胃舒治療,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

    如見胃脹作痛、噁心、口中黏膩、口苦、口乾、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屬於溼熱所致,可選用腸胃康。若同時還出現腹瀉,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

    萎縮性胃炎患者適用摩羅丹,它藥物組成較多,只要對證,其他胃病同樣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止痛作用,凡有陰虛、溼阻、氣滯、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氣虛無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等表現的陽虛患者不宜服用。

    中國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備些中成藥,但要對症用藥,如自己無法分辨,應去正規醫院診治。

    四、脾胃不和 中藥方劑“平胃散”

    平胃散加減可治多種病

    潰瘍病腹痛較急、且甚,喜按者加黨參;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薑;吐酸水者加黃芩;大便秘者加大黃;便溏者加藿香、茯苓。急性胃炎小兒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脹痛、食慾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平胃散加山楂、麥芽、茯苓、竹茹,每每奏效。腸炎胃腸溼熱者,合用葛根芩連湯;脾陽虛者,加茯苓、扁豆、藿香;腹痛者,加木香;裡急後重或不爽者,加枳實;帶膿血者,加山楂、玫瑰花;帶黏液者,加麥芽。慢性腎炎尿少者,加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口渴者,加沙參、淮山藥、黃芩;嘔吐、胸悶者,加竹茹、代赭石、藿香、枳殼;抽搐者,加殭蠶、全蠍、鉤藤、白芍。冠心病胸悶、痰多者,加瓜蔞皮、薤白;心絞痛者,加田七末;頭暈者,加鉤藤、白芍;血壓高者,加牛膝、丹參。婦科疾病白帶清稀者,加黃芪、五味子、山萸肉;白帶稠黃,並伴有臭味者,加黃柏、金銀花;月經不調者,加益母草、香附;崩漏有血塊者,加沒藥、田七末。

    香砂胃苓丸:祛溼運脾 利水消腫

    【成 份】

    採用張仲景《傷寒論》 利水滲溼劑的代表方——五苓散(豬苓、 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利水滲溼;

    宋代的國家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療溼症祖方、基本方——平胃散(蒼朮、厚朴、陳橘皮、甘草)益氣健脾和中

    木香溫中和胃,行氣止痛;

    砂仁行氣調中,和胃,醒脾。

  • 2 # 興春安文化傳播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不和的症狀表現為運化和受納功能不協調。營養精微物質需要脾來運化,胃的通降功能夠使食物腐蝕分解。如果脾胃不和,就會出現飲食不消化、胃脘脹滿、大便稀溏不成形的症狀。

    脾胃不和只是一個簡單的名詞解釋,實際上造成脾胃不和的病因會有很多,比如過食生冷造成的寒溼傷脾,過食辛辣造成的胃腸功能紊亂,暴飲暴食造成的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等等,針對每種具體的病症都會有一些對應的中成藥可以用來治療,但具體到個人往往又不見得是百分百有效的,因為一般的中成藥只能輔助解決簡單的脾胃問題(藥企,藥材,製藥工藝,品質等等)。

    此處可以推薦幾款常用的調理脾胃問題的中成藥給讀者:1、健脾丸,2、歸脾丸,3、補中益氣丸,4、參苓白朮散,5、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6、藿香正氣液,7、調胃消滯丸,等等(藥效主治請自行百度)。

    亦可配合艾灸中脘、神闕、天樞、期門、章門、足三里等穴位(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另推薦日常脾胃保健按摩——仙人揉腹法,對調理脾胃不和的症狀也有很好的效果。

  • 3 # 脾胃虛弱

    請問你現在有哪些症狀了?

    症狀出現時間多久了?

    我會為你出一個詳細的病情分析,

    有益於將來的治療。

  • 4 # 夕夕999999999999999

    吃中藥唄!

