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車安全從你我做起
-
2 # 雷羽娛樂
少年的你易烊千璽和周冬雨演技爆炸,《少年的你》結尾有彩蛋,請勿錯過。陳念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發現班級中有一位女生,疑似也被校園霸凌困擾,陳念聯想到自己,毅然保護這名女生回家。而在路上,小北令人欣喜地出現在她們身後,看到影片監控甚至放慢了鏡頭,並看了一眼監控鏡頭。
小北出現在監控裡,說明肯定不是陳念幻想出來的,結合劇情,小北的罪即便是有也是很輕,陳念出來後他義務選擇了繼續守護,同時守護的有那名女生。也就是相當於把守護的意義推向了更廣。
值得一提的是,小北第一次送陳念回家的時候,看到監控就用帽子把臉遮起來,而這次,小北還望了一眼監控鏡頭,說明小北可以不必顧忌,堂堂正正守護陳念,而陳念帶著女生說明她完全知道。此時陳念已經是成年人,幸福享受著守護時刻,讓人相信,兩人一定會有愛情發生。電影彩蛋中,小北依然守護在她身後。
曾國祥導演稱也曾糾結過,“大家都覺得有些壓抑,想讓大家帶著一個沒那麼沉重的心情離開電影院…….我們想表達的是雖然陳念她經歷過那麼多不好的事情,她還是有那顆愛心,她想要保護下一代的少年。”
《少年的你》還有很多細節,原來陳念上學路上的白色小雛菊,是小北用繩子綁上去的;原來陳念在聽的英語聽力,講的就是“世界弱肉強食”很有象徵意味。大家有注意到戲中閱卷的一段嗎?當時試卷上顯示的時間是2015年,而陳念最開始高考是在2011年的,其實是她出獄後又考了一次的。
陳念和小北剛認識的時候,看到陳念不停響的手機,小北說了句“有男朋友還來我們家啊?”注意他說的是“我們”而不是“我”,母親拋下他多年,但在小北內心深處,仍把她當做家人,潛意識裡仍把房子當做他們的家。電影裡胡小蝶墜樓後隔天的校園給全景的時候,地面上仍有淡淡的粉色痕跡。是跳樓的血痕。胡小蝶把喝完的酸奶瓶放回去,而位置恰好是正中間。一片完好的酸奶瓶包圍著一個被戳破的酸奶瓶,這個場面像什麼?
-
3 # 夜晚看影視劇
說回這部電影,影片對於校園霸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犯罪探討比較深刻,是不可多得的題材突破佳片。影片沒有一味地批判霸凌者,而是從霸凌者的家庭、霸凌者內部的鬥爭、霸凌者渴望被霸凌者不報警、周邊“圍觀群眾”的起鬨看熱鬧等情節,比較立體、深入地探討了校園霸凌現象,可以說,惡霸也不是一日誕生的,多種因素造就了霸凌現象。所以,治理校園霸凌現象也必然是複雜的,不僅要從校園入手,家庭教育,社會道德倫理等都是應該考慮的方面。
-
4 # 千城暮雪飛飛
一部好電影,一部探討社會疼痛的好電影,不僅值得青少年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更值得每一成年人去去看去思考,無論你是老師、家長、法律工作者,都值得去看去思考,而最應該去看的,就是父母。因為校園暴力不僅僅和學院相關,更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或者說校園暴力其實是家庭暴力的外延,每一個學生其實都無法置身事外,只不過是遠近多少的問題,這在兩個主要施暴者身上(魏萊和羅婷)體現的特別明顯。
作為父母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建議為人父母都去看看,跟著劇中人物的情緒起伏,試著去理解孩子們的情緒,理解孩子的處境,理解他們的掙扎和不安。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遇到事情只能自己默默地一個人扛。
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其嚴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一方面校園欺凌的法律規範空白,導致懲處機制缺乏震懾力;另一方面預防、干預、救濟機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實中,有的家長要麼過於嚴苛、要麼過於放任;有的學校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觀引導;有的老師把欺凌行為視作孩子間“過分的玩笑”,重視不夠;還有不少影視作品和網路平臺充斥著暴力因素,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
講真,電影反映了太多社會側切面。但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家庭教育的困境。原生家庭,真的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摧毀一個孩子。所以,我更希望為人父母的家長們,去認真看看和消化這部電影。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倔強的“小北”,也別讓你的子活成孤獨的“陳念”,更別讓你的孩子淪為暴戾的“魏萊”。惟願,每一個少年,都能被溫柔善待!
