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肝膽外科崔醫生

    頸動脈斑塊危險嗎,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傷害”,這也是好多人都擔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的是單純談危險不危險是不嚴謹的,就好比問你喝幾杯白酒會醉倒的問題差不多,因為酒有醬香型、清香型,高度、低度等區別,還與喝的快慢以及喝酒時的心情有關係。同樣,頸動脈斑塊危險也是要看是什麼樣的斑塊,斑塊會不會掉,把血管堵的嚴重不嚴重等方面有關。下面我部分給大家講一講頸動脈斑塊:

    1、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形成因素有哪些;

    2、頸動脈斑塊危險嗎,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傷害;

    3、如何發現與治療頸動脈斑塊呢;

    4、頸動脈斑塊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人體的血管就像地球上的道路,負責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到身體各處,所有血管也有一定的使用週期,人體血管的最佳使用年限大概40-50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如同高速公路一樣,血管也在不斷的老化,也就是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

    一、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形成因素有哪些首先,瞭解一下什麼是動脈粥樣斑塊。它的形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體內脂質代謝障礙為病變基礎,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血管內的脂質和複合糖類不斷積聚,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在區域性沉著,導致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變狹窄。它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和大量吸菸,還有糖尿病、肥胖和遺傳因素等。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上述的危險因素也比較常見,從而頸動脈斑塊也在不少人的身上,那麼它的存在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二、頸動脈斑塊危險嗎,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傷害?頸動脈斑塊本身沒有危害,只是體內“廢物”的堆積。但它可以導致血管管腔的狹窄,從而導致血液透過狹窄處較為困難,以至於為阻礙了對遠處的組織供血。人體主要是靠血液的迴圈來進行一系列活動的,如果血流減少了,就像汽車沒有了汽油,是不能正常執行的。血流減少會導致缺血的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會出現活動後出現短暫的胸骨後和心前區悶痛或壓迫感;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腦缺血、腦萎縮等,會出現手腳間斷性麻木無力、眩暈或步態不穩而無顱內壓增高徵象。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腸繫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為飽餐後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嚴重時腸壁壞死可引起便血、麻痺性腸梗阻等症狀;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嚴重狹窄者可出現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壞疽。輕微的血管狹窄是可以控制症狀進一步加重的,中度的血管狹窄要看症狀的輕重,症狀輕可觀察治療,症狀重則需進一步手術治療。重度狹窄那就需要外科治療了,支架或者內膜剝脫術。三、如何發現與治療頸動脈斑塊呢

    (1)如何發現頸動脈斑塊

    我們可以到正規醫院進行相應檢查,比如抽血化驗、頸動脈彩超、TCD、頭頸主動脈弓CTA以及腦血管造影。抽血化驗可明確我們血液內部的組成成分,血膽固醇、三醯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等;頸動脈彩超和TCD兩者都是無創的無輻射的檢查,可以明確血管的狹窄程度以及血流的速度。頭頸主動脈弓CTA和腦血管造影是透過造影來觀察由於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範圍,相對於頸動脈彩超和TCD要更加準確;而腦血管造影是腦血管病診斷的金標準,俗話說,它看的最準,但是需要接受一定輻射。首先,透過檢查進一步明確斑塊的性質和血管狹窄程度。三種情況:①血管狹窄小於75%的時候,不存在任何不適症狀,那麼可以繼續觀察,進行飲食和藥物控制即可;②血管狹窄小於75%的時候,存在缺血的症狀,那麼則有進一步介入手術治療的必要;③血管狹窄大於75%的時候,則需要評估情況進行手術治療,例如頸動脈內膜剝脫或者介入支架治療。

    (2)接下來怎麼治療呢

    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分為兩方面,生活上呢,要控制飲食、增加運動、保持體重等。具體來說:合理飲食,飲食總熱量不應過高,防止超重。大量減少飽和脂肪和糖類的攝入。增加可溶性纖維的攝入。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根據自身情況、活動習慣、心臟功能來設定活動強度,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提倡不吸菸,避免二手菸,可飲少量酒;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應及時控制血糖,包括飲食控制。藥物上呢,就請專家來給我們做最專業的指導吧。對這個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來說,最重要的是他汀類的藥,像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這些藥物是能夠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下來的,這個膽固醇就是我們俗稱的“壞”膽固醇。LDL-C水平越高,就越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加重。所以,把LDL-C水平降到正常的水平是目標。在眾多的他汀類藥物中,降低LDL-C水平最好的是瑞舒伐他汀,新一代新水性他汀,強效降脂的同時安全性更高。另外,有的人甘油三酯比較高,需要用一些別的調脂藥,像貝特類、煙酸類的藥等等,都是可以降低甘油三酯的。當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除了調脂以外,還要用抗血栓的藥,就是我們熟悉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這兩個一般用一個就可以。得了急性的心腦血管疾病時候,要兩個都服用。歸根到底,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最基本的就是他汀類的調脂,還有一個就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還有人關心,我有頸動脈斑塊,吃藥可以吃好嗎?藥物治療是對血液內部的成分進行調理,調脂穩定斑塊。完全鈣化和硬化的斑塊是很難透過單純藥物治療能夠緩解的,此時,就需要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進行干預,機械性的擴大血管管腔。單純藥物治療可使不穩定的易脫落的斑塊變得穩定,從而減少了斑塊脫落所導致的卒中風險。四、頸動脈斑塊的預防措施有哪些一級預防: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製品)的食物;不吸菸,不飲烈性酒;保持樂觀的心態和輕鬆愉快的心情;40歲及以上人群堅持至少每年體檢一次;從兒童期開始,即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性脂肪的飲食,也應該避免攝食過量,防止發胖。二級預防: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徵和有關的內分泌病等。終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長期或者終生使用他汀類調脂藥物,積極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所以,當我們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時候,不用過與擔心,應該及時就醫尋求正規治療,並且規律性服用藥物治療和改善飲食生活習慣。將症狀得到控制,減少腦卒中的風險的發生。最後建議大家,規律飲食,適當活動,保持健康,快樂生活。總結

