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人帶頭也不好使
10
回覆列表
  • 1 # 父母世界

    先講個真實的故事:

    【案例】媽媽帶孩子回老家,出發前就跟孩子說見到爺爺和奶奶要大聲問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麼說都不肯叫。媽媽煩躁地說:快喊爺爺啊,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太不聽話了。結果是媽媽越批評,孩子就越犟著不喊。

      見面問好,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這是世界性的禮貌。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為了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而採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願違,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還有爸媽見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後,為了給自己一個禮貌的理由,給對方一個合理的臺階,就說孩子有點內向,比如一種常見的情景——

      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迎面來了一個奶奶;媽媽於是忙叫孩子打招呼。對孩子說,快,叫奶奶。可是,此時,孩子往往躲在媽媽身後,一副羞澀的樣子。媽媽只得無奈地對奶奶說,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不好意思!

      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隨口就說孩子內向,卻沒見此時,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臉通紅,在媽媽身後躲得更緊了。媽媽直接給孩子就貼上了“內向”的標籤,於是一個篤定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這樣被媽媽強化出來了。這個媽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摧毀著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長、自我構建。

      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

      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養成“見面問好”的好習慣。

      你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成的繪本。有時候,繪本里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願意跟著學習。

      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或者大家庭聚會,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們見面問好的話,這個聚會就會變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歡很多人的場合,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到場後就會表現得好很多。

    以禮貌為名義的傷害,是不是也曾經發生在你或者身邊人的身上呢?

  • 2 # 木木專家Min團

    不願意叫就不叫好了,最好不要給他壓力,說些膽小不懂事之類的負面詞彙,要鼓勵他,我們最棒了,叫老師早上好,大點聲,然後孩子會很大聲的說早上好,你再誇他真棒,慢慢來,多帶他出去玩玩,多接觸陌生環境和人,鼓勵他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關鍵是多帶他出去玩玩,慢慢的在性格上就會開朗很多,見人也打招呼了,我閨女就是這樣,以前看人讓喊人就低頭不喊,現在我幾乎每個星期多帶他去遊樂場電影院什麼的,現在開朗了很多了,讓叫人也很自信了!

  • 3 # rainbowzhong75

    支招之前,先要明確孩子多大了?對於三四歲的孩子,確實是有那麼一個階段不愛叫人的,家長不必著急,不要強迫孩子,只要自己做好示範就可以了。另外,也不必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解釋什麼我家孩子有點害羞,有點內向,這樣的“標籤”貼多了,孩子就真的害羞、內向了……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笑話,是發生在我小侄女身上的。那時她三歲左右。有一天她媽媽帶她到鄰居家去玩(那家一個小女孩和她差不多大,倆個孩子很喜歡一起玩),進門她沒有主動喊鄰居女孩的媽媽。她的媽媽就提醒她說:“悅悅,叫人啊。”結果孩子大叫:“人……”都得倆個媽媽笑的啊……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想叫,而是ta的關注點並不在“禮儀”上,所以家長只需要適當提醒就好了。當然,想要孩子有禮貌,自己做好示範的同時,也要注意:家裡家外一致,熟與不熟一致。其實有很多家長在外面貌似很有禮貌,但是進自己家門,卻連父母、愛人都不一定打招呼呢!所以孩子如何區分什麼時候改叫,什麼時候可以不叫?!

  • 4 # 陽光的紫色樹

    沒關係啦,不願意叫就不叫吧,沒什麼大不了的。孩子不願意的事情,越強迫越沒用。多和陌生人接觸,例如遇上鄰居啊或者同個小區的,都可以主動打上招呼,再和她們的孩子玩一玩,熟了就會主動教人了,平時也要多帶孩子出去玩,開闊下視野,多鼓勵讚揚孩子,再正面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點了自然會改過來的了。

  • 5 # 安靜的執著15

    總結了一些孩子的情況,覺得還是與家庭環境有關。如果父母都特別願意叫人,與人問好,孩子大多都不會太不叫人。孩子耳濡目染,一次不行二次不行,幾十次後就很好了。所以還是從大人自己身上下手吧,還有孩子不叫人別當孩子面批評孩子,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 6 # 苗媽說

    說到孩子不愛喊人這事,還真值得琢磨琢磨。遇到親朋好友,大人常愛招呼孩子喊人。孩子如果照做,通常會得到對方讚賞,大人會覺得自己教子有方,倍兒有面子。如果孩子不從,大人就覺得尷尬,顏面盡失。這時我想問的是,孩子們真的願意喊人嗎?

