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跑步007
-
2 # 鬱香墨
生活水平提高了,當今沒有以前快樂……?個人認為,這種想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中,根本原因還是自我認識問題。什麼叫幸福,什麼叫不快樂?這在認識上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根據調查,而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感覺生活很幸福,好之舊社會的百倍千倍萬倍。四十歲以上的人,覺得當今生活一般,叫針線都過的去。二十歲或三十歲以上的人,覺得生活苦悶,沒有樂視感。透過以上而得出的結論是,受過苦受過煎熬的人,與沒有受過苦受過煎熬的人,出現了天壤之別兩種答案。這是為什麼呢,可想而知了。簡單明快的答案應該是,不知道苦哪知道甜,不知道寒冰哪知道溫暖。生在福中不知福,人在樂處無痛處。這顯然是精神上的自我麻木,自我生煩。當然,排除其他個人因素。我想,有這種表現和認識的人,也只有少部分,大多數的人還是有清醒頭腦,認識一致表現也是好的。
-
3 # 六和麥田
快樂是短暫的,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幸福!
快樂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外界的刺激,而是內在的需求與自我滿足感。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位漁夫打撈了一條金魚,金魚會說話,要求漁夫放了它,然後滿足漁夫的願望。從剛開始的洗衣盆到房子,再到權利的至高無上,始終是沒能達到滿足的一天,那位漁夫的夫人貪得無厭,如果知道滿足的話,他們過得生活是多麼快樂的。
所以說,歸結為一句話,快樂並不由你的生活水平來決定,而是由你的內心的滿足感來決定。
同時,還是由你的煩惱來影響,同一杯子裡,煩惱多了,快樂自然也少了。
其實,我們更重要的是在追求幸福,幸福的主要根基是快樂與價值,光講快樂是不夠的,還得尋求自身的價值,一種價值需求的滿足,那我們時刻就會感受到幸福。
-
4 # 逸雲墨軒
沒有信仰,就和迷途的羔羊一樣。
堅定執著的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這樣心才不會迷茫,因為信仰是你指路明燈。
-
5 # 使用者4175699853173
因為現在沒有憶苦思甜的課堂了!因為文革時期還集體吃一吃樹葉和康菜,回憶新舊社會兩重天,現在就是打來國庫金庫也滿足不了人們的要求,看來人是沒有滿足,叼沒有肋趾骨!社會的發展是前進不能倒退,滿足了社會就不進步了!
-
6 # 棲哈丶
人總是在矛盾中糾結。有吃有喝了,還不滿足,(剔除思想覺悟,道德水準),這恐怕是人性釋然。
人如果真是心裡不快,或者內心不滿足有所追求,還是到古人那裡尋找答案。
古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等等,這些話都很值得借鑑。臨了,老百姓那裡,也還有一句很樸實的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7 # 老趙月軒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固化越來越明顯。其實幸福感不只是源於個人的物質需求,更多的是心理滿足。你是願意大家一起吃糠咽菜呢,還是願意別人吃肉,你吃饅頭?
