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十月山城l
-
2 # 法拉第未來FF
評價這部電影和原著的關係或是改編的技巧,其實都沒有太大必要性,對於喜歡陳忠實的原著的人來說,電影《白鹿原》應該只能算是一個精華版或是節選版,原著的歷史跨度、涉及到的奇異元素、劇情和人物的資訊量和小說中活靈活現的細節描寫,都不可避免的經過了大幅度裁剪和節選,如果從呈現原著面貌的規格來說,它的確令人意猶未盡,可是僅就這156分鐘的公映版電影本身來看,《白鹿原》已足夠完整。
同樣,僅就創作者對一片土地的歷史和社會程序關係的細微觀察和呈現,已然使《白鹿原》擁有了非凡的價值,更何況有節奏緊湊但不乏留白的風格,影片很好的抓住了時間線上的每一次變革對白鹿原的影響,並使其套牢人物的遭遇和轉變,比較重要的清朝結束、農會鬥爭、軍閥混戰、國共決裂,都很巧妙的融入到故事中,用小人物推演歷史的程序,這樣的方式並不新鮮,《白鹿原》勝在做得純粹而且技巧圓熟。其中高臺批鬥鄉約、火燒麥田等戲分各具特色的同時做到氣場統一,還有奏腔、割麥、祠堂會議等富有儀式感的場面,都散發著濃郁的美。
影片的視聽美感和表現力是勿需置疑的,但如果這樣一部承載歷史的電影只是有美肯定不夠,還要有更大的能量來穿透歷史,讓現代觀眾去理解並進入一片比較陌生和遙遠的土地,《白鹿原》的這個能量來自人物,一群生存慾望足夠旺盛且線條足夠簡單的人物,兩個老地主白嘉軒和鹿子霖一個定若磐石一個牆頭草,下一代白孝文和鹿兆鵬則是他們的鞭子下背道而馳的逆子,一個性格扭曲,一個投入革命,長工的孩子黑娃和舉人的小妾田小娥懵懂著摸到了自由的門檻,卻改變不了命運,最終成為祠堂體制的犧牲品,這些比照鮮明的人物像原子核一樣彼此靠近,擠壓、纏鬥、聚變,最終在毀滅時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在白鹿原上演繹出千百年來不變的輪迴。
-
3 # 巨蟹90後
張嘉譯和何冰主演的《白鹿原》一共77集,花了半個月算是終於看完了。其實越看到後面越是覺得乏味,雖然說小說很長,將故事拍出來也會很長,但是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拍成77集這麼誇張。
原先我以為會從清末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因為看片頭裡,主演等人的裝扮似乎是很老了。可是拍到建國後就結束了,估計也是吧,再往後就不知道該如何拍了。也不一定能夠播出。
首先說缺點。就是裡面的妝容,假如主演張嘉譯和何冰在出場第一集時,是20歲,那到建國也不過才60多歲,為什麼到結尾的時候,兩人的頭髮和臉已經誇張到那種程度,似乎是已經八九十歲一樣,這個不合理。
在很多電視劇裡要在短短一段時間裡,拍出跨越幾十年的年齡層,一般的做法就是找一箇中間年齡段,也就是40歲左右的演員,出場的時候裝嫩,看著很彆扭,因為一看就年紀很大。然後到了中年就是貼個鬍子。然後到了老年階段,就是將鬍子變白,這個真的是無法理解。
因為,到了青年之後都會留鬍子啊。既然中年留鬍子,那青年也可以留鬍子啊。要不然為什麼到了中年以後,鬍子突然就不剃了?就這麼奇怪。
當然,這是生活中的事。電視劇沒辦法,只能用這個來表達年齡的增長。可是在《白鹿原》裡,朱先生的兒子演員都沒換一個,直接用一個小孩,貼上鬍子就表示中年了嗎?
且不說這種鬍子有多假,就按照電視裡設定的年份增加上去,也不過三四十歲的年紀,怎麼就老到那種程度了呢。這個實在是說不通。
然後,說一些優點。其實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群眾的戲份。主演反反覆覆就是那些繁瑣的事情,一個小心眼,一個寬宏大量。反覆如此,反倒是那些村民的表演更加深刻的表現了眾生相。
這是很多電視劇都在努力做的事情,雖然《白鹿原》裡依然是有點標籤化,但看上去也算不錯了。
-
4 # 一禾a
《白鹿原》裡刻畫了許多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他各自的人生,許多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局的不完美更加體現出故事的真實性,對百靈和兆海的死惋惜,對黑娃和田小娥的死遺憾,對路三和孝文的死同情。這個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歷史悠久的白鹿原依舊屹立在關中的大地上,依舊盪漾再人們的心裡。
-
5 # 張張張月亮
這是一部寫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價.
