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柏原石

    在那個漆黑一團的城市裡,一夜,伸手不見五指,涼風四起,心生懼意,走還是留,時間飛逝,疑雲蓋頂,腳底沉重,博還是跑,你沒有時間了,趕緊決策,有個聲音從漆黑的夜裡傳出來,我急忙問到你是誰—————————-

    只聽得天空傳來凌空一聲沉悶的聲音說:我是蘇曼殊,他是誰,好陌生的聲音,腦海一片空白,我沉思了良久,低聲細語的說,蘇曼殊是誰?

  • 2 # 王老師188834282

    怪人!怪哉(語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社會畸士。當時是聞人名士詩僧,曾鬧熱了好一陣子。這種鬧熱是對荒涼如沙漠的當下一個反斥。也是對未落王朝末落時代的一種嘲弄——以其不畸行為狠狠抽社會時代的耳光。最後該憂憤出格自虐自任而自滅。現今該事該人恐多不宜再翻翻過的那一頁。

  • 3 # 臨時使用者歲月

    蘇曼殊是民國時期僧人中的異類,他是一個矛盾的,難以讓人評價的僧人,他的一生半俗半僧,在詩書畫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但卻放浪形骸,不受禮法的拘束,對他的評價是有好有壞。

    蘇曼殊是一個很文雅的名字。如果只是聽到這個名字,一定會認為是哪位才藝雙絕的女詞人,又或許會認為是哪位大家閨秀,才女,但其實都不是。他有上天賦予他的才情,但卻是一個好吃懶做,依靠別人生活的落魄的和尚,大概像他所說的那樣,易水蕭蕭人去也,行雲流水一孤僧。曼殊是他的法號。他其實是私生子,出生在動亂的民國,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的一名女子,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他自然是得不到好的待遇。他從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到別人的譏諷,被人欺負,從小就體會不到同年人應有的父母的愛,他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世故,世態炎涼。他出生在異國他鄉,他本來以為回國以後,境遇就會有所改變,變好。但是商人重利義而輕義,父親誤認為他得了重病,而把他獨自一個人扔在柴房裡不聞不問,不顧他的死活。或許這個時候,他就已經放棄掉了自己,不願意孤單一人遊離在人世上,有可能是看盡了人世間的薄涼,或許是想要找尋自我的救贖,他於是剃度出家,皈依了佛門,吃齋,唸經誦佛,與青燈古佛相伴,但卻並沒有了卻他心裡面的疑惑,於是他決定回到紅塵中去尋找答案。

    後來因為躲在寺廟裡偷偷烤乳鴿吃,犯了殺生和清規戒律而被逐出了寺廟。之後,他跟隨親戚回到了最初出生的地方日本。在這裡他的才華才得以能夠嶄露頭角,並且遇到他的真摯的愛情。但是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之間並沒有好的結局。有可能是在紅塵裡屢遭劫難,之後的他,心中早就沒有了歸屬,迷戀於煙花場所,遊蕩在風塵之中,放浪形骸,什麼也不怕。落魄的時侯,賣畫賣詩書,還有就是曾經脫光衣物來換取食物,拔掉金牙來換酒水喝,後來因為飲食沒有節制,暴食而去世。當時人都說他瘋癲狂放,只有陳獨秀卻不這樣認為,他說“暴食"其實是蘇曼殊的“自殺政策”……。在蘇曼殊的身上有許多和竹林七賢,柳永相似的地方。其實蘇曼殊是性情中人。

  • 4 # 不會水的yu

    蘇曼殊是一箇中日混血兒,其父是中國商人其母為日本人,他是近代小有名氣的詩人作家及翻譯家,此人在諸多領域都取得過一些成就,尤其是其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很大。他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鴛鴦蝴蝶派”,被譽為詩僧。但其好喝花酒,行事又怪癖乖張,是一位充滿矛盾與神秘的奇才子!

  • 5 # 一往文學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攬大荒。 ——蘇曼殊

    他自幼儀容出眾,天生驚才絕豔,才情、膽識、相貌俱稱一流。

    他一生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能詩文,善繪畫,可謂多才多藝。

    他被日本著名作家佐藤春夫稱為“近代中國文學史上之一彗星”。

    他集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各種封號於一身,卻不守任何清規戒律。

    他是蘇曼殊,袈裟披肩風雨一生,被世人稱為“奇人”。

    01

    風雨飄零的一生

    蘇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可他幼年時,生母便棄他而去。童年的蘇曼殊沒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溫情,他在倍受冷漠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

