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azi128845548
-
2 # 奇葩瞄會談
扶蘇的名聲自然是好的…………
尤其是在其弟胡亥的對比之下,扶蘇的仁心仁德也就顯得更加的明顯,其給人的形象也就越發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所以很多人都會在想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扶蘇當上皇帝,秦朝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呢?
有人會說:如果扶蘇當上了秦朝的皇帝,也許秦就不會滅亡,中國歷史可能就改變了。
也有人說:歷史是必然,秦朝時期嬴政致力於打天下,戰爭連綿不斷,弄的生靈塗炭,秦朝的百姓深受其害,即使是扶蘇當上皇帝也不能會有太大的改變,最多也就是延緩秦朝的滅亡…………
那我們今天就來仔細點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歷史就是歷史,沒有萬一。
一切都是眾多偶然因素構成的必然的結果。
扶蘇(前241—前210),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
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
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秦始皇長子,因其母鄭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
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但是即使是這樣,我們也都知道歷史上從贏政久未想過立扶蘇為儲。。。。。。
拋開嬴政想要需找長生不老之藥不說,秦始皇也不見得是最喜歡這個兒子的。
我們知道秦始皇還有很多的兒子,其中有一個也就是後來的秦二世:胡亥。
但從兒子多這一點來說:扶蘇還真未必是當仁不讓的儲君。
我們來看一看胡亥身邊的人:
1.趙高是秦始皇身邊的人,又作為胡亥的老師,即便沒有沙丘之變,也應該是支援胡亥的。
2.李斯則屬於政治投機派,永遠的自身利益至上(從其對韓非的態度和遭遇趙高威脅後的態度來看)。
3.蒙恬兄弟和扶蘇的態度也很微妙,不過要好於李斯和趙高。
秦無私兵,縱威武如武安君白起者,罷徵歸來也是一介武夫,到贏政時代王翦王敖章邯之輩更是沒有兵權。這個山東六國世族公子有強大的軍方支援是有區別的。
更何況,胡亥之後還有十幾個小兒子。
贏政選誰做皇儲,怕是要不少費心思。
再者言,後期的扶蘇遠離權力中樞,勝算委實不大。
所以秦始皇是否想要傳皇位於扶蘇至今都還是一個謎。
還有一點,我們在回到這個問題本身。
即使是扶蘇真的稱帝了,秦朝又會怎麼樣呢?
會更強大嗎?
還是最終走向滅亡?
首先根據史書上對扶蘇的記載,我們都知道扶蘇個人的性格,其實和漢朝的漢文帝有些相似。
但是由於歷史上的扶蘇壽命太短,死得太早,只有關於他仁心仁德,愛民如子等好的記載,透過這點資料我們實在是看不出他會怎樣。。。。
但是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扶蘇在秦朝當了皇帝,接了秦始皇的班。
發展的好的話大概是和漢朝的漢文帝差不多。
雖不至於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成就,但是也可以保證自家的基業平平穩穩的發展著。
在退一萬步講,扶蘇性格軟弱,可能也就跟他的太爺爺秦孝文王(贏政的爺爺)那樣,是個實實在在的中庸寬厚之輩。
歷史上的戰國時代,自孝公至贏政,七代君王鏖戰百五十年,雖說戰績彪炳,但秦國國力早已被掏空,民耗兵疲,加上新並六國,民心不穩,帝國早已岌岌可危。。。。。。
扶蘇如果稱帝之後,能和文帝一樣休養生息、撫慰民生、浸潤秦法,慢慢的軟化六國餘孽,相信會是一個盛世。。。。。 。。
但是,也不可避免那時候兄弟相爭,我前面提到過,秦始皇很厲害呀……有十幾個兒子,即使是扶蘇身為長子,但是他的弟弟們是否有過謀逆之心我們都不知道,如果萬一有的話,那那個局勢就不好說了。
秦國曆史上不是沒出過這樣的事情,比如孝公之前的秦國國君們就愛內訌。
而此時李斯是鎮不住場子的,此時沒有羋八子這樣的後宮大拿。
所以此時的秦國要麼是迅速分裂,要麼是再出一個贏政這樣的強人。
事實上,這都是我們的猜想,畢竟歷史已經成為了定然,我們再怎麼往好的一面想,也終究是我們的空想罷了。
-
3 # 康達姆機器人呀
秦朝會晚一點滅亡,晚多久?幾年或者幾十年
那些年的歷史,可以說被儒家玩爛了,《六國論》,《過秦論》什麼的,
可以說,在秦朝滅亡這件事上,儒家把主要責任給了秦始皇。我們一直學的歷史,都會告訴我們是因為秦朝統治者太殘暴了,所以人民反抗。當然這沒有錯,但這隻能解釋秦朝動亂的原因,不能解釋秦朝滅亡的原因。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始皇手段那麼的毒,收天下之兵,難道僅憑一幫烏合之眾斬木為兵能打敗我大秦百戰雄獅?中原諸侯逐鹿中原的時候,席捲天下的大秦士兵怎麼都不見了?輪到要用咸陽囚徒來打?