-
5 # 頭號男神
這部電影由曾國祥導演執導,這是一部很現實的電影。電影從頭到尾都是很壓抑的氛圍,一直到從放映室走出來還沒有緩過來,就像是突然降臨的寒冬冷得無聲無息卻想要置你於死地一般。電影主要講述校園欺凌事件。我們應該關注校園這個小社會,不能讓悲劇每天重演!
-
6 # 小黑康晶
優等生陳念和體育生北野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但為了幫助一個因學習壓力過大而出現心理問題的同學,兩人竟然意外地攪在了一起,互相走進了對方的生活,漸漸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北野在幫助膽怯內向的陳念樹立了自信心的同時,也治癒了她說話結巴的毛病,同時陳念也幫助北野走出了他父親去世的痛苦,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在高三這段特殊的青春歲月,兩人互相陪伴,互相支援,結下了深厚的友情,相約一起去讀北京的大學。但是,一次意外事故,陳念誤以為自己傷害了同班同學魏萊,為了讓陳念能繼續追尋她的北京之夢,北野試圖代替陳念承擔責任。經過調查真相大白,生活重歸平靜的兩人繼續追求他們的理想,終於完成對彼此的約定,在北京的大學校園裡重新相聚。希望現在多一點幫助信任,少一點排擠
-
7 # 保爾天
首先校園青春題材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潮流,每個人都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每個人都曾是少年。
校園霸凌一直都是校園問題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國內和國外不少影片都以這個主題拍過影視作品。《少年的你》原小說的主題圍繞著愛,信任與校園暴力,由於小說劇情的尺度問題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故事做了改編。
這部電影也反應出了現在社會越來越重視的問題——校園霸凌!也許這一直存在,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
當下很多能反應社會現實的問題,都能取得很大的反響,無在乎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也許這些問題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身上。我們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儘量的避免悲劇的發生!
慎之!重之!
-
8 # 驢哥愛剪輯
《少年的你》熱播之後,很多網友說想做小北一天的女朋友是多麼的幸福?可是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曾被這樣的保護過?有多少感情其實都是始於美好,而終於平凡!電影時間很短,他不可能將生活的瑣碎給描述出來,好比我們回憶過去的感情之時,只留下那些曾經的美好,卻不曾想過,如果回到過去你真的還會喜歡嗎?
多少人口口聲聲的說嚮往愛情,可誰又記得當初那份愛情的美好?當初那愛情真正的模樣?電影的最後,沒有人贏也沒有人輸。少年只是長大了。我們的青春不也是這樣嗎?沒有贏也沒有輸,有的只是曾經懵懂的少年慢慢的長大了,我們的青春結束了,可!還有多少人記得曾經那些初心呢?
-
9 # 趣聞影視天地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這部影片是一部校園暴力為題材的一部影片,影片的主體顏色非常的壓抑,與劇中的情節想呼應。
之前也有一部校園暴力的影片,叫什麼忘記了,反正也挺不錯的,但是就是有點廢煙。
主要是近些年有餘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也相繼曝光,影片也是呼籲大家反對校園暴力,做一個乖巧可愛的好學生。
其實影片還是不錯的,演員的演技,事件,搭配的情景,還有色彩都是很好的。
-
10 # 百變五逗比i
走進電影院之前,本以為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會著墨於他們無關痛癢的少年時期。但當我坐在廳內才發現,這個故事,其實離我們很近,大概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會經歷過的,每個人都曾有過逆境,也曾像他們一樣勇敢地邁了出來。
-
11 # 橙子s娛樂
看完《少年的你》那會兒心情很複雜,怎麼說呢?總體上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家庭社會時代的悲劇。一個好學生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好了一個好成績卻因為外部環境導致過失殺人而不得不去坐牢,最終毀掉未來。看完之後心裡很難受!
這部電影毫不避諱的把校園暴力這一類持續性的事件血淋淋的擺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實的學校中還是存在著大量的校園暴力事件,電影中真實的將校園暴力、家庭教育等現實問題一呈現在我們眼前,也因為校園暴力,給許多青少年造成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傷害,嚴重的甚至給他們造成終身的陰影。
我覺得《少年的你》很好地向家長們反饋了現在的初中和高中的學生在家庭和學校所面臨的問題。會讓我們學會去反思,作為一個家長老師在自己的學生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該怎麼去處理?
說實話,我們不得不稱讚的是《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給的兩位主角選的真好!
