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一千五
-
2 # 山野老人
為什麼劉邦看到“商山四皓”就知道太子“羽翼已成”?
據《漢書》記載:劉邦征剿英布班師回朝後,病情加重。由此劉邦召開文武百官大會,準備更換太子。
會議召開之前,劉邦設宴款待文武百官。
宴會上,文武百官向劉邦敬酒祝壽。
最後劉盈也過來向劉邦敬酒祝壽。
劉盈後面跟著四位老人。
這四位老人也跟隨劉盈後面,向劉邦敬酒。
劉邦望著鬚髮皆白的四位老人,問:“你們都是誰?”
這四位老人說,我們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商山四皓。
劉邦由此知道:更換太子沒戲了!
劉邦回頭招呼躲在屏風後面的戚姬過來,對戚姬說:“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維護太子,輔佐大臣已經形成,難以變動了。呂后這回真的成了你的主人了!”
為什麼劉邦看到“商山四皓”就知道太子“羽翼已成”,難以變動了呢?
這張無形大網由兩張看不見的網路和一張看得見的網路組成。
一,商山四皓背後的無形網路。
劉邦登基之後,多次派人去請商山四皓下山做官,輔導劉邦執政。
商山四皓對劉邦的延請置之不理。
劉邦多次延請商山四皓,說明商山四皓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
商山四皓對劉邦的延請置之不理,說明商山四皓並非等閒人物。
商山四皓對劉邦的延請置若罔聞,表面看,是商山四皓因為劉邦喜歡謾罵士人,讓商山四皓不齒。但是從本質上看,並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商山四皓背後沒有一張無形網路支撐,對劉邦這樣一個皇帝的延請敢置若罔聞嗎?
二,呂后背後的無形網路。
劉邦延請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對劉邦無動於衷。
呂后延請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卻甘願下山,而且心悅誠服地跟在太子劉盈後面。
表面看,商山四皓是因為太子劉盈仁義、孝順、尊重敬愛士人。
可是商山四皓沒有下山之前怎麼知道太子的這些品質呢?
從本質上看,呂后能請來商山四皓,說明呂后背後也有一張無形的網路。
這張網路的影響甚於劉邦。
不然,劉邦請不下山的商山四皓,呂后是怎麼請下山的呢?
三,朝廷之上形成的有形網路。
朝廷之上,有一張反對劉邦更換太子的網路。
這張網路,在此之前,劉邦只知道太子太傅叔孫通是反對更換太子的。
前御史大夫周昌是反對更換太子的。
商山四皓的出現,劉邦確定張良也是反對更換太子的。
為什麼商山四皓的出現,劉邦就確定了張良是反對更換太子的呢?
因為只有張良知道商山四皓的情況,只有張良知道劉邦曾經延請過商山四皓。
呂后能請來商山四皓,肯定是張良向呂后透露了這些資訊。
朝廷之上,已經有太子太傅叔孫通,前御史大夫周昌、留侯張良等組成了一張有形的反對更換太子的網路。
由此劉邦感嘆:“太子羽翼已成!”
劉邦看著悲傷的戚姬,對戚姬說:“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
劉邦唱道: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天鵝飛向天空,翩翩展翅,能飛數千裡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
可以四海翱翔後,我能把它怎麼樣?即使我擁有利箭、有密網,又能把它怎麼樣?
不過,商山四皓是不是如傳說中的那麼牛,值得質疑!
因為商山四皓曾承諾過劉邦,好生輔佐太子。
最後太子劉盈卻被呂后架空,失去了對權力的掌控。
如果商山四皓真的有本事,怎麼會讓太子劉盈成為傀儡呢?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所謂“商山四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說直白一些,他們不過就是四個隱居深山的老頭兒罷了!即便在秦王朝時他們曾經做過所謂“博士”,但那也不過就是一介文人罷了,手裡沒兵、沒權、也沒有自己的勢力和利益關係網。更何況,到漢高祖劉邦攪動起易儲風波之時,這四位老爺子早已大半截子入了土、垂垂老矣……在秦末的亂世的大機遇之中,這些人都沒能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反而是隱居進了深山避禍。試問,到劉邦打算易儲的時候,他們還能翻騰出什麼浪花來呢?
那麼,“商山四皓”真的就百無一用嘍?非也非也!如果他們真的百無一用,張良還有什麼必要親自出面、請他們出山呢?真當張良閒著“蛋疼”、沒事幹嗎?張良之所以請他們出山,很顯然、他們還是有用的。有什麼用呢?他們代表著所謂“民意”!當初劉邦為了邀一個“求賢若渴”的美名,也曾經許以高官厚祿、想請他們出山,但他們明確拒絕了。這個時候,張良請出了他們,雖然事實上是張良的面子大,但名義上他們卻是衝著劉盈才出山的,這對於張良而言就足夠了。因為他們代表著所謂“民意”,說明劉盈為儲是“民心所向”!這才是“商山四皓”對張良和呂后最大的用處。
漢高祖劉邦為何讓四個老頭兒給忽悠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的搞明白,漢高祖劉邦為何要易儲?並不是說呂后給他頭頂抹了一蔥綠、劉盈不是他生的。而是因為劉邦認為劉盈性格太過懦弱、子不類父,將來恐怕很難控制局面,與呂后的關係其實並不大。因為彼時呂后強勢的一面還沒有徹底表現出來,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不受丈夫待見的小媳婦”,這也是為什麼豐沛系那麼多元老彼時都站到呂后一邊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何況,即便是在呂后的強勢暴露無遺之後,她對豐沛系元老也還是比較尊重的,如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等等,不都得以善終了嗎?
原本劉邦也沒有太多選擇,因為庶長子劉肥同樣不是什麼當皇帝的料,這一點從他後來被呂后打壓時的一些表現也能看得出。可偏偏老三劉如意出現了,劉邦對這個兒子的看法是性格類己,因此也格外寵愛,甚至動了廢嫡立庶的念頭……劉如意的生母戚夫人一見有機可乘,自然拼了命地給劉邦吹枕頭風。雖然劉邦也曾糾結過,但最終還是將易儲的想法給公諸於眾了。結果可想而知,一石激起千層浪、劉邦嫡系的豐沛系元老們幾乎一水兒都提出了反對!
這些人表面上說得冠冕堂皇,什麼廢嫡立庶不利長治久安云云……但真實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彼時呂后強勢的一面尚未徹底表現出來。加之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和妹夫樊噲同樣也是豐沛系的元老,與劉邦從豐沛帶出來的那幫“老兄弟”都是可以稱兄道弟的!對於這幫人而言,呂后這個“老嫂子”的兒子將來當皇帝,對自己自然是最為有利的。如果讓“小嫂子”戚夫人的兒子當皇帝,缺乏背景的戚夫人和劉如意培植自身的勢力幾乎是必然的。試想,這幫與呂后母子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的豐沛系元老,真的可以獲得戚夫人和劉如意的信任嗎?恐怕很難,至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要倒黴的,尤其是呂后的兩個哥哥和妹夫樊噲,倒黴是必然的!與其如此,倒不如維持現狀、利益均沾,不是嗎?至少在彼時的豐沛系元老們看來,將來由劉盈當皇帝,自己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將來由劉如意來當皇帝,利益的重新分配幾乎是必然的,誰又敢保證自己不會行差踏錯、跌入萬劫不復之境呢?