    他6 歲回國就讀,15 歲再度赴日。當他去養母河合仙氏老家時,與日本姑娘菊子一見鍾情。然而,他們的戀情卻遭到家裡的強烈反對,菊子竟投海而死。

    痛失所愛,自此,蘇曼殊深感心灰意冷。回到廣州後,他便去蒲澗寺出了家。從此,開始了他風雨飄泊的一生。

    後來,他以自己與菊子的初戀為題材創作了情愛小說《斷鴻零雁記》,感慨幽冥永隔的愛戀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淚溼襟衫。

    02

    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1918年5月2日,他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

    蘇曼殊一生喜歡歌姬舞女。在《曼殊雜記》中列了一串名單,那是與他有交往的歌妓,有名有姓有住址的就有28人之多。在他的一份殘賬中發現,酷愛讀書的蘇曼殊花在買書上的錢只有500多元,而同一時期用在青樓舞館的錢就有1800多元。

    他死後葬在在杭州西湖西泠橋邊,正好與歷史名妓蘇小小的墳墓相對,也未嘗不是一種緣分。人寫過一首詩:“殘陽影裡吊詩魂,塔表摩挲有闕文;誰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橋畔兩蘇墳。”

    從他在世到今天,人們從未忘記他。

    魯迅說:“研究曼殊和尚確比研究《左傳》、《公羊傳》等更饒興味”。

    推崇他的人如章太炎先生稱之為“亙古未見的稀世之才”!

    陳獨秀說:“曼殊眼見自己嚮往的民國政局如此汙濁,又未找到其他出路,厭世之念頓起,以求速死……在許多朋友中間,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

    郁達夫說:“蘇曼殊的名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譯詩,比他自作的詩好,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而他的浪漫氣質,由這一種浪漫氣質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好。

    03

    讀蘇曼殊經典詩作十首,紀念一代詩僧

    《本事詩十首·選二》全文賞析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澱江道中口占》全文

    孤村隱隱起微煙,處處秧歌競插田。

    羸馬未須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

    《過蒲田》全文

    柳陰深處馬蹄驕,無際銀沙逐退潮。

    茅店冰旗直市近,滿山紅葉女郎樵。

    《過若松町有感》全文

    孤燈引夢記朦朧,風雨鄰庵夜半鍾。

    我再來時人已去,涉江誰為採芙蓉?

    《過平戶延平誕生處》全文

    行人遙指鄭公石,沙白松青夕照邊。

    極目神州餘子盡,袈裟和淚伏碑前.

    《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全文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攬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 6 #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殺鵪鶉的少女》裡面說: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物件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牆,你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這句話讓我想起一位女子,她的名字叫做河合若子。

    那天也是櫻花爛漫的尋常日子,每到這個美麗的季節,總是會有很多人走出門去看櫻花。河合若子就是其中一位。

    櫻花隨風飄落,遊人身在其中,漫步自行,只有河合若子為櫻花停留,只有她覺得凋零的花瓣也很美麗。

    她蹲在地上,把花瓣掃進花籃,絲毫沒注意到身後何時站了一位人。

    這個人怔怔地看著河合若子,幾近痴迷,不自覺走進了她。

    河合若子站起身回頭時,看見他,失態地“呀”了一聲。

    察覺到自己的不太禮貌,她連忙道歉道:“我並沒有看到您,剛剛一定是嚇到了您。”

    他禮貌地笑了笑,說沒關係,河合若子這才看清,眼前的這個男子英俊灑脫,風流倜儻。

    他介紹自己說,他是從中國來此做生意的,名字叫做蘇傑生。

    得知河合若子想在橫濱找一份工作時,他簡直喜出望外,當即說,他家裡需要一個幫傭。

    就這樣,蘇傑生把河合若子領回了家。

    不久,他們就陷入了纏綿的熱戀,河合若子還懷了孕。

    但是,悲劇也由此開始了,蘇傑生有妻妾,她沒有任何名分,這份感情遭到了蘇家人的反對,而懦弱的蘇傑生不僅沒有站在她這邊, 反而對她冷了下來。

    但她還是將孩子生了下來,這是一個很漂亮的男嬰,蘇傑生給他取名蘇戩。

    櫻花已落,愛情輾轉成了昨日的不歸夢,留下的是一個風雨飄零的傳奇人生。

    蘇戩既已來到世間,就必須要有一個名分,於是蘇傑生帶著河合若子和蘇戩回到了廣東老家,認祖歸宗。

    但是對於封建的大家族蘇家來說,蘇傑生的父母很難接受這種荒唐行為,連門都沒讓他們進。

    無奈,河合若子只能抱著蘇戩回到了橫濱。

    在回程的輪船上,海風冷冷地吹打著她的臉,她突然想到從始至終,蘇傑生都沒有給她一句承諾,心冰冷到極點。

    面對蘇傑生的厭棄和避之不及以及蘇家人的不接納,河合若子抑鬱成疾,在蘇戩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

