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山東德齊老李

    怎樣糾正和改掉孩子的逆返心理,一直是困繞我們的大難題。我家有二個寶貝,在這方面我們平時還是很注意教育和引導的,並從中總結了幾條,供大家參考:

    一、對於孩子說的話和做的事,不要過早下結論。

    要耐心地聽他們說完,看他們做完。中間不要插言,也不要插手。等有結果了再和孩子一起討論是非對錯。這樣會用實際結果來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若是中途阻止,就會造成他們的逆反,越不讓做越去做,不管對與錯。最終也不會理你的分析聽你的教育了。

    二、凡事不要包辦,要和孩子進行商議和討論。

    孩子到三四歲都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大體知道了什麼是對與錯。這時家長就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去包辦。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並和孩子進行商議,共同想辦法出主意。讓孩子感到成就感。不要說你還小什麼也做不了等等話語,時間久了,等孩子真的會做了,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做。

    四、要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家長承諾事的一定要先做到。

    向孩子承諾的事,家長一定要做到並且做好。同樣要求孩子做的事也要監督他們做到。家長孩子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賞罰分明。家長承諾的事沒辦到也要受到懲罰,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若是隻錯誤面前只罰孩子,那就會助長他們的逆反心理。

    最後一點就是切忌對孩子發火,動粗,動手打人。這樣不但糾正不了孩子的錯誤,相反還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時間久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2 # 大美不二

    如何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

    --------------------------------------------------------------------------------

    首先我自己有兩個孩子,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問題!

    當孩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有一些逆反心理學表現叫他向東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幹。孩子叛逆行為的形成,非一進一夕,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有:家長與孩子相處的相互作用。家長必須注意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的,可能孩子說了一句話,母親覺得不滿意,就大聲罵他,孩子受到刺激,也就大聲對抗,或以沉默抗議,或以反叛行為抗議。久之,就會逐漸形成與父母之間一種相處的相互作用;孩子心理不滿,但不說出來,便以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對孩子的錯誤,有些父母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而不加以糾正,使孩子養成習慣;父母常以專制的方法管教孩子,以命令的語氣說話,要孩子順從一切。個性較溫和的孩子會順服父母的權威。而個性較剛強的孩子,則會反彈。結果便形成叛逆行為了;親子關係界限模糊;父母感情不和,時常爭執,孩子討厭,在覺得無助時,便以逃避,或以叛逆的行為來表現自己的不滿;孩子的反抗受到其朋友的稱讚;有時叛逆行為,是和年齡有關的,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經過程,到了某個階段這種叛逆行為將自動消失,等等。

      父母若發現孩子有逆反心態,可採用以下方法來化解:

    第一,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三,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

      第四,開放自我。父母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度著瞭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第五,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時,一般只聽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第七,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說明。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

    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

    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

    其四,用提心的語氣帶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

    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

    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 3 # 果爸講故事

    家長你好!

    首先我們要從孩子為什麼有逆反心理去入手?原因是什麼?比如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比如內心心情不好?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一定的叛逆心裡,但是不是講孩子有叛逆心理就一定有問題。

    糾正和改掉也不是說要用武力和威脅的方式去解決!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先要走近孩子的內心,去聆聽他內心深處的想法跟需求。站在朋友的角度去看待他說的話!

    遇事不要跟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是本能,控制情緒是本事。相信以家長几十年的豐富閱歷來培養好一個孩子完全沒問題。大家一起加油![呲牙]

  • 4 # 殷老師認知心理教育說

    要想假正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得了解,孩子逆反心理的具體的思維過程。

    要想了解具體的思維過程,家長首先要堅定一些信念。

    信念一: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

    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兩個的人生經驗,思想、價值觀、規條會完全一樣;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能絕對一致,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孩子和我們對相同事件的看法不同,情緒、情感反應不同,表達的態度不同,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的,我們如何能擁有這樣的信念,我們就能夠開始理解孩子,他們的所顯現出的行為,態度,對孩子而言都是可以被接納的,先接納孩子的行為,態度,孩子才會接納自己的行為態度,

    這樣孩子的內心不會發生這樣的矛盾衝突:我這樣做是被大人評價是不對的,不對的事情我就要這樣去做。你越說我,我越要這樣,但潛意識還有一個聲音會說那樣是不對的,這時候情緒的不穩定,實際是更加嚴重的。這個思維過程,家長一定要能讀的明白,所以要先接納,不僅是家長們通常情況下理解的,我要接納孩子,還要讓孩子自己接納自己。