-
8 # 九五後創業者
以前吃糠咽菜
人們以誠相待
簡單快樂沒有煩惱
現在人們大魚大肉
酒肉朋友勾心鬥角
心煩意亂
-
9 # 日月山兵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這也是很多人的心聲,現在我們的生活都變好了,富裕了,但是卻找不回從前的那些快樂,這是為什麼呢?我寫了多年的文章,對於生活的問題做了很多研究,相信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幫助。
1.生活富裕了,追求提高了
以前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基本是解決溫飽的狀態,人們要是有個收音機,或者有個卡拉OK,都會感覺很開心了,親朋好友什麼的都一起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很容易滿足。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的人有車有房,同樣感到不開心,因為他們還想著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還想著存款的數目再翻幾番,因此,他們一直處於追求和期盼的狀態,忽視了眼前的快樂。
2.現在的娛樂豐富
現在人們的娛樂,太多了,唱歌吃飯聚會,燒烤打牌跳舞,出國旅遊,戶外探險什麼,可以說是應有竟有,人們在體驗了更多更好玩的專案之後,自然是會對簡單的娛樂感到麻木,自然愉悅感就少了,因此越來越難滿足了。
3.生活富裕了,壓力自然也大了
可以說,壓力與富裕是並行的。現在很多人的房車都是貸款,創業也是貸款,各種到款的催收自然是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生活上喘不過氣來,因此看似很有錢的人,背後或許並不是十分的樂觀,這也是很多人開心不起來的原因。
-
10 # 國際大豬
生活水平提高了,慾望也隨著提高了
你掙錢,別人也同樣掙錢啊,人比人 氣死人啊,關鍵還是攀比的心態,如果能放下攀比,還能快樂一點點哦,你想想,你開三系,馬路上看見五系。開五系的看見7系的。7系的突然看見一輛超跑從眼前飛過,無窮無盡啊。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人們的戾氣太重了,前兩天俞敏洪說的女性墮落論,不是女人墮落了,而是所有人都墮落了,我們的社會墮落了。每天新聞裡嗎鋪天蓋地的交大家如何發財,如何掙大錢
周圍的影響很大自己的家人和老婆,之間的攀比,說白了,就是錢錢錢,人之所以痛苦,是求不得。最煎熬的是,時時刻刻怕失去。得到的怕失去。沒有的想得到。這就是現在的當代人。
-
11 # 大眼心語
生活水平提高不過是物質層面的指標,而活的開心與否,只是內心的一種感覺。
它並不和物質水平完全正相關,甚至在有的人那裡,呈現負相關的狀態。
一切的不同因人而異。
一個人如果物質提升同時也關注自己內在力量的昇華,那麼他就很少感到不平衡,和諧的身心自然為他帶來開心幸福。
而那些參不透生活真相的人,往往已經淪為物質的奴隸仍不自知,他以為的匱乏,不是來自生活水平的高低,而是他本人內在的貧瘠。
我們常常發現內在豐盛的人容易改善物質的貧瘠。
但一個內在匱乏的人往往因物質的匱乏而焦慮、惶恐不安。
他也因為物質的富足而不知所措,迷失自我。
不論外界如何,找到自己世界中心的人才可能駕馭得了一切。
-
12 # 使用者何生華
一個朋友老是不安逸現在的生活,老不如意現在的生活,這世上是趕上了好時候啊!樣樣都有,吃喝玩樂,甚至是想象不到的東西,那樣都有,還不滿意現實的生活嗎?不是不滿意,而是心裡有幾多不如意。吃飯的糧食沒有以前好吃,那個豬肉,簡直就是咬木渣,吃的雞鴨鵝肉都不是以前那個味道,牛肉沒有了那個嬾滑,連喝的水都沒有以前甜啊!以前的青菜蘿蔔白菜豆腐好吃得很,現在那個味道怎麼變了,辣椒變得特別辣,沒有過去的香味了,所有農產品都沒有過去那樣好吃了。最可恨的是,這些東西不僅不好吃了,品質也是大大的壞了,吃了這些食物,哪天生病了都不知道呢?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說不好是哪樣事物引起的,最可怕的是,讓一些青年才俊倒在這個病裡面,一輩子就可惜了他的才華!這年頭不怪這些又怪哪樣呢?醫生說現在食品又多可怕啊!這些就是有些人生活得不怎麼樣的主要原因。其他的還有精神方面受到一定的傷害,精神疾病有,精神壓力很大,一天到晚都沒有自由自在的時候,還有精神分裂症也使這些人生活都不怎麼樣……
-
13 # 有書共讀
需要提出一下,題目中“生活水活提高了”應該是“生活水平提高了”。
有一個健康管理師,他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事沒事就喜歡大笑,像他那樣的大笑法生活中真的少見。笑,其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開心指數。
對於題主說的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但有些人活的反而不開心這個問題,有書君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01 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看生活需求之PK
以前:生活水平低,物質匱乏,大多數人是吃不飽、穿不暖,最大的需求就是解決溫飽問題,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只要有勤勞的雙手,基本就不會餓死,當大家透過勞動解決了吃穿問題,吃飽肚子,穿暖衣服就覺得開心了。
