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朱言文史history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說制度問題,或說民族歧視問題。我們又很難解釋元朝的很多制度遺產被明朝繼承了,也很難解釋明初很多江南士大夫會懷念元朝了。我覺得元王朝內亂是個很重要原因,內部矛盾太多,至尊權力的爭奪,您可以看看相關歷史。

  • 2 # 真人真事

    元朝的敗亡,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政治黑暗,民族岐視和政治壓迫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①拒絕漢文化:除忽必烈會點漢語外,歷代皇帝幾乎不會,與強大的漢文化相脫離是滅亡主因。

    ②拒絕民族融合:未進行民族融合,甚至推行民族仇恨、將人分成三六九等,致漢人起義不斷。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既是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是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蒙古尊號“薛禪汗”。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於天下”。

    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局不穩,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經臣勾心鬥角,欺上瞞下,朝廷橫徵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各地農民起義,指向元朝。元朝在歷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皇帝更換頻繁

    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統元年)就更換36個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權臣擺弄下詔或頒佈詔令。皇帝成為傀儡,不能決策大事。

    宮廷分爭連續不斷,爾虞我詐時時出現。再加上經濟落後,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原地區農民尤其悲慘,飢寒交迫,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這樣,人民群眾被迫起來反抗,農民舉行起義,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將矛頭指向殛朝。

    元朝末期的妥歡帖睦爾在位較長。他從1333年(元統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時間,是處在農民起義軍的進攻與元朝軍的抗擊時期。可是,在這樣長時間內元軍之敗,其原因不在將帥列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權不修政治,不興經濟,無休止的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結果。

    尤其順帝是個昏君,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不得從臣之心。所以,宋王及地方勢力首領,在危急時刻拒絕帝詔,不遣兵參戰,造成四分五裂。列論哪個朝代,其被滅亡之幫,皆不外乎朝廷之腐敗,群臣之相互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和君主之昏庸。這也可說是一種國家滅亡的基本規律。

    元朝在戰略上麻木不仁,未進行有組織的反攻。當中原地區各地的農民組織起來,舉行起義,大反元朝時,朝廷仍在內部紛爭,爾虞我詐,沉醉於酒色,耳不聞外界之動亂,更沒有料到起義軍會進而埋沒元朝。

    甚至在名地農民起義軍稱帝、稱王時,朝廷也無計議對策,不能採取戰略措施,只是零星下詔,以地方軍相抗擊或鎮壓罷了。

    在戰役上,各地元軍沒有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聯合作戰,而是各自為戰,如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各據一方,互不聯合。後來竟為互相爭地盤而開戰;禿堅帖木兒軍,不但不聯合擴廓帖木兒作戰,反而進入京城兩次;漠北之陽翟王阿魯渾帖木兒不受君命,還有奪順帝之位的野心,這證明元軍勢力之衰弱,國敗朝亡,已為時不遠了。

    元朝未能及時抓住農民起義軍低潮之際,組織反攻;在戰略上推動了時機。

    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脫脫度領號稱百萬軍,十一月圍困高郵城,張士誠十夫婦危急,將要投降,順帝突然下詔,免其百萬大軍之統帥權,使張士誠得以轉危為安。這是元廷的大錯誤,其後果是使得百萬大軍潰散了,元軍受到嚴重的挫傷,而各地農民軍從低潮轉入高潮。

    元軍推動戰略反攻的又一個時機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林兒,間福通的失敗和起義軍互相攻擊,如至正二十三春,張士誠殺劉福通,大宋紅巾軍亡;秋季,朱元璋殺陳友諒,天完及漢國一系列的紅巾軍敗亡。恰在此時,元軍未能組織對朱元璋部反擊,元朝反而出現軍閥混戰、宗王之爭。結果,元朝給了朱元璋北上滅亡的好機會和有利條件。

  • 3 # 國學那點事

    元朝的短命,覺得,他們首先是拒絕接受一種新文明。對漢文化是一種排斥和歧視態度。但他們所統治的廣大面積,享有漢文化的人,是大多數的。他們沒有融入其中,也難以理解和控制中原人民。元朝是他們民族的文化進步的一個良機,但他們拒絕與時俱進,到了他們退出統治權之後,幾乎就什麼也沒剩下,又回到了他們的初始狀態。