    信念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一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規條系統只對自己有效,所以不應該強迫別人接受。改變自己,才有可能影響別人。我們需要能夠找出孩子的正向、積極的價值觀、並將這些正向積極的價值觀,進行新的創造、增大或轉移到孩子在乎的有價值的人或事上,孩子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因此一個人不能“教導”另一個人,只能引導另一個人去學習。

    當有這樣的信念時,我們就明白,我們真正要引導的是,孩子自己的認為,想法發生改變,而非我們告之孩子,你這樣做不對,就能起到改變孩子的效果,當然原則性的問題,我們是要首先告訴孩子行與不行,對與不對,這是原則底限,但不是告之就能起效果,需要孩子在過程是,自己認為,自己感受,自己感覺到這樣做是不合適的。這就需要家長在接納的基礎之上,能夠在過程中,及事後,能夠發現孩子積極正向的語言,態度,行為,(這些正向積極的內容,需要家長透過接納、交流傾聽來實現),敏銳的發現孩子的積極正向思想,並給出正反饋,引導孩子想象描述自己的體驗,及自己體驗到的他人的感受,情緒,及相互間的影響。孩子小的不太會說的,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感受體驗做例子,引導孩子慢慢去發現、體驗,並表達

    信念三: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強調做法正確或都有道理而不考慮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對過去事情的分析評判上,注重效果則是把注意力放在未來。比如:設計怎樣的學習方案未來效果會更好?我們用什麼樣的溝通交流方式,親子交流的效果會更好?沒有兩個人的想法,價值評判標準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兩人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規條,但把這些直接放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到,是否會有效果,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對於逆反這件事情也是如此,說再多的道理,對過去做再多的評判,孩子多數是不願意聽,聽不進去的,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去引導交流,孩子都是有天真、質樸、善良的。。。。先寫到這兒,方法有很多,以後再多寫寫哈

  • 5 # 藍靈Jane

    首先對於問這個問題的寶媽或者寶爸目前肯定遇上了教育孩子問題的苦惱。我表示很同情。孩子不是一個個體,他或她出生了都是家庭的一員。我們做父母的都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好這個孩子,對孩子呢也有很多的期許。

    那麼孩子的逆反心理為什麼會有,我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平時言談舉止或者自己平時和孩子的交流溝通陪伴時間。我相信孩子從出生那一刻我們都是滿懷期待,可是養育的過程很艱辛。也許一個小小的調皮搗蛋引來我們做父母的責罵,或者一件很小的事讓我們控制不住的發脾氣對著孩子。孩子越小模仿能力越強,他或她從父母言行舉止上收穫了壞脾氣。時間一長這種壞的溝通成為了孩子覺得可以用來發洩的方式,那麼自然孩子在父母眼裡看來是叛逆了。

    建議父母在孩子犯錯或者調皮時我們冷靜自己,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聊。問問他為什麼,是不是不開心太無聊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舉動。告訴他不好的行為或者表達不滿的方式是不對的,教他對錯之分。告訴他如果不開心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壞情緒怪獸。控制了壞情緒或不好行為要及時表揚。

    給孩子列出幾項規矩,這個父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一下。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點時間陪陪孩子(工作太忙沒時間也要打電話關心關心孩子。)

  • 6 # 嘻嘻啊啊

    逆反心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心理問題,當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心理時,聰明的父母是怎樣做的?來看看晉級教育有哪些小妙招吧。

    首先,在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瞭解孩子是什麼原因產生的逆反心理,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區對待這一情況,如果孩子產生地逆反心理起到了積極地作用,那麼家長應該感到高興,但是如果作用是消極地話,就應該對孩子地進行及時地教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

    很多逆反心理的產生都是因為家長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這也是很多家長的通病,貶低挖苦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從而對家長產生對抗,所以想要減少孩子的對立情緒,關鍵點就在於,家長不能濫用批評,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分場景,要多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批評。

    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一人生的特殊年紀,家庭關係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改變以往那種由家長決定一切,孩子只是服從的局面,家長需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努力與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以相互理解為基礎,以溝通為保障,從而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營造聆聽的氣氛,做孩子的顧問是十分重要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利用共聚晚餐的方式留心聽孩子講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因此家長,要做孩子的盟友,細心聆聽,協助選擇,而不是插手干預。

    孩子有逆逆反心理,家長既不能盲目的訓斥,也不能貶低或者嘲笑,應該耐心地啟發孩子,給他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才能真正地讓他認識到錯誤。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7 # 米陽童學

    怎樣糾正並改掉孩子得逆反心理?

