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韻詩翁
-
2 # 錦城春
關於《烏合之眾》,我來講講我的一些感受。
人類的思維結構世代相傳,是這個世界上最穩定的因素之一。……故而,接下來的這個時代,的的確確將是一個群體的時代。結合網路普及,資訊日益反對,勒龐十分具有先見之明,但是“隨著群眾力量的增強,他們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這在網路現象面前,似乎不太準確。儘管有些地方讀不懂,或者只在西方有較大的意義,但這不能掩蓋它的光芒,它實實在在的是本好書。對於防止個人盲目跟風、群體引導輿論等,起到一些作用。作為“局外人”的話,也是可以一看的。
(粗體為烏合之眾原文)
-
3 # 悅牘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束縛個人行為的責任感一消失,人便會隨心所欲,肆意妄為。而群體會讓每個人在其中的錯誤縮小,同時讓每個人的惡意被無限放大。)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
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善行感動!在他們看來,仁慈善良只不過是軟弱可欺的代名詞。
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當一個人慢慢融入社會之中時,他也慢慢失去了自我。是沙中之沙,可以隨意被風攪動。即使在不情願,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而我個人呢,沒有享受孤獨的能力與勇氣,但也不甘於庸俗。所以,只能在庸俗和孤獨的兩個極端光譜圖上,取個平衡點,既不顯庸俗,也顯不孤獨。並儘可能的努努力,往右邊光譜靠靠
-
4 # 神隱湄涘
有誰看過《烏合之眾》這本書?看過之後的感受?
《烏合之眾》成書於1895年,堪稱社會心理學屆的領軍之作。
勒龐以獨特的視角、填密的思考和專業的辨析觸及了一系列的敏感而重大的問題,其中很多問題,在今天看來仍是我們所關心的,如社會服從、過度服從、趣味單一、群眾的反叛、大眾文化、支配與被支配、官僚化、專制等等。其中很多問題到今天為止,仍然是問題,仍然值得我們探究,這也是這本書經久流傳的原因。
由於《烏合之眾》的思想不太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所以一直以來被束之高閣。得益於改革開放和決策者的魄力,使得部分類似刊物能夠進入大眾視野,《烏合之眾》正是其中之一。雖然這本書只是發現和提出問題,並沒有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仍然值得一讀。學術大咖佛洛依德在《群眾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一書中曾評價《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的名著,可見其重要性。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勒龐對人群和集體行為的突出特徵有相當敏銳的把握能力。此書包含著豐富的現實意義,其中有不少隱藏在字裡行間,這種論述是其複雜思想的部分反應,像一支充滿睿智的畫筆勾勒出人類在群體中的愚蠢形象,容易受到感動、操縱、上當受騙。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的人,當處在某一個群體中的時候,會迷失自我。這是因為,群體之所以成為一個群體,是有群體的唯一的通行的目標,而人都是有個性的,但為了融入群體就會選擇性的失明,這是以犧牲個體獨立而複雜的加法式思維而以減法的方式促成群體為單一目的思維方式存在的。趨同的個體,必然要捨棄個性才能納入群體,因此,群體的智商會下降。也正因為如此,群體越大愈發凸顯出領導的重要性,因為領導不屬於群體,他們只是負責管理群體。就這一點而言,雖然勒龐沒有指出,但通讀作品,稍加思考,我們仍然能得到這些啟示。佛洛依德對此給予了批評,但不到位。
事實上,群體的弱智行為並不一定與體制有關,在這本好像是在黑社會主義體制的書中所堅持的群體必愚的觀點,同樣在西方體制的議會中得到了驗證。所以,在讀這本書時,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較為豐富的社會、政治學常識,並且保持理性的思考,才能更為正確的加以評判。總之,這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心理學佳作,讀完之後你會更加理性的看待群體事件。
-
5 # 知相知命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學家勒龐寫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他在書中認為現 代生活逐漸是以群體聚合為特徵的,人一旦是進入了群體之中,他本身自 己的個性就會被逐漸湮滅,群體的思想力量就會佔到主導的作用。整本書 中,每一部分都有清晰的分析條例和比較嚴密的邏輯性。
其中一部分講解的是,人都有模仿他人的傾向,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同 步”。人大多都是對自己比較滿意的,所以就會有愛屋及烏的特性,會喜 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塊,即“認同”。為了讓其他人喜歡自己,尋求更 好的合作關係,人都會模仿其他人,即“求同”。其中現在很多的商家都 懂得利用“同步”的理論來掙錢。一些銷售的人員,使出渾身解數的來跟 客戶套近乎,也是為了博取一種“同步”。一些賣點心的商家會有免費品 嘗的套路,在“同步”的作用的幫助下,總會讓顧客後期乖乖的買下自己 本身不是很需要的產品。“烏合之眾”的盲從,正是“同步”和催眠的共 同作用。其實也是針對大眾的一種行為研究的書籍,對現在很多的商家或 者營銷策劃者提供了很多依據。但是這本書也是一把雙刃劍,也能讓一些 心懷不軌的人,找到控制群眾的一些方法,其中傳銷就是這樣的例子。
