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錄情緣

    室內脫裝栽培:在菇房消毒後,要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膠薄膜,然後鋪3cm左右厚的腐殖土,拍平後再將脫去塑膠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菌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再輕噴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溼潤,空氣溼度85%-95%左右,氣溫在4.4-16℃之間,一般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可出子實體了。

  • 2 # 贛南小杰

    羊肚菌人工栽培和配置技術請看

    羊肚菌肉質脆嫩、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營養又含量十分豐富,富含蛋白質、粗脂肪、多糖、多種的礦質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除食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羊肚菌子實體曬乾後可供藥用,中醫學認為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健胃補脾、幫助消化、理氣化痰的功效,在民間常用來治療消化不良、痰多氣短,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珍稀食用菌。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

    一、菌種;

    1、母種;母種可以透過分離和移接獲得,常用的培養基有以下幾種:

    (1)、用0.3%的酵母或2%的麥芽汁提取液,加蔗糖和瓊脂各2%配製培養基,20℃的恆溫環境下,可有效地促使孢子萌發菌絲;

    (2)、PDA綜合培養基、加磷酸二氫鉀3g、硫酸鎂1g、維生素b1一片,採用這種培養基可以培養各種羊肚菌,分離要選用六至七成熟的子實體,挑取中空的內部組織一小塊或菌柄根據內部組織一小塊,接入斜面培養基上,置入20℃的恆溫環境中培養;

    (3)、馬鈴薯250克(煮汁)、瓊脂和蔗糖各20g、蛋白腖牛肉膏各0.5g、水1L配製培養基,按常規制成斜面接種後,在20℃的恆溫環境下遮光培養,6至7天菌絲體既可長滿斜面既為母種;

    2、原種、栽培種培養基配方:

    (1)、棉籽殼38%、木屑36%、麩皮20%、羊肚菌基腳土和過磷酸鈣各2%、石膏蔗糖各1%,接種後置入20℃的恆溫環境中培養,27天左右菌絲體即可長滿瓶既為原種;

    (2)、雜木屑75%、麩皮8%、黃豆粉和玉米粉各6%、腐殖土2%、石膏和白糖各1%,採用這種配方配製的培養基,菌絲體生長健壯,一般情況下22天左右菌絲體既可長滿瓶。

    (3)、櫟木屑50%、棉籽殼30%、麩皮15%、羊肚菌基腳土2%、過磷酸鈣石膏,白糖各1%,嗯,常規方法滅菌、接種,置於20℃的環境中培養,25天左右菌絲既可長滿瓶。

    二、菌核的形成;人工栽培羊肚菌,菌核是形成子實體的必然階段,如尖角羊肚菌粗柄羊肚菌,黑脈羊肚菌也能形成菌核,但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人工栽培羊肚菌時,採取促進菌核形成非常重要。

    (1)、提供有利於菌核形成的營養物質;羊肚菌在培養基上,菌絲體生長緩慢,不利於菌核形成;葡萄糖,甘露醇、木薯粉、碳酸氫二胺、潘茄汁、麥芽提取物等對羊肚菌菌核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提供有利於菌核形成的生態條件;溫度在15至20℃之間適宜羊肚菌產生菌核;培養基中使用鹼性的碳源有利於菌核的形成,如果使用酸性的碳源則不利於菌核形成;菌核形成不需要光照,要在黑暗環境下培養。

    三、子實體培養;

    1、栽培料配方;

    (1)、玉米芯35%、棉籽殼15%、木屑20%、麩皮10%、北芪渣20%配置的栽培料,菌絲體生長快,4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袋,30左右開始形成菌核,脫帶覆土栽培子實體形成數量多;

    (2)、玉米芯35%,棉籽殼15%,木屑20%,麩皮羊肚菌下腳料和草木灰各10%配製的栽培料,50天左右均菌絲長滿袋,35天左右開始形成菌核;

    2、栽培場所和栽培方法;羊肚菌人工栽培要選擇楊樹林或者蘋果園中栽培,選擇半陰半陽,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透氣地段,挖長1m、寬0.6m、深0.3m的坑,坑內翻鬆整平,撒一層細沙攪拌均勻後澆水,然後在坑底和四周掃一層白石灰,將菌絲長滿袋的菌袋脫袋,橫排於坑內,周圍用熟料填充,然後覆蓋上當釐米厚的草木灰或過篩後的腐殖土,最後覆蓋塑膠薄膜保溫保持,播種後一個月,菌絲長滿覆土層,慢慢有大量灰白色原基突起,有子實體形成,數量也很多,子實體形成後,20多天後子實體八成熟時,即可收穫。