    而滿清,他們和蒙元極大的不同。他們在進入中原之後,就深深的被漢文化所吸引。他們知道,要繼續他們的統治,只有深入瞭解和掌握漢文化。在入主中原後,掌握漢文化的滿清官員越來越多。他們融入其中,逐漸變得和漢人沒有了區別,完全被漢化了,同時他們對漢人的控制方面,也吸取了蒙元的經驗教訓。滿清是歷朝歷代對政權控制最厲害的朝代,這固然是他們自卑和心虛的表現,所以,這個朝代出現文字獄之類的事,也就不難理解了。滿族,作為一個民族,在進入中原後,文明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進步,但這種進步是給漢民族帶來了極大的損傷的,很多都是靠殺戮來實現的,對漢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進步起到了一些阻礙作用。

    元朝政治體系上繼承的是遼金舊制,像行省、四等人制度都是從金朝那裡脫胎來的。當然,無論是蒙古人還是金人,遼人,為了更好地統治,都大規模地實行了漢法。元滅宋本質上和隋滅陳很像,都是少數民族制定的一套政治體系幹掉了傳統中原漢族的那一套體系。

    元朝和隋朝一樣開鑿了運河,只是元朝貫通了大都至杭州大運河,不必再繞道河南了,省去了六七百里的路程。

    元朝統一走得是軍事征服而不是農民起義, 這點也和隋朝比較像。

    在南方,元朝征服南宋後,大地主基本上都保留了下來。比如,如大地主瞿霆發佔有民田和承佃官田達百萬畝。又如松江曹夢炎“積粟百萬,豪橫甲一方,郡邑官為之驅使……北人目之曰富蠻子”。因為忽必烈有意識地把江南地主經濟保全下來,因而江南地主對農民一直沒有放鬆過控制和剝削。他們任意奴役佃客家屬,干預“ 佃客男女婚姻”,甚至將佃客隨田佃賣。

    在北方,蒙古滅金的過程中和北方漢族大地主合流,比如河北的張家史家,這些漢族地主和蒙古貴族一樣在戰勝後利用政治權勢進行土地兼併。同時蒙古貴族本身當然也要圈佔大量耕地,從封建領主逐漸轉化為封建地主。

    總之,金朝貴族的土地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的農民起義那樣分到農民手裡,而是被作為戰利品瓜分了。一開始這些土地由政府掌握,作為官田,然後這些官田的一部分作為軍隊屯田,一部分作為官吏職田,一部分用來賞賜王公貴族和寺觀僧侶,剩餘的由政府直接招佃耕種。

    元朝的時候,漢族地主尤其是南方地主一般憑藉財富來謀求政治地位,然後再依靠其權勢來保護和兼併土地。元朝對漢族地主又很優容,免兵賦的儒戶,多數是漢族地主階級分子。

    所以,元朝從一開始,土地兼併就很厲害。尤其是南方,土地兼併的勢頭並沒有隨著南宋的滅亡得到任何緩解。

    元朝到了後期,也面臨國庫支出緊張的問題。下面各級官吏也都貪汙勒索,巧立名目。首先是伯顏亂政,激化民族矛盾。然後是不懂經濟的脫脫,為了解決財政危機, 發行至正鈔,結果引起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社會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元朝對反政府言論和行動又沒有清朝控制得那麼厲害,所以很快就不行了。

  • 4 # 其曲彌高

    軍事上,元朝以騎兵立國,統一之後安於享樂,失去了作戰能力;政治上,宰相攜天子專權,貪汙腐敗民不聊生;文化上,蒙古人拒絕同化,不讓蒙漢通婚,蒙古人高漢人一等,但漢人的數量要大於蒙古人,統治不穩固。

  • 5 # 落冰汪

    簡單點說:第一,貪汙橫行,朝政腐敗,元朝的腐敗在歷史上數一數二,到最後居然發展到連一把弓都設定了若干人管理的程度。第二,拒絕改變,一百年前他們怎麼來的現在就怎麼走,不像滿清,迅速漢化。第三,民族壓迫,蒙古人其實不認為自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而是想著來撈一把,能撈多少是多少的感覺!於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把漢族往死裡壓榨,那就很自然的引起漢人的反抗!最後,宰相脫脫幹了一件應該要做但不應該那時候做的事,就是在民怨沸騰的時候把十七萬民工集合起來修黃河!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元朝的快速滅亡,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我這裡說幾個理由。