他們大概不在家,在“...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還在外面打。當時看這段話的時候不覺得,後來再看資治通鑑的時候就明白了。
司馬光畢竟先是一個政治家,他的觀點比司馬遷的有參考價值。資治通鑑裡流露出這樣的觀點(沒有原文,但是看完那段給我這個感覺),秦朝滅亡的種子從它崛起的時候就埋下了,就在商鞅變法的時候!
商鞅變法內容不少,但主要是重新分配利益,利益跟軍功掛鉤,而且不能繼承,所以變法成功後秦國最具侵略性,這是真正的狼入羊群,吃完只看狼有多餓。
然而這種制度在帝國統一後有嚴重弊病,軍方仍然會不滿足的繼續擴張,自己家打完了就到外面打。打仗才是動亂之源,根本不是儒家渲染的各種大工程。
這種制度原因是沒法改變的,曾經改變過的商鞅死無全屍,而且他的成功非常依賴當時的環境。秦統一的時候卻並沒有這樣的環境,始皇不說,扶蘇自己不也是軍方的人?他能跟自己的利益群體做對?沒有人會支援修養生息。這跟文官把持的宋朝完全不想打仗一樣難搞。照這個路走下去,秦滅亡不過年。
而且,這種制度還有一個副作用。你想想,軍方大將各種收人頭立大功,你讓相國怎麼想?再立功相國的位置就該讓出去了。所以相國和大將各種不協調,范雎和白起,李斯和蒙恬,趙高和章邯。每次鬧翻秦的壽命就短一截(白起那次延誤了統一進度)。
即便是扶蘇不死,即便扶蘇有才,他也只能把問題捂著,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他有解決這種問題的大智慧
-
4 # 三維觀時空
歷史有它的必然性,按我們現代人看來,如果選擇扶蘇應該更合理些,但歷史偏偏選擇了胡亥!這可能不是扶蘇和胡亥的問題!而是歷史必然要經過這樣的煉獄,才能得以延伸,具體原因只能是秦大帝沒精力也不可能有精力來考慮身後的接代問題!
秦始皇一代雄主,千古一帝,他辦的事情太多了,撗掃六國自不必說,統一後國家百廢待興!書同文 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延續秦規,南平蠻夷,北築長城,構建華夏一統的暫新版圖,獨創世界同時期內的諸多奇蹟!成為前無古人的一代始皇帝!
但是唯獨一件事他沒有顧及,那就是列國貴族的復國苗頭沒有及早善後,以至於舊族後裔死灰復燃、宮廷權利之爭完全失控!最終促成他所規劃的一世、二世、乃至萬世的藍圖化為泡影!
如果從歷史的必然性考慮,經過這樣的陣痛也許是情理之中!所以,扶蘇續位是理想中的,而胡亥續位則是必然的!