    她離開後,由河合若子的姐姐河合仙來照顧蘇戩。

    這個時候,她才知道,原來辜負妹妹的男人就是自己的前丈夫蘇傑生。

    河合仙曾嫁給蘇傑生當妾,但是因為不堪忍受蘇家的歧視,才離開蘇家。

    如今自己的妹妹也在此淪陷,她很後悔沒有將自己的故事說給妹妹聽。

    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唯有好好照顧妹妹的孩子,讓她在天上安心。

    好在蘇戩生性聰慧,3歲就能流暢地背誦河合仙教給他的詩詞,會做簡單的運算。

    4歲第一次去動物園,就能將動物惟妙惟肖地畫出來。這也為他贏得蘇傑生的喜歡打下了基礎。

    血脈被封建家族奉為生命的根基。

    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子嗣是最重要的,但是偏偏蘇傑生的妻妾不是不生,就是隻生女兒。

    無奈,蘇家父母終於想起來那個曾被他們擋在門外的日本女人生的孩子。

    加之他們聽聞蘇戩非常有天分,於是決定將他帶回廣州。

    這一年蘇戩6歲,他非常失落,因為世界上對他最好的人,將要分別在大洋兩岸。從此,他就像一艘漂泊無依的小船一樣,搖擺不定。

    在蘇家,他開始接受教育,每天去上私塾,因其聰慧,老師也非常喜歡他。

    但是他並不幸福,因為姨娘們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這裡蘇戩受盡了委屈和白眼。

    一次,他發高燒,頭很熱,找姨娘陳氏求助,但是她不僅不幫他醫治,反而把他關進了柴房,任其自生自滅。

    蘇戩感到了深深的絕望,他在破舊的柴房裡,感覺渾身一陣熱一陣冷,生命彷彿要一點點被抽走了。

    後來還是蘇家老爺找到了他,請大夫幫他看病,他才得以生還。蘇戩差點就丟掉了生命,在病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才徹底好。

    身體上的痛雖然好了,但是心上的痛是永遠不會消散的,他對蘇家的人沒有感情,對蘇傑生更是心生恨意。

    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12歲的他竟然想去當和尚。

    蘇戩早慧,加上命運多舛,小小年紀就心思細膩,思想通透。

    所以12歲的他便已有看破紅塵之意,打算遠離塵世,投身佛門了。

    但是這次出家,只持續了一個多月,就因他偷吃乳鴿破戒,被住持大師送出了寺廟。

    時光輾轉,蘇傑生在日本橫濱做生意失敗,來到上海,蘇戩也一塊來了。

    在教育蘇戩的問題上,蘇傑生算是一個好父親。他給蘇戩找到了一位西班牙籍的英文老師,名字叫莊湘。

    莊湘不僅英文好,文學方面的建樹也頗高。

    蘇戩在他身上不僅學會了英文,文學素養也提升了不少,連同繪畫水平也進步了。

    莊湘大讚蘇戩是天才,有非常高的語言天賦,不到一年,蘇戩已經掌握了英語。

    此時的他,已經出落成一個十分俊美的男子了。

    雖然看上去還很單薄,但是已經很出眾。

    就在這個時候,或許又是命運的安排。

    蘇戩在老師家拿起一本書在讀的時候,無意中抬頭一瞥,卻見到一個美麗的金髮少女正從樓上走下來,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自己。

    她笑著說:“你就是蘇戩哥哥吧?我叫雪鴻,我的父親就是你的英文老師。”

    兩個年輕人就這樣認識了,和活潑可愛的雪鴻比,蘇戩要安靜一些,但是他們一見面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他們有相同的愛好,都喜歡詩歌,繪畫,所以一下子就靠的很近。

    此後,他們經常在一塊讀書,並且互相交流讀書的見解。

    他們不僅僅在家中讀,有時候,蘇戩會帶著雪鴻走出去,去公園裡,柳樹下。因為那裡環境優美,而且沒有人打擾。

    這段日子對蘇戩來說是美好的,甚至老師已經看出了兩個年輕人的情投意合,他想著要讓蘇戩做自己的女婿,但是蘇戩拒絕了。

    他對老師說,他以後會出家的,不想辜負雪鴻。

    不久,他就和雪鴻分別了,因為表哥要去日本橫濱留學,他也爭取了去。

    因為他天賦秉異,又口口說為了給蘇家爭光,光耀明媚,所以得到了表哥的資助,如願去橫濱留學。

    為了蘇家爭光是藉口,為了學業也是藉口,他來橫濱是因為這裡有他母親。

    他是個有情人,對母親的感情尤甚。

    他先後在在橫濱華僑所辦大同學校學習四年,東京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學習一年,成城學校學習數月。