  • 3 # 農村小文文哥

    栽培羊肚菌前配製好培養基,進行滅菌後接種,長出菌絲後進行培植,並做好噴水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一)配方:

    羊肚菌放入配方有三種,以下任意一種即可:

    1.農作物秸粉74.5%、磷肥1%、石膏1%、麩皮20%、石灰0.5%、腐殖土3%;

    2.腐殖土3%、膏1%、石灰1%、棉殼75%、麩皮20%。

    3.木屑75%、腐殖土3%、肥1%、石膏1%、麩皮20%。

    羊肚菌的料水比例為1:1.3,料攪拌均勻後要進行發酵,20天左右,含水量要達到60%。採用17cm*33cm聚丙烯或乙烯塑膠袋袋裝,與袋裝料500-600g,還要在180度條件下進行滅菌8小時,滅菌後就可以接入菌種。接種要採用兩種接種法,然後封好袋子,放在22-25度進行培養30甜,菌絲就可以長滿整個袋子,滿袋後一週左後,讓菌絲充分長足,便可以進行培植。

    (二)室內脫袋栽培

    菇房要進行完全消毒,消毒後便可進行栽培,栽培方法和其它菌種大同小異。首先要在菌床上鋪一層塑膠薄膜,然後再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以後將菌棒脫去塑膠袋依次放在菌床上。比例一般是1平方可以排17*33cm的菌袋40個。排放完後對菌棒進行噴水,便可覆土,覆土後表面要蓋上2cm厚的竹葉或其它樹葉,不要讓土壤乾旱,保持一定的溼度。

    30天左右便可長出實體,南方的出菇時間是3.10到4.20之間***好,羊肚菌出土後一週左右可以生長成熟,一般的顏色有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便可進行採收。

    (三)病蟲害防治

    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蟲病災害,所以要以預防為主,因為菌類是直接採收食用的,所以首先要保證菌房乾淨衛生。在播種前對菌房進行殺菌殺蟲處理,在後期如果發生蟲害,在沒有發現蟲子的實體之前要噴除蟲菊或10%石灰水,消滅害蟲和雜菌。

    (四)加工

    羊肚菌的加工主要是曬乾或烘乾,進行烘乾時切記要保持羊肚菌的完整,不要弄破菌帽。烘乾後分等級放在塑膠袋內以防潮溼,影響羊肚菌的價值。

  • 4 # 愛笑的龍龍

      如何培養和配置羊肚菌?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羊肚菌生長土壤的酸鹼度。生長約為6.5-7.5。在中性或微鹼性土壤中,土壤是黑土,落葉中通常有足夠的空氣。

      每年春天和秋天最容易生長。它需要很大的溫差,大約20度的溫度和70%的溼度。弱光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配料應充分利用附近的資源,包括鋸末、麥麩、磷肥、石膏、腐殖土、玉米芯、草木灰等。它們應該按比例混合,料水比為1∶1.4。材料混合後,用塑膠包裝,先裝袋,在室外栽培。選擇一個光線弱的地方,寬度和深度為20-25釐米,長度不限。完成後,水可以倒得更少,石灰水可以用來殺死害蟲。在半陰半陽的地方挖一個洞,一個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先給坑底澆水。在上面鋪一層配料,在上面鋪細菌,大約4-5釐米,然後鋪第二層,用同樣的方法播種。覆蓋3-5釐米厚的腐殖土,保溼,並適當灑水。蘑菇房消毒後,每層床面鋪一層塑膠薄膜,然後鋪3釐米厚的腐殖土,一層一層排列,約40排。排水加土後,保持土壤溫度和空氣溼度。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種低溫高溼真菌,最適合中國西南低溫潮溼地區羊肚菌的生長。四川和雲南是野生羊肚菌的高產地區,年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0%。

      羊肚菌子實體通常在春天發芽。由於氣候和環境的不同,發芽時間也不同。發芽時間一般是從三月到六月。一般來說,溫度較高的地區發芽時間較早,溫度較低的地區發芽時間較晚。高山地區的一些人將推遲到7月。子實體在出土後7-10天內發育成熟,此時即可收穫。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需要肥沃的土壤、良好的透氣性和易保溼性。為了避免因內澇造成的羊肚菌損失,應採用邊境栽培。首先用鬆土機將耕地疏鬆到20釐米以上,然後鋪床。一般來說,邊界寬度為100釐米,排水溝寬度為30釐米。羊肚菌在介面上種植,在介面上挖兩條種植溝,種植溝間距50釐米,溝深6-10釐米,溝寬約20釐米。