書中還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一些意識形態和種族主義的錯誤觀點,但 是拋開這些不好的地方來講,這本書對大宗心理細緻入微的剖析,是具有 很強的借鑑意義的,在當前社會仍然不失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6 # 熊漫說
烏合之眾這本書其實不太適合未接觸心理學,或者是剛入門的人來看。以序言中的一段話為例子。
“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取代了個體有意識的行為,這是現時代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想要理解這一段話,要先知道無意識與有意識的定義,而且無意識行為遠比我們認為的要重要的多得多。
從我學習心理學的經歷來說,我覺得先從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來學起,裡面有單獨的一章是來介紹的。在掌握了基本概念之後,再來讀《烏合之眾》,你的收穫可能會更多。
-
7 # 讓你的故事變成詩
我父親,我母親,都在勸我看看《烏合之眾》這本書,我也是被逼無奈看了看,最後發現,我在書記看到了自己!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烏合之眾》這本書是我學習社會心理學接觸的第一本心理學著作,看完之後我對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有了近乎兩極化的印象,一方面我被他對群體行為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群體心理細膩的刻畫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卻也對他過分宣揚個人英雄主義以及強烈的種族歧視而感到不可理喻。《烏合之眾》是一部美麗與醜惡共存的作品,接下來我將根據我的理解對這部作品做一些解讀。
1、群體心理的確存在
我們總認為自己能夠隨時保持自我,所以一直忽視了群體心理學的存在,但實際上群體心理學不光存在而且對我們的生活還有著巨大的影響。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出:當個人融入一個集體後,他的行為軌跡和思維方式將趨向於群體共性,人們開始放棄了自我思考而是開始聽從一些指令,接受一些的暗示,容易被煽動,行為上也開始表現得順從群體意志。
2、群體心理的產生原因
一旦個體混跡於群體當中,在喪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後,他們對事物批判的標準便變成了一些簡單的外在標尺,例如身處群體的人們總是覺得自己所在的陣營人越多其在倫理道德上佔的優勢就越大。勒龐在書中提到這種錯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與更多的同伴呆在一起既是對他人判斷的一種依賴,也是即使自己犯錯但因為人多逃避處罰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心態在作祟。
3、群體心理的愚蠢
歷史上最能反映群體心理愚蠢的案例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發生的對猶太人的種族清洗。希特勒在當上德國總理後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宣揚熱爾曼民族的高貴以及猶太民族的低劣,並將德國一戰的失利也歸咎於猶太人,將猶太人塑造成了一幅魔鬼的形象。按常理而論,他的這些言論是如此的低俗和幼稚,一個成年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這番言論背後其實是想要掠奪猶太人手中的財富,可就是號稱嚴謹的德華人卻對猶太低劣論狂熱地追捧,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死在種族清除中的猶太人達600餘萬,這個就是群體的愚昧。
對於書中所提到的不同民族在群體心理中的不同反應我沒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但在道德上對於這種種族歧視我不能苟同。整本書讀下來我對“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但在瞭解了群體劣根性的同時我也更加明白了合作在我們生活中的可貴。
-
8 # 南閣無塵
人們都說當你聽不懂一個人演講的時候,那是因為你們差距太大,讀《烏合之眾》這本書讓我理解起來很費勁,文字也很生澀,但是他給了我一個更高的高度,一個更新的視角,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大道國家、政治,小到管理、群體,他告訴我了國家如何的興起,如何的衰落,都是因為群眾的秉性(也可以理解為文化的屬性)而決定的,其實這本書可以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文化的屬性
-
9 # 彩鉛小白
群體的行為往往是無意識的,他們只服從自己所受到的衝動,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取代個體有意識的行為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徵。