周冬雨的演技就不用說了,不管是文戲還是哭戲都算得上是穩定發揮,在年輕的小花裡面拍的是稱得上第一。特別是電影中的哭戲,真的是特別的有感染力。我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每一場哭戲都把我給看哭了,當時我們那個觀影廳裡你碰到周冬雨的哭戲都跟著哭了起來。周冬雨的影后真的是實至名歸。這一次更是憑藉著《少年的你》又拿了一個澳門國際電影節影后。
易烊千璽 歌手出生,還是一個電影學院在校生。初次登上大螢幕,就能給我們帶來這樣的驚喜真的特別棒。
北望今心 ,陳年不移
少年可期。
喜歡的記得點點關注喲!
-
12 # 我想給你開心
《少年的你》:撕開校園欺凌的外衣,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與失敗
毫無疑問,“校園欺凌”越來越受到重視。繼去年的《悲傷逆流成河》以後,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再一次聚焦校園欺凌問題,擊中了多少觀眾心中的痛點!
雖然,作為一部青春多元素題材片,《少年的你》難以對“校園欺凌”這個話題展開深刻的、全面的剖析;但不難看出,影片想表達的不只是被欺凌的孩子有多慘,欺凌別人的孩子有多惡,而是巧妙地呈現了雙方父母的教育方式,對欺凌背後的家庭教育問題有所探尋。
校園欺凌的本質遠不止一方對另一方施加暴力這麼簡單,而是為什麼千千萬萬個孩子裡面,施害者和受害者偏偏是他們?這背後隱含了什麼?又會指向什麼?
01、他們為什麼要欺負別人?
電影中,家境優渥、成績優異、長相出眾的魏萊是校園欺凌的帶頭者,她表面上乖巧懂事,私底下卻喜歡欺負弱小,是導致胡小蝶自殺的元兇。
可是,她沒有一絲愧疚心理。接受警察審問時,她說:“胡小蝶死了難道不好嗎?”、“她不死,她媽媽怎麼能拿到那麼多賠償金?”
一個青少年為何如惡魔般冷漠無情?電影不滿足將她刻畫成臉譜化的壞人,而是在警察調查胡小蝶死因,到魏萊家中詢問其父母時,給出了深層次的答案。
魏萊母親對警察說:“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鏡頭不斷掠過魏萊家中的獎盃、獎狀和獎牌,這是一個獲獎無數的優秀孩子。
“我和她爸爸給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
警察沉默無語,魏萊做出了得意的神情。
短短兩分鐘,刻畫了一個遇到事情先外歸因,嚴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和同理心的母親,她甚至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這就不難知道,魏萊的冷漠、自私是從哪裡來。
現實中,很多未成年人犯罪者的父母可能真的是人格障礙患者,他們嚴重缺乏同理心和自我反省能力,孩子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出現人格改變甚至人格障礙。
最近發生的“大連13歲男孩捅殺11歲女孩”案件中,受害女孩的舅舅曾接受採訪稱,13歲男孩蔡某某的家屬自案發後一直未露面,警方則表示,蔡某某家屬不敢露面的原因是害怕被揍。
發生性質如此惡劣的事件,蔡某某家屬卻一直在迴避,甚至害怕被責備,一句道歉都沒有。如此逃避責任,不懂得擔當和自我反省的父母,難怪會教出這麼暴戾、冷酷的兒子!
再來說魏萊的父親,他喜歡對女兒動用冷暴力,因為魏萊第一次高考成績不理想,他整整一年不跟女兒說話。在家庭中,魏萊是受害者。
魏萊後來一反常態,跪求女主角不要報警,就是因為害怕父親的責備和暴力。她必須成為父母眼中完美的孩子,不能再有所差池,不能令父母失望。
在這樣父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又溺愛、又高壓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既不懂得反省自己,又不能接受失敗,心理壓抑而扭曲,不但會傷害別人,到頭來也會毀滅掉自己。
還有一類欺凌者,他們也曾經是受害者。
《少年的你》裡面的女主角陳念,似乎是因為過於懂事,不想讓外出打工的母親擔心,而且她知道母親沒有能力幫助自己。但在現實生活中,情況複雜得多。
一方面,被欺凌的孩子被恐嚇的話嚇住了,“你如果敢告訴老師和家長,我會更加變著法子折磨你”;一方面,他們覺得告訴了父母,得到的可能不是支援而是責罵。
我在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臨床診療中,治療過很多遭受過校園欺凌的孩子,這是導致他們被診斷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在與他們家庭深入交談時,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遭遇毫不知情、印象模糊,又或者在孩子發病後才得知。他們甚至忍不住責備孩子:“當初為什麼不告訴我們!如果當時跟我們說了,肯定不會發展成這樣!”,彷彿孩子得了病是孩子自己種下的惡果。
這部分父母反而需要自我反省,為什麼孩子受了那麼大委屈都不願告訴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原因?
