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小-妖

    想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要先從認知自己的情緒開始,跳出來去反思,然後去不斷的調整自己。 父母是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去讀一讀 尼爾·戈爾曼的經典著作 《情商》。

  • 2 # 芋米遊學

    說高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說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經常哭鬧,家長應該平和靜氣,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好脾氣,如果他有哪方面情緒不滿,不要太過於安撫他,而是跟她講道理,讓他自己明白。

  • 3 # 親子溝通如何說

    人是情緒的動物,隨時隨地都是帶著情緒為人處事的,只是有時候你並不覺察。對情緒的覺察、理解、運用,對不良情緒的擺脫,都是情商的核心內容。卡內基訓練的情商管理課程,專注在孩子和領導人的情商培養上,我在講授過程中,發現情緒管理能力是很多人共同的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簡稱EQ)定義為“擁有認知我們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並且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情商高的孩子通常能控制情緒,協調好各種事情,並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支援。

    單聽“情緒管理高手”這個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心嚮往之。這不僅對孩子終生有益,哪一個父母不想成為這樣的高人呢!所以這可不單是孩子的訴求,應該是每一個人的渴望。

    其實,父母可以問問自己,我是一個情緒管理高手嗎?如果回答“是”,那恭喜你,你很自信。那緊跟著再問一句:“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也認為你是一個情緒管理高手嗎?”還能再次回答“是”?那真太棒了!或許有人不能兩個都回答yes,這的確有挑戰。

    那從另一個側面來看,作為父母,我們未必就是一個情緒管理高手。那我們想讓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這個要求是否過高了?

    我們就不能要求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1、培養孩子的覺察能力。一切情緒都是有內在邏輯和道理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分析什麼事情導致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父母要善於觀察,勤於表達,發現孩子不高興了可以說,高興的事情也可以說,幫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是什麼。

    2、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孩子是會受事件和環境影響的,但不能讓這些成為影響情緒的主導。ABC理論告訴我們,情緒不是來源於具體事件、環境,而是源於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說,外界環境侵犯了孩子的信念系統,讓你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說玩具壞了,孩子哭,背後原因可能是自己認為沒法給隔壁小明交換另一個玩具玩了。這個時候,多問問孩子,傾聽對方的想法,能夠讓他更容易獲得理解和支援。

    3、父母要以身作則。當你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你能擔當,你能迎難而上,你能成為情緒管理高手,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言傳身教是培養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修為之旅。享受吧!

  • 4 # 汪汪老師木果媽

    這個問題,我有慘痛的教訓,因此求助於正面管教的學習,現在學習實踐一年有餘,不敢說胸有成竹,但是實踐中確實發現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在增強。以前我們倆經常對吼,現在發生意見衝突,兒子很多時候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媽媽,咱倆脾氣現在都不太好吧?”“媽媽,咱們不能用積極一點的語氣說話嗎?”“媽媽,咱們就當剛才的不愉快沒有發生,好吧?”

    這個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我試著梳理一下我使用的辦法,其實就是正面管教裡面經典的3A:

    Acknowledge:看到,承認,接納:首先是看到孩子生氣了;“孩子,我看到你很生氣。”“寶貝,你想看看自己現在的情緒是哪個臉譜嗎?”(配合家裡有情緒臉譜的掛圖,平時就跟他一起觀察和分析,教他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2.Allow:允許:

    生氣是被允許的,生氣是一種情緒,情緒沒有對錯之分,不應該被扼制,如果說“這有什麼可生氣的!”或者“哭什麼哭,男子漢大丈夫”,貌似一時能壓制住孩子的情緒,但是並沒有教會他如何認識和對待情緒,只是積壓下來,以後反而容易積壓成疾,形成孩子的壓抑心理和性格;

    “生氣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媽媽也有特別生氣的時候。”3.Acceptable Proposal: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幫助孩子在冷靜之後來解決問題,注意力指向未來的辦法,而不是指向過去的原因;