    頸動脈斑塊形成本身是沒有什麼危害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基礎疾病的積累,很多老年人都會患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斑塊形成,但是如果斑塊較大、血管狹窄明顯,或者出現斑塊脫落的話,對身體是有一定危害的,有時也會發生嚴重的後果,如腦梗死等。因此,要及早發現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進而給予針對性的治療與預防,以減少頸動脈斑塊對人體的危害。

  • 2 # 藥師陳小君

    頸動脈斑塊是什麼?

    簡單通俗的說,脖子兩邊摸起來有跳動的血管就是大動脈血管。而當它的血管壁受損,血清的脂肪太多,就會導致脂肪都沉澱在血管壁上,這些脂肪塊就屬於頸動脈斑塊。

    血管壁的厚度增加,就意味著血管給血液流動的通道就變窄了,而且還會讓堆積在一起的脂肪變成血栓,隨著血液一起流動到心臟大腦等器官,危害生命安全。

    頸動脈斑塊出現時的症狀不明顯,只是會經常讓人感覺到頭暈,一般可以透過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出來。

    作為篩查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頸動脈超聲不但是體檢套餐中的必查專案,也是神經科的常規檢查。很多中老年人體檢就會查出頸動脈斑塊。

    ‍科學的認識頸動脈斑塊: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頸動脈的位置。在我們的脖子前方,氣管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小拇指粗細的動脈血管,它是把血液運輸至頭腦部的主幹道,這就是頸動脈。如果用手觸控,能感受到這兩根動脈隨心臟的搏動而跳動。

    頸動脈斑塊,學名叫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粥樣硬化是頸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臘樣的脂類物質,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的病變。當這些臘樣的沉積物一塊一塊形成時,就稱作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頸動脈斑塊危險嗎?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危害?

    評估頸動脈斑塊是否危險,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1,看斑塊的穩定性。

    粥樣斑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穩定性斑塊,如同豆沙包一般,皮厚餡小;一種是不穩定性斑塊,皮薄餡大,容易破裂。後者才是導致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2,看頸動脈是否狹窄以及狹窄程度

    正常情況下,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70%,是可以透過藥物治療的,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可能會導致頭暈、腦供血不足加重,需要介入治療或外科治療。

    通常來講,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青春期(15歲左右)就開始隱隱發育,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而到60歲左右,沒有頸動脈斑塊的人屈指可數。可見,頸動脈在老年人中是普遍存在的。

    頸動脈斑塊可防可治,關鍵是用對方法。

    1.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少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控制鹽分的攝入,適當吃些水果蔬菜,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運動,不抽菸、少喝酒,勞逸結合,避免情緒過激。

    2. 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

    頸動脈斑塊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可選擇他汀類降脂藥物如瑞舒伐他汀(瑞旨),降低血脂,穩定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抗血小板藥物也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藥物,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3. 手術治療:

    頸動脈斑塊嚴重狹窄時,考慮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手術。當然,手術治療並不能一勞永逸,術後還是要堅持服用他汀等藥物。

    4. 定期體檢:

    定時查體可觀察斑塊的大小和性質,並及時諮詢神經內科醫師,調整藥物,以控制病情發展。

    經過合理治療使頸動脈斑塊縮小甚至消除的案例並不少見。所以,查出頸動脈斑塊的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

  • 3 # 全科掃地僧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動脈逐漸老化,同時在不合理飲食、吸菸飲酒、缺乏運動、肥胖等危險因素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影響下,動脈斑塊的發生率也在增加,隨著病情進展,動脈斑塊可以發生破裂或形成血栓,最終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缺氧,乃至壞死發生,增加腦卒中的發生。

    頸動脈根據彩超下斑塊回聲特點等,可分為穩定性斑塊和不穩定性斑塊,其中穩定性斑塊主要是鈣化性硬斑,不宜發生破裂,預後相對較高。而不穩定性斑塊主要有軟斑塊、扁平斑塊和混合型斑塊,相對易出現破裂或表面血栓形成,導致腦缺血乃至腦梗死發生。

    對於頸動脈斑塊,我們要引起重視,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①合理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為主;②不吸菸或者戒菸,避免被動吸菸;③限制飲酒,不飲酒最好,難以戒酒者應嚴格限制量和頻率,推薦飲紅酒為宜;④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⑤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⑥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

    我們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要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達標。對於不穩定性斑塊,建議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使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和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我們在規範化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複查。

  • 4 # 醫心雕龍

    人體的頸動脈是血管系統的一部分,其一般分為內、外膜和中層三部分,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中層,很容易增厚,當厚度超過一定限度,我們就稱之為頸動脈斑塊形成;當然了,嚴格意義上說,頸動脈斑塊形成是人體自然老化的一種表現,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絕大部分都有這種血管改變,在多做情況下,頸動脈斑塊與人體可以和平共處,但前提是穩定的斑塊,也就是硬性的斑塊。