    據苗媽的觀察,愛喊人的小孩還真不太多。即使喊了,要麼懵懂機械,要麼木然敷衍,要麼諂媚討好。總之就是不走心咯。

    苗同學就是屬於不愛喊人的龐大隊伍中一員。我知她生性羞澀,這點隨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每當我媽讓我喊張三阿姨李四叔叔時,我就惶恐不安,倍感壓力。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苗的小嘴兒不甜,我也沒多強求。不過遇到熟人不打招呼,似乎也不太合適。於是我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招。

    有天我跟小苗說:“苗苗,如果以後你不好意思喊人,你就衝他笑一笑。苗苗眼睛笑成月牙兒的樣子最好看了,大家都喜歡!”“咧嘴笑”聽起來比“開口喊”似乎簡單多了,苗點頭答應。正巧話音剛落,樓下偉偉奶奶迎面走來,我一邊寒暄“奶奶您都買完菜啦!”一邊瞟眼看苗,這孩子正揚起小臉蛋笑得跟朵花兒似的呢。“喲,苗苗上幼兒園去啦?你笑得真美啊,像個小太陽!”聽了奶奶的話,苗在我身邊繞來繞去,歡快得像只小兔子。

    都說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看來放在不愛喊人的孩子這裡,也同樣適用呢。所以以後但凡遇到熟人,我負責招呼介紹,苗負責笑靨如花。不知不覺,苗倒是更加主動大方了。

    孩子不是我們炫耀面子的傀儡,而是同樣需要被尊重的獨立個體。如果既想讓孩子懂禮貌,又能讓孩子輕鬆接納,與其強迫他“開口喊”,不如鼓勵他“咧嘴笑”,試試苗媽支的這招吧!

  • 7 # 萌萌噠媽

    大人不妨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相似的體驗呢?面對自己不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卻要被逼著問好,明明自己很不好意思,也要硬著頭皮喊人,否則就要被批評沒禮貌。即使是我們現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也會覺得尷尬和侷促。

    所以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不願意喊人的心情。想想我們不得不和不想打交道的人問好時候的心情吧,弱小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和反抗,他們需要被理解被保護。當人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時候,才能接受外界的建議。

    第二,不要逼迫孩子。逼迫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孩子會更手足無措,給予孩子適當的理解,孩子心情放鬆了,才會從心理上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喊起人來才會自如一些。

    第三,給孩子一點時間。孩子剛開始有些認生,過一段時間熟悉了可能就願意打招呼了。可以跟孩子說,“等一會再跟叔叔問好好麼?”或者“等你準備好了再打招呼吧”,給孩子時間緩衝,孩子心理準備好了,問好也就不再那麼困難了。

    第四,允許孩子不打招呼。雖然打招呼是禮貌的象徵,但是憑什麼要讓孩子一定要和自己不認識的打招呼呢?所以如果孩子真的不想開口,那就隨他去吧,給他自由和支配自己的權利,孩子才會做的更好。

  • 8 # 正面教育侯思遠

    1.大人端正心態,不要急躁焦慮。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階段,如果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後面就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大人指責、強迫孩子叫人,反而可能會出問題。

    2.大人示範是必要的,但不要急著讓孩子馬上就跟著學,只能慢慢影響孩子。孩子如果邁出第一步,揮手或者微笑,家長也需要及時鼓勵,鼓勵不要用“你真棒”,可以具體一些,比如“我注意到你揮手說再見啦,你看阿姨多開心,也馬上給你揮手了”。

    4.有些大一點的孩子不肯打招呼是因為不知道怎樣稱呼對方,家長要注意這一點,並告訴孩子怎樣辨別不同人的不同稱呼。

  • 9 # 詩語媽媽說育兒

    對於孩子不願叫人,我認為是一個年齡段的問題,也是孩子本身一個性格的原因。這時候需要家長首先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沒禮貌等等,作為家長我們要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責備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一開始,你將決定如何著手處理挑戰和問題,但是,隨著你的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你將學會與孩子一起找到對你們所面臨的挑戰尊重、有益的解決方案。鼓勵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其次,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父母透過尊重自己和情形的需要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堅定,並透過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和善。

  • 10 # 美羊媽咪

    像我就是不愛叫人的那種,自己都不喜歡叫了何必強加孩子叫呢?這個我深有體會,不會自己不愛叫人,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好,所以乾脆不叫了。

    不過有了孩子之後我會樂意的主動去叫人,因為孩子以自己榜樣,這時候大人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影響力還是挺大的。在遇到陌生人帶著孩子在小公園玩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孩子們玩到一起,我會主動的和那些小孩的父母、爺爺奶奶打招呼的。有時候也會像孩子們介紹,這樣自己順產叫了一聲爺爺奶奶好,讓孩子學著。多有幾次孩子自然就會與這些人熟絡起來,當然也會主動去叫人了。

