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石頭說歷史

    2006年世界盃的時候,當時塞爾維亞和黑山還是一個國家,簡稱“塞黑”,和阿根廷、荷蘭、象牙海岸分在同一組。按實力來說,塞黑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不過結果卻是三場皆負,其中還以0:6的大比分輸給了阿根廷。

    賀煒在解說這場比賽的時候非常遺憾地說(大意)“塞黑這支球隊上體現不出一點鬥志,因為場上的球員不知道他們為誰而戰,很可能踢完比賽他們就不是一個國家的隊友了。”結果正如賀煒所說,塞黑小組出局沒多久,塞爾維亞與黑山就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並建立了外交關係。

    其實在2006年世界盃開賽前的5月21號,黑山就舉行了“獨立公投”,結果支援獨立的一方以微弱優勢勝出。6月初,黑山已經單方面宣佈獨立,恢復一戰前的地位。可想而知,這樣一支有名無實的“塞黑”國家隊,意志力根本無從談起。

    塞黑的分裂其實不可避免,因為北約一直在背後作梗

    塞黑的前身是命運多舛的由著名領導人鐵托建立和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這個在二戰後崛起的巴爾幹強國,囊括了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黑山等加盟共和國,被稱為“巴爾幹之虎”。

    不過南斯拉夫最大的問題就是境內民族眾多,宗教信仰複雜。鐵托時期,憑藉其鐵腕統治,國家內部之間的矛盾還未顯現。不過自鐵托於1980年去世後,再加上東歐劇變的影響,南斯拉夫內部矛盾越來越激化,加盟共和國實行集體領導,離心力越來越強,蘇聯解體更加劇了形勢惡化,北約趁虛而入,煽風點火。

    1991年,南斯拉夫爆發內戰,克羅埃西亞、波黑、斯洛維尼亞、馬其頓相繼宣佈獨立。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這對難兄難弟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南斯拉夫正式解體。塞爾維亞之所以不放棄黑山,是因為如果黑山獨立,那麼塞爾維亞就失去了出海口,成為內陸國。不過北約並沒有停下肢解南聯盟的步伐,科索沃、黑山成為北約下一個目標。

    1999年,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南聯盟軍隊戰敗,撤出科索沃地區。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塞黑)”,不過在北約的壓力下,以及黑山早已擁有獨立的行政機關,黑山和塞爾維亞這個聯盟也是同床異夢。

    在戰爭的影響下,塞黑經濟發展舉步維艱,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經濟的頹勢成為塞黑分裂的催化劑,2006年,黑山舉行全民公投,透過獨立。塞爾維亞對此反應也較為溫和,畢竟此時錢袋子不鼓了,腰桿子不硬了,只能接受現實。塞黑的分裂也標誌著曾經被整合在一起的南斯拉夫徹底成為歷史。

  • 2 # 史座

    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分手”並不是偶然,既有黑山自己想要“新生活”,也有外部勢力一心想要拆分塞爾維亞和黑山這對兄弟。但無論怎麼說,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分開,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況且,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黑山和塞爾維亞都是兩個獨立的國家,雖然曾有一段時期,兩個國家“合併”過,但那也是以高度自治的地位合併在一起的。他倆的分開不是一個國家領土主權的分裂,而是一個聯盟體制的瓦解,命中註定罷了。

    黑山最早有國家地位的是在9世紀,幸運的是他很少受到外來欺負,即使是強盛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時期,他佔領了絕大部分巴爾幹地區,唯獨黑山地區沒有被全部佔領,以至於在1876年俄土大戰時,黑山還敢向奧斯曼帝國宣戰,搶佔地盤。

    一戰時期,黑山王國地盤小,但義氣不小,強勢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幹仗支援塞爾維亞。隨著一戰的結束併入了塞爾維亞,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在1929年改為南斯拉夫王國。

    從1918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黑山其實是併入到以塞爾維亞為主體的南斯拉夫王國中,緊接著又過渡到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內,這是各個斯拉夫民族所代表的政治實體由君主立憲制向社會主義制轉變。

    然而,正是由於體制的變化,在歐洲地區可謂是獨樹一幟,最終讓黑山和塞爾維亞分崩離析。

    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開,是美歐西方打壓的結果。二戰後,歐洲國家已粉碎了以德國納粹為主的法西斯勢力,歐洲地區有兩大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是蘇聯,一個就是南聯邦。他們的體制大致相同,基本都是由多個高度自治的共和國組成的國家聯盟。

    由於蘇聯和南聯邦奉行社會主義路線,在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大國看來非常扎眼,一直受到美歐大國的排擠,美蘇冷戰的較量雖說是美蘇霸權之爭,實際也是路線體制之爭。最終西方勢力拖垮了蘇聯,南聯邦也受到影響隨之解體,其中六個自治共和國有四個獨立,只剩下黑山和塞爾維亞,這倆又於1992年重組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是為南聯盟。

    可南聯盟還是奉行社會主義路線,此時的歐洲也就剩下南聯盟這個社會主義國家,自然會受到歐盟等國家的強力壓制,西方也不會允許歐洲出現一個與自己路線相悖的國家。

    為了干預南聯盟事務,剛從南聯邦獨立出去的波黑在西方的支援下爆發了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戰爭,南聯盟總統兼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自然不會忍受自己的民族遭受欺負,大力鎮壓,這就給了西方全面制裁南聯盟的藉口。1992年5月南聯盟遭受政經軍全面制裁,背後就是美歐西方大國在搗鬼。

    制裁使得以塞爾維亞和黑山聯合組成的南聯盟非常艱難,尤其是1999年3月美歐為主的北約大肆空襲南聯盟,米洛舍維奇總統也被拉上了國際法庭。可以說這次空襲行動是美歐西方肢解南聯盟的一次成功行動。

    但歐盟北約仍不甘心,畢竟南聯盟還是一個緊密的聯盟體制,一心想促使南聯盟搞成鬆散的聯盟體制,為瓦解做準備,終於南聯盟迫於壓力在2003年透過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取代“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並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的公民有權決定是否脫離自立門戶。

    果然在2006年,黑山獨派在西方的支援下以55.5%的選民在公決中支援黑山獨立,剛剛超過了黑山全民公決法案規定的55%支援率的獨立門檻,為微弱優勢贏得獨立公投,脫離了“塞爾維亞和黑山”。

    黑山和塞爾維亞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兄弟關係終於自立門戶,美歐的瓦解目的終於達成。

    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開,是黑山追求新生活的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黑山一直把塞爾維亞當做靠山,無論是王國時代,還是南聯邦時代亦或後來的南聯盟時代,塞爾維亞對黑山向來以大哥自居。

    畢竟黑山國土面積只有1.3萬平方公里,而塞爾維亞有8.8萬平方公里,地盤小,影響力就比較小,黑山常常處於支配地位,久而久之,黑山國內的民眾,尤其是黑山國內受到美歐支援的分離主義力量還是比較反感自己的國家受到塞爾維亞管制的。

    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南聯盟體制內,塞爾維亞總統還是南聯盟總統,對外代表著南聯盟這個國家,黑山總統就沒有這個級別。在南聯盟議會中也是一樣,塞爾維亞議員席位遠遠多於黑山的議員席位,某種程度上,南聯盟的國家事務就是由塞爾維亞一手操辦,黑山就像起到參政議政的作用一般。