因此!扶蘇續位可能使秦延續三世、四世,但要要徹底解決統一後內部結構性予盾,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5 # 原野上的駱駝刺
我覺得會比較難,第一,馬上打天下不能立刻馬上坐天下;第二,軍功地主這一利益集團、軍功授爵這條普通人進入統治階級的路怎麼轉變;還有如何解決他父親遺留的問題。這非需要下大毅力、大勇氣、運用大的政治智慧不可
-
6 # 月色飛舞2
人言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句話在秦始皇的身上應驗了,扶蘇與胡亥無論是才能還是人品都相差太多,胡亥懦弱沒主見被趙高所利用,扶蘇為人機智聰穎、敢於直諫反對焚書坑儒、驍勇善戰、體恤百姓、頗有政治遠見,是秦朝皇位的繼承人,可惜被趙高篡改詔書,最後讓其自裁。他是秦始皇二十多個兒子中能力最強的,如果他能繼位必定能改變歷史成為一代名君。
-
7 # uncle包子
扶蘇如果即位是否能拯救秦朝,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不懂權術,和秦始皇政見不和卻屢次勸諫因而觸怒秦始皇,使得秦始皇有意疏遠扶蘇。直接導致被貶謫到邊境,間接導致後來的奪位自殺。可以看出扶蘇不懂權術。
2、缺乏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事情如此突然,不仔細分析前因後果,即非常草率的拔劍自殺了。
3、為人過於迂腐,他覺得父親要他死他就必須死,他怎麼就不考慮,將兵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呢。
4、不會聽取部下的正確建議。蒙恬已經提出“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裡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這個建議非常正確,但是扶蘇沒有聽取,一意孤行,有這樣的名將尚且不能用。
其實扶蘇當時的處境並不是最糟糕的,他手上尚且有30萬軍隊。同比較秦始皇即位的時候,還要對抗嫪毐這樣的叛軍,對抗呂不韋這樣的權臣。
再從外部的大環境來看,秦始皇去世留給他的並不是一個千秋盛世,而是一個爛攤子。
1、首先秦國滅六國時間不長,六國的殘餘勢力並未完全消滅。
2、秦國依靠法家治理天下,嚴刑峻法對於六國百姓而言苦不堪言,民怨四起。
3、秦國推舉郡縣制,和以往的封王制度發生嚴重衝突,階級矛盾非常尖銳。
所以秦國處在一個變革的階段,在這種風口浪尖下,需要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來緩和各方面矛盾的同時,鎮壓各種武裝起義,政治手段和軍事手段並用。
在這種情況下扶蘇即位是否真的能夠挽救秦朝?他會不會因為天下百姓苦秦久已,自己作為天子應該承擔罪責而拔劍自殺呢?
-
8 # 憨豆先生141715948
大澤鄉陳勝吳廣鬧事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在路上遇雨,耽誤了行程,在當時的《秦律》當斬,也就是說規規矩矩到達也是死,起義也是死,死於國事乎,如果是扶蘇掌權,那麼大澤鄉的事情也會發生,大澤鄉的事情會引起連鎖反應,劉邦鬧事的原因和陳勝鬧事的原因基本一樣,所以扶蘇上臺也改變不了秦朝覆滅的命運。
-
9 # cojk
扶蘇登基之後,有蒙恬的支援,李斯肯定也會忠心,還有南越趙陀的幾十萬大軍。世人皆知扶蘇仁義,肯定會先看看他登基之後什麼政策,百姓應該還是懷著希望的,畢竟不造反就能好好的生存,誰會去作死呢,休養生息,減輕徭役,減輕刑法,這些沒有什麼問題,百姓安定了六國貴族就算有人造反,也會無人響應,也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灰飛煙滅!迅速撲滅星星之火,震懾天下。可惜始皇帝本期望的萬年基業毀於一旦。果然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未早立儲君,未能斬草除根,也給後世帝王提了個醒。成也商法,敗也商法!
-
10 # 8道法自然8
秦末漢初何其相似,漢初劉邦崩後若直接漢武繼位,沒有文景的休養生息,以漢武的窮兵黷武估計漢也是二世而亡,而秦末的二世,真是潰六世餘列,而扶蘇繼位,定是休養生息於民安樂,必能穩定天下,何來陳勝吳廣起義,縱無始皇之雄才大略開疆拓土,也能撫卹民心平叛定亂,糾糾秦師何懼虎狼,項羽不得出劉邦何以問鼎?雖不能萬世,同漢室二十四帝猶未可知
-
11 # Candy_166286576
中國歷史上兩段大割據時期,一個是春秋戰國,一個是南北朝的分裂歷史。
然而歷史就是這麼相似,春秋戰國時秦掃六國,統一中原,歷兩世而亡。南北朝時門閥世家結果楊氏得到天下,隋朝建立,歷兩世而亡。
秦,漢,三國,兩晉,
隋,唐,五代十國,兩宋,
秦和隋都是歷兩世而亡,漢和唐都比較強盛,而且漢有王莽篡政,唐有武則天篡政,之後都是又一個分裂時期。所以,秦可能無論出不出胡亥趙高之流,都不會長命。
扶蘇和胡亥之於秦始皇,一個是繼承人,一個是兒子。嬴政是把扶蘇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所以早早就把大將軍蒙恬指給他做老師,而蒙恬手握重兵,可以說是嬴政最信任的人,而關於扶蘇的性格,我覺得就是秦始皇有意為之,建國之初,殺伐太重,這時候需要一個仁厚的君主,就像劉邦之後的劉恆一樣,需要中和一下。而胡亥完全就是個受父親寵愛的小兒子,不需要學習治國之術,所以陪伴他的就是宦官下人。只能說秦始皇打算的挺好的, 誰知道命運弄人,死在巡視的路上了。
當然啦,歷史都是必然結果,就算扶蘇按照計劃接替嬴政,可能沒等到他改革,大家就揭竿而起了呢?