    和胃的中成藥:保和丸、藿香正氣丸、健胃消食片、香砂養胃丸、理中丸、參苓白朮理中丸、溫胃舒膠囊及小建中顆粒等治療脾陽虛引起的脾胃不和尤其合適。舒肝和胃丸、理氣舒心丸、逍遙丸等治療肝氣乘脾引起的脾胃不和效果較好,消極化滯丸、四磨顆粒等治療食積引起的脾胃不和效果較好。

  • 5 # 脾胃範兒

    脾胃出了毛病,症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

    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如發現自己有這幾種情況,就該懷疑脾胃是不是出了問題,需儘快重視起來。

    臉色發黃是脾胃不和的標誌性顏色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脾胃不和吃什麼藥?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也不規律。季節交替的時候,脾胃病更容易多發。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沒有食慾,總是腹脹,還有腹瀉等可以用香砂和胃丸。

    工作聚會免不了大吃大喝,稍微一吃多胃就難受,容易積食的人可以常常準備著保和丸。食滯胃脘症,比如胃痛,腹脹,食慾下降等,想要消食導滯可以用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等。

    關於脾胃不和的中成藥十分多,大家一定要辯證之後再合理服用,最好詢問當地中醫大夫後再選擇具體用藥。

  • 6 # 一服堂中醫

    或許大家對脾胃不和並沒有多大認識;其實脾胃不和是一個籠統的範圍,它不能說是一種證型,也有可能是幾種證型的合稱。所以,如果診斷為脾胃不和的話,並不是準確的診斷結果,因為它可以包括脾胃虛弱、脾胃虛寒、脾胃溼熱個證型,都屬於脾胃不和的範疇。

    首先我們來看看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也是要分型的,不能說虛弱了就用一些補虛的藥物;臨床通常將脾胃虛弱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

    脾氣虛的主要表現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且血色淡,甚至面色蒼白;

    脾陽虛的主要表現是胃腹冷痛、吃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

    胃氣虛的主要表現是胃脹、胃痛、呃逆、納差、飯後飽脹等;

    胃陰虛的主要表現是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對於脾胃氣虛者可主要以參苓白朮散和香砂養胃丸為主。但對於脾陽虛者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者應當以滋養為陰為主。

    其次是脾胃虛寒,一起來看看

    脾胃虛寒,顧名思義就是虛寒同時出現,類似於脾陽虛;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勞倦內傷、或者久病或者思慮傷脾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現為腹脹納呆、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溏稀或者四肢浮腫、畏寒怕冷、小便清長或者不利、婦女出現白帶增多、舌體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

    其症狀常會因為天氣變冷、食用寒涼食物誘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遇到溫熱疼痛減輕。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熱喜按,空腹的時候疼痛明顯,吃點東西就會好轉;勞累過後或者食用寒涼後疼痛發作或者加重,吐清水、納呆、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該證型治療當以溫腎健脾為主,可使用附子理中丸、健腦補腎丸等成藥;要想辯證準確有效,最好是在醫生看過後服用中湯藥或者由醫生給調配膏丹丸散服用。

    第三是脾胃溼熱

    脾胃溼熱臨床比較多見,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乾不想喝水,飢不欲食,小便黃短,大便不暢是脾胃溼熱的辯證要點。對此證的治療當以清熱利溼為原則,可以使用三仁湯加減,臨床使用常加冬瓜皮、茵陳,使得溼邪去而熱請,脾胃安和。溼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如果出現黃疸,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總之,脾胃功能失調,臨床主要以食慾減退、飯後飽脹為主要表現症狀。常見於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洩瀉、便秘以及西醫所說的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炎及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

    所以說,脾胃不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隨便用個處方就可以治療的;應該找個醫生好好辯證後再用藥,再治療比較穩妥。

    運營:安德康中醫 子良

  • 7 # 九衍堂中醫館

    1、脾胃虛弱吃什麼中藥好

    脾胃虛弱可以吃黃芪、白朮、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等中藥。

    2、脾胃虛弱的表現

    食慾受到影響。當脾氣虛時,除了容易食慾下降之外,還容易發生腹脹,尤其在飯後加重。

    容易發生腹瀉。脾氣虛或脾溼,常常會有腹瀉、腹痛、畏寒等現象,甚至小便多。

    臉色白或浮腫。脾虛人的常常臉部浮腫,有眼袋,臉色也蒼白。

    女性容易月靜多。中醫認為脾主統血,脾虛則不統血,容易出現慢性出血的現象,對於女性來說會出現月經多、便血、皮下出血等現象。

    沒有活力。脾虛人群早晨會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等現象,平時則容易發生懶言少語、身體乏力和沒有精神的狀態。另外,脾胃還對食物消化、吸收起到作用,所以當脾胃虛弱時,食物營養也不會得到很好的吸收利用。當時脾胃虛弱的出現並不是偶然,一些人群會因為不同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而發生脾胃虛弱。