      將菌種灑在培養基上。播種前,將菌種放入盆中攪拌均勻,即可播種菌種。播種時間通常是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菌絲體可在3℃-25℃生長,最適溫度為15℃-18℃。菌絲體在3℃以下或25℃以上停止生長或死亡。該菌株播種量為每畝200公斤,播種時應均勻準確地撒在培養料上。播完菌種後,可覆蓋3-5釐米厚的土壤,覆蓋土壤後即可澆水。菌絲需要在潮溼的環境中生長,土壤相對含水量應控制在50%-70%。

      羊肚菌菌絲的生長應避光防潮,子實體的生長應避光防潮。光照過多或溼度不足不利於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因此,必須建造人造遮陽篷。遮陽篷分為平遮陽篷和拱形遮陽篷。

      平棚的屋頂是平的,面積大,棚高2.5m。棚子覆蓋有遮陽網,遮陽率為75%。

      羊肚菌喜歡潮溼的土壤環境。菌絲體可以在土壤相對含水量為50%-70%的土壤環境中生長。當土壤相對含水量超過70%時菌絲生長停止,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50%時菌絲生長減慢,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60%-65%。為了控制土壤溼度,噴灌用的噴頭霧化效果更好,不產生強水流,澆水時不沖刷土壤。

      帶遮陽網和噴灌設施的平棚不能完全適應羊肚菌的生長。羊肚菌子實體春季出土時,羊肚菌平棚內的光照強度仍然很高,不適合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為了降低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的光照強度,需要在搭建的平棚中撒一些小麥種子。小麥比羊肚菌子實體發芽早,植株相對較高,可以進一步遮擋羊肚菌。小麥播種密度不應過高,以免影響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每畝播種2公斤小麥種子就足夠了。這裡的小麥只是羊肚菌的遮蔭處,不收割。

      平棚具有成本低、空氣流動性好、野外作業方便的優點。缺點是它只適用於大而平坦的地塊,遮光效果不夠。

      平棚的屋頂是平的,面積大,棚高2.5m。棚子覆蓋有遮陽網,遮陽率為75%。

      羊肚菌喜歡潮溼的土壤環境。菌絲體可以在土壤相對含水量為50%-70%的土壤環境中生長。當土壤相對含水量超過70%時菌絲生長停止,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50%時菌絲生長減慢,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60%-65%。為了控制土壤溼度,噴灌用的噴頭霧化效果更好,不產生強水流,澆水時不沖刷土壤。

      帶遮陽網和噴灌設施的平棚不能完全適應羊肚菌的生長。羊肚菌子實體春季出土時,羊肚菌平棚內的光照強度仍然很高,不適合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為了降低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的光照強度,需要在搭建的平棚中撒一些小麥種子。小麥比羊肚菌子實體發芽早,植株相對較高,可以進一步遮擋羊肚菌。小麥播種密度不應過高,以免影響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每畝播種2公斤小麥種子就足夠了。這裡的小麥只是羊肚菌的遮蔭處,不收割。平棚具有成本低、空氣流動性好、野外作業方便的優點。缺點是它只適用於大而平坦的地塊,遮光效果不夠。

      溫度控制。羊肚菌子實體可在10 ~ 18℃生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 ~ 15℃,當溫度低於10℃或高於18℃時,羊肚菌子實體生長減慢。由於空氣流通良好,生長在平棚中的羊肚菌子實體出土迅速。

      光非常重要。光對子實體的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子實體的發育階段。子實體生長髮育過程中,適度散射光是生產優質羊肚菌的必要條件。羊肚菌的子實體具有向光性,傾向於向光的方向彎曲和生長。

      散射光的強度對子實體的顏色也有一定的影響。光線越強,顏色越暗。光線越弱,顏色越淺。結果期控制光照至3陽7陰是最合適的。

      結果期,土壤相對含水量應控制在50%-70%,以便羊肚菌能順利生長。除了土壤的溼潤溫度外,蘑菇棚還應保持溼潤的環境,空氣相對溼度在85%-90%最有利於出菇。

      拱形棚栽培羊肚菌時應注意通風。羊肚菌是一種需氧真菌。充足的氧氣是保證羊肚菌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條件。同時,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高於0.3%。因此,在結果期,它應該在早上、晚上或陰天適當地開啟一段時間。