-
10 # bumptious王巍然
去年夏天,我在“老子搜書”中搜索小說《烏血》時無意中發現了《烏合之眾》這本書。利用七天的業餘時間把它看完了,給我的感受是: 不管你是什麼人,一旦湊成了群體,你就會變成瞎子、變成弱智、膽子變大,極易受人鼓動。
《烏合之眾》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他是一位醫生,這本書其實是他依靠個人興趣完成的,雖然遭到眾人的質疑和批判,但這本《烏合之眾》已被翻譯為十幾種語言,成為經典名著。
該書對群體心理進行了刀刀見血的分析,明確提出: 無論個人是多麼的聰明高尚,一旦進入群體,個人品質可能都將不復存在。透過暗示、灌輸和斷言等手段,群體完全可以被領袖有效操控。
拿我們平時經常調侃的中國式過馬路來說,一個人在等紅燈,兩個人在等紅燈,當人數越來越多湊成了一撮人,就會集體闖紅燈過馬路,和紅綠燈無關。這種典型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和安全意識、公民素質、斑馬線規劃、紅燈時間長等都沒有太大關係。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智的,卻做出了與自己一個人獨處時的不同表現。這個時候,就已經變得盲從、沒有了個性、智力受到了削弱、理性也基本喪失,暴露出人們心裡的隱蔽願望。
再舉個例子就是前段時間發生的香港暴亂。相信大家在新聞中都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暴徒中沒有一個人兩個人幾個人實施打砸搶等行為的,都是聚集大量人員形成群體進行犯罪。這個時候,犯罪分子接近幻想的想象力就會變得強大無比,極端的情感相互感染,情緒越來越失控,人多勢眾使其感到無所不能,加上群體領頭者反覆煽動和斷言,令其完全喪失理智,群體心理表露無疑。
-
11 # 文三曉
毫無疑問,《烏合之眾》是描述大眾心理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我讀過數遍,也是我很欣賞的一本書,我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時代背景下的多重面向
如果我們要了解《烏合之眾》這本書,首先要了解這本書的時代背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5年。這本書是圍繞著法國大革命中出現的群體現象來描寫的,主要分析大革命中群眾的行為和心理,是一部大眾心理學佳作。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法國大革命有多重面向!
在資本家那裡,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是理性的勝利,是資本擺脫皇權、教權和貴族等級束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歷史轉折點。
在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孟德斯鳩等等那裡,法國大革命是自由、平等、博愛理想的實踐,是政治制度的變遷的開始。
在法國大歷史學家托克維爾那兒,法國大革命似乎要摧毀一切舊制度,然而大革命卻不知不覺中從舊制度繼承了大部分情感、習慣、思想,一些原以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實是舊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而在古斯塔夫·勒龐這兒,法國大革命是一場宗教信仰式的群氓運動,“群體中累積起來的只有愚蠢的智慧,而並非天才的智慧。”在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烏合之眾》的思想主線
如果你想理解勒龐《烏合之眾》這本書,你首先要能領會,什麼叫宗教信仰式的群氓運動。因為宗教信仰式能解釋很多難以置信的行為。
1.情緒化認同。
宗教信仰很大一部分與道德倫理有關,這與法國大革命中的道義訴求不謀而合。我認同你的觀點並不是你說的多麼理性,而是我情感上贊同你,比如沒有把統治者描述為邪惡、為富不仁更能引起共鳴的宣傳了,因為這樣才能讓大家群情激昂,情緒贊同!所以情緒化是群氓運動的第一特徵。
事實上,我們通常認為一件事情的對錯並不都是基於理性,而是基於情感認同。
勒龐:人們經常說起那家大眾劇院,它只演令人壓抑的戲劇,散場後,必須保護扮演叛徒的演員,免得他遭到觀眾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當然是想象出來的,引起了群眾的巨大憤怒。我覺得這是群體精神狀態最顯著的表現之一,這清楚地說明,要給他們什麼暗示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假與真幾乎同樣奏效。他們明顯地表現出真假不分的傾向。
2.信仰的排他性。
宗教信仰的排他性是另一大特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或者說異教徒不被接納。勒龐:“專橫和偏執是一切型別的群體的共性,但是其強度各有不同。但這個方面,支配著人們感情和思想的基本的種族觀念,會一再表現出來。”
這就是解釋勒龐的第二個觀點:無異議!極端的例子比如邪教組織有理性嗎?沒有,它依靠的是不間斷的洗腦。也就是勒龐說的:重複、重複、重複!一千次的重複謊言也變為真理,凡是異教徒統統都被拋棄了。這樣剩下的只有最忠實的信徒,正如勒龐所言:“自覺地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是就要變成組織化群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徵。”