    第一,元朝統治者內部自身的爭鬥。成吉思汗是一個威望非常高的超級霸主。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四個兒子就開始了汗位的爭奪。成吉思汗在身前就知道他的兒子會為了汗位進行爭奪。所以才會四處爭霸,打下更多的地盤,分封給四個兒子。這個目標實現了,但是蒙古最總領的那一個大汗,卻依然在爭奪之中。權柄在他孫子輩的時候,由三兒子後代轉移到四兒子的後代蒙哥身上。然後蒙哥的權柄又轉移到弟弟忽必烈身上。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蒙古皇室就開了一個爭權奪利的壞頭。元朝建立以後,皇室之間為爭權更是進行了許多非常殘酷的鬥爭,這個鬥爭讓內部產生了巨大的消耗。

    第二,蒙古人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蒙古人在統一南宋的過程中,遭到了漢人的劇烈反抗,他們也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但是當他們統一全國以後,卻依然把漢人當成它們的敵人來對待。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一來,在五胡亂中華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做過。二來,也是南方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上千年的對抗所致。三來,也是作為北方遊牧的蒙古人,缺乏一種自信和包容。民族矛盾沒有處理好,直接導致了漢民族民間力量的聚集壯大,最後如決堤一樣衝湧起來,勢不可擋。

    第三,蒙古人對於漢民族文化的排斥。漢民族文化以三綱五常、忠孝節悌這些東西,作為規範社會的秩序,上千年來一直行之有效。但是突然之間這些東西都不起作用,而只是依靠武力來進行控制,這樣,社會勢必進入無序混亂,動盪不安,這種動盪不安的結果就是矛盾更加突出,暴力事件頻發,最後釀成元末農民大起義,一介農民最後當到了皇帝。

    第四,蒙古人尚武精神的缺乏。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源於他們當初生存環境的險惡,在馬上練就了彪悍的尚武精神。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當這個馬上民族來到富庶之鄉以後,優裕的生活條件,讓他們的身體體格嚴重退化,尚武精神嚴重缺乏。一個本來依靠馬上來統治世界的民族,再加上它沒有更多的統治手段,而尚武精神又缺乏,其滅亡基本上就是在旦夕之間。

  • 7 # 劍芒

    看看了看所有的回答,全是毫無歷史佐證的瞎說。元的滅亡是由於源起於歐洲的那場黑死病大瘟疫,由於這場瘟疫肆虐了歐洲和蒙古本土及其他汗國,使得元的後方人力、物力出現斷檔與支援,隨著人力、物力的崩盤大元后方補給瓦解,最終潰敗於同樣瘟疫肆虐的中國,地方各個土匪勢力利用瘟疫詆譭元朝,原因只是元是外族!如果沒有那場瘟疫給蒙古本土的後援滅絕性的打擊,請問像朱元璋一樣的幾個地痞流氓勢力能打得過國家正規軍嗎?再說朱元璋也沒能把虛弱的元消滅啊,北元一直存在,北元一直到大清皇太極時代才滅亡,請問元的滅亡和你明有何關係,明只不過是把大元的國土向北移了移而已,元依然還在。一群明粉每天就知道瞎說,根本不顧當時的背景和自然環境。詆譭才是明粉的正真目的。

  • 8 # 亦新湖

    元朝國祚不長的原因,是在這些蒙古人在奪取南宋之前,已經一路向西,殺遍了中亞,西亞直至歐洲了。其二是,蒙元的窮兵黷武擴張政策,四處用兵,後來又進印度,伐越,攻日等,其三是,從13世紀初到13世紀中後期,連年用兵,蒙元的殘暴統治,治理無能,乏善可陳,元代民族矛盾一直不斷。其四是,華夏地域遼闊,蒙古人沒有像滿族人哪樣文化漢化,沒有學習先進的政治體制文化。導致蒙元政權力不從心,反蒙元鬥爭不斷,蒙元沒有滿族人的方法和手段。元朝政權疲於應付,所以很難支撐不到百年垮臺。新的明朝政權建立,蒙元殘餘退回老家漠北。但是蒙古帝國的其他的西亞,東歐政權還繼續存在。統治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金帳漢國,直至16世紀初才失去政權。

  • 9 # 微觀古今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族及其建立的帝國在50多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4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7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東起朝鮮半島,南到越南,北至北冰洋,西到波蘭的龐大帝國。然而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存在時間為何僅僅百年,往下看。