  • 5 # 農人小宗子

    羊肚菌怎麼栽培,配置?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羊肚菌生長的土壤PH值在6.5-7.5左右,在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中,土壤為黑土,一般在落葉中有足夠的空氣

    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最容易生長,要求溫差大,溫度為20度左右,溼度為70%左右,弱光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配料要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有木屑、麩皮、磷肥、石膏、腐殖土、玉米芯、草木灰等,按比例搭,料水比例為1:1.4。在料拌好後,裝在塑膠裡,首先室外脫袋栽培。選擇在光照不強的地方,在寬、深20-25cm,長度不限,在整好之後可以少澆點水,再用石灰水殺害蟲。在半陰半陽的地方、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在坑底先澆水。在上面鋪一層配料,把菌鋪在上面,約為4-5cm,再鋪第二層,用同樣的方法播種。再用腐殖土鋪蓋,厚度為3-5cm,加以保溼,適當灑點水。在菇房消毒後,每一層床面上鋪一塊塑膠薄膜,再鋪3cm厚腐殖土,逐個排列,大概排40個。排完噴水、加土,保持土壤溫度和空氣溼度即可

    羊肚菌屬於低溫高溼型真菌,在我國低溫潮溼的西南地區最適宜羊肚菌的生長,四川省和雲南省是野生羊肚菌的高產地區,每年的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50%。

    羊肚菌放入配方有三種,以下任意一種即可:

    1.農作物秸粉74.5%、磷肥1%、石膏1%、麩皮20%、石灰0.5%、腐殖土3%;

    2.腐殖土3%、膏1%、石灰1%、棉殼75%、麩皮20%。

    3.木屑75%、腐殖土3%、肥1%、石膏1%、麩皮20%。

    羊肚菌的料水比例為1:1.3,料攪拌均勻後要進行發酵,20天左右,含水量要達到60%。採用17cm*33cm聚丙烯或乙烯塑膠袋袋裝,與袋裝料500-600g,還要在180度條件下進行滅菌8小時,滅菌後就可以接入菌種。接種要採用兩種接種法,然後封好袋子,放在22-25度進行培養30甜,菌絲就可以長滿整個袋子,滿袋後一週左後,讓菌絲充分長足,便可以進行培植

    (二)室內脫袋栽培

    菇房要進行完全消毒,消毒後便可進行栽培,栽培方法和其它菌種大同小異。首先要在菌床上鋪一層塑膠薄膜,然後再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以後將菌棒脫去塑膠袋依次放在菌床上。比例一般是1平方可以排17*33cm的菌袋40個。排放完後對菌棒進行噴水,便可覆土,覆土後表面要蓋上2cm厚的竹葉或其它樹葉,不要讓土壤乾旱,保持一定的溼度

    30天左右便可長出實體,南方的出菇時間是3.10到4.20之間***好,羊肚菌出土後一週左右可以生長成熟,一般的顏色有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便可進行採收

    (三)病蟲害防治

    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蟲病災害,所以要以預防為主,因為菌類是直接採收食用的,所以首先要保證菌房乾淨衛生。在播種前對菌房進行殺菌殺蟲處理,在後期如果發生蟲害,在沒有發現蟲子的實體之前要噴除蟲菊或10%石灰水,消滅害蟲和雜菌。

  • 6 # 魯西林二

    1、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土壤要求肥沃,透氣性好,並且易於保溼。為避免羊肚菌受澇害而造成損失,要採用畦作的方式進行栽培。先用鬆土機把耕地進行翻鬆,翻鬆深度在20釐米以上,翻鬆後畫線確定畦面寬度和畦溝寬度,然後用挖溝機挖畦溝。一般畦面寬100釐米,畦溝寬30釐米,把羊肚菌栽培在畦面上,畦溝作為排水溝可起到防澇的作用。一個畦面挖兩道種植溝,種植溝與種植溝之間的距離是50釐米,溝深6—10釐米,溝寬20釐米左右。        2、培養料的施用 挖好溝下一步就是往種植溝內鋪培養料,培養料要求鋪的均勻,鋪好的培養料厚度為2—3釐米。培養料是羊肚菌生長的重要營養來源,培養料製作方法是用楊樹、櫟樹、果樹等樹的木屑用水澆溼後在進行高溫滅菌製作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氮元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物質有助於羊肚菌菌絲、菌核以及子實體的生長。