    3、脾胃虛弱的預防

    保持心情愉快、樂觀,避免抑鬱、焦慮、生氣等情緒及心理狀態。《內經》裡“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等,講的就是因情志失調而發病。

    戒菸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過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失調、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

    慎用對身體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比如激素、阿司匹林、抗凝藥等等。又或者是過於苦寒的藥物,如龍膽草、苦參、黃連等,都要謹慎食用。

    勞逸結合,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脾胃虛弱治療方法

    蹲馬步:雙腳開啟兩倍肩寬,雙手扶膝微蹲馬步,身體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彎膝

    蹲更深的馬步,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每次1~2分鐘。可視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鞏固下盤,強化下半身肌力,促進腸胃蠕動。

    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氣、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體微微後仰;吐氣,縮胸,彎腰,雙手用力往腹部壓;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鍛鍊。配合腹肌收縮按摩腹內腸胃,促進腸胃功能。亦可雙手交疊蓋住肚臍,上下左右旋轉按摩腹部100~200次。

    艾灸:在家可用艾條箱,把艾條放進箱中,放在肚臍上,正好把肚臍(神闕穴)、上脘穴(臍上5橫指)、中脘穴(臍上4橫指)、下脘(臍上2橫指)全覆蓋,用艾的藥力和熱力健脾益胃。還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強身健體的萬能穴。

    調理脾胃虛弱按摩這些穴位

    點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

  • 8 # 喲積土成山

    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脾胃不和,肚子脹,消化不好等,尤其青中年女性多見,常常詢問吃什麼藥,很多患者願意吃中藥,中藥效果很好,甚至開發出許多中成藥,效果也不錯,有的老年人能說出很多種治療脾胃不和的中成藥。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與胃相表裡,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同居於中焦,共同完成消化及運化功能,維持人體的能量需要,化生人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生理狀態下,脾胃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完成生理功能,病理狀態下,脾胃不能協調,升降失常,運化失司,出現脾胃不和的病理狀態,出現腹脹,腹痛,愛撫吞酸等症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

    中醫治療脾胃病歷史悠久,臨床療效顯著,古代就有很多療效較好的中成藥,比如理中丸,一直沿用至今。中成藥服用方便,易於被患者接受,現代藥理學發展比較快,治療脾胃病的中成藥比較多,數不勝數,比較有效的也不少。主要分為建中補氣的,舒肝和胃健脾的,溫胃消食的等,補中益氣丸治療範圍比較廣,治療脾氣虛中氣不足引起的脾胃不和效果較好,理中丸、溫胃舒膠囊及小建中顆粒等治療脾陽虛引起的脾胃不和尤其合適。舒肝和胃丸、理氣舒心丸、逍遙丸等治療肝氣乘脾引起的脾胃不和效果較好。健胃消食片、保和丸、消極化滯丸、四磨顆粒等治療食積引起的脾胃不和效果較好。

  • 9 # 經絡中醫養生

    脾胃不和,如果不是太嚴重的話,還是不建議吃藥的,因為是藥三分毒,能不吃則不吃!其實可以通改善飲食習慣、艾灸、運動、按摩、針灸、食療等方法改善自身體質!

    脾胃功能較差表現為食慾不振、腹脹、噯氣、打嗝、便秘、腹瀉等症狀。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保持思維的暢通是維持脾胃健康的首要條件,經常艾灸可以讓脾胃保持暢通,調理脾胃!

    艾灸可以選擇中脘穴,中脘穴位於肚臍中上4寸,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可以治療一切胃部疾病,再則腑又會於中脘,腑既六腑(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這些部位的問題都可以用中脘穴!