3.集體無意識。
勒龐:“從長遠看,不斷重複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裡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複的主張的作者,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
信仰的一大特點就是透過週期性強化,形成條件反射式的服從,比如做禮拜、五功、誦經,信徒如同巴普洛夫的狗,經過不斷的強化形成條件反射式的服從。這種條件反射式的服從就是集體無意識現象。這種現象在宗教信仰裡是最基本的現象。
勒龐”究竟該如何影響群體的想象力?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首先要掌握這種本領,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說,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
這個論證方式就是勒龐所言的: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4.一個虛幻的上帝。
勒龐:但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的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群氓為什麼能夠輕信,有一點就是他們的內心有一個虛幻的“上帝”,不可質疑的“上帝”
勒龐:身為一位領袖,如果想要讓自己創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條站住腳,就必須成功地激起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
偶像崇拜的五大標識:
第一,偶像總是凌駕於信徒,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這一點有著決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總是盲目服從偶像的命令。
第四,信徒有著狂熱的願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條廣加傳播。
第五,信徒傾向於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
當群體符合第一條,其形式就等同於宗教,而這種情感就變成了宗教信仰。
最後
這本書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1895年寫的,但是看完之後你可能會有一種錯覺,感覺這是二戰之後寫的,因為你看過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德國納粹行徑簡直就是以《烏合之眾》為藍本。由此可見《烏合之眾》這本書多麼富有生命力!
-
12 # 今古雜壇
《烏合之眾》是2013年9月1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古斯塔夫·勒龐。細緻考察群體的一般性心理特徵,探討群體的道德觀、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諸多層面,指出個人進入群體之後容易喪失自我意識,在集體意志的壓迫下成為盲目、衝動、狂熱、輕信的“烏合之眾”的一員。以非法私利為行為動機的群體通常是犯罪團體,而“為信仰而戰”的暴民團體會表現出崇高的獻身精神。影響群體觀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種族、傳統、制度等,此外,極具感染性的語言、理想國的召喚、領袖人物的煽動等也對群體行為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作用。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部影響百年的經典論著,此次影印的巨擘經典英譯本,大程度還原原著面貌,將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和更深層次的啟發。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被稱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主要著作有:《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其中以《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最為著名,該書出版於1895年,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至今仍在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
13 # 公子品書
《烏合之眾》是一部研究群體心理學的專著,我看完之後,對“群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該書裡面特有的“群體”研究物件有點單一,即使揭示出了群體心理的特徵,但也僅僅是某種事件爆發裡面的群體,所以,其研究物件有點單一,因為作者選擇的研究物件,即法國國民這一物件,所以,群體心理研究在有些地方存在偏頗。但是,作為群體心理學的開山鼻祖,《烏合之眾》還是很成功地揭示了群體心理的本質和特徵。我之所以說研究物件有點單一,導致研究結果存在某些偏頗,是因為時代造就的。