    3、菌種的選擇 菌種需要在相關單位購買,由於購買回來的菌種是瓶裝的,而我們需要把菌種撒在培養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種之前用竹片把菌種鉤出來放在塑膠盆裡攪拌均勻,以便播撒菌種。優質菌種的標準是,菌種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黃色異核菌核,菌絲分佈均勻,菌絲為淡黃色。

    4、播種的時間點 羊肚菌播種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絲在3攝氏度到25攝氏度內均能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至18攝氏度,低於3攝氏度或者高於25攝氏度菌絲生長停止或者死亡。菌種的播種量為每畝200千克,播種時要均勻準確地把菌種撒在培養料上,播完菌種後就可以覆土了,覆土厚度為3—5釐米,覆土結束後即可澆水。菌絲要求在溼潤的環境中生長,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50%—70%。

    5、田間管理最重要 無論平棚還是拱棚,田間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溼度的控制,羊肚菌在生長期內,如果大於5℃的有效積溫達不到390—420℃,就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在出菇時還不能受到細菌的感染,否則很容易受感染死亡,種植時最多的精力就用在這兩個方面。 苗床是不能鋤草、鬆土的,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鋤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裡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鬆土和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羊肚菌在潮溼的環境才能生長良好,空氣溼度要保持在70%,每日用500倍的菌菇生態寶稀釋液噴灑一次,保持空氣溼度,為菇體提供營養,促進子實體生長分化。

    6、羊肚菌採收要小心 採收時用小竹片插入土裡,然後輕輕往上撬,等到羊肚菌鬆動即可採收。當羊肚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充分伸展,顯現出羊肚狀凹坑的時候就可以採收了,不過羊肚菌子實體有的單生,有的同生,而且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採,保證新鮮,在採收的同時,由於有許多子實體萌發或出土生長,要小心不要碰傷正在生長的子實體。

    7、羊肚菌產量介紹 一般畝產鮮羊肚菌200千克左右,採收完的鮮羊肚菌子實體經過切根,去掉基部上的土和雜質就可以上市了,整個採收期可持續一個月左右。未銷售出去的羊肚菌要及時晾乾,否則就會發黴變質,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晾曬羊肚菌只需二到三天,曬乾後羊肚菌經密封儲存就可以上市銷售了。一般情況下,1000克鮮羊肚菌可晾曬乾品羊肚菌100克左右。 菌菇生態寶是食用菌栽培的營養催化劑,微生物的活動可以促進菇體對營養的吸收生長更快,益生菌群的拮抗作用可以強力抑制病菌雜菌。尤其在羊肚菌栽培中,微生物的活動可以增強土壤菌種棒的透氣性,避免形成水菇,影響產量。

  • 7 # 白天不懂夜的黑M

    羊肚菌屬於子囊菌類,是野生的菌類。從50年代起科技工作者就進行人工馴化栽培,但到目前為止,羊肚菌的栽培還在馴化實驗階段。多年前,在廣東和四川已有羊肚菌的栽培報道,但經過多年還沒有進行規模性生產的實踐,技術非常不成熟,產量很低,沒有成功的經驗,也沒有經濟效益。

    如果您想馴化栽培,試驗一下,現介紹一些方法,供參考:

    1、栽培料配方

    (1)農作物秸稈粉74.5%、麩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 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 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殼15%、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製作與培養

    以上培養料的料水比為1∶1.3,拌好料後,堆積發酵20天,料溫最高達到60-65℃,含水量達60%左右。然後裝袋,規格17*33cm的塑膠袋,每袋裝料0.5-0.6kg。在100℃溫度下,常壓消毒10h,冷卻後,菌袋兩端接入菌種。

    培養:在20-22℃溫度下培養30-35天,菌絲體能夠長滿袋,就可以進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

    (1)室內脫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消毒後即可栽培。先在每層床面上鋪塑膠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脫去塑膠袋,將菌棒逐個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釐米×33cm的塑膠菌袋40個左右。排完菌棒後輕噴水1次,及時覆土3~5cm,表面蓋2 cm厚的竹葉或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溼潤,1個月後可長出子實體。南方地區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在2-4月能夠出菇。

    (2)室外脫袋栽培。選擇光照為三分陽七分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15~20cm。整好畦後噴水或輕澆水一次,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5000倍液噴霧消毒。脫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觸土壤。注意畦內溫度變化,溫度需要保持12-22℃之間,保持散射光條件,防止陽光直射。