從人物的選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安排,白嘉軒,孝文孝武,鹿子霖,兆鵬兆海,鹿三,黑娃,亦或是小娥,田福賢等人,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其性格的烙印,之外作者安排了一個類似於先知的朱先生,我認為朱先生的價值在於點醒了世人也是讀者,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確的為人道理。
-
6 # 儒意老師
讀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才理解著名的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的名言:“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中印象最深刻的三個人物白嘉軒、白靈,田小娥。族長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作為封建禮儀維護者和守護者,主持村中重大事情。擁有高尚的品格,但也是受封建思想影響很深的人。
田小娥,是原上人們憎恨而不齒的物件,她想追求幸福生活和自由的愛情,但在封建思想的壓迫下,被人利用破罐破摔,連最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進不了祠堂,在飼堂被脫了衣服在族人前被鞭打,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她已經失去了自尊,靈魂,從此成為行屍走肉。
白靈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和啟蒙,不懼任何反動勢力和封建家長制的壓迫,敢愛敢恨,為革命、為愛情殞身不恤,她是新世界的代表,這光明的象徵,是當時社會的一股清流,給人們帶來希望。每一次社會程序,都會有一部分人為理想,信念而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我們敬佩白嘉軒的正直,大義,卻又指責他對待田小娥的原則。他永遠也走不出封建社會的禁錮。我們對田小娥的命運深感同情,同時又對她的不知廉恥而憎恨。白靈性情剛烈,追求自由,然而當革命成功後,她卻在清黨運動中被活埋。我們讚美他追求新世界的堅定信念,也哀悼她的離去。
青山處處埋忠骨,我不禁想到了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紅軍出生入死,一心追求真理,他們奮發向上的朝氣,開拓創新的銳氣和捨身忘死的骨氣凝聚成了共產黨人革命者獨特的精氣神,為主義而犧牲,為信仰而戰鬥,指的就是像白靈一樣的人,他們是黑暗中的一抹光,照亮了全世界。
-
7 # 行走中的街拍
書和電視劇都看了,感覺差距好大,幸好有這些老演員在撐著,覺得還有看頭,這書寫的就是一個時代,能跟這書媲美的也就是平凡的世界了。
-
8 # 農家小寶貝娟子
《白鹿原》是一部展示了渭河平原五十年的風雲變幻的優秀劇作。
《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老輩人的族鬥糾葛之中,但劇中故事長卷一角中漫溢的氣息和人性激變卻難以掩藏,白鹿兩家世代相依的家族親情,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鄉黨親鄰的“相愛相殺”被展現得妙趣橫生。
《白鹿原》在特定方面契合著受眾普遍的審美情趣,並引發心靈共鳴,由此產生了觀眾與熒屏更進一步的精神互動。原著中鹿子霖被革命黨剪辮子的劇情,白嘉軒苦命的前六房媳婦則都淡化成了平原上的六座墓碑等。這麼一變,其節奏簡明亦符合邏輯。
-
9 # 墨默影視
.《白鹿原》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雖然和小說相比有所改編,但是不得不承認拍的好看。
-
10 # 王大俠2233
追了這麼久的劇,終於完結了。看得時候心潮澎湃,但是等看完了以後總是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為什麼感覺依舊是意猶未盡。就像是結尾處二豆的吶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是總是覺得應該一吐為快。近幾年算是篇幅比較宏大的國產劇集了,本片帶給人的從來都不是那種從一而終的感覺,即使是在觀看的過程中全程都然人有種跌宕起伏的體驗。既然說到了二豆,那麼就從二豆開始說起吧。
每一部影視作品不管劇情是如何演繹,人們對於一部作品先入為主的總會是人物,是演員,是角色。而貫穿整部劇集的一個人物“二豆”無疑讓所有的人眼前一亮。這個原本是屬於配角的小人物,卻在不經意之間為大家奉獻了幾乎是教科書一般精湛的演技。甚至很多看了《白鹿原》的人都會認為二豆屬於原型演員,或者說他實際中就是一個傻子。但是二豆的飾演者揚帆卻是一個非常低調的演員。
楊帆,出生於1976年1月16日,現年41歲,山東青島人,參演了《雪豹》、《黑狐》、《畫江湖之不良人》、《微笑來了第2季》、《長安三怪探》、《天才碰麻瓜》、《雲上的誘惑》等影視劇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演員,不過作為一位實力演員之前似乎名氣差的有些離譜,微博粉絲都不到一萬。
在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大環境下,如果不是有幸飾演了這樣的一部作品又有誰會記住這個演員呢?