首先大致介紹一下該書對群體的一些特徵的揭示,《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認為,一個人處於獨立的時候,他是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的,但是,當他融入群體後,他的思想就被群體思想所掩蓋,表現出低智商、無異議、情緒化的特徵。下面是我認為存在有些偏頗的地方:
一、對“個體投身到群體中唯一的原因是渴望融入群體”存在異議因為《烏合之眾》的研究物件是是以法國這個國家爆發的一系列大革命事件為研究物件的,所以,作者的研究背景是處於特定的場合,即革命事件中來研究的。對於法國大革命事件,眾所周知,我就再不說了。之所以法國大革命的群體能夠表現得如此明顯,我認為並不是因為這些平民、資產階級想要融入群體,而是因為在“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的宣傳下,這些生活在基層的人們想要獲取自身的利益。之所以這些群體能夠如此忘我地投身到大革命中,他們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權力這一根本目標為紐帶的,因為他們不想再受到貴族和宗教的壓迫了,這才是唯一原因,而想融入群體,則是受到這一利益暗示的。無論“李自成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中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利益需求,而不是這些農民需要融入群體。例如,太平天國的口號大概意思是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地同耕,這才是個體渴望加入群體的唯一原因,如果沒有利益,那個傻瓜幹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二、對“偶像崇拜永遠不會消亡,因為群眾需要宗教”存在異議《烏合之眾》的研究物件是歐洲的普通人民,而歐洲人民從骨子裡自帶宗教信仰,從諾亞方舟這一個小小的神話就可以看出來,歐洲人民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依賴虛無的宗教或者說是上帝,即基因裡面有著特有的盲目服從、殘忍的偏執、狂熱的宣傳等特性。這在歐美好多國家選舉進行演講的時候,表現的特別明顯,甚至可以說是極端性,就是普通大眾可以讓你成神,也可以讓你上斷頭臺。之所以我認為這點有偏頗,是因為這僅僅是一個鮮有的特性。如果研究中國多起農民起義,你就會發現,農民作為一個群體異軍突起,不是因為他們需要偶像,而是因為他們需要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實現最基本的要求,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小康標準,吃飽穿暖,僅此而已。而當每一個群體需要一個意見領袖出現的時候,例如李自成、洪秀全等人,是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號子的凝聚力。
我們都知道,在國內凡是群體性幹活的時候,總有一個人在旁邊是喊著口號“一二、一二”的,而這個喊號子的人其實就是李自成、洪秀全之類的,並不像《烏合之眾》作者所說的需要偶像,或者偶像永遠不會消失,因為群體需要宗教。我認為之所以古代農民起義能夠迅速佔領一大片土地,是因為他們對糧食和土地的極大需求,以及有了這個號子的作用,他們接受了號子的暗示,才爆發出了凝聚力,而不是因為需要偶像或者宗教。就算是xiejiao的傳播,也是因為好多文化低的人覺得xiejiao能夠帶給他們利益,而不是僅僅為了偶像和宗教。
當然,《烏合之眾》是一部頗有成就的研究大眾心理的專著,給我們提供了窺探大眾心理的方法,雖然還存在一定的偏頗,但應該也是研究物件單一造成的,我相信,烏合之眾作為大眾心理學的奠基之作,肯定會越來越發揮它的重要性。
-
14 # 東方白542
沒看過。但顧名思義,能意識到此書大概是講述剖析了一些沒有獨立思考和個性思維的人的一種從眾心理。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烏合之眾。比如,有人指鹿為馬,於是很多人便會跟著說:嗯,那就是馬不是鹿;又比如,有人說是“上帝”造人,於是很多人信以為真,認為人就是上帝創造的;再比如,有人說人死後陰魂不散,很多人都覺得人死後應該是存在陰魂的。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人就是喜歡跟著“烏合”,而有人又往往利用這種烏合從眾的心理製造謊言欺世盜名。
總之,烏合之眾的社會現象確實不少,很多人就喜歡到“烏合”的場所湊熱鬧,很值得人們深思。
若有時間,我一定找到這本書看看,是否與我對此書內容的猜想相吻合。
-
15 # 熊貓君劉女士
我很少寫書評,如有不足,望海涵。
我家裡也有一本《烏合之眾》,分享一下我對這本書的書評。
一、購買此書的時候,我也是在盲從。說實話,這本書並不在我的藏書清單裡,但是,有一段時間這本書就開始火了起來,這本書被反覆的刊印,甚至被各種吹捧,彷彿成為了心理學愛好者的必選項。就跟喜歡精神分析的人一定要看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研究集體行為就一定要看《烏合之眾》一樣,在大眾心理學叢書中,這本書總是被放到顯眼的位置。
好像我不把它放進我的書架,我就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我的的確確是因為“集體效應”去購買的。所以從一開始,這本書對於我而言,就代表著一種被多數人力量所驅使我去做非我初衷的選擇的特點。
