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海之涯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一首詩,要符合“韻、律、味”這三種基本要素。韻——押韻,要求朗朗上口,易於記憶與傳頌。律——格律,一般有這幾點:平仄、對仗、字數相同。味——指詩的趣味,意味,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以上只是大致片面的個人見解分析。具體來說,詩歌又分很多種類,不種類又有具體的不同要求,但總的一個方面來說詩歌是表達人感情或對某一事物見解的表現形式之一。不過詩歌文化的發展頂峰要屬於唐朝時期。這一歷史階段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詩人和優秀的作品至今被人傳頌。

  • 2 # 獼猴桃的世界

    我個人理解,所謂詩,就是由一些規律組成的長短句。不要太死板於五律,七律之類的,詩歌文學本來就是一種文字記載方式,太拘泥於現實,是寫不出美好的詩歌的。

  • 3 # 賴頭充

    詩是外界環境的感染,牽動著作者的感情自然流露出來的產物,外界指自然界或社會兩者的交匯 寫出來的詩,是時代傳真,詩有格律詩有古歌行歌曲現代詩。

    不同經歷,不同遭遇,不同認知產生不同思緒,是詩的不同。

    詩的文字應該是含蓄的,有張力的,能給讀者帶來想像的空間,或身臨其境或啟迪頓悟,詩的意義,在於理解生命敬畏生命,昇華自我。

  • 4 # 儒姐在北京

    詩,文學體栽的一種,透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詩最早可以追溯到 《詩經》 ,只不過那時候是四言的詩。到後來發展成樂府、古體詩和近體詩。樂府可以合著聲唱。古體詩不太講究格律。近體詩講究格律,分為律詩和絕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

    談詩的起源好像不談《詩經》就是不正確的。

    其實《詩經》是很成熟的詩歌作品,只有不怎麼了解的人才會把它認為是中華詩歌的源頭。《詩經》是在民間詩歌收集後,經過採集人員的整理,再經過中央大學問家,音樂家(當時的“太師”)進行整理、修改、修飾之後的作品。

    清代的沈德潛寫了本《古詩源》,收錄了《詩經》之前的詩。它的收錄是依據古代典籍來選的,比如《尚書》,比如《春秋》,他整理了這些典籍裡提到的堯舜禹時代有什麼詩。

    我們通讀下來,會發現和後代詩歌,甚至《詩經》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這裡來看一首可能是最早的詩《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首詩呢,是寫一個人為長輩守墓,為了防止野獸破壞,他就在墓地旁邊就地取材,製作弓、泥丸,用來驅趕野獸。斷竹,續竹。這說的是製作的工藝和過程;飛土,逐宍,這說的是用工具驅趕野獸的過程。“宍”,就是“肉”,古體字。

    野獸沒來的時候,守墓人還是閒暇的,在斷竹、續竹的時候,隨口哼哼出來這幾個字,被人聽到,記下,整理出來了,就是最早的詩了。

    越是簡單,我們越能看清楚詩的本質。

    雖然只有八個字,但是節奏感是很強的,而且“竹”字和“宍”也押韻。

    看,詩最早的要求不是平仄,不是格律,也不是各種五花八門的修辭手法,也沒有所謂的“詩家語”的表達方式。

    就兩點:節奏感和押韻,其實就是“韻律”。

    這就是詩的最根本的特徵。

    發展到近代,出現不遵守平仄的現代詩,完全剝離了兩千年來附著在詩上面的格式要求,還原到最原本的表達感情的需求。所以,現代詩可以說是沒有規則,或者說突破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所有規則。

    但是,同樣不能離開“韻律”二字。

    有韻律的文字,如果感情不到位,那只是垃圾詩罷了,但垃圾詩也是詩。

    沒有節奏感和適當押韻的文字,哪怕感情再豐富,也不能算詩了。

  • 5 # 東方京川

    你問種詩?散文詩,自由詩一般是現代詩,不分字多少,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流動,跳躍,舒暢,上口。