是因為你們沒能與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方式,親子關係往往是不良的。孩子根本不願意,也不敢將在學校的遭遇告訴父母。
他們也可能曾經找過父母求助,但後者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人家就罵了你幾句,沒少塊肉,這才多大點事”,又或者直接指責孩子,“哭哭啼啼像什麼話,你怎麼這麼沒用”,“人家為什麼不打別人就打你?肯定是你惹事了”。
很多家長是自己親手把孩子最重要的求助渠道給堵死的。
受害者的第二種應對方式,是報復,而且是暴力報復,忍耐到了極點就要打回去,以暴制暴。
在成年人看來,這種方式其實非常危險的,如果施害方明顯比受害方強大得多,那麼報復的後果必然是更暴力的施虐,更加巨大的創傷,更嚴重的後果。
受害的孩子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後果,但他們已經缺乏理智了,“被欺負是死,還不如抱著一起死”,這更讓他們的行為和情緒極端化,採取毀滅性的攻擊和報復。上個月,廣西中學生將霸凌者扔下四樓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第三種應對方式,看起來是最理性、最正當的——報警,受害的孩子報警,或者父母報警。
可是,《少年的你》透露了一個很殘忍、但很現實的問題:報警也未必有用。
有研究文獻指出,校園欺凌行為較為隱蔽,欺凌者通常會選在隱蔽的地方實施後欺凌,比如宿舍、上下學路上、或是監控死角。而且,對於語言欺凌和網路欺凌,更加難以取證。
電影裡的胡小蝶不堪欺負,跳樓自殺,警方一開始還雄心勃勃地部署了調查,但最後因為取證難而不了了之。年輕警察非常憤慨,老警察卻說,年輕人,這很複雜,這是常態。
可怕的是,除了取證難,現實生活中的阻撓因素還有更多:學校和教育局想息事寧人,減少輿論影響;施害方家長有資源,種種利益輸送和施壓;受害方擔心事態擴大,對孩子更加不利,甚至有的家長心態不正,索要賠償心切,對警方取證不配合……
03、法律做了什麼?
對校園欺凌整治的難度,也來自法律的漏洞。我國對於校園欺凌的法律法規和配套辦法一直非常不完善。
電影上映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在進行7年來的首度大修,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
這次修訂草案將著力於解決校園安全、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等問題。比如,語言上的辱罵也可被定義為嚴重不良行為,予以相應的懲治,學校有權開除學籍;再比如,提出建立欺凌防控制度、建議對未成年人嚴重犯罪行為進行刑事懲治等。
可見,校園霸凌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兩部法律的修改將更有效地保護“少年的你”。
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國對於校園欺凌的法律規制屬於鬆散型法律規制模式,分散於憲法、法律、地方性法規和其他規範性檔案之中,並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
尤其是對於網路欺凌這一校園欺凌的新形式更是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尤其是法律和知識的普及,目前的工作仍然滯後且不明朗。
而且,像我上述提及的,很多受害者不是不知道報警,而是覺得報警很危險,就算對方被懲罰了,後續還會發起更大的打擊報復。
尤其是那些有明顯的人格改變、甚至人格障礙的青少年,一般性的懲罰、甚至收容制度只會激怒他們,在他們看來,法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寬容反而成了他們的“保護傘”,助長了他們的邪惡!
就像大連捅死11歲女童的兇手蔡某某,即使輿情洶湧,大眾呼籲追責,但因其未滿14週歲,無法判刑,被收容3年。其父母也僅替其承擔民事責任。
所以,很多社會人士開始思考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漏洞。10月26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上,一些委員就提出實際的建議:
對未成年人的嚴重惡性犯罪,應該考慮特別處理,不能根據年齡一刀切;
對於犯下惡性的孩子的父母,應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除了民事,也應該承擔刑事責任,這樣才能促使父母更加重視孩子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
而且,對於有人格障礙的犯罪者,他們的潛在危險性是不容忽視。捅死11歲女童的蔡某某明顯有反社會型人格問題,雖未成年,但人格偏離的程度已經達到人格障礙的程度。
對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極其困難,藥物近乎無效,他們對心理治療的配合度幾乎為零,一般心理諮詢效果不佳。如果3年期限一過,蔡某某被釋放以後,他很可能會還會繼續施害他人,甚至報復社會。
總之,校園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其指向的負面後果不只針對於某個受害者和受害家庭,而是整個社會。
我們現在的呼聲很多,關注很多,但真正落到實處的行動還非常薄弱,尤其是優質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建設和科學教育知識的普及。
期待以後有更多的聲音和影視作品能深刻地呈現,有更多針對性的法例和政策能及時跟上,為孩子心身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我覺得電影的結局比小說的結局處理的更好,也能說是更真實吧。
陳念和小北都得到了法律的判決
但是多年以後,他們終於擁有了光明的、平淡的生活
陳念當了教育機構的老師,用實際行動去關愛班上遭到了校園霸凌的學生(個人推斷是因為坐過牢不能當公立學校老師吧)
小北還是繼續跟在陳念後面保護她,但這一次不同的是,小北終於不用戴著帽子躲避大街上的攝像頭了,他可以光明正大的保護自己想保護的那個女孩。
對於經歷了太多波折的人來說,能過上平淡如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喜歡這個充滿陽光和綠樹的結局。
-
13 # 一鳴wj
我的感想有五點: 1、一個社會,其實是由很多個很多代原生家庭組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一切,在這個社會中接觸、對抗、包容著其他帶著別的原生家庭痕跡的人。片子裡霸凌別人的女孩子們、被霸凌的陳念、小小年紀就生活的那麼困難的劉北山,誰不是揹負著自己的家庭。要麼這社會複雜呢?