    他一邊學習,一邊託人找自己的母親,終於,他找到了。

    他和母親九年沒見面了,再次相見,河合仙老了很多,倆人抱頭痛哭,泣不能聲。

    蘇戩就這樣在河合仙的家中住了下來,對於他來說,有母親的地方才是家。

    蘇戩的到來轟動了母親所在的村子,他才華橫溢、外表出眾,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所難免。

    那時候,在這個村落有一個跟他年歲相當的女孩子,名叫菊子。

    她就偷偷地喜歡著蘇戩,經常透過飛鴿寫詩給他,她的文筆極佳,思緒也很是婉轉,蘇戩看了很是喜歡。

    就這樣,一來二去,他們戀愛了。

    他們寫信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開放,漸漸地他們開始在小河邊約會。

    這段感情,讓蘇戩體會了男女情愛的美好。

    但是它也成了蘇戩永生難忘的悲痛。

    他們的戀情被蘇戩的叔父發現了,叔父拿著他們“淫穢”的通訊紙條,將他們的情愛公諸於眾,結果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這件事讓菊子的父母羞愧難當,抬不起頭,他們毒打了菊子一頓。

    而好強執拗,自尊心極強的菊子因此跑到小河邊,跳河自殺了。

    蘇戩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萬念俱灰下,他離開了日本,踏上回廣州的輪船。

    在廣州白雲山蒲澗寺,他再次出家,獲得法號曼殊,從此人間再也沒有蘇戩,只有僧人蘇曼殊了。

    但是二度出家的蘇曼殊並沒有真的看破紅塵,不就他又跑到了上海,供職於《國民日日報》之餘還秘密從事反清活動,一度還想要刺殺堅持“保皇”的康有為。

    蘇曼殊是一個亦僧亦俗的才子,其實也的確如此。

    他在紅塵之中時,想著青燈古寺,在古寺之中時,卻又懷念紅塵。

    他總是一腳在紅塵之外,一腳又在人世之中,一直到人生的最後,他仍然處在僧與俗的中間。

    那之後不久,蘇曼殊讀到了叛逆、憂鬱的拜倫的詩作,他想起了雪鴻,他答應過她,要翻譯拜倫的詩作以便讓更多人讀到,於是他就成了“介紹拜倫文學給中國的第一人”。

    他曾在風景如畫的湖上,翻譯拜倫的《哀希臘》。

    他翻譯入了神,一會兒站起來大聲朗誦,一會兒痛哭流涕。

    把船伕嚇壞了,以為他是個神經病。船伕連忙靠了岸,丟下船就不見了人影。

    除了拜倫的作品,他還翻譯了雨果的《悲慘世界》。

    他用翻譯這些書稿的稿費,用來支撐自己的生活。

    他雖然是僧人,穿著僧裝,仍跟從前一樣不戒酒肉,也不女色。

    他一生和無數個女人打過交道,其中包括伎女。

    有名有姓、有史可稽的就不下二十幾人。

    有人曾做過統計, 他花在青樓佳麗身上的錢,大概有幾千大洋。

    但是奇就奇在,他和那些女子都是清白交往,訴說傷心事,排解憂愁等,蘇曼殊可以說是“色而不淫”。

    他雖然閱女人無數,但是卻從未破過色戒。

    但他仍然被稱為“情僧”。

    他是情僧,也是詩僧,畫僧。蘇曼殊的詩作現存大約有百首,多是感懷之作。

    為詩之餘,蘇曼殊還擅畫,據說“格調不凡,意境深邃”。

    此外蘇曼殊還陸續創作了諸多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多以悲劇結尾,風行一時。

    蘇曼殊小說《斷鴻零雁記》

    他文采斐然,才華橫溢,在文學的多個領域都是絕無僅有的天才。

    中國近現代美術開派人黃賓虹如是評價: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幾十幅畫,可惜他早死了,但就那幾十幅畫,其分量也夠抵得過我一輩子的多少幅畫。包括他寫的小說,在其死後,也得到了熱烈的追捧。

    他還是個好食之人,甚至有人戲稱其為“中國第一食客”。

    魯迅先生就曾形容他說:“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人,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了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過活。”

    他貪吃無厭,一次,畫家柳亞子曾經送過他20個芋頭餅。

    沒想到,他一個晚上就把它們都吃掉了!