    與硬性斑塊相對應的是一些軟斑塊,這些斑塊通常不穩定,很容易鬆動脫落,輕者可以引起血管狹窄阻塞,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腦卒中,如果患者合併了一些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問題,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會更高。

    所以,為了預防上述併發症的發生,處理這種斑塊非常重要,輕症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他汀類的藥物穩定斑塊,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這裡我的建議是,頸動脈斑塊形成是人體老化的一種表現,本身不可逆轉,但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等意外事件的發生,患者除了要積極的控制基礎疾病之外,還需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在飲食上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那些含脂肪量較多的肉類,並且還要戒菸戒酒;除此之外,堅持體育鍛煉也非常重要,建議每天保持至少30分鐘的體育鍛煉時間,可以做一些輕運動,比如比如太極拳、散步,慢跑等;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態也非常重要。

  • 5 # 李藥師談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朋友身上,頸動脈斑塊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到底頸動脈斑塊風險大不大?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如果您去做頸部彩超檢查,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問題,首先不必驚慌。同樣都叫頸動脈斑塊,但斑塊的大小,引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如何等等不同的情況,都是我們評估頸動脈斑塊風險情況的重要因素,因此,並不要因為一發現頸動脈斑塊問題,就認為是很嚴重的問題,多數情況下,對於造成頸動脈狹窄不嚴重的,穩定的頸動脈斑塊,都不必太過擔心。

    為什麼會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問題呢?其生理基礎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年齡,遺傳因素,加上三高等慢性疾病的長期影響,吸菸、長期大量飲酒,久坐不運動,不健康飲食,熬夜,不良情緒,肥胖等不良生活因素的影響,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

    到底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呢?我們從字面的意思來解釋下,“硬化”是指血管壁結構的一種逐漸變性,彈力纖維逐漸減少,膠原纖維逐漸增加,血管彈性,順應性變差,硬化程度增加;而“粥樣”是指血液中的脂質在血管壁下方沉積,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過程演變後形成的“黃色粥樣”脂質核心,這個脂質核心上方,往往還覆蓋著有纖維蛋白等成分組成的“纖維帽”,這樣的一個結構,就是一個“斑塊”,我們頸動脈上出現斑塊,同樣也是這樣的一個結構。因此,之所以會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問題,同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是密不可分的,頸動脈斑塊問題,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在頸動脈上的一種表現。

    如何評估頸動脈斑塊的風險,首先是看頸動脈斑塊的大小,這種大小,通常決定了頸動脈斑塊對於頸動脈血流是否造成了大的影響,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頸動脈的狹窄程度超過了50%以上,就可能會影響頸動脈對於頭部的供血,而如果超過70%,則屬於重度狹窄的情況,通常說來,當然頸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說明頸動脈斑塊的風險就越大了。

    很多朋友希望透過頸部彩超的結果判斷頸動脈斑塊的大小和頸動脈的狹窄程度,但這個是無法做到的,頸動脈彩超得出的頸動脈大小隻是這個斑塊在頸動脈上的長和寬的數值,卻無法準確評估斑塊的實際大小和引發頸動脈的狹窄程度的,想要準確評估,可以透過CTA檢查,造影檢查等方式來確認,但到底是否需要進行這些檢查,還是先請醫生評估風險情況再確定。

    頸動脈斑塊的另一個方面的風險評估,就是關於斑塊穩定性的評估,剛才我們已經說了,斑塊是含有脂質核心,外面覆蓋纖維帽的一個結構,如果脂質核心小,纖維帽較厚,通常這樣的斑塊比較穩定,不容易發生破裂,而如果脂質核心較大,而纖維帽很薄,甚至不完整,這樣的斑塊就屬於易損斑塊,如果繼續發展,就可能出現斑塊的破裂,斑塊破裂後,體內的凝血物質會形成聚集,形成的血栓就有可能堵塞血管,引發急性的腦梗等問題發生。超聲檢查下,穩定的斑塊往往表明光滑、規則,呈現強回聲的特性,而易損變快則往往表面不規則,纖維帽不完整,低迴聲甚至無回聲等特性。

    透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總結頸動脈斑塊帶來的健康危害主要是兩個方面——

    頸動脈狹窄引起頭部供血的問題。頸動脈斑塊破裂出現引發的腦梗風險。

    因此,對於發現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首先是要評估風險,如果有較大風險的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一定要積極的對疾病進行調理和控制,儘量減緩頸動脈斑塊的繼續發展,從而引起更大的健康風險問題。

    頸動脈斑塊如何進行風險控制呢?從用藥方面來說,還是我們經常談到的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藥物——他汀和阿司匹林。這兩個藥物,他汀類藥物嚴格控制血脂,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就可以減緩甚至停止斑塊的繼續增長,從而達到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穩定斑塊的作用;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則是透過抵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理作用,預防性減少斑塊破裂時出現血栓的風險機率,對於存在易損性的頸動脈斑塊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頸動脈斑塊的風險預防,絕不單單是吃上藥就可以那麼簡單,生活上的調理也應該注意做到,我們經常說的加強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控制的那些健康生活習慣,比如清淡飲食、堅持運動鍛鍊、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平和心態、控制肥胖等等,同樣也適用於有頸動脈斑塊風險的朋友,值得一直保持。