    由於鐵木真的每個兒子都有自己分封的土地,在蒙古帝國內部形成了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這四個汗國,每一位汗王在自己的汗國都有徵調賦稅,勞役以及任免官員等等特權,這顯然就是國中之國。

    而蒙古大汗對於這些汗國的軍隊雖然有徵調的權利 ,但是沒有領屬權,對於汗位的繼承,名義上有分封權,可惜汗位的繼承幾乎完全取決於前一位汗王的意願和力量對比,這種制度很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果不其然在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改國號為大元后。四個汗國都開始完全獨立,自此蒙古帝國徹底分裂。

    成吉思汗 鐵木真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其建立的各種制度,存在各種問題,有些甚至不合常理。鑑於篇幅,不好贅述,舉幾個例子。

    在經濟方面,元朝推行紙幣,眾所周知,紙幣的發行量取決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如果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就會引起紙幣貶值。元政府所犯的錯誤就是紙幣發行量過多,導致後來紙幣貶值,而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又毫無節制的發行紙幣,最終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百姓接連破產。

    其次就是元政府在蒙古和中原分別施行不同的賦稅制度。在蒙古,賦稅僅僅是繳納牛羊,而在中原則是按人頭和土地納稅,尤其在南方,不僅按人頭和土地納稅,甚至收夏、秋兩稅,使得中原百姓飽受壓迫。還有元政府對商貿進行壟斷經營,貪官擅自抬高價格,使得商人無從發展,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再有就是元朝將人按民族劃分等級,蒙古人為第一等,色目人為第二等(主要是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欽察、唐兀、等等),漢人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國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雲南(大理)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第四等為南人(最後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區的人民),這簡直就是歧視,這其中每個等級的待遇是有很大差別的,舉個例子,其中漢人被禁止打獵、學習拳擊武術、持有兵器、集會拜神、趕集趕場作買賣、夜間走路。再如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蒙古人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漢人如當兵則不許充宿衛,如當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貳。漢人如此,何況南人。

    忽必烈

    在忽必烈死後,朝廷的皇族開始內鬥,加上元朝政府對其他民族尤其是對漢人的壓迫,使得元帝國的統治開始土崩瓦解。元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朝建立,蒙古貴族被逐回漠北。為了徹底解決北元對明朝的威脅。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詔命永昌侯藍玉為徵虜大將軍,率軍15萬人第六次北征北元,藍玉在捕魚兒海與北元決戰,徹底打垮北元建制。北元從此由漢化政權退化為遊牧政權,並分裂成瓦剌與韃靼兩大部族。

    朱元璋

    永樂大帝即位後,繼續打擊蒙古。韃靼與瓦剌也相互爭鬥。最終,瓦剌被徹底打垮,分裂成幾個小部落,西遷到新疆和中亞地區。韃靼在解決瓦剌這個大患之後,自身內部也開始瓦解。蒙古帝國自此已土崩瓦解。

  • 10 # 第五玥璋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初期,就有著尖銳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後兩者其實就是一個連體嬰兒)。權力的再分配讓蒙古貴族陷入空前的你死我活的爭奪而不能自拔,在99年中就出現18位統治者,平均每五年半就有一位統治者上臺,宋朝的制度基本上都是君臣共天下,皇帝和宰相都有執行權力,元朝也是,但元朝宰相不是宋朝的異姓宰相,而是嫡系貴族,這樣就會出現統治者頻繁更替,使元朝的制度趨於紊亂,不能始終如一。元朝把人分為蒙、色、漢、南四等,而且不能越級,使社會矛盾不斷加深,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元末農民起義基本上都發生在南方,這就非常能說明問題了。

  • 11 # 那個張磊

    證明沒有自己文化的帝國哪怕是超級的大也沒用,也再次證明文化入侵比武力入侵更為重要,蒙古建立的四大汗國都被所在地的文化所俘虜,中國之所以被蒙古人統治過,被滿族人統治過,但華夏文化從未丟失,為什麼?因為以上兩個民族都認同漢族文化與文明,人往高處走也是這個道理

  • 12 # 紅黑聖西羅

    最主要的就是民族政策和治國理念!