2、不負責任的家長,不知道他/她會讓孩子生活在怎麼樣的陰溝裡。陳唸的媽媽雲淡風輕的一句“算是媽媽欠你的”,讓陳念摔門離開。你不知道你欠她的是什麼,是多麼難以承受的東西。直到最後陳唸的媽媽出現在派出所,那個擁抱都更像是陳念在安慰她。要做人父母,你就必須堅強,你就必須做好無論未來發生什麼我都要保護這個孩子的準備。一個女人可以是柔弱的,但是為母,必須剛。
3、要教會孩子反擊。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儘管我們必須管,但老師和家長有時真的很難插手解決,就像一個叫《殺戮》的電影裡演到的。所以你必須教會孩子反擊。不是“誰打你你就打誰” “誰欺負你爸爸就打死他”這樣的反擊,而是真正的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能示弱。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轉校過來的男孩子,瘦瘦小小性格孤僻,一直被班裡調皮的男同學欺負。他們坐在他後座,上課的時候剪他頭髮,撕他的書,偶爾扇他耳光。他每次被欺負兩下,就只是哭。這樣的軟弱,會讓霸凌的人越來越氣焰囂張。你要反擊,你要捍衛你自己。
4、霸凌不只是在學校裡,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依舊有。你在公司裡擠兌某個同事的時候,你不是在霸凌他麼?你對服務員大呼小叫,你不是在霸凌他麼?開重要的會議你提前半小時就到了,快遞小哥來給你送快遞你就能讓他等上半小時,你不是在霸凌他麼?別光顧著為孩子義憤填膺,也想想自己的生活。
5、導演對鏡頭和音樂的把控,太好了。周冬雨的眼神越來越有周迅的味道了,易烊千璽演的真好,國產電影的希望,被圈粉了。繼續努力會成為影帝的。
保護世界聽著大,但它甚至小到注意到一個正在受傷的孩子, 陪她走回家,這麼這麼小。
少年啊,即便如此艱難,你的夢還是實現了。
It is our playground for sure.
-
14 # 水芩菜
大家好,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個人感想!
1、一個社會,其實是由很多個很多代原生家庭組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一切,在這個社會中接觸、對抗、包容著其他帶著別的原生家庭痕跡的人。片子裡霸凌別人的女孩子們、被霸凌的陳念、小小年紀就生活的那麼困難的劉北山,誰不是揹負著自己的家庭。要麼這社會複雜呢?