    除了生活和用好以外,對於有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建議要結合自身情況,定期的複查頸動脈斑塊的具體情況,頸動脈斑塊有沒有繼續變大?有沒有出現不穩定的易損斑塊?每次檢查都要結合實際情況,評估頸動脈斑塊造成的風險大小,結合風險大小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來加強頸動脈斑塊風險的控制,對於頸動脈斑塊比較嚴重,風險高,透過生活和用藥又無法全面控制風險,同時也符合手術條件的朋友,透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來取出斑塊,減少斑塊造成的健康危害和風險,也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治療手段。

  • 6 # 心血管徐醫生

    頸動脈是我們身體上比較表淺的動脈,用手可以觸控到頸動脈的搏動。

    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早期發現頸動脈斑塊,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冠心病、腦梗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都需要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情況。

    那如果檢查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危險嗎?對身體危害大嗎?要看以下兩個因素。

    1. 頸動脈斑塊大小和血管狹窄程度。

    如果頸動脈斑塊不大,且並沒有造成血管腔的狹窄或僅有輕中度狹窄,則對腦部血供沒有影響。如果斑塊較大,導致管腔重度狹窄,則會影腦部血供,患者可出現頭昏、黑矇、甚至暈厥等缺血癥狀。

    2. 頸動脈斑塊是穩定斑塊還是不穩定斑塊。

    頸動脈斑塊是穩定的還是不穩定的,要看超聲報告上的描述,如果是低迴聲斑塊,則考慮此斑塊為不穩定斑塊,斑塊容易破裂,一些小的斑塊或血栓隨血流到大腦動脈,引起區域性血管堵塞,出現急性腦梗。如果是強回聲斑塊,則考慮此斑塊為穩定斑塊,不容易破裂,引起腦梗的風險很小。

    綜上,如發現頸動脈斑塊,應根據斑塊大小、穩定程度,結合患者症狀,合併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如果是比較小的強回聲斑塊,血管腔沒有明顯狹窄,身體不會有不適,服藥治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斑塊進一步發展即可。

    如果是斑塊比較大影響了腦部血供,需要積極治療,可在區域性植入支架解決缺血,後期需要長期服藥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再次出現問題。

    如果斑塊是不穩定斑塊,需要積極給予他汀穩定斑塊治療,避免斑塊破裂引起血栓,造成腦梗。

  • 7 # 中醫科屈醫生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引起的頸動脈壁損傷。血液中血小板和脂質的聚集所形成的結塊結構就像廚房下水道中長時間積累的油漬一樣。會造成下水道堵塞。它的成分比較複雜,有些相對穩定,有些容易損壞。

    實際上,大多數頸動脈斑塊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頸動脈斑塊是否引起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斑塊引起的狹窄程度。當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的狹窄小於50%時,通常不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大多數頸動脈斑塊患者處於這種情況。當頸動脈斑塊狹窄超過50%時,為中度狹窄,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並出現頭暈和頭痛等臨床表現;當狹窄超過70%時,即為嚴重狹窄,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甚至中風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當然,在一些頸動脈斑塊患者中,儘管由斑塊引起的狹窄並不嚴重,但由於斑塊是易損斑塊,破裂會導致中風事件。

    因此,易損斑塊可以說是存在於人體中的“定時炸彈”。只要有足夠的條件讓炸彈爆炸,炸彈就隨時可能爆炸和破裂,從而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並危及患者生命。

    頸動脈斑塊,這些變化會發生在體內,不要忽視

    1.頸部明顯疼痛

    頸動脈斑塊直接影響頸部,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疼痛。這對身體還是很不好的。首先,它影響脖子的活動,並且對身體也很健康。非常有影響力。因此,頸動脈斑塊的發生對身體非常不利,並且會影響頸部的健康。

    2.肢體無力

    血管問題通常會影響四肢的柔韌性。如果四肢的一側出現麻木和疲勞,請注意在硬動脈中出現斑塊。斑塊的存在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頸動脈斑塊的出現對身體有更大的影響,並且更易於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必須注意肢體麻木現象。

    3.記憶力下降

    在許多情況下,會發生失眠和記憶力減退,許多人會忽略記憶力減退的現象。實際上,如果頸動脈異常,則會降低記憶力,因為頸動脈斑塊現象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記憶力。同時,它也會影響睡眠狀態,這對身體非常不利。

    4.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的現象通常是頸動脈嚴重阻塞。發生這種情況時要小心。頸動脈斑塊可能影響大腦的健康,頭痛和頭暈以及視神經和視力模糊,這對身體有害。頸動脈斑塊影響血液迴圈,這將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血液供應不足很容易導致視力模糊。因此,發生視力模糊的現象,當心頸動脈斑塊。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性別、年齡、家族史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都屬於人為可控因素,對這幾類因素只要透過積極控制,就可以有效減少斑塊的形成,阻止斑塊的進一步發展,降低斑塊給人體帶來的危險。

  • 8 # 我是你的私人醫生麗莎

    如果頸動脈已經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往往提示全身部位也出現了相應的病變,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如果不加以防範,想象一下,斑塊會怎麼樣吧,隨後冠心病、心梗、腦血管病發生的機率會非常得高。如果斑塊比較小,也就是說頸動脈還沒有明顯的狹窄,也就是沒有腦缺血的症狀,一般不需要對斑塊本身進行處理,但要長期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戒菸控制體重,主要是為了避免斑塊繼續增長。當斑塊比較大了,導致管腔的狹窄了並且超過5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藥物治療,或者用外科的干預治療。