而對於導演來說,劇中的這個原著裡沒有的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我們的周圍似乎每一個村落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傻子。他以一種常人無法逾越的眼光審視著一切。而他的出現也為本劇增加了很多真實感。使得劇情更加接地氣。人物也更加豐滿。
白嘉軒這個人物至少在本片中是非常有血有肉的一個漢子,似乎張嘉譯對於正面人物的塑造頗有心得。一直以來張嘉譯飾演的平凡的小人物比他飾演的大人物要多得多。慢慢的也會給予觀眾一個訊號。基本上這個人物只要一出現。本身就會具備一些素質。比如說正直,慈愛,孝敬,熱心腸等。縱觀他近年來塑造的熒幕形象《爺們兒》中的李國生,《一僕二主》中的楊樹,《營盤鎮警事》的範黨育等基本上都具備那些個國人普遍寄予美好希望的品質。可能這也是對於這個演員的一個限制。但是在本片中這種品質可以說是最大限度符合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性格。
也許是出於美化的方面的考慮,原本涇渭分明的白嘉軒有點脫離了原著的味道。但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原著小說是建立在一種上帝視角來看待百年發生的事情的,不會有太多的情感參雜,而電視劇最終是要讓觀眾有一個情緒依託,以及感情共鳴的,因此白嘉軒才會多了一些聖人模式。即就是如此,本片中的白嘉軒也算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改編,既保留了原有的核心,也不至於讓觀眾產難以接受。
而鹿子霖這個人物對於演技而言就不需要過多的贅述了。因為就在開播的第一天起,大家就被何冰老師精湛的演技圈粉了。甚至很多時候鹿子霖這個角色是比白嘉軒要更高一籌的。各種生活化的細節讓這個人物更加的討巧,但是這同時也給這個人物產生了某種和原著有偏差的裂痕。原著對於鹿子霖的形象是比較奸詐陰險的,同時又是好色的。這一點電影版的白鹿原體現了一大半,但是電視版的白鹿原將這些屬性逐一淡化了。
可能是為了考慮本劇最終是要和觀眾見面的。因此對於原著的一些性格進行了“磨皮”處理。因而,我們看到的鹿子霖時而有點小聰明,時而有點呆萌。雖然這樣也能體現這個人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特點。但是過多的展現這種小聰明的細節,以及那些在人前很刻意的賣蠢除了會增加一些喜劇效果之外。並沒有把握住原著中人物的核心。當然這個和何冰老師的個人演技是沒有關係的。我們也能理解導演,因為畢竟最後鹿子霖沒有像小說中那樣的結局。這個結局還是很開放的,而且也摒棄了很多關於人物好色的細節描述,到田小娥那一段點到為止。再無其他,這樣樹立這個形象可能是為了此消彼長吧。從原著的角度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但是一切帶入到本劇中也就很容易釋懷了。
我並不認為仙草是本片的第三大主演。姑且不論男主女主的位次。就從人物的設定來說仙草無疑讓白嘉軒在本片當中呈現出來的性格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因為中國的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使是諸如白嘉軒這樣的人,依舊是一家庭為重的。因此在片中為他穿插一個賢內助,看起來更是合情合理得了。沒有人會認為這樣的設定是不合理的。除了原著的角度。
因為上文說了,原著是站在上帝視角看百年激盪的,因此會少了很多人文關懷。他的語言幾乎是描述性的,而不會刻意的增加一些個人情感。但是電視劇是需要有靈魂,有好惡的。因此仙草這個角色看起來是非常符合實際的了。白嘉軒的那些個正直,有責任,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是需要這麼一個女人來作為襯托的。如果沒有仙草,本劇中白嘉軒這個形象就不會那麼有說服力,就會顯得很空虛。從劇情的安排上來說,仙草這個形象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除去了這種綠葉屬性的話,仙草和朱先生以及鹿三。在整個架構上的作用幾乎是相同的。仙草襯托出白嘉軒對於家庭的一面,鹿三襯托出他對於友情的一面,而朱先生則是襯托出白嘉軒的那種氣勢更加遠大的一面。但是僅此而已,一個農人,一個注重祖宗祖法的農人必然有其侷限性。白嘉軒的抱負依舊是在白鹿原的邊緣戛然而止了。固守著的依舊是自己的一方土地。
鹿三的表演中規中矩,而朱先生是會讓大家吐槽的。因為白三爺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但是這對於演藝界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記得很久之前,我們對於演員都是記住了他在某一部劇中的角色而往往記不起他的真名。例如,劉星、白展堂、白景琦、李雲龍,宋江等等。但是現在似乎一切都倒過來了我們記住的都是“李易峰,AB,吳亦凡,鹿晗等”這個可以說是非常諷刺了。而朱先生的扮演者劉佩奇老師可以算得上是演藝界的一位老戲骨了。因此之前的那種違和感隨著劇情的深入便會逐漸的消失了。等看完之後,一時半會竟然想不起來別的人可以勝任這個角色了。這也算是成功了吧。