    基於此,黑山國內總有一股力量想要脫離於塞爾維亞的控制,自立門戶,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分離,也算是親兄弟之間一次分家罷了。

    目前,黑山已經加入到曾經轟炸自己“老家”南聯盟的罪魁禍首北約的陣營中,還在積極爭取加入到歐盟組織內,只有塞爾維亞基本上還處於歐洲的“外圍”。

  • 3 # Mer86

    現實原因,胳膊擰不過大腿,塞爾維亞和黑山都只能向現實低頭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米洛舍維奇在南聯邦內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用力過猛,得罪的人太多了,其中就包括一部分黑山人。(主要是信仰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黑山人)

    當然由於文化接近的原因,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等前南聯邦加盟國脫離聯邦時,大部分黑山人還是透過投票,留在了南聯邦。並與塞爾維亞一起在1992年組成了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邦和南聯盟不是一回事)

    但1992~1995年期間,由於米洛舍維奇繼續搞他的那套主張,又得罪了北約,有點以卵擊石的意味。所以在1995年時,以久卡諾維奇為代表的黑山領導人就不敢跟他玩了。以此避免北約對黑山的打壓。

    南聯盟內部出了這麼大的隔閡,北約當然是要借坡下驢了。於是到了1996年,在歐盟的支援下,黑山政府就基本斷絕了和塞爾維亞的關係,不僅制定自己的經濟政策,而且連貨幣都改用了德國馬克。(歐元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後,又把歐元定為法定貨幣)

    從這時候開始,黑山境內的獨立派逐漸開始抬頭。(主要是非東正教的黑山人)

    當然當時高層之間不和,也不影響黑山和塞爾維亞的民間交流。那個年代,信仰東正教的塞族人和黑山人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

    這裡插一句。其實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埃西亞人,都是源起於一個民族,使用同一種語言,只不過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信東正教,文字用西裡爾字母,克羅埃西亞人信奉天主教,文字使用拉丁字母而已。這種區別就如印度人的印地語和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一樣,都是一種語言,只是烏爾都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而已。

    時間來到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米洛舍維奇政府不敵北約,最終投降。而當時黑山因為早就撇清了關係,所以北約轟炸南聯盟時,黑山遭到的損失沒有塞爾維亞大。

    不過,損失較少不等於沒損失,轟炸讓黑山人膽戰心驚,不少原本持統一態度黑山人也開始動了分家的念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黑山內部的獨立派壓過了統一派。

    其實不僅僅是黑山人,科索沃戰爭後,塞爾維亞內部也產生了分歧。以反對派領導人科斯圖尼察為代表的一部分塞爾維亞人認為與北約對抗,只會加劇塞爾維亞在國際上的孤立,無益於塞爾維亞的國家利益。

    所以在2001年,南聯盟總統大選時,米洛舍維奇就被選了下去,新總統則由比較親西方的科斯圖尼察出任。此舉表明,塞爾維亞也向現實低了頭。

    而當塞爾維亞主動緩和與北約的關係後,黑山就必然要獨立。

    因為對於黑山人而言,既然大家都是以加入歐盟為目標,那麼分家顯然更好。畢竟黑山與歐盟的關係更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名為“塞爾維亞與黑山”,簡稱“塞黑”,新憲法同時生效。根據該憲法,塞黑兩個共和國在2006年2月之後,有權透過全民公決確定是否獨立。黑山的獨立進入了倒計時。

    2006年,黑山透過公投,以55%對45%,通過了公投,並取得獨立。塞爾維亞在黑山宣佈獨立的當月,與黑山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其實回看黑山獨立和黑山獨立公投,可以看出塞爾維亞與黑山的關係大體上是比較和睦的。黑山的獨立,屬於是和平分手。

    站在塞爾維亞人的角度來看,米洛舍維奇當年的政策不合理(沒有量力而為),現在既然自己也要向西方靠攏了,那麼黑山要獨立自然也是沒什麼好說的。只能是接受,並祝福了。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了獨立公投。支援獨立的比例達到了55.5%,黑山由此從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中獨立了出去,成為具有單獨主權的國家。

    (黑山獨立宣佈後的民眾)

    要知道,黑山和塞爾維亞本來是一起經歷過多次戰爭的鐵哥們兒,並且黑山境內,有三成人口都是塞爾維亞人,兩國的關係本來是非常好的。那麼,黑山到底為什麼,偏偏要搞獨立呢?

    巴爾幹半島是一個著名的火藥桶,在歷史上一直戰亂不斷。15世紀,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完成了征服,統治了這裡近500年之久。一直到19世紀末期,塞爾維亞和黑山才正式獨立了出來。

    然而,黑山還沒有獨立多久,奧匈帝國又來挑起戰事。塞爾維亞和黑山聯合起來迎敵。不過,他們根本不是德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的對手。後來,由英法領銜的協約國在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黑山和塞爾維亞,才又重新獲得了獨立的地位。

    經過這次戰爭,塞爾維亞和黑山合併到了一起。原本被奧匈帝國控制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也宣告獨立。這些國家一同組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到了1929年,王國正式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王國又變成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這個國家又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擔任總統。

    南斯拉夫聯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雖說各民族之間相貌血緣都相差不遠,但宗教信仰卻是截然不同。鐵托為了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融合性,故意把不同的民族劃入一個省內,希望增進各民族間的感情,加深文化交流。但這卻使得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矛盾越來越嚴重。

    (鐵托舊照)

    鐵托在世的時候,還能夠憑藉個人威望,勉強維繫南斯拉夫聯邦的穩定。但當鐵托去世之後,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1991年,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共和國,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宣佈獨立。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同組建了新的國家——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也就是我們說的“南聯盟”。

    其實,黑山和塞爾維亞一直綁在一起,並不是說他們真的有患難情誼。

    當時,黑山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實在是小得可憐。而在巴爾幹半島這塊戰火不斷的地區,黑山必須要能找到一個大哥依靠,才能生存下去。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塞爾維亞就是那一片最強大的國家。而且黑山在歷史上一直同塞爾維亞交好。因此,聯合建國就成為了黑山當時最好的選擇。

    反過來看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塞爾維亞就被幾個國家夾在了中間,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家。在沒有出海口的情況下,塞爾維亞的貿易和海產受到了巨大影響。因此,塞爾維亞非常渴望擁有一條海岸線。而剛好黑山處於亞得里亞海東岸,有近300公里長的海岸線。

    所以當黑山來談判聯合的時候,塞爾維亞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波黑戰爭)

    不過,在南聯盟成立後不久,就爆發了波黑戰爭。黑山什麼好處都還沒撈到,就不得不同塞爾維亞一起協同作戰。好不容易波黑戰爭打完了,科索沃又開始鬧獨立。黑山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作戰。

    但科索沃戰爭的對手,卻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北約憑藉絕對的武器優勢和制空權,對南聯盟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這場戰爭,對南聯盟造成了近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南聯盟的經濟幾乎崩盤。

    戰爭之後,黑山顯然是相當不滿意的。畢竟它從一開始就是想有大哥保護,跟在後面撈好處。但在聯合建國後短短十年內,南聯盟就爆發了兩場戰爭。尤其是科索沃戰爭,幾乎將黑山的國力耗盡。

    再看一看同期獨立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由於加入了北約,這兩個國家的經濟不斷上漲,人均GDP不斷達到新高,這就讓黑山更加不平衡了。