    打下了江山,不是想著怎麼好好去經營,而是想著怎麼榨取。把人民分成四個階級,最多的漢人排在最低,隨意打殺。就好像沒把自己當統治者,或者就沒打算長久治國,而是覺得能搶多少是多少,這樣都能撐90多年也算奇蹟了。

  • 13 # 小小葫蘆娃

    胡虜無百年國運,這是由北方遊牧民族的文明程度決定的。歷史上往往都是由落後的低等級的文明打敗更高階的文明,先進文明積累多年的文明成果也毀於一旦。但後進文明又要面臨統治先進族群的難題,接受更高階文明的制度與文化則意味著本民族的消失,比如金、遼、清。如果不接受先進族群就意味著統治的分裂,很快就會被推翻,比如元朝和其他眾多少數民族政權。

  • 14 # 只愛潘多拉

    關於強大的元朝統治時間只有百年的短暫,這一矛盾引起古今許多人的疑問。滅亡元朝朱元璋認為是“寬縱”,所以他的治國方針是“嚴”,嚴格要求、嚴刑峻法,現代人多認為是元朝漢化不夠,漢化程序緩慢,元朝上層統治階層不懂漢語,不理解儒學精義,造成元朝對中原漢地的治理效果不好。還有人認為元朝的短命跟皇室過分信仰藏傳佛教有關,長期以來關於元朝短命的論述眾說紛紜,理不出一個主線來。

    關於元朝短命的原因,我認為最根本還是要從歷史程序中去探索。眾所周知元朝不是滅亡於外患,而是亡於內亂,因此這個造成元朝短命的根本因素似平就內部,這一點跟元的前朝遼、金、宋似乎都不一樣,深入觀察便會發現,遼、金、宋的致命威脅來自於外部的某種不可控的新興力量,在古代世界這種力量主要來自於“遊牧文明”,金和宋都是被崛起於蒙古高原上的新興力量(元朝本身)所摧毀,如果再往前追溯會發現,中國歷史就是遊牧文明不斷崛起,挑戰中原農耕文明的過程,雙方在互相競爭中消耗彼此賴以生存的基礎,最終一起走向崩潰。比如漢和匈奴的競爭,漢朝打敗了匈奴,匈奴帝國崩潰了,但漢帝國也因為與匈奴的全面競爭而過度的消耗了自己的財富,最終不堪重負,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元朝崛起於蒙古高原,進而滅亡金國佔領黃河流域,在滅亡南宋向長江流域推進,最終建立起一個包括漠北遊牧草原文明和中原漢地農耕文明在內的龐大帝國,但是農耕與遊牧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因為兩者被納入到同一個帝國之中而消解,這兩個矛盾由於處在元朝這一個身體之中,雙方的衝突的後果甚至更為嚴重,而面對這種衝突,元朝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個時候,中原漢地的農耕文明既不能像漢朝那樣去打敗匈奴為代表的遊牧文明,而漠北草原上的遊牧文明也不能像元朝自己打敗金和宋一樣去征服農耕文明(因為兩者都已經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過去的王朝還可以透過與外部力量的競爭或鬥爭來解決這對矛盾,或者至少延緩這一矛盾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但元朝卻不行,由於元的空前大一統的形成,農耕與遊牧的衝突成為元朝內部的問題,以前那種旨在消滅對手的辦法已經不可能採用。傳統辦法到此時已經此路不通了。

    那麼,既然不能殺死對手,那就只有愛上對手,不能相殺,只好相愛。但遊牧和農耕之間的“戀愛”在元朝卻始終沒有談成。元朝統治者也曾經試圖調和兩者。但兩者之間非常難得的巧合,歷史上凡是入主中原的草原政權最終都會失去對草原的控制,而歷史上再強大的中原王朝也不可能對草原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既不願意徹底漢化,把自己變成中原政權而放棄草原的正統地位,又不甘心放棄富饒的中原漢地,其結果就是兩頭不討好。在這種折磨中迅速走向崩潰。

  • 15 # 張律明

    一隻老狼非常彪悍,專門追逐羊群,一旦被它逮到,就大開殺戒,並且胃口挺大,一口能吃幾隻羊。老狼生了許多小狼,小狼跟著老狼去打獵,而且也學會了追逐羊群,並且也大開殺戒,將成群的羊殺死吃掉。由於,自然界狼群要分家的,老狼死了,小狼各自獨立,分享各自領地的羊群。有一隻小狼叫忽必烈,它從北方追逐羊群到了南方,幾乎將南方的羊群全部吃掉,有些羊群不願被吃掉,就從崖山跳了下去,淹死在海里。但是,南方的羊群終不能完全被吃光吧。幾百年以後,南方羊群的後代,聽說老狼是怎樣吃掉羊群的故事,馬上不顧狼與羊不是同類,說老狼是我們的祖先。