但這本書我的的確確認真的讀了。它的確有讀一讀得價值。
弗洛伊德對這本書有著極高的評價,他說:“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我們經常會感受到“集體壓力”的強大,因為人是具備社會屬性的,雖然每一個人都各有特點,但是,當我們所屬於一個集體的時候,我們總是下意識的把自己的步調和集體一致。目的是為了迎合大多數人,太獲得心理上的歸屬感。
就像是硬幣的兩面,對集體的歸屬會讓我們獲得安全感,但是,當我們的真實想法存在,而我們的想法和集體齒輪不吻合的時候,為了生存下去。我們會把自己的稜角磨平,放棄自我意識,成為集體的附庸。
就好比,當年大家都在宣傳這本書,大家都在說自己讀過,哪怕我不想買,我也終究對於集體的力量妥協,走進了書店,買下了這本書。
“群體中的個人是沙中之沙,風可以隨意攪動他們。”——摘自《烏合之眾》
二、此書是懸崖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拋開我買這本書的初衷。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
因為他解釋了一些我們曾經認為難以理解的現象。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我們為何要研究大眾心理,因為我們在無數次歷史事件裡面,都發現了當人變成人和人的組織,當人們被感性煽動放棄了自己在群裡的特別的個人特徵。混亂就悄悄的發生了。這本書誕生的時機很重要。任何一種創作都有他得歷史背景,心理學往往是對一些現象做出解釋。在歷史洪流的相似性中找到規律。
理性和感性的戰爭:
《烏合之眾》是勒龐寫於法國大革命後,學過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奢靡的路易王朝終於被送上了斷頭臺,人們開始追求公平和自由,這種階級革命呼喚出了理性,這是時代進步的象徵。很多學者將這場勝利稱為“理性的勝利”,很多人在此之後都以為不會再出現專橫的制度,不會出現剝削和暴亂,人民將擁有更平等的權利。
哪怕是二戰時期,希特勒的納粹統治至今也讓難以相信人類可以構成團體來集體屠殺另外一個種族,對納粹的盲目信仰,無差別的誅殺猶太人。日本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對軍國主義的狂熱。
而沾滿鮮血的屠夫裡,我們驚訝的發現,他們曾經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會變得面目全非了呢?《烏合之眾》就是為了解釋這個原因。勒龐寫這本書,目的是為了警醒世人,當我們發現群裡意志朝著極大破壞性方向奔流而去的時候,我們再怎麼想要合群,也要冷靜下來,而不是放棄自我意識,去盲目的成為群裡無差別的一員。
因為悲傷的歷史不該再次重演。所以,去閱讀這本書,去了解人性,去理解人為什麼會在被感性所支配而喪失自我主見,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三、《烏合之眾》對大眾心理學的意義。“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摘自《烏合之眾》。
瞭解人性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瞭解自己,剖析自己,也能更好的解釋一些現象,雖然《烏合之眾》這本書是很早之前出版的,但到現在,也有其可以借鑑的地方。
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本書可以預言很多集體行為發生帶來的負性結果。我們真實經歷的現狀,和無數次歷史的輪迴,恰恰是《烏合之眾》最可怕的寓言。
當人們被衝動和暴力洗劫了心智,留下的,不過就是一副只會盲從的空殼。
所以這本書,不管是對於過去還是現在的大眾心理學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些狼子野心的人再利用《烏合之眾》中的理論。煽動極端的仇恨思想,在瘋狂中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讓人們錯誤的被粉墨登場小丑們所利用。
這些,其實都是和《烏合之眾》勒龐觀念。驚人的吻合。
四、《烏合之眾》的侷限性。我是心理學從業者,我和我的很多同行一樣,一開始更關注的是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以及精神障礙。
荀子說“人性本惡”。
我們總是更關注白紙上的黑點,而忽視了更多的光亮。
後來,我繼續學習的過程中,才瞭解對人性中【善】的探索,更具有價值,我們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求助者走出陰霾,還要幫助求助者建立更幸福的生活模式和認知方式。
而《烏合之眾》恰恰把人性的黑暗面給過度的渲染了,當然這個勒龐所處的時代經歷相關,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人無知無智的無奈。
他甚至在書中提到:
“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所以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古斯塔夫·勒龐
我們可以從作者的表達當中感受到他深刻的絕望,但是,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人性的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呢?是不是以為著當人們被盲流所迷惑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就真的沒救了呢?