鹿兆鵬這個強行插入的角色,稍微有點讓人感覺不近人情了。因為很多原著中沒有的品質全部加到一個原著中本來就不是很顯眼的角色上以後,就會讓人感覺有點突兀。並非雷佳音的緣故,只不過鹿兆鵬需要保持原著的人物風格以外還需要加入一些抗戰的成份。因此這樣多重的屬性被安排在原本就不會那麼豐滿的人物形象上,我還是認為這是一個缺陷的。但是結合具體的劇情演繹來說還是比較順暢的。就如同百靈這個角色一樣。孫銥的演繹略微有點浮誇。讓人很難適應。
人物的巨大反差,這個和演技有關係。可以說這個演員在本劇中演技派叢生的環境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對比效果讓人很難接受。但是有時候劇情的發展還是需要這樣一個莽撞的角色來進行推動的。從這一點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雖然每每到了成年百靈出場的時候我會選擇快進,雖然我覺得成年百靈身上完全沒有了少年百靈的那種靈氣,雖然……但是這一切都是可以用女大十八變來解釋的。應該會解釋的通吧。
可能我們在劇中還忽略了一個人物,那就是白孝文。個人覺得瞿天臨這個演員如果一直保持著這個演技發展的話,將來一定會有大紅大紫的一刻。可能說他缺少一個可以讓他封神的大熒幕作品。白鹿原並不是他的終點。他會有更大的舞臺。在瞿天臨的演繹之下,白孝文栩栩如生,沒有人會覺得這個人物不可恨。但是當你去謾罵這個人物的時候,卻又是張不開口。因為白孝文和冷秋月一樣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們的身上都是揹負了舊時代封建制度的枷鎖。冷秋月的死我們可以說是鹿兆鵬的無情,但是這個人一開始就被賦予的宿命已經被註定了。這個是後天再也改變不了的。
但是白孝文反抗了,他的反抗卻是另類的。是一種破罐子破摔式的。一個人長久以來被面具所禁錮,一旦有一天逃出牢籠後擁有的破壞力便是驚人的。沒有誰可以預料人性面對自由會是一個什麼情況。白孝文做到了。他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為大家生動的演繹了南柯一夢,雖然本片對於白孝文還是多了一些剋制,包括原著對於他也都是沒有讓人性的惡到了不可收拾的田地。但是依舊是以一種悲劇式的結局收尾。
田小娥的飾演者李沁,大家對於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紅樓夢。但是對於這個版本的紅樓夢一直都沒有看過。因此對於這個演員也算是第一次接觸。即使大家對於她的罵聲此起彼伏。但是公平的來說,導演選擇李沁和本劇對於田小娥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完全吻合的。導演看來,田小娥是一個悲劇人物,她在小說中的那種放蕩被淡化了。體現最多的就是對於自由的嚮往,以及對於封建枷鎖的衝擊。從這兩點來說李沁演繹的沒有大毛病。可能大家認為張雨綺的那一版才是田小娥的模樣吧,著多少有點先入為主的樣子。但是大家在嘲諷李沁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一個孫銥。這樣一想似乎李沁就更加不錯了。開個玩笑。
至於其他人大都是中規中矩的發揮。因為本片的演員們大都是屬於演技派的,對於劇本的理解以及人物的塑造都不會有太大的差錯。因此演員陣容基本上可以說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簡單的說一說本片的其他方面,比如說劇情。
開播之前,導演劉進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本片大概還原了原著百分之八十左右。再看第一集的時候,我對於這個數字是持懷疑的態度的,因為仙草的孃家設定的就和原著大相徑庭。然後看了六七集以後,我就更加堅定了這種想法。導演一定在開玩笑愛。這哪裡像還原了原著百分之八十左右,這才是剛剛過及格線啊。但是我還是往後看著,直到看完了全部的劇集。我才發現原來導演沒有騙人。
還記得原著中白嘉軒的父親臨終前囑咐白嘉軒要照顧好鹿三。很多人看到電視裡白嘉軒的父親到了都沒有說這句話,就開始罵街了。但是往後看的時候,在某一集白孝武,白嘉軒以及鹿三喝酒的時候白嘉軒父親的這句話就出來了。以及百靈的死,雖然是和原著不一樣,但是在本劇的主線裡,這樣的結局還是很順暢的。而且黑娃最後的結局也是符合原著的。諸如此類,很多。因此大家一定不要過早的下結論,本片到底好不好。看完以後你會發現很多。
原著畢竟是一部民族史詩般的著作,因此大多數的時候會忽略角色們作為人的基本的屬性。而電視劇為我們展現的大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因此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所以我們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去參看原著本來就是不合理的。我們可以從改編的好與不好來評價一部電視劇,而不是僅僅從是否忠於原著去談論。如果大家對於本片多一些理性,就不難發現。這是一部爹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百年白鹿原一樣的。
其他的方面,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那一碗香噴噴的油潑面了,沒有誰可以拒絕那樣的誘惑。據悉為了拍攝《白鹿原》中“吃麵”的場景,劇組準備了近兩千斤麵粉,全劇大概做了五千到六千碗麵。當記者採訪劇中部分演員談吃麵戲份時,他們最深的印象竟然是:“麵條太好吃了!”這也使得油潑面意外走紅。