記得小時候最盼望過年,因為過年有糖果吃,那時候糖果代表著心滿意足。長大之後,很難再體會到那種有吃的滿足感和快樂感。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不再為吃穿發愁,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大多數人追逐更多的物質享受,比如要賺更多的錢,開更好的車,住更高階的房子,更多的物質享受也不像以前有了吃穿就滿足。更多的需求和慾望得不到滿足,自然感覺過得沒有以前的開心。
生活壓力之PK
以前:最大的壓力就是吃穿的壓力,下至7.8歲,上至50歲,60歲都在努力解決吃飽飯、穿暖衣這件事,大部分的壓力透過勞動可以有效緩解。
現在:似乎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壓力,從4、5歲就要開始承受超負荷的學習壓力;
步入社會後,車貸、房貸、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隨之而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甚至連生病都不敢;隨著年齡的增長,又開始擔憂健康問題……生活壓力的增大就容易引發很多的矛盾。
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生活的壓力和矛盾,就容易被壓得喘不過氣,人就會活得很焦慮不安,很難找到內心的開心快樂。
精神生活之PK
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有其他娛樂,人們休息的時間基本跟父母,孩子在一起,所以家人之間,父母之間,哪怕左鄰右里的關係都比較親密,雖然生活不富裕,但內心的情感體驗是不缺的。
現在:就現階段來說,大部分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比較缺失的。
從情感的角度看,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從農村到城市,離開家鄉,離開家人在外打拼。
孩子、父母聚少離多,有的夫妻分居兩地。從精神層面的角度看,現在的娛樂方式層出不窮,網路消遣讓人流連忘返,但快餐式的文化很難讓人真正獲得滿足感。
在網路文化的滲透下,連三四年級的小學生也會說,長大的夢想要當網紅。
白巖松在《白說》一書中也提到,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這樣看來,如果長期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空虛,確實容易過得不開心。
02 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從大的社會環境來看,環境的變化對人們生活的開心指數也有很大的影響。近30多年來,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嚴重,自然環境受到破壞。
我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都沒有以前的乾淨,加之食品安全總是讓人不放心,類似前些年三鹿奶粉的問題還是心有餘悸。
隨之而來的各種健康問題也困擾了很多人,一些大病越來越年輕化,很多慢性疾病需要終生服藥……另一方面,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被貼上各種標籤,像“寒門難出貴子” 各種焦慮不安被過度放大,這些大的環境,對人們獲得幸福感有一定的影響。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有些人虛榮心、攀比心作祟,總愛拿別人作比較,平白增添了許多煩惱和不開心。
其實,一個人的開心快樂很大程度來自於內心的獲得感,跟生活水平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我們必須看到,今天我們的生活要比以前的人幸福不知多少倍。
雖然,現在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壓力,社會上有些地方也不盡人意,但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
14 # 財源廣進213022160
已前人窮人愛人,人幫人,現在人富人害人。有病的看不起,想上學的上不起,想住房的買不起。吃的是垃圾食品,喝的是?穿的是?年輕人為了房貸,車貸正天愁眉苦臉。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年輕人在幹啥?快樂從何而來?
鈔票成為人生維一奮鬥的目標。
-
15 # 束治民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反倒有的人活得不開心了,生活確實比以前好得太多了,但不是水平提高了。不是有的人活的不開心,而是許多人活得不開心,就拿吃的食物來說吧,以前總為吃不飽飯而發愁,但只要是食物,可以大膽放心地去吃。不用產生心理負擔。現在肚子有東西去填了,可是敢隨便去填嗎?新增濟,增白濟,瘦肉精,紅色素,激素,尿酸,轉基因,澎漲濟,……到各醫院轉一轉,醫院說醫生說不增錢,鬼才相信,樓道全佔用了床。過去醫院少,也沒有這情況。社會公正問題,也引起許多人的不開心。畢竟人再大度,也不會拿自已的福利和權益一點也不操心,既使不關心自己,關心社會也總要說兩句心裡話吧。
-
16 # 使用者7965832030674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既得利益者,特權階層,富人等生活水平提高。這些人活得很開心,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對絕大多數人來生活水平提高體現在哪裡?如買房買不起,即使買了房,借貸買房還債一輩子,幾千萬企業職工下崗,有病看不起,幾億人還沒脫貧,連溫飽也沒解決,幾千萬男人是光棍,這些人生活水平沒提高,他們能活得開心嗎?