    “你想抱抱你的小熊嗎?”“你想打打沙袋嗎?”“你想去你的冷靜角待一會兒嗎?如果你需要,我可以陪你去。”“你想找個人聊聊嗎?我願意傾聽你的想法”

    基本上,孩子在這三個A的接納中,就已經慢慢平靜下來了,這個過程非常有益,逐漸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情緒控制高手;

    首先他學會了你的平靜應對的態度,榜樣的力量就能夠影響他的模仿;

    其次他自己積極暫停了下來,有了可借鑑的經驗模式;

    最後他的“大腦蓋子”就在這樣一次次的鍛鍊中,“前額葉皮質”得到了發育機會,越來越善於用理性思維和情緒控制能力了。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情緒控制高手媽媽們的支援下,變成一代更強大的小高手!

  • 5 # 此時這裡懷元

    1、自己首先成為“情緒管理高手”

    成長自己,始終是兒童教育的第一步、第一課。

    有再多經典理論,不如親自做到。

    “寶貝、你不可以一生氣就亂髮脾氣威脅人,再犯的話我就把你扔出去……”這樣的語境大家自行體會一下,孩子究竟學會了“剋制情緒”還是學會了“威脅他人”?

    2、陪同孩子學習“識別情緒”

    生活中每天發生的大小事件、家長孩子互動中產生的喜怒哀樂,都是最佳教育示範的契機。

    “你亂扔玩具時,媽媽會生氣,看媽媽的表情,這就是生氣……”

    “媽媽工作沒做完、受到上級批評,這感覺真沮喪。你作業潦草被老師點名,也有這種感覺嗎?”

    學習語言從識別單字單詞開始:這是桌子、椅子,這是天空 、小鳥,這是奶奶、姥姥……

    學習情緒管理也是一樣,從識別情緒開始:這是憤怒、生氣,這是沮喪、恐懼,這是愉悅、驚喜……

    有了識別,才談得上管理。

    3、同理心陪同,尊重孩子、尊重每一種情緒

    我們傷心哭泣、暗自沮喪時,最煩最討厭那種情況?

    那種非但沒有被理解、被陪伴,還被人居高臨下教導指點:“你不該傷心、你不該沮喪,你就不該有這種感覺!”,是不是讓人更加心煩意亂?

    孩子的需求和我們一樣。

    當觀察到孩子處於憤怒、悲傷、沮喪等負面情緒時,不必急著跳出來制止、批判。

    這時候的“同理心”,是贏得孩子的關鍵。

    尊重孩子、尊重每一種情緒,既然喜、怒、哀、樂已經產生,就要尊重面對。

    當孩子被看到、他們會煥發出自身的力量走出來。

    能爆發的、都是被忽視被壓抑已久的情緒火山。

    能決堤的、都是被迴避堵塞已久的情緒洪流。

    當情緒在一開始就被識別、被看到,它們會像涓涓細流一樣自己流淌消散。會說“我正在生氣、我正在難過……”的孩子,都是情緒管理高手的種子隊員。

    如何安全疏導、如何合理消散,父母的言行,又發揮關鍵示範作用。

    參看第1點。

    如果你認識了自己,瞭解自己的火爆脾氣很難改變,默唸“人無完人”、輕鬆呼吸之後,也可以選擇放自己一馬、放孩子一馬。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彆強求孩子了。

  • 6 # zz的下半生

    理論就沒必要再擺了,說點實際的吧。情緒管理無非就是讓孩子不要哭鬧,不要亂髮脾氣。一般正常的大人都會有失控的時候,但頻次非常少,因為大多數大人知道,失控是無效的無用的。知道這一點就好說了,孩子哭鬧非要的什麼的時候該怎麼做?冷靜堅決的告訴他,喜歡哭可以再哭一會兒,但是哭多久都不會同意的。多數孩子到這一步就能止得住。然後就是發脾氣的問題。我家孩子玩lego的時候特別容易急,一急就拆的更亂了,這時候可以問問孩子,你現在生氣嗎?他肯定說生氣。那接下來就可以問,寶寶你覺得你生氣了,可以讓你更好的拼樂高嗎?顯然是沒有,能幫你做的更好的,不是生氣是耐心。當然了這樣需要很多次才有效果的。但堅持一定有效果。當然了孩子可以生氣,要允許任何人有任何情緒,控制不了就不要控制了哦,發洩一下也沒什麼壞處。