  • 9 # 全科醫聊

    隨著頸動脈超聲的普及,目前頸動脈斑塊、頸動脈狹窄等名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體檢報告中,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有調查顯示,我國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0%;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確診為腦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例,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接近8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無斑塊的幾乎沒有。

    但是查體發現頸動脈斑塊時,首先不要過於緊張,因為頸動脈斑塊也有輕有重,有些輕微病變,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而隨著動脈斑塊的逐漸增大,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我們具體看一下,什麼是頸動脈斑塊?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斑塊是指頸部的大動脈形成的斑塊。頸動脈位於人體頸部,左右各有一條,是由胸腔內的主動脈發出抵達腦部的血管,負責腦部血液的供應。

    頸部血管是大腦賴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命通道。頸部血管血液如果供應較少,那麼就會出現它供應的區域的器官工作能力下降,所以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

    頸動脈斑塊:是由於多重危險因素導致的頸動脈血管壁損傷、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團塊狀結構。而主要原因是頸動脈粥樣硬化。

    在頸部血管彩超下,透過觀察內膜厚度,可見正常頸動脈內膜應該小於1毫米,內膜在1.0到1.2毫米之間是內膜增厚,大於1.2毫米就是斑塊兒形成。多發生在頸總動脈的分叉處。

    頸動脈狹窄就是頸動脈斑塊等等原因造成血管內壁變厚,血管內徑變細,血流變慢等問題的一種疾病。頸動脈狹窄是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

    根據血管造影頸動脈內徑縮小程度將頸內動脈的狹窄程度分為4級:①輕度狹窄:<30%;②中度狹窄:30%~69%;③重度狹窄:70%~99%;④完全閉塞:閉塞前狀態測量狹窄度>99%。

    而頸部血管狹窄程度不同,也就會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

    頸動脈斑塊形成會造成頸動脈狹窄,那麼頸動脈斑塊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

    上文說到,頸動脈斑塊是慢慢形成的過程,在早期,患者可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對身體損害不明顯。隨著斑塊形成加重,頸部血管狹窄明顯,可以造成明顯身體損害。

    第一,造成腦部缺血

    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視物模糊、失眠多夢等症狀。

    第二,造成眼部缺血

    典型的視力缺血癥狀是視力下降、偏盲、黑曚等。

    第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症狀

    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短暫的單眼失明或不能說話。患者的這些症狀,一般僅持續幾分鐘,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的1~2小時內恢復。

    第四,腦梗死

    這是最嚴重的表現,常由於頸部斑塊脫落,隨血液進入腦部血管,造成腦血栓形成。而臨床表現也隨著阻塞血管的大小出現不同症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頭暈、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不能說話、嚴重出現昏迷等症狀。

    第五,腦部慢性缺氧表現

    頸部斑塊引起血流減慢,引起缺血改變,最常見的是腦功能衰退,輕者頭暈、頭痛、耳鳴、記憶力下降等,重者發展為認知功能障礙,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等。

    如何預防頸動脈狹窄的發生?

    頸動脈狹窄預防主要靠控制危險因素和應用藥物預防。

  • 10 # 急診主治趙醫生

    頸動脈斑塊當然危險了,因為頸動脈屬於大血管,它負責為腦組織供血,一旦頸動脈的斑塊將血管堵住影響了腦部的供血那麼最大的風險就是缺血性腦血管病,而一旦斑塊破裂血管嚴重“堵死”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腦梗死,也就是咱們老百姓常說的腦血栓。

    頸部血管直接為腦部供血

    在臨床上腦梗死患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頸動脈狹窄造成的。而形成頸動脈狹窄最常見、最直接原因就是斑塊。正常人的血管當中一般不會出現斑塊,或者即便出現斑塊程度也比較輕,但是在“三高”或者長期吸菸的患者當中,斑塊的發生率很高,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這些不好的因素導致了血管內皮的損傷,脂類物質沉積到血管內皮下,久而久之透過一系列的慢性炎症反應導致了斑塊形成。

    斑塊向血管內生長,造成血管內皮變薄,變“脆弱”,等長到一定程度後受到血液沖刷就可能會破裂。一旦破裂後大量的血小板被啟用,開始向損傷的部位聚集,血小板越聚越多最終形成血管內的血栓,直接導致血管堵住,此時腦部受這根血管供血的區域沒有血流透過很快這個地方就壞死了,這就是腦梗死,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腦血栓。

    除了腦梗之外,腦供血引起的症狀也很常見,比如頭暈、頭痛、嗜睡、頭腦不清醒、失眠、焦慮等,這些都可能與斑塊造成的血管狹窄有關

    有的斑塊可能還沒有達到破裂的程度,但是卻已經使血管明顯的狹窄,而人體腦組織對缺血缺氧非常的敏感,所以血管狹窄後會出現上述的這些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存在“三高”或者是其它血管方面的危險因素,一但頻繁出現上述的這些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早檢查,早預防,必要時透過藥物或者手術治療。