  • 16 # 趙先森

    作為一個入主中原的騎馬民族,其漢化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何況忽必烈即位之初就頒佈詔書,闡明瞭自己的建制原則:祖述變通。祖述就是繼承蒙古舊制,變通即進行漢化改革,這就註定了元朝的二元性體制特色。當然,地盤太大,消化不良,也是其中一因。這一切註定了元朝政局的混亂與壽限的短促。

    具體表現在:

    第一,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舊制。

    主要內容有:

    一,投下制度

    二,斡脫制度

    三,賜賚制度

    四,怯薛制度,

    第二,漢化程序遲滯。元朝自始至終,沒有融入中國文化之中。相反,他們瞧不起漢文化,對漢文化相當隔膜:

    一 雖然中國人認為,元朝才應是蒙古國的正統,但站在蒙古的角度,元朝只是蒙古大帝國的一小部分,所以蒙古統治者從未站在中國中心論的位置看待元朝。

    二 蒙古人不識漢字,宮廷主要使用蒙語,建元后創立蒙古新字,凡官方檔案,必用其書寫再以漢文附之,這就導致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得不學蒙古文,否則想做個公務員都很難。

    三 蒙古人不懂漢文化,特別是儒學,講來講去他們都表示聽不懂,說儒師教儒書多年,不知其義,西番僧教佛經,一夕便曉。有些太子習儒,帝師反而阻攔,認為學佛法一學就開竅,學孔子恐損太子真性云云。

    四 蒙古大帝國疆域寬闊,面對的是多元文化: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亞伊斯蘭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中原漢文化。這麼多選項對比下,當然不會認為漢文化優越,也就缺少漢化的內在動力。

    五 不重用漢人知識分子。元政府長時間不恢復科舉,氣死儒生們了。1313年,政府終於下詔正式開科舉了,但錄取人數少,地位與仕途也難望唐宋之項背。

  • 17 # 野叟雜談

    元朝為什麼滅亡的問題暫且不說,先來說元朝是否是短命王朝的問題。

    即便是我們從忽必烈正式宣佈國號的1271年算起,到元順帝逃出元大都的1368年,元朝也有98年之多。一個存在了九十八年的統一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絕對不能說是短暫的!我們僅以統一王朝為例,秦朝十五年,西漢二百一十年,王莽的新朝十五年,東漢一百九十五年,西晉王朝五十年(從其消滅孫吳到滅亡的統一時間僅三十六年),隋朝三十七年(從隋滅陳到隋朝滅亡的統一僅二十九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北宋並不是真正的統一王朝,北方有遼朝,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吐蕃等),元朝統一天下九十八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之中,只有東漢、西漢、唐、北宋、明朝、清朝這麼六個王朝存在的時間長於元朝,你怎麼能稱元朝為速亡了呢?

    至於說元朝為什麼會滅亡,則是一個很複雜的原因。首先來說就是官逼民反。整個王朝上下貪腐成風,有一首元曲叫《醉太平》的寫道: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而《閒中古今錄》裡也曾經記載:山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本人就是被逼無奈才走上了反抗之路。但凡能夠有點兒活路,比如他在皇覺寺裡能吃飽飯的話,絕對不會投身紅巾軍的。

    其次來說,元朝內部矛盾重重。元朝是一個多民族的朝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但是,元朝始終沒有能夠協調好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蒙古帝王們,他們在接受中原地區先進文化上始終是猶猶豫豫。早在忽必烈的時候,許衡就曾經勸諫他:“古今立國規模,雖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漢法者,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但是,一直到元朝滅亡,他們都沒有能夠完全如同金朝和後來的清朝一樣與中原文化融合為一體。

    再次,元朝統治階層內部的利害衝突也加劇了元朝的滅亡。元朝統治階層內部圍繞著最高權力的鬥爭始終就沒有停歇過。這些鬥爭和矛盾,極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統治能力。