-
17 # 矯正66158361
人沒有吃不了的苦,但有享不了的福,其實精神快樂比物質快樂更充實。毛澤東時代就是一個偉大的正能量的時代的見證,精神的正能量是宏大的,一定能戰勝物質的臃能量,一個徒手瘦弱的一無所有民工一定會打敗一個臃腫徒手腰纏萬貫的老闆,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
18 # 杜宏魁
本來沒有不開心,
只緣妄想擾亂真。
心中裝滿自私我,
再多福報亦難分。
眼罩墨鏡多煩惱,
仙樂入耳判雜音。
修為未達高覺悟,
嘆唯貪痴疑慢嗔。
-
19 # 風飄飄4783832
累呀!
少數人過度的利益主張,導致人與人之間只剩下利益。
人活著就要每時每刻與他人鬥爭。
開車出門,即便是小貓小狗也是賠到傷不起。最近的例子,鄉道上碰了一隻雞,被一群人圍觀,賠了3萬元還走不脫路,回程又被敲了1.8萬。。。。
法定假日只對公職人員有用,廣大私企員工在美其名曰“多勞多得”的幌子下,拿著800元的保底,甚致是0元保底,沒日沒夜的幹活。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全年無休,如果請假不旦沒有工資還要倒扣錢,另外各種扣錢的藉口更是多到數不清。比如遲到1分鐘200元,上班打電話200元,貨物差了扣工資賠,材料做壞了扣工資賠。。。。等等
活活現實中的奴隸。
-
20 # 一生有你28342
主要原因是心裡不平衡!為什麼這樣講,社會不公,生活壓力大!心裡能平衡嗎?國家政策對老百姓的皮毛,卻讓少數人鑽了空子,動動嘴,唱唱歌,跳跳舞;就輕鬆擁有幾千萬,上百億資產!加之上下隨處可見的腐敗官僚!老百姓的那一點溫寶感,能叫提高,幸福嗎?一系列的養老,醫療,就業,教育,住房等壓力!單就一個醫療,甭說交合作醫療保險,就是國家全部承擔下來,老百姓也看不起病!這就是現實,你說他能開心嗎?
回覆列表
雖然那個時候物質匱乏,生活條件不好,雖然一年到頭吃的最多的是紅薯,蘿蔔,白菜以及西紅柿等蔬菜,幾乎吃不到什麼肉。到和現在相比,那時候的時光卻更容易讓人感到幸福。
幸福二字是一個很廣泛的話題,每個人有屬於自己個人的理解。我個人認為物質生活的富裕是獲得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它並非唯一因素。除此之外還有文化精神上方面,個人認識方面等等因素。
真正的幸福感不是從外界可以獲得,而是從內在獲得,從個人的內心最深處散發出來的一種滿足感和自信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我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之後,人們就會慢慢的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從這一點來說,也就是尋找幸福感的一種途徑。相對於現在而言,大多數人們對於幸福感的定義和要求,也許比較簡單。比如今年的莊稼有個好收成,可以吃上一頓肉,穿上一件新衣服。
人的認識不一樣,標準就不一樣。標準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這也就好比跑步健身一般。開始定的目標是每次跑5km,當你跑完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獲得了一種滿足感,如果有人誇你便會感到一種幸福,一種成就感。但是當你把目標定為8km的時候。但你們又跑到8km時,你會感到沒有這種幸福感,沒有這種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