出於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考量,豐沛系元老們幾乎都選擇了站到呂后母子一邊,這下劉邦頭大了!外面有異姓諸侯王們虎視眈眈,自己的嫡系豐沛系如果再生出點什麼亂子來,到手的江山還能不能繼續姓劉,恐怕都是個未知之數。劉盈再不濟總還是自己的種,至少江山還姓劉不是?總好過因為內鬥丟了江山吧?這筆賬算來算去,劉邦怎麼著都覺得繼續強行易儲不划算!但作為皇帝的劉邦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小混混、劉亭長了,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豈能出爾反爾?劉邦急需一個可以體體面面就坡下驢的臺階,而“商山四皓”就是這個臺階!所以說,並不是“商山四皓”四個老頭兒把劉邦給忽悠了,而是他們讓劉邦和張良給利用了,他們不過就是劉邦就坡下驢的工具而已。
張良為何選擇了“大迂迴戰術”就在豐沛系元老與漢高祖劉邦因為易儲之事陷入對耗之時,呂后的哥哥呂澤想到了已經光榮“離休”的張良。於是,呂澤腆著自己的老臉找到了張良,想請張良出面勸說劉邦、以增加己方的勝算。如果只是一個呂澤還自罷了,可他背後還有呂后、劉盈和整個豐沛系元老,張良不得不答應!如果張良置身事外,就等於是與呂后母子和豐沛系元老集團徹底撕破了臉,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外來戶”,張良可以得罪同為“外來戶”的異姓諸侯王,卻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得罪豐沛系元老集團的。更何況,這背後還有可能是未來皇帝劉盈和可能是未來皇太后的呂后!
張良這個人雖然光榮“離休”了,整日裡自詡“閒雲野鶴”,但他對朝局的關注度恐怕並不比豐沛系那些元老們弱多少!加之他“旁觀者清”,反而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明白。在張良看來,連豐沛系這幫“老兄弟”集體反對都沒能讓劉邦“回心轉意”,自己一個“外來戶”去勸說,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不過杯水車薪罷了。但張良不同於豐沛系的那些武夫,他敏銳地看到了一點,那就是劉邦內心實際上已經打算放棄易儲了,只是缺少一個可以體體面面就坡下驢的臺階、以維護自己作為帝王的尊嚴。既如此,給足劉邦這個體面就是了!
張良最終沒有出面勸說劉邦放棄易儲,而是選擇了“大迂迴戰術”,靠著自己在文人圈子裡的老臉面、搬出了隱居深山多年的“商山四皓”。這幾位秦末的亂世梟雄們沒能請得動、劉邦自己許以高官厚祿也沒能請得動老頭兒,卻衝著劉盈的“面子”出山了!這足以說明劉盈是“民心所向”,劉邦放棄易儲自然也就是“順應民意、從善如流”,劉邦需要的所謂帝王的尊嚴,張良已經給足了,給得足足的!劉邦不傻:“既然子房把臺階都給我架好了,那我還不趕緊地就坡下驢呀,難不成真的要跟豐沛系那幫‘老兄弟’徹底撕破臉嗎?”
綜上所述,並不是“商山四皓”四個老頭兒把劉邦給忽悠了,而是劉邦在權衡利弊之後、內心已經放棄了易儲的念頭,只是需要一個維護帝王尊嚴、可以體體面面就坡下驢的臺階而已,而“商山四皓”正是張良給劉邦架好的那個臺階。說白了,四個老頭兒只不過就是劉邦和張良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麼神乎其神。
至於劉邦那句“羽翼已豐、難動矣”,既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說明自己“順應民意、從善如流”,也是在說給戚夫人和戚夫人背後的一些人聽的:“不是我不想讓咱家老三接班,實在是因為老二羽翼已豐,我也無能為力了!”戚夫人還能說什麼?再多說一句,那就是不識趣、不懂事了……劉邦完美地、體體面面地全身而退,而且哪一方都挑不出任何刺兒來。您說,劉邦和呂后怎能不喜歡張良呢?沒事時不找事,有事了辦得妥妥帖帖,也無怪乎張良能夠得以善終了。
-
4 # 江湖小曉生
商山四皓被呂后請下山輔佐太子劉盈,最終使得劉邦放棄了廢太子的念頭。這看似非常合理的故事情節,其實非常不合理。只能說司馬遷對這件事的處理十分潦草,讓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變得如此草率就解決了。
《史記》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個可能。要麼就是《史記》裡關於這件事的其他論證丟失了,要麼就是第一手原始資料,已經不見了。
總是我絕對不相信,四個老頭就阻擋了劉邦廢太子的念頭。你說群臣都支援太子,這使得劉邦不得不妥協,那我相信,這四個老頭能頂什麼用?絕對有知識分子吹噓知識分子的嫌疑。
商山四皓就是學問大,除此之外不值得劉邦如此重視。這四位老學究,在秦朝的時候就是飽讀詩書的博士。但是秦朝的博士絕對不止這麼幾個,那是有很多的,也沒聽說商山四皓在其中有什麼特別之處,否則早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在秦朝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才對。
可我們現在看那段歷史,這四個人居然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居然叫商山四皓。F4的成員好歹還有四個不同的名字,以方便他們日後單飛。你們難道就不擔心自己有散夥的那天?
劉邦平定了天下以後,聽說這四位老先生學問很大,所以多次請他們下山輔佐自己,可是這四個人異口同聲地表示拒絕。
如果劉邦真的重視這四個人,那麼我覺得劉邦會不遺餘力地繼續請他們下山。實在不行就把他們給做掉,畢竟自己用不了,也不能留著讓別人用,這是帝王心術。
可劉邦啥也沒做,工作崗位空在那裡,可不是沒有人來做的,上門應聘的那麼多,憑什麼讓我低三下四地去請你們?
結果矛盾點就出現了,如果劉邦不重視商山四皓,那麼他們下山輔佐劉盈的時候,為什麼他說劉盈的羽翼已經豐滿了呢?這四個老頭的厲害之處,劉邦見識過了?
如果劉邦知道這四個老頭很厲害,那麼他為什麼會停止請他們下山?這隻能用疏忽來解釋嗎?我看解釋不通吧?
所以說商山四皓下山輔佐劉盈,與劉邦放棄廢太子的念頭,這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甚至可以說一點瓜葛都沒有。
商山四皓只是幌子,劉邦本就沒有廢太子的想法。劉邦真的打算廢太子嗎?這件事看似很順理成章。因為劉邦認為劉盈生性懦弱,完全不像自己,而且呂后年老色衰,完全不對劉邦胃口了。
相對來說,劉如意更像自己,而且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年輕美貌,正是劉邦最寵愛的時候。這麼一看,劉邦廢太子成了顯而易見的事情。
可是我們回過頭來自信捋一捋,劉盈的太子之位是什麼時候確立的?是在劉邦成為漢王的第五個年頭,而此前劉如意早就出生了。
前一年楚漢議和,劉盈回到了劉邦身邊,這兩個孩子就應該有了一個比較正常的比較過程,要想立劉如意,我覺得這個時候才是最佳時期。
可是劉邦這個時候卻偏偏立劉盈為太子,這說明劉邦是做過考慮的。再說了劉邦想要廢太子,其實難度太大了。
劉邦這個時候左右為難,其實立誰做太子,對他來說沒啥關係。這個沒心沒肺的人,連用父親做的湯他都想喝一口,又怎麼會在乎哪個兒子做太子好呢?