  • 18 # 脫離高階趣味的王閃爍

    分析這個問題從政治,經濟,文化考慮會比較全面。

    1、政治:元朝政治可以說是很亂的,因為元朝是個樂於征伐擴張土地的朝代,可以說把征伐當作使命,國內統一完了,擴張國外。可以說以征服為樂。政府到什麼程度?征伐的土地都沒那麼多人管理,只能派個監國。因為蒙古人口就那麼多,征伐的土地不斷擴大,總不能征伐一個地方就把蒙古人挪到一個地方吧,所以征伐的國家很多,實際統治的區域其實有限。國外治理不明白,國內也是一樣。蒙古族和漢族並沒有實現交融,而是將漢民劃分為幾等搞事情,殺死西亞人賠黃金,殺死漢人只需要賠毛驢,殺死蒙古人才需償命,你說這是什麼鬼規定?王位傳承像古希臘元老院一樣,前一任皇帝的旨意只做參考,至於誰當皇帝王公大臣開會決定。你說證券能穩定嗎?內亂能不多嗎?13個皇帝在位不到30年,這坐過山車呢?

    2、經濟:經濟就更別說了。首先元朝統治者將漢民看作稅收的來源,你不造反暗示交稅就行,其他什麼治國方略啊擴音!為此還設了斂財的官職,專門負責幫政府斂財收稅,牛不牛?其次元朝連年征戰,戰爭就是燒錢啊,沒有休養生息,就是搜刮民財去打仗,這模式好比一個戰爭機器啊!最後咱們上面說到皇帝評選類似元老制,那麼人家捧你選你,你是不是得回報?繼承王位後一頓大賞,感謝投我一票吧,不到30年有13個皇帝在位,這得送禮送出去多少錢啊?

    3、文化:元朝其實沒什麼突出文化成績。元曲較為出名,可唱元曲的地位等同於歌姬,在那個社會都是被鄙視的。宗教的喇嘛也是無惡不作,沒什麼原則可言,喇嘛走在大街上都橫著走,見到賣東西的喜歡直接搶,就這麼霸道。一個喇嘛坐馬車和王妃路遇,王妃不讓路,喇嘛直接下車暴打王妃,皇帝得知也不怪罪。這喇嘛,厲害了我的乖乖!文化和政治一樣混亂,也沒有什麼治世能臣,自耶律楚材之後再沒同時,你說慘不慘?

    這樣政治混亂,經濟慘淡,文化凋敝的朝代加之起義軍四起不到百年不滅亡才奇怪吧。

  • 19 # 顧大局kop

    這個問題本來我沒啥資格回答的,正好最近有部電視劇,叫那年花開月正圓,其實我覺得正巧能回答這個問題。吳家因為分家,變成了吳家東院,中院和西園。所以在布生意上打不過胡杏兒他們家,在藥材茶葉上打不過沈家,都成不了第一。後來嬛嬛把他們整合起來了,他們就都成了各行業第一了。這個道理和元一樣。不分家,就牛逼,分了家,一家家都慢慢亡了唄。因為他們沒有出一個嬛嬛可以把他們整合成一家人啊~~

  • 20 # 黃壟軒真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是指老百姓。元朝滅亡快的根本原因就是元朝的統治階級和老百姓的矛盾尖銳,始終沒有得到緩和。

    元朝的統治者的遊牧民族,骨子裡的思維方式是恨不得殺死所有的漢人,把全部國土荒起來長草放牧。所以,即使有政策不要殺戮,但是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們老家民間老人總有講元韃子如何如何殺人不眨眼的故事。橫徵暴斂,不知體桖,更是常態。可見,當時的漢人和蒙古人的矛盾日益增長、累積、尖銳。

    再加上元朝的統治階級的養尊處優,一兩代人坐享太平之後,腦滿腸肥,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戰鬥力了。所以,一遇到災荒之年,老百姓被橫徵暴斂逼上梁山,在各地成立義軍,高舉反元大旗起義反抗暴政,民眾一呼百應,踴躍報名參加,勢不可擋。元朝統治者的軍隊戰鬥力也遠不如初創時期,內部勾心鬥角,缺乏雄才大略的人。對起義軍的撲滅並不順利。甚至在此消彼長的過程中,起義軍越來越壯大。

    特別是朱元璋這樣能打、善謀的起義軍漸成勢力之後,元朝的統治者就沒有回天之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是不是對困難的一種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