  • 7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想要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是做高情商的父母。很多家長自己就特別不會控制情緒,喜怒無常,經常對著孩子或者家人發脾氣。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好的家庭教育,好的榜樣力量,才能讓孩子的成長更加穩健。但是道理都懂,只是要實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堅持下去的。

    其次,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要有一個合適的度,不是說孩子怎麼胡攪蠻纏都可以的。允許你表達情緒,但絕不遷就你任性胡鬧。這一點相當重要,也必須堅持到底。

    最後,透過繪本故事或許具體例項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透過多元化方式瞭解和接觸更多情緒管理的精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增長見識,懂得合理的表達訴求。

  • 8 # 喵喵喵一嗚

    孩子為什麼要成為情緒管理高手??這問題本身不是很懂~多大的孩子需要成為情緒管理高手?

    但是大孩子如果很會情緒管理,那這孩子該受過多少傷害呀(可能說重了)情商高這東西也不是先天有多高的~在體諒別人之前這孩子需要想多少~莫名心疼~

    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多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為什麼要要求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不是很懂~請自己先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自然也會了~

    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是因為有個熊父母(或者不是熊父母卻不會教)~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碰到個事分享下~是個小女孩在話劇場館大喊大叫並且辱罵工作人員。屬於標題裡提問的不會情緒管理的孩子。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目測小學3.4年紀的感覺~和她父親來遊樂園看一出話劇表演,演出入場前工作人員反覆提醒以及強調入場後不可以吃東西,如果要吃可以在外面吃好後進場,在進場的時候小女孩手裡拿著巧克力正巧被工作人員看到,工作人員又提醒了一次不可以吃東西,小女孩聽到之後放下了巧克力(我認為放下的這個舉動說明他聽明白工作人員的提醒並且認可),進場坐定後,小女孩可能又開始吃了又被工作人員看到並且提醒不可以在場內吃東西,但小女孩的父親不認可這個規定反覆質問工作人員為什麼不可以,小女孩也跟著質問為什麼不可以,工作人員說這個規定且進場的時候提醒過~(這時候小女孩是普通音量)女孩父親質問我這對人家又什麼影響我只是吃個巧克力且包裝袋會帶走~女孩跟著父親質問工作人員,為什麼不可以有什麼影響(聲音很大)~工作人員解釋,這是規定,你可能吃完會帶走但是開了這個例人家小孩也跟著吃,那會導致場內難以打掃(說明~遊樂園內的小劇場1小時左右會有一場劇或者表演,客流量大,間隔時間內應該沒有時間很仔細的打掃的)這時候劇場裡的人都看著這對父女,父親收了巧克力,女孩崩潰大哭質問為什麼不可以~你神經病(聲音超級大),工作人員不會話了(工作不容易啊),表演開始,女孩父親把巧克力還給小女孩,小女孩邊吃邊哭~女孩父親可能訓了她吧~小女孩反正是哭的更厲害了~

    如果這個女孩父親一開始就引導她的孩子明白,有些規矩道理是合理存在的,就需要去遵守的話~結果是不是就不一樣了~或者在爭論過程中沒有給孩子錯誤的引導~是不是孩子就不會歇斯底里了~或者這孩子有低血糖或者必須要吃的理由,這位女孩父親明確表示的話,是不是過程結局就不一樣了~

    寫完發現好長啊~

  • 9 # 讀書長大的孩子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可見,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艱難性。

    情緒是一種能量,運用的好,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運用的不好, 會傷害自己,累及他人。

    一個高情商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高情商”的媽媽。而這個媽媽又如此普通,普通到你感受不到她。