    於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黑山在戰爭後就有了獨立的打算。

    但由於長期的聯合,黑山國內已經有了近3成的塞爾維亞人。再加上國內百姓的關係,也處得比較和諧,因此黑山的獨立政策推進起來,就比較有難度。

    2003年,在黑山的持續努力下,南聯盟正式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它們不再是一個整體,而成為了比較鬆散的國家共同體。2006年,黑山舉行獨立公投,最終獨派以微弱的優勢勝出,黑山正式獨立了出來。

    獨立之後,黑山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大力關照。2010年,黑山被歐盟給予了歐盟候選國的地位。2017年,黑山正式成為了北約的29個成員國。所謂“打不過就加入”,黑山如今的老大哥,已經是當年轟炸過它們的美國了。

    (參考資料:《南斯拉夫史》等)

  • 5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塞爾維亞和黑山有著長久的歷史淵源,從黑山正是建國後一直和塞爾維亞保持著友好關係。一戰時期黑山加入協約國協助盟友塞爾維亞作戰遭到奧匈帝國的入侵,一戰後併入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組成南斯拉夫王國。從二戰後成立南斯拉夫聯邦開始到南斯拉夫解體、南聯盟成立,黑山對在從一戰結束後的一百年中對於塞爾維亞不離不棄。哪怕南聯盟只剩下黑山和塞爾維亞,黑山的存在依然讓塞爾維亞保留著不多的出海口。但是從2003年《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通過後兩國產生了裂痕,並在三年後根據黑山公投結果宣佈獨立建國。

    黑山是歐洲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家,如果說古老從1878年柏林會議開始已經被正式承認為獨立國家。說年輕是說黑山2006年才從南聯盟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面積僅1.38萬平方公里、人口62萬的小國。但是在南斯拉夫內戰中,黑山很講義氣站在了無依無靠的塞爾維亞一方。在其他四國相繼脫離南斯拉夫後,黑山依舊和塞爾維亞一道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簡稱南聯盟)。那麼黑山究竟為何和一個世紀的朋友分開呢?其實塞爾維亞申請加入歐盟的原因類似,為了更好的經濟和生活。

    與塞爾維亞同宗同源的黑山畢竟是兩個國家,有自己特有的習俗和文化。

    黑山的主題民族是黑山族約佔人口比例大約43%,其次是塞爾維亞人約31%。兩國的宗教信仰相同、語言相近,但是畢竟有不同的歷史發源和習俗、文化。所以黑山和塞爾維亞就像是很親的兄弟倆,百餘年的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只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為了各自的家人,分家後各過各的。就像黑山人說的“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是兄弟,但並不想住在同一個房間。”

    黑山地區的先民是伊利里亞人,公元6至7世紀斯拉夫人移居巴爾幹半島與當地的伊利亞人融合形成黑山人。在公元9世紀黑山地區首次建國,在12世紀末併入塞爾維亞成為一個省份。這事塞爾維亞和黑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後黑山獨立後在於奧斯曼的鬥爭中逐漸壯大成為唯一沒有被土耳其征服的巴爾幹國家。在19世紀俄土戰爭中與俄結盟向土耳其宣戰,並在1878年柏林回憶中被承認獨立國家。在這幾百年的歷史變遷中,黑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黑山併入以塞族人為主導的南斯拉夫聯盟。這是黑山與塞爾維亞一個世紀友誼的開始,一直持續到2006年黑山透過公投正式獨立。

    面對整個西方的壓制以及轟炸的陰影,經濟收入銳減的黑山最終選擇了獨立

    黑山雖然面積狹小,但是與塞爾維亞組建南聯盟以後可以提供出海口。但是由於西方的阻撓和抵制,南聯盟中的黑山和塞爾維亞的經濟繼續低迷。黑山人均GDP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北約對南聯盟的持續轟炸也讓黑山感覺頭疼。尤其是西方處於進一步壓制塞爾維亞的需要積極拉攏黑山,黑山一獨立塞爾維亞就徹底失去了出海口。

    黑山動搖了,畢竟講義氣也有個度。所以在2003年議會透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這為3年後的獨立公投埋下了伏筆。根據該憲章,南聯盟改名塞黑(塞爾維亞和黑山)。但是塞黑的凝聚力與之前的南聯盟不可同日而語,看看以塞黑名義的足球隊悲慘的比賽成績就可得知。在這段時間黑山目睹了原來在同一屋簷下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加入歐盟以後經濟飛速發展的現狀,終於在三年後的2006年根據公投結果正式獨立。在2008年12月15日,黑山共和國總理米洛·久卡諾維奇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正式遞交了黑山要求加入歐盟的申請書。

    小結:

    在一個屋簷下相互幫扶了一個世紀的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兄弟,終於還是分家單過了。雖然語言和宗教信仰相同,但是畢竟各自有獨特的文化和習俗為了更好地經濟發展還是選擇了分手。其實獨立以後的黑山和塞爾維亞相處的也不錯,雖然不是一家但是還是好兄弟。

  • 6 # 讀書是福

    塞爾維亞和黑山,全稱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簡稱塞黑,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是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於2003年至2006年組成的鬆散聯邦制國家。塞爾維亞、黑山兩國於1992年首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該聯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組並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為了使巴爾幹半島繼續分裂,歐盟促成塞爾維亞和黑山建立鬆散的國家共同體。2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透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鬆散的國家共同體。除了共同總統、統一的軍隊、外交等國家權力,兩個共和國有不同的法律、海關、貨幣乃至邊防部隊。憲章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透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為獨立國家。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獨立公投,獨派以微弱的優勢獲勝。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黑山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議會宣佈繼承原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共同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塞黑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兩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因而失去出海口成為內陸國。

  • 7 # 夏目歷史君

    新型冠狀病毒在歐洲大爆發之後,塞爾維亞總統哭著向中國求援的影片火爆網路,與之同時塞爾維亞這個國家也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塞爾維亞是歐洲的一個標準內陸國,和中國的關係歷來比較好。比如當年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也是發生在塞爾維亞過境內部的。

    當年的塞爾維亞還叫做南斯拉夫,當時是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國家共同組合的共同體,但在2006年的時候,黑山透過全民公投的方式獨立了出去。

    黑山國土面積只有1.6萬平方公里,人口還不足70萬。按道理來說,黑山和塞爾維亞團結起來力量更大。

    它為什麼要獨立出去呢?