    4、管理措施:羊肚菌喜溼,生長環境必須保持空氣相對溼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南方雨水較多,溫度合適,則菌絲體、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早春遇乾旱,必須適時澆水。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6℃的低溫條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低於4℃或高出16℃),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北方日光溫室如果相對溼度低,應該澆水,提高空氣溼度。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適宜的溫溼度條件是栽培成功的關鍵。

  • 8 # 三農參謀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稀有食用菌,屬高階營養滋補品,含有多種人體需要氨基酸,具有補腎、狀陽、補腦、提神的功能。出口價更為昂貴,經濟效益顯著。 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長於春末至秋初,大多長在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由於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所以叫羊肚菌,是珍稀的食用藥材兩用真菌。過去羊肚菌有能靠野生採集,而現在羊肚菌也能夠人工栽培了,現在就將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人工栽培技術:1 形態特徵

    羊肚菌子囊果中等,高5-15cm。菌蓋高4-6cm,直徑3.4-5cm,淺黃褐色至褐色,老後色暗。菌柄稍粗,圓柱狀,基部稍有膨大,汙白色至淡黃色,長3-9cm,粗1.8-3.5cm,表面稍粗糙,稀有凹窩。子囊長圓柱形,內含8枚孢子,單行排列,近無色,245-355μm×15-21μm。孢子橢圓形,光滑,近無色,18-25μm×12-13.5μm。側絲細長,線形,頂部稍有膨大,近棒狀,基部分隔及分枝。

    2 適宜地區

    適宜在高海拔2400—3500m的地區推廣。

    3 生長環境

    羊肚菌屬低溫高溼型真菌,除需要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刺激菌絲生長。菌絲生長溫度8℃-15℃,土壤溼度40%-50%,空氣相對溼度為70%-80%,羊肚菌子實體生長溫度8℃-15℃。

    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菌絲及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髮育(遮陽率需達到80%-90%),切忌強烈的直射光。

    土壤:中性或弱鹼性土壤(PH值為6.5-7.5)有利於羊肚菌生長。 黑土、黃土、沙質混合土中均能生長。

    空氣:在極暗處或過厚的落葉層中,羊肚菌很少生長,足夠的氧氣對羊肚菌的生長髮育極其重要、必不可少.

    4 栽培模式

    羊肚菌人工栽培在甘南日光溫室內可進行夏季反季節栽培和冬季栽培兩種栽培模式。一是夏季反季節栽培:2-3月份開始進行羊肚菌的人工種植,7-8月份開始陸續出菇,採菇期一般為2-3個月,出菇時間剛好為夏季。二是冬季栽培:9-10月份開始進行羊肚菌的人工種植,翌年2-3月份開始陸續出菇,採菇期一般為2-3個月,出菇時間剛好為冬季。冬季羊肚菌的人工種植屬於正常生長,夏季則為反季節生長。冬季生長的羊肚菌出菇率要明顯高於夏季反季節生長的羊肚菌出菇率。

    5 地塊消毒

    於播種前60天均勻於地面灑入5%的生石灰旋耕後,將地用水淹透。

    6 基料發酵

    一般在7月中旬,羊糞發酵、樹葉發酵。於10月份將羊糞發酵物40%+樹葉發酵物24%+菌渣30%+生石灰3%+磷酸二氫鉀2%+白糖2%攪拌均勻經121℃高壓滅菌後,均勻旋耕入地,噴水噴透。

    7 搭建大棚

    用白色棚膜和90%遮陽網搭建,網在下膜在上。棚膜上下邊同時留1米高的通風口,即可保溫保溼,又可隨時通風。

    8 選擇菌種

    選擇菌絲健壯,菌核密集的菌種。

    9 適期播種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時間後,選擇菌核健壯的菌種,500瓶/畝(200斤)的量撒播於廂面;均勻覆蓋2~3公分的營養土(腐殖土與泥碳土混合);噴水噴透後加蓋黑色地膜。

    10 二次接種

    10-20天內,待廂面的白色菌絲均勻佈滿之後,投放營養袋進行二次接種。

    11 栽後管理

    二次投放營養袋30天左右,待菌絲大量轉化為分生孢子時,掀地膜,少量補水;土壤溫度 12℃~15℃,溼度 60%-70%,棚內高1.米處溫度 15℃~18℃。2月份播種60天-90天左右,待分生孢子消退,營養袋下出現金黃色的菌核,氣溫逐步回升時,撤黑色地膜,大量補透水一次;待氣溫回升至4℃時,出現報信菇時,地面噴灑低氮高磷鉀複合肥。