    最後簡單說一下斑塊的治療。一般來說,如果僅僅是程度比較輕或者穩定型的斑塊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不穩定性斑塊或者嚴重的斑塊通常需要口服像他汀類和阿司匹林這樣的藥物來治療,他汀類藥物可以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一旦斑塊破裂後發生腦梗。而如果是頸動脈的斑塊造成血管狹窄過於嚴重可能靠藥物也難以維持,這時候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 11 # 家有好醫趙博士

    在健康體檢當中,頸動脈超聲這項檢查主要用於觀察頸動脈這個解剖位置比較表淺的動脈血管,透過評估頸動脈的動脈硬化程度,不光可以判斷頸動脈硬化本身直接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還可以預測體內其他重要部位,比如,心、腦、腎等的動脈硬化程度,甚至是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風險。

    我們常說的動脈硬化,往往有幾個典型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血管內膜上出現脂質沉積的“脂紋”;

    第二階段,脂紋進一步發展,形成纖維斑塊;

    第三階段,纖維斑塊進展為粥樣斑塊;

    第四階段,粥樣斑塊的基礎上,併發斑塊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等。

    也就是說,當我們透過頸動脈超聲,明確看到頸動脈內膜形成了斑塊,往往意味著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萬一出現第四階段的狀況,則往往會引發嚴重的臨床後果。因此,頸動脈斑塊當然是具有明顯危害的,但由於很多時候症狀不明顯,變化很隱匿,造成不少人把這一檢查結果“拋擲腦後”,實際上,這樣是存在很大風險的。

    頸動脈斑塊,是否穩定,決定其危害與風險

    頸動脈是心臟向大腦泵血的“必經之路”,頸動脈的病變常常可以直接導致大腦受損:

    頸動脈的斑塊如果造成了頸動脈內徑的狹窄,那麼,大腦的血供會受到影響,可以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等相關的症狀與表現;頸動脈的斑塊如果發生破裂,在破裂處會快速形成急性血栓,而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隨著血流“掉入”大腦,隨機梗塞大腦組織,造成缺血性腦卒中、無症狀腦梗死等疾病。

    但是,並非只要是頸動脈內發現了斑塊,就一定會出現上述的情況!頸動脈的斑塊,也有“穩定”與“不穩定”之分。所謂“不穩定斑塊”,也被稱為“易損斑塊”,主要指的就是那些造成上述這些危害風險比較大的頸動脈斑塊。

    然而,很不幸的是,醫學研究發現,在臨床上能夠透過超聲技術或CT血管成像技術所識別出的大部分頸動脈斑塊,都是不穩定斑塊。也就是說,一旦我們在超聲上看到頸動脈斑塊,大機率,這個斑塊是“不穩定”的。

    頸動脈斑塊存在,心血管事件整體風險增加

    頸動脈只是我們全身動脈系統的一小段,但是,對它的檢測,可以視為是對全身整體動脈系統的一個“抽樣調查”。一旦發現頸動脈斑塊,往往提示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可能存在動脈硬化:

    頸動脈斑塊的人群,檢出冠心病的機率很高,這是因為,在頸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同時,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很大機率也在發生類似的改變;與冠心病類似,頸動脈斑塊的人群中,大腦動脈、腎動脈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機率也很高,因此,這些人往往也容易出現缺血性腦卒中、慢性腎臟疾病等問題。

    在冠狀動脈中的斑塊如果發生破裂和形成急性血栓,就會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而大腦重要血管的突然梗塞,就會造成急性腦梗死。這些急性的、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腦血管事件。而頸動脈斑塊的存在,毫無疑問提示了,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明顯升高了。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他汀是基礎

    有不少的朋友,在對於頸動脈斑塊治療的認識上,是存在偏差的。有的以為,頸動脈斑塊一旦形成,就不好處理,反正暫時也沒啥症狀,就慢慢不了了之了;而也有的聽說,需要手術開刀或是放支架,非常害怕。

    根據《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中的意見,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應該以他汀類降脂藥物為主。他汀類降脂藥的使用可以幫助阻止新的斑塊長出,穩定現有斑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除了他汀類藥物以外,還應該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吸菸、飲酒、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

    總結一下,頸動脈斑塊當然是具有危害的,其本身的併發症及就可以直接導致腦卒中、腦缺血等問題。不僅如此,頸動脈斑塊的存在,還提示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控制頸動脈斑塊的基礎治療,就是他汀類降脂藥物。

  • 12 # 藥療君

    這個得分情況,簡單地說危不危險主要看它長得牢不牢!

    什麼是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屬於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的疾病,通俗的講就是頸動脈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從形成到致病會經歷四個階段:脂質條紋的初期階段,到了第二階段脂質條紋會發展為纖維斑塊,然後是動脈內出現灰黃色的斑塊也就是粥樣硬化的形成期,這前三個階段都是相對穩定的時期,不必過於驚慌。但到了第四階段就要格外警惕了,隨時會出現繼發性的病變,包括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和動脈瘤形成等。可以說,頸動脈斑塊的危險主要在於第四階段它的不穩定性,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脫落形成栓子堵塞大腦動脈!