可是前一天晚上已經答應過了戚夫人,這可怎麼跟小老婆交代呢?於是劉邦就上演了這麼一出商山四皓的戲碼。
也就是說,商山四皓只是幌子,劉邦擋不住群臣的壓力,也不想廢太子了,但是要給戚夫人一個交代,因此拉出了商山四皓給自己做擋箭牌。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這段故事裡,太史公有誇大知識分子作用的嫌疑。我覺得上面的推測十分合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還有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司馬遷老爺子有吹捧知識分子的嫌疑。
在漢朝建立的時候,論功勞,頭等功勞肯定是韓信的,人家基本打贏了你的所有對手,幫劉邦奪取了江山。
可是劉邦為什麼偏偏讓蕭何成為了第一功臣?而且在漢初三傑當中,有兩位都是知識分子,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知識分子,是弱勢群體,需要領導的關懷體諒。
其實司馬遷時代,知識分子一樣是比較弱勢的群體,因為知識分子的擁護者比較少,而武將們身邊總是前呼後擁,黨羽眾多。
尤其是漢武帝時期,為了對抗匈奴,大量啟用武將,封侯一般也只有武將才有份,司馬遷這樣的文人,自然心裡很不甘心。若個書生萬戶侯?這絕對不是假象。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根據部分資料,杜撰出這麼一個故事來,我覺得是很有可能的。商山四皓何德何能,前沒有作為,後沒有功績,在歷史上就出現了這麼一小會兒,便徹底改變了劉邦對太子的態度?異想天開了吧?
總結:司馬遷的《史記》其實也是故事大全那種型別。《史記》的確寫得很好,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裡面精彩的故事,有很多都是司馬遷老爺子自己杜撰出來的。
比如說沙丘之變,秦始皇暴斃以後,趙高和秦二世密謀,又拉上了李斯。這一系列的故事,實在是太生動了,如此機密的事情不可能流傳下來,但是司馬遷偏偏就記錄了下來,可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根據當時的歷史,合理推測出來的。
舉一反三之下,我們就能理解商山四皓對劉邦的影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為了提高文臣的地位,恰好有資料記載了劉邦請商山四皓下山的事情,所以司馬遷就將兩者聯絡在了一起。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大膽的推測,沒有對太史公不敬。
參考資料:《史記》
-
5 # 一個人的歷史
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的出現,並不能讓劉邦真正產生動搖,令劉邦最終放棄廢長立幼念頭的當時的政治局面。作為最出色的政治家,劉邦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自然是鞏固劉氏天下,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掌控各方勢力,漢初功臣、外戚和諸侯們都實力強大,異姓諸侯被劉邦收拾的差不多之後,都換成了自己的兒子,在劉邦看來他們可以鞏固大漢統治,但實際上他們和功臣、外戚一樣,也是變亂的根源之一。
劉邦想立劉如意,就是和以呂雉為代表的呂氏外戚勢力翻臉,這樣做是需要本錢的,要得到其他勢力的支援才行。而功臣集團並不支援劉邦的想法,周昌更是用頭碰在了大殿的柱子上頭破血流,但是劉邦還是不死心,張良的勸諫他也聽不進去。那為什麼當四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出現在劉邦眼前的時候,劉邦會做出讓步和妥協呢?因為劉邦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局面的控制,呂雉實際上已經取代了自己,成為了大漢未來的掌舵之人,所有能夠爭取的勢力都站在了呂雉和劉盈一方,自己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恐怕就徹底成為孤家寡人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呂雉和功臣集團達成了一種默契,你劉邦做不到的事情,我呂雉可以做到!
這四個老頭到底是不是商山四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外人來講,他們就是商山四皓,是劉邦請不動的人,太子劉盈羽翼已豐,不是你劉邦說廢黜就能廢黜的。至於後來劉邦自己掛帥出征英布,與其說是愛護兒子,不如說是迫於無奈,被呂雉所逼迫罷了。
劉盈羽翼已豐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商山四皓輔佐太子,而是呂氏外戚、功臣集團、謀臣集團都站在了劉盈和呂雉一方,面對這個局面,劉邦只好知難而退,向戚夫人說出了“太子羽翼已豐,沒有辦法了!”的話來,這既是劉邦個人的無奈,也是大漢天子的明智選擇。
-
6 # 彩虹妹妹說歷史
因為劉邦認為:太子劉盈請到了自己未能請到之人,背後的深意不言而喻啊!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何人呢?商山四皓不過是4個有才華的老頭而已!
在今天陝西省商洛市境內,有一座名山叫著商山,常有品德高尚、才能超卓之人在那兒隱居。其中最著名的隱士有四位: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用裡先生,此四人因不滿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而隱居商山。由於四人隱居之前名氣就很大,所以“天下無人不識君”;又由於四人都是頭髮全白(古稱頭髮全白為皓首),所以叫著“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為何是劉邦請不動的人呢?首先說說劉邦此人對待讀書人這個問題,真的是不忍提起啊!
有一次,有位儒生來拜見劉邦,劉邦正摟著戚姬坐在自己的膝蓋上。面對外客,與自己的姬妾動作親暱,絲毫不避諱,更主要的是劉邦根本不覺得自己失禮。可是這位儒生卻受不了了,急忙轉身迴避。這還是小事,讓他更受不了的事情發生了。劉邦居然追了上去,搶了這位儒生的帽子,往裡撒尿!
這樣的行事作風,像商山四皓這樣的人物聽了,即使原本想出山,也很容易打退堂鼓,何況,幫助劉邦治理江山,不是容易的事情,少不了與此人打交道,萬一這傢伙撒起瘋來,做出類似的舉動,老臉往哪裡放?