    古詩舊詩有五言詩,七律詩,五言詩每行五個字,對仗,押韻。

    七律詩七個字,對仗,押韻。

  • 6 # 自然哲學與數學歷史

    管它那麼多幹什麼?你只需要記得詩產生的重要原因是抒發感情的。漢代有樂府,像有名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便出自此。所以詩與歌結下了不解之緣,演變出像什麼韻之類的,與歌無異,然後變成了現在的一種文體。在你作詩時,又像是在作歌。

  • 7 # 閩G-71

    最好得詩從生活或是自己出發可以是家國天下,可以是田園歸隱,可以是兒女情長,也可以是憤恨不安,不一定侷限在多美詞藻的潤色還是幾言幾語的押韻,最好的詩是最真的自己

  • 8 # 城鄉文學

    詩,是最高階的語言藝術,比起散文、小說等其它文體,它的語言更凝練、內涵更豐富。同樣的字數,詩歌的濃度更大,張力更強。

    具體的講,詩歌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語言高度凝練

    二是內涵特別豐富

    三是節奏比較明顯

    四是意境十分優美

    五是主題相對集中

    六是理解常存差異

    那麼怎樣的文字才能算詩的語言呢?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要有“詩意”。詩意就是詩的意境,也就是字裡行間所洋溢的那種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或美感的特別的感覺。

    整體一首詩,我們要注重其內在的韻律美,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在是都講究內在的韻律。古體詩的韻律美比較直觀,因為它是五言或七言律詩或絕句,形式上、字數安排上比較容易對視覺產生刺激。加上其平仄格律等因素的要求,讀起來朗朗上口。

    現代詩也稱為長短句,因為其從形式上看不是那麼整齊,所以他的韻律美是透過語言內在意思的表達產生的。讀一些現代著名詩人的現代詩,你會體會到那種節奏感和韻律美是十分明快的。

    與之相比較,小說的語言、散文的語言,甚至其他文體,比如公文、說明文的語言,就是另外的要求了。在這裡一時也不能做詳細的探討。

    下面圖片中的這本書,是我最近放在床頭上經常翻看的一本世界著名詩歌。雖然是外國文字翻譯過來的,但你讀起這些詩來仍然能明顯的體會到他那種特有的詩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節奏美和韻律美。

  • 9 # 梅落肩香

    用有韻律的文字和意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文字才算作“詩”。

    (一)韻律“韻”押韻,句末押韻的字。韻首,韻腹和韻尾採用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押韻的字,韻母相似或相同。無論是舊體詩,還是現代詩都必須押韻,押韻的詩和諧優美。

    “律”音律、格律,“音律”泛指樂曲,文字聲韻的規律。“格律”寫詩詞依照的格式和規則。寫舊體詩詞,強呼叫格律,由於聲調交錯,詩句吟詠起來抑揚頓挫,有節奏感。

    (二)意境,“意”形象具體的意識、想法,充分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情感。

    “境”心境、境界,形象的思維,意向的表達。託物言情、借物言志。還有一種純粹的寫景,寫自然風景,寫田園風光,寫生活場景。

  • 10 # 8613217153865歐陽

    手隨筆寫,意由靈生。中國古文詞考究深遠,且文字自古由形狀演化至今,過份追求平仄韻律,咬字嚼文,也無很大必要。寫作機率只要通俗易懂,事物透徹,讀來眼前一亮。文人淺夫都可一笑,個人覺得就可。

  • 11 # 秋風學詩

    什麼是詩,舊詩體裁的律詩很好理解,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仗,字的平仄有定規,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詩人置身於某一環境中,以感受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可能是一陣風,也可能是一場雨,或是春暖花開,或是秋意蕭瑟。

    可是有的現代詩,我卻是越來越看不懂了,本來就是個大白話,卻理解不了寫詩人的意境,曾經看過一首詩,叫什麼《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

    我做的餡餅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短短四句,沒看出表達的什麼意思,這也算是詩嗎,不可解,不可解。