本片的音樂全部由國寶級藝術家趙季平作曲。就如同我們之前欣賞《水滸傳》,《大宅門》一樣。音樂有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這也算是一部史詩級的電視劇的標配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誠意,以及對於好劇的執著。畫面上也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尤其是那滾滾的麥浪讓人不由得產生一種代入感,彷彿自己見證了白鹿原上發生的點點滴滴。看來這都是下了功夫的。不由得讓人產生對於劇組的崇敬之情。
如果說國內的導演們可以這樣對於自己的作品負責,演員本也不去辜負自己所飾演的角色的話,那麼我們今年看到的諸如《人民的名義》,《白鹿原》等劇則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是會作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真切期待每一部好作品的問世。就像之前馮小剛導演說的那樣,正是由於部分垃圾觀眾,才會有了那麼多的垃圾作品。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也是有許許多多的真心希望看到好作品惡不是那麼太垃圾的觀眾的。希望國內的導演們別讓我們失望
-
11 # 劇Show
陳忠實的《白鹿原》,是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
重要收穫之一,能夠反映那一時期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把這部
作品放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大格局裡考量,無論就其思想容量還是
就其審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獨特的、無可取代的地位。即使與當代世界
小說創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應該說是獨標一幟的。因
-
12 # 學到禿頂變光頭
白鹿原這本書筆力蒼勁、視野宏闊、站位獨立,敘述了從清末到文革這段時間,渭河平原,一個叫白鹿原的村子裡,白姓、鹿姓的同源兩族,與天鬥、與地鬥和與人斗的一系列往事,故事紮根民間,鮮有政治傾向,更像是還原了一段近乎真實的秘史。情節起伏與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人性揭露,透著一股直插人心的力量。在本人看過的近代長篇小說裡,堪與《平凡的世界》相媲美。
故事中的白鹿原中有兩個地方——祠堂和戲樓,交替上演中最主要的大事。從立鄉約、懲處小娥和白孝文、求雨水,祠堂主要處理家事、族事,用於齊家事,正族人。戲樓發生的大多是國事,鬧革命、剿土匪、滅異己,多是為了治世平天下。白鹿原就像是一個舞臺,兩姓各色人物交替在臺上唱戲,紅臉白臉,生旦淨末醜應有盡有;舞臺的中心從祠堂到戲樓,也意味著兩家的爭鬥隨著世道的變幻從宗族地位的鬥爭演變為政治權力的較量。
與同樣是描寫陝西地區人民的同時期作品《平凡的世界》相比,《平凡的世界》故事的時間跨度僅有短短几年和著眼點更小,但更多的用意在於以描繪平凡人的經歷來勾勒時景,反映世道。而《白鹿原》的故事時間跨度更長,視野更加宏闊,但作者的用意更多地用世事動盪與人事紛爭來揭示人性的複雜。
故事中,朱先生、白嘉軒唱了一輩子紅臉,鹿子霖時而紅臉時而白臉,白孝文從紅臉唱成白臉,鹿兆謙又從白臉唱成紅臉……從人格上,各人物分明的分出了三六九等。
聖人朱先生——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一生剛正不阿,淡泊名利,心繫蒼生,洞察世事。朱先生雖有治世之才,矢志專心治學,造福黎明蒼生,奈何世風日下,人性不古。外出遊學碰到一群打著學術交流的旗號尋花問柳,花天酒地的偽知識分子;回鄉教書,可惜又趕上洋學盛行,弟子總歸不多;實有一身抱負,然而尋不得有賞識,值得輔助的伯樂;編纂縣誌,經費劃撥也是困難重重;空有滿腹經綸,卻只被民眾當做占卜算卦之用,連上戰場捐軀赴國,都被統治者想方設法阻撓下來。朱先生高風亮節之餘於也有消極避世之嫌,雖然一生苦苦等待伯樂而未果,動盪的年代最終只能獨善其身,終究“聖人無名”,但能夠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種遺世獨立的傲然風骨,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了。