這本書精細的提到,人是如何被輕而易舉的操縱的,那些“凱撒”是如何讓人們放棄自我的,卻沒有講到人性力量的另外一面,也是更值得我們去探索的那一面。就是,我們人,是存在理性和善良的。
在我看來,個體到集體的轉變,並不是純粹的理性到非理性的轉移,《烏合之眾》的這種概括的確過於絕對。
因為他高估了非理性的力量,
也大大低估了人性的善良。
中國此次的抗擊疫情的壯舉。恰恰就用事實反駁《烏合之眾》里人們的民智喪失,華人人在災難時的團結和勇敢,理性和堅強。
就說明了集體帶來的正性力量遠遠高於其他。
以上就是我對《烏合之眾》的全部書評。
《烏合之眾》裡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裡,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疫情來臨,華人的上下一心帶來了生的希望,我們並沒有變得混亂,我們表現出的空前團結的勇氣,就證明了中國5000年文明的強大。
我們不是烏合之眾。
我們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
16 # 崑山代傑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明白了這句話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本書。
這本書的電子檔我有。也看了部分章節的內容,基本上知道的裡邊的意思。
實際上這本書是社會心理學的範疇,在當下疫情的環境裡,我們可以對照這本書找到很多和書中描述相類似的表現。
其實,在這個社會群體裡,人的個體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
偉大的人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得到了絕大多數的人的認可,但是想獲得絕大多數認可的話很難。
普通的言行容易得到理解,而越是高大上的言行,越難以讓更多人去理解,這樣的話就會造成高階的人群被大多數人所影響。
會出現書中所描述的一個專家,在一群普通人當中,專家的智商會被普通人拉低到跟他們一樣的水平。
-
17 # 緹斯東
前兩年在中國圖書網買書的時候,湊單了一本《烏合之眾》,用幾天的時間讀完了他,還認認真真做了讀書筆記,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研究群體心理學的好書。
書的封面上就有弗洛伊德的一句話:勒龐的《烏合之眾》
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書也擔得起這麼高的評價。拿最近發生的疫情來講,有多少次輿論壓力是被別有用心的人牽著鼻子走,在疫情剛開始,一部分網民相信武漢病毒研究所零號病人的言論,網路將他們組成了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他們沒有智慧,沒有思考能力,被人利用群體心理牽著鼻子走,詆譭研究所故意釋放病毒。
勒龐這樣說:在涉及信仰、政治觀點、道德評價、個人愛憎這些近乎純粹感性表達的領悟中,最傑出的才智之士也不見得比一個凡夫俗子高明。
後來,輿論又開始引導大眾懷疑病毒是他國有意研究針對漢族居民,而且獲得了不少的支援。網路上又開始矛頭對準了其他國家,最後,很多國家相繼爆發出疫情,這樣的聲音又消失了。
勒龐這樣說:對於一個群體來說,他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期間的過度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中國自古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研究群體心理學的意義在於我們在群體之中能夠更加的理性的去看待群體事件,而不是做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一份子,在面對群體事件的時候,我們能最大限度的用我們自己的本心,用我們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看待事情,這樣才能是一個成熟的人。
-
18 # 小魚微讀
我認為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明白了這句話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本書。
這本書的電子檔我有。也看了部分章節的內容,基本上知道的裡邊的意思。
實際上這本書是社會心理學的範疇,在當下疫情的環境裡,我們可以對照這本書找到很多和書中描述相類似的表現。
其實,在這個社會群體裡,人的個體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
偉大的人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得到了絕大多數的人的認可,但是想獲得絕大多數認可的話很難。
普通的言行容易得到理解,而越是高大上的言行,越難以讓更多人去理解,這樣的話就會造成高階的人群被大多數人所影響。
會出現書中所描述的一個專家,在一群普通人當中,專家的智商會被普通人拉低到跟他們一樣的水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9 # 浮生若夢1984
有點晦澀難懂,但是都圍繞著幾個核心思想來展開,群體中的個人風險成本降低,平時個人不敢做的事情,一旦到一個群體中就會加大個體做這件事的可能性,也就是在群體中膽子更大了,有更多的人壯膽,風險成本更低。
-
20 # 上善若水艾佳959
一個人是一個單獨個體,一個個體是非常的單薄孱弱。人為了彌補自身弱勢,人們會情不自禁的會融入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群體,使自己變的強大。
回覆列表
我只是聽說過這本《烏合之眾》,但是沒有看過,看過的朋友說這本書絕對不是一本“好看”的書,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辭藻,甚至還帶有時代和種族上的偏見(書中不乏對社會主義的大量抨擊),但不論對錯,這些依舊不妨礙它成為一本流傳至今,今仍受用的經典。所以我也建議我們都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