2.不負責任的家長,不知道他/她會讓孩子生活在怎麼樣的陰溝裡。陳唸的媽媽雲淡風輕的一句“算是媽媽欠你的”,讓陳念摔門離開。你不知道你欠她的是什麼,是多麼難以承受的東西。直到最後陳唸的媽媽出現在派出所,那個擁抱都更像是陳念在安慰她。要做人父母,你就必須堅強,你就必須做好無論未來發生什麼我都要保護這個孩子的準備。一個女人可以是柔弱的,但是為母,必須剛。
3.要教會孩子反擊。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儘管我們必須管,但老師和家長有時真的很難插手解決,就像一個叫《殺戮》的電影裡演到的。所以你必須教會孩子反擊。不是“誰打你你就打誰” “誰欺負你爸爸就打死他”這樣的反擊,而是真正的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能示弱。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轉校過來的男孩子,瘦瘦小小性格孤僻,一直被班裡調皮的男同學欺負。他們坐在他後座,上課的時候剪他頭髮,撕他的書,偶爾扇他耳光。他每次被欺負兩下,就只是哭。這樣的軟弱,會讓霸凌的人越來越氣焰囂張。你要反擊,你要捍衛你自己。
4.霸凌不只是在學校裡,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依舊有。你在公司裡擠兌某個同事的時候,你不是在霸凌他麼?你對服務員大呼小叫,你不是在霸凌他麼?開重要的會議你提前半小時就到了,快遞小哥來給你送快遞你就能讓他等上半小時,你不是在霸凌他麼?別光顧著為孩子義憤填膺,也想想自己的生活。
5、導演對鏡頭和音樂的把控,太好了。周冬雨的眼神越來越有周迅的味道了,易烊千璽演的真好,國產電影的希望,被圈粉了。繼續努力會成為影帝的。
-
15 # 生在嚮往的年代
1、陳念為死去的胡小蝶蓋衣服。影片的開篇是一起校園霸凌事件,校花胡小蝶墜樓,其他同學都冷漠的看熱鬧,唯有陳念特立獨行,她卻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肇事者魏萊的眼中釘。
蓋衣服這個小細節,不僅是整部劇的助推器,讓陳念成為魏萊下一個欺凌物件,它還成功展現了陳念友善與真誠的美好品質。
2、胡小蝶將空的酸奶瓶,放在一堆新鮮酸奶瓶中間,寓意深刻。胡小蝶一直忍受著校園霸凌的傷害,她想逃出去,希望有人拯救她,可她就如同空酸奶瓶一樣,孤零零躺在那裡,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藉助酸奶瓶這個道具,胡小蝶壓抑、憋屈的情感得到抒發,這比語言更給力。
3、人行道紅綠燈變化、烘托劇情。陳念與北野相識後,單純善良的陳念,一直被北野默默守護,一直以來畫面都是陳念在前、北野在後。
可有一次陳念過馬路時是綠燈,而到北野時,訊號燈就變成紅色,劇情也是從此開始變得虐心。看似普通的紅綠燈,在該片中,成為劇情“甜與苦”的分水嶺、一語雙關真妙。
4、陳念高考第二天,路邊的白色鄒菊,是北野的告白。鄒菊的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與離別”,與他們的故事何其相似。
站在陽光下的陳念,與行走在黑暗中的北野,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因而北野只能將愛意藏在心中,這份不能宣之於口的表白,用鄒菊來表達、很高明。
-
16 # 憶衫影視
如果說苦與樂,是你心中有關青春的兩種詮釋,那麼橫空出世的《少年的你》,將為你青春開啟第三扇門。
“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陳念與北野的共生關係,因為感動,所以傷痛!
一、細節動人
1、陳念為死去的胡小蝶蓋衣服。影片的開篇是一起校園霸凌事件,校花胡小蝶墜樓,其他同學都冷漠的看熱鬧,唯有陳念特立獨行,她卻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肇事者魏萊的眼中釘。
蓋衣服這個小細節,不僅是整部劇的助推器,讓陳念成為魏萊下一個欺凌物件,它還成功展現了陳念友善與真誠的美好品質。
2、胡小蝶將空的酸奶瓶,放在一堆新鮮酸奶瓶中間,寓意深刻。胡小蝶一直忍受著校園霸凌的傷害,她想逃出去,希望有人拯救她,可她就如同空酸奶瓶一樣,孤零零躺在那裡,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藉助酸奶瓶這個道具,胡小蝶壓抑、憋屈的情感得到抒發,這比語言更給力。
3、人行道紅綠燈變化、烘托劇情。陳念與北野相識後,單純善良的陳念,一直被北野默默守護,一直以來畫面都是陳念在前、北野在後。
可有一次陳念過馬路時是綠燈,而到北野時,訊號燈就變成紅色,劇情也是從此開始變得虐心。看似普通的紅綠燈,在該片中,成為劇情“甜與苦”的分水嶺、一語雙關真妙。
4、陳念高考第二天,路邊的白色鄒菊,是北野的告白。鄒菊的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與離別”,與他們的故事何其相似。
站在陽光下的陳念,與行走在黑暗中的北野,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因而北野只能將愛意藏在心中,這份不能宣之於口的表白,用鄒菊來表達、很高明。
-
17 # 陸安茶
感想很多,這裡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學校的老師,總覺得其實霸凌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學校的老師不作為。
如果說陳念開始時被欺侮被霸凌無法判斷出來,但是後來的頭髮,滿臉的傷,老師看到了居然連問都不問。已經到了如此冷漠,對於這麼明顯的需要過問的事情都能熟視無睹嗎?
學生們不敢說話,老師作為家長之外的監管人員就不能干預一下嗎?