那麼,劉盈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劉盈劇照
第一,劉盈愛士。
歷史記載,四人這樣說過:“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商山四皓把父子二人進行了一個對比,說劉邦無禮而劉盈愛士,並稱天下計程車都願意為太子劉盈去死。這話聽起來有點假,但劉邦仍舊能從商山四皓的回答中看到太子劉盈的閃光點,其中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者說,商山四皓的本事不如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等,但劉盈能請出劉邦請不到的商山四皓,就足以證明,劉盈比劉邦更有“能用人”的聲名,那些跟商山四皓一樣不服劉邦的能人奇士會因為商山四皓的出現而聚集在劉盈身邊,就像陳平因為劉邦的“能用人”而主動來投是一個道理。
第二,大勢所趨。
有這樣一段記載:“彼高祖之為人,出於草莽戰爭之中,豈知廢嫡立庶之說耶,故叔孫通之徒極其說而不納,亦無足怪矣。至於子房,巧引四老人而輔之,從容於片言之間,而太子得不易,雖戚姬如意之愛而卒不能間。彼子房以為高帝者,雖非理之所能曉,至於感之以利害之計則足以抒其平日之惑。彼能屈其所不能致者而為臣,則天下之心歸之,天下之心歸之而吾舍之,則必有惑,彼高帝雖不顧天下所當立,而亦知天下之所歸者之不易也。”
西漢建國後,劉邦分封了同姓王和異姓王,這是兩股不小的勢力;後加上劉邦起家的家底,即“豐沛集團”是一股勢力;“外戚”呂家,也是一股勢力;還有打天下時的追隨者也可算作一股勢力。這五大勢力又可分為兩派,就是“挺劉派”和“挺呂派”。
此時的張良已經為“挺呂派”,他為呂后出主意,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讓劉邦看到,他請不到的人太子可以請到。同時商山四皓的出山也與蕭何有關,因為蕭何在楚漢戰爭時苦心經營關中,商山四皓就住在關中,這四個老頭劉邦都請不出山,現在卻出山了,就是因為有蕭何的幫忙。這一切讓劉邦認清當前的形勢,知難而退。
劉邦劇照
最後,劉邦的理智戰勝了感情,認為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劉邦也不再廢太子。
-
7 # 棲鴻看紅樓
“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在秦朝就做著學官,代表著天下知識分子的資歷與人心。
說人話:這四個老頭,就是漢朝最大的知識分子、學界宿儒了。
劉邦馬上得天下,但他也知道治理天下,需要知識分子階層的合作。所以他曾派人請“商山四皓”出山來輔佐自己。結果被拒絕了。四個老頭給出的理由是:“聽說漢王屢次侮辱讀書人,我們老了,不想自取其辱”。
劉邦的確曾經侮辱過讀書人。最嚴重的一次,他搶了人家的帽子,向裡面撒尿。讀書人比較要臉面,哪裡受得了這樣的侮辱?所以“商山四皓”不肯出山,劉邦也無可奈何。
呂后聽了張良的建議,由太子劉盈出面,請“商山四皓”出山。四個老頭一想,太子的名聲比較好,大概不至於像乃父一樣侮辱人。於是答應了。
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後,大驚失色:“我請不到的人,我兒子居然請到了!我兒子的本事、威望、社會影響力,原來已經超過我了?”於是得出“太子羽翼已成”的結論。
其實憑劉盈的政治智慧,未必能想到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自己。這不過是呂后與張良的謀劃而已。
劉邦也許不知道。但即使知道,他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呂后是劉盈的母親,也是劉盈天然的政治助手。張良肯為太子劉盈出主意,說明他已經選擇了劉盈。即使沒有“商山四皓”,只有呂后與張良,太子也算是“羽翼已成”了。
-
8 # 唐代丹藥
招攬人才,擇取天下賢人志士而用之,是想要有所作為的帝王必須做的功課,尤其是開國之君更是如此,招攬人才不但是為了迅速穩固政權,更是為後嗣之君儲備選拔優秀人才,以此來綿延國祚。
劉邦,一介布衣,更有流氓皇帝的稱呼。他能夠在秦末混戰之中取得天下,正如他自己總結的那樣,張良決勝千里之外,蕭何給饋餉,不絕糧道,韓信戰必勝,攻必取。此三者,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故為我擒也。
商山四皓,是秦末大亂時,較為出名的人物,更是因其年老而久負盛名,劉邦多次以重金大禮進行招攬,卻一再遭到了拒絕。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
劉邦對商山四皓是念念不忘。
直到漢十二年的一場酒宴上,劉邦才第一次見到這四位老者,與之交談之後,劉邦作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決定,不再改立太子,繼續保留劉盈的太子之位。這場延續了七年之久,牽扯廣泛的爭立太子事件,就此打住。劉邦為此開始為失敗的一方——戚姬母子尋找保命的策略。
但是,如果將商山四皓的經歷或履歷拿出來,劉邦的上述決定有些兒戲。
商山四皓,分別是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園公姓庾(一說為唐秉),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裡修道,故號曰夏黃公。角里先生,河內軹人,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號曰霸上先生,一曰角里先生。只有綺裡季吳實的居住地缺失。
這四人來自於天南地北,大秦統一六國後,以學識進入秦國,任為博士。雖然秦國的博士不同於後世的博士,在秦國擁有這種官職的人員可以直接參與國家大政的商討,是作為智囊來使用的。
但是,秦末大亂之後,四人便躲入到了商山避難,直至劉邦稱帝,劉邦多次派人招攬四人,卻遭到了拒絕。
由此劉邦很是覺得四人異於常人,竟然能夠甘於清貧居於深山中,輕易捨棄了功名利祿。
就這樣過了六年。期間,劉邦在改立太子的事情上態度的堅決,迫使呂后及其父兄子弟為了家族的整體利益,不得不使用蠻力逼迫張良拿出建議,以劉盈仁弱太子的名義安車厚禮迎來了四人。
劉邦一見之下,交談了幾句,就將近三年的苦心的局面輕易推翻,下定決心不再改換太子。(劉邦在漢九年明確提出改立太子,漢十二年見到四皓。)
那麼,為什麼劉邦只是見了“商山四皓”一面之後,就匆匆做下這個重大決定,認為劉盈“羽翼已成”,“呂后真而主矣”?
其實,以劉邦多年的政治軍事爭鬥的經驗和他身邊諸如運籌帷幄的張良,毒士陳平和大謀士劉敬等人的幫扶下,根本不可能作出如此不經思索的決定和看法來。
而讓他作出這個看起來有些倉促的決定和看法,是有原因的。
劉邦能夠從一介布衣,成長為一國之君。其轉折點是奉楚懷王之命,單獨領軍直奔秦國的都城咸陽,並且是不戰而迫降秦王子嬰,立下大功,獲封漢中王。
入居咸陽時(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劉邦約法三章且拒收秦人敬獻,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劉邦幾個簡單的操作,短時間內就安定了和收取了民心。
但是,短短兩個月後,項羽率大軍四十萬進入關中,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
這其實是范增和項羽懼怕胸懷大志的劉邦佔據富饒的秦地成為後患,以及項羽順應六國之願,報復強秦造成的局面,使得秦人包括秦國官員不僅對劉邦的個人能力產生疑問,也對劉邦的整體實力打上了問號。
隨著局勢的發展,劉邦東征,多次敗於項羽手中,依靠蕭何抽取秦地的人員和錢糧支撐對項羽的戰爭。
到了漢五年時,聽從了劉敬建議和張良的補充說明,又將都城定於秦地長安。
而後大興土木營造長安以及長樂宮。
陸賈曾當面斥責劉邦,“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其實,劉邦早已對手下功臣多是以軍功獲封的武將極為頭疼,採用了儒生叔孫通建議,以禮法約束,效果很是明顯。
與此同時,劉邦下詔,兵皆罷歸家。
可以說,劉邦已經認識到了文官的重要。
又因為定都關中,多次勞役關中秦人,加上之前劉邦留在秦人之中的印象,他需要招攬一些有聲望有地位又有學識的人員來改變這一局面,最終挑定了因反對暴秦和避亂進入商山之中的“商山四皓”以及魏無忌和樂毅等人。