    首先,就是歷史的原因,第1次世界大戰之前黑山和塞爾維亞本來就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

    當時巴爾幹半島一直是被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黑山特別的小,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卻一直沒有將這裡給徹底的征服。和土耳其有世仇的沙俄支援巴爾幹半島的地方武裝趕走了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軍隊。

    結果土耳其剛趕跑,奧匈帝國則趁機派兵進入了巴爾幹半島,並且佔據了現在在的塞爾維亞全境,隨後便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黑山為了能夠撈點好處,在背後支援塞爾維亞,因此也就惹怒了以奧匈帝國、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隨後黑山被全境侵佔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和奧匈帝國成為了戰敗國,1918年奧匈帝國並將軍隊撤出了黑山,黑山得到了一定的自由。

    不過還沒有等海黑山軍隊和當地武裝組織好政府的時候,塞爾維亞突然派軍隊佔據了黑山的全境。

    對於塞爾維亞來說,黑山這個地方不大,但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出海口,因此也就順勢的將黑山融入了自己的懷抱,黑山和塞爾維亞的緣分從一戰結束之後正式開始。

    其次,就是國家體制和定性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巴爾幹半島的軍事領導人鐵托,透過自己強有力的軍事還有政治手腕統一了巴爾幹半島,建立了強大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的模式當時完全效仿蘇聯,是有6個完全有自治權的自治國組成,黑山也是自治國的一員。

    所以其憲法規定,在特殊的情況下黑山是有權透過全民公投獨立出去的,正是這一點從憲法上確定了黑山具有獨立出去的機會。

    最後,那就是受到東歐鉅變以及科索沃戰爭的影響,東歐鉅變之時南斯拉夫的創立人鐵托早已去世,沒有了這位強大的領袖,各個自治國之間已經開始打著小算盤。

    發生東歐劇變之後,在歐洲各國的支援之下,除了黑山之外的其他自治國全部脫離了塞爾維亞獨立了出去,隨後黑山和南斯拉夫也就組建成了南聯盟。

    從塞爾維亞的角度是絕對不想失去黑山的,因為失去了黑山,也就失去了出海口,會讓國家經濟發展上陷入被動地位。

    後來在發生科索沃戰爭的時候,以北約為首的集團對黑山進行了轟炸,後來在北約的威逼利誘之下,黑山開始慢慢的脫離塞爾維亞,並且在2006年透過公投的方式獨立,從此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就正式分開了。

  • 8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2020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之際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面對肆虐的疫情說出了那句“所謂的歐洲團結其實是不存在的,現在唯一能幫助我們的是中國”。這段影片讓這個巴爾幹半島國家引起了國人的一陣唏噓。很多中國人對塞爾維亞這個國家是有一種特殊情結的:冷戰時期塞爾維亞和黑山、北馬其頓、波黑、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同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共和國。

    1991年對南斯拉夫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這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加盟共和國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宣佈獨立。10月15日波黑宣佈為主權國家。11月20日馬其頓宣佈獨立。到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6個加盟國中只剩下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作為南斯拉夫的延續繼續存在。然而這並沒使局勢平息下來。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內部各族系之間矛盾不斷激化,同時外部又受到歐美國家的強壓,這種矛盾發展到最後的結果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當時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狂轟濫炸: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樑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的遊客和30%的廣播電臺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計達2000億美元。

    當年的南斯拉夫曾是一個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的社會主義大國。擁有近百萬現役部隊和200萬預備役部隊的南斯拉夫當年號稱“巴爾幹之虎”,被視為是僅次於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第三大國。早在60年代南斯拉夫已實現36%的汽車保有量,這意味著如果照一個家庭3口人計算下來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車。與此同時南斯拉夫的電視普及率達到了50%。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了在當時美蘇冷戰的世界格局之下廣大中小國家奉行獨立自主、不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個結盟的外交政策。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南斯拉夫由此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這樣一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很強,同時在國際外交上也表現得遊刃有餘的大國為何會最終淪落到四分五裂的地步呢?這其實得從南斯拉夫的歷史說起:所謂“南斯拉夫人”就是指生活在南部的斯拉夫人。所謂斯拉夫人是對民族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民族的統稱,具體分為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支系。東斯拉夫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等民族;西斯拉夫則包括波蘭、捷克等民族。

    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而是對所有南部斯拉夫族系的統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等民族均涵蓋在南斯拉夫這一概念範圍之內。這其中作為主體民族的塞爾維亞族無論在人口數量上或是政治經濟實力上都只有相對優勢,但卻並不具備比其他民族加起來更大的絕對優勢,所以南斯拉夫從一開始就無法形成像蘇聯這樣的以俄羅斯族為主體的聯邦。

    當然南斯拉夫各族系之間儘管在語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在長期的交流融合過程中這種差異性其實也並不是很大,真正最大問題還是在於國內各族系缺乏統一的國家心理認同。鐵托執政時期為平衡各加盟國的訴求就有意識地給予加盟共和國更大的自主權,另一方面極力打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鐵托的本意當然是想盡可能維護南斯拉夫的民族團結,然而這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國家的向心力。

    鐵托為了淡化各族系之間的分歧就用統一的紅色意識形態認同取代原來的各民族心理認同。在南斯拉夫共產黨執政時期這樣的策略是行得通的,然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使紅色意識形態在東歐國家迅速退潮。對其他東歐國家而言:這是一次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然而在南斯拉夫這意味著維繫國內各民族統一的紐帶被切斷了。

    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均衡: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基本接近於西歐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黑山、馬其頓等地的經濟水平幾乎在整個歐洲處於奠定的水平。長期以來相對富裕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這兩個加盟共和國對需要支援一幫窮親戚就心存不滿。蘇東劇變後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更加試圖向西方靠攏,從而使自己得以分享歐洲一體化程序帶來的紅利。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存在民族矛盾與現實的經濟利益糾葛在一起使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又不失時機地干涉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的衝突,從而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最終一系列衝突發展的結果就是南斯拉夫的解體,不過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有個加盟共和國表現得比較特殊:當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時黑山選擇與塞爾維亞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黑山此舉使“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得以又延續了11年,然而到了2003年黑山突然提出把國名由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簡稱塞黑),從此“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徹底成為歷史。這表面上似乎只是一次更改國名的行動,然而實際上卻暗含深意:儘管1992年所謂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就只剩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但畢竟還沿用著昔日大國的國名。

    2003年的改名標誌著屬於南斯拉夫的國家記憶已隨著國名的更改一同成為歷史,更改後的國名更強調了黑山與塞爾維亞之間作為平等主體的地位。事實上伴隨改名的是:黑山擁有了更多的自治權利。除了共同的總統、統一的軍隊以及外交等國家權力之外兩個共和國有不同的法律、海關、貨幣乃至邊防部隊。同時塞黑憲法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透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為獨立國家。

    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從國家聯盟中獨立,塞爾維亞由此成為了一個面積不過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700萬的內陸小國。當初南斯拉夫分崩離析之際他們選擇和老大哥塞爾維亞站在一起共同經歷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然而最終卻還是選擇和老大哥分家單過。黑山的行為怎麼如此特立獨行呢?原來在南斯拉夫所有加盟共和國中黑山與老大哥塞爾維亞的關係最為密切的。

    黑山和塞爾維亞儘管是兩個民族,但彼此之間的語言、宗教、文化都高度接近,以致於外界很多時候往往容易把他們視為是同一個民族,同時黑山共和國的人口還有30%就是塞族。在這樣一個生活著大量塞族人口且主體民族與塞族淵源深厚的國家當然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塞爾維亞抱有好感,事實上2006年黑山的獨立公投中主張獨立的政治派別只取得了微弱的優勢。

    即使在黑山獨立已成為既成事實的今天仍有相當一部分黑山人對塞爾維亞抱有好感,所以黑山與塞爾維亞之間並不像其他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那樣存在多少民族宗教矛盾。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那樣狂轟濫炸都沒讓黑山人對塞爾維亞說分手,那為什麼七年後黑山人還是把分手說出口了呢?曾在最艱難的歲月裡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的黑山最終選擇分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嫌塞爾維亞窮。

    在黑山人看來:當初南斯拉夫解體時自己和老大哥一起使“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又延續了11年,科索沃戰爭自己和老大哥一起挨北約的炸。戰爭結束後黑山當然想盡快恢復經濟民生,然而黑山幾乎是全歐洲最窮的地方。眼瞅著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這些昔日的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在加入北約和歐盟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終於使黑山人起了嫌貧愛富之心。

    在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南聯盟體制內南聯盟總統由塞爾維亞人出任,對外代表著南聯盟這個國家,在南聯盟議會中塞爾維亞議員席位遠遠多於黑山的議員席位。所以在南聯盟的國家大政方針上黑山人其實很難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現在黑山人也想像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一樣透過向北約、歐盟靠近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然而黑山也知道這是塞爾維亞所無法接受的。

    在這種形勢下黑山人做出了他們的選擇:脫離塞爾維亞成為獨立國家。這使黑山得以放手施展自己的內政外交理念。2017年黑山加入了北約,與此同時關於黑山進入歐盟的談判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儘管目前黑山還不是歐洲的正式成員國,但每年都接受歐盟在資金、基建和物資上的大量援助。如今黑山的人均GDP比塞爾維亞多出1409美元。那麼如今的黑山人是否為當初選擇獨立而慶幸呢?