  • 11 # 晨牛媽媽

    我家孩子屬於不愛叫人的那類。孩子一遇到親朋好友,總是靦腆一笑,甚至是躲在我的身後。我也糾結過很久,畢竟不叫人大多數時候和沒有禮貌掛鉤的。而如果強迫讓孩子叫人,有可能孩子不願意,會陷入更尷尬的境界。

    我仔細觀察了下,覺得有的孩子叫人只是懵懵懂懂,有的只是敷衍了事,感覺並不出於內心。而有的孩子雖然叫人簡單,但是隨後的言談自然大方,讓人心生好感。

    後來我就教孩子兩種方法:1,微笑;2,揮手打招呼。見到人了,我負責說話,喊人,她負責微笑和揮手。這樣慢慢的她也會開口問好了,與人告別也會專門去說再見了。雖然聲音很小。

  • 12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孩子不愛叫人,也是階段性的.我兒子一歲多的時候,鼓勵他叫人,他就會叫.有時遇到熟人,主動打招呼的. 而現在2歲了, 有點害羞了,見到熟人,也不太樂意叫了,雖然我一直鼓勵他,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叫人,那我就不再逼他叫. 回到家玩遊戲時,我會嘗試著問他為什麼不叫人,小朋友就說:不叫就不叫.所以我也不逼他的,順其自然吧.雖然別人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沒禮貌,但我覺得這是大部分孩子會經歷的過程,所以慢慢引導吧,不能硬逼的.

    作為家長, 我覺得要以身作則,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孩子看在眼裡,會跟著學的;而且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多少有點害羞,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多些的人,練練孩子的膽子, 並鼓勵孩子主動和別人打招呼.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不叫人丟面子,而兇孩子或才逼他叫,這樣會讓孩子更排斥叫人的.

  • 13 # 情感薈

    說說我小時候吧。

    我從小就怕叫人,就是姑媽舅舅來做客了,都不好意思叫他們。

    不管家中長輩如何告誡:客人來了,一定要大聲叫人。可我就是不樂意。

    為了逃避叫人,有時候,我一聽到客人進了屋,就悄悄躲到房間。

    到吃飯不得不出房間時,才小聲叫上他們一句。

    這樣的態度當然令家人不高興,有時會在客人面前數落我沒禮貌。

    好了,下次有客人來,我乾脆偷溜出家門。

    也不知是誰規定了,見到客人、親戚、長輩啥的,一定要叫人。

    可這世上偏偏有不愛叫人的小孩呀,說他害羞也好,內向也好。

    一定要強迫不愛叫人的小孩叫人,殊不知,會給小孩留下陰影。

    強迫小孩叫人,說白了,是家長的面子在作怪。

    總擔心自已小孩不叫人,會讓人誤以為自己不教小孩或是小孩不禮貌。

    不愛 叫人,讓小孩換種方法和人打招呼:笑。

    我想沒人會抗拒這樣的方式吧?

  • 14 # 親子溝通如何說

    大多數糾結於“孩子不願意叫人”的家長的心結是: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

    最直接的回是:對於小朋友,禮貌沒有那麼重要!

    友人介紹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時,第一件事一定中間人是先介紹彼此認識然後雙方再問好,很多爸爸媽媽的熟人對於孩子是陌生人、新朋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清楚,我們就是中間人,我們該做的第一步是介紹孩子認識對方,而不是叫人。對於小齡孩子,我們尤其不應該為了“禮貌”和成人的面子,破壞了孩子對陌生人的提防和躲避。如果我們以教孩子“禮貌”為名,強迫孩子在不認識對方的情形下向對方示好,就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的資訊——陌生人是安全的,但我們都知道其實未必。孩子對陌生人的提防和躲避是他本能的自我保護,家長一定不要破壞了孩子能力。所以,小朋友不願意叫人未必都是壞處。

    如果你想讓孩子表現得更禮貌一些的話,只需你自己對人禮貌,當孩子不願意和人打招呼的時候,你可以站在孩子的一邊(而不是站在對方大人一邊要求孩子)以孩子的口氣替孩子和對方打招呼,示範給孩子。剩下的就是等待,耐心一點,放下我們的面子,孩子能做到的。