    第二天,他肚子疼得起不來,只能怏怏地躺在床上。

    他寫信給柳亞子,說自己的病況,反省自己貪吃落病。可是,下次他還會接著吃。

    他尤其愛吃甜食,嗜糖如命,《太平洋報紙》總編葉楚傖求畫不得而投其所好,拿糖誘惑他,逼他創作出了那副著名的汾堤吊夢圖。

    可見他有多好吃糖。他甚至在沒有錢的時候,砸掉自己的金牙換糖吃。

    據說,在他離世後,旁人在他枕頭底下發現一把糖果。

    多數是後來震盪了歷史風雲的人物:黃興、宋教仁、章太炎、陶成章、鄒容、陳天華、廖仲愷、何香凝、陳獨秀、馮自由、章士釗、劉季平、何梅士、趙聲、于右任、柳亞子、陳去病等。

    他是個放浪形骸的人,處處留情,但是對自己最絕情,對生活最無望。

    他的友人陳獨秀說,“暴食”其實是蘇曼殊的“自殺政策”,他說,蘇曼殊“眼見舉世汙濁,厭惡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於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

    他這種暴飲暴食,其實是他對待生活消極抑鬱的體現。

    他的這種飲食作風,最終也導致了他患上腸胃炎。

    在腸胃炎非常嚴重,需要住院的時候,他仍沒能剋制自己,偷偷跑出去吃喝,導致病情更重。

    1918年,他在上海醫院去世,年終34歲。

    他的天才和他的短暫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一生中有無數個標籤:詩僧、畫僧、情僧、糖僧、志士、革命僧、伶人、風流和尚、沉淪菩提、浪蕩公子、曠世奇僧等等,但他只想做自己。

    他文字清麗,工詩善畫,才華卓絕,精通英語、日語、梵語等多種文字,為時人及後人留下了風華絕代的作品。

    但尤為人所珍重的,是他的至情至性。

    他不在乎物質,不在乎軀體,只在乎精神世界的滿足,他講義氣,善良至極,無算計,無保留,連孫中山都贊他“率真。”

    無疑,他是民國眾多才人中,最特殊的一個。極致閃耀,如流星劃過,轉瞬即逝。

    大概,不同尋常的都是短暫的。

    他進得了寺廟,還入得了俗,天大地大,走哪哪裡是家,他傳奇一生,灑脫一生,

    揹負絕世才華,流浪一生。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熠熠生輝的,因為他是少有的實現了人生自由的人。

  • 7 # 軒轅說文史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這是《本事時十首》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蘇曼殊,現在提到蘇曼殊可能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一百年前他可是家喻戶曉,青春美少女的夢中情人和男人的偶像了,甚至是有些佳人把他的畫像掛於閨房的床頭才會安然的入夢。

    上述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在1909年的某一天,身在東京的蘇曼殊參加了一場音樂會,有緣千里來相會的是,在這場音樂會上認識了演奏古箏的百助。

    交流數語後,方知兩人的身世非常的相似,正所謂同病相憐,因此兩人一見如故。但這時的蘇曼殊已經遁入佛們,了卻塵緣。

    因為這件事情,蘇曼殊多情而又無奈的寫下了這首詩,瞭解了這個背景,全詩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

    從詩中可以看得出,讓蘇曼殊愛慕的百助是一位頗有風姿的佳人,“烏舍凌波肌似雪”中的烏舍是印度傳說中的神女,體格輕盈以致步履如凌波仙子,肌膚又如雪似玉,由此可見一斑。

    “親持紅葉索題詩”句當是指佳人百助對他詩才的愛慕,同時表達了佳人對作者的深情。

    “紅葉題詩”是源於歷史上的典故,據《舊唐書》記載:開元、天寶年間,唐帝國各地行宮的宮女總數超過了四萬人。

    這個數字在中國歷史上無疑是空前絕後的,縱使翻出整個世界史也難找到與之匹敵的帝王。

    “茶杯”這麼多,而“茶壺”只有一隻呀,侍御寢的時候怎麼取捨呢?那時的太監們還真是有辦法,太監們集合宮嬪用骰子投擲的辦法,勝利的那個可以得到玄宗的專夜權。

    這還都是離皇帝近一些嬪妃的待遇,而行宮裡的其他大多數的宮女們,有的一生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後來楊玉環的出現,更加糟糕,白居易的詩《長恨歌》中所言,“三千寵愛在一身”,不誇張的說應該是四萬寵愛在一身,)。