上人白嘉軒——素時仁厚易稱讚,亂世凜然難自安。平素為人耿直,宅心仁厚,大義凜然,家規嚴格,但受了知識眼界的束縛,為人處世跳不出莊稼人的思維,身板挺直但終究格局不大。尤其是在家庭的教育上,白嘉軒也由於十分注重家族聲譽,對待家人的寬容程度不及外人一分,白孝文出軌小娥便急於撇清界限,從此不聞不問;百靈加入共產黨,便從此斷絕父女關係,相比之下,對待早期恩將仇報的黑娃,卻不顧一切想盡辦法搭救。這可以說是中國典型家庭教育處理的一大通病,用虎媽,鷹爸式的教育,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以家族的期望綁架孩子自由的天性和壓榨自我追求的空間。這樣的方式很好地將儒家倫理的精髓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也將一代又一代了的自我所壓制;如白孝文一般,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慾望的一面,但卻受於禮法的約束,始終壓抑於心底,一旦有一天,某一個契機導致過於高築的心理堤壩出現漏縫,接踵而來的便是全線潰敗和全面崩塌。所以,我們的文化中應當增加正視人性慾望和合理表達慾望的機會與渠道,而不是一味的靠禮教來封堵慾望的出口。從讓座、廣場舞事件等來看,過高的道德標準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個人自由權利的一種束縛,甚至已經被作為綁架他人合法利益的一種工具。事到如今,我想我們的教育應當重新反思過於我們一直所奉行的“道德”的本身是否符合出於“道德”的動機,是否符合“道德”的標準,是否能夠達到“道德”的結果。
中人白孝文——厚載風光亦孚望,絕境回頭方思量。
中人鹿兆謙——少時叛逆招嫌忌,幡然聞道死足矣。
下人鹿子霖——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下人小 娥——小娥可以說是承包了故事起承轉合的關鍵點的主要人物,從黑娃的造反,白孝文的墮落,白嘉軒受傷直到白鹿原鬧瘟疫,都跟小娥有著密切關係,並且圍繞這位女性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很難引發對兩性社會地位的一番思考。從歷史的角度看,男女性地位的不平等是文明發展的產物。隨著農耕技術的不斷髮展,由於身體構造所導致的社會分工的差異引起了兩性的社會地位逐漸分化,男性逐漸成為社會權力的掌控者,而女性逐漸淪為男人的附屬品,不管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古中國,男性全都擁有支配女性的權利。從白家為了繁衍後代,先後娶了八房太太,到小娥先後從了武狀元、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在白鹿原裡,女性可以說已經徹底淪為了作為家族繁衍和男性洩慾的工具。就像最近很火的傳統女德講師丁璇說的,不守貞操的女人會招致不幸,當然,說小娥的做法在當時的社會中是自尋死路也不無道理,故事中的田小娥
-
13 # 樂小小影
首先的話我覺得這部電視劇,這些演員的演技都很優秀。還有的話就是有一定的反應社會背景,這一點是比較好的。
不過作為一個正宗的吃貨,每次看這部電視劇,然後尤其是吃麵的過程,特別就感覺看他們吃特別特別美味,特別有感覺。但是自己吃吃麵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不過每次再看到那個環節就想吃麵,所以的話電視劇還是比較可以的,至少讓我食慾大開。
-
14 # YeanMU葉目
《白鹿原》,作者抱有極高期望,最終也確實寫得好。堪稱名著的小說,作者雖然無法避免帶入主觀情感,但是於人情世事總會盡量客觀,這樣才能自然演化出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甚至於超出作者自己的預期。《紅樓夢》如是,《白鹿原》應也如是。《白鹿原》中的虛幻應多是作者主觀情緒,這樣不容易破壞客觀。所謂抽取藝術典型,放大乖張,激化衝突,撩撥大眾情緒,屬通俗娛樂範疇,當作看《金剛葫蘆娃》,爺爺被抓走,我也很著急;葫蘆娃合體,我也覺得爽。《白鹿原》於我而言,是兩面窗戶。剔除時代特徵,它便是一面觀察古代自然村和儒家讀書人的窗戶。剛讀《白鹿原》時,感覺描寫比較客觀,於是很快便分離時代特徵,以其為模型,嘗試感知古代自然村和讀書人,進一步嘗試感知古代。生產方式和思想未變化,以往,國家變化並不大。加入時代特徵,它便是觀察近現代史的一面窗戶。會看到不少難以理解的事情,不過,越是看著彆扭的事,往往越有其深刻的原因,以往如此,現時也如此,與其遠站責罵,不如近步探究。《白鹿原》是小說,但是說它是那個時代變遷的社會實踐的調研報告也未為不可,小說是近距離的感性記錄方式而已。閱讀反映不同時代的著作,自然會不斷修正對以往的認識,再去理解著作中的人和事。我們身處的時代和以往不同,用現時的觀念和成見,根本無法理解以往。比如,價值觀。名利,名在利前,兩千年的主流價值觀;唯利的主流價值觀,其實才三十多年。不好輕易批判古人虛偽,名利本都是人性需求,前者可獲人認可,後者可改善生活。現時,利便是名利雙收,促成了唯利的主流;以往,名利被剝離,有利難有名,有名往往伴利,社會基礎也促成了名可能比利更實。市井逐利,白鹿村是最底層,越窮的人可能越逐利,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弘揚典範,普通人做不到;白嘉軒娶了幾次媳婦虧空大,折騰一番後,後面對利並沒多少熱情;朱先生更不用說。擱現在都是怪胎。以現在的社會基礎,我們已經很難理解古人的思想,但是它們都是客觀存在。重利易損人,重名多損己,農耕社會生產力低,禁不住太多摩擦內耗,因而,儒家思想在不違揹人性基礎上,促成了名在利前的主流價值觀,服務於社會秩序,同時,依其構建的社會秩序中,道德禮教對於人的約束力非常強。