    不,我偏不!”還想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犧牲的可不只是親子關係

    孩子的成長一般會經歷2個叛逆期,幼兒階段2-4歲,另一次是青春期。

    這兩次叛逆期的共同點: 強烈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2歲後,孩子會慢慢有“不乖”“不聽話”“固執”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心理表現,是由於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造成的必經階段。

    所謂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比如“我覺得我辦事認真”“我認為我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1歲前:孩子幾個月的時候不知道身體的各個部分是屬於自己的,我們看到7-8個月的孩子咬自己的腳丫子,甚至會把自己咬疼,而哭起來,就是這個原因,孩子慢慢才能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1-2歲:孩子認識了自己的身體部分,但不能區分自己的身體器官和別人的身體器官,比如問她的眼睛在哪裡,她會指著媽媽的眼睛,照鏡子的時候也會把鏡子裡的自己當做別人。

    2-3歲:這階段漸漸把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名字聯絡起來,當孩子學會用“我”來稱呼自己的時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標誌。

    3-4歲:意識到“應該”和“願意”的區別

    4歲以後:逐漸知道怎樣注意、觀察、記憶等。

    許多研究表明:具有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兒童標表現得自尊、自信、進取、有責任感,反之則自卑、依賴、害怕競爭,甚至有逆反行為。

    如何糾正孩子並改掉其逆反心理?

    理解了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那麼希望家長明白,這是孩子的生長規律,違背規律做事是徒勞的,不要因為面對“逆反”自己束手無策,試圖去壓制孩子的逆反,會更加傷害孩子的自尊,會破壞親密的親子關係。

    家長想要表達的所謂“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是讓孩子學會放棄“自我中心”,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關心理解他人,學會自我控制,理解規則並遵守規則。就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接納孩子的“叛逆期”,幫助孩子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

    01: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簡單的勞動技能,增強自信心

    (翻譯:讓孩子一點家務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了表揚)

    教會孩子簡單的勞動技能,如掃地、拖地、擦桌椅、整理床鋪等,當孩子有點滴進步,都及時給予肯定,孩子在獲得多次成功體驗後,逐漸能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

    02:創造良好的精神環境

    (翻譯:好好和孩子說話,好好說話,好好說話,不要毫無理由地吼叫)

    家長的權威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弱的,你會發現,孩子越小越崇拜爸爸媽媽,越大了越質疑爸媽,所以最初給孩子立規矩也好,提要求也好,一定是講得通道理的,而且一定要嚴格執行,但是對孩子的態度是平和的,輕則吼叫,動則打罵,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03:教會孩子自我評價

    (翻譯:讓孩子給自己打分)

    平時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都問一些類似於“你覺得你做得怎麼樣”之類的話,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思考和判斷,孩子慢慢會養成習慣,會去思考自己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行為不好。

    米陽說: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全是可愛的瞬間,遇到了“麻煩”是很正常的,放輕鬆,也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和時間,父母的焦慮直接影響孩子,影響家庭關係,多瞭解一些專業知識,然後,佛系一點。“讓子彈飛一會兒”

  • 8 # 噢特慢的媽媽

    我家女兒一歲半了,一歲三個月到兩歲也是一個可愛又難纏的階段,寶寶不再如1歲前那般乖巧,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得不到滿足時會大聲尖叫,你不讓她幹什麼,她偏要做。我知道這是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所以,面對女兒的變化,我的心裡並不慌亂。我只是一直在思考著,怎樣做對女兒的成長更有益。

    曾讀過《父母必讀》雜誌的一篇文章,深受啟發。孩子得不到滿足尖叫時,她發現自己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從而感受的自我的力量,她會很享受自己說話所產生的影響,比如讓媽媽生氣。“對著幹”的現象是孩子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如果父母生氣地教訓孩子,反而會更加深孩子對這件事的印象,從而學會如何掌控父母的情緒,情緒是互相影響的,儘可能地和孩子愉快相處,少用一些否定詞,少展現一些消極的情緒,孩子也會比較愉悅,反而更能聽從父母的建議。

    其實“逆反”並不可怕,相反有著特別的意義,說明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她想主宰自己的慾望,從這個意義上講,“逆反”是寶貝走向獨立的徵兆,是寶貝成長的第一步。既然這是寶貝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發展階段,我們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輕易生氣,從容面對。

    面對寶寶的“逆反”“壞脾氣”“對著幹”,我的辦法是這個樣的:

    1. 只要不危害環境,不影響他人,不傷害自己,儘量去順應孩子的需求,給寶貝自主的權利。

    比如,孩子翻抽屜時,我會陪她一起翻;孩子玩水時,我會陪孩子一起享受玩水的樂趣;孩子想幫大人掃地、拖地、刷馬桶時,我都會滿足孩子,還單獨給她買了一個較長的馬桶刷。這些看似會給大人帶來麻煩的行為,正是寶寶在每一個階段的興趣點,也就是敏感期,家長給孩子提供條件,讓孩子自由的成長。這樣做,就避免了寶寶的“逆反”“壞脾氣”和“對著幹”,既有利於寶寶的行為、認知發展,也使得大人和孩子的相處更輕鬆。一句話說的好“ 現在你去適應寶貝,滿足她,將來她才能順利地適應你,滿足你。

    2.適時地轉移注意力。拿一個新鮮有趣的東西吸引他或者是轉移環境。

    3. 用簡單直接的語言和孩子溝通,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應該怎樣做。

    當孩子的行為危害環境,影響他人,或者會傷害的自己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干預了。比如,在街上亂扔垃圾、傷害小動物;休息時間,挪動桌椅吵到樓下;玩藥膏、接線板等危險行為。這些時候,可以用到2、3點的辦法。比如孩子亂扔垃圾,攀花折枝,只要家長正確引導教育,以身作則就很容易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沒有深淺,傷害到了小動物,家長可以告訴他“我們要愛惜小動物,輕輕地摸”,孩子就會學著大人的樣子輕輕地摸摸;如果孩子想玩危險物品,首先應該嚴肅地告訴孩子絕對不可以,如果孩子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叫喊、哭泣,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轉移環境,等孩子停止叫喊、哭鬧後再平靜而堅決地告訴孩子不可以,用孩子理解的語言講明道理。其實孩子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執拗,相反,他們的適應力很強,容易去遵守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和規則。

    4. 讓寶貝有理解、選擇的餘地。

    比如,不想讓孩子看學習機了,不要馬上關掉,可以告訴她“看時間長了眼睛會痛,再過一會媽媽就關掉啦”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的時間,其實孩子很在意父母的情緒,凡事要平靜對待,給孩子商量和選擇的餘地。

    5.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不能少了愛的流動。

    這一點我最近深有體會,一歲半的女兒需要大人的足夠理解和尊重,即便是你不能滿足她,但是你要理解她,給予共情,孩子大哭,往往是覺得大人沒有尊重她,她的年紀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所以只能用哭來抗議。舉個例子,有一天,她在爬毯上尿了一泡尿,我讓她拿布來擦,孩子自己去衛生間拿了擦尿布,自己蹲下擦,我覺得她擦不乾淨,拿過來重新擦,女兒馬上哇地哭了,很委屈的樣子,她可能覺得我沒有尊重她的勞動成功,干涉了她的行為,實際上,她想獨立完成這件事。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只能給予孩子共情,我說“你不想讓媽媽幫忙是不是”,她委屈哭著說“嗯”,我說“那下次媽媽不再幫忙了好不好,媽媽愛你,過來,讓媽媽抱抱”,我伸開雙臂,女兒靠近了我,我抱住她,孩子不哭了,微笑了。

    這也是最常見的逆反表現,孩子不明著對抗,這證明孩子還是有忌諱的,這時候家長可以進行最有效的談心開導孩子,讓孩子從新端正認識,給孩子講清道理,明白事理。同時注意灌輸正確的行為和道德。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9 # 零基礎教育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兇出來的

    在最近播出的《老師,請回答》節目中,七歲的小男孩哭訴:

    媽媽經常叫我“二百五”。[大哭]

    小男孩成績不好,經常在寫作業的時候被媽媽兇。

    寫作業的時間太長,媽媽就經常訓斥他,脾氣上來了之後,還會說一些令他很傷心的話。

    小男孩告訴工作人員:“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多給我機會,不要再罵我了!”