    事實上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黑山與塞爾維亞的分手是最為和平的。黑山獨立公投中贊成獨立和反對獨立的票數各佔55%和45%。由此可見在黑山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願和塞爾維亞分家。當初北約的炸彈都沒能使黑山與塞爾維亞分手,然而最終黑山卻在西方國家的金錢攻勢下與塞爾維亞分手不禁令人唏噓。塞爾維亞方面則選擇了平靜地接受既成事實:黑山獨立的當月塞爾維亞就與其建立了外交關係。

  • 9 # V科機

    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號稱“巴爾幹之虎”,在國際社會擁有極大的話語權也不畏懼蘇聯和美國,1980年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內部的民族矛盾和加盟共和國之間的衝突完全爆發了出來,到了1991年受蘇聯解體的影響,南斯拉夫4個加盟共和國相繼宣佈獨立,就這樣“巴爾幹之虎”基本分裂。

    1992年作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主體塞爾維亞和加盟國黑山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的成立被看作為南斯拉夫的延續,可南聯盟卻僅僅存在了14年,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公投獨立,南聯盟解體,這次解體也宣告著“巴爾幹之虎”徹底分裂,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原本一團和氣的南聯盟要分家呢?

    早在1991年南斯拉夫的加盟國獨立之時,黑山共和國也迫切的獨立了出去。但黑山共和國在巴爾幹半島上是一個實力很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僅1.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93公里,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欺負,所以急需一個大哥保護自己。恰好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的主體國家,雖然實力強大,卻因為解體失去了出海口,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它急需一個出海口。

    就這樣,塞爾維亞和黑山靠著互補的條件火線聯合成立了南聯盟。南聯盟成立初期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和氣,波黑戰爭期間南聯盟共渡難關,內部也沒有產生間隙,直到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期,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導致南聯盟一片狼藉,經濟完全奔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黑山才有了獨立的想法,因為黑山當初想要聯盟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現在不僅安全沒有保障,經濟也一退再退。

    反觀,當初投入西方懷抱的加盟國不僅沒有外在威脅,而且經濟越來越好,黑山共和國領導人越想越氣,決心要再次獨立。03年在西方國家的促使下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南聯盟變成了鬆散的國家共同體,在當時的憲章規定兩國於06年2月之後有權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解體。到了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全民公決,55.5%的選民支援獨立,按照獨立標準超過55%即可獨立,因此同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告獨立,並於塞爾維亞建立外交關係。獨立之後的黑山共和國急速加入聯合國,世貿組織,還成為了地中海聯盟成員國歐盟候選國,以及北約成員國,走向了新的發展歷程。

  • 10 # 讀史惜今

     自20世紀初起,塞爾維亞便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但是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佈獨立,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沒有獨立,稱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

      原本兩國為一聯邦,稱塞爾維亞和黑山聯盟國,後來因為兩個加盟共和國只有在外交、國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貨幣體系,國家最高機構也分散在貝爾格萊德和波德戈裡察兩個首都。最後根據聯邦憲法規定的任何一個共和國可以在2006年以後透過公民投票尋求獨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運用了這一項權利,透過公投解散了聯邦,成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獨立的國家。

      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為前南斯拉夫餘下沒有獨立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2003年至2006年組成的鬆散聯邦國家。塞黑兩國於1992年首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該聯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組並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 11 # 澹奕

    南斯拉夫在1992年正式瓦解之後,其中的塞爾維亞與黑山組建了聯邦,繼承了其主體部分,也就是後來南聯盟,期間曾經改名“塞爾維亞與黑山聯邦”。然而,作為當年巴爾幹之虎的最後遺存,南聯盟也沒能維持多久。2006年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道揚鑣,“小南斯拉夫”徹底消失。

    黑山與塞爾維亞最終分手也很正常:

    第一,兩者屬於非常鬆散的聯盟,聯邦的基礎並不牢靠;第二,國際形勢驟變,西方各國不斷干涉。

    曾經的南斯拉夫因實力強悍,被稱為“巴爾幹猛虎”,然而其內部情況複雜危機重重,最終還是走向了瓦解。南斯拉夫瓦解之時,其主體塞爾維亞與黑山組建了聯邦——南聯盟。

    雖然塞爾維亞與黑山都信奉東正教,但終究不是同族,且兩者所建立的聯盟相當鬆散。當時的南聯盟除了外交與防衛保持一致,其他全都完全不同。按照當時的規制,塞、黑兩個成員有著完全不同的法律、貨幣、海關甚至邊防,頗有“一個院子兩家人”的感覺。

    當年的南斯拉夫實力強盛,讓西歐與美國等相當忌憚。雖然南聯盟的實力遠不如最初的南斯拉夫,但其制度等方面與西歐仍舊迥異,為西方所不容。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南聯盟依舊被敵視。

    由於之後波黑爆發了戰爭,西方接機對南聯盟進行全面制裁,南聯盟在經濟外交等領域舉步維艱,陷入困頓之中。之後,歐美又不斷利用與挑撥科索沃問題,向南聯盟施壓。最終不堪重負的南聯盟再次分家,黑山脫離聯邦,南聯盟瓦解。

    隨著黑山的離開,不僅南斯拉夫徹底成為歷史,同時也帶走了所有海岸線,塞爾維亞徹底成為了內陸國。

  • 12 # 靜夜史

    因為黑山鬧分家。

    1991年,對於南斯拉夫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從斯洛維尼亞宣佈獨立開始,原屬南斯拉夫的加盟國、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及馬其頓相繼宣佈獨立,昔日的巴爾幹之虎分崩離析。

    到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6個加盟國中只剩下塞爾維亞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作為南斯拉夫的延續繼續存在。

    作為和塞爾維亞關係最親密的南斯拉夫加盟國,黑山在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與塞爾維亞攜手並肩走過了十多年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99年3月,北約因科索沃問題干涉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內政,對南斯拉夫進行了野蠻的空襲,黑山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同甘共苦的塞爾維亞與黑山還是在2006年和平分手了,南斯拉夫作為一國政權的歷史徹底結束。

    1、南斯拉夫分裂基因旺盛

    南斯拉夫的形成,和蘇聯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國家聯盟,統治階層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使整個聯盟走向萬劫不復的分裂境地。