可能難以理解,比如,即使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普通女性都難以承擔“破鞋“的名聲,多半隻能選擇自殺,這僅是以往社會秩序的殘餘影響力;再如,《紅樓夢》中”繡春囊“情節,“邢夫人一見,就‘嚇得連忙死緊攥住’”,“王夫人,淚如雨下,‘ 外人知道,這性命臉面要也不要?’”,一體見慣大場面的人,竟會如此驚慌;以往年饉災荒時,佃農為什麼可以拖賴佃租?地主雖然有理,但怕逼迫過甚,惹出事非,承擔惡名。以往的社會基礎,道德禮教對人可以形成正負兩面的實質性影響,論負面殺傷力,名甚至可以超越命,這是客觀事實,案例極多。現時,我們如何能理解為個虛名弄得如此驚天動地,要生要死?社會基礎完全不一樣。身處這個時代,順應社會,順應本心,否則便是和自己過不去;但讀以往著作,需要儘量感知作品反映時代的社會基礎,否則,一次歷史的社會實踐旅行和全程睡覺應無區別。比如,以電視劇為例。小說作者在儘量客觀描繪儒家讀書人,為他們抱鳴不平。這個群體在歷史上非常重要,但是,在現代史中被歪曲得太厲害,無論官方、民間。電視劇開始便已經脫韁:徐秀才坐而論道時,決計不可能被一碗麵引得不知道東南西北;田秀才嫁女不太可能是赤裸貪戀權貴,不能把他誤解與田掌櫃同類合併;方升棄攻西安,多是大勢已去,不願傷及無辜,不能忽略人性善良一面,何況,儒家原有民為貴的理念;朱先生為勸方升退兵,加重名誘,事後點評方升好名,這已經是沒良知了,朱先生可是《白鹿原》的白鹿。一體人等,又重新被現有成見扭曲,若把古代的“名”當作衣服,兩位秀才利索扒下褲子便出門,方升趕忙穿好兩條褲子跟出來,看得人好是個心慌。精緻的小說往往於微處見性情,輕易改不得。電視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油潑面,嘩啦啦,你吃我吃大家吃。坦言,中國的美食應是斷層了,以古人對美學的造詣,但凡擔得起“美食“二字,估計色香味各層都是多層次的。宣揚中華美食?油潑面再譁怎麼劃得進榜。閱讀過程中,改變我最多的是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儒家思想為農耕社會提供一個穩定合理的社會模型,不好跨時代粗暴批判儒家思想的缺陷。比如,男女不平等,農耕社會生產力主要由男性創造,如果基於男女平等,這個模型無法平衡;理性點講,不太可能過度歧視女性,否則,長久以往,女性心生積怨,定會影響平衡;而且,君臣都有媽,以孝為先、人性有善,總會有人去修正這種不公平。凡事種種怪狀,不妨多多思量,源頭多半是受限於農耕社會本身。主流之外,不應以特例取真知,假若有後朝為現時著史,滿篇史筆也能勾勒出人間煉獄,管中窺豹,失之客觀。相反,儒家思想提煉人情世事,平衡各類人群,為農耕社會提供相當全面的模型,實踐兩千年不倒,可見其博大精深。何謂聖人,今日始知。
-
15 # 高分影視推薦I
《白鹿原》影評(一):好人的壞,壞人的好
太複雜了,白鹿原上的眾生永珍,每個人的人生都一言難盡,還是想用三言兩語說道說道。
白嘉軒身為一族之長,凡事都是家族利益優先,自小受傳統仁義道德耳濡目染,活了一輩子,是個好族長,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父親。
鹿子霖是個教科書級別的小人,自私自利,陰險狡詐,貪婪好色,卻充滿了人味兒,跟白嘉軒爾虞我詐卻在聽他交代後事時落下淚來,在鄉親們面前耀武揚威卻願意跟他們坐在一起掰扯,逼迫兆鵬成親生娃卻為他的安危牽腸掛肚....他就是個市井小民,有自己的算計,卻也有時心軟,他的壞大家都看在眼裡,也算是個堂堂正正的小人。
白孝文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看他小時候的種種表現,我心裡也跟白嘉軒一樣,就覺得他心術不正,是個壞東西。長大後反而開始心疼他,又沒幹過什麼天理難容的事,從小就小心翼翼地活成父親喜歡的樣子,反而越活越不受他待見。他這輩子……這輩子……沒體會到過父愛,好不容易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卻被父親親手送進了監獄。
鹿兆鵬和白靈是一類人,受到新興思想的鼓舞,一腔熱血地奉獻自己,同時也奉獻著他人。僅靠鼓動唇舌就讓他人捨生取義,這麼一想,白靈也算受害者哩。要革命就得有犧牲,思想運動是革命的先導,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革命的必要條件。我覺得這無可厚非。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做自己要自由和自私之間的界限模糊得很,要國還是要家也難以取捨,古往今來賢愚好壞不都在艱難地作著抉擇麼?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白鹿,是個發大慈悲的大儒,洞觀人世,不事權貴,為民請命,一生沒有汙點,“世上再沒有這樣好的先生呢”。
鹿三是個樸實的莊稼人,教育方式原始,為人忠厚,唯一一件出了格的事就是戳
-
16 # 米小妹
大家好,《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最好的一部小說。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說。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
從小說的閱讀中,我還感到小說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
-
17 # 麗姐影集
大家看過《白鹿原》嗎?對這部作品有什麼看法?