    所以,想要孩子很好的控制情緒,媽媽就要做到能夠控制自己,有良好的修養。

    一、媽媽心態好,孩子情商高

    媽媽什麼事情都能夠看開,想開,不鑽牛角尖,不走冤枉路,遇事情積極陽光,給人煩心事的感覺,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必定會受到良好的影響;

    二、媽媽方法多,孩子情商高

    媽媽懂得很多方法,技巧,並能夠嫻熟運用,遇到問題直達本質,不會再細枝末節上繞彎彎,瞭解孩子心理,一針見血處理問題,孩子自然感到心情愉快,被人理解,情緒不被積壓,能夠良好釋放;

    媽媽需要成長,媽媽猶如一座房,要把自己變得舒適、寬敞、明亮,孩子和你待著舒服,自然健康成長。

  • 10 # 兒科世界

    高手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自身的修養,修煉,還需要外界環境的引導,才能促成的。

    想讓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首先,家長當然首當其衝要成為情緒管理的高手。因為如果家長放任自己情緒,經常衝動,動不動就發火或者生悶氣,以打砸物品等方式表達情緒,以不與家人溝通,冷戰等方式表達情緒。你能想象這樣能培養出一個管理情緒是高手的孩子嗎?

    其次,情緒管理高手,並不是情緒壓抑高手,管理情緒,需要有情緒的認知,需要有情緒的疏洩。而且要管理情緒,還要知道管理的是什麼情緒。需要讓孩子自己學會表達,明晰自己的情緒,說白了是給情緒命名。是氣憤?是委屈?是傷心?是害怕?等等教會孩子認識這些豐富的情緒,並準確地說出來。這樣才能夠管理好它(因為知道了管理的是什麼)。。命名後,再把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說出來,比如因為今天在學校碰到了一件什麼事、今天在幼兒園如何如何,剛才媽媽你對我說話時我感到………,這樣孩子就能夠順利的把自己的情緒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了。當然做到這樣,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包容,關愛,孩子才能對家長敞開心扉,要允許孩子停頓下來,允許孩子沉思……慢慢說來。

    此後,家長就需要引導他,同時給他充分的理解,表達出足夠的關愛,認同他這種情緒,體會到她現在的情緒,表達出的確是讓人感到憤怒、氣憤、委屈等。孩子被理解了之後,他心裡就感到溫暖,安全,這樣的途徑就是正確地管理情緒的方法,同時。有時孩子的某些情緒非常飽滿,特別氣憤的時候也要引導孩子在一些有限的沒有傷害的幅度內做一些動作,來發洩自己的這種情緒,比如給家裡準備拳擊手套,可以讓他打模擬的塑膠模型,摔打,或者可以讓他抱著媽媽,大哭出來,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疏瀉出來.........經常按以上的程式、模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熟練、成熟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試吧。

  • 11 # 3歲媽咪

    我個人觀點如下:

    首先,孩子的父母要肯定孩子的情緒,無論是哭還是笑,都是很正常的釋放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不能只認笑而看到哭就討厭。所以先要肯定孩子的任何情緒,感受,等孩子的心情稍平靜後可以交談,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的?為什麼會如此激動?

    其次,鼓勵孩子把感受都講出來,只要孩子越來越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他慢慢就會自然的處理一部分的情緒問題。

    父母因為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孩子覺得自己被肯定被關愛了,所以會充滿勇敢,對於自己的情緒也會坦然的表達。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已經是情緒管理高手了。

  • 12 # 甜甜圈伐木累

    【甜甜圈精要回答】

    孩子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孩子可以難過,但不能大哭大鬧還扔東西;孩子可以快樂,但不能快樂的時候在圖書館尖叫。孩子本身的情緒本身並沒有錯,大多數父母需要糾正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孩子應對情緒的行為。

    1、首先,教會孩子各種情緒的詞彙

    “失望”、“喪氣”、“興奮”、“驚訝”、“憤怒”、“害羞”、“擔心“、“害怕”、“快樂”……家長可以信手拈來,孩子不一定。有時候,孩子會卡在一個情緒裡,不知道怎麼去描述。只能透過大聲的苦惱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把情緒詞彙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教孩子。