    其實,不管是古典詩還是現代詩,都要遵循詩的要求,最起碼看著應該像首詩,應該讓讀者看懂,就不說從中受到什麼啟發了。我覺得好的詩要抒情言志,能夠讓讀者讀懂詩人表達的感情內涵。要有藝術特色,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語言要凝練、含蓄,最簡潔的詞句傳達最豐富的內容。

    總之,我以為一首詩最重要的沉澱,就是那份興發感動的力量。

  • 12 # 封護勝463

    第一,詩是語言藝術的最好表現形式。縱觀詩的歷史長河,詩篇明顯優於其它的各種體裁,取決於詩的音樂感,朗朗上口,便於記憶,才有大量的詩篇流傳至今。比如說,北朝民謠《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

    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第二,詩的用字十分的凝鍊。在詩歌中的用字恰到好處,有時加一字就會顯得壅腫,少一字就會顯出玲瓏。古今好的詩人都在選詞造句的方面,語言凝鍊上下很大的功夫。如古時的十六字令,現代詩當中的一句詩,微詩,都是很精煉的。

    第三,詩的意境千萬種變化,令人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變化,隨著作品的脈絡不斷髮展而前行。

    有些詩詞很是耐人尋味,閱後使人浮想連篇,回味無窮。

    第四,究竟什麼是詩?也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不僅僅流傳的是詩,在現代生活中的一情一景,一笑一顰,一草一木也都是詩,只是看你去如何表達罷了。

  • 13 # 世界作畫我做歌

    我覺得,所謂詩,其實就是畫!所謂,詩若畫,畫如詩,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一個人看到一首詩猶如看到一幅畫;或者,看到一幅畫猶如看到一首詩,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真正的詩人或者畫家!好比,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一首詩呢?還是一幅畫呢?更好比,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一首詞呢?還是一幅畫呢?再好比,齊白石的花鳥蟲魚畫、張大千的萬里長江圖,是一幅畫呢?還是一首詩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如詩如畫”!所以真正的——畫家用水墨丹青寫詩;詩人用語言文字作畫![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14 # 買基金的林同學

    詩,又稱之為詩歌。主要是表達作者的內心的情感。詩被稱為文學之祖,詩的起源源於宗教,出現在人們祭祀活動當中,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對神明唱出頌歌。另外一種說法是說,詩歌是人們在勞作的時候,單純的發出單純的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後逐漸演變成表達勞動者情感的感情詩歌。詩歌分有古體詩現代詩兩大類

    《詩經》,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裡面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的詩句。如《關雎》描寫男女戀情的詩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碩鼠》 表現對剝削階級的批判。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女 通 汝)

    後來詩歌不斷髮展,《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的民歌,以及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唐詩、宋詞、元曲。到了近代開始衍生出現代詩、新詩等。

    詩歌也衍生出許多不同功能:

    教育功能,大多數詩句都有教育功能,如朱熹的《勸學》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資訊傳遞,在中國古代,傳遞資訊很多都採用詩文的形式,如岑參的《逢入京使》

    表現作者個人情感,離別之意,或者當“禮物”送給朋友等或者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記事、敘事。記錄作用。如《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詩歌還具備許多其他功能,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此外,在中國,因為科舉制的原因,詩歌跟政治有密切聯絡,很多因為詩歌寫的好的詩人,被提拔做官。

    上面簡單的說了一下詩歌的發展歷程及詩歌的種類,那怎樣的文字才能算詩歌呢?

    一、 最重要的,詩歌需要有意義,是有作用的。如上文說的,情感的表達、記敘、教育等等。

    二、古體詩有一定格式要求,要有押韻,可以兩句一押韻,也可以一句一押韻、三句四句一押韻。有些詩可以重複出現韻腳字,但在格律詩中是不允許的。如杜甫的《登高》,這首詩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哀、來、臺字都押的ai韻。

    三、講究平仄,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仄聲,有升降,較短的。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要對仗工整,如晏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讀起來就朗朗上口。

    五、語言要精煉,不要"拖泥帶水“。

    現代詩歌,相對於古體詩沒有那麼多格式要求,形式自由。不需要拘泥固定格式,注重表達作者情感。但是寫作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的簡潔,內容感情的豐富,思想也要明確。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讀徐志摩的詩,朦朧詩派(北島、海子、顧城等)也非常值得細細品讀。