    12 採摘收穫

    待羊肚菌子實體長至5-7公分時,採收、烘乾,儲藏。

    以上就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術。過去羊肚菌生長在大山區森林之中,一年只長一次,由於受地區、資源等條件限制,產量稀少,採集十分困難,絕大部分沒有被人們發現,而在山上自生自滅。

  • 9 # 五哥戶外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還不成熟,只是實驗性生產,不適應商品化生產。 目前羊肚菌的人工種植的可靠性相當小,它的生物特性相當特殊,不易成功。

    羊肚菌又稱羊肚蘑,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高,因此北美的採摘者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但產量高不代表人工栽培很容易,在做之前應該謹慎考慮

    1、種植時間

    因為羊肚菌喜歡生長在低溫高溼的環境中,只要溫度保持在3-25度的範圍內的話,都能夠正常生長,而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5-18度內。

    所以一般都在每年的10-12月份進行播種,如果溫度超出3-25度範圍的話,那麼菌絲極易死亡。所以在種植羊肚菌時,一定要注意選好播種時間,應根據溫度、溼度等因素進行調整,保證羊肚菌正常生長。

    2、種植前準備

    在種植前,我們要為羊肚菌配製好適宜種植的栽培料。栽培料的配製一般以秸稈、木屑及麩皮等物質為主,也可以在其中新增一些磷肥、腐殖土等物質。調好栽培料之後,再新增適量的水,發酵三週左右後再放入塑膠袋內。

    然後放在高溫環境中進行殺菌,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後便可以開始進行菌絲的接種工作了。接種的方法以兩頭接種為主,然後覆膜蓋土,將其壓實,平整放在床面上,最後再適當灑水覆土。大約一個月左右後子實體便可以長出來了。

    3、出菇期管理

    羊肚菌的子實體一般可以在10-18度的環境中生長,如果超出這個範圍的話,那麼子實體生長明顯受阻,其最適溫度在12-15度。在子實體長出後,我們要注意控制好光線,光線對子實體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子實體發育的時候,光線是必不可少的,要為羊肚菌提供適量的散射光。

    散射光的強度對子實體的顏色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光線深的話,那麼羊肚菌的顏色就會比較深,相反則弱。而在出菇期的時候,為羊肚菌提供30%左右的光照即可。

    4、通風水分

    在羊肚菌子實體生長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合適的含水量才能夠保證羊肚菌的正常生長,整個菇棚內要保持溼潤的環境,最好是將溼度保持在88%左右。

    然後我們還要做好通風工作,因為羊肚菌是一種好氣的真菌,因此要保持菇棚內有充足的氧氣。每天早晚都要適當開啟遮陰網,適當通通風,保持空氣質量。

    羊肚菌按照其子實體顏色可以分成3個支系,即黑羊肚菌、黃羊肚菌和變紅羊肚菌。按照真菌分類學研究,羊肚菌屬有30個種。

    其中包括EmileJacquetant教授在《Les Morilles》(1984)一書中記載的羊肚菌屬的28個種(亞種或變型)。

    臧穆(1987)在喜馬拉雅山發現的新種M. tibetica和變紅羊肚菌M. rufobrunnea。

  • 10 # jr吉人樵夫

    羊肚菌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高,它屬高溼低溫環境生長,在早春1-2℃開始生長,出菌在3-6月份!秋季8-9月有少生長!需要較大的溫差,來刺激菌絲體分化!

  • 11 # 農村眼鏡er鍋

    羊肚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聞,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菌類,雖然目前種植羊肚菌的並不多,不過羊肚菌的市場需卻非常大,這讓很多種植戶都想要嘗試種植羊肚菌,這裡我們就看一下關於羊肚菌的種植問題。

    羊肚菌是什麼菌?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也有人叫羊肚蘑、羊肝菜、編笠菌。羊肚菌的菌蓋呈不規則的長圓形,表面有許多凹坑,狀似羊肚,故而得名,從形狀上看有小頂羊肚菌、尖頂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

    羊肚菌雖然其貌不揚,卻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市價僅次於松露。它的味道也是獨一無二,混合著泥土、堅果和烤肉的芳香。層次相當豐富,即便是菌中之王松露也不能與之媲美,因而獲得了“食用菌皇后”的美譽。它柔嫩的口感、難以描述的美味、再加上那獨特的外形,吃上一次恐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近百年來食用羊肚菌在西歐國家極為盛行。就像中國高階餐廳的鮑魚一樣,羊肚菌是法國高檔餐館中不可或缺的招牌菜餚。