    比如,媽媽要去出差,孩子在門口抱著媽媽的腿大哭,他很難過,但是表達不出。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說:“媽媽要去出差了,所以寶寶很難過,會想媽媽對嗎?”這樣,你將孩子無法表達的情緒表達出來了,在孩子眼中,是理解和尊重。有時候,這樣簡單的表達,帶來的撫慰就足夠了。

    繪本推薦:

    2、讓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只會幾個情緒的詞彙還不夠,第二步是在生活中用給他看。否則,孩子可能會用錯,明明是緊張,說成生氣;明明是害羞,說是難過。

    這種訓練可以讓孩子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精準共情。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是高情商的表現。

    繪本推薦:

    3、教孩子用合適的方式應對情緒

    你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你可以難過,但不能大哭大鬧還扔東西;你可以快樂,但不能快樂的時候在圖書館尖叫。

    情緒本身並沒有錯。我們要糾正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孩子應對情緒的行為。

    繪本推薦: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放聲大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孩子在學會正確表達情緒之前,只能靠肢體語言來發洩。高興就跳,喪氣就扔玩具,難過就哭,緊張就說謊,或者根本不肯出門,這些只是孩子想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孩子的情緒管理貫穿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乃至整個人生中,父母想要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自己先要做好情緒管理,不把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到寶寶身上,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孩子的情緒自然就可以自行掌控了!

  • 13 # 超級爸爸

    以前人們認為,情緒比思維低階,與動物本能關聯更加密切。但是,現在我們知道,情緒和有意識的思維同樣重要。認識我們的情緒,管理我們的情緒,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及個人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孩子能否成為情緒管理高手,關鍵在大人。大人對待自己情緒的態度以及大人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是決定孩子情緒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概括地講,作為父母,應做好如下幾點:

    一、認識到孩子可以有各種情緒。是人就會有情緒,孩子也一樣。孩子們怕黑,怕水,怕蜘蛛,怕失去友誼,怕失敗,怕噩夢和鬼怪,這是都是很正常的。在很多時候,情緒與理性是根本無法融合的。

    二、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引導孩子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孩子揮舞拳頭打人的時候或者啼哭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是生氣了;當孩子流眼淚、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悲傷了。當你看到孩子有某種情緒時,你可以教孩子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逐漸讓孩子發展出有助於理解自己情緒的語言。

    三、接受和認可孩子的情緒。無論是感到喜悅還是失望,恐懼還是暴怒,高興還是嫉妒,父母及照料人都應該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緒。如果我們拒絕接受孩子的情緒,我們就是在拒絕孩子自身。

    四、和孩子共情,是解決不良情緒的好辦法。共情不是訓斥孩子,共情不是講道理,共情也不是給建議。共情是傾聽,是理解,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共情過程結束,負面情緒往往就解決了。

    五、在孩子平靜的時候,和他一起探討應對情緒的策略。如果孩子能夠了解或者預見不良情緒果可能產生的後果,通常有助於孩子發展出管控自己情緒的能力。

  • 14 # 幸福trytry

    情緒管理高手的煉成是需要環境,也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的。

    家長所做的就是給予一個寬鬆接納情緒的環境,以及幫助學習一些情緒管理的技術,並多次練習,直到那成為孩子每當有情緒時自動的反應,那就變成了修養。

    1.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平靜耐心面對

    緊張的環境,不接納的狀態會加劇孩子對自身情緒的焦慮,更增加他處理情緒的及時壓力。而如果家長接納他的情緒,他就免於這部分壓力,而且更有能力來面對情緒。如何體現接納,那就是平靜,平靜,再平靜。對發脾氣的孩子表現平靜與耐心,不批評,不指責,不火上澆油,不雪上加霜。