    還有艾灸足三里也很好,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因為合治內腑,還有梁邱穴、建裡穴、關元穴、天樞穴、背部的胃俞穴、脾腧穴等採用溫和灸,把艾柱點燃距離面板3~5釐米,灸10~15分鐘,以區域性面板紅潤為度,每天一次!這些腹部穴位還有腿上的足三里還可以自我按摩調節脾胃功能!

    食療可以吃一些甘味的食物,因為中醫裡講甘味入脾,比如山藥、紅薯、栗子、山楂等。

    還可以透過運動來強健脾胃功能,因為脾主肌肉,鍛鍊可以加強肌肉的收縮功能!

  • 10 # 火炎焱焱燚燚

    如果脾胃不好,就要加以調理,否則會引起許多疾病,調理脾胃首先從飲食入手,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養胃的食物,比如麵條,花捲,饅頭等易於消化的食物。儘量不要吃油炸,醃泡,生冷刺激性以及辛辣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一日三餐必須吃好,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嚥,飲食要多元化,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平時多喝白開水,促進新陳代謝,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還要保持心情舒暢。

  • 11 # 遊戲人超超

    一、脾胃不和有這五大訊號

    1、黑眼圈:脾胃血氣渾濁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澱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

    中醫方法:儘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少食辛辣食物。

    2、嘴唇無光澤:脾氣虧虛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

    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以幫助健脾。

    3、鼻翼發紅:脾胃有熱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

    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4、肌肉鬆弛:脾胃虛弱

    如果一個人肌肉鬆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中醫方法: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5、便秘:因胃熱腹瀉多虛寒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乾,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中醫方法: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即一隻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另一隻手壓在上面,用力均勻地按摩,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薑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症狀。

    二、養脾胃吃什麼食物好

    1、高粱

    高粱性溫,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較多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遊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蓮藕

    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4、紅棗

    紅棗之中含有大量的糖類、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夠起到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紅棗之中含有環磷酸腺苷活性,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起到強身健體以及保護肝臟的作用。

    5、羊肉

    煮羊肉湯加大麥。大麥既可健脾益氣,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湯則可以健脾開胃,故對脾胃虛弱者頗為有益。先用羊肉熬湯,大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後將羊肉撈起,用湯煮大麥,文火燉熬,等大麥熟透即可。

    6、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

    三、脾胃不和怎樣選中成藥

    積食選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現為胃痛、總有飽脹感、食慾減退,甚至出現呃逆、燒心等症狀,老百姓多稱之為“脾胃不和”。節日之後的脾胃不適多為食滯胃脘證,發病前患者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表現為飲食停滯、打嗝出酸腐之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治療可用消食導滯的法則,用(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檳榔四消丸等中成藥較為合適。其中保和丸側重於消食化熱;加味保和丸側重於平素脾虛溼阻合併食滯;枳實導滯丸則側重食滯兼有溼熱中阻。

    顯示所有大圖

    腹脹選用香砂和胃丸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節。季節交替之際,脾胃病更易多發。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等可用香砂和胃丸來調治。該方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理氣、消食、祛溼中藥組合而成,功效健脾開胃,行氣化滯,適用範圍較廣。但是,同時伴有口臭、噁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明顯實熱證患者及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等陰虛患者不適用該藥。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可選用溫胃舒,顧名思義,其有溫胃暖中作用,適於胃脘寒涼,飲食生冷、受寒更痛。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但如檢視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溼熱症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萎縮性胃炎選用摩羅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症狀,治療可瀉火清胃,可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一清膠囊、新清寧片等。但此類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使人體虛。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病史較長、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乾、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適用養胃舒治療,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

    如見胃脹作痛、噁心、口中黏膩、口苦、口乾、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屬於溼熱所致,可選用腸胃康。若同時還出現腹瀉,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

    萎縮性胃炎患者適用摩羅丹,它藥物組成較多,只要對證,其他胃病同樣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止痛作用,凡有陰虛、溼阻、氣滯、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氣虛無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等表現的陽虛患者不宜服用。

    中國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備些中成藥,但要對症用藥,如自己無法分辨,應去正規醫院診治。