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然猶修祀六國,求聘四皓,過魏則寵無忌之墓,適趙則封樂毅之後。
當時的商山四皓已經可以歸類於孔子口中的逸民。逸民大意是指,前朝的遺老遺少或具有大名的隱士等。
孔子說,舉逸民,天下之人歸心焉。
劉邦沒有做到,劉盈卻做到了,招攬到了當世賢才——“商山四皓”。
-
9 # 遙望燕園
商山四皓不過是劉盈在爭儲考試中的作弊工具罷了。
漢高帝十二年的某一日,作為皇帝的劉邦閒了下來,置辦了一次酒宴,已當了十年太子的劉盈前來侍奉。
這一年,劉邦已經六十多歲了,又在平英布的叛亂中受了箭傷,身體大不如從前,但依舊耳聰目明心明如鏡,他輕輕瞟了一眼,就看到太子身後的四個白鬚老者大不尋常。
只見這四人,鬚眉皓白,但卻精神矍鑠,衣冠甚偉。看樣貌,看狀態,看衣著,看氣質,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物。
只用一秒鐘,劉邦就斷定,事情沒那麼簡單,便張口詢問四人出身來歷,不問不覺得,一問便心驚,四人是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
原來,四個老者便是劉邦怎麼請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
劉邦是個既能求賢若渴又能人盡其才的帝王,但在劉邦即皇帝位後,五次三番三番五次地請,都沒能把這四個人請出山。
對於劉邦來說,這四個人跟劉盈一樣,都成了劉邦的一塊心病了。
請不動四個人,讓劉邦對自己有了些許的懷疑,劉邦疑心自己德不配位。
太子劉盈生性仁弱,讓劉邦對劉盈能否管理好天下產生了懷疑,所以劉邦要廢太子。
但看在太子劉盈能請出商山四皓後,劉邦懸著的心,放下了。劉邦想當然地以為,太子能辦成他劉邦辦不成的事,太子羽翼已豐,天下歸心,自己可以放心地把江山交給劉盈了。
目送商山四皓隨太子離去後,劉邦寫了一首詩,是劉邦生平流傳下來的第二首詩,也是最後一首詩,詩曰: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很明顯,這首被後人命名為《鴻鵠歌》的詩,把太子劉盈比作了鴻鵠,那意思是說,劉盈的羽翼已成,任是明搶或暗箭,都難為不了劉盈了,廢太子之時,只能作罷,劉邦雖是帝王,也無計可施了。
但其實,所謂太子劉盈羽翼已成,只是劉邦對劉盈的一次誤判,在商山四皓的幫襯下,劉盈在父親劉邦面前作了個弊。
教劉盈作弊的人,便是被劉邦評價為「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張子房。
張良實在是太狠了,把劉邦的心摸得透透的,他非常瞭解劉邦的性格,知道劉邦之所以要改立太子,原因只有一個:劉盈不合格。
這也是張良最初拒絕為保住劉盈太子之位而出謀劃策的原因。「以愛慾易太子」只是張良不願幫忙的藉口罷了。
張良深知,把一個不合格的人扶上一國之君的位子,是對這個國家的傷害。當年,陳勝揭竿而起後,張良扶韓公子成為韓王,但終因韓王成本事不濟,南韓復國失敗,韓王成也被項羽殺於彭城。
所以,張良當然也不希望劉盈成為漢的國君。
但耐不住呂澤磨,張良還是獻上了這麼一個作弊的計策,張良心裡清楚得很,只有作弊,劉盈才能在繼承人之爭中考出高分。
雖然劉邦一直都認為劉盈不合格,但劉盈畢竟是劉邦唯一的嫡子,劉邦在情感上,自然願意相信劉盈能夠成長為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儲君。
張良正是利用了劉邦的愛子之心,使劉盈在繼承人考試中成功作弊。
商山四皓是雄才大略的劉邦都請不來的人,一旦劉盈能請把商山四皓請出來,劉邦一定會相信,太子劉盈身上有著劉邦從來都不曾發現的獨到優勢,正是這份獨到的優勢,使劉盈辦成劉邦都辦不成的事。
劉邦到死都不會想到,自己信任尊重的張良,竟然會給劉盈想出一個矇騙自己的法子。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留侯世家》
-
10 # 我是趙帥鍋
商山四皓,是指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學說的隱士,他們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在當時,這四位隱士雖然有名望,但並沒有多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如果僅僅只是這四個老人的話,劉邦根本是不會去理會的。
但問題是,站在這四位老人背後的那個人,卻是劉邦不得不重視的,因為這個人是張良。本來嘛,張良在建國後就一直處於避世狀態,朝廷裡的事情基本不再幹涉,但現在因為更換太子的事情,張良卻把商山四皓給推薦出來,雖然他自己並沒有站出來表態,但他的這個行為也就意味著不贊成更換太子。
換句話說,張良把商山四皓給推薦出來,實際上就是他向劉盈太子交了一份投名狀。因為,如果劉邦更換太子成功,憑張良的這種行為,等新皇帝繼位後肯定會找他秋後算賬的,這也就意味著在關鍵時刻,張良會選擇站在太子劉盈身後。
本來,劉邦想更換太子,以呂后和樊噲為核心的外戚集團就不會支援。因為,劉盈太子當皇帝,呂氏家族和樊噲的權力毫無疑問會更上一層樓,而如果趙王如意成為太子,他們不僅眼前的權力和地位不保,搞不好還會被血腥清洗。所以他們必將誓死捍衛劉盈的太子地位,必要時也不排除動用武力。
另外,以蕭何、曹參為核心的功臣集團,顯然也不希望劉邦更換太子,因為劉盈當太子,因為有呂后和樊噲這種強大的外戚集團做保障,功臣集團的存在不會對劉盈的權力造成威脅,反而可以和外戚集團相互制約。
但是,如果趙王如意成為太子,由於趙王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沒有什麼深厚的背景,戚夫人的孃家也沒有什麼牛逼的人物,這樣趙王如意上位後就沒有強大的外戚集團保駕護航,而他自己的年齡又太小,讓他面對這群如狼似虎的功臣集團,很容易就會成為他們的傀儡。在這種背景下,劉邦很有可能對功臣集團展開大規模的清洗。
也正因為此,劉邦如果想更換太子,必然會遭到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的聯合反對。而現在,以張良為核心的隱士派(中間派),也公開表示支援劉盈當太子,這也就意味著朝廷裡幾乎所有的勢力都站在了劉盈這邊,而劉邦身後除了戚夫人,已經沒有任何人支援,這種情況下劉邦如果還要更換太子,他自己這個皇位恐怕都快要坐不住了,所以他只能選擇放棄。
-
11 # 奮鬥者小王
從當時的情況來說,無論立長立嫡,呂后之子劉盈都是第一人選。劉邦以個人喜愛想立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太子,但當時的環境不允許。首先,太子的外家勢力太大,就是呂后一族,包括呂后妹夫樊噲都是久厲戰陣百戰餘生之人而且手上握有軍隊,一旦得不得軍隊的支援後果是很嚴重的。其次,太子黨有大臣支援,呂后把張良拉過來了出計請來四皓,為太子樹立了賢明的形象,天下文人以儒家思想忠君愛國的人無不悅服。這一招最厲害,等於廢太子就是和天下作對,這個劉邦還是要掂量一下的。
-
12 # 圖影觀史
劉邦要廢太子,立如意預謀已久,劉邦在彭城大敗後為了逃跑甚至要丟棄惠帝和魯元公主,他怎麼會因為幾個老人就改了主意。
說白了,商山四皓不過是惠帝集團的一個招牌,呂后亮出這個招牌就是讓劉邦看到,廢不廢太子已經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漢初存在幾股勢力,分別是同姓諸侯王、功臣集團以及以惠帝為首的呂氏外戚。 呂氏集團裡,呂后的兩位兄長呂澤和呂釋之早年都隨劉邦反秦,建功封侯。
呂后的妹夫樊噲更是劉邦的老部下,並且此時呂氏的勢力還沒太過膨脹,呂后多年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勢力,與功臣集團的關係也還算緊密,這從大臣們對劉邦廢太子的強烈反對中也可以看出。
太子雖然仁弱,但其背後是有龐大的勢力支援的,而如意就勢單力薄了。
另外,後來惠帝加上諸呂尚且難以制服功臣集團,更不要說如意了,功臣集團完全乾得出廢立之事。
劉邦因為私心要立如意,朝廷大臣如周昌強諫,叔孫通還舉出以前廢嫡立庶的教訓劉邦依然不聽,所以和劉邦講這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正如張良所說:此難以口舌爭也。所以張良為呂后出主意,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讓劉邦看到,他請不到的人太子可以請到。