    2.揭露情緒,情緒就消失了一半

    與孩子公開討論情緒,揭露他的情緒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意思?比如,當孩子情緒不好,發脾氣,你就耐心平靜面對他,說,哦,寶貝現在在生氣呢,在冒火呢,是因為我們沒有聽你講話嗎?……或者,寶貝很難過吧,覺得自己沒做好是嗎?或者說,寶貝我知道你很失望……事情並不會都按照我們的想法發生……很奇妙地,一旦我們的情緒被別人揭示出來,代表著別人“同情”到我,理解到我,我們的情緒就如皮球洩氣了。

    對於這條,你一樣可以在配偶身上,和自己身上去嘗試,觀察這個效果。

    3.親子共同練習情緒處理技術

    我孩子在美國上K2,相當於學前班。他們學校就會教孩子處理情緒的技術,也會知會家長練習這些技術。

    A.當情緒來臨,深呼吸,深呼吸,倒數4、3、2、1;再次重複。一次又一次,你的情緒級別就會逐步降低。

    B.馬上轉去唱歌或者做其他你最喜歡做的。當孩子情緒來臨,覺得跟大家也沒法講通,那就留待冷靜後再溝通,現在馬上轉身離開去唱歌或者畫畫,或者去聽最愛聽的故事,轉移注意力。你會發現當你畫一幅畫,當你唱了幾首歌,聽完了兩個故事,你的情緒就會好很多。

    C.如果可以跟父母談情緒那就去談,如果不能,那就自己跟自己交談。“我現在很生氣”、“我太生氣了”、"我是因為什麼生氣呢"、“我怎麼就生氣起來了呢”、“我現在很沮喪,想想,我能做什麼來改變呢,想想,再想想”……

    之所以強調親子共同練習是因為,第一,親子練習讓他更加感受你的理解與接納,你的幫助;第二,抵抗情緒的深層最有力武器就是親密的親子連結,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當孩子情緒不好,需要情感支援,你這樣做無疑是非常適合的方式;第三,孩子需要你做榜樣,作為家長你也確實需要自我成長。因為家長是老師的情緒老師,當情緒來臨,你吼叫,孩子就會吼叫;你失控孩子就會失控,所以你在幫助孩子學習,也是在幫你自己成長。

    親子共同練習就是將情緒處理危機轉化為親子連結強化,親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必須強調,有些父母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尤其是衝擊性情緒,比如他們發脾氣摔東西,父母會採取懲罰措施,這是糟糕的方式,它對孩子的情緒是採取壓抑的方式,當孩子的情緒不能及時處理,會向內形成自我攻擊,自罪、自責,給孩子戴上枷鎖。

  • 15 # 簡效育兒

    首先,家長得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孩子很多行為都是學習父母的。比如,如何面對失敗,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突然而來的狀況,等等。

    我認為,學會情緒管理的第一個首要學會的就是接納。當一個情緒來臨的時候,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得學會去接納它。不要逃避,不要忽略,更不要對抗!

    首先接納它,然後理解它,分析它,最後在處理它。有了這幾步下來,情緒再次來臨時,就不會有多麼的可怕!

  • 16 # 文哥談娛樂

    、今天寶貝值得誇獎的地方和讓你感動的一件事:

    今天早上就和朋友約好要帶著寶貝一起去摘蘋果,但由於朋友臨時改變計劃,沒有去成,而寶貝卻被吊足了胃口,急切的想去,終於下午的時候我約了另外的一家一起去,我對寶貝說:你知道你從早上等到現在的感受是什麼嗎?寶貝說:是開心?我說:這種感受是期待。來到蘋果園寶貝自己去摘的蘋果,摘完後我就問寶貝:你摘蘋果的過程是什麼心情啊?寶貝回答:開心。我說:對的、是不是很開心很興奮啊?寶貝說:嗯,這就是兩種情緒-開心和興奮哦!我又說:那你現在自己動手摘了滿滿一袋子蘋果,你又是什麼心情呢?寶貝有點茫然,覺得非常的開心。我說:這種感受,應該是自豪,因為蘋果都是你自己摘得啊,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棒呢?寶貝點點頭,開心的大笑起來。回到家後,我把今天剛快遞到家的情緒臉譜拿出來和寶貝對應的找出摘蘋果的幾個臉譜又開心的學習了一遍。