    扯遠了,回到本詩中,詩人用此典故暗示了百助有想和他步入婚姻的寓意。但現實是無奈的,詩人此時已經出家了,心中自有苦衷,又不便盡道,雖然心有情鍾,但只有婉拒。

    因此,本詩第三句的轉折表達了詩人矛盾的心理。淚水原本是感情的湧現之物,然而,詩人此時只能硬說成是無情的了。

    說到此句,應該是從張籍的《節婦吟》一詩中化來的了,原詩如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的這是首詩當然不是真寫節婦了。回到本詩,現實的無奈只能如此,一句“恨不相逢未剃時。”道盡了一切。

    此詩展現了蘇曼殊的才情、也因此事,此詩,讓人們對他人生的形象有了偏頗的定格,情僧,半僧半俗等。然而這樣的定論是有片面的,我們還是來看一下他的身世吧。

    蘇曼殊1884年生於日本的橫濱,他的祖父叫蘇瑞廣,是廣東香山縣(珠海前山鎮瀝溪村)人,因經營進出口商業起家。

    他的父親蘇傑生繼承了祖父的家業繼續在日本經商,曾經任日本橫濱萬隆茶行買辦。當時的商人在外經商,家人大都是不在身邊的。

    所以在經商的當地娶妾是常有的事啦,蘇曼殊的父親也不例外,就娶了一個日本女子為妾。那時的蘇傑生已經是一妻二妾了,再加上這個日本的女人,那就是三妾了,這個日本的女人名叫河合仙。

    據說她就是蘇曼殊的生母,但經後人考證,其中還有隱情,此女並非蘇曼殊真正的生母。

    蘇曼殊真正的生母據現在考證是一個叫若子的日本女人,也有人叫她河合若,她的真實身份是河合仙的妹妹。也就是蘇傑生的小姨子。

    狗血的故事又開始了,原來這個河合若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姐姐家幫忙,被這個姐夫不只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看到了胸口長著的一顆紅痣。

    據相書上說女子的這個部位有紅痣的話,一定會生貴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結果蘇曼殊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各位可以看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哪位有沒有啦)。

    這對於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蘇傑生的家族來說,生個男孩那是非常渴望的啦、所謂兒子多多益善,那是家族振興的唯一希望。

    所以無論說蘇傑生是好色誘姦了小姨子也罷,還是從振興家業添丁加口的角度也罷,反正,實質的關係發生了,那就是一個私生子蘇曼殊的出生。

    可悲的是在蘇曼殊出生三月後,他的生母就離開了,從歷史記載看,這一走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從現實來說,那是她的傷心地啦,一個大姑娘未婚生子,讓他以後還怎麼立世呢?

    對於蘇傑生本身來講,也不可能挽留的,已經有了一妻三妾又發生了這種事,又是私通的,這事傳揚出去那是會損壞他名譽的。

    所以權衡再三,只能對外謊稱蘇曼殊是河合仙生的,因此這件事做得非常隱秘了,竟然瞞過了那時也在日本生活的另一個妾大陳氏。

    於是蘇曼殊就在河合仙的撫養下生活,理所當然的,蘇曼殊把河合仙當作自己的生母了,據後來的考察,蘇曼殊可能一生都不知道自己不是河合氏親生的。

    應該說蘇曼殊的幼年還是過得幸福的,但好景不長,到了6歲那年,由於他父親在日本的生意發生非常大的變故,其父只好帶著家業撤離橫濱同時也將他帶回瀝溪,也許是從整個家族的考慮,蘇傑生卻沒有把他的養母河合仙帶回家鄉。

    這件事情,對於一個只有六歲的兒童來說,那是多麼的不幸和痛苦,然而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

    由於母親不在身邊,又是外夷女子所生,蘇曼殊在家裡的待遇可想而知了,父親經常外出經商,無人會真的關心他。

    有一次身患重疾,大陳氏不僅不給他調養治療,反而將他鎖在柴房“以待斃”。因此,也就是聽天由命,是死是活由他去,如此一來,少年時烙下的陰影是蘇曼殊一生都揮之不去的。

    成年後,給人們留下的諸如,貪吃、暴食、狎妓、助人、革命等在外人看來是不可能同一個人所作的一些事情,其實都有他的根源啦。

    縱觀蘇曼殊的一生是孤獨的,沒有人真正走進過他的內心深處,他所做的一些不可思議的事都只是他的外在表象而已,他的一首詩給出了他真正內心的答案: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生死契闊君莫問, 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此詩不做解讀,因為沒有此等經歷的人解讀的也只是文字的表皮之意,只有內心經歷過的才會更加理解他的內心和為人。