看完《白鹿原》,沉思了好幾天。她是一部小說,也是一段歷史,書中人物的命運都契合著歷史的脈搏。 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遺老,維護倫理道德,懲罰傷風敗俗。作為族長他看似一身正氣,卻又有虛偽和自私。他用不正當的手段,換來了鹿子林的風水寶地,對自己的兒子孝文,絕情狠心。
鹿子林,一個鄉村的土財主,他身上集中了人性中所有的弱點,狡猾、愛財、好色,既有可恨之處,又是可憐之人。如果說這兩位主人公是社會變遷的被動跟隨者,那麼他們的後代就是社會變遷的參與者。
小說中的人物,政治角色決定著他們命運。這些人物命運的每一次變化,都有當時社會政治的烙印。所以,小說描寫這些人物,等於記錄了那段歷史。 小說作者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空間,裡面三個近乎完美的人物:朱先生,鹿兆海,白靈,他們的命運都很悽慘。白靈雖忠誠革命,但被指為叛徒,慘遭活埋;鹿兆海抗日功臣,斬殺43個日本鬼子,卻死得不明不白;朱先生雖得善終,也沒脫了拋骨揚墳。小說作者嘗試著進入一些敏感地帶,精神可嘉。
作者做到了同時代的作家沒有做的,也做到了自己所儘可能做的。 《白鹿原》這部書不僅是當代的經典,必然也會載入歷史文化史冊。
最近在看白鹿原電視版,也看了一些原著的節選,作品中的人物很多,各有特色,從剛開始喜歡白嘉軒的角色,到後面不喜歡任何一個人。一切的轉折其實就是田小娥這個悲劇的女人。作品有偉大的背景,但是看過之後,發現一切的一切都是悲劇的,我甚至在想,如果沒有出現新思想的風潮那這一切會不會不是這樣。
從白嘉軒到鹿兆鵬,再到黑娃。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值得去喜歡。
但是,看了很多電視,電影了,似乎這一部讓我著迷,陷了進去。到現在我還是不願意相信,黑娃逃走的時候都不願意替田小娥想想,如果說田小娥是悲劇的,那麼黑娃就是始作俑者。
目前還沒有看完,有想法的朋友一同分享一下!
謝謝了!
回覆列表
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國產電視劇近幾年篇幅比較宏大的國產劇了,看完這部電視劇,給我的感覺就是跌宕起伏的體驗!每一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演員,最後才會評價演員的演技和劇本的劇情!
這部電視劇中,每一位的演員的演技可以說都非常棒,把自己的角色把握的非常好,這也說明演員在演戲的時候正在的把自己代入到了這個角色。
比如扮演人物二豆的演員楊帆,在沒有演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有多少人認識這位演員,他的演技是讓人眼前一亮!
電視劇的場景選的都是真實的農村,加上電視劇的劇情,顯的這部電視劇非常的接地氣,真體更加的有真實感,演員更好的顯示每個人物的語言以及表情!
白鹿原的電視劇給了國產電視劇一個很好的開端,現在有的電視劇,為了賺錢,請一些沒有演技的當紅流量明星,要麼提前製造主演明星的各種新聞,來提升電視劇的知名度!
真心期待國產電視劇多出一些好作品問世!正如之前馮小剛說的,正是由一部分垃圾觀眾,才會有了那麼多的垃圾作品!希望國內的電視導演們多拍一些堪比、甚至超過白鹿原這樣的電視劇,不要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