    小男孩一邊說,一邊哭,彷彿把壓抑了很久的情緒都釋放了出來。

    看得出,小男孩是真的傷心了 。

    他的媽媽這樣說:“我只是有時候沒有控制住,沒想到讓孩子這麼傷心。”

    是啊!很多父母都沒有想到,自己正在一點一點地傷害孩子。

    我們隨口說出的話,隨意爆發的脾氣,卻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盧梭說:

    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是:發脾氣,講道理,刻意感動。

    深以為然。

    父母對孩子越兇,越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這是最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多少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一言不合就開吼,罵完就後悔”這是很多父母的常態,也成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惡性迴圈。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吼兩聲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卻存在很多弊端。

    密歇根大學的一位博士研究發現:

    情緒受損和身體疼痛在人體大腦反應極為相似。

    如果一個人傷心到“心碎”,那麼他的神經系統可能真的感受到“心碎”級別的疼痛。

    每一次,父母肆無忌憚地吼孩子,都會讓孩子內心感受到恐懼和害怕,這種感覺會伴隨著孩子成長。

    二、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兇出來的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提問: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下方五千多條的回答,每一個人都在講自己的故事。

    網友@皮耶霍 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父母從十歲以後,就沒有打罵過他,因為要保護他的自尊心。

    取而代之的是他每一次犯了錯誤,就要寫檢討。

    十歲的他,被父母要求寫800字的檢討,寫不完不能出去,寫的不好還必須要重寫。

    那時候的他為了不重寫,每一次都會總結經驗,以便下一次寫的時候更好脫身。

    沒想到,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竟然將他培養成了一個文學奇才。

    隨著父母的檢討書字數不斷增加,他的寫作水平也不斷提升。

    到了大學,已經獲得了人生中的不少文學大獎,也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一定是在孩子的錯誤中尋找到真正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只要是孩子,都會犯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錯兇他一頓就好了。

    但其實,那些被父母吼罵的孩子,除了會對父母產生恐懼以外,並沒有任何改變。

    還會因為父母的過度譴責,感受到親情的淡漠。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格局。

    格局小的父母,才會用兇狠吼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真正高智商的父母都懂得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兇出來的。

    三、真正愛的教育,需要剋制

    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兇孩子”而在於“教孩子”。

    吼叫是一種放肆,但愛的教育需要剋制。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懂得這樣“教”孩子。

    1、放低聲音

    一位大學教授曾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有時候,我們扯開嗓子大聲兇孩子,還不如在教育孩子面前,將聲音放低,冷靜下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叫芭芭拉的媽媽,她實在不知道,該怎樣放低聲音,不吼不叫地教育孩子,於是她去諮詢了育兒師。

    育兒師給了她一個建議:

    “讓她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著急吼孩子。”

    先把吼孩子的話做一個加工,用平和的語氣說出來:“不,停下來,不要這樣做。”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訓練,孩子從原來的不願意理她,變成瞪大眼睛和她說話;從前對她大吼大叫,變得與她低聲開始交流。

    父母放低聲音,孩子才不會出現逆反心理,與此同時,孩子就能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獲得一次又一次成長的機會。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放低聲音,走進孩子心裡去。”

    2、多看看孩子的優點

    曾有一項關於“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的調查,發現美國家長對孩子的評價都比較好,而中國父母往往看到的是孩子不好的方面,父母常常喜歡放大孩子的不足。

    如果我們能換一個角度,忽略孩子的不足,而多看看孩子的優點,我們會發現孩子便會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一位育兒專家講過一個故事:

    兒子三歲時,嘗試自己扣衣服,結果衣服歪歪扭扭,但他期待媽媽的表揚。

    這時候,她沒有批評孩子,而是這樣說“寶寶真棒,最後一顆釦子特別好,我們試著往上扣,看會發生什麼。”

    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孩子把所的扣子都扣好了 還學會了穿衣服。

    我們不要總是抓著孩子的錯誤,而要多看看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給孩子一點鼓勵,給他發現孩子真的會越來越優秀。

    3、就事論事,讓孩子為行為後果負責

    很多父母吼孩子,是為了讓他長記性。

    但是拉高分貝的教育,是最無用的,因為沒有說到點上。

    《小孩不笨》裡有一段話:

    “大人常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是在自己講,自己爽了。”

    其實,在孩子犯錯之後,我們不要翻舊賬。

    而是將孩子所犯的錯誤,拎清告訴孩子事情的嚴重性,並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這些比任何吼叫的方式效果好很多。

    以前,我也經常吼孩子,那時候孩子根本不會聽。

    後來,不再對他大吼大叫。

    每次回家,看見兒子把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我會很有耐心地告訴兒子:

    “玩具是用來玩的,不能亂扔,每次玩了以後要放回玩具筐。”

    每一次我讓他把玩具都歸位,他都能聽話照做。

    時間長了,孩子也養成了愛收拾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你犯了錯誤,要自己承擔責任;而不是一邊吼,一邊幫孩子解決問題。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一定不會是情緒的產物,他們會懂得教育孩子的真正意義在於,輕輕地和孩子好好說。