-
12 # 歷史大學堂
公子扶蘇身為秦始皇的長子,素來寬厚仁慈,禮賢下士,深受文武百官以及百姓的愛戴。作為秦始皇眾多皇子中少有的有政治遠見的皇子,很多人認為,扶蘇如果不自殺,大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亡,然而,事實會是這樣的嗎?
扶蘇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為防止百姓借古諷今,誹謗朝廷,秦始皇便採納丞相李斯的愚民建議,焚燒諸子百家的書籍。一年後,秦始皇由於憎恨方術士侯生、盧生在背後誹謗自己,又下令坑殺了四百六十名“儒生”(坑儒,其實坑殺的是一些行為不端的方術士),同時不斷地流放犯人去戍邊。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事實上,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歷代國君便一直奉行著法家提倡的“輕罪重罰,以刑止刑”的治國思想。
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後,為震懾天下,更是將這種嚴刑峻法推向極端。作為皇一代,秦始皇堅信,馬上可以打天下,馬上也同樣可以坐天下。但皇二代扶蘇卻不認同他爹的治國理念,他認為馬上可以打天下,但卻不能馬上坐天下,而當務之急是應該廢除嚴刑峻法,讓百姓休養生息。只有這樣,才可以贏得民心。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後,扶蘇便屢屢勸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的百姓還沒有歸附,諸生都誦讀並效仿孔子的言行,如今陛下卻用嚴刑峻法來處置他們,我擔心這樣會逼得民眾造反!”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母羋氏。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嬴扶蘇認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因而觸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將其派到上郡監督蒙恬軍隊,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素來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和諧的意見,也容不下別人挑戰他的權威,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兒子,於是,他將扶蘇發配上郡去監軍,其實主要是想讓扶蘇下基層歷練一下。但讓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舉動無意間竟然改變了大秦帝國的命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這位夢想著長生不老的千古一帝終究還是沒能躲過自然界生老病死的“魔咒”,病逝於沙丘宮,享年50歲。臨終前,他命中車府令趙高代寫遺詔,將扶蘇召回,並主持他的葬禮。其言外之意是讓扶蘇回咸陽繼位。然而,他太過自信了,他自信到認為,即便自己掛了,餘威還在,沒有人敢擅自篡改他的遺詔!他萬萬不會想到,他死後,一個小小的太監竟然扣留並攛掇丞相一起篡改了他的遺詔。
趙高、胡亥、李斯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後,便派使者帶著偽造的詔書到上郡,向扶蘇與大將軍蒙恬宣讀說:“朕令長子扶蘇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駐守邊關,已經十年有餘,兩人不但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反而還損失眾多士兵。扶蘇沒有尺寸之功,卻屢次上書誹謗朕的所作所為。沒有立扶蘇為太子,他卻日日埋怨朕。扶蘇身為人子,不孝,現賜其自裁!大將軍蒙恬與扶蘇一起監軍,不但不匡扶正義,明知扶蘇圖謀不軌還知情不報,身為人臣,不忠。同樣賜其自裁!”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遇晴天霹靂。他雙手顫巍巍地捧著詔書,哭成淚人。他雖然與老爸政見不合,但做夢也不會想到老爸竟然會下令命他自裁。哭過之後,他拔出寶劍就要自殺,卻被蒙恬給攔住了。
蒙恬說:“陛下巡遊在外,並未冊封太子,他命我統帥三十萬大軍戍守邊關,讓公子監軍,這是天下重任!如今來了一個使者,您就自殺,也太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兒了吧!再說了,我們怎麼知道其中是不是有詐呢?我希望公子能夠向陛下再請示一下,等弄清楚再死也不遲嘛!”