    頸動脈斑塊包括:頸動脈鈣化斑塊、頸動脈潰瘍型斑塊、頸動脈斑塊內出血、頸動脈附壁血栓等型別。後三種都是易損斑塊,也叫不穩定斑塊。如何判斷是否是易損斑塊,目前主要靠血管超聲或者頸動脈CTA檢查來區分。

    得了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不同型別的斑塊治療方法不盡相同,對於那些頸動脈沒有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且沒腦缺血的症狀的,甚至不需要接受治療,生活上注意即可。但是如果板塊很大已經有了症狀的,就不能坐視不理了。具體治療方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治療,比如服用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幫助降脂,必要時進行手術或支架治療。當然了,生活方式上的調理更重要,戒菸戒酒,清淡飲食,適當運動,多喝水等。

  • 13 # 全科醫師鞏大夫

    頸動脈斑塊是指附著在頸動脈內壁上的、一些大小不等的團塊樣結構,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組織、纖維組織和凝聚的血細胞等物質。根據斑塊形成時間長短及成分分為軟斑塊、硬斑塊和混合斑塊;根據其對身體的危險性分為不穩定斑塊和穩定斑塊。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絕大多數發生年齡在60歲以上,與頸動脈硬化同時存在,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長期吸菸以及肥胖者是頸動脈斑塊的高發人群。頸動脈斑塊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

    一、腦部慢性缺氧 : 一般情況下,體積不大的穩定斑塊往往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只是在體檢時發現。隨著斑塊的增大,引起區域性血管狹窄,當狹窄面積大於50%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疼、暈厥、記憶力下降等非特異性感覺,往往沒有引起注意。

    二、短暫性腦缺血 : 由頸動脈斑塊引發的短暫性腦缺血的原因有兩點 : 一是因頸動脈狹窄,在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等情況下發生短暫的血液斷流;二是頸動脈壁上的小斑塊脫落導致腦部的微栓塞。臨床表現為一過性的意識喪失、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24小時內完全恢復,不會留下後遺症。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往往是腦梗塞的預警,有過這種現象的朋友一定不能大意,應該儘快做全面檢查,以防止腦梗塞發生。

    三、腦梗塞 : 附著於頸動脈壁上的那些體積較大的不穩定斑塊,相當於一顆定時炸彈,一旦脫落下來,就會順著血流運動到腦內血管,最終導致腦梗塞發生。臨床症狀為一側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以上就是頸動脈斑塊對身體的危害,建議那些有可能發生頸動脈斑塊的朋友們做一次頸動脈斑塊篩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頸動脈彩超檢查,這是一種無創檢查,費用也不高,縣級以上醫院都可以做,一旦發現有斑塊了,就應該定期複查,對於那些不穩定的斑塊,應該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發生腦梗塞。

  • 14 # 神經外科潘仁龍教授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後,動脈壁內出現的黃白色的、粥樣的脂質壞死物質。比如將人體的血管比作高速路,那麼“斑塊”就是路上大小不一的石頭。石頭小且少的時候,血流可以暢通無阻。當石頭大且多,會導致血流速度減慢,甚至中斷。而頸動脈是向大腦供血的主要血管,一旦血流減少甚至中斷就可能引發腦梗。頸動脈板塊的是否危險主要在於斑塊是不是穩定,形態“不規則”即不穩定的斑塊更易脫落,一旦脫落,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隨著血流到達大腦堵塞遠端腦動脈,導致血栓性中風的發生。

  • 15 # 心血管黃醫生

    動脈粥樣硬化系全身性病變,也是常見的致殘和致死原因,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因頸動脈位置表淺且運動較少,此處的斑塊比較容易檢測,它可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的一個視窗,並可作為預測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證據之一。

    頸動脈斑塊有何危害?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他死因,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程度直接相關,頸動脈斑塊是新發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頸動脈斑塊的出現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的危險,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已建議在無症狀的成人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時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在頸動脈粥樣斑塊的成分與心血管事件相關性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發現區域性斑塊組成是未來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頸總動脈的內膜中膜厚度(CIMT)增加與10年冠心病危險增加呈強烈相關,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價值的預測因素。另有研究提示,初發急性腦梗死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為74%,大量研究也都證實腦梗死病人頸部血管斑塊檢出率明顯高於非腦梗死病人,且超過半數為多發斑塊,以硬斑為主,軟斑和混合斑也佔有較大比例,斑塊多發生於頸動脈分叉的膨大處,這可能是由於頸動脈的高切應力和湍流機械損傷等因素所致。斑塊的體積增大、斑塊的破裂引發血栓形成或血栓脫落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及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

  • 16 # 醫患家

    頸動脈斑塊也是身體血管老化的一種現象,多數情況下頸動脈斑塊只是安靜的與人體和平共處,不要杯弓蛇影過於擔心。但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管腔過於狹窄或者脫落,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影響和危害。

    人體的頸動脈分為外膜、中層和內膜三層,其中頸動脈內膜與中層厚度(IMT)正常情況下相加不超過0.9mm,當IMT>0.9mm時,叫做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當IMT>1.3 mm時,就叫做頸動脈斑塊了。頸動脈斑塊也是人體血管老化的一種自然表現, 中國≥40歲居民中有36.2%頸動脈粥樣硬化,老年人更是普遍,多數情況下,頸動脈斑塊不會有任何症狀,只是與人體和平共處,不必過於緊張。但如果40多歲的年齡頸動脈斑塊也像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一樣,就要反思是否有吸菸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了。

    當然,一部分斑塊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危害性,主要是斑塊造成管腔狹窄或者斑塊脫落造成的腦卒中。根據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管腔狹窄程度分為輕(<50%)、中(<70%)、重度(>70%),一般輕度狹窄不會有任何症狀,僅需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中度之上的狹窄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等症狀,是需要積極降脂甚至手術治療的。如果易損斑塊脫落,會造成腦卒中等急性併發症,對人體的危害較大。對於易損斑塊、合併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近期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多需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穩定斑塊,抑制新生斑塊的形成。

  • 17 # 醫療工作者張

    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呢?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是頸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變, 可引起動脈的增厚、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可導致管腔狹窄,多見於老年人。

    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到底在哪裡呢?