    公元1918年,年僅35歲的蘇曼殊在上海病逝,結束了跌宕的一生。葬於杭州西湖的西泠橋畔,可巧的是,他的墓旁不遠處是千年前的名妓蘇小小墓,二墓相伴,劉大白有詩諧語述之。

    殘陽影裡吊詩魂,塔表摩挲有闕文。

    誰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橋畔兩蘇墳。

    孤山一塔汝長眠,憐我蓬瀛往復旋。

    紅葉櫻花都負了,白蘋桂子故依然。

    逋亡東海思前度,憑弔西泠又此緣。

    安得華嚴能湧現,一龕香火禮狂禪。

    然而,誰能夠真正的貼近蘇曼殊孤獨的心,知音何在?誰又能真正理解並解析他這種超越時人的言行呢?

    蘇曼殊

    軒轅

    八斗才情世盡識,

    癲狂行止謂多痴。

    半僧半俗半清冷,

    跌宕孤心哪個知。

    文:軒轅

  • 8 # 帝國的臉譜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這是蘇曼殊詩中的句子,也可以看作他的自畫像。蘇曼殊是近代著名詩人,小說家,翻譯家,同時也是革命家,後來削髮為僧,成為了一個遁世的僧人,不久又還俗。他生於1884年,1918年就去世了,年僅35歲。蘇曼殊短暫的一生中,寫出了大量感動人心、流傳後世的文學作品,是近代詩壇是非常難得的才子。然而,真正傳奇的不僅是他的作品,更有他的人生。

    蘇曼殊的一生雖然非常短暫,但他的經歷十分複雜,性格也十分複雜,可以說,是經歷的複雜,造成了他性格的複雜,多情、多念、多疑、多心、善變。蘇曼殊本名蘇戩,字子穀,曼殊是他出家後所取的法號。他的父親叫蘇傑生,廣東香山人,後在日本橫濱的洋行做買辦,蘇傑生長期在日本做生意,像周圍許多老鄉一樣,在日本找了個小三:若子,與若子1884年在橫濱生下蘇曼殊,所以,蘇曼殊的身體裡,有一半是日本血統。

    蘇曼殊6歲隨嫡母黃氏回到廣東老家,13歲到上海讀書,兼修中、英文,15歲到日本大同學校讀書。這個時候,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可能是這個原因,他一年後擅自回廣東,到廣州白雲山的蒲澗寺削髮出家,但到底難耐青燈古佛的寂寞,不久又還俗,再次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加入革命團體青年會。

    19歲時,蘇曼殊回國,到廣東新會慧龍寺,在師傅贊初大師跟前繼續學法。但蘇曼殊身在佛前心卻在紅塵,第二年他偷了慧龍寺的二角銀元,身披袈裟到了香港,在陳少白辦的《中國報館》寄居,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於是,革命的隊伍中,多了一個身披袈裟的和尚,實為怪異。

    而且,蘇曼殊還不是一個普通的革命者,他特別熱衷於以暗殺搞革命,所以陳少白慢慢疏遠了他,他只好回到上海,後在一個西班牙牧師的資助下,踏上了去泰國、印度、斯里蘭卡學習的旅程,此行他學會了梵文。

    回國之後,他又燃起了革命熱情,到長沙結識了黃興,加入了“華興會”,並參加長沙的一次武裝起義,不過起義因洩密半途而廢。1905年,蘇曼殊到達南京,在南京陸軍小學任教一段時間。1907年,他又到達日本,與魯迅一起籌辦《新生》雜誌,在章士釗的《民報》上發表許多繪畫。

    1909年,蘇曼殊又回到祖國,借住杭州白雲庵,由於與劉師培夫婦交往太密,劉師培夫婦此時又叛變了革命,成了清朝在革命黨中的間諜,所以與之走得太近的蘇曼殊也成了革命黨懷疑的物件,蘇曼殊因此收到革命黨人的警告,只好遠走南洋。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之時,蘇曼殊這個一直熱衷於革命的人,卻在印尼當老師,但當他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激動和興奮,大碗喝酒,酒後又扶案痛哭,如同瘋子。

    蘇曼殊一生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為身世、為事業、為國家前途一直頗有糾結,容易衝動,性格善變,一會兒革命,一會兒寫小說,一會兒學畫,一會兒學梵文,一會兒寫詩,可以說,這些多變的活動,讓他一生都一直處於波動之中,再加上不拘形跡,好酒好糖,無時幾天無食,有時狂吃海塞,把自己的身體弄得很糟。所以,蘇曼殊英年早逝,除性格外,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9 # 靈楓歷史閣