同時也讓劉邦認清當前的形勢,知難而退。當然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感情,認為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
劉邦也不再廢太子。
求關注
-
13 # 切塊錢
一開始劉邦想請他們出山不成,沒想到被太子請出來了,證明太子的能力足以讓商山四皓信服。所以就打消了廢太子另立的念頭。
-
14 # 小鬼筆錄
事件的起因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由於是泥腿子出身,自己身邊並沒有什麼才幹之士,而秦朝時期共有72博士,當時的博士大部分都是在某一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商山四皓就是僅存的博士,劉邦想請人家下山,人家看不起劉邦,劉邦也不敢惹,就撤了。事件的經過呂后在劉邦建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呂后所生的兒子就必然被封為太子,結果建國後,劉邦喜歡上戚夫人,也就有意讓戚夫人的而已劉如意當太子,結果呂后不幹了,就跟狗頭軍師蕭何商議,蕭何就向呂后獻計以秦始皇陵威脅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就這樣出山了。事件的結果劉邦亡故後,呂后獨攬大權,大量許官於呂氏,呂氏家族得以發展,而戚夫人被呂后變成了“人棍”,劉如意也不好過,沒有好下場,後來呂后亡故,劉氏皇族這才發難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有侵權請私信告知,有喜歡歷史或者感興趣的關注或者私信交流哦,
-
15 # 國史春秋
劉邦有一個怪癖,就是瞧不起儒生,因此每當有學問的人向劉邦進諫,劉邦二話不說,先把對方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邊撒泡尿。當然,如果碰到有才能的人,劉邦也能重用,但是不能少了往帽子裡撒尿的程式。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的四位博士,學富五車、信奉黃老,頗有名望。劉邦也曾慕名相請,四人得知劉邦對讀書人一向傲慢輕侮,於是歸隱商山,不問世事。(劉盈劇照)
劉邦稱帝后,冊封呂雉為後,嫡子劉盈為太子。但沒多久,劉邦又改變了主意,因為劉盈天生唯諾,不堪大任,尤其缺乏帝王應有的氣魄。為此,劉邦憂心忡忡,一來擔心劉盈能力欠缺,呂后則野心勃勃,顯露端倪,大權旁落不可避免。二來自己喜歡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尚且年幼,母親戚姬勢單力薄,無所倚靠,將來自己離世,母子難以過活。因此,劉邦決心廢劉盈改立劉如意。
此時六宮之主的呂雉,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夫唱婦隨的良家婦女,而且對追逐權力有著超乎常人的慾望。為了保住劉盈這把開啟權欲之門的鑰匙,呂雉上下其手、雙管齊下,一方面拉攏群臣支援自己,一面問計運籌帷幄的張良。張良以識時務著稱,他當然知道劉邦來日無多,更明白自己將來的命運掌握在呂雉手中,因此張良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呂后這邊。並且為呂后出謀劃策,以太子名義修言辭謙遜之書,配以座車,由說客前往,請商山四皓出山。(劉盈劇照)
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造反,這也許是劉邦改立太子的最後機會。於是劉邦以錘鍊太子為由,讓劉盈率軍出征。英布驍勇善戰,其武功謀略僅次於韓信,於是劉盈此去註定自然凶多吉少,勝利無望。劉邦則正好藉機治罪,免去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當然明白劉邦的用意,於是向四老詢問應對之策,經四老指點迷津,呂后一哭二鬧三上吊,成功化解危機,劉邦只好親征英布。
劉邦凱旋歸來,大宴君臣,四老畢恭畢敬侍立太子身邊。劉邦從來沒有見過耄耋之年、銀鬚白髮的四位老者,於是備感驚訝,忙問他們是什麼人。四老一一向劉邦自我介紹,劉備如夢初醒,原來自己多年苦苦尋找的世外高人,竟然近在眼前。劉邦又問四人為何輔佐太子,四老解釋道:“陛下輕視讀書人,我等講求骨氣,不願受侮,所以躲進深山。太子對讀書人恭敬有禮,為人仁義孝明,我等當然跟隨太子,侍奉左右”。此時劉邦頓感太子今非昔比,羽翼漸豐,所以就打消了廢除太子的念頭。並且也向戚夫人表明了態度。(劉邦劇照)
那麼,太子真的是如劉邦所說的羽翼豐滿了嗎?當然不是,劉邦看到的是劉盈背後的推手和隱藏的勢力,既然他們能幫劉盈請出商山四皓,說明所有人都一邊倒的支援了劉盈。而此時他所堅持的立場已經沒有了意義,因為即便立了劉如意為太子,等他死後眾人還會擁立劉盈,與其到時候再起禍端,還不如就此打住,避免無事生非。
-
16 # 談古論金
因為商山四皓是假的商山四皓,反映出來的不是太子仁愛慈惠得士人之歸心而是呂氏集團和功臣集團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對抗劉邦任性嘗試的同盟,作為成熟政治家的劉邦不得不知難而退。
商山四皓在表面是德高望重計程車林標杆,是劉邦求之不得的人物,卻不期然成為劉盈(惠帝)的私人顧問,讓劉邦不得不服,但是,從劉邦詢問他們是誰來看,其實劉邦並不認識所謂商山四皓是誰,換言之,出現任何四個鬚髮皆白、牛逼哄哄的老人家,劉邦都只能按照他們的自我陳述,認可他們就是商山四皓。
劉盈(惠帝)的羽翼已成,主要就如前述表現為呂雉、呂釋之(建成侯,呂雉的兄長)、張良等人因為種種原因都站在同一立場,並非常戲精地推出了具有充分象徵性的所謂士林領袖,傳遞給劉邦一個資訊:
你丫如果要寵妾滅妻,廢長立幼,這無疑是違揹我們整個集團包括你自己利益的行為,想也不要想。從技術上,劉邦當然可以揭露商山四皓是假的,呂雉、子房都是在忽悠,但是這種撕破臉從本質上無以善其後,既違背呂氏及功臣集團等代表的原始合夥人的利益,也影響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從根本上也違背劉邦自己的利益。
這時候,再美麗再受寵愛的戚夫人,再寵溺再偏愛的幼子劉如意,當然不妨犧牲掉。
就是這麼一回事。
-
17 # 士說新語
商山四皓何許人也?
商山四皓,是秦末朝廷的四位博士官,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但秦始皇焚書坑儒,於是為了避禍,不約而同隱居於秦嶺之中的商山。至於這四個人分別是誰,筆者在這裡就不詳細做介紹了,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四個人在秦末的時候,已經是知識分子領域的公知大V,在秦末文化界留下了比較大的名聲。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到底商山四皓是真有本事,還是被人營銷出來的“公知”,筆者就不清楚了,反正,這四個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秦漢之際避禍的知識分子精英。
商山四皓與劉邦的關係劉邦對知識分子輕侮的態度和放蕩不羈的行為,在中國皇帝裡面是最突出的。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的人格品行在歷史上是備受詬病的。
根據史書記載,劉邦一貫不務正業,從未踏踏實實從事農業生產,性格散漫,盛氣凌人,大大咧咧,無所顧忌。他爹對他的這種行為深惡痛絕,常常嚴厲斥責,然而,劉邦從來不聽老子的話,依舊我行我素。做泗水亭長的時候,吃喝嫖賭,無所不精;造反以後,他依然如此,後來打敗項羽,他在洛陽南宮大擺宴席慶功,在討論劉勝項敗的原因時,高起、王陵直言不諱地當面評價劉邦:“陛下慢而辱人。”
劉邦在平定英布時,被流矢射中,傷情嚴重,呂后為他請來名醫診治,劉邦問醫不醫得好?醫生說可以治,你猜劉邦怎麼說?劉邦謾罵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他沒有讓醫生給他治病,用錢給人家打發了,於是,沒過多久劉邦就掛掉了......