  • 15 # 劉石球16

    什麼是詩、?怎樣的文字才算作是詩?詩是生活礦、藏裡提煉出來的金子。詩歌是一種精巧的文學體裁。你一對團中央的號召,祖國的要求,採取了什麼態度,在思想上如何處理了升學問題?這有點象詩,它也分行排列,反映正確思想內容,讀來一“也不拗口。從實質看,不稱詩,缺乏詩的軀殼和靈魂。字裡行間充斥枯燥乏味的說教。沒有藝術吸引力,沒有動人的感情。怎樣才是真正的詩?馬雅可夫斯基說,你想把一個字,安排停當,需要幾幹噸,語言的礦藏。詩,用凝鍊又和諧的語言,透過豐富想象,抒發動人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詩歌最早是從勞動中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我講的是新自由體詩。沈德潛古詩源收遠古的擊i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古人勞役必謳歌,舉大木者呼邪許。這是打夯歌,號子等,是最初詩歌的影子。詩是有階級性的。七十年代丙辰四五詩歌運動,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這是革命的詩歌!把生活中的美提煉出來,詩是以創造世界的勞動中產生。詩是陶冶人仙性情的蘆笛,詩以最精煉的語言,最動人的感情,最美好的意境凝結成的藝術精品,詩是文學皇冠上璀燦奪目的明珠!

  • 16 # 印真1975

    詩是音樂性的文句構成。

    意簡意賅。

    偶句押韻。

    一個主題縱貫而不散,

    綱舉目張。

    既景而意,

    發收有度。

    文字提練而走心。

  • 17 # 使用者5479761360509

    詩是文字意境物景最完美的呈現,也是一座從來沒有一個人登上去的山,當你讀到一首意境特別好的詩,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聲吼。吼的斷了江流,驚的七星距遙牽手,相聚同桌成了北斗。詩是唱驚彩虹扣日,七彎錦繡。詩是唱驚海龍夢醒,泣悲嚎哭難飛青天犯愁。

  • 18 # 曹鏡明

    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客觀的理解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以“文字的形式”承載著什麼;

    詩是什麼?朱光潛在《詩論》中談到:“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筆者深以為然,並作出如下分析:

    從歷史和考古學來分析:詩是最早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種類,尤其是在初民時代,詩更像是一種形式,將人類遇到值得留傳的人物事蹟或是學問經驗,以詩的形式寫下來,其中帶有藝術性質的文字,如原始歌謠,隨著人類文明的演變,最終發展成詩歌;

    上述觀點是,目前全世界學界共同認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詩的具體演變、創作上,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定分歧;

    首先是以我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詩丶大序》(亦稱《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中,朱熹在《詩序》中也有進行補充:人生來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達,有表達就有詩歌,最恰當的語言節奏和內在節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識行為;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

    簡而言之,詩是人情感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

    其次是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化:

    古希臘人將詩定義為“模仿的藝術”,其中“模仿”的物件可以是心理活動,也可以是自然現象,類似於“雕塑”“繪畫”類的“再現”藝術,最主要的功用也是“再現”外界事物的印象;後經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以“心理學”的角度進行重新分析:

    事物本身縱然也許看起來令人產生不快,用最寫實的方法將它們再現於藝術,確實是我們高興的看到……

    簡而言之,詩的起源主要在於人類模仿的本能和求知所生的快樂;

    綜述,在上述內容中大家可以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

    詩歌無非就是“表現”內在的情感,或是“再現”外來的印象的一種以“文字”為藝術的表現形式;詩承載著什麼?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裡講到:文學(詩,詩是最早的文學形式,研究初民時代的文學便是在研究原始詩歌)的起源就是有東西需要表達;而詩所承載的就是這個需要表達的東西;

    上述內容中,筆者已經談到詩是什麼,怎麼來的,那麼由此推論出詩所承載的是什麼的時候,也便顯而易見;既然“詩”是人類有東西需要表達,“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那麼“詩”所承載的也無非就是“想要表達的人生世相的返照”;

    從絕對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其實人是一種應激生物,生活在客觀的世界之中,尤其是人的精神活動;甚至部分偏激的研究者提出:如若沒有外界的刺激,那麼人類將如同行屍走肉,雖然現今看來有些偏頗,但道理已經很明顯了;

    現在需要仔細探討的是如何“返照”?