    民國傳奇僧人蘇曼殊,一生貪吃,嗜糖如命,最後卻因暴飲暴食去世。

    他曾三次出家,三次還俗,最抵不過食物的誘惑。無論吃什麼,蘇曼殊都要盡興吃個夠。這種不好的生活習慣,讓他每次大吃大喝後,都要病一場。

    有一次,蘇曼殊到朋友家裡做客,一個人就吃了四個人的食量,因為撐得不行,臨走時他這樣跟朋友說:我三天後再來。

    一、做客吃四人份食量

    對於吃這件事,蘇曼殊是十分痴迷的,如果他稱吃貨第二,應該沒人敢稱第一。另外,蘇曼殊要不暴飲暴食,要不就幾天不吃,給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有一次,蘇曼殊應邀去朋友易白沙家裡做客,用餐的時候,他一共吃了一碗炒麵,兩盤蝦膾,還吃了十個春捲,外加一些糖果等小零食。

    只是平時暴食慣了的蘇曼殊,知道自己身體肯定會不舒服,便說:“不行,吃多了!明日須病,後日須病,三日後當再來打擾。”

    無獨有偶,蘇曼殊有一次去幫人寫條幅,主人留他吃飯,還準備了鮑魚招待他。只是這家人不瞭解他的習慣,只准備了一盤。

    蘇曼殊吃完這一盤的鮑魚後,心裡還想吃,卻又不好意思直說,便自己跑去買了三盤,吃得乾乾淨淨。

    晚上回家後,他肚子疼痛難忍,拉了一晚上的肚子不說,愣是休息了好幾天才恢復。

    實際上,蘇曼殊也知道如此暴飲暴食對身體不好,只是他悲觀厭世,不知何去何從,只能借吃來自暴自棄,自我折磨。

    二、日食冰水五六斤

    魯迅曾說過:“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人,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了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過活。”

    此人,便是蘇曼殊。

    蘇曼殊貪吃起來,連冰水都不放過。當時他在日本留學,十分沉迷於吃冰水。只要一有時間,便會去周邊的冰店裡,喝上個五六斤的冰水。

    有一次,蘇曼殊因為喝了太多的冰水,導致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人們都以為他死了。

    人們擔心他,便去房間看他,看到他還有呼吸,心裡的石頭才落地。

    然而,無論頭一天喝冰水多麼不舒服,第二天蘇曼殊還是會去冰店裡接著喝。因為吃冰太多,他的腸胃也是被搞得一團糟。

    蘇曼殊吃東西是不加節制的,喜歡吃的東西,一次性要吃個夠。在日本期間,他還喜歡吃生魚片,並且自創新吃法,用糖和醋拌起來一起吃。

    有一次,蘇曼殊的一個日本朋友請他吃生魚片,他一次性吃了三斤多,仍然意猶未盡。

    有人聽說蘇曼殊食量驚人,便跟他打賭要吃完六十個包子。結果他不但不拒絕,還真的吃完了。

    當時,蘇曼殊吃到第五十個的時候,已經有些吃力了,朋友擔心他的身體,就勸他不要吃了,讓他認輸,沒想到他不願意停下來,因此還跟朋友吵了起來。

    三、消極厭世,用食物逃避

    蘇曼殊最愛吃的食物,還是糖。

    他自稱“糖僧”,可以一天吃酥糖三十包,為了吃糖,甚至把自己的金牙齒敲下來去換錢買糖。

    因為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蘇曼殊患上了嚴重的腸胃病,住院期間,醫生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要在吃糖了。

    只是,對於嗜糖如命的蘇曼殊來說,不讓他吃糖,比讓他死還難受。他總是揹著醫生跑出去,買各種各樣的甜食吃,他的腸胃病,在這樣的折騰下越來越嚴重。

    最後,蘇曼殊也是死於腸胃病。

    他去世後,床下面藏著許多糖紙,還有一些沒吃的糖。

    事實上,蘇曼殊的暴飲暴食,只是他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當時的陳獨秀,看懂了蘇曼殊的厭世情緒,曾說:“他眼見舉世汙濁,厭世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它出路,於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在許多的朋友中間,像蘇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正是因為長期處在掙扎的邊緣,蘇曼殊才會三次出家又三次還俗。他深陷紅塵的泥沼,一次次想要拜託俗世遁入空門,最後又斬不斷情緣,選擇還俗。

    正是這種巨大的孤獨和空虛,讓蘇曼殊不得不以食物來逃避現實,獲得短暫的滿足。對於他而言,最後的離開,也是一種解脫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西啞火,連續4輪西甲未進球,6年首次,巴薩2-1險勝!球隊為何失去飢餓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