即使魏萊家世了得,老師維持基本的秩序不會被怎麼樣吧?
魏萊的轉變也十分的突兀,那樣飛揚跋扈,天不怕地不怕,後來就因為感覺被人拍到了會告發就害怕了,之前被警察訓話也沒覺得有多害怕呀,怎麼忽然變成小綿羊來交好了,前後判若兩人,但是中間的原因卻一帶而過,奇妙的很。要害怕應該早就害怕了,畢竟第一次被找家長了時他父親已經很久都不理她了,搞不懂為什麼那樣放肆,突然被一個可能會揭發給嚇成那樣。
-
18 # 電影剪輯狂魔
《少年的你》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大家觀看了這部影片有什麼心得感想呢?
這部電影主要是以校園霸凌為題材,講述了女主人陳念被校園欺凌,然後遇見小混混劉北山(最後失手殺死一直欺負她的女生魏羨,小北替陳念頂罪)的故事。
我看完後的最大感受是:國家法律維護不到的秩序就只能靠個人暴力,儘管這是可怕的。我記得初中時候我們學校的老師不敢管校園暴力,全鎮警察數量少還看施暴者來歷不敢管,很多同學被打被收保護費。每年都會有一兩個人嚴重死傷,學校環境極度壓抑。我那個時候直接每天把一把水果刀捆綁在手上,隨時準備一刀解決敢圍攻我的小團伙。看電影時候我還能記起那時候腦袋裡無數次設想怎麼用刀子砍倒以多欺少者,那感覺肯定舒暢。後來,那個小頭目找到我說,你別壞我們好事,我們不整你。我算是平安度過了初中時代。但經常親眼看到三五人圍攻一個人越打越起勁的場景,戰戰兢兢的旁觀者很多沒有人敢多管閒事。那個時候也沒有要報警的概念。我至今,對那時膽怯的自己不能原諒。
電影裡說,人長大了才有同情心。比起那些或膽怯或麻木或殘暴的時代,大人或許真的多了一些同情心。但敢於站出來制止暴力的大人也許更少。
針對校園暴力,必須有學校、警察、法院強力制止,教育處罰、行政罰款、司法刑拘多管齊下。對於邪惡暴力者,從來沒有靠教育和寬容能解決的,唯有以暴制暴、嚴刑峻法。
還有想到近期諸多未成年人犯罪,想到還有法律保護這些人,有一種荒謬的感覺。邪惡罪犯,不應該分是否成年。
而慘遭校園暴力,逐漸陷入了絕望的境地小北,是一個沒有父母,無依無靠的少年。13歲起就混跡社會的小混混,從小的經歷讓他學會了用渾身的利刺來保護自己。無人知曉的是,他心裡也渴望著學習。在距離高考還剩60天的最後衝刺時期,因為同班同學的跳樓事件,陳念被牽扯進了校園欺凌之中。在一次次的暴力折磨和壓力下,一次次的忍耐,痛苦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可那些欺凌者卻變本加厲,終於,她被逼得走投無路。而這也將小北帶進了她的生活。電影中學生的冷漠令人咋舌,老師的縱容,警察的“無奈”,讓那些施加暴力的人愈加無法無天。電影中展現的校園暴力,讓人驚愕,也讓那份痛,沁入心扉。而現實中,面對著那些校園暴力,往往不是施暴者最傷人心,是那些旁觀者!極大多數的冷漠的甲乙丙,他們一邊無動於衷的旁觀,一邊嘲笑著受害者,還拿出手機來拍照…校園欺凌者,在旁人的無視中,變得肆無忌憚。而那些被害者,無法求助也無法反抗,整日置身於冷漠和排擠之中,直至逼入絕境。我想,在受害者被打的那一刻不是最絕望的,而是在無人相助的那一刻,才是最絕望的時候。彷彿墜入了黑暗、無邊的地獄之中。她本就受盡磨難,一心想考個好大學,然後帶母親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卻因為一件衣服,而飽受校園欺凌。帶著最後那一絲曙光,找到了小北。他沒人保護,受盡了生活的苦。年紀不大的他已經學會豎起渾身上下的刺來保護自己。
他雖然是個小混混,心裡卻滿含著想要學習的機會。所以在遇到了“乾淨”“美好”的陳念時,他不願世間骯髒玷汙她,選擇替她扛下了一切。陳念和小北之間的不是愛情,而是兩個遭受過現實傷害的人的互相救贖,他們彼此互相汲取著那一絲溫暖。近年來,校園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出現了未成年人殺人事件。十三歲的少年殺害十歲女孩。案發後,少年曾兩次到女孩家中打聽情況。且神色自若,毫無破綻。也因此,女孩父親對他影響深刻。少年還曾到拋屍現場,跟圍觀人員閒聊。不僅如此,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少年多次在同學群中表示自己只是“虛歲十四歲”,還詢問同學。因為拋屍地點正是在他家對面的草叢,多次詢問自己是否會受到牽連。可最後的結果卻是他企圖性侵女孩並砍傷女孩七刀。作為犯罪現場,他的家裡噴濺的到處都是血。從他家到拋屍的灌木叢也一路都有血滴下來。那鮮紅的血液如同一朵朵彼岸花,開得豔麗,紅得刺眼。這是為一個鮮活生命的逝去而開得地獄之花。一個還沒有到花季的女孩就這樣逝去,可殺人者卻只是被收容三年。我們是否能深思熟慮一番,為什麼校園暴力越來越多?又是什麼引得一個十三歲少年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之後還若無其事。是否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亦或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有了什麼問題?