    每個人對於世界、種族、文化而言,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各自經歷著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相對應的也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這也就是人的“獨一性”,正是這個“獨一性”,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千奇百怪,投入的深度也是不盡相同,由此收穫到的東西(也就是觀照的過程)因人而異;

    綜述,詩所承載的就是“你是如何對待世界,世界是如何對待你”的結果,也是自己在這世界走一遭的最直接、有力證據;

  • 19 # 山中月生活分享

    我對詩的理解①首先詩是充分濃縮的短 語言。②古詩詞有詩韻,但沒有規範的平仄格律。③近代詩詞不但講究詩韻,而且還要遵守平仄格律要求。④現代詩歌只用韻,沒有平仄格律要求,用字的多少不固定。⑤用以指代名稱,準確展示動態、明確表示數字、形容時誇張合理、色彩顯示鮮明、虛代有度等文字組成的有具體內容且有條理有章法的規則短句文章,或不規則的短句文章,即詩也。

  • 20 # 中國新派冷雁

    所謂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傳情。說的就是做文章如做人,當傳達真善美;寫詩歌是為抒情言志。

    1.一首好的作品,必須有絕佳的立意,高尚的審美情趣,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而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詩歌的根本目的:抒情言志。

    缺乏良好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的作品如同白紙一張,雖乾淨卻毫無美感可言;雖流暢卻毫無意韻。即使內容多麼的新奇,多麼的長篇大論,也無法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更無法引起普遍共鳴。高雅的審美情趣可以使作品立意高度顯著提升,更因為作品所獨有的審美價值,從而推動個人及社會的進步!這便是文以載道!

    2.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對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事物,以及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作出直接的、感性的審美評價和態度。

    詩人的審美趣味不同的原因不僅與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和社會實踐有關,而且與他們自身的審美素養、審美觀和審美理想有關。培養現代詩歌詩人良好的審美興趣是現代詩歌創作中審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審美情趣決定著詩歌的立意,這就像意識決定著行為一樣。

    詩歌的立意,講的是詩人對詩歌內容,即要表現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題材的構思,說白了就是定調。寫一首詩首要的不是考慮它的語言、節奏、韻律等等,而是必須先確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確與否,決定著詩歌主題思想的正確與否,立意的高下、深淺,決定著詩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

    其實詩歌立意不一定非要高遠,小我大我皆可成磅礴之氣。各種基調,詩歌或小橋流水或悲壯雄渾,或高亢激昂,或低沉憂鬱等等。最優秀的詩歌可以做到小我與大我的完美切換與融合。事實上,好的詩歌就是小我大我的完美融合,二者密不可分。但是立意一定要鮮明,具有清晰的情感色彩,能打動人心,緊扣主題,最終展示出高雅大氣的審美情趣。

    3.詩歌語言

    詩歌語言是高度凝鍊的文字,它是用詩人內心意來言狀外部環境的物象,從而形成意象。一組組意象構築出詩歌的獨特意境。

    另外,詩歌語言必須深邃,跳躍,凝鍊,優美。

    4.節奏感

    詩歌在古代本來就是可以吟唱的文學作品,所以要求平仄押韻。發展到近現代,自由詩,現代詩雖然對押韻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但是詩歌內在的節奏感,韻律感依然十分重要。

    一方面,是作為詩歌這種體裁本身的要求,更為了方便朗誦與傳播。

    有了以上幾點,一首詩歌基本形成,再加上表現手法及創作手法,運用好同感,比喻,借代,移物,反轉等修辭手法,必將引人注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BYD唐DM,可是沒有充電條件,如果當燃油車那樣開,會對車子有傷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