    2017.8.23

    早上的時候,寶寶不想起來,8點多了還想賴床上,我說等會爸爸媽媽上班,我們把你留在家裡好不好,寶寶不樂意,我不在家裡。起來後,去客廳又坐在地上玩玩具,我叫他洗臉咱們上班去,我故意裝成上班去把門帶上,在門外不見寶寶開門。我開啟門後說寶寶咱們去公司把玩具帶上,找個袋子裝起來,寶寶聽到後去鞋櫃旁邊找了個大袋子。自己一點點把玩具裝到袋子裡,裝完後說我還沒洗臉,然後跑到衛生間,自己把臉洗乾淨。接著跟媽媽說拜拜和我上班去了。說把玩具裝到袋子裡寶寶行動了那刻真的感覺很棒,也算是對孩子的登門檻吧。

    2017.8.31

    寶寶最近有些不舒服,媽媽給他拿了藥,我監督寶寶吃掉。剛開始喝甜的藥很樂意,最後喝瓶苦的,寶寶喝了口,喊道,不好喝,太難喝了,爸爸,我不想喝。我跟寶寶說,如果不喝,咱們就要去醫院,到時候晚上你就要在醫院待著,直到病好了。寶寶說我不去醫院,說完自己又喝了一小口,我說爸爸給你倒點開水,你喝一口再喝口開水,這樣就不苦了。寶寶同意了,喝一點藥,再喝一口開水,我在旁邊鼓勵到,晨晨真棒,你看還有這一點,喝完咱們就不用去醫院了。寶寶再喝了一口,說爸爸你看我喝完了,我應道是啊,真棒,那明天咱們先喝苦的,喝點苦的,再喝甜的,好不好,這樣你就不會感覺難受了,寶寶說好。

    2017.9.3

    早上7點的時候寶寶還在床上,我叫寶寶,今天咱們要上學了,你會見到許多小朋友,想不想你的同學啊?寶寶說,爸爸,睡覺很舒服,你和我一起睡覺。媽媽在廚房喊著起床了,看我給你做的什麼好吃的。兒子還是處於迷糊狀態,我再說,聽爺爺說,幼兒園8點半就不讓進去了,如果咱們去晚的話,你就不能和哥哥在裡面玩了,還有你的新書包呢。寶寶立馬從床上下來,到客廳跟媽媽說,我今天開學了,等會我要去學校,晚上回來再睡覺,媽媽說,是的。先去洗臉吧,等會吃飯後就能上學了,寶寶聽媽媽的話,去把臉洗了。

    2017.9.14

    寶寶早上沒有喊他,主動起床,說爸爸,我明天就放假了。我說是的,你今天去幼兒園,和小朋友們在一起,下午的時候爸爸接你。子晨聽完,先去洗臉,然後說爸爸我們現在走吧。孩子上週聽到去幼兒園就很上心,這周明顯沒有了。

    2017.9.17

    晚上子晨媽媽給子晨衝些奶粉,裡面放點藥,子晨就是不願意吃,媽媽喊了很多次,勸說他把牛奶喝了。我也在旁邊說,還記得醫院時候嗎?醫生說了,你不好好吃藥的話,咱們還要去醫院。子晨你願不願意去醫院?子晨說我不去。哪趕緊喝了,好了咱們就不用去了,折騰了一會,子晨把牛奶喝了,還有一點也催促著讓他喝完。子晨除了甜的藥他喝,其它味的不會喝,所以只有想辦法在他喝水或者喝牛奶的時候放進去。