    四、脾胃不和 中藥方劑“平胃散”

    平胃散加減可治多種病

    潰瘍病腹痛較急、且甚,喜按者加黨參;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薑;吐酸水者加黃芩;大便秘者加大黃;便溏者加藿香、茯苓。急性胃炎小兒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脹痛、食慾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平胃散加山楂、麥芽、茯苓、竹茹,每每奏效。腸炎胃腸溼熱者,合用葛根芩連湯;脾陽虛者,加茯苓、扁豆、藿香;腹痛者,加木香;裡急後重或不爽者,加枳實;帶膿血者,加山楂、玫瑰花;帶黏液者,加麥芽。慢性腎炎尿少者,加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口渴者,加沙參、淮山藥、黃芩;嘔吐、胸悶者,加竹茹、代赭石、藿香、枳殼;抽搐者,加殭蠶、全蠍、鉤藤、白芍。冠心病胸悶、痰多者,加瓜蔞皮、薤白;心絞痛者,加田七末;頭暈者,加鉤藤、白芍;血壓高者,加牛膝、丹參。婦科疾病白帶清稀者,加黃芪、五味子、山萸肉;白帶稠黃,並伴有臭味者,加黃柏、金銀花;月經不調者,加益母草、香附;崩漏有血塊者,加沒藥、田七末。

    香砂胃苓丸:祛溼運脾 利水消腫

    【成 份】

    採用張仲景《傷寒論》 利水滲溼劑的代表方——五苓散(豬苓、 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利水滲溼;

    宋代的國家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療溼症祖方、基本方——平胃散(蒼朮、厚朴、陳橘皮、甘草)益氣健脾和中

    木香溫中和胃,行氣止痛;

    砂仁行氣調中,和胃,醒脾。

  • 12 # 優蒂豪

    調理脾胃不和有以下幾點:一、保持心情舒暢,生氣使肝氣鬱滯,會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二、三餐規律,少吃辛辣刺激或生冷的食物;三、注重腹部保暖,尤其是夜間睡覺時,防止寒邪直中脾胃;四、適當鍛鍊,常做腹部按摩。

  • 13 # torrent8899

    吃藥要慎重,現在的中藥還不如古時候有效。儘量少吃藥,身體的自愈能力很強一般的疾病都可以自愈!晚上不吃飯或者提前二三小時吃晚飯,多運動步行一小時或更長。一兩週身體就會有所改善

  • 14 #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脾胃不和,一般多表現為脘腹脹滿,噁心,食慾不佳,大便溏薄,反酸等消化系統的問題,一般常用的藥物有健脾和胃。常用的藥物有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具體的應該在醫生的面診下綜合評估,根據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合理性的診療用藥,飲食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 15 # 江南老劉0918

    中醫講,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運化,降濁,統攝血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脾胃不合常出現消化功能紊亂,飲食納差,腹脹,乏力,情緒不好大便稀溏。治療以消食健脾和胃為去。方藥用四君子丸,參苓白朮散,健脾丸,注意生活調節,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熬夜,戒菸限酒。適量運功增加體質。

  • 16 # 吉祥90185

    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到底是哪個部位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有利於病的快速治癒,胃:從食道到十二指腸都可能發生病變,一般胃不舒服,脹氣.反酸.噯氣.胃部不適.食慾不好.大便糖稀中醫都認為是脾胃不和或者是肝胃不和,其實我認為最好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更好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7 # 看歷史和中醫養生

    脾和胃是人體的根本,如果脾和胃出現了不合,就意味著兩個親兄弟打仗,就會影響人身上的所有臟器。"脾胃不和治療以調和脾胃為原則,脾胃不和的患者,一般來說會表現為兩脅疼痛,不思飲食,情緒不暢時加重,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選用調理脾胃的藥物,沒有吃什麼藥最好。脾胃不和指氣機阻滯、脾胃失健,脾胃不和是脾胃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對立統一的失調,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

    調理脾胃的幾種常用中成藥

    腹脹——選用香砂和胃丸

    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等可用香砂和胃丸來調治。該方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理氣、消食、祛溼中藥組合而成,功效健脾開胃,行氣化滯,適用範圍較廣。但是,同時伴有口臭、噁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明顯實熱證患者及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等陰虛患者不適用該藥。