  • 15 # 戇爸爸

    我女兒四歲了,也不願意叫人,我剛開始也試圖讓孩子叫人,但現在我不再要求她。

    一、父母要求孩子叫人,並不是出於孩子本身的意願。

    剛開始的時候,我發現女兒見到陌生人特別害羞,有時候電梯裡遇到鄰居,也會下意識地藏到我背後,不願意見人,每次離開電梯,我都要提醒她“和爺爺奶奶說再見”,她每次總是低著頭,輕輕說一聲“爺爺奶奶,再見!”雖然回到家,我都要和她說,你和別人打招呼要看著別人呀,孩子總是似懂非懂地答應著,可到了下一次,還是老樣子。

    於是我在想,我每次都強迫孩子去和陌生人打招呼,也許讓孩子感覺並不好,不是發自真心的禮貌,不說也罷。

    二、要適當給孩子創造“講禮貌、懂禮貌”的氛圍。

    後來,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老師、同學都會和她主動打招呼,有時候去少年宮學畫畫,專門有個老師站在門口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女兒剛開始還是很害羞,不敢看老師,回答得也很輕,但我也沒有再要求她大聲迴應,我相信孩子接受有個過程,等她習慣了,自然了,就會打招呼了。

    三、孩子有了禮貌意識,自然會叫人。

    昨天在電梯裡,和我們一起上來的是一對老夫妻,我們下電梯的時候,孩子看了看電梯裡的老人,主動和老人說:“爺爺奶奶,再見!”我心裡一陣歡喜,時間的力量真的最強大,孩子終於可以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了。

    所以,父母不需要強迫孩子馬上變成一個主動、開朗、大方的人,假以時日,孩子總會長大,總會懂禮貌的。

  • 16 # 小聰明育兒記

    這需要多方面分析了。

    就我個人而言,小時候不願意叫人,一部分是因為性格內向,一部分是由於經歷過的一件事:當時我叫錯了其中一個阿姨,結果大家都在大笑。我覺得受到了嘲笑,很丟臉。於是決定不再叫人。此後任誰來說,任誰勸我都不再叫人,長大了才緩解起來。

    所以小孩如果不願意叫人,要先想想為什麼她不願意叫人,是不是因為大人的無心之舉觸碰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內心。

    如果是因為這樣,大人要學會和孩子溝通,解開這個心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因為害羞不願意叫人。這種是孩子的性格,需要長期的輔導。

  • 17 # 及時雨宋尚春

    大人一般認為小孩大方、懂禮貌,應該是主動和別人打招呼。

    其實這是大人的看法,並不是小孩的看法。

    本身來說,打招呼或者見世面是需要培養的,見人多了自然放得開,年齡大了也會慢慢放得開。

    但是,切忌切忌,大人為了自己的面子,非要逼著小孩打招呼。這樣給小朋友造成心理的恐懼與反感,所以更不敢打招呼。

    我從小就怕叫人,家裡來了親戚,我都不敢回家。我倒不是不去叫人,改叫什麼就叫,我是被大人嚇著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小時候資源匱乏,好東西都是給客人吃。而小孩不知道輕重,容易搶著吃。所以大人是百般的嚇唬,不讓小孩去坐。

    怎麼應對的呢?

    就像開頭說的,多培養就是,慢慢來。一定一定要記得,所謂的培養孩子,是讓孩子按照他的情況健康生長,而不是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樣生活!

  • 18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孩子叫人、打招呼被家長定義為懂禮貌的好行為,然而在孩子看來並非這樣簡單。

    孩子之所以會重複某些行為,通常都是因為有持續的驅動力,或者出於興趣而不斷探究,或者是能夠收穫快樂和利益,跟別人打招呼這個事似乎兩個方面都關係不大,因而孩子少有主動叫人的動力。

    孩子迴避某些行為,或者因為面臨著一些困難和障礙,或者是防範某些結果,叫人打招呼需要克服害羞的心理,還多少會擔心得不到積極的迴應(過度的迴應其實也並非積極),不願意主動表現也實在是情有可原。

    打招呼是主動發起交往的社會性行為,總會受到環境的薰陶和影響,是因為得到鼓勵和獎賞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正面經驗不斷積累的情況下才能慢慢養成習慣。

    家長強求孩子跟別人打招呼,甚至“逼迫”孩子主動打招呼,常常令孩子感到壓力和不自在,多數情況都會適得其反。以身作則,每每見到其他人時家長都主動禮貌招呼,是最自然的薰陶和培養,孩子反覆觀察之後就比較容易模仿;提醒客人、鄰居跟孩子打招呼,很多時候比起催促孩子更有效果,比如見到鄰居時主動說“你好!這是我們家寶貝……”,對方很自然就會對孩子表示友好,隨後孩子有任何的積極迴應都及時表揚讚賞,如此即使孩子沒有主動打招呼,也會對這個行為留下正面的好印象;隨後家長再不失時機地引導和鼓勵一下,就可以水到渠成。