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同樣是被欺凌者在不斷的校園暴力中漸漸變成了欺凌者,再去欺凌他人。讓一件又一件的悲劇發生。易遙原本只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卻因為看見了唐小米被人欺凌,就被她校園欺凌。當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蜚語”處處對易遙進行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而顧森西的出現給易遙帶來了一絲曙光,他教會了易遙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可惜天不遂人願,顧森湘的意外卻將易遙再度推入黑暗。最後,絕望中的易遙只能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用自己的生命讓施暴者、旁觀者明白,他們都是“兇手”。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校園暴力在緘默的環境中愈演愈烈,這和學校、家庭、社會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只有學習成績上,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思想觀念的形成,這也是造就校園暴力的原因之一。而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卻變得越來越“阿諛奉承”。學校為了迎合家長們的心理,以教書為目的,以升學率作為學校的標誌。因此,好學生便成了老師的寵兒,而差生則成了拖油瓶。這樣長久的不平等分化,造成了學生的心理不平衡,導致了校園暴力的頻繁發生。發生後,學校以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解決問題。在眾人看來,這個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但其實內地裡已經腐化了。校園暴力之所以發生,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孩子本人。現在的學生們法制觀念越來越薄弱,甚至根本不懂法。而他們的自尊心又十分脆弱,導致受不了一點打擊。知乎的一位答主曾經也是一名施暴者,他分享了他們的邏輯:不見血等於沒事;見血了等於又要請家長了;受重傷等於又要賠一大筆錢了;而死人則等於完蛋,要進局子蹲三年。這樣的邏輯不是一個懂法者所能夠有的。透過大量的事實得知,被施暴者大多對於這種欺凌採取忍氣吞聲的做法,對於這種欺凌絲毫沒有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勇氣。也正是這種自卑感和恐懼感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所以,我們應當重視校園暴力。烏鴉反哺贏美譽,羔羊跪乳情意真。我們應該動員起來,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杜絕校園暴力的再次發生。
-
19 # 徐記生活
就是這兩天吧,在家觀看了影院下線的電影《少年的你》,讓我感觸頗深。
電影《少年的你》講述了在高考前夕,一場意外的校外霸凌事件使兩個少年相互守護對方,共同成長的感人故事。
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全程素顏出演,視覺上非常有感染力,該片中心思想明確,堅決反對校園欺凌,反對暴力,堅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片中將少年情感的複雜性與成人世界相對比,也讓影片出現前所未有的格局。
近年來,反對校園暴力一直是全社會密切關注的話題,電影《少年的你》在展現真實青春自我的同時,堅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少有的守護青少年成長的現實青春力作。
我是帶著沉重的心情看完整部電影,頓覺肩負使命,讓我們一起保護未成年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
20 # 我是石小悠
《少年的你》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全社會討論,確實校園霸凌這個問題該拿出來討論了,連央媒人民日報也驚動發文:“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對劇情,現實更殘酷。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學校是學生學習,攝取知識的地方,而今確因為校園霸凌把這一片淨土變的渾濁不堪,所以在學校要加大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學生不單單是學習文化知識,更是要學會怎麼做人,怎麼不欺負人,在家庭,家長父母也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安撫和開導,不要讓他們有心裡壓力。校園霸凌,不僅僅是校園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不能讓霸凌事件在升級,所以需要我們共同關注。
守護青少年,守護少年的你。
回覆列表
剛看完,首先我都當真了,以為劇中的父母就是男孩的父母,查看了才知道都是演員。其他的這兩天每再補!
除了觀影體驗或感受
我對它的拍攝也很有興趣跨度這麼長時間,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在具體的過程中都如何來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