  • 17 # 心理於玲玲

    ▲兒童情緒管理與社會性培養

    有個13歲的孩子在考試前總是出現焦慮、緊張、恐懼。他敘述了 前不久期末代數考試的情形,由於他沒有好好學習這門功課,當時特別 焦慮,他描述當時在考場的情景,考場是他們上很多次課的教室,但是他說他什麼也看不到,當時只按照考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盯著眼前的一塊地板發呆,耳邊響起心臟“怦怦”的聲音,胸口一陣陣的緊張,他快速的瀏覽下試題,感覺毫無希望,就這樣盯著試卷足足看了一個小 時,想象即將到來的可怕後果,大腦一片空白,在這一個小時內,他沒有嘗試解答一道題,也沒有做白日夢,只是嚇傻了,一心等待痛苦的折磨結束……

    在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正式提出了 “情商”(EQ)的概念,並概括為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情緒、 自我激勵、理解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五個方面。如今,“情商開發”已經非常流行,從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甚至家庭、職場, 情商開發課備受歡迎。

    科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兒童期是培養情商最為關鍵的時期。由於這時期大腦發育最迅速,在這階段的 孩子若能在關鍵的神經迴路上得到持續經驗的塑造,透過學習、訓練和有力的指導,就能形成良好的情緒習慣,甚至能改變孩子天生的性 格傾向。在我們的課程設定問卷調查中,發現期待開展兒童情緒管理與情商開發類課程的比例達90.8%。由此可見,無論從科學研究的角 度還是從對大家課程設定的調查中,情商教育的開設都是勢在必行的。

    在本門課程中,你會學到:

    1.有關延遲滿足

    2.有關同理心

    3.與情商有關的心理特質

    4.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特點

    5.兒童情商培養要點

    6.兒童獨立性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方法

    7.青少年自信心提升技巧

    在這門課程中,家長和相關兒童領域的從業者,不僅可以學習到兒童情緒管理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方法、具體的培養技巧,也能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孩子一起提升情商。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

  • 18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19 # 愛聽澤媽

    親子教育類書籍中分享的原則是大同小異的,而具體的方法則應當因家庭而異、因孩子而異、因你們之間的關係而異。因為孩子是燻出來的,她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就會習得那種方式去對別人。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家庭是和睦的,父母友善、相敬如賓、尊重孩子的想法,那麼這個孩子多半情商不低。內在價值觀決定外在行為,孩子透過觀察模仿父母之間以及父母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去習得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

    所以,如果父母的語言和行為自私自利、粗鄙惡俗,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那麼為了孩子,也應該先從自己改變起,最偉大的父母,是勇於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 20 # 科學老師藝凌

    言傳身教,所以想自己孩子成為管理情緒的高手,自己首先得是高手才行才行。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孩子耳濡目染,也是一樣會遇事不淡定的。

    第一步是識別情緒

    管理情緒,第一步是識別情緒,推薦正面管教的情緒臉譜,貼在牆上和孩子玩情緒臉譜的遊戲,輪流表演不同的情緒,讓孩子對不同的情緒慢慢有認識。

    當孩子比較小不能夠很好的表達情緒的時候,可以拉著他的手,指著情緒臉譜裡的照片問:是這個嗎?孩子會慢慢學著分辨和識別自己的情緒。

    推薦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頭腦特工隊》,影片講述了小女孩萊利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這五種情緒所掌控。 透過電影我們可以瞭解:快樂、恐懼、厭惡、悲傷、憤怒。每一種情緒,都是有作用的。無論快樂或悲傷,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當管理好它們,就會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步接納情緒

    情緒無所謂對錯,不用壓抑也不用不好意思。我們要學著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我們的情緒好好相處。我們可以玩一個選擇輪的遊戲,探討當某種情緒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處理,等到這種情緒來的時候拿出來轉轉,選擇一個能接受的方式去接納自己的情緒。如果停下來的位置,自己當時的情緒不能接納時,可以繼續轉動選擇輪,等待下一個選擇,看是否能接受,如果能,就開始嘗試這種方法,讓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第三步表達自己的情緒

    接納情緒,處理情緒後,我們可以嘗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能識別又能說出來,就慢慢變成情緒的管理高手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米瘋狂進補,尤文今年九連冠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