劉邦對人的輕侮,連他爹都不放過。公元前198年,在未央宮落成的慶賀宴上,劉邦都沒有忘記嘲笑他爹。他端起酒杯,“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 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輕辱自己老爹,真是不當人子啊。
這種放蕩不羈,大大咧咧性格的劉邦,自然得不到素來看重顏面的知識分子的喜愛,更何況是那種傳說中隱居的知識分子精英“商山四皓”。
所以,當年劉邦建立大漢之後,曾經廣招天下名士,四皓堅決不出,毅然隱居。
商山四皓政治秀的背後那麼這跟後來四皓出來為太子劉盈背書有什麼關係呢?
並不是說劉邦徵召不來的人,從了劉盈,就讓劉邦以為天下士人之心歸太子了,而是這件事情,所造成的輿論影響。
四皓有沒有真才實學不重要,即便有,都已經是四個80多歲的糟老頭子了,還能發揮幾年餘熱。問題的本身在於這四個糟老頭子曾經拒絕過劉邦,現在卻又出來為太子站臺,天下士人會怎麼看?輿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這些其實都是不言而喻的。
太子有呂后這麼個政治強人母親,實力自然不是趙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所能比的。雖然戚夫人得寵,但問題是戚夫人政治智商堪憂,呂后可是在漢初功臣中縱橫捭闔的人物,給她出“商山四皓”背書這個主意的人,可是大漢建立以後,為了自保避險不出主意,做透明人的張良啊。
劉邦本來想強行扶劉如意上位,當然他可以不可以呂后的感受,也不在於呂后的能量,但是,當商山四皓出來以後,作為皇帝的劉邦就需要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這一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輿論必然倒向太子,太子的名望必然會火箭速度般提高。在沒有這個事情之前,廢太子就是一件不保險的事情,現在加上這個輿論引導,難度已經呈幾何倍提高。劉邦感覺自己一旦廢掉太子,要面對的就是天下臣民的群情激奮了。
另外這個事情,還有一個潛在的政治訊號,像商山四皓這樣的人,是不能以高官爵位,房子車子來打動的,能夠打動知識分子的,自然只有知識分子,所以呂后請動商山四皓,必然就代表了太子背後站著有實力的知識分子,而能夠給他出這麼個主意的人,也是相當厲害的。(畢竟張良)
所以,劉邦才會說太子““羽翼已成”,不是太子長本事了,而是圍繞在太子身邊形成了一個很有實力,難以輕易處置的集團了。
-
18 # 阿T的寶藏
得民心者得天下,所謂民心,也就是眾望所歸。商山四皓是著名的賢者,代表了當時的聲望。四個老爺子因為討厭嬴政的倒行逆施,於是逃到了商山裡邊,不出來了。後來秦亡漢興,四個老爺子因為不願意被大大咧咧的劉邦所辱,依舊擱山旮旯裡頭,不出來。劉邦請了很多次,沒用兒。
劉邦晚年有了新的戀人,也就是錢鍾書先生說的“老房子著火”,愛得死去活來,恨不得把戚夫人的小孩如意立為太子,讓柔糯的劉盈和黃臉婆——他媽呂后一邊兒去。劉邦也確實打算這樣做了。呂后很慌呀,不知道咋辦,有人就告訴她,去找智多星張良。張良原本不想摻和帝王家事,但呂澤逼他,他就給了這個主意:讓劉盈去把商山四皓請出來。劉邦看到太子得了民心,就不敢亂來了。因為劉邦自己就是因人成事的,知道民心的重要性。
劉盈好儒,又講禮貌。老人家就喜歡這樣的年輕人。所以劉盈一請,商山四皓就屁顛屁顛地來了。劉邦發現之後,知道這個太子,是大家所喜愛的,如果自己強行要立劉如意,恐怕功臣集團和天下百姓也不會答應,遲早要政變推翻這個如意皇帝,所以只能哭喪著臉對戀人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經豐滿了,換不動咯!”。然後劉邦給戚夫人唱楚國的歌謠,劉邦出身在楚國的沛郡,祖上是魏華人;戚夫人給劉邦跳楚國的舞,不過戚夫人是齊國定陶人,也就是范蠡後來隱居的地方。
惠帝劉盈
-
19 # 風趣書生
“商山四皓”是秦末漢初的高人隱士,他們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u,四聲)裡先生周術。因為看不上秦朝的所作所為,一同隱居於商山。商山在陝西商洛。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聽說這四個人的名氣,派人徵召他們,四人知道劉邦是不尊重儒生,喜歡罵人,不應徵闢。劉邦無可奈何。
呂后生下太子劉盈,戚夫人生下趙王如意。劉邦寵愛戚夫人,覺得趙王如意像自己,屢次打算換掉太子,立如意為太子。呂后為此十分著急,問計於張良。張良說:“我知道有四個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羅致而又未能如願的。這四個高人年事已高,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們。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禮物,誠懇地請他們來,他們應該會來,這對太子很有幫助。”呂后派人去請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果然答應太子的徵聘,來到朝廷。
一次朝廷宴會,劉邦看見太子身後跟著鬚眉皆白的四個老人。劉邦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歷,知道是商山四皓。劉邦大吃一驚,說:“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商山四皓回答:“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劉邦叫過戚夫人,指著商山四皓說:“我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呂雉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感到自己前途險惡,不禁大哭。劉邦即興作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面對既成事實劉邦也無能為力,英雄一世的劉邦此時的心情卻是傷心的。
-
2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劉邦本來一直轟轟烈烈想換太子,可是等到他發現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後的時候,他忽然就認為,太子羽翼已經豐滿,他換太子已經不可能成功了。
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奇怪的,為什麼說很奇怪呢?因為商山四皓事實上在整個漢朝歷史上,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有一些歷史愛好者認為,商山四皓其實是秦始皇皇宮中的一些元老大臣,因為不滿秦王朝的統治,所以才跑到山上躲了起來。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猜測而已,並沒有歷史史料佐證。商山四皓應該只是一些隱者,他們本身的能量並不大。就算他們加入了劉盈的集團,他們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事實上,劉盈當了皇帝以後,也沒有看見商山四皓髮揮過什麼作用?
(劉盈劇照)
既然如此,劉邦為什麼看見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後,就覺得劉盈羽翼豐滿,他無法撼動了呢?
再說了,劉邦向來瞧不上儒生。就算儒生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只要是儒生,劉邦就沒有把他放在眼裡。當年酈食其去見劉邦的時候,劉邦見他是一個儒生,戴著高高的帽子,所以甚至當著酈食其的面,故意往帽子裡撒尿,表示他對儒生的輕蔑。
既然劉邦從來就瞧不上儒生,為什麼作為儒生又年邁的商山四皓站在劉盈後面的時候。劉邦卻覺得劉盈已經羽翼豐滿了呢?
我認為,其實這只不過是劉邦的一個藉口而已。我們說這是劉邦的一個藉口,意思就是說,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換太子。
為什麼說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換太子呢?