    有一句話這樣說:“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典範。”

    與孩子說話,便要這樣讓孩子感受如沐春風,化解大地的凍土;

    像這春日裡的陽光,給孩子最溫暖的愛,讓彼此之間擁有心靈的交印。

    一句怒吼,可能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

    但一聲鼓勵,就能開啟孩子成功的大門。

  • 10 # 麥妙璇

    大家好,我是麥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陪伴,關心,理解,而不是過多的批評。我們家長要學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世界我們不懂,不要忘了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他們身上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課,是否沒有嚐到學習的甜頭?他們喜歡玩手機了遊戲,是否家長也是手機控?他們做為家長不要一味的批評,幫他們找出原因再改之。

    上週未和孩子一起看潮汕人編導的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看到其中的主角369逃學,被老師抓到,送校務處,不服校長教導,頂撞校長……

    覺得以前初中是有一些逃學的學生,到了初三,有少許讀書好的學生也逃學,不過是選擇性逃學,聽他們說是因為不喜歡上某個老師的課,老師上課太囉嗦,然後碰到那位老師的課,就不來上課。

    現在學生逃學的事,應該沒有發生了吧。

    孩子他爸說“這孩子到了叛逆期了,老師家長的話都聽不進去。”

    孩子問“什麼是叛逆期,爸爸您小時候也有叛逆期麼?”

    孩子他爸說“有啊。”

    孩子表示很不解地說“我怎麼沒有有叛逆期。”[捂臉]

    孩子其實也差不多要到了青春叛逆期的年齡了,只是他自己不知,叛逆期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用逃學的形式來反抗了吧。

    每個人在青春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叛逆期的困擾,只是表現不一樣而已。有些能夠順利渡過,完成自我成長。

  • 11 # 我們約定青春

    1.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儘可能的感受孩子體會到的情感,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2.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知孩子,這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的,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像和朋友一樣和自己相處。

    3.面對叛逆期的小朋友,首先家長是不能採用極端的方式去處理和應對的,責罵和打人的行為是不能出現的,不然會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陰影。

    4.可以適當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帶著他們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玩,或者是出去散散心、旅旅遊都是可以的。

  • 12 # 彩紅育兒

    孩子的成長是遵循規律的,2週歲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比起青春期的叛逆第一次的叛逆期更為重要,家長首先理解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孩子會和家長唱反調,越是強制性的管束叛逆心理越大,家長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緒,耐心的疏導,陪伴孩子。不要限制的過多在安全的環境中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探索滿足孩子,等再大一點認知能力提升了,家長多傾聽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親子關係提升了,也會得到緩解。

  • 13 # 智慧家庭李坤承

    首先要分析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大部分孩子的叛逆心理都是由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到位所導致。所以作為父母必須要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則需要請教一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

  • 14 # 了凡育兒教育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該怎麼辦呢?

    要教育好一個孩子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有些特別叛逆的孩子,教育起來更有難度,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更加多多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孩子有叛逆的心理,家長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叛逆期出現問題後怎麼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 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 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 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 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孩子享受民主權利。

     

    6 不處處約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如何幫助“叛逆”孩子渡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只有透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 15 # 鄉村哥小滕

    1.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他們就越想知道和得到,這時家長要注意與孩子在情感上進行真誠、而耐心地交流。

    2.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常常採取專制的手段管教孩子。當孩子成長到了產生逆反心理的時期,就會出現獨立意識強、故意要顯示自己能耐的心理,加上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所以就顯得更加與父母對抗。家長在此時要針對孩子自尊心強的特點,尊重他們的自決權,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錯也不要過多責怪。

    3.我國的多數父母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孩子一旦與父母發生牴觸,做父母的總喜歡擺出長輩的架子、採取“高壓”政策來管教孩子。這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漸升級,甚至出現說謊、逃學等不良行為。因此,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加強自己的修養,並且養成經常與孩子談心、交換彼此想法的習慣,同時對孩子說話的態度要真誠、懇切。

    總之,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長的只有透過親切的心理交流和正確疏導,才能徹底矯正。

  • 16 # 山哥1803

    1.首先,我們大人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叛逆時期!不要太急躁!2.不要去孩子面前顯示你的壞脾氣!不要用任何命令口氣溝通!你們要先做朋友!感情深了,孩子就願意吐露心聲!3.一起和孩子談談問題,多舉例子,特別是你自己的例子!讓他絕的不要太大壓力,很多事情儘量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用魚生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