    而南斯拉夫相比於蘇聯,國土面積更小,這意味著南斯拉夫必然受到周邊強國的影響;加上作為聯邦主體的塞爾維亞無論面積還是人口,在聯邦中均不佔絕對性優勢,這使得南斯拉夫從一開始就無法形成像蘇聯這樣與俄羅斯族為主體的聯邦。

    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夠成為令西方和蘇聯都忌憚的巴爾幹之虎,根本原因在於鐵托的堅強領導。這個德高望重且手腕強硬的南斯拉夫領導人,獲得了境內6個加盟華人民的忠心擁護和支援,這是主體民族優勢不突出的南斯拉夫能夠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而鐵托在位時,為平衡各加盟國的訴求,一方面給予了各加盟國更大的自主權,另一方面極力打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這使得南斯拉夫的凝聚力不斷下降。等到鐵托去世,新上任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難以服眾,與塞爾維亞矛盾激化的克羅埃西亞等加盟國便紛紛選擇脫離聯邦。

    所以從1991年開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以及馬其頓相繼宣佈獨立,雖然塞爾維亞武力鎮壓但無濟於事,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無法逆轉。

    在其他加盟國紛紛與塞爾維亞勞燕分飛的關鍵時刻,黑山之所以和塞爾維亞攜手並肩,是因為歷史上的黑山與塞爾維亞都曾同時被東羅馬帝國及奧斯曼帝國等強國統治,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中有了更多的相同點。最典型的表現在於今日黑山境內塞爾維亞族佔到總人口的30%以上,而塞爾維亞境內也有大量的黑山族人,這種水乳交融的民族關係使黑山與塞爾維亞更像一家人。

    但失去4個加盟國的塞爾維亞並未徹底改變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所佔總人口比例較低的尷尬現實,雖然從南斯拉夫時代開始,塞爾維亞就不斷在聯邦內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政策,不斷為塞爾維亞族爭取更多權益,但奈何力量弱小,塞爾維亞族的努力最終都歸於失敗。

    而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塞爾維亞在維持聯盟的努力上更加力不從心,隱藏在國內的分裂基因揮之不去,雖然主體民族所佔比例較聯邦時代較為提升,但長時間的經濟衰退使黑山的分家慾望越來越強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塞爾維亞只能透過越來越優厚的條件吸引黑山留在聯盟內,比如提高黑山的政治地位,使其擁有完全的自主權,並將國名“南斯拉夫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但越是這樣,黑山掙脫南斯拉夫聯盟的慾望就越強烈,於是在2006年6月,黑山終於透過全民公決宣佈獨立。

    而黑山的獨立絕不是塞爾維亞繼續解體的終點,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和南部的科索沃仍然在衝擊著這個國家。

    2、西方國家始終蠢蠢欲動。

    南斯拉夫的解體和西方國家的運作密不可分。

    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的分離傾向逐漸明顯,經濟發展不斷減速,國內社會矛盾愈發激烈。再加上1973年以來的石油危機的強烈衝擊,南斯拉夫最終選擇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以南斯拉夫市場自由化為代價,獲得西方國家的大量借款,這使得南斯拉夫經濟開始受到西方國家的強烈影響,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埋下了禍根。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南斯拉夫聯邦仍然將北部較發達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區的財政用來補貼馬其頓等南方欠發達地區,引發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等加盟國的強烈不滿。

    由於此時的戈爾巴喬夫執掌蘇聯,在歐洲實行大跨步後退的政策,對西方的威脅驟然減小,因此南斯拉夫作為西方國家和蘇聯之間緩衝的戰略地位逐漸下降,不受西方國家重視的南斯拉夫經濟狀況更加惡劣,塞爾維亞和其他加盟國的矛盾也逐漸激化,聯邦終於從斯洛維尼亞開始逐漸解體。

    而解體後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及馬其頓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的承認和接納,斯洛維尼亞及克羅埃西亞更是迅速加入北約,全面倒向西方陣營。

    這些加盟國的改弦更張,對黑山的示範效應是極其強烈的,更對塞爾維亞和黑山形成巨大的威脅。

    再被西方國家全面包圍的情況下,塞爾維亞和黑山選擇與同屬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站在一起。

    但此時的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同樣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尤其在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下,俄羅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上都不能給予盟友塞爾維亞以強力的支援,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因為和俄羅斯關係親近,塞爾維亞和黑山在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與俄羅斯一樣受到西方國家的抵制和禁運,國內經濟形勢更加惡化。加上北約的軍事打擊,昔日的巴爾幹之虎成了名副其實的病貓。

    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對黑山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其綜合國力也愈發衰落,如果繼續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黑山必然繼續成為西方國家的眾矢之的。

    沒有經濟狀況的好轉,這個沿海小國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黑山從南斯拉夫聯盟中獨立出來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名副其實的小國,黑山和古往今來的所有小國一樣,在國際社會不僅沒有話語權,更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它的最好生存方式,就是選擇依附強大的靠山。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共產主義運動遭遇慘重失敗的背景下,投靠西方國家無疑是黑山發展的最好契機。

    2017年6月,黑山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西方國家透過肢解南斯拉夫,將其加盟國納入北約勢力範圍,進一步絞殺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據點的努力取得重大突破。

    今天的塞爾維亞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也在尋求加入歐盟,但要其承認科索沃獨立的苛刻條件使塞爾維亞始終被西方國家拒之門外。

    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分道揚鑣,使南斯拉夫徹底成為歷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3 # 我來讀歷史

    這要從南斯拉夫開始講起了,是不是想到了當年美國轟炸南斯拉夫大使館。回顧一下歷史: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組成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王國解體。1945年,戰後重建南斯拉夫民主聯盟。1946年,更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合計25.58萬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萬)。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邦”)。1992年,“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名稱。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聯邦,“塞黑”解體。2008年,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2003年,塞爾維亞和黑山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邦,兩個加盟共和國只有在外交、國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貨幣體系,國家最高機構也分散在貝爾格萊德和波德戈裡察兩個首都。聯邦憲法規定任何一個共和國可以在2006年以後透過公民投票尋求獨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運用了這一項權利,透過公投解散了聯邦。

  • 14 # 密探零零發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鐵托曾經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也毫無意外地發生瞭解體,其中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佈獨立。而作為主體的塞爾維亞共和國卻選擇了與黑山共和國聯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也就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北約轟炸的那個南聯盟。

    南聯盟成立後,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共和國這兩個兄弟國家一路歷經磨難,相濡以沫,特別是他們共同經歷了1999年北約的轟炸,真可謂是患難見真情的“好兄弟”。然而,就在2006年,黑山共和國卻選擇了與大哥塞爾維亞共和國分道揚鑣。那麼,黑山共和國為什麼要拋棄塞爾維亞共和國,難道是有“第三者”插足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一探究竟!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當年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共和國選擇合體的原因是什麼。原南斯拉夫在強人鐵托的領導下,兩個拳頭打人,既不怕北約,也不怕蘇聯,甚至鐵托還怒懟斯大林,南斯拉夫也曾是牛氣沖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然而,南斯拉夫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它是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6個自治共和國,其民族構成複雜,並且民族關係比較緊張。在強人鐵托時代,6國尚能一體,而在鐵托去世後,這6國就開始貌合神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1991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佈獨立。