劉邦最初想換太子,是因為他太過軟弱了。
劉邦當時最擔心的,就是他去世以後,群臣們做大,從而奪了漢家的江山。劉邦當年之所以要殺功臣,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但是,假設劉邦把太子之位換給了劉如意,劉邦就能夠解決他的擔心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劉邦把太子之位換給了劉如意,是有一個大前提的。這個大前提,就是劉邦可以多活一些時間,一直活到劉如意長大。劉邦在沒有衰老和受傷之前,他還是比較相信,他能活更長時間的。但是後來年邁衰老,又受傷以後,他知道他等不到劉如意長大了。這樣一來,劉邦必然在心中,要拿劉盈和劉如意來PK。
(影視中的劉邦和劉如意)
那麼,劉邦PK的結果是什麼呢?咱們不妨來猜測一下。
先看劉盈和劉如意的PK。
劉盈性格比較柔弱,但他是一個成年人。而且他受到了朝中很多大臣的擁戴。劉如意確實比較果敢,像劉邦。但他只是一個小孩兒,而且他是沒有得到朝中大臣擁戴的。第一個PK,顯然劉盈是完勝劉如意的。
再看呂后和戚夫人的PK。
呂后殺伐果敢,在政治上比較強勢。就從呂后非常乾脆地把韓信給殺掉,就可以看出,她在政治上是很有作為的。同時,呂后還獲得了朝中大臣們的極大支援。欺負人情況不一樣,欺負人除了會跳舞,其他都不行,更沒有什麼政治頭腦,在朝中也沒有什麼大臣擁戴她。所以在呂后和戚夫人的PK中,呂后也是完勝的。
(呂后與劉邦)
既然呂后母子和戚夫人母子PK,呂后母子完勝,劉邦怎麼還會把江山交給戚夫人母子呢?
劉邦雖然不願意把國家交給戚夫人母子,但是年老多病的劉邦,又離不開戚夫人,戚夫人能夠給他帶來很大的安慰,讓他覺得日子過得比較舒服。
劉邦確實是很愛戚夫人的,有一次,劉邦在大白天就和戚夫人溫存。當時周昌去找劉邦,因為隨便慣了,就直接進去了。進去後,就撞見了劉邦和戚夫人溫存,所以,周昌就趕緊退了出來。而劉邦也跑出來抓住周昌,騎在他脖子上,問他,怎麼看自己?周倉就算被劉邦騎在脖子上,依然說,他看到的是桀紂一樣的君王。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劉邦整天和戚夫人膩在一起,他也知道,這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但就算不體面,他也依然捨不得。
直到後來,張良讓呂后去把商山四皓請出來,站在劉盈身後的時候,劉邦才算找到了藉口,於是他就用這個藉口來搪塞戚夫人。
所以說,商山四皓並不是有多厲害,只不過他們恰好成為劉邦一個恰當的藉口而已。
(參考資料:《史記》等)
回覆列表
劉邦吃了大虧還不知道,張良把劉邦再損了一回。當然,如果太子被廢,老師也是有責任重大。所以張良必須得幫助自己的學生走出困境,於是,他想到了"商山四皓"這幾張牌。
一,劉邦與當時的所有在江湖上混的人一樣相信虛名。就說"商山四皓",他們究竟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又有什麼能耐?
他們四個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嗎?為什麼秦始皇先請他們而又不用他們?或者說用了他們,也沒有給他們大官做,所以,他們才就跑了?
按說,他們都住在商山,離秦國或者秦帝國的首都咸陽不遠。離這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遠。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宜。但是,六國的人才都朝秦國而來,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凡是有才能的人,在秦國都有一官半職。但是,這四個老人家卻跑了,不僅跑了,而且跑到深出藏著不出來。這不是打人家秦始皇的臉嗎?"以重朕之不德"嗎?他們鬧彆扭,秦始皇乾脆就不用了。
二,劉邦看重的,大概就是他們都反秦意識。劉邦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個基層官吏。但是,劉邦不好好工作,在社會上與不法分子勾結,到處混吃混喝,接近江湖人士,擾亂社會治安,曾一度被抓。如此一來劉邦與商山四皓應該有共同語言,所以,劉邦對他們無比羨慕。
劉邦是個不安分的小官吏,但是,他又不如蕭何曹參好好工作,這升級就渺茫了。商山四皓大概也是嫌官小,所以離開了秦始皇的朝廷,過自由生活去了,這又與劉邦有相似之處。
三,不在秦始皇手下工作就算了。如果象荊軻或者張良一樣有點特別之處,倒還是可以使人矚目的但是,他們沒有這樣的行動。
既然在秦始皇朝廷裡面混不下去,又沒有反對秦始皇的實際行動。他們又是怎麼出名的?
這就是人家的貴重之處。
所以說,他們都出名,是由於不鳥秦始皇以及秦始皇政權。做一個異類或者過一種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處士生活,也可以出名。
但是,人們對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執意追求。遠古的許由,務光就是赫赫有名的處士。所以,一旦與處士沾上光的人,名聲立即大噪,而且遠揚。商山四皓也許就是這樣得了名聲。
於是,秦始皇剛剛統一了六國,萬丈雄心地建立了大秦帝國。他發詔書,蒐集人才,一起來治理國家。於是,人才源源不斷地來了。其中就有這四個老人。但是,秦朝官吏沒有給他們大官做,他們不高興,"回家賣紅薯"了。但是天長地遠,回不去了,就躲進了秦嶺深山之中。後來又藏在商山林泉樹陰之下,悠閒自在的看雲起雲落。
劉邦一定聽說了,心頭渴望不已。大概就記住了他們是一定有大本事的人。只是秦始皇太可惡,不讓他們發揮才能而已。
四,呂后是如何才請出商山四皓的?劉邦建立漢朝後,是去請他們出山的,可能不是親自顧茅廬,禮物恐怕也不多,所以,人家不出來。
先已經說到了張良。張良是繼荊軻後對秦始皇動手動腳的刺客。反秦無疑;商山四皓是腹誹。所以他們有共同點。張良知道劉邦對這四個人很渴慕。要不然張良不會出這個主意給呂后的弟弟呂澤之。
張良說,你只要想盡辦法去把這四個人請出來事情就好辦了。你想想,皇帝做不到的事情,太子做到了,這就說明太子比皇帝更有本事。劉邦就看重有本事的人嘛。
舅舅呂澤之讓他姐姐呂后出大價錢了。重金,大禮,安車駟馬,顯位,太子恭清,別墅,奴僕若干,事諧後封賞。
這樣的事哪裡去找?
對四皓而言,錯過了這趟車,再拿架子也沒有機會了。於是,他們慨然出山。
如此一來,秦始皇請不出來的處士,當朝皇帝請不出的四皓,偏偏讓劉邦的兒子,當今的太子劉盈請了出來。你說是誰的本事大?
劉邦一看,兒子劉盈的背後站著的人,是當年他劉邦羨慕之後又請不出來的人,他會做如何想?
五,秦始皇,漢高祖請不出所商山四皓的原因直接地說,秦始皇,漢高祖認為,沒有你們,國家的機器照樣轉。朕就是不想給你們那麼多的優惠政策,愛來不來!
就請人代價而言,劉盈是出了大價錢。他的父輩不是出不起,而是不想出。
劉邦自以為是,認為劉盈"羽翼已成",其實是皇帝想多了。商山四皓,究竟替劉盈起了一些什麼作用,反正覺得迷糊。
劉盈繼位後,他們上哪裡去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