扶蘇抹了把眼淚,回答說:“父親賜死兒子,還有什麼好請示的呢?況且你我統領三十萬大軍,足以謀反,老爸就是擔心我們會造反,所以才將我賜死!兄弟,早死早託生!我先走一步了!”說罷,扶蘇拿起寶劍割斷了喉嚨。蒙恬不願自殺,別人也不敢殺,使者只好將其囚禁大牢。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如果扶蘇不自殺,他的結局會如何?
扶蘇自殺不禁令後人扼腕嘆息,於是,很多人就說,如果扶蘇不自殺,大秦帝國就不會斷送在秦二世的手中。難道真是這樣的嗎?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扶蘇不自殺能不能繼承皇位,因為只有扶蘇能繼承皇位才能改變大秦帝國的命運。
扶蘇素有賢名,就連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要詐稱公子扶蘇,足見扶蘇在當時是多麼受人愛戴。假如趙高不篡改遺詔,扶蘇就會順利繼承皇位。扶蘇繼位後,首先會廢除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推行仁政,使人民安居樂業,大秦帝國倒是不至於二世而亡。
但現實是,在趙高與李斯的精心運作下,胡亥繼位已成既定事實,根本無法更改。如果扶蘇不自殺,他能奪取皇位嗎?至少他已經無法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了。
唯一一種繼承皇位的方式就是率領蒙恬統領的三十萬大軍造反。以扶蘇的威望以及蒙恬三十萬大軍的實力,造反成功易如反掌。但從扶蘇仁慈寬厚的性格來看,他斷然不會幹出造反的事,不會去做一名亂臣賊子,所以他註定無緣皇位!
既然扶蘇無緣皇位,那麼,他的結局會如何呢?我們再來看看胡亥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的。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為鞏固皇權,秦二世召來了沒了小腦袋但大腦袋卻異常發達的趙高,並對趙高說:“我還很年輕,並且剛剛繼位,根基不穩,大臣尚未順服,百姓還不歸附,我的兄弟們一定會趁機與我爭奪權力,我該怎麼辦呢?”
趙高回答說:“陛下登基稱帝,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懷疑,因此心生怨恨,心中不服。您想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要剷除異己,誅殺大臣和您的骨肉兄弟;另一方面要培植黨羽,讓貧者富有,讓賤者高貴,這樣他們就會對您感恩戴德。如此一來,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於是,秦二世在國內打響了暴力誅殺反對派的第一槍。而諸公子和大臣們紛紛中槍。
秦二世首先除掉了蒙恬、蒙毅二兄弟,然後又開始誅殺兄弟姐妹。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六位公子處死在杜縣之後,又將公子將閭三兄弟囚禁在宮中,讓御史羅織他們的罪名。
御史對將閭說:“身為人臣卻沒有一點人臣的樣子,按法當斬!”
將閭反駁說:“朝廷禮儀,我沒有不聽從司儀的;上朝站位,我從來沒有越禮過;與陛下對話,我也從未說過不敬之詞,怎麼就沒有臣子的樣子了?今天不弄明白的我的罪行,我還就不死了!”
“實在不好意思,我只是奉召辦事!是你們三兄弟自己動手,還是由我來動手,你們選吧?”御史蠻橫地說道。
將閭三兄弟見求生無望,便含恨自刎了。
自此,有十位公子被殺斬首,十二位公主被肢解。一時間,震驚宗室。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公子高見兄弟姐妹們慘遭屠戮,內心惶恐不安。原本想出逃,但轉念一想,自己潛逃很可能會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於是洗白了脖子,對秦二世上疏道:“先帝在世的時候,我進宮可以享受美食,出宮可以享用車馬。先帝寵我,還經常賜給我內府裡的衣服和馬棚裡的寶馬。我原本該與先帝一起去死,但我卻苟活至今。身為人子,不孝;身為人臣,不忠。不忠不孝,我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呢!懇請陛下憐憫我,准許讓我追隨先帝而去!”
秦二世看到公子高的上疏後,樂不可支地對趙高說:“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走投無路’吧!”
趙高奉承道:“王公大臣整天擔心死亡還來不及,看誰以後還顧得上造反!”