    胃寒——選用溫胃舒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可選用溫胃舒,顧名思義,其有溫胃暖中作用,適於胃脘寒涼,飲食生冷、受寒更痛。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但如檢視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溼熱症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胃痛——選用牛黃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症狀,治療可瀉火清胃,可使用牛黃清胃丸。但此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使人體虛。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胃熱型脾胃病病史較長,一般特徵的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乾、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選用養胃舒治療,可扶正固本,滋陰養胃,調理中焦,行氣消導。這些都是對調理脾胃很有幫助的方法。

    當然也可以用中醫穴位治療

    1、足三里穴

    脾胃是後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體裡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消化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們中醫裡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里裡就能治好。養胃護胃,扎針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樣。

    2、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後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後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3、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我們中醫裡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這種選穴方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 18 # 資深藥師談健康

    我是省三級甲等藥師,從事臨床工作多年,現在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脾胃不和是屬於消化內科的問題,最常見的是急慢性腸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它的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食後腹脹,脘腹脹痛,腹瀉,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還有面板粗糙,暗淡,皺紋,乾燥,色素沉澱等。

    在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胃氣主降,使得食物得以下行,脾氣主升,使得食物消化後的精華得以營養全身,胃喜歡潤討厭燥,脾喜歡燥討厭溼。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都是相輔相成的,一旦失調了,就會產生疾病。脾胃不和就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脾胃受納差,脾胃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症狀表現為食慾減退,肚子脹痛,消化不良,洩瀉,脫肛,小腹脹痛脹墜等。

    引起脾胃不和,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很多,如思慮太過,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等。

    脾胃不和吃什麼藥?

    1.脾胃虛弱型

    脘腹脹痛或者是腹瀉便秘,噯氣,噁心,嘔吐,水腫,氣短乏力,不愛說話,大便溏,面色白,脘腹冷痛,口舌生瘡等,可以吃人參健脾丸,健脾丸,理中丸,參苓白朮散,香砂養胃丸。

    2.脾胃虛寒型

    脾陽虛,舌體胖大嫩,淡白,脈虛弱,沉遲。生冷食物吃過多,久病,疲勞過度,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爛溏,口淡不渴,一旦吃了寒涼食品,胃部受寒涼,就會拉肚子,婦女白帶清稀,手腳冰涼等。這是可以吃肚子理中丸,理中丸,六合定中丸,歸脾丸。

    3.脾胃溼熱型

    舌體黃,溼潤,脈弦數,胃脘疼痛,口乾,口臭,口粘,小便黃,大便硬,不通暢。溼熱症狀很明顯,心情煩躁,人不安。這時可以吃,三仁湯加減,加用冬瓜皮,茵陳,祛溼清熱,用茵陳五苓散,葛根黃芩湯,三黃片,藿香正氣液等。可以加滋陰的藥,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

    4.脾胃滯積型

    脈弦,細,滑,舌苔厚膩,脘腹脹滿,呃逆,食慾不振,乏力,腹部疼痛,便溏,便秘,脾胃氣滯積,壓力大,氣機不暢等,這時候可以吃保和丸,健脾丸,大山楂丸,香砂六君丸,香砂養胃丸健胃消食片,木香順氣丸,複方雞內金片,香砂枳術丸。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脾胃不和,都要注意平時的生活飲食習慣,少食多餐,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油膩生冷食物,平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平衡。

  • 19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是人體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臟器。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飲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飲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

  • 20 # 婦科專家金大夫

    醫講,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運化,降濁,統攝血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脾胃不合常出現消化功能紊亂,飲食納差,腹脹,乏力,情緒不好,大便稀溏等症狀。

    治療以消食健脾和胃為主,方藥用四君子丸,參苓白朮散,健脾丸,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注意生活調節,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如山藥、陳皮、芡實、扁豆、薏米、桂圓、生薑等;辛辣油膩食物少吃,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熬夜,戒菸限酒,調節情致,適量運動,增加體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老師是公平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