    當時,黑山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之所以選擇在一起,並不是真正的情誼,而是利益讓他們走在了一起。當時,分家後,塞爾維亞被幾個國家夾雜在中間,沒有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家,這就不能出去遊游泳什麼德國,塞爾維亞感覺好憋屈,寶寶不開心,非要找一個出海口。於是乎,塞爾維亞就盯上了黑山。這是因為黑山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海岸線總長293公里,有塞爾維亞急需的出海口。

    與此同時,當時的黑山面積只有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3萬,就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小弱雞,急需一個大哥罩著,而周邊的鄰國中塞爾維亞最為強大,並且之前本就是一家。因此,塞爾維亞成了黑山傍大腿的首要目標。正是基於雙方的利益訴求,於是乎雙方一拍即合,就在1992年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在歷史上,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一個火藥桶,戰亂不斷。這不,在南聯盟成立後不久,就爆發了波黑戰爭,黑山也夠意思,跟著大哥塞爾維亞並肩作戰。波黑戰爭剛打完,就又爆發了科索沃戰爭,這次是北約出手,直接派出飛機直接對南聯盟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大量基礎設施被炸燬,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南聯盟的經濟崩潰,從南聯盟成立初的人均收入還有3000美元,到戰後人均竟只有900美元,百姓舉步維艱。

    本來,黑山選擇跟塞爾維亞聯合在一起,就是為了找一個大哥罩著,誰知道不僅沒有被大哥罩著,反而是跟著一起吃了瓜落兒,並且還是惹了龐然大物的美國佬,萬一哪一天美國佬不開心了,直接派兵,自己不就跟著塞爾維亞一起死翹翹了。從經濟上,再看一看分家後,投靠了北約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人均收入上萬美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於是乎,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黑山萌生了另立山頭的想法。當然,這裡面也必然少不了西方的威逼利誘以及各種推波助瀾,這是西方的一貫手法,甚至至今依然屢試不爽!

    由於黑山自身太弱小了,並且國內還有超30%的塞爾維亞人,要想另立山頭有點難。於是乎,黑山第一步先選擇了更名,2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透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鬆散的國家共同體。緊接著,在2006年,黑山舉獨立公投,獨派以微弱的優勢獲勝,塞黑解體,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家。

    再緊接著,獨立後黑山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西方的懷抱。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總之,還是應了那句亙古不變的世界生存法則: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各位,你們認為呢?

  • 15 # 福垊

    黑山那不堪回首的歷史。

    黑山當年很硬,奧斯曼土耳其征服了巴爾幹半島,但不包括黑山,對了,那時叫門的內哥羅王國(翻譯的問題)。那些被奧斯曼征服的地方在沙俄的支援下聯合起來反抗土耳其,經過兩次巴爾幹戰爭奧斯曼土耳其把奧斯曼都給打掉了。狼走了,老虎卻來了,北部的奧匈帝國看上了塞爾維亞,仇恨的奧匈帝國的塞爾維亞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的接班人費迪南大公,一戰爆發。黑山為了擴大領土全力支援塞爾維亞,可他們面對的是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三方痛擊。1915年,塞爾維亞淪陷,黑山也沒跑掉。後來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的同盟國不敵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美國的協約國。塞爾維亞迎來了春天,而黑山卻迎來了冬天。1918年11月,奧匈帝國撤出了黑山,塞爾維亞的軍隊卻進入了黑山,黑山完了。黑山不是一個國完了,還有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

    黑山喜不自勝的現實。

    黑山看到南聯邦越來越小變成了南聯盟(其實南聯盟的標準翻譯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心裡又開心又害怕。開心的是自己的復國夢不遠了,那黑山可是有不少慕容復的。害怕的是怕被塞爾維亞揍,因為黑山面積還沒北京大,北京都比它多出十來個澳門,關鍵是其境內還有很多三成的塞爾維亞人。黑山看到科索沃自治省都搞事情了,心裡更是不甘與渴望,但它這個聯邦主體並沒有表現出來。隨著歐美對南聯盟的威逼利誘各種敲打,南聯盟總統被抓,科索沃獨立。黑山感覺自己跟著塞爾維亞沒有未來,就跟歐美一拍即合了。黑山在這個時候狠狠地補了一刀,挾洋自重的它先逼著南聯盟改國號為塞爾維亞黑山聯邦共和國,然後就是公投,公投不久加入北約。

  • 16 # 世界史圖鑑

    塞爾維亞和黑山都是原來南斯拉夫的組成部分之一。南斯拉夫與蘇聯的命運十分類似都最終解體,而國內也都按照民族性進行了各自國家的建立。南斯拉夫解體為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馬其頓,黑塞哥維亞這四個共和國,其中的主體塞爾維亞共和國在南斯拉夫解體後與黑山聯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為南聯盟,當時這兩個國家十分要好。並沒有任何一分裂的跡象,但可惜的是進入21世紀兩個國家最終分裂為兩個國家。其實這兩個國家的聯合與分裂在歷史上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潛在原因。若要理清這一關係,我們還是要從南斯拉夫入手,南斯拉夫是二戰以後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建立時,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就與蘇聯關係不好。但是鐵托一個人的領導素質確實高超在國際上既不追隨蘇聯也不懼怕美國,同時也是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在政治上,尤其是國際政治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但南斯拉夫國內的情況與蘇聯十分類似那就是民族成分太過複雜,並且民族關係緊張在歷史上都曾相互敵對。在一個強人統治的時代,六個加盟共和國可以成為一個整體,但是當鐵托去世之後,內部國家的民族問題無法解決這與蘇聯十分類似。而更為致命的是鐵托認為共產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對國內的民族矛盾不見,甚至還打壓國內的主體民族,這更給之後國家的解體埋下的弊端。

    也就是這樣,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四個共和國成立。而當時的黑山和塞爾維亞選擇在一起組成一個南聯盟,相比於黑山,塞爾維亞其實更在意這一次聯盟,因為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基本成為一個內陸國家。在半島這個被譽為世界火藥桶的地方,成為一個內陸國家對於塞爾維亞未來的發展而言十分不利,所以塞爾維亞就希望與黑山合併進而獲得出海口。當時的黑山應當是解體以後最弱小的國家領土面積只有1.38萬平方公里人口有60多萬。由於它是周邊最小的國家,又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嚴峻,所以黑山希望找到一個相對強大的靠山,即便不是蘇聯美國這樣的強國,但至少也是在周邊國家看來較為有實力的國家。

    所以對於黑山而言,也希望與塞爾維亞相聯合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南斯拉夫解體後的第二年就成立了南聯盟。雙方一開始的合作卻是親密無間,但當時波黑戰爭剛剛結束,又爆發科索沃戰爭,北約隨即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80天的轟炸造成了諸多傷亡和基礎設施的損壞,國內舉步維艱。這時的黑山有些不樂意,原本希望維護國內的穩定,以及地區政治的安定,黑山才選擇與塞爾維亞聯合在一起,成立聯盟,但是聯合之後不僅沒有維護地區安全反而成為北約的打擊物件。更令黑山感到不公平的事,在解體之後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除了自身經濟狀況原本就比較好之外又在解體之後投靠北約國內經濟更上一層樓。

    這對黑山而言十分不公平,於是黑山最終選擇與塞爾維亞分道揚鑣,但是當時黑山自身實力太過弱小國內又有大量的塞爾維亞人。於是黑山在逐步進行國內政治整頓的同時進行獨立公投以微弱的優勢獲得自身國家的獨立,塞爾維亞由此失去了出海口,再次成為一個內陸國家緊接著獨立之後的黑山迅速與西方國家相通聯,歐盟也決定給黑山歐盟候選成員國的地位。直到2017年,黑山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黑山這個國家在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硬的,雖然現在看起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國。黑山也算是一個比較有歷史的國家,在土耳其征服巴爾幹半島時,黑山難以被其吞併,在當時黑山叫做內哥羅王國。