秦二世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並賜給他十萬錢的安葬費,將其安葬在驪山腳下。
可以說,秦二世為鞏固皇位幾乎屠殺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們,不管這些人對他有沒有威脅。
而扶蘇作為秦二世皇位最大的威脅者,如果他沒有自殺,也一定會被胡亥、趙高、李斯聯手整死。
對於扶蘇而言,只是早死與晚死的區別,所以他根本沒辦法左右大秦帝國的命運。
-
13 # 沈淪
秦始皇還沒死,彭越英布劉邦等人就落草了。陳勝吳廣一起,大半個中國都造反,周文都攻破函谷關秦朝中央才得知訊息。而胡亥上臺後政府班子沒變,政策也沒變。別說扶蘇當皇帝了,秦始皇不死也挽救不了。
-
14 # 羅生靈衣
扶蘇他有這個能力,又得民心,但是他太仁慈了,不懂權術沒有足夠的膽魄他不是秦始皇后最好的繼承人(秦始皇另外十幾個兒子會比扶蘇適合嗎?我不知道),如果做的好的話,他應該也是像漢文帝這樣的皇帝了
-
15 # 牛仔很喵
秦朝雖一統天下,但民心未穩!六國和殘勢還在。
正所謂履霜堅冰至,秦以法家制國、焚書坑儒種下的因,得到了一個暴政的而滅的果。正所謂亂世用重典,即天下一統還行重典,可謂是傷了民心,失了天下儒生與賢士的心。秦之滅,乃天道也!
秦以法制國,酷刑于罪六國,六國以人制國;親親而重賢貴。秦以焚書坑儒,,大時代背景諸子百家仇恨在心。他們恨的不只是秦始皇,而是秦朝的制度。
扶蘇若為皇,也解不了六國的餘恨,只不過是減緩秦的毀滅時間罷了。
之所謂,滅而重生!秦朝雖毀,但做了歷史前進的頂罪羊,使後續中國一統思想,帝王制度延續著上千年!
在下愚見,可一笑觀之!
-
16 # HOPEAMOR
如果扶蘇當了皇帝,是肯定能救的,始皇帝不愧是打過六國的人,對未來早有安排,六國剛統一,各國人民還懷舊,這時殘暴,可以對人民進行約束,然後當扶蘇登位,那就是民心所向,這就與每當一個皇帝快掛時,都會把得意大臣外放,然後後一個皇帝再召回是一個意思。
-
17 # 5米高的墳頭草
他就是當下社會中的老實人,政治圈根本不適合他,讓他死就死,這樣的人如果沒有能人異士輔佐,就算再怎麼牛逼,最終的結果也是當不上皇帝的,他也就是出身好點,換作平民百姓,在社會中很難混下去
-
18 # 沒理想的鹹魚
有人說扶蘇公子禮賢下士,是個好君主,我也這麼認為,,但假設是不成立的秦朝滅亡實際上跟誰當皇帝關係並不大,,關鍵是扶蘇上位會不會改法律法規,如果扶蘇公子能有魄力改法律,那麼穩了,,按著實際情況改變律法,,憑著秦國的強橫,,是沒人造反的,,而若是扶蘇意識不到法律的不合理,那結局實際上不會差太多,因為隨著地盤大了,律法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然後就演變為酷刑暴刑,劉邦就是被法律逼的,,
-
19 # 人的一生100939666
崇禎、唐昭宗兩位阿哥都很努力結果呢?秦朝自己本事就在改革郡縣制的道路走了一百多年,商鞅的死也證明了改革的代價,秦統一六國武力屈從,但是想項羽、項燕這些分封制下的舊貴族會那麼輕易放棄,統一容易,統治難,文化思想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除非徹底洗牌,重新建立。
-
20 # 繁華81921819
什麼叫挽救,秦始王死的時候秦朝還好著呢,就是胡亥登基之後才走下坡路的,要是一開始是扶蘇繼位,秦朝只會欣欣向榮,扶蘇當時在天下的口碑是沒的說的,他當皇帝沒人不服,就連陳勝和吳廣起義都是打著扶蘇的名號反的,要知道陳勝和吳廣是當時第一次的農民起義,都是他們帶的頭才會有那麼多的人跟著反的,要是沒有帶頭的那會有那麼多山炮開竅。要是繼位的是扶蘇,秦朝少說還能持續幾十年,到時候哪有劉邦項羽什麼事
回覆列表
應該可以,扶蘇瞭解民間疾苦,會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這樣民間與政府的矛盾就會減少,原六國的貴族可能依然會恨秦朝,比如項羽,但是老百姓與政府的矛盾就會降低,在加上蒙恬的輔佐,陳勝吳廣幾乎沒有揭竿而起的可能性,秦朝也不會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