    羊肚菌的生長期只有不到兩個星期,因此,採摘的時間相當重要。春天和暖的雨水會讓羊肚菌迅速成長起來,若是錯過了日子便可能一無所獲。因此,在雨量豐富的春天,尋找羊肚菌的人們總是在春雨後出動採摘這種美味佳餚。羊肚菌是春天最早出現的菌類,生長在潮溼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像榆樹,白蠟木、楊樹和蘋果樹下。奇怪的是,即便環境一模一樣,它每年生長的地方也都不盡相同。有時候,去年收穫頗豐的地方,今年再去,往往一顆都找不到了。因此人們常常把羊肚菌稱為“頑皮的蘑菇”,需要發現與堅持。

    羊肚菌營養價值極高,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多種氨基酸,特別是穀氨酸含量高達1.76%。因此,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並且有一個“素食者肉”的美稱。人體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羊肚菌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氨基酸不能由人體產生,但在人體營養中尤為重要,被稱為“必需氨基酸”。此外,還測定了三七中含有至少8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 2、維生素B1 2、維生素B1 2、煙酸、泛酸、錐體醇、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成分與牛奶、肉類和魚粉相當。因此,它在世界上常被稱為“健康食品”。

    羊肚菌是一種馬鞍菌科的珍貴菌種,羊肚菌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具有藥用價值,因為外形看起來非常像羊肚,所以就有了羊肚菌這個名字。之所以說羊肚菌非常的珍貴,主要是因為羊肚菌當中的營養物質含量非常的豐富,羊肚菌當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脂肪、多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8中維生素、胡蘿蔔素、煙酸、葉酸、泛酸等營養物質。

    這裡著重要提一下的就是羊肚菌當中的氨基酸含量,羊肚菌當中含有18種氨基酸,並且這其中的8中氨基酸是人體無法自己進行製造的。這麼珍貴的羊肚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目前我國發現的羊肚菌的種類有二十多種,不過目前人工進行種植的羊肚菌主要是梯稜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

    羊肚菌的市場行情如何?

    這麼珍貴的羊肚菌市場行情也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目前羊肚菌的市場行情波動也是比較大的,這主要和羊肚菌的品質、種類、生長方式等有關。一般人工種植的羊肚菌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一些,鮮品的價格在120到150元左右一斤,幹品的價格要高上很多,一般在800元左右一斤。而野生的羊肚菌價格就要高上更多了一半野生的羊肚菌的價位都在1000元左右一斤。這樣高的價位依然擋住不住羊肚菌的市場需求,所以很多種植戶都想要嘗試種植羊肚菌。

    羊肚菌如何進行種植?

    羊肚菌的生長環境:羊肚菌可在800~1000米海拔的山中生長。但野生羊肚菌多長於厚度在10~15釐米的落葉層之中,採摘極為不易。而其下腐葉層更要厚達10~30釐米左右,因此生長年份不夠的森林是不會有羊肚菌的。加上羊肚菌對空氣溼度和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使得野生羊肚菌更為珍貴,有著“林中隱士”的稱號。羊肚菌的生長環境相對比較特殊,羊肚菌在火燒過的地塊生長的非常多,羊肚生長的土壤需要是鹼性的,另外在楊樹林、果園等地方生長。對溫度的需求比較嚴苛,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有著不同的要求,對光照要求不高,比較耐陰。另外生長環境的溼度要求比較高。

    具體種植:首先種植戶需要購買正規渠道的有保障的菌種,這樣才能夠種出高品質的羊肚菌。種植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氣溫條件進行合理的安排。一般華北地區種植時間一般在9月份開始。栽培的營養袋原料一般選擇木屑、玉米芯、豆殼、麩皮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配比。然後進行拌料,之後進行發酵處理,發酵時間在20T天左右。之後進行裝袋,消毒處理,接著進行接種。接種之後在培養房培養三十天左右,即可進行栽培。

    播種前十天左右需對種植大棚內的土壤進行灌水、消毒。然後進行營養袋的擺放,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擺放三到四個營養袋。保障大棚內的溫度在15度到20度左右,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在90%左右,一般三週到四周時間羊肚菌就能夠進行採收了。

    以上就是眼鏡er鍋結合相關資料給出的答案,希望可以給您帶來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政治體制模式對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利與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