    危險主要在於不穩定斑塊,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脫落的斑塊。當斑塊整塊或者部分脫落後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隨血流到達大腦堵塞腦動脈。

  • 18 # 醫者良言

    1.頸動脈斑塊有什麼危害?

    頸動脈斑塊的程度其實和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成正比的,頸動脈在人體算是個大血管,而心臟的冠狀動脈、腦血管相對更細,更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斑塊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看斑塊的性質和造成的狹窄程度,如果斑塊是軟斑塊,那斑塊很不穩定,特別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疾病;如果斑塊比較大,會導致頸動脈狹窄,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可引起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再嚴重可造成大腦的慢性缺氧,從而引發猝死;

    2.得了頸動脈斑塊應該怎麼辦?完善頸部彩超檢查:可明確頸動脈斑塊的性質和狹窄程度;如果動脈狹窄還沒超過50%,這時候如果積極治療有可能逆轉甚至消退;如果狹窄超過70%則考慮手術治療;按時服藥:如果病人對阿司匹林和他汀類沒有禁忌,是需要終生服用,可以延緩頸動脈的狹窄和預防栓塞的形成;控制血脂:如果病人年輕,而且沒有基礎疾病,可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如果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腎臟損害等情況,低密度脂蛋白應該控制<1.8mmol/L;定期檢查頸部血管彩超;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最後小結:頸動脈斑塊主要是容易增加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而且也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 19 # 醫學莘

    頸動脈是大腦最重要的血流供應通道,由於頸動脈的血流量較大,在血流的衝擊下,頸動脈內膜病變機率較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常累及的動脈之一。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以後,會導致頸動脈狹窄及斑塊的形成,若頸動脈狹窄較輕,或斑塊較小且斑塊穩定時可無症狀;但如果頸動脈狹窄較重、斑塊較大或不穩定則可產生相關症狀,如腦缺血、腦萎縮,甚至發生腦梗死等腦血管意外。

    腦缺血。頸動脈狹窄可導致大腦血供減少,早期頸動脈可透過代償性擴張,或側支迴圈的建立,增加大腦血流供應,但隨著狹窄的加重,會逐漸進入失代償期,出現腦缺血的症狀,如眩暈、頭痛、暈厥等,這些症狀均為大腦的求救訊號,應及時就診,複查頸動脈彩超瞭解具體病情,以給予相應的治療,改善大腦血供,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腦萎縮。大腦長期缺血,可引起腦萎縮,出現血管性痴呆,由於血管性痴呆起病隱匿、發展緩慢,因此早期不易被發現,可表現為輕度認識功能障礙,如記憶力輕度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等,隨著病情的進展,上述症狀會會逐漸加重,出現記憶力嚴重減退、智力下降等,甚至出現情感淡漠、哭笑無常、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狀。

    腦梗死。若頸動脈斑塊不穩定,可發生斑塊破裂、出血,斑塊內的物質暴露在血液中易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並堵塞腦動脈,導致急性腦梗死,患者可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偏癱、偏盲、失語等症狀,不僅致死率高,而且致殘率也較高,是中老年人需要重點預防的腦血管疾病,故凡是出現不穩定斑塊的患者均應給予他汀穩定斑塊,甚至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

  • 20 # 怪醫J小生

    頸動脈粥樣有危險嗎?會導致什麼傷害?

    1、有危險,但是不是所有的斑塊都有風險。

    2、正常情況下,頸動脈斑塊有兩種,一種是穩定的斑塊,一種是不穩定的斑塊。穩定的斑塊危險小,不穩定的斑塊危險性最大。

    3、一般情況下,斑塊表面都會包裹著一層纖維帽保護斑塊。而不穩定斑塊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情況下,會造成血壓升高、血流衝擊或者血管痙攣,這時候纖維帽就會破裂,斑塊內的脂質等物質湧出導致紅細胞、血小板等的聚集就形成了血栓,假如堵塞住腦血管,會引發急性腦梗死。

    所以,不穩定斑塊可以說是存在於人體內的一枚枚“不定時炸彈”,只要有足以讓炸彈引爆的條件,它就可能隨時爆炸破裂,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那麼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治療?

    回答是肯定的。如果頸動脈發現了動脈粥樣斑塊,那麼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如冠狀動脈、腦動脈等均有可能也存在有斑塊。因此一旦發現頸動脈斑塊,就應該積極接受治療。

    那麼如何治療頸動脈斑塊?

    1. 非藥物治療:控制飲食,忌油膩食物,增強運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

    2. 積極控制血糖、血壓。有助於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繼續增長。

    3. 嚴重的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4.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況:明顯的頸動脈狹窄(狹窄≥50%)、年齡大於50歲、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膽固醇血癥、心臟病等情況下也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5、斑塊導致頸動脈嚴重狹窄甚至閉塞的患者,可能還需要頸動脈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等。

    綜上所述,如果發現頸動脈斑塊,無需過於緊張,但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人不宜吃當歸、黃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