    孩子的社會性禮貌行為發展的關鍵年齡大約在4-7歲,逐步引導瓜熟蒂落總比著急催熟要好,只要孩子沒有退縮或抗拒的反應,家長就不該急於求成。

  • 19 # 橙蘭系列

    說實話,我的小孩也不喜歡叫人,但她心情很好的時候她會主動叫人。雖然有時會經常鼓勵她叫下別人,做個懂禮貌的小孩子大家都喜歡,但她還是得看她心情。她性格不那麼外向,有時上學連老師都不叫,我每天早上送她上學,我都跟她老師和同學打招呼問好,就希望她能好好學習學習。但她不願意我也不會逼著她叫,只會旁敲側擊地表揚下誰誰誰好懂禮貌啊,老師們是不是都很喜歡她啊。其實這些她心裡都清楚,只能說性格就是如此沒辦法吧。平時多鼓勵,在他面前自己主動跟別人打招呼,他可能也會有樣學樣吧。

  • 20 # 諾善說育兒

    人與人之間在相處的過程中,相互之間打聲招呼,這是一種必要的禮節;因此很多家長會覺得小孩子不肯喊人,是沒有禮貌的一種行為表現。事實上,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兒;孩子不肯喊人,是有著原因的。

    1、不理解大人為什麼要讓自己打招呼。

    孩子的社會性發展畢竟還不成熟,他不能理解打招呼是一種社交禮儀。如果是成人的話,在社交場合面對陌生人的話,出於禮節是會相互招呼一聲的;有時哪怕面對著自己不太喜歡的人,也會笑嘻嘻地淺淺點個頭或者打聲招呼。但是孩子畢竟年齡小,他的許多想法便直接反饋在行為上;他會覺得明明是自己不認識的陌生人,自己幹嘛要跟對方打招呼呢?

    2、不知道應該怎麼打招呼。

    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或者突然面對很多陌生人的時候,會有著不知所措的感覺。他們不知道哪個人是什麼稱呼,或者說認不全所有的人;這種時候,他們就會變得沉默。也有可能是人實在多,孩子會突然覺得打招呼是件太麻煩的事情,也就會放棄說話。

    3、感到害羞焦慮。

    有時候孩子遇到熟悉的人,也想開口打招呼,但是可能沒有馬上喊人,就被家長說成“沒有禮貌”或者說成是“害羞”了。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依賴於成人,爸爸媽媽說他怎樣,孩子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就是什麼樣子。所以如果家長越是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害羞”的話,那麼如同給他貼上了標籤;相當於幫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依據,越發地讓他們迴避和人打招呼。

    4、不喜歡對方所以不願意喊人。

    孩子不願意親近一個人,理由通常很純粹,有時僅僅是因為不喜歡而已。如果對方伴著一張臉、看上去生人勿近的樣子,或者說體態太過彪悍,看著好可怕的樣子,都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也就不可能打招呼了。

    事實上,見面打招呼是一種社會性行為;它不像吃飯、睡覺等是天生獲得的行為,它必須經過學習才能習得。所以如果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家長們不要著急,可以這樣來做。

    1、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榜樣。

    家長自己要有遇到人主動打招呼的習慣,要常說“你好!再見!不好意思!”等話語,說的時候表情自然、面帶微笑;讓孩子在一旁能夠感受,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

    2、多給孩子一些準備的時間。

    如果孩子比較敏感內向,家長請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等待;即使孩子沒有馬上打招呼,也絕對不要立刻給孩子貼上“不懂禮貌”的標籤。允許孩子這次不用打招呼,但家長要表現出應有的熱情和友好;並且每次都應該替孩子和對方成人進行相互間的介紹。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接納他們,並從家長身上學會自己應該怎麼做。

    3、不過度保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不能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如果經常告誡和限制孩子做這做那,會讓孩子缺乏嘗試新生事物和主動交新朋友的勇氣。

    4、事先告知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有客人到家裡來或者帶著孩子出門可能會遇到人時,要事先告訴孩子;也可以跟孩子說說,遇到了之後應該怎樣打招呼,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5、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怎樣打招呼。

    家長可以創設情境,模擬遇到人的場景;比如在公園、在超市、在小區裡遇到人,應該怎樣打招呼等。可以把家裡的玩具替代成隔壁鄰居、家長單位同事等,引導孩子練習說“你好!再見!”等話語,讓孩子在真正遇到熟人時有“劇本”可依、遇事不再慌亂。

    6、創造機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可適當給孩子創造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多發揮一些自己的長處,增強自信心,在面對陌生人時也就能不那麼害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總拉肚子怎麼辦?