    後來王國又聯合多方勢力聯合反抗土耳其,土耳其也多次吃了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黑山在巴爾幹這個世界火藥桶當中的地位,雖然不重要,但是卻全力支援塞爾維亞。使自己成為德國和奧匈帝國攻擊的國家。直到1918年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黑山才恢復獨立之後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黑山其實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當南斯拉夫成立之後,也自然而然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在剛剛解體時黑山也曾想與西方國家合作,但是又害怕周邊國家對自己不利。

    於是選擇了暫時放棄經濟利益,保證黑山這個國家不被其他國家所侵略和吞併的方法。但事實證明聯合起來的南聯盟其實並沒有幫黑山維護自身穩定,最終黑山選擇與塞爾維亞分道揚鑣,加入北約和歐盟。而事實也證明加入歐盟,並沒有給黑山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雖然也獲得了歐盟的一些關照,但是相比於其他歐盟成員國而言,黑山真的沒有什麼國際地位。而塞爾維亞則比較慘重新成為內陸國家以後港口運輸成本更高,而又比較依賴對外經濟的塞爾維亞不得不為此支付額外的貿易成本。

  • 17 # 一到四月

    2006年5月21日公民投票,55.5%優勢決定與塞爾維亞終止聯邦關係,剛好超出55%歐盟規定的有效結果票數。

  • 18 # 世界人文通史

    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公開決裂,變成了兩個不同的國家,其中既有民族矛盾也有政治矛盾的因素。不過,更深遠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提起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分裂,就不得不提曾經的“巴爾幹之虎”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為“南聯邦”)。

    在第二次世界結束以後,鐵托在巴爾幹半島上曾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擁兵60餘萬,曾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強國

    值得一提的是,南聯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共由六個加盟國組成,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自治省,科索沃伏伊伏丁那。

    (鐵托)

    也就是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塞爾維亞和黑山都是南聯邦的一部分。不過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及北約集團的介入,南聯邦最終也分裂為了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南斯拉夫聯盟(簡稱“南聯盟”)五個國家,這還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

    南聯盟就是由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個國家組成的國家。由此可見,在南斯拉夫第一次分裂時,黑山和塞爾維亞還是一體的。其實這並不是黑山不想獨立,而是因為黑山的力量過於弱小,不得不依靠塞爾維亞。

    另外,由於黑山擁有出海口,所以深處內陸的塞爾維亞對其極盡拉攏。總結起來就是,黑山需要塞爾維亞這個靠山,而塞爾維亞需要黑山的出海口,所以這兩個國家便臨時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這個國家。

    不過,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一直在鬧獨立,引起了塞爾維亞當局的鎮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便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公然介入南聯盟的內政,支援科索沃鬧獨立。最終,北約集團與南聯盟的矛盾衝突演變為了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在北約的打擊下,南聯盟(塞爾維亞軍隊)兵敗如山倒,不得不承認科索沃自治省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

    原本希望得到塞爾維亞庇護的黑山看到塞爾維亞連自身都難保,所以更加堅定了脫離塞爾維亞的決心。這樣一來,黑山可以更加親近北約和西歐方面。在科索沃戰爭之後,南聯盟逐漸分裂為科索沃、塞爾維亞、黑山這三個國家,這就是南斯拉夫的第二次解體。失去了黑山,塞爾維亞也變成了一個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家。

    (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長達70多天的狂轟濫炸)

  • 19 # 胡家成

    塞爾維亞並不想與黑山分開,黑山急不可待,塞爾維亞迫不得已。

    南斯拉夫在冷戰時期,雖然屬於社會主義國家,但並不是華約成員國,既不依附於蘇聯,也不屈服於美國,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遊走於東西方之間,在美蘇爭霸中攫取了大量利益,再加上當時實行了不同於計劃經濟的社會市場經濟,在冷戰期間經濟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成為“巴爾幹之虎”。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風雲變幻,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面對著蘇聯老大哥的轟然倒塌,南斯拉夫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從1992年開始,沒有了強人鐵托的鐵腕統治,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組成的聯邦共和國四分五裂,再加上西方煽風點火,塞族、克羅埃西亞族、波黑穆斯林族,互相撕殺,最終一分為五,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現為了加入歐盟、北約更改為北馬其頓)相繼宣佈獨立,由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

    塞爾維亞與俄羅斯同屬於斯拉夫人,一直與俄羅斯保持著政治、經濟聯絡,在東歐紛紛棄俄羅斯而去後,只有塞爾維亞仍然維持與俄羅斯的關係。西方在肢解了蘇聯又肢解了南斯拉夫後,面對塞爾維亞的特立獨行,西方為了讓俄羅斯在歐洲徹底失去戰略空間,遏制俄羅斯的發展,繼續在南聯盟的傷口上撒鹽,在黑山身上做文章。只要把黑山分離出去,塞爾維亞就沒有了出海口,徹底成為歐洲的一座孤島,同時也堵死了俄羅斯南下的一條重要通道。

    俄羅斯面對西方的圍追堵截,毫無還手之力。葉利欽執政期間,全面倒向西方,一門心思地討好美國,任西方擺佈,在經濟上實行“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真的休克,經濟下滑50%以上,一夜回到解放前,對西方的對南政策聽之任之。

    面對弱不禁風的南聯盟,西方繼續剿殺,直至置於死地。西方分兩步走,先是慫恿科索沃鬧獨立,接著慫恿黑山和搞分家,可以說是一文一武。

    科索沃本來是南斯拉夫的一個自治省,由於信仰穆斯林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佔多數,歐美國家一直在背後唆使科索沃獨立,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方案讓科索沃與塞爾維亞談判,並且不能變更內容,只能“yes”不能“no”,最後以“外交努力”失敗為由,對南聯盟痛下殺手,經過78天的狂轟濫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南聯盟的經濟被摧毀,百姓舉步維艱,南斯拉夫被迫簽訂城下之盟,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控管科索沃,使科索沃事實上從南聯盟獨立出去。

    科索沃獨立後,作為難兄難弟的黑山感到南聯盟由“巴爾幹之虎”變成“巴爾幹病貓”,根本沒有安全感,西方對塞爾維亞的遏制、打壓和恫嚇,使黑山感到很受傷。西方以加入北約和歐盟進行威脅和利誘,黑山開始動搖並催生分家過日子的想法,對南聯盟離心傾向加速。1999年,黑山採用德國馬克和南聯盟第納爾為雙流通貨幣,隨後第納爾被剔除。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為邦聯,各自有相對獨立的經濟、貨幣和社會政策,各自有獨立的首都,邦聯只負責外交、國防事宜。2006年,黑山舉行獨立公投,獨派以微弱優勢獲勝,塞黑解體,黑山獨立,塞爾維亞立即表示承認,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家,原來強盛的南斯拉夫在西方的策劃下,一步一步徹底解體。

    弱國無外交,弱國根本保護了自身的主權、獨立。黑山獨立後,積極投入西方懷抱。2010年,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再次證明了亙古不變的世界生存法則,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征以